2020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白皮书.pdf
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白皮书 2020迎接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变革1新一代汽车形成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条新供应链。无论是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跨界企业等都需要重新梳理自身在新供应链条中的定位与价值,需要重新定义供应链关系,共同研发、数据共享、加速迭代、并购重组已成为形成新供应格局的主要方式和重要动力。张永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前言23在全球整体车市低迷的大背景下,以纯电动、插电混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抢眼,未来也将会是全球汽车销售的中坚力量。当前仍处于全球新能源市场发展初期,规模待进一步放量,整体产业链增长与发展潜力巨大,美国、欧洲与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产业链玩家在应对与之而来的供应链变革推动下的产业竞合新趋势如核心供应链高集中度和寡头格局的持续、主机厂自研带来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竞争边界逐渐模糊、共建生态体系从而实现风险分摊的同时,更要密切关注和把握供应链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挑战与机遇,实现供应链能力提升,强链补链。郑赟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行业中心负责人前言4课题组封面图片:ierney - stock.adobe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张永伟、徐尔曼、朱晋、张健、厉一平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郑赟、时帅、王美程、闻凯来、杨晨曦5目录062639581/ 在“零和博弈”中生存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变革趋势1.1 全球汽车产业趋势扫描1.2 汽车供应链变革趋势与驱动力1.3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变革趋势 2/ 重塑在加速供应链变革下的产业竞合趋势2.1 新能源价值链梳理与典型玩家识别2.2 关键趋势1 :核心供应链高集中度和寡头格局仍将持续2.3 关键趋势2 :强势主机厂带动效应明显2.4 关键趋势3 :主机厂自研带来的供应链重塑2.5 关键趋势4 :价值链竞争边界逐渐模糊2.6 关键趋势5 :生态体系共建实现风险分摊 3/ 在挑战中寻找机会供应链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挑战与机遇3.1 关键挑战1 :核心“卡脖子”产品与技术3.2 关键挑战2 :供应链第二/ 三梯队玩家生存压力倍增3.3 关键挑战3 :国际巨头强势入华,本土供应商面临挑战3.4 关键挑战4 :后补贴时代的价值链盈利压力增加3.5 关键机遇1 :基盘市场中国保持领先,消费者接受度快速提高3.6 关键机遇2 :新能源核心技术不断突破3.7 关键机遇3 :基盘市场增长下,供应链各环节百花齐放4/ 面向2030强链补链,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4.1 应对疫情与国际形势变化的战略建议4.2 实现供应链能力提升,强链补链的战略建议61.1 全球汽车产业趋势扫描1.1.1 全球汽车行业整体趋势在经历了十余年的销量持续走高后,全球汽车销量在2017年达到了9,500万台的峰值水平。自2018年起,全球车市增长步伐趋向停滞,未能成功突破1 亿台大关,反而出现了可预见的轻微下滑势头, 2019年销量更是收于8,800万台,年降幅超过6%。全球部分车市已不可避免地步入了“零和博弈”存量市场发展阶段,竞争环境将更为激烈,无论是主机厂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新常态”挑战。“新常态”下汽车销量的趋稳甚至下跌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无一幸免。中国虽以接近2,500万台的年销量牢牢占据全球销量榜首的位置,但2019年销量9%的下跌则资料来源: 车百智库;罗兰贝格1) 包括轻型商用车; 2) CAGR 2014-2018; 3) 不包括独联体和土耳其; 4)大中华区01 / 全球分区域轻型车1)产量 2014-2019,百万台第一部分在“零和博弈”中生存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变革趋势超过平均水平;在欧洲与北美等成熟市场,汽车年销量均维持在 1,700万台水平,但也出现了4%-5%的下滑势头,形势不容乐观;日韩市场则相对稳定,始终保持1,300万台/ 年的销量规模,近年销量基本持平,降幅微弱;南美市场体量虽小,仅有300余万台年销量,但2019年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3%的销量回撤。 01 整体来看,宏观经济的不景气、购车需求不足是近两年全球汽车销量增长下行的主要推手,导致消费基盘持续走弱。聚焦区域来看,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的经济疲软、消费信心降低等成为两大区域销量双双下跌的主要原因,加之中美贸易摩擦的继续也将为两国汽车销量的回暖带来不确定性;欧洲市场的销量不振同样离不开英国脱欧带来的动荡影响,叠加更为严苛的排放与燃油消耗法规的执行,导致需求端更多消费者持观望态度。北美自由贸易区CAGR2): -0.1%欧洲3)CAGR2): 2.3%中国4)CAGR2): 1.7%南美CAGR2): -2.8%全球CAGR2): 1.9%日韩CAGR2): -0.9%17.017.5 17.8 17.117.016.32015 20192014 2016 20182017-4%16.918.118.7 18.9 18.617.7201920182014 2015 2016 2017-5%23.024.027.4 28.0 26.924.6201920172014 2015 2016 2018-9%3.83.12.73.33.43.32014 2015 20172016 2018 2019-3%87.4 88.893.1 95.1 94.288.82014 2015 2016 20182017 2019-6%13.713.2 12.9 13.2 13.2 13.120162014 2015 2017 2018 2019-1%7资料来源: 车百智库;罗兰贝格02 / 中国乘用车新车销量 2010-2019 ,百万台聚焦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销量走势与全球较为一致,但呈现出更显著的周期性特征。