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中文版).pdf
CWPFC HINA-WORLD BANK GROUPPARTNERSHIP FACILITY中国交通转型与创新知识平台Transport Transformation & Innovation Knowledge Platform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聚焦国际发展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玛莎劳伦斯,理查德布洛克,刘子铭劳伦斯, 布洛克, 刘Public Disclosure AuthorizedPublic Disclosure AuthorizedPublic Disclosure AuthorizedPublic Disclosure Authorized玛莎劳伦斯,理查德布洛克,刘子铭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聚焦国际发展CWPFC HINA-WORLD BANK GROUPPARTNERSHIP FACILITY中国交通转型与创新知识平台Transport Transformation & Innovation Knowledge Platform 2019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 世界银行1818 H Street NWWashington DC 20433电话: 202-473-1000网址: worldbank本著作由世界银行工作人员与外部撰稿人共同编写。书中所描述的调查结果、解释和结论并不一定反映世界银行、其执行董事会或他们所代表的各国政府的观点。世界银行不保证本著作所包含的数据的准确性。本著作所附地图显示的边界、颜色、名称和其他信息并不代表世行对任何领土法律地位的判断,也不代表世行认可或接受这些边界。版权和许可本著作中的资料受版权保护。世界银行鼓励传播其知识,因此只要完整标注本作品版权归属,即可全部或部分复制本作品用于非商业目的。有关版权(包括附属版权)和许可的任何疑问,均应致函联系世界银行出版部门(World Bank Publications, The World Bank Group),地址:1818 H Street NW, Washington, DC 20433, USA;传真:202-522-2422;电子邮件:pubrightsworldbank封面照片: Gerald Ollivier/ 世界银行。再利用需获得进一步许可。封面设计: Debra Naylor/Naylor 设计公司。iii目录前言 vii致谢 ix关于作者 xi缩写 xiii执行摘 要 1注释 5参考资料 5第一章: 中国高速铁路的增长 7铁路产业结构 7高铁子部门结构 8高铁规划 9高铁网络发展 10当前高铁网络 18本章重点内容 19注释 19第二章: 服务设计 21当前服务水平 21服务频率、容量和市场规模 21选择高铁时速 23运营管理 25高铁票价结构 25准点率和可靠性 27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网络的联合运营 27本章重点内容 28注释 28参考资料 28iv | 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第三章 : 市场 29客流增长与客流密度 29高铁乘客市场 30新增客流 33对普速铁路服务的影响 34中国高铁的可负担性 36本章重点内容 38注释 38参考资料 38第四章: 建设 39设计标准和建设成本 39高铁供应链 41项目规划、设计和审批 43施工监管 45施工管理 45高铁项目建设中的激励机制 48本章重点内容 49注释 49参考资料 49第五章: 测试、调试和安全 51新线路竣工验收 51高铁安全 52基础设施维护 54电力动车组维护 55本章重点内容 55第六章: 融资 57地方铁路局与合资公司财务表现 58线路财务表现 61高铁网络的财务表现 64中国高铁的财务可持续性 65如何解决财务问题 66本章重点内容 68注释 68第七章: 经济评估 69资金成本 70运营商成本和收益 70用户成本和收益 70温室气体排放 71道路拥堵和事故 72高铁和经济发展 73城镇发展 75旅游 75目录 | v经济收益率 75本章重点内容 78注释 78参考资料 79第八章: 结论 81框1.1 磁悬浮还是传统轨道? 101.2 研发能力 182.1 对市场规模的影响 234.1 合资公司合同管理制度 487.1 中国高铁经济收益 707.2 案例分析:高铁对商业的影响 747.3 案例分析:高铁与曲阜旅游 76图1.1 中国高铁行业结构 81.2 2008-2017 年中国高铁网络长度 122.1 高铁与汽车、飞机票价比较 263.1 高铁与普速铁路服务需求( 20072017 年) 293.2 高铁网络客流密度 303.3 中国高铁乘客及客运周转量构成( 2015 年) 313.4 高铁对航空服务的影响 323.5 京沪高铁对民航的影响 323.6 高铁的竞争力 333.7 主要通道的客流密度和市场份额( 20012013 年) 343.8 高铁通道列车服务( 2 011 2016 年) 353.9 铁路乘客收入分布及月收入( 2015 年) 374.1 中国高铁工程造价 414.2 建设管理结构 476.1 “直接”与“股权”融资模式 576.2 售票营收与使用权营收模式 586.3 成本与收入:时速 250 公里线路 606.4 成本与收入:时速 350 公里线路 606.5 开通时盈亏平衡所需乘客密度 616.6 未来盈亏平衡所需乘客密度 ( 50% 债务: 50 股权) 636.7 时速 250 公里和 350 公里线路盈亏平衡票价( 50% 债务: 50 股权) 637.1 每人公里温室气体排放量与乘客密度相关 727.2 高铁项目的经济成本与收益 777.3 经济内部收益率对乘客密度敏感 78地图1.1 规划中的高速铁路通道 111.2 