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金属与材料:重申,迎来新周期又三年.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Table_Author 分析师 : 谢鸿鹤 分析师 :李翔 电话: 021-20315185 电话: 0755-22660869 邮箱: xiehhr.qlzq 邮箱: lixiangr.qlzq S0740517080003 S0740518110002 Table_Industry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 深度报告 2020 年 2 月 6 日 新能源 金属与材料 : 重申, 迎来新周期又三年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新能源 金属与 材料:迎来三年新周期。 国内 新能源汽车 市场临近后补贴时代,消费驱动与政策驱动并行;海外碳排放标准趋严、补贴不断加码、与 tesla 竞争下,各大车企加速电动化战略 。 5G 手机 则 “换机潮”将至,宏基站建设提速。 2020 年为起点,钴锂铜箔磁材等上游原料及材料整体将进入景气度上行的三年新周期。特别的,随着海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力,上游原料龙头企业产业链地位愈发重要,龙头溢价也会愈发明显。 近期催化: Tesla 快速发展,划时代产品出现,持续领跑全球电动车企 。 自 2017 年 7 月 Model 3 正式交付 开始 ,特斯拉 Model 3 显著放量,市场认可度凸显,是全球最为畅销车型 ,这也成就 tesla 成为 全球电动车企的领跑者 ;并且, 受益于 Model 3 放量,自 2018Q3 起, tesla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 在 2019Q4 特斯拉 表现再超市场预期,Model3 交付 92620 辆,环比增长 16.21%,同比增长 46.18%, 2019Q4 特斯拉营收约 73.8 亿美元( 2.2 YoY,7.2QoQ) , 继续保持盈利, 归母 净利润约 1.05 亿美元。 近期变化: 短期 MB 钴价 面临上行风险 , 国内钴价 受成本 支撑 明显 : 1、 MB 钴价近期持续 上涨 : 去年 12 月底,随着 贸易商逐步补货,并且上周 ERG 宣布要对其电钴产线 进行维护检修,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货源紧张预期,再叠加电钴终端需求厂家低库存 , MB 钴价在过去几周持续攀升; 2、 受 此次疫情影响, MB 钴价 短期面临更多上行风险 : 国内电钴 净 出口 量约 2300 吨,而 海外需求 2.4-2.5 万吨市场, 占比接近 10%, 此次疫情 或 将 使得清关变得缓慢,并影响物流运输 ; 3、国内钴价受原料支撑明显: MB 钴价 上涨将使得 国内冶炼厂原料成本上行,国内钴价可能会被动上涨;此外,国内冶炼厂经过 假期前后消耗, 原料库存位于低位, 2 月到港的原料,也可能会因为当前疫情而导致的物流紧张, 若 不能及时到工厂, 冶炼厂被动减产 也不无可能。 中期趋势: 钴供不应求或不可避免, 锂供需边际改善 ,叠加 锂电池产业链自身库存周期 ,价格或将超预期 。 1、钴供不应求或不可避免: 嘉能可 20 至 22 年 产量锐减 去年 12 月 嘉能可 确定 Mutanda 矿进入停产检修阶段 ,并且手抓矿大幅回落,其他 增量项目有限且有序释放, 供给收缩明确,钴供需结构趋势性扭转; 2、锂供需边际改善: 澳洲西部矿 山经营性现金流普遍较差,减产、停产等不断, 19Q4 澳洲西部矿山产量增长继续放缓 ,盐湖企业亦在放缓扩产节奏, 锂供需结构边际改善 , 预计 锂过剩占比由 15%附近回落至 2%左右 ; 3、 但不能不考虑锂电池产业链自身库存周期, 钴锂 价格 或将超预期 : 钴锂价格持续下跌后,中下游钴库存已经大幅度去化,当然,有去库存就有补库存, 需求是核心。 在我们看来,上游锂电材料在 20-22 年的再库存或难以避免。 4、 氢氧化锂是高镍化必需品 ,拥有较高产业链壁垒,龙头企业优势显著 : 随着以 tesla 为代表的 海外巨头快速发展 , 三元材料呈现 高镍化 趋势 , 而低熔点氢氧化锂是高镍化必需品,而氢氧化锂在生产过程、产品品质 以及产业认证等方面 拥有较高的产业链壁垒, 龙头企业优势显著。 需要强调的是,这 与钴价上涨并不矛盾, 结构上的钴含量减少,并不影响带电总量上的增长拉动钴需求。 磁材:新能源车用钕铁硼放量引领行业进入新周期 。 