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3D打印行业研究报告.pdf
1 报告编码19RI0345 头豹研究院 | 机械设备系列深度研究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 3D 打印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摘要 机械设备团队 3D 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 运用粉末状金属 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 物体的快速成型技术。目前,3D 打印技术在教育教 学、 消费电子、 汽车制造、 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应用 广泛。 3D 打印技术根据其技术难度可分为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和非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两种。 得益于政府 在 3D 打印材料领域、3D 打印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支 持, 如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等利 好政策,中国 3D 打印行业基础端得以快速发展, 2023 年, 中国 3D 打印行业整体规模有望达到 351.8 亿元。 热点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需求驱动行业发展 2015 年,国务院在其印发的中国制造 2025通知中明 确强调,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为寻求新的经济 增长, 政府将积极致力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综合实力, 实 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在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下, 中 国制造企业积极引进新型制造技术,代替或改进企业原 有的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3D 打印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为寻找技术转型的企业提供了 发展方向,3D 打印技术在制造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具 有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质量等方面的优势, 将 助力中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过渡为“中国智造”。 31.5 40.6 53.8 73.2 99.8 140.4 203.0 251.3 298.4 351.8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亿元 中国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 年复合增长率 2014年-2018年 33.4% 2019预测-2023预测 25.8% 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2014年至2023年预测 王则烨 邮箱:agnes.Wang frostchina 分析师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机械设备系列深度研究 2019 年中国核磁共振设备行 业研究报告 机械设备系列深度研究 2019 年中国母婴监护设备行 业研究报告 机械设备系列深度研究 2020 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 业研究报告 机械设备系列深度研究 2020 年中国血管造影设备行 业研究报告 热点二:中国 3D 打印行业将加紧专业人才的培养 热点三: 3D 技术将更加精密化、智能化和便捷化 政府在中国制造 2025中提出,中国制造 2025 需要 创新人才和创新技术。 对于企业而言, 校企合作的人才 共育模式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 培养企业服务所 需要的中坚力量。 对于产业而言,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保 证 3D 业务的培训课程不会落后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 求, 同时提高学生快速掌握 3D 打印知识和技能的速度, 为行业发展输送所需人才。 在大数据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单一、机械的 3D 打印机较 难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生产中,3D 打印技术较 难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产品, 在产品精度及产品质量等方 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具有 3D 打印行业多年从业背景的行 业专家表示,伴随 3D 打印机设备的推广与使用,市场对 其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D 打印技术与大数据、 信息化、 智能化的结合将成为 3D 打印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1 报告编码19RI0345 目录 1 方法论 . 5 1.1 方法论 . 5 1.2 名词解释 . 6 2 中国 3D 打印行业市场综述 . 7 2.1 中国 3D 打印行业定义及分类 . 7 2.1.1 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 . 7 2.1.2 非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 7 2.2 中国 3D 打印行业市场规模 . 