2008-2017 年中国高铁网络的增长 132.1 中国现有高铁运行速度 22照 片3.1 乘坐贵广高铁外出旅游的家庭 374.1 张呼铁路线上架设预制桥梁 424.2 运输桥梁的专业设备 43表2.1 部分高铁班次服务模式( 2018 年 8 月) 222.2 中国高铁网络中的高铁线路分类 242.3 中国高铁票价( 2 011 2016 年) 252.4 线路与机车对应表 283.1 京广线通道高铁市场份额( 2013 年) 364.1 高铁技术标准(按最高速度) 405.1 高速铁路维护检查方案 546.1 中国高铁单位收入及成本( 2016 年) 596.2 线路开通后盈亏平衡所需客流密度 626.3 高铁财务评估中的一些假设 646.4 2015 年末高铁网财务分析 657.1 高铁经济评估中的一些假设 70B7.1.1 经济收益率 707.2 各要素经济成本与收益 767.3 经济内部收益率的敏感性测试 77vi | 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vii前言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和减贫时期。中国取得显著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广泛推行的系列改革,中国经济由此转变为更加市场化的开放型经济;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中国在交通运输发展方面的领先地位始于多年来对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投资,注重质量、安全、及时完工、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中国在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从 1990 年到今天,中国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新增铁路里程超过 12 万公里、高速公路 13 万公里、公路 370 万公里、沿海码头长度 74 万米。世界银行一直是中国的合作伙伴。过去 30 年中,世界银行批准了 110 多个中国交通项目,总投资达 190 亿美元。世界银行也是中国的知识合作伙伴,推出的有针对性研究收录于中国交通主题丛书的达 15 项之多。世界银行与中国交通运输部联合开发了交通转型与创新知识平台( TransFORM)项目,这是一个旗舰知识平台,旨在分享中国和国际上的交通运输经验,便于中国国内以及世界银行其他客户国家借鉴。其他国家能从中国的成功中借鉴什么?中国的最佳实践对于寻求可持续解决交通发展挑战的世界银行客户来说非常重要。世界银行通过 TransFORM 分析中国在高铁、高速公路、城市交通、港口和内陆水路五大领域的经验,找出中国可以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传授的经验。这份关于高速铁路的报告是本系列的第一篇。viii | 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这份报告分析了有关中国高铁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自 2008 年 以来,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铁网络规模超过了世界其他所有高铁网络的总和。这一快速增长值得我们对中国从“怎么做”的角度进行研究:是怎样的规划过程、能力开发、 业务结构和建设模式促成了这种快速增长?中国的客运量已增长到每年 17 亿人次。 在很多铁路均面临客运量下降的时代,高铁的价格和服务上的哪些特色吸引了如此之多的乘客?中国是第一个发展高铁网络并在定价上使所有收入水平的人群都能负担高铁 出行的中等收入国家。为什么中国能够保持高铁服务价格的可负担性同时又能保持财政和经济的活力?我鼓励您读完整篇报告,寻找这些以及许多其他问题的答案。Binyam Reja博士 世界银行交通全球实践局中亚、中国和蒙古区局长ix致谢本报告由玛莎 劳伦斯、理查德 布洛克和刘子铭撰写,并基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写的一份报告以及世界银行为中国六个高速铁路项目提供融资时编写的数份报告。对本报告做出贡献的亦包括博睿、欧杰、 Jit Sondhi、谈桦、王佩珅、张建平和周楠燕。对世界银行交通全球实践局中亚、中国和蒙古区副局长任斌在编写本报告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支持,报告撰写团队深表感谢。撰写团队亦感谢以下人员对报告的审阅和建议: Atul Agarwal、 Paul Amos、Federico Antoniazzi、 Victor Aragonas、 Achal Khare、聂磊和 Wei Winnie Wang。撰写者为文中所有错误负责。此外,撰写团队还要感谢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世界银行的合作及其提供的信息,感谢中央和地方政府诸多代表不吝分享对中国高速铁路系统发展的观点。本报告由中国 - 世行伙伴关系信托基金(简称“世行中国基金”, CWPF)资助。世行中国基金目标是帮助世界银行集团各参与组织的发展中成员国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报告将通过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共同发起的中国交通知识转型与创新平台 TransFORM 分享,该平台旨在为中国发展提供更安全、清洁、可负担的综合交通运输解决方案,同时促进中国与开发合作伙伴的知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