钕铁硼行业整体看是一个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 高低端钕铁硼盈利水平差异明显, 出现了明显的行业景气两极分化, 新能源车用钕铁硼新增需 求空间大、增速快,但进入壁垒相对较高,尤其是海外车厂供应链体系, 所以新能源汽车用钕铁硼成为竞争的关键 , 而 国内磁材龙头企 业则拥有高品质、低成本产品,快响应研发等明显“性价比”竞争优势。 锂电铜箔:深蹲起跳,加工费上涨或将重演。 21 年锂电铜箔将逐渐结束供给过剩的局面,虽然锂电铜箔产能仍按部就班投建释放,但是由于需求的快速增长,最终使得锂电铜箔转归供应不足。我们预计 1、 加工费也将在20-21 年走入上升通道,当然 2020 年呈现出来的也可能是进一步的洗牌 和集中度提升 进入 海内外锂电池巨头产业链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也是面临的现实选择; 2、 更进一步, 为了能量密度提升, 6 m 锂电 铜 箔 渗透率 将 持续提升, 或将从 2019 年的 50%逐渐增加至 80%以上, 结构性差异也将愈发明显。 投资建议 : 上游锂电原料钴锂铜箔磁材等将迎来 3 年上行周期, 2020 百舸争流,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核心标的: 华友钴业、 寒锐钴业、洛阳钼业、天齐锂业、 赣锋锂业、雅化集团、 永兴材料、 正海磁材、中科三环、诺德股份、嘉元科技等 。 风险提示 :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波动,产销量不及预期风险;需求端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 等。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2 - 行业深度 报告 内容目录 钴锂铜箔磁材,新周期又三年 . - 5 - 2019 年新能源车历经寒冬,产销增长停滞 . - 5 - 后补贴时代,国内消费 与双积分政策,政策驱动与市场驱动并行 . - 5 - Tesla 快速发展,划时代产品出现,持续领跑全球电动车企 . - 7 - 欧洲实施排放法规和强有力补贴政策,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 . - 11 - 5G 产业链:手机换机潮将至, 5G 宏基站建设提速 . - 13 - 电池金属:钴或将“剧烈”扭转,锂持续出清;上行风险或越来越大 . - 17 - 磁材:新能源车用钕铁硼放量引领行业进入新周期 . - 24 - 锂电铜箔:深蹲起跳,加工费上涨或将重演 . - 25 - 风险提示 . - 27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3 - 行业深度 报告 图表目录 图表 1:新能源汽车历史产量情况 . - 5 - 图表 2:新能源汽车历史销量情况 . - 5 - 图表 3:海外新能源车销量(单位:辆) . - 5 - 图表 4:特斯拉海外市场销 量(单位:辆) . - 5 - 图表 5:各车型结构占比月度走势比较 . - 6 - 图表 6:单车带电量月度走势 (单位: Kwh) . - 6 - 图表 7: CAFC、 NEV 核算方式 . - 6 - 图表 8:根据双积分政策要求, 推算国内新能源车产销量情况 . - 7 - 图表 9:全球电动车销量排名前五车企 (单位:万辆) . - 8 - 图表 10: Model 3 是全球最畅销电动车型 . - 8 - 图表 11: tesla 分车型历史销量情况(万辆) . - 8 - 图表 12:特 斯拉主要车型情况 . - 8 - 图表 13: Model 3 与主要竞品主要参数比较情况 . - 9 - 图表 14: tesla 汽车业务财务拆解的基本情况 . - 9 - 图表 15: tesla 全球工厂规划逐步推进 . - 10 - 图表 16:在完全 满足欧洲排放标准法规下,主要车企 20-21 年销量 . - 11 - 图表 17:主要欧洲国家新能源车补贴政策 . - 11 - 图表 18:海外车企发力新能源车布局,并且有加速趋势 . - 12 - 图表 19:大众 MEB 量产规划:四地工厂一期产能 100 万 + . - 12 - 图表 20: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估(万辆) . - 13 - 图表 21: 5G 手机电池容量大幅提升 . - 13 - 图表 22: 5G 手机单部电池金属用量提升较为明显 . - 13 - 图表 23:全球 5G 手机出货量预测 . - 14 - 图表 24:全球智能手机出 货量预测 . - 14 - 图表 25:磷酸铁锂电池 VS 铅酸电池 . - 14 - 图表 26:各省市 5G 基站建设规划 . - 15 - 图表 27: 5G 宏基站储能对碳酸锂需求量测算 . - 16 - 图表 28: TWS 对钴锂需求量拉动作用测算 . - 17 - 图表 29:国内钴 盐价格 . - 17 - 图表 