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全面冲击银行业及银行的应对策略.pdf
金融科技全面冲击银行业及银行的应对策略中国银行业白皮书麦肯锡大中华区金融机构咨询业务 2016年5月 概要1395金融科技企业: 正当其时金融科技挑战者: 六大成功武器银行守业者: 六大数字利器II2016年5月麦肯锡大中华区金融机构咨询业务金融科技全面冲击银行业及银行的应对策略前言 1引子 3金融科技企业:正当其时 5金 融 科 技 挑 战 者 :六 大 成 功 武 器 9银行守业者:六大数字利器 13目录VI12015年 ,全 球 投 入 FinTech(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高达 191亿 美 元 ,是 2011年的近 8倍 。过 去 5年,超 过 4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 在 强 势 资 本 的 支 持 下,全 球 超 过20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颠覆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 更 重 要 的 是 ,这 一 轮 互 联 网 金 融 热 潮 和 20世纪 90年代的互联网金融泡沫 相比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需求支撑。 截至 2015年 底 ,全 球 互 联 网 用 户 已经超过 30亿 ,是 2001年底的 6倍。在当今由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和“千禧一代”构成的高度数字化时代,金融科技公司正在蚕食银行最诱人的中间业务收入蛋糕。 银行作为主要金融产品分销渠道的优势正在减弱,而分销恰恰是银行利润率最高的业务。麦肯锡 2015年全球银行业年度评 估 报 告 预 计 ,银 行 业 来 自 业 务 发 起 与 销 售 的 股 本 回 报 率 为 22% ,比 单 纯 发 放 贷 款 的股 本 回 报 率 高 得 多,后 者只 有 6%而已。金融科技公司最大的优势除了技术,还有专注。他们正在银行业务的各个细分领域建立 以 客 户 体 验 为 导 向 、以 数 据 技 术 为 驱 动 、以 互 联 网 低 成 本 扩 张 为 手 段 的 业 务 模 式 来打破银行的垄断局面,覆盖被银行忽视的客群。 他们的疆域也在逐步从零售银行向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业务拓展。各个细分领域独角兽级别的公司已经深切地让银行感受到金融科技公司对其传统存贷付业务的冲击。比如, Lending Club专注于 P2P贷款,截至 2016年 1季度累计撮合了 190亿 美 元 的 贷 款 ,却 没 有 一 家 网 点 ; Wealthfront专注于自动化个人资产配置,为追求低成本便捷性的“ Y时代”客户提供个人理财服务,截至2016年 2月 ,其 管 理 资 产 规 模 近 30亿美元; Square专 注 于 移 动 支 付 ,为 中 小 企 业 、个 体零售商提供低成本的支付解决方案, 2015年 4季度单季度交易额就达到 102亿美元。回看中国,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在移动互联技术和金融改革的双重助推下,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2015年 ,中 国 金 融 科 技 融 资 额 达 到 历 史 性 的 27亿 美 元 ,是 2014年的 4.5倍,各个领域独角兽级别的公司不断涌现。面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金融业正在奋起反击。 比如平安集团主导搭建的互联网资产交易平台“ 陆 金 所 ”截 至 2015年底总交易额已经超过 2500亿 美 元 ,估 值 185亿 美 元 。再 比如, 2015年 工 商 银 行 推 出 了 由“ 融 e购”电商平台、“融 e联 ” 即 时 通 信 平 台 、“ 融 e行 ”直销银行平台三大平台和支付、融资、投资理财三大产品线组成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浪潮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麦肯锡在总结全球服务领先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为金融科技公司和商业银行各提出了以下六点建议: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需要做到六点,才能在互联网金融的风口脱颖而出:1. 强化优越的客户获取模式 2. 坚持低成本的业务模式 3. 充分利用创造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 4. 建立针对细分客群的独特价值主张 5. 与现有体系合作共赢 6. 开展充分的监管沟通和风险管控传统银行需要做到以下六点,以数字化战略应对挑战:1. 全面地强化全行的数字分析和应用能力2. 根据客户需求整合无缝的客户体验3. 建立数字化营销能力4. 构建数字化流程精简成本5. 迅速应用下一代 IT科技能力和开发模式6. 建立支持数字化变革的组织架构前言金融科技全面冲击银行业及银行的应对策略 前言23银行历来是最不受科技发展浪潮冲击的产业。 11世 纪 ,英 格 兰 发 行 了人 类 历 史 上 第一份置业抵押贷款。自此以来,银行业就凭借多条“护城河”建立了强大的行业帝国。(译者注:这是巴菲特对竞争优势的比喻说法:“伟大的企业必须有伟大的护城河。”)这些“护城河”包括由分行组成的无处不在的分销网络,借助数据和经验判断进行信用评估的专业能力,赋予银行放贷和吸储资格的牌照(信贷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同时其吸收的存款有主权保险的保护。而且,由于消费者在金融服务上惯性非常大,通常不愿更换常用的金融服务机构。这一点在发达市场尤为明显,即便在市场动荡期,消费者仰仗银行与保险业的老品牌来保护他们的资金稳定。于是,银行业的经济效益防御性较高,业务模式的复原能力也较强。过去几十年,银行业搭上了两大利好的东风:一是去监管潮流(始于 1980年 美 国 通 过 储 蓄 机 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ct)的 时 期 ), 二 是 人口 红 利( 例 如 婴 儿 潮 一 代 逐 渐 年 长 ,进 入 个 人 收 入 的 巅 峰 期 )。 1984年至2007年 期 间 ,美 国 银 行 的 平 均 股 本 回 报 率( ROE)达 到了 13% 。上一 轮 高 科 技 浪 潮由商业互联网和互联网泡沫膨胀造成,那轮冲击中银行充分展现了强大的复原能力。那 8年 间 ,从电 脑 服 务 公 司 网 景( Netscape)首 次 公 开 募 股( IPO)到 eBay收购美国最大移动支付平台 PayPal,不 下 450位“ 新 星 ”向 传 统 银 行 的 地 位 发 起 挑 战 ,涉及的领域包括数字货币、钱包、网络等多种新型业务。然而直到今天,只有不到 5位挑战者幸存下来,发展成为独立的实体公司。虽然 PayPal是 个 例 外 ,但 在 很 多 方 面以下铁律都被反复证明:颠覆银行的统治谈何容易? 引子金融科技全面冲击银行业及银行的应对策略 引子硅谷来了。数以百计的初创企业正以其丰富的智库和充足的资金,从多个不同方面冲击着传统银行业。杰米戴蒙(Jamie Dimo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