自2010年起,受到人均收入水平快速提高、供给侧产品不断丰富、政策积极鼓励汽车产业发展等因素驱动,中国乘用车新车销售市场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年销量从 1,000余万台翻番至2017年的2,400余万台,年均增速超过10%。 022017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在整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需求预支与中美贸易战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整体上乘用车市场多年增长势头终结,销量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步入波动调整期。背后的核心驱动要素集中于政治经济、供给端、需求端和基建设施等方面:a) 政治经济: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战等区域性摩擦增加,全球化格局受到冲击;劳动力红利逐步消失,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整体不确定性增强;城镇负债率显著上升,住房、养老、医疗等问题挤压消费信心。b) 供给端:新车型投放保持强劲势头,但SUV热潮不断降温,吸引力动能不足,小众 Coupe车型当前仍难以带动新一轮的增长。c) 需求端:用户结构发生变革,年轻化、女性化、下沉化成为关键趋势,消费偏好更注重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体验化,对产品及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共享出行、网约车等新模式和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对用车需求产生深远影响;高线限牌、限行城市政策无显著松绑,政策工具使用将非常谨慎。d) 基建设施:新基建政策下,发力重点将集中于5G 、车路协同等信息化道路建设与升级,带来技术升级与驾乘体验升级。各驱动因素综合作用下,正面与负面影响兼备,意味着不确定性将成为未来国内乘用车市场发展的主旋律。由此带来汽车行业洗牌的不断加速,无论是主机厂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将进入硬实力比拼的“白刃战”阶段。但长期来看,国内市场还有增长潜力。1.1.2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1.1.2.1 全球新能源车市趋势及驱动要素在全球整体车市低迷的大背景下,以纯电动、插电混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的下一代技术迭代方向,销量表现十分抢眼,未来有望逐步替代传统动力,并成为促进乘用车销量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11.612.618.013.616.219.724.023.0 23.221.710.9%2010-2017 高速增长期2017-波动调整期8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从当前来看,全球新能源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规模仍待进一步放量,整体产业链增长与发展潜力巨大,美国、欧洲与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03美国作为全球主要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发展以插电混动为主导,当前新能源整体销量不足80万台/ 年,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增长势头有望继续维持, 2025年销量可超过200 万台 /年,渗透率超过10% 。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消费者接受度提升、初创企业层出不穷以及严苛排放政策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特朗普政府对新能源补贴的负面态度,随着中期大选的来临,选举结果或将对未来美国新能源市场走向带来一定影响。a) 需求端:绿色环保意识逐步崛起,逐步摒弃高污染的传统燃油车;而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也对用户实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消费者对新能源接受度与购买意愿度不断提升。b) 供给端:特斯拉、 Rivian、 Lucid等硅谷基因新造车企业层出不穷,以创新产品与模式提升用户体验,破圈入局,倒逼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将重心从高利润SUV及皮卡车型向新能源车型转型,以稳固市场地位,形成良性竞争循环。c) 政策端:加州为代表的清洁空气法规适用州对碳排放监管趋严,并针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给予额外补贴,刺激需求的释放。欧洲新能源汽车的渗透应用则更为激进,纯电动车型占比更高 ,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接近500万台/ 年的水平。环保意识的崛起、政府强力补贴支持以及严苛排放政策将为新能源产品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劲支持。a) 需求端:环保理念得到广泛认同,消费者更注重绿色用车、零排放出行,希望通过新能源车型减少碳排放与大气污染。b) 政策端 供给端激励:针对主机厂新能源车型的研发、生产等环节,均提供对应资金与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主机厂进行产品转型。c) 政策端 市场端激励:为消费者置换老旧燃油车、购买新能源车型提供较大额的购置费用补贴,引导用户选择新能源产品。d) 政策端 排放政策:通过制定极为严苛的CO2排放标准(预计在2020/2021年正式启用),加速老旧传统燃油车型的淘资料来源: 车百智库;罗兰贝格1) 含墨西哥和加拿大; 2) 轻混和重混预测被计算于其他类型03 / 乘用车按地区和动力类型销量预测 百万台xx% CAGR美国1)欧洲 中国2)1.32021E1.20.80.20.213.83.010.99.82025E5.21.20.27.12030E13.014.3+0.6%0.62021E1.30.115.01.115.112.70.40.3 0.812.62025E1.01.111.62030E13.6+1.1%0.90.51.83.217.20.818.22021E20.415.21.327.72025E8.62.41.42030E23.6+3.4%纯电动 (BEV) 插电混动 (PHEV) 重混 (FH) 其它,如燃油车 (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