30: MB 钴价格走势 . - 17 - 图表 31:碳酸锂价格走势(万元 /吨) . - 17 - 图表 32:氢氧化锂价格走势(万元 /吨) . - 17 - 图表 33:中国手机出货量(单位:百万部) . - 18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4 - 行业深度 报告 图表 34: 同时全球消费电子需求同比亦下滑( %) . - 18 - 图表 35:全球锂成本曲线(单位:元 /吨) . - 18 - 图表 36:全球钴成本曲线(万美元 /吨) . - 18 - 图表 37:无锡盘电钴 库存量(吨) . - 18 - 图表 38:四氧化三钴库存量(吨) . - 18 - 图表 39: Glencore 钴产量指引对比(单位:万吨) . - 19 - 图表 40: Glencore 历史上钴产量(吨) . - 19 - 图表 41:钴未来三年增量项目梳理(单位:吨) . - 20 - 图表 42:钴供需平衡表预测 . - 20 - 图表 43:澳洲西部矿山三季度产量环比下滑 . - 21 - 图表 44:南美盐湖主要企业推迟扩产计划 . - 21 - 图表 45:锂精矿一步 法生产氢氧化锂 . - 22 - 图表 46: 氢氧化锂在生产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 - 22 - 图表 47:电池级氢氧化锂在磁性物质、杂质等指标方面较优 . - 23 - 图表 48:氢氧化锂需求测算 . - 23 - 图表 49:碳酸锂供需平衡表预测 . - 23 - 图表 50:钕铁硼下游应用领域 . - 24 - 图表 51:钕铁硼磁材产业链 . - 24 - 图表 52:高端磁材盈利水平较高 . - 24 - 图表 53:当前国内外主要高性能磁材生产企业 . - 25 - 图表 54: 2019 年全球新能源车用钕铁硼市场格局 . - 25 - 图表 55: 2023 年全球新能源车产品市场格局 . - 25 - 图表 56:铜箔加工费历史走势 . - 26 - 图表 57:锂电铜箔供需平衡表 . - 26 - 图表 58: 6m产品需求情况 预测 . - 27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5 - 行业深度 报告 钴锂铜箔磁材,新周期又三年 2019 年新能源车历经寒冬,产销增长停滞 2019 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销总量增长近乎停滞。 受 补贴退坡以及油车标准切换的影响, 2019 年(尤其是下半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销总量增长近乎停滞, 据中汽协, 2019 年全年累计产销量分别为 124.2/120.6 万辆,同比下降 2.3%和 4%,其中, 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15/16.3万辆,同比涨跌幅分别为 -30.3%/-27.4%,环比涨跌幅分别为 36%/71.4%。 12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所回暖。 图表 1: 新能源汽车 历史 产量 情况 图表 2: 新能源汽车 历史 销量 情况 来源: 中汽协 ,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中汽协 ,中泰证券研究所 2019 年海外新能源车销量稳步增长,特斯拉销量增速最为凸显。 1-10月海外新能源车累计实现销量约 79.6 万辆,同比增长 25%, 实现了稳步增长;从分车企结构上来看,海外各主流整车厂纯电动平台车型尚未在 2019 年投放,特斯拉销量增长最为明显, 1-9 月累计实现约 24.4 万辆(特斯拉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68%。 图表 3: 海外新能源车销量(单位:辆) 图表 4: 特斯拉海外市场 销量 (单位:辆) 来源: 高工锂电 , 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高工锂电 ,中泰证券研究所 后补贴时代 , 国内消费与双积分政策, 政策驱动与 市场驱动 并行 国内新能源汽车 车型结构持续改善 , A0 级及以上车型占比与单车带电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6 - 行业深度 报告 量继续提升,消费崛起,市场驱动正在加强 。 