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邱泽奇:农村电商,为什么是菏泽?.pdf
目 录摘 要 . 2第 1 章 引言 . 4第 2 章 菏泽电商发展的快速路 . 82.1 触网腾飞,电商快速发展 .82.2 披荆斩棘,电商逆势突破 .131. 交通不便,区位不利 .142. 产业基础薄弱,资源优势有待开发 .153. 人口众多,人才流失严重 .162.3 电商繁荣,新旧动能转换 .17第 3 章 两地两代:电商连接的建立 . 183.1 返乡青年带动电商发展 .181. “电商种子”,返乡带动创业 .192. “电商英雄”,服务家乡发展 .223.2 代际分工合作,促进地区新发展 .251.电商触发的代际分工 .252. 新分工,新动能 .293.3 资源组合:外部输入与内部驱动 .30第 4 章 销售生产:电商发展的多样路径 . 324.1 从销售到生产:大集电商和产业的成长 .321. 从到处跑市场到一网连天下 .332. 从作坊生产到专业生产 .354.2 从生产到销售:电商培训的发展 .401. “触网”转型:从渠道销售到电商销售 .402. 人才培训助推电商销售 .453. 电商助残与电商扶贫 .474.3 从传统外贸到跨境电商:鄄城电商模式的探索 .524.4 “双向与三行”:实现转型与升级 .56第 5 章 农户 + 政府:推动电商成长的行动主体 . 585.1 农户:创造力发挥的主体 .581. 自主性创造,激发创业热情 .582. 合作性创造,组织带动创新 .675.2 政府:推动、服务与连接 .691. 推动转型,引领电商发展 .692. 优化服务,夯实生态地基 .773. 连接整合,促进协调合作 .825.3 创造力的发挥者与新发展的支持者 .86第 6 章 电商生态形成 . 876.1 小生态: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形成 .876.2 大生态:电商发展环境的成长 .921. 电商人才的培养 .932. 快递物流仓储体系的搭建 .943. 电商第三方服务企业的引进 .96第 7 章 归纳与建议 . 977.1 菏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 .971.阶段性 .982.多样性 .1003.成长性 .1027.2 菏泽实践的意义 . 1021. 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新思路 . .1022. 传统产业发展动能转换的有效方法 .1023. 吸引人才、振兴乡村的有力抓手 .1034. 城乡融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 .1047.3 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1061. 大力吸引电商人才 .1062.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063. 注重产品创新能力 .1074. 合理规划产业生态 .107作者及课题及写作组成员 .109摘 要菏泽市的电商最早出现在 2008 年,2013 年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 2017 年 3 月, 菏泽市共有阿里认定的淘宝村 61 个,淘宝镇 6 个(目前,已有淘宝村 168 个、淘宝镇 23 个),均占山东省总数的一半; 网上活跃卖家达到 10.8 万个,居全省第 4 位; 电商园区发展到 32 个; 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的快速融合,带动了实体经济发展。其中,1,395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触网”,占比达到 43%; 跨境电商交易额 2.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0%; 中国首个“菜鸟县域智慧物流 +”项目落户菏泽,“全城达”同城快递业务实现市区全覆盖。2016 年菏泽市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超过 1,200 亿元,比 2015 年增长 63%,2017 年前三季度电商交易额已达 1,413 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70.2%。在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电子商务也调动了菏泽市人的创业热情。近两年来,原有 7.5 万名菏泽籍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就业,带动了 21.5 万人就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力在山东省乃至国内迅速扩大。2016 年,菏泽市被认定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城市”,4 个县区被评为“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9 个县区成为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的试点县。菏泽市电商的快速发展是一系列关键要素相互叠加和相互促进的后果。从菏泽电商发展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3+3”的发展模式。 两地 + 两代。有外地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的年轻人返乡,将电商引进菏泽,让电商种子在菏泽生根发芽、成长、兴盛。同时,电商激活了多种人力资产,其中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的人力资产,形成了新的代际分工与协作。年轻人运用自己的电商技能,年老人利用自己的生产技能和体力,在共同努力与协调合作之下,为菏泽市的发展构建了新的人力资源动能。 销售 + 生产。菏泽市销售加生产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多样化成长和多元化的探索,形成了“双向与三行”格局。各区县乡镇的产业基础非常不同,电商经营模式也不尽相同。既有销售带动生产的模式,也有生产促进销售的模式;有以内销为主的,也有以外销为主的。 农户 + 政府。电商销售曾经是农户自发的经营活动,如果不组织起来,缺乏政府的引导、推动与支持,便难以形成带动产业发展的集群和生态。