8 2.3 中国 3D 打印行业产业链 . 9 2.3.1 中国 3D 打印行业上游. 10 2.3.2 中国 3D 打印行业中游. 13 2.3.3 中国 3D 打印行业下游. 14 3 中国 3D 打印行业驱动因素 . 15 3.1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需求驱动行业发展 . 15 3.2 3D 打印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优势 . 1 7 3.2.1 工业领域 . 17 3.2.2 生物医疗领域 . 18 2 报告编码19RI0345 4 中国 3D 打印行业制约因素 . 20 4.1 3D 打印可用材料受限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 20 4.2 中国 3D 打印行业人才稀缺 . 20 5 中国 3D 打印行业政策 . 22 5.1 中国 3D 打印材料领域利好政策 . 22 5.2 中国 3D 打印行业产业性政策 . 22 6 中国 3D 打印行业发展趋势 . 23 6.1 中国 3D 打印行业将加紧专业人才的培养 . 23 6.2 3D 技术将更加精密化、通用化、智能化和便捷化 . 24 6.3 3D 打印在各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 . 25 6.3.1 教育领域 . 25 6.3.2 核电领域 . 26 7 中国 3D 打印行业竞争格局 . 26 7.1 工业级 3D 打印市场竞争格局 . 26 7.2 非工业级 3D 打印市场竞争格局 . 27 7.3 典型代表企业华曙高科 . 28 7.3.1 企业简介 . 28 7.3.2 业务类型 . 28 7.3.3 竞争优势 . 29 3 报告编码19RI0345 7.4 典型代表企业北京太尔时代 . 29 7.4.1 企业简介 . 29 7.4.2 业务类型 . 30 7.4.3 竞争优势 . 30 7.5 典型代表企业福斐科技 . 30 7.5.1 企业简介 . 30 7.5.2 业务类型 . 30 7.5.3 竞争优势 . 31 4 报告编码19RI0345 图表目录 图 2-1 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 . 7 图 2-2 非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 . 8 图 2-3 中国 3D 打印行业市场规模,2014 年-2023 年预测 . 9 图 2-4 中国 3D 打印行业产业链 . 10 图 5-1 中国 3D 打印行业利好政策 . 22 5 报告编码19RI0345 1 方法论 1.1 方法论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 从添加剂制造、 三维设计、 立体平板印刷等领域 着手, 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 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 发展, 扩张, 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 的产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06 月完成。 6 报告编码19RI0345 1.2 名词解释 增材制造:即 3D 打印,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 件为基础, 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 按 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 EBM:Electron Beam Melting,即电子束熔融成型法,一种金属 3D 打印的技术。 SLM:Selective Laser Melting,即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一种金属 3D 打印的技术。 SLS: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即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 一种金属 3D 打印的技术。 SLA:Stereolithography,即立体平版印刷技术,一种原材料为液态树脂的 3D 打印 技术。 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即熔融沉积技术。 ABS:丙烯腈(A) 、丁二烯(B) 、苯乙烯(S)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三种单体相对 含量可任意变化,制成各种树脂。 PLA:Polylactic Acid,即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基及可再生生物降解材料。 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 工作。 应力: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 生相互作用的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近净成型技术: 零件成形后, 仅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 就可用作机械构件的成形技术。 福斐科技:上海福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 3D 打印服务代理商及技术服务商。 华曙高科: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 3D 打印行业综合服务商。 太尔时代: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业级和桌面级 3D 打印机的高科技企业。 7 报告编码19RI0345 2 中国 3D 打印行业市场综述 2.1 3D 打印定义及分类 3D 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 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快速成型技术。