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监管主题与中国市场.pdf
全球监管主题与全球监管主题与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全球监管网络( GRN)关于安永全球监管网络 2安永大中华区合伙人陈凯和忻怡寄语 31. 2019年全球监管展望 42. 监管和科技 213. 问责机制和科技 304. 金融犯罪 411全球监管主题与中国市场 |目录关于安永全球监管网络安永全球监管网络能够帮助我们的客户找到可有效应对监管挑战的解决方案,在金融监管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领导力及战略洞察力。安永全球监管网络亦帮助安永客户了解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的影响。安永全球监管网络由 John Liver和 Marc Saidenberg领导,成员包括 100多位资深的美洲、亚洲和欧洲前监管机构人员,如巴塞尔委员会( Basel Committee)、金融稳定理事会(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欧洲银行管理局( 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Federal Reserve Board of New York)、香港金融管理局(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以及国际证监会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安永全球监管网络将帮助我们的客户充分理解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的影响,所涉及的咨询范围包括: 资本和流动性 恢复和处置 风险管理及控制 架构和治理 行为和文化访问 ey/bank-risk-regulation了解更多信息安永全球监管网络通过其成员与安永本地网络之间的双向对话,加强全球监管议程与地区市场的具体监管和合规挑战的相关性。 Eugene Goyne是亚太区金融服务监管负责人,在安永全球监管网络中担任亚太区代表。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合伙人陈凯和忻怡寄语中国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和全球重要性也与日俱增。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国中介机构的开放水平。中国的中介机构和投资渐渐走出国门。中国的监管机构已成为多个国际金融监管准则制定机构的成员,包括金融稳定理事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和巴塞尔委员会。中国将参考全球准则制定机构的准则制定自己的准则。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了解通用国际准则并做好准备措施。 安永全球监管网络汇集了曾担任上述国际准则制定机构和全球主要监管机构高管职务的安永合伙人和员工。安永全球监管网络帮助我们的客户把握复杂的全球监管趋势,并构画应采取的业务战略,以保持其业务领先地位并管理监管风险。我们汇总了全球监管网络和全球金融犯罪合规实践,形成了本前沿意见,借此指出我们认为中国金融企业和监管机构在考虑国内外发展前景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全球监管趋势和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如欲了解我们对此类问题的看法或安永如何助您一臂之力,请联系:陈凯陈凯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 候任安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852 2629 3508 +86 10 5815 4057 jack.chanhk.ey忻怡 忻怡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主管 +86 21 2228 3286 effie.xincn.ey2019年全球监管展望每年,全球监管网络都会研读全球监管议程并从中选出几项关键议题进行讨论。 2019年全球银行监管展望:做好准备应对数字化时代监管即汇总了本年度的关键议题。本年重点为数字化转型及其带来的监管挑战。由于在亚太区 ,尤其是中国,科技对金融服务的影响已十分巨大,且当地用户对新应用程序的采用速度最快,采用范围最为广泛,因此对此类议题反响强烈。因此,对于国际政策制定机构目前必须应对的一些问题,中国监管机构已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数据治理属于全球范围的重大议题。而中国的情况与其他地区会略有不同,因为中国的消费者似乎更愿意与金融科技公司分享交易数据。但是,如果发现网络攻击导致出现安全漏洞、数据被盗和财务损失,这一现状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中国市场需要了解国际上有关运营弹性和数据保护的政策发展动态,并在可能时依此制定本国的相关政策。 中国市场面临的另一项问题是对科技巨头的监管。全球的监管机构都在思考对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方式,以及这一方式对现有监管范围的影响。全球监管网络在 2019年的监管展望中考虑了该议题。12019年全球银行 年全球银行监管展望监管展望做好准备应对数字化时代监管52019年全球银行监管展望 |监督机构面临动态格局:监督机构面临动态格局: 2019年监管环境年监管环境银行和监管机构所处环境正在发生变动。在数字化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由于对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监督方法不统一,各方对数据使用和所有权以及监管边界存在很多疑问。