农户在电商创业和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创造力主体的角色,他们的创新创造既是自发自主的,又是有组织的、合作式的。只有加上政府的推动引领、服务支持、连接整合,才让农户的努力有了大方向和强后盾,在菏泽市的发展中形成了一股合力。在“3 + 3”模式中,菏泽的电商发展还在总体上表现出:阶段性、多样性、成长性等特点。 阶段性,表现为建立连接、赋能、用能、生态形成、均衡发展的阶段。各区县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上则向着均衡发展的方向行进。 多样性,表现为在无制造和加工业基础或产业基础较薄弱的地区,电商销售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的生长或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产品的转型升级,导致产业集群的出现;在制造和加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和产品传统优势,发展电商销售;在具有加工业基础和外贸出口传统的地区,正尝试着发展跨境电商。 成长性,表现在从电商创业到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形成,进而开始促进城镇化发展,并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需要。由此,也让菏泽电商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和蓝图。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菏泽市电商发展模式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贫困地区如何脱贫攻坚;(2)传统产业发展如何实现动能转换;(3)依靠什么吸引人才、振兴乡村;(4)如何促进城乡融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菏泽市也需要进一步通过大力吸引人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注重产品创新能力、合理规划产业生态等为电商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总体来说,产业化生态一定意味着从产业化向城镇化的转变,城镇化的核心则是人的发展,因此,其中的关键是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医疗服务。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带动之下,菏泽的城镇化道路值得期待!4第 1 章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应用正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重塑社会的商业模式和生产模式,催生着新型人类文明。电商平台的出现,将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汇聚到了一起,与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提供者连通匹配,为人们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提供机会。进入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讯技术升级换代,使互联网接入更加便利。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加上快递物流、电子支付的发展,导致电商创业门槛大大降低。2014 年 9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随后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草根创业”。在政策倡导的影响下,电商创业迅速成为中国发展的热点。电商创业在各地的繁荣景象,可以视作中国迈向信息社会的特色和亮点,吸引了各方的兴趣和关注。地方政府关注电子商务给发展带来的契机,业界和学界想探究电子商务与各地差异性条件相结合呈现的特点,政、商、学共同讨论电子商务在中国社会成长的条件与机制。2011 年以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沙集模式、遂昌模式、义乌模式、沭阳模式等逐步呈现出来。这些地区的实践和探索无疑正在为其他地区提供着可复制的经验。然而我们注意到,它们虽为农村地区,却多处在发达经济带上,或有着优势的区位条件,或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这些条件对发展电商来说,都是天然的优势。换句话说,这些地区有着发展电商的比较优势。菏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5图 1-1 菏泽市及下辖区县的地理位置状况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的电子商务发展势头之快,增长之迅猛在中国位列前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是这份报告产生的基础动因。菏泽市的电商,最早出现在 2008 年,2013年以后成为当地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到2017年8月,菏泽拥有阿里研究院认定的淘宝村168个、淘宝镇 23 个,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认定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其中,曹县在 2016 年阿里研究院公布的十大淘宝村集群中名列第三。与菏泽市电商快速发展态势相对的,是其缺乏许多传统意义上的“比较优势”。与沙集、遂昌、义乌、沭阳等地区不同,菏泽市属于山东省传统上的欠发达地区,在发展上长期受到地理区位、交通设施、人口数量与素质、工业化基础等不利条件的限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才与劳动力流失严重。