目前,3D 打印技术在教育教学、消费电子、汽车制 造、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3D 打印技术根据其技术难度可分为工业级 3D 打印技 术和非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两种。 2.1.1 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 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包括金属 3D 打印和非金属 3D 打印 (见图 2-1) 。工 业 级 3 D 打 印 技术制作精度高、 材料多样、 适合新品的研发及生产。 工业级 3D 打印材料包括塑料、 尼龙、 沙土、金属等,较领先的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可以实现 10-20 微米层厚的打印需求。工业 级 3D 打印设备成本高且技术难度较大。工业级 3D 打印对于资金、人才、经验等方面的要 求高,其使用者通常为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目前,中国国内 3D 打印自主研发技术尚未成 熟,多数资金实力强的企业选用进口设备,中国工业级 3D 打印设备的生产厂商较少。 图 2-1 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1.2 非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 应用非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的产品制作精度较低, 材料使用种类有限, 适合于初步设备 8 报告编码19RI0345 模型的制作(见图 2-2) 。相较于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非工业级桌面 3D 打印设备制造的 成品较粗糙,产品打印层厚精度仅维持在 0.1-0.5 毫米,较难实现非常精细的制作,但其成 品可作为个人或公司的产品初期设计。 非工业级 3D 打印材料较单一, 主要以塑料材料为主, 在生产过程中可使用的材料有限。 但非工业级 3D 打印设备成本及技术门槛较低, 且操作简 便,经济实力较弱的企业及个人使用者接受度较高。 图 2-2 非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2 中国 3D 打印行业市场规模 2014 年中国 3D 打印行业的市场规模仅有 31.5 亿元, 得益于政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 的支持,中国 3D 打印行业快速发展。2018 年中国 3D 打印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至 99.8 亿 元。2014 年至 2018 年,中国 3D 打印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33.4%(见图 2-3) 。 中国制造业目前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过渡的转型期,基于 3D 打印技术 在制造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具有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质量等方面的优势, 中国 制造企业积极引进 3D 打印技术, 代替或改进企业原有的生产方式, 提高企业生产的智能化 水平,满足政府对于中国制造产品的转型升级需求。 9 报告编码19RI0345 图 2-3 中国 3D 打印行业市场规模,2014 年-2023 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得益于政府在 3D 打印材料领域、3D 打印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如 “十三五”材料 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利好政策,中国 3D 打印行业基础端得以快速发展。同时,政府 为促进中国 3D 打印技术的持续突破,推进装备性能显著提升以及应用领域日益拓展及深 入, 针对行业整体发展制定多项战略规划, 如 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20152016 年) , 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 等,为中国 3D 打印行业的发展提 供战略性规划及基础性支持。2023 年,中国 3D 打印行业整体规模有望达到 351.8 亿元。 2.3 中国 3D 打印行业产业链 中国 3D 打印行业的上游市场参与者包括 3D 打印原料厂商、核心硬件厂商、软件服务 提供商, 其主要职能是为中游的 3D 打印设备商及服务商提供生产所需耗材、 核心硬件及辅 助运行软件;中国 3D 打印行业中游主体为 3D 打印设备商及服务供应商,3D 打印设备厂 商为个人及企业用户提供 3D 打印硬件设备,3D 打印服务供应商主要为消费者提供 3D 打 印服务;伴随 3D 打印技术的发展,3D 打印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得以持续拓宽,其主要应用 覆盖航空航天、医疗生物、教育教学等众多领域(见图 2-4) 。 10 报告编码19RI0345 图 2-4 中国 3D 打印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3.1 中国 3D 打印行业上游 中国 3D 打印行业上游的参与主体包括 3D 打印原料厂商、核心硬件厂商及辅助运行服 务商。 2.3.1.1 3D 打印原料厂商 3D 打印原料厂商为中游的 3D 打印设备、服务商提供其生产所需耗材。常用的 3D 打 印材料包括金属粉末、非金属粉末、光固化树脂、线材等。目前,3D 打印设备可使用的材 料相对局限, 3D 打印原料的生产销售主要依照 3D 打印设备的需求而决定。 3D 打印行业上 游的原料厂商与中游 3D 打印设备、 服务商联系较紧密, 一方面有助于原料厂商了解及推广 材料应用, 另一方面原料厂商可以根据中游 3D 打印设备及服务商的业务类型, 研究提升新 材料的制作工艺。 3D 打印原料厂商将加深与 3D 打印行业中游业务端的合作, 深入了解 3D 打印设备及服务的消费应用场景, 生产匹配消费场景的原料, 满足中游应用需求的同时带动 11 报告编码19RI0345 原料行业发展。 2.3.1.1 3D 打印辅助运行服务提供商 中国 3D 打印辅助运行服务商包括 3D 打印软件服务商、三维扫描仪厂家、3D 数据服 务商等参与主体。