2019 年补贴退坡过渡期结束,虽然行业补贴退出对产销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 消费正在崛起 : 2018 年, 以荣威 Ei5、比亚迪元等代表的中高型车销量提升, A00 级车结构占比在 40%以下, 2019 年车型结构进一步改善, A00 占比下降至 约 27%,并且, 广汽新能源主力车型 AION S 销量为 5538 辆( 10 月 4217 辆),连续 5 个月保持前十畅销车型,证明诸如此类 中高端 车型 在不断积累着较好的消费者基础和市场口碑 ,由此带来的是单车带电量的提升, 2019 年平均单车带电量接近 50KWh,较 2018年提升 10KWh。 图表 5: 各车型结构占比月度走势比较 图表 6: 单车带电量月度走势 (单位: Kwh) 来源: 工信部, 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工信部, GGII, 中泰证券研究所 后补贴时代临近,双积分政策推动,发展规划引导行业稳步增长 。 后补贴时代临近: 2019 年补贴政策,在乘用车方面, 续航里程250-400KM( 1.8 万元)、 400KM 以上( 2.5 万元),单车最高补贴2.75 万; 2020 年则是补贴最后一年。 双积分政策推动: 作为政策上的衔接, 2019 年 7 月 9 日,工信部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 9 月 11 日,工信部提出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要求 CAFC 积分与 NEV 积分须同时达标, 2021-2023年 NEV 积分比例分别为 14%、 16%以及 18%,在 2021 年 -2023年修改后的双积分作用下,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达标”销量则要达到 210 万 /274 万 /335 万辆; 图表 7: CAFC、 NEV 核算方式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7 - 行业深度 报告 来源:工信部 ,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8: 根据双积分政策要求,推算国内新能源车产销量情况 来源:工信部 ,中泰证券研究所 发展规划引导行业稳步 发展: 与此同时,根据工 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征求意见稿),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 25%,按照 2018年汽车销量(约 2800万辆)进行计算,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700 万辆,对应2018-2025 年 CAGR 为 28%;并专列“保障措施” 章节, 地方政府加大公共车辆运营、 21 年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车辆全部电动化 。 Tesla 快速发展, 划时代产品出现,持续 领跑全球电动车企 Tesla 销量 快速提升 , 领跑全球电动车企 。 2006 年,马斯克在第一版 特斯拉规划蓝图 Mater Plan 中提到 其总体规划:“ 1、生产跑车; 2、用挣到的钱生产价格优惠的车; 3、 再用挣到的钱生产价格更实惠的车 ”,这十多年特斯拉一直在贯彻其总体规划,首先推出 Roadster 跑车 ,推出少量产品测试市场前景,而后推出具备竞争优 势的中高端车型 Model S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8 - 行业深度 报告 与 X,最后推出美国的售价 3.5 万美元的大众型车 Model 3, tesla 销量快速提升 , 由 2012 年的不到 1 万辆,迅速提升至 2019 年的约 36 万辆,成为 全球电动车企 的领跑者。 图表 9: 全球电动车销量排名前五车企 (单位:万辆) 来源: GGII, 公司公告 , 中泰证券研究所 特斯拉 Model 3 显著放量 ,市场认可度凸显,是全球最为畅销车型 。 2017年 7 月 Model 3 正式于 Fremont 的广场 交付,但是随后因电池产线自动化等问题,导致 Model 3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 周产量也未迟迟未有明显提升 , 2018 年 5 月之前,周产量为 3000 辆以下;但 2018 年 5 月后,随着电池产线问题得到解决,周产量得到迅速提升, 2018 年 6 月底达到 5000 辆。因此,进入到 2018Q3,特斯拉 Model 3 销量得到显著提升 ,单季度销量 达到约 5.3 万 辆 , 而截至 2019Q4, Model 3 单季度销量已经提升到 9.26 万辆;另外,从各品牌车型 2019 年销量来看, Model 3销量远超其他品牌电动车型 。 