互联网技术应用为菏泽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2008-2009 年,曹县的一些农民利用互联网销售影楼服饰,经营规6模逐渐扩大,将电商创业氛围带动了起来,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2013 年,大集镇人民政府发现这一现象并予以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政策,让从事电商的农户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之后,大集的做法在曹县推广,并进一步影响菏泽市其他区县。2015 年,菏泽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倡导通过发展电商实现“科学赶超,后来居上”。在一个总体上产业基础较差、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具备优势,各区县资源禀赋、产业格局、人力资本乃至文化因素又各不相同的条件下,菏泽市的电子商务如何从农户自发的星星之火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其中,电商发展有哪些显著特点?电商发展与地方产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各主体又如何行动,为电商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这些,正是这份报告要回答的问题。2017 年 6-7 月间,“菏泽电商模式”研究团队深入菏泽市各区县前后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走访了 120 多家农(商)户、企业、政府机构,了解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与经验,归纳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与规律。我们发现,菏泽市的电商之所以在短时间呈现井喷之势,核心在于一些关键要素之间的相互叠加和相互促进,我们将其概括为了“3+3”模式,即“两地 + 两代”,“ 销售 + 生产”和“ 农户 + 政府”。这份报告将以此为主要线索,分为七章探讨菏泽市电商的源头从哪里来?如何发展演化?其中呈现了怎样的动力机制?又呈现了哪些总体特点?除本章和第 7 章以外:第 2 章介绍菏泽市电商发展成就和社会经济状况,说明后续讨论的逻辑与结构;第 3 章围绕“两地 + 两代”展开,说明菏泽市电商从何而来?电商创业过程呈现了怎样的代际分工特点;第 4 章围绕“销售 + 生产”展开,描绘菏泽市电商发展中的不同模式,概括菏泽市不同地区如何利用本地条件发展菏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7电商,推动电商和地方产业的发展;第 5 章围绕“农户 + 政府”展开,梳理创业群体与地方政府在电商发展中如何扮演各自的角色并发挥相应的作用,最终形成一股合力,通过电商带动地方发展;第 6 章展示菏泽地区电商生态形成的成果。8第 2 章 菏泽电商发展的快速路从电商的萌芽,到如今的“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菏泽市的电商在短短不到十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端到壮大的过程。电子商务在带动地方产业发展、调动群众创业热情、促进就业、吸引人才、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绩卓著的菏泽电商,正在帮助菏泽市克服传统发展模式呈现的劣势,扭转长期以来的发展滞后局面,为经济社会持续向前发展提供着新的动能。2.1 触网腾飞 , 电商快速发展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的四省交界地带,古称曹州。“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作为地区专名自清雍正年间沿用至今。2000年设立菏泽地级市,面积 12 ,238.62 平方公里,下辖 7 县 2 区,包括牡丹区、定陶区、曹县、成武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以及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 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境内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下游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古为富庶之地。2013 年,阿里研究中心发布了第一批中国淘宝村,菏泽市曹县大集镇的丁楼村和张庄村就是其中的 2 个。2013 年以来,阿里研究院持续发布淘宝村相关信息,菏泽地区一直领跑整个山东,并于 2015 年进入了中国十大淘宝村集群的名单。数据 2-1:近年来山东省与菏泽市“淘宝村”数量图 2-1 山东省与菏泽市“淘宝村”数量数据来源:阿里研究中心: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201673561629470204060801001202013 2014 2015 2016山东省其他地区菏泽市菏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9图 2-2 淘宝村在菏泽市内各区县的分布状况数据说明:图 2-1:在 2013-2016 年期间,山东省境内淘宝村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菏泽市淘宝村数量也从 2013 年的 2 个,增长到 2016 年的 61 个。在各年之中,菏泽市淘宝村的数量均占到山东省总数的一半以上。图 2-2:阿里研究院认定的淘宝村在菏泽市各区县的分布状况。图上红点标记淘宝村所在地。曹县的淘宝村数量最多,共 48 个,空间分布更为集中。其中大集镇的淘宝村为 27 个(2017 年认定的淘宝村数量为32个,实现了全覆盖)。成武县和单县各有3个淘宝村,郓城县有 2 个淘宝村,其他区县各有 1 个淘宝村。菏泽市淘宝村的发端,有机缘巧合的因素。2008 年,曹县安才楼镇就有人经营淘宝网店;2009 年,曹县大集镇丁楼村和张庄村陆续有村民开起了淘宝店。他们依靠村中原有产销量较小、不成规模的影楼服饰加工产业,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销售影楼服饰。随着销售规模的增长,两村的产品逐渐向表演服饰转型,带动了当地服饰加工生产规模的扩大。