3D 打印软件服务商为行业中游的 3D 打印设备厂商提供辅助设备运行的 软件系统,代表性企业包括魔猴网、忽米网等 3D 打印综合性服务平台。三维扫描仪厂家为 中游 3D 打印设备及服务商提供三维扫描服务或完成三维建模所需设备, 代表性企业包括上 海数造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优三维等企业。3D 数据服务商为中游 3D 打印设备及服 务商提供数据处理服务。 中国从事 3D 数据服务商的企业较少, 竞争实力较强的数据服务商 多为海外数据服务企业在中国的授权代理商, 如 SmartEarth 面向中国 3D 打印市场的数据 可视化平台。 3D 打印是基于三维模型的打印工艺,软件的便捷度决定了 3D 打印设备的运行速度, 3D 打印数据处理技术水平决定了 3D 模型制作的难易程度。3D 打印数据处理技术的提升 将简化 3D 模型制造的难度,软件系统便捷度的提升将加快 3D 打印设备的运行速度。3D 打印辅助运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相互合作将成为推动 3D 打印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式。3D 打 印软件服务商、三维扫描仪厂家、3D 数据服务商将优化自身技术工艺,加强合作,辅助中 游 3D 打印设备的实现快速运行,提高 3D 打印在各领域的应用优势。 12 报告编码19RI0345 13 报告编码19RI0345 2.3.2 中国 3D 打印行业中游 2.3.2.1 3D 打印服务供应商 3D 打印服务商 3D 打印服务商通常为自有厂房或工作室的业务性企业或个人,主要为个人用户和专业 用户提供产品制样服务。3D 打印个人用户的消费目的通常基于兴趣爱好,利用 3D 打印技 术定制个性化物品, 如 3D 人像、 工艺品打印等, 该类型消费对于打印技术的要求不高。 3D 打印专业用户应用 3D 打印服务的范围较广,该类型消费对于 3D 打印服务商的专业性、工 艺精度、 技术的先进程度、 生产规模要求较高。 3D 打印服务商目前主要通过自有网站平台、 线下客户拜访、熟客引荐、企业合作等方式进行 3D 打印服务业务的拓展。3D 打印服务商 的代表性企业为魔猴网、福斐科技等。 2.3.2.2 3D 打印设备代理商 中国 3D 打印代理商向中国消费者销售其代理的海外知名品牌 3D 打印设备。3D 打印 设备代理商利用其渠道优势, 连接海外设备生产商和终端用户。 相较中国国产 3D 打印设备, 海外 3D 打印设备在产品性能及质量等方面优势较强,进口 3D 打印产品在中国市场所占比 重较大。中国国产 3D 打印设备具备价格优势,但技术优势较弱,中国国产 3D 打印设备制 造商研发实力亟待增强,在政府对于 3D 打印行业的鼓励和扶持下,中国 3D 打印设备制造 商的竞争实力有望持续提高。 2.3.2.3 3D 打印设备制造商 3D 打印机制造商通常以自主研发的 3D 打印技术为基础,为消费群体提供模具与 3D 打印设备制造服务。 3D 打印机制造商研制的产品类型包括工业级 3D 打印设备、 桌面级 3D 打印设备。 3D 打印设备制造商的发展依赖于 3D 打印机的销售, 3D 打印技术在各应用领域 的拓展和深入以及政府对于 3D 打印行业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各行业对于 3D 打印机的需 14 报告编码19RI0345 求。 同时, 3D 打印服务商群体对于 3D 打印设备的购买需求推动 3D 打印设备销量的增长, 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吸引大量从业者的涌入。 但中国国产 3D 打印设备在产品质量及生产工 艺等方面与海外 3D 打印设备存在较大距离。为促进 3D 打印设备行业的持续发展,3D 打 印设备制造商应持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提升生产工艺水平, 同时加深与同行业务端的深度 合作,积极拓宽 3D 打印设备在各领域的应用。 2.3.3 中国 3D 打印行业下游 2.3.3.1 汽车制造领域 在汽车制造领域, 3D 打印技术主要应用在汽车设计制造的原型制造和模具开发等方面。 3D 打印作为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其技术的应用无需准备任何模具、刀具和工装卡具,3D 硬件设备可直接接受产品设计(CAD)数据,快速制造出新产品的样件、模具或模型。3D 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缩短产品概念模型的设计及制作周期, 帮助整车厂和零配件厂 商优化设计。 同时, 汽车行业在安全性测试环节可以将部分非关键部件用 3D 打印的产品替 代, 加速产品概念验证流程, 有助于企业实现快速小批量工具的定制, 降低成本并缩短产品 上市时间。伴随 3D 技术的创新升级,其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将逐渐深入。 2.3.3.2 航空航天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3D 打印技术主要应用在无人飞行器的结构加工、特殊部件的加工及 组装、涡轮叶片、挡风窗体框架、旋流器等零部件的加工方面。3D 技术的应用无需借助机 械加工或任何模具,零件可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直接生成,缩短零部件的制造周期。3D 打 印技术凭借其高柔性、 高性能、 灵活制造等特点, 已成为提高航天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关键技 术,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范围将伴随技术的创新而不断拓展。 2.3.3.3 医药生物领域 在医药生物领域,3D 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手术规划模型的建立、康复医疗器械 15 报告编码19RI0345 的定制等方面。手术规划模型的建立对于风险高难度大的手术十分重要,3D 技术的应用可 以使医生通过逼真的三维数据判断患者情况,3D 打印机可以打印出三维模型方便医生与患 者对于手术方案的直观沟通, 辅助医生进行精准的手术规划,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在康复医 疗器械定制方面, 传统工艺受到矫形器复杂的结构和不同的材料厚度的限制, 较难生产部分 具备复杂性的定制化康复医疗器械。