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冲突也在加剧市场对信贷周期和未来增长和投资状况的焦虑情绪。1全球越来越多的银行监管机构正在将工作重点从金融危机后全球越来越多的银行监管机构正在将工作重点从金融危机后改革转向应对新的风险和优先事项。在此背景下,我们撰写改革转向应对新的风险和优先事项。在此背景下,我们撰写了了 2019年度银行监管展望。年度银行监管展望。监管机构工作重点的转移,说明当下监管监督政策开始关注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伴随技术创新、新市场参与者和不断变化的业务模式出现的挑战和风险。监管机构本身也在转型,尝试将新技术和数据整合到监督流程、监管报告和市场监管中。本年度监管展望探讨了银行和监管机构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中解决遗留问题的同时所面临的新挑战。从当前的监管过渡可以看出, 2019年银行需要重点关注人员、流程和科技,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目标的 21世纪数字化风险及合规框架。72019年全球银行监管展望 |监管标准和监管碎片化监管标准和监管碎片化全球监督议程和政策议程始终悬而未决。监管机构正重新审视现行法律法规,意欲提高其适当性和透明度。正如金融稳定理事会(FSB )主席在2018年11月致二十国集团的公开信提到,“保障进程并不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改革的所有方面。金融稳定理事会评估哪些方面取得了预期效果并解决效率低下问题或预期外影响,目的是进行调整,而非一刀切。”1但有迹象表明,全球监管机构就金融危机后目标所达成的共识正逐渐削弱。全球标准并未得到完整实施,且在各个管辖区的实施情况也不一致。某些管辖区已经计划对地方细则进行审议或修订(例如,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最近表示将考虑放宽对处置计划的相关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整地方细则往往是为了规避通用监管方法,使中小企业不必被迫执行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制定的规则。业务驱动力和新技术业务驱动力和新技术当前转型议程的速度之快,以及新市场参与者、产品、服务提供商与行业共享设施的不断涌现,均是前所未有的。安永全球监管网络在近期发布的关于监管和技术创新的文章中探讨了其中的部分影响。2监管机构和行业参与者将抓住开发新工具的重要机会,使用新工具管理风险及提高银行及市场效率、安全性与稳健性。全球和地方决策制定机构则面临新技术的开发、部署和运营方面的管控问题。然而,在当前的数字化环境中构建更稳健的控制框架的过程,也将带来许多新风险,我们将在本文中一一探究。发展中市场蕴藏机遇发展中市场蕴藏机遇新兴市场参与者的发展重心有所不同,但其增长对全球市场的影响日益重大。在发展中经济体,新技术应用发展迅速,加之新市场参与者的助推,金融科技更被视为机遇而非挑战。中国即有金融科技得到迅速采用的实例,例如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以电子支付替代现金支付等。亚洲监管机构对金融科技迅速落地的监管审查水平以及其对全球议程的影响程度引人关注。1 “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前夕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向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致函”,金融稳定理事会,2018年1月。2监管如何能跟上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安永,2018年7月。8 | 2019年全球银行监管展望选择困境:监管范围选择困境:监管范围监督机构明白,全球金融危机后已经解决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和透明度不足问题也可能会出现在金融体系的其他环节。当前市场的创新思维活力四射,很多没有经历过金融危机或市场动荡的新晋市场参与者,他们并没有受到金融市场传统机构同等水平的监督或监管预期,甚至可能完全处于现有监督范围之外。因此,政策制定机构必须评估现有监督框架,不仅要决定监管范围,还要明确未来的监管方法(见附文 “下一步监管举措”)。监管机构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对承担“类银行”风险的新型实体采用何种监管? 如何看待那些因具有登录银行系统权限而导致银行系统出现漏洞的外部实体,或者那些银行日益依赖的外部实体? 颠覆型机构是否应和传统机构一样,遵守同一套标准? 是否会根据实体类型或活动类型颁发牌照或予以授权?加密资产过去几年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监管挑战。监管机构一致认为,加密资产尚未构成整体系统性风险,但同样认为向公众发行此类资产会引起投资者保护和金融犯罪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各管辖区尚未就此类金融工具的定义和处理达成一致,所以目前监管仍呈碎片化。监管机构可将监管沙箱的探索和测试经验与其他方法进一步结合,以得出一致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过,由于技术和市场应用发展迅速,监管机构和银行均处于艰苦学习的状态中。监管机构在针对新产品、服务和市场参与者制定标准时,不能像以往一样单方面制定规则,而应与行业展开合作。 政策制定机构不仅要确定监管范围,还要明确未来的监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