从事影楼、表演服饰销售和加工生产的农民快速增收,产业集聚与产业生态也逐渐形成。菏泽市委市政府在注意到大集自发的触网增收之后,予10以了高度重视,认为大集的发展模式是一条通过电商促进农村发展转型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2015 年,制定了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截至 2017 年 3 月,null 菏泽市共有阿里认定的淘宝村 61 个,淘宝镇 6 个(目前,已有淘宝村 168 个、淘宝镇 23 个 ),均占山东省总数的一半;null 网上活跃卖家达到 10.8 万个,居全省第 4 位;null 电商园区发展到 32 个,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的快速融合,有力带动了实体经济发展;null 其中,1 ,395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触网”,占比达到 43%;null 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 2.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0%;null 中国首个“菜鸟县域智慧物流 +”项目落户菏泽,“全城达”同城快递业务实现市区全覆盖。null 2016 年菏泽市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超过 1 ,200 亿元,比2015年增长63%,2017年前三季度电商交易额已达1,413 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70.2%。与此同时,电商发展格局也从 2015 年以前曹县的“一枝独秀”,逐渐演变为各区县百花齐放的局面。截至目前,除了曹县的表演服饰闻名国内外,家具、家纺四件套、人发制品等也正在经历着产业聚集和生态形成的过程。菏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11数据 2-2:菏泽市电商交易额总体状况图 2-3 2017 年上半年菏泽市电商交易总体状况数据说明:2017 年上半年,菏泽市整体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了 1,216 亿,网络零售交易额达 364 亿。曹县上半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各区县中占比最高,占全市电商交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其次是东明县和单县。网络零售交易额上,曹县、巨野县和郓城县位居前三位。电子商务在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调动起菏泽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近两年来,有 7.5 万名菏泽籍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就业,带动了 21.5 万人就业,有效地解决了本地“空心村”、“人才外流”等问题。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力在山东全省乃至中国迅速扩大。2016年,菏泽被认定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下辖的 4 个区县被评为“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9 个区县全都成为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的试点县。12数据 2-3:2013-2014 年山东省与菏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对比图 2-4 2013-2016 曹县淘宝村数量图 2-5 2013-2016 曹县淘宝村覆盖人口数量(左)与经营电商商户总数(右)27344801020304050602013 2014 2015 2016123,698 90,199 13,200 2,260 20162015201420134,530 3,500 820 235 201620152014201399201180014600165009246101711169713451400080001200016000200002013 2014 2015 2016淘宝村人均年纯收入(元) 全县人均年纯收入(元)图 2-6 2013-2016 曹县全县与淘宝村人均年纯收入菏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13数据说明:图 2-4:2013-2016 年间,曹县淘宝村数量的增长。图 2-5(左):2013 至 2016 各年中,曹县淘宝村覆盖的人口数量,截至 2016 年底,淘宝村在范围上共覆盖了超过 12 万的人口,占到曹县农村总人口的 13%。图 2-5(右):2013 至 2016 各年,曹县淘宝村中经营电商商户数的增长情况,截至 2016 年底,曹县农村地区共有 4530 家农户涉足电商经营。图 2-6:2013 至 2016 各年,曹县淘宝村人均年纯收入与曹县全县人均年村收入的对比情况。2013 年,曹县淘宝村人均年纯收入为9,920 元,全县人均年纯收入为 9,246 元;2016 年,曹县淘宝村人均年纯收入为 16,500 元,同年曹县全县人均年纯收入为 13,451元。可以发现,在各年中,曹县淘宝村人均年纯收入均高于全县的人均年纯收入,2016 年淘宝村人均年纯收入相对 2013 年增长了78.5%,远高于全县 45.5% 的增长幅度,淘宝村人均年纯收入和全县的人均年纯收入之间的差距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短短的几年间,菏泽市的淘宝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端到壮大的过程,不仅在速度上领先,在分布上遍地开花,在规模上也引人关注,呈现出“触网腾飞”的态势。2.2 披荆斩棘,电商逆势突破令人深受启发的是,菏泽市的“触网腾飞”并非是天然优势的利用或原有潜力的发挥,而是克服劣势、披荆斩棘的过程。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对比中,菏泽市的特点体现得相当明显。一般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往往可以依凭已有的产业基础实现快速转型。