图表 10: Model 3 是全球最畅销电动车型 图表 11: tesla 分车型历史销量情况 (万辆) 来源: 公司公告, 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公司公告, 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12:特斯拉主要车型情况 销量排名 车企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 0 1 8 v s . 2 0 1 71 特斯拉 0 . 2 9 7 2 . 2 5 3 . 1 7 5 . 0 7 7 . 6 2 1 0 . 3 0 2 4 . 5 2 1 3 8 . 0 %2 雷诺 - 日产 2 . 4 5 5 . 1 4 6 . 6 3 5 . 8 8 7 . 6 3 8 . 5 1 1 3 . 5 1 5 8 . 8 %3 宝马 0 . 1 0 0 . 1 4 1 . 5 6 2 . 7 8 5 . 4 3 7 . 8 0 9 . 7 1 2 4 . 6 %4 大众 0 . 0 0 0 . 0 2 0 . 2 2 0 . 7 4 5 . 6 7 6 . 1 6 6 . 3 5 3 . 1 %5 现代 - 起亚 0 . 0 5 0 . 0 3 0 . 0 9 0 . 2 6 1 . 2 8 2 . 5 2 5 . 7 3 1 2 7 . 7 %排名 车型 2019 销量 2018 销量 Y o Y1 M o d e l 3 3 0 . 1 1 4 . 6 1 0 6 . 2 %2 北汽 EU 系 1 1 . 1 9 . 1 2 2 . 0 %3 N i s s a n L e a f 7 . 0 8 . 7 - 1 9 . 5 %4 比亚迪元 6 . 8 5 . 0 3 6 . 0 %5 宝骏 E 系列 6 . 0 4 . 9 2 2 . 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9 - 行业深度 报告 数据 来源: Tesla、 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13: Model 3 与主要竞品主要参数比较情况 数据 来源: 公司官网、 中泰证券研究所 特斯拉受益于 Model 3 放量 , 自 2018Q3 起, tesla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8 年 Q3 特斯拉汽车营业收入约为 58.8 亿美元,营业利润实现约 4.5亿美元,环比大幅扭亏,从 2018Q4 到 2019Q4, tesla 除 2019Q1 因为Model S/X 的产量减少,导致单车成本上升而并未盈利之外,均实现了盈利,我们观察到产销量的提升,摊薄了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公司经营效率也在提高,单车的管理销售费用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因此, tesla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19Q4 特斯拉 Model3 交付 92620 辆,环比增长16.21%,同比增长 46.18%,得益于 Model3 销量的快速增长, 2019Q4特斯拉营收约 73.8 亿美元( 2.2 YoY, 7.2QoQ) ,继续保持盈利,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约 1.05 亿美元 。 图表 14: tesla 汽车业务财务拆解的基本情况 8 6 . 42 0 1 7 . 73 . 5 / 5 . 83 4 5 4 9 95 4 . 2 5 / 6 8 . 2 5 / 8 0 . 53 . 55 8 . 8 / 6 9 . 82 0 1 5 . 1 23 . 1 / 5 . 24 1 7 5 6 57 5 / 9 0 / 1 0 07 . 9 5国外售价(万美元)国内售价(万人民币)7 . 4 57 9 . 2续航( km )带电量( kW h )4 9 0 6 3 27 5 / 1 0 0上市时间百公里加速时间( s )2 0 1 2 . 62 . 7 / 4 . 4M o d e l 3M o d e l S外形M o d e l X车型225 146最高时速 150售价(美元) 3 6 , 6 2 0 4 4 , 5 9 53 5 , 0 0 0续航( km ) 383 2713 4 5 4 9 9带电量( k W h ) 60 335 4 . 2 5 / 6 8 . 2 5 / 8 0 . 5百公里加速时间( s ) 6 . 6 7 . 33 . 5 / 5 . 