3D 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产品设计的自由度,实现 复杂造型及集成的功能, 从而在同一个矫形器中可以变换不同的材料厚度, 达到增强特定部 位的灵活性或硬度的目的。3D 打印技术在康复医疗器械定制领域的应用可以满足部分消费 者对于康复医疗器械小批量、定制化需求,如助听器、假肢等康复医疗器械产品。 3 中国 3D 打印行业驱动因素 3.1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需求驱动行业发展 2015 年, 国务院在其印发的 中国制造 2025 通知中明确强调,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 济的主体, 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 政府将积极致力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综合实力, 实现中国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要求, 其中包括中国制造企业需提高生产的智能化程度, 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等。 在智能制造的发 展背景下, 中国制造企业积极引进新型制造技术, 代替或改进企业原有的生产方式, 提高企 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3D 打印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为寻找技术转型的企业提供了发展方向,3D 打印技术在制 造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具有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质量等方面的优势, 将助力中 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过渡为“中国智造” 。 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 3D 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企业制作结构复杂的产品或零件,打破传统工艺对于部分产品的 16 报告编码19RI0345 生产限制, 提高企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对于结构复杂的产品, 传统的加工方式通常为先完 成分部件生产,最终进行焊接,产品焊点较多且可靠性较低。3D 打印技术生产过程中不受 成品结构的限制, 在制作内部结构复杂、 精度较高的成品时可一体成型, 周期较短且质量较 高。例如在建筑设计或航空航天零件生产过程中,涉及大量曲面构造,3D 打印技术的应用 可以通过对成品内部结构设计的了解, 在保证成品各项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 大幅减低成品 重量。对模型不断修改后再辅助施工,提升设计的精度和可靠性,实现精准设计。 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3D 技术通过缩短产品设计及生产流程而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传 统工艺制造技术加工企业在研发阶段需要制造产品模型,用于铸造模型的模具通常在大批 量、规模化生产中反复使用。但对于部分消费者“少量多样”的成品制造需求,企业需额外 铸造定制化成品所需模具, 完成生产后的模具无法投入批量化的生产中, 导致模具资源的浪 费,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研发生产成本,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3D 打印作为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 其技术的应用无需准备任何模具、 刀具和工装卡具, 3D 硬件设备可以直接接受产品设计 (CAD) 数据, 快速制造出新产品的样件、 模具或模型。 3D 打印技术的应用将满足企业对于“少量多样”成品的制造需求,相较于传统加工方式的 开模制造,3D 打印技术的应用将为企业节约成本,缩短研发及生产周期,减少材料浪费。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所应用的尼龙非金属零件,适合小批量的生产,使用 3D 打印技术可 以一次性完成,并且在耐高温、耐磨、强度等方面由于传统加工工艺,减少不必要的生产过 程,提高产品质量。 17 报告编码19RI0345 3.2 3D 打印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优势 3.2.1 工业领域 3.2.1.1 航空航天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3D 打印的优势在于可以缩短航空航天装备的研发周期、通过提高原 材料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优化零件结构、增加零件使用寿命等。 缩短新型装备的研发周期 航空航天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航天技术的提高是国防实力的体现。 金 属 3D 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将缩短高性能大结构件的制造流程, 同时缩短新型航 空航天装备的研发周期。金属 3D 打印凭借其快速成型、无需使用模具与后续加工的特点, 使高性能金属零部件的制造流程大大缩短; 只需通过计算机绘制出图形, 便可加工任意复杂 结构, 提高了制造复杂零件的效率, 缩短了研发周期, 为航空航天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有利支 持。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领域使用的金属材料较昂贵,如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等金属材料。 受限于加工工艺及技术的限制, 传统制造方法对金属材料的利用率偏低, 材料浪费问题严重, 设备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但金属 3D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