菏泽市,作为传统农业地区,区位偏远,交通不便,长期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过程,山东省东部沿海诸多地区因而率先取得发展先机,而菏泽市却一直没能突破发展的瓶颈。以 2013 年为例,菏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1,236 元和 9,309 元,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的 28,264 元和 10,620 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省地级市中居于末位。2015 年山东省定的 7,005 个贫困村中,菏泽占 855 个,为各地市最多。14数据说明:菏泽市自 2013 年起大力推动电商下乡,引领乡村产业的转型发展。2013-2014 年,菏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数据 2-4 2013-2014 年山东省与菏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对比图 2-7 2013-2014 年山东省与菏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对比1. 交通不便,区位不利菏泽虽地处黄河沿岸,因下游河道常年淤积,基本不具备内河航运能力。对经济发展影响最直接的铁路交通在菏泽市呈现出明显的劣势。市内铁路总长度虽有 315 公里,新兖线与京九线在菏泽交汇,1996 年贯通的京九铁路途经菏泽市境内 153 公里,过郓城县、鄄城县、菏泽市与定陶区,曾极大地改善菏泽的交通运输条件,可是,铁路运输的整体效率不高。从菏泽乘坐火车到达省会济南平均需要 3 个小时,到达港口城市青岛平均需要 10 个小时。直到目前,菏泽境内尚无高铁通过。最近的两个机场均距菏泽市区也有 200 公里,来往十分不便。9,309 10,620 10,436 11,809 850090009500100001050011000115001200012500菏泽市 山东省2013 2014增速: 12.1% 11.1%菏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15图 2-8 菏泽市交通运输状况示意图2. 产业基础薄弱,资源优势有待开发到 20 世纪中叶,菏泽市的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在经历了60 多年的发展后,才逐渐建成了以食品、纺织、化工、能源、机械、林木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上世纪 80-90 年代,乡镇企业在菏泽地区有所发展,其中一部分依托农业、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另一部分则从事工业产品的加工制造。不过,因技术和人才的缺乏,产品以日用消费品为主,存在着初加工比重较大、区域特色不明显、产品层次与附加值偏低等诸多问题。时至2010年,菏泽市三大产业比重依然为21.5: 52: 26.5,当年,山东省三大产业的比重已经是 9.6: 56.3: 34.1。两厢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的是,菏泽市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1。1、数据来源:山东年鉴 2011,2011,山东年鉴社出版。16数据 2-5 菏泽市与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对比图 2-9 2010 年山东省与菏泽市的产业结构对比数据说明:2010 年,菏泽市第一产业比重远高于山东省整体状况,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均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实际上,菏泽市也有丰富的资源,如曹县和巨野县等地已探明煤炭储量约 100 亿吨,排在山东省第二位;单县、曹县和巨野县等地均有铁矿分布;东明县地处中原油田腹地,富含石油、天然气。但是,由于区内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资源上的优势并没有明显地发挥出来。3. 人口众多,人才流失严重2016 年底,菏泽市常住人口数 862.26 万,次于临沂、潍坊和青岛,在山东省内居第四位。曹县的常住人口达 138万,是山东省人口第一大县 。从城乡人口结构来看,各区县的农业人口均占到了绝大多数。2010 年,菏泽市城镇化率仅有 35%,远低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 49.7%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菏泽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选择外出打工。菏泽人虽然对教育极为重视,教育质量和高考升学率在山东省处于前列,可是本地的高等院校极少,可以招收本地人才的数9.6%56.3%34.1%山东省21.5%52.0%26.5%菏泽市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2、数据来源:曹县人民政府网站,caoxian.gov/3、数据来源:2011,山东年鉴 2011,山东年鉴社出版。菏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17量极其有限,大量的人才不得不外出求学,之后,便离开了菏泽,造成了大量人才和劳动力资源的外流,本地优质人才的匮乏。2.3 电商繁荣,新旧动能转换李克强总理在 201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前 30 多年里,菏泽市在发展基础上的确先天不足;在信息化的发展中,菏泽市则敏锐地捕捉到电子商务在带动经济和发展上的历史契机,利用电商推动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产业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传统产业转型和地区发展动能转换等提供了大量的生动案例。菏泽的电商发展主要依赖三对关键要素之间的相互叠加和相互促进,我们将其概括为电商发展的“3 + 3”模式:“两地 + 两代”、“销售 + 生产”、“农户 + 政府”,如图 2-9所示。