8车型 C he v y B ol t B M W i 3M od e l 3外形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10 - 行业深度 报告 数据 来源: 公司公告、 中泰证券研究所 特斯拉加速全球化进程,产能逐步释放。 特斯拉对工厂计划总投入 450亿美元。据公司公告,上海工厂已于 2020 年 1 月 7 日正式交付第一辆国产 Model3,并且已具备产量超 3000 辆 /周生产力,年产能 15 万辆,ModelY 预计 21 年开始生产,电池 PACK 产能将快速提升。德国柏林Gigafactory4 也正式落地,首批交付预计在 2021 年开始。 图表 15: tesla 全球工厂规划逐步推进 数据 来源: 公司公告、 中泰证券研究所 国产 Model 3 交付与降价 、 Model Y 启动 ,均指向 tesla 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1)国产 Model 3 降价 : tesla 将国产 Model 3 下调至 30 万以内,直接提振产销预期,打开 tesla 在国内的市场空间,另外, 目前上海工厂单周产能达到 3000 辆, 国产化后成本拥有较加州工厂更为显著的成本优势,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 Model Y 项目启动 : 2020 年 1 月,马斯克在 上海,参加了首批国产 Model 3 向社会车主的正式交付,并宣Q 1 2 0 1 8 Q 2 2 0 1 8 Q 3 2 0 1 8 Q 4 2 0 1 8 Q 1 2 0 1 9 Q 2 2 0 1 9 Q 3 2 0 1 9 Q 4 2 0 1 92 5 6 1 . 8 8 3 1 1 7 . 8 7 5 8 7 8 . 3 1 6 3 2 3 . 0 0 3 7 2 4 . 0 0 5 3 7 6 . 0 0 5 3 5 3 . 0 0 6 3 6 8 . 0 02 9 , 9 8 0 4 0 , 7 4 0 8 3 , 5 0 0 9 0 , 9 6 6 6 3 , 0 1 9 9 5 , 2 0 0 9 7 , 1 8 6 1 1 2 , 0 9 58 , 1 8 0 1 8 , 4 4 0 5 5 , 8 4 0 6 3 , 3 5 9 5 0 , 9 2 8 7 7 , 5 5 0 7 9 , 7 0 3 9 2 , 6 2 08 . 5 5 7 . 6 5 7 . 0 4 6 . 9 5 5 . 9 1 5 . 6 5 5 . 5 1 5 . 6 82 7 . 3 % 4 5 . 3 % 6 6 . 9 % 6 9 . 7 % 8 0 . 8 % 8 1 . 5 % 8 2 . 0 % 8 2 . 6 %416 485 503 497 468 579 530 5771 . 3 9 1 . 1 9 0 . 6 0 0 . 5 5 0 . 7 4 0 . 6 1 0 . 5 5 0 . 5 15 . 9 6 4 . 8 9 4 . 6 1 4 . 7 2 3 . 9 7 3 . 9 7 3 . 7 1 3 . 8 91 4 . 0 % 2 0 . 6 % 2 6 . 0 % 2 4 . 3 % 2 0 . 2 % 1 8 . 9 % 2 2 . 8 % 2 2 . 5 %1 . 2 0 1 . 5 8 1 . 8 3 1 . 6 9 1 . 1 9 1 . 0 7 1 . 2 6 1 . 2 86 8 6 . 4 0 7 5 0 . 7 6 7 2 9 . 8 8 6 6 7 . 4 5 7 0 3 . 9 3 6 4 7 . 2 6 5 9 6 . 0 0 6 9 9 . 0 02 . 2 9 1 . 8 4 0 . 8 7 0 . 7 3 1 . 1 2 0 . 6 8 0 . 6 1 0 . 6 23 6 7 . 1 3 8 6 . 1 3 5 0 . 8 3 5 6 . 3 3 4 0 . 2 3 2 3 . 9 3 3 4 . 0 3 4 5 . 01 . 2 2 0 . 9 5 0 . 4 2 0 . 3 9 0 . 5 4 0 . 3 4 0 . 3 4 0 . 3 1- 6 9 4 . 8 - 4 9 4 . 6 4 4 7 . 6 5 1 3 . 4 - 2 9 1 . 9 4 4 . 9 2 9 0 . 5 3 8 8 . 8- 2 . 3 2 - 1 . 2 1 0 . 5 4 0 . 5 6 - 0 . 4 6 0 . 0 5 0 . 3 0 0 . 3 5M o d e l 3 销量单车平均售价(万美元 / 辆)M o d e l 3 销量占比汽车业务营收(百万美元)总销量汽车业务毛利率单车毛利(万美元 / 辆)S G & A折旧摊销(百万美元)单车平均折旧摊销(万美元 / 辆)单车可变成本(万美元 / 辆)营业利润(百万美元)单车营业利润(万元 / 辆)单车 S G & A 成本研发费用(百万美元)单车平均研发投入(万美元 / 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