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pdf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四条 “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 的规定,现发布 2016 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 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二 一七年五月 综 述 2016 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环保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实施新环境保护法,紧紧围绕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特别是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坚持以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全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做出了 积极 贡献 。 2016 年,全省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同比下降 3.8%,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同比下降 3.6%,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年度 目标任务。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 其中,我省境内 淮河流域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为良好,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巢湖为轻度富营养,完成水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 16 个设区 的 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98.1%,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辐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2016 年环保工作大事 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自 2016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 “党政同责 ”和 “一岗双责 ”规定 。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2016 年安徽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方案,对亳州、阜阳、淮南、芜湖、滁州和宣城 6 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开启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督企与督政并重的新局面。 2016 年 12 月,省政府印发实施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全省建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自动站点 175 个,设置国、省控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 373 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 1294 个。完成国家环境空气监测事权上收工作。 2016 年 12 月 8 日,皖浙两省正式签订新一轮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发布地方标准 -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34/2710-2016),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开展权责清单统一规范试点,编制权责清单规范化方案,实现试点市县与省级环保部门权责事项名称、种类和依据统一,促进环保系统权责清单纵向贯通、横向平衡。 开展公共服务事项和中介 服务事项清理,编制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 综 述 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 1 水环境 5 声环境 9 辐射环境 11 生态环境 11 危险废物 11 重点 行动和保障措施 大气污染防治 12 水污染防治 13 噪声污染防治 14 辐射安全管理 14 生态环境保护 15 土壤和 危险废物管理 15 环境准入 16 环境监察执法 16 环境监测 17 环境应急 17 环境信访 18 环保科研 18 环境信息 18 环境宣传教育 18 1 环 境 质 量 大气环境 空气 质量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评价, 2016年,全省 平均 空气质量 优良天数 比例为 74.3%, 16个设区的市空气质量 优良 天数比例范围为 62.6%(宿州) 97.3%(黄山), 日超标污染物主要为 细颗粒物 、 臭氧 和 可吸入颗粒物 。黄山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污染物指标 2016 年,全省二氧化硫( SO2)年均浓度为 21 微克 /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二氧化氮( NO2)年均浓度为 38微克 /立方米,达到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 PM10)年均浓度为 77微克 /立方米,超过二级标准 0.10倍;细颗粒物 ( PM2.5)年均浓度为 53微克 /立方米,超过二级标准 0.51倍;一氧化碳( CO)日均值第 95百分位浓度为 1.6毫克 /立方米,达到一级标准;臭氧( O3)日最大 8小时平均第 90百分位浓度为 140微克 /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 污染物时空分布 全省污染物浓度呈明显季节变化特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一氧化碳浓度夏季最低、冬季最高,臭氧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主要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二氧化硫高值区位于铜陵市;二氧化氮高值区位于合肥、芜湖、铜陵和淮北市;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高值区位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之间和皖北大部分区域,低值区位于黄山和池州市。 2 3 酸 雨 2016年,全省平均酸雨频率为 10.9%,合肥、滁州、宣城、池州、安庆、铜陵和黄山等 7个市出现酸雨。全省平均降水 pH年均值为 5.68, 其中, 铜陵和黄山市为酸雨城市 ( 降水 pH年均值分别为 5.19和 4.98) 。 与 2015年相比, 2016年,池州市酸雨频率下降 16.6个百分点、降水年均 pH值上升 0.28,酸雨污染状况明显好转。铜陵、黄山和安庆市酸雨频率分别上升 28.5、23.8和 9.1个百分点、降水年均 pH值分别下降 1.19、 0.34和 0.12,酸雨污染状况有所加重。 4 5 水 环 境 地 表 水 总体水质状况 按照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评价, 2016 年,全省101条河流、 29座湖泊水库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 253 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中, 类水质断面(点位)占 69.6%,水质状况为优良;劣 类水质断面(点位)占 6.7%,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 与 2015 年相比(以可比的 246 个断面计算), 2016 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 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上升 0.4个百分点,劣 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下降 2.0个百分点。 淮河流域 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监测的 46 条河流 89 个断面中, 类水质断面占 43.8%,水质状况为优良;劣 类水质断面占 12.4%,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 淮河干流总体水 质状况为优,阜阳王家坝入境断面水质为 类,滁州小柳巷出境断面水质为 类。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 19 条入境支流中,有 4 条支流水质为轻度污染、 5条为中度污染、 10条为重度污染。 类0 . 8 % 类3 7 . 2 % 类3 1 . 6 % 类1 4 . 2 % 类9 . 5 %劣 类6 . 7 %2016 年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水质类别比例6 2016 年淮河支流水质状况表 水质状况 支 流 名 称 入 境 境内 出境 优 ( 类 ) 淠河总干渠、东淠河、西淠河、黄尾河、漫水河、竹根河 史河 良好 ( 类) 茨淮新河、 东淝河 、 南沙河 、淠河 、怀洪新河、 淠东干渠 、汲河 、澥河、西淝河 新汴河 轻度污染 ( 类) 沱河、浍河、颍河、运料河 沣 河、 谷河、 池河 、 白塔河 、濠河 新濉河 中度污染 ( 类) 涡河、泉河、洪河、惠济河、黑茨河 济河、濉河 重度污染 (劣类) 王引河、小洪河、包河、武家河、赵王河、油河、奎河、郎溪河、灌沟河、闫河 龙河 注:表中字体倾斜并加下划线的河流(如 史河 )表示淮河南岸支流。 与 2015年相比(以可比的 87个断面计算), 2016年,淮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 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 0.1个百分点,劣 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 6.0个百分点。 长江流域 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监测的 39 条河流 70 个断面中, 类水质断面占84.3%,水质状况为优良;无劣 类水质断面。 长江干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优,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监测的 38条支流中,有 24条支流水质为优、 6条为良好、 5条为轻度污染、 3条为中度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