其中,“两地 + 两代”体现了人力资源利用的新模式,通过电商人才激活闲置的传统农业人才。“销售 + 生产”体现了销售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从传统工业化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换,通过挖掘广泛的差异化需求实现以销促产。“农户 + 政府”体现了从传统管理到协同治理的转换,以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作为政府与人民的共同目标和努力方向。我们认为,“3 + 3”模式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范例,三者之间的协同与相互促进为菏泽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持续向前的动力,更为相似地区推动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我们形象地将其称为带动地方发展、实现动能转换的“风火轮”。图 2-10 菏泽电商发展“3+3”模式示意图18第 3 章 两地 两代:电商连接的建立“两地 + 两代”是菏泽电商发展模式中的第一个“+”。所谓的“两地”,指的是外地和本地,即用外地经验、服务本地发展的模式。这一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主体是返乡创业的青年。这些在外地生活、工作或学习过的年轻人,积累了电商技能并养成了网络思维,回到菏泽本地开展电商创业。他们将在外地获得的商业信息、生产技术、经营技能、网络训练等带回家乡,让电商的种子在菏泽生根发芽。进而,在有产业基础的地区,电商迅速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没有产业基础的地区,电商也促进了产业的生长发育。所谓的“两代”,指的是两代人基于分工的合作。电商销售与产品生产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分工与合作。不同的工作,也适合于不同的人群:一些不需要电商技能或精细生产技能的工作,譬如快递打包、贴标签、毛发制品生产中对毛发的初级梳理等,适合留在农村的老年人和缺少技能的劳动力;而运营网店、客服沟通以及产品的精细加工,则更适合于掌握技术且拥有技能的年轻人。菏泽的电商发展进程明显地伴随着这种代际分工与协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浸润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凭借他们操作电脑和使用互联网的娴熟技能,承担起了电商的运营和销售的工作。他们父辈其中的一些人因产业传统的延续掌握着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在电商刺激下推动产品升级,影响地方性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父辈群体中的另一些人,不掌握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以至于成为闲置劳动力,但在电商的推动下也被充分调动、利用起来。两代人共谋电商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代际分工模式。可以说,“两地”滋养了电商的种子,“两代”盘活了电商的土壤。“两地”和“两代”的组合,使菏泽通过电商与更为广阔的大市场建立了连接。3.1 返乡青年带动电商发展菏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19无论在菏泽的哪个区县,最早涉足电子商务的人都是绝对的少数。恰恰是这些“星星之火”,成就了今日菏泽市电商发展的“燎原之势”。这些最早吃螃蟹的少数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的另一个共性是,都有在外地学习、工作或生活的经历。在农村大量的年轻人持续外流去寻找求学、工作机会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的个体生命历程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展开方式。在外地求学、工作、生活的经历,使得这些年轻人接触并浸入到互联网的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学习了电商经营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新的商业思维。这一系列的能力和观念,往往难以在他们的家乡自然生长,因而大多依托于外部的、开放的学习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同时,他们的家庭责任也开始凸显对年迈父母的赡养义务和对求学子女的教养责任。这时,对许多外出青年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返乡便成为他们的一个选择。正是这部分返乡青年,怀揣创业热情,在回乡之后引领了“电商创业”的潮流。1.“电商种子”,返乡带动创业在外地习得了电商技能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之后,率先尝试经营电商。然而在互联网接入初期,农村很少有人知道可以利用互联网赚钱。返回家乡开网店的年轻人,普遍被周围的人视为不务正业的“坏孩子”。当他们经营电商达到一定规模,赚了钱、盖了房、买了车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年轻人在尝试一种新的“营生”。这些赚到了钱、尝到了甜头的返乡青年,不仅成为周围亲戚和朋友发家致富的榜样,更成为了本乡本土年轻人的楷模,带动了更多人投入电商创业的潮流。返乡青年就像种子一样,把电商植根于菏泽传统产业发展的土壤之中,催生着社会性创新创业形成的新发展动能。20案例 3-1 菏泽电商第一人:费敬出生于 1989 年的费敬是曹县安才楼镇安许楼村人,他居住的安才楼镇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有生产加工的传统,主要产品是影楼摄影需要的服装和背景。费敬的父亲便是那些生产加工者中的一员。他2006年高中毕业后去了上海打工。2006-2007 年在上海期间,费敬接触到了淘宝,听说了开淘宝可以赚钱,他联想到家乡既有的影楼用品产业,就萌生了在网上开个淘宝店试着卖一卖的想法。从上海回到菏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