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pdf
综 述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及危险废物辐射环境园林绿化森林与草地耕地与农业生态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气象与自然灾害生态文明建设五大环保行动中央环保督察环境民生实事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管理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环境法治建设环境保护规划与科技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信访投诉受理环保信息化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环境保护投资环保体制改革环保队伍作风建设23578910101112131414141515161616171718181819191920目录CONTENTS2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3 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综 述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环境保护部的指导支持下,全市环保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要求,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在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市生态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系统日益稳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产生活更趋绿色,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强,全市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长江干流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15个监测断面中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100%。长江支流长江支流总体水质为良好,113条河流 196个监测断面中 类、类、类和劣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9.1%、11.7%、4.6%和 4.6%(图 1);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占83.7%。库区36条一级支流回水区呈富营养的断面比例为33.3%。其中:嘉陵江流域47个监测断面中 类、类、类和劣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1.7%、17.0%、4.3%和17.0%;乌江流域21个监测断面中, 类、类和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0.5%、4.8%和 4.7%。水环境状 况图1 2016年长江支流水质类别分布类0.5%类47.0%类31.6%类11.7%类4.6%劣类4.6%饮用水源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6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全面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碧水行动”,深化全市水污染防治各项措施,保障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在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中为优。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1 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和“三江”干流沿线8 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新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403座,各区县新增二、三级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1228.5公里。全市污水处理规模达到 441万吨 /天,全年共处理生活污水约12.5亿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2%,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6%。工业污染防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成13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十一小”企业关停取缔,完成7 家主城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累计完成195家主城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建成工业集聚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16 座,累计建成工业集聚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62座。完成47家工业企业强制措施与行动4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5 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大气环境状 况空气质量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016年重庆市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01天(占 82.2%);超标天数为65天(17.8%)。主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的年均浓度分别为77 g/m3、54g/m3、13g/m3、46g/m3;一氧化碳(CO)浓度(CO日均浓度的第95百分位数)和臭氧(O3)浓度(O3日最大8 小时平均(O3-8h)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1.4mg/m3和141 g/m3;其中SO2、CO、O3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PM2.5和 NO2浓度分别超标0.10倍、0.54倍和0.15倍。主城区各区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见表 1。主城区以外其他区县(自治县、经开区)1-6月空气质量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合川、永川、大足和铜梁等4 个区因新标准监测试点,未纳入统计评价,其余27个区县(自治县、经开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均在162天以上(1-6月共计182天),PM10、SO2、NO2平均浓度分别为62g/m3、18g/m3、33g/m3。与 2015年同期区县 PM10SO2NO2PM2.5O3CO(mg/m3)渝中区91 12 66 57 140 1.5大渡口区84 12 60 58 148 2.0江北区78 13 39 45 137 1.4沙坪坝区74 12 47 55 152 1.5九龙坡区76 12 42 56 153 1.6南岸区78 15 42 54 128 1.5北碚区73 13 38 50 150 1.6渝北区75 12 48 54 125 1.2巴南区77 14 45 55 132 1.5两江新区79 12 53 56 159 1.7表1 主城区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 ( g/m3)注:国家二级标准(G B3095-2012):SO2年日均值60g/m3,NO2年日均值40 g/m3,PM10年日均值70g/m3,PM2.5年日均值35 g/m3,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160 g/m3,CO24小时平均值4mg/m3。相比,PM10和 SO2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3.9%和18.2%,NO2年均浓度同比上升3.1%。7-8月,区县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因升级改造暂停监测。9月开始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31个区县(自治县、经开区)中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均在 64天以上(9-12月共计122天),PM10、PM2.5、SO2、NO2、CO和 O3平均浓度分别为76 g/m3、54g/m3、18g/m3、32g/m3、1.3mg/m3和 117g/m3。酸雨全市降水酸雨频率为22.6%,降水pH 值范围为4.657.18,年均值为5.44。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河流湖库整治。完成主城区20个湖库水质提升工程,提前一年基本完成主城区湖库整治民生实事。继续推进长寿湖、玉滩湖和酉酬水库等良好水体生态环境保护;编制了临江河、綦江河等 16个流域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加大库区干流清漂保洁工作,全市共计清理漂浮垃圾 19.8万吨,消落区垃圾8.2万吨,确保了“江清岸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组织编制并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地方立法进程,搭建畜禽养殖环保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763家,完成 141万头生猪当量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工程整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全面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完成591个新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志规范化设置。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船舶、码头等污染源专项整治,共迁出保护区内18艘船舶。完成主城区1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 32个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6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7 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表 2 各区县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分贝)区县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区县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万州区53.2 70.0铜梁区55.9 65.4黔江区55.4 65.5荣昌区51.6 61.2涪陵区55.1 67.9开州区54.4 66.2渝中区57.3 69.4梁平区54.9 65.0大渡口区53.8 66.9武隆区53.9 67.7江北区53.6 66.4城口县49.4 66.0沙坪坝区53.1 67.7丰都县56.2 67.6九龙坡区54.7 66.1垫江县54.7 68.0南岸区53.8 66.9忠县54.6 66.3北碚区51.6 69.3云阳县52.2 63.8渝北区53.2 66.5奉节县59.1 69.7巴南区53.1 64.7巫山县55.1 66.8长寿区52.5 67.4巫溪县54.7 64.1江津区53.1 65.3石柱县53.8 62.3合川区53.7 64.4秀山县52.5 61.8永川区57.5 67.4酉阳县56.4 65.8南川区52.3 63.1彭水县52.6 68.5綦江区58.7 68.3两江新区52.2 67.7大足区53.8 65.9万盛经开区53.7 66.4璧山区54.4 66.7双桥经开区57.8 63.5潼南区51.4 61.3 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8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6.1分贝。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3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1分贝。其他区县(自治县、经开区)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5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 65.7分贝。2016年各区县(自治县、经开区)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见表2。推进“宁静行动”,落实重点领域“四减一防”措施。设置禁鸣标志106块,建设道路隔声屏4558米,改造低噪声路面2.7万平方米,建设道路降噪绿化带67万平方米。强化夜间建筑施工许可管理,对群众投诉反映强烈的建筑工地实施限制审批。环保、公安、市政等5 部门联合开展环境噪声专项整治。2016年环保部门受理噪声污染投诉23960件,同比下降5.4%。创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32 个,全市累计创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381个;创建噪声环境状 况措施与行动深入开展“蓝天行动”,大力推进“四控一增”工程措施,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中为优秀。工业污染控制。完成 168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成4 台 202万千瓦燃煤机组的烟粉尘超低排放的改造,完成3 家平板玻璃制品企业烟粉尘治理和19家日用玻璃制品企业脱硝治理,完成98家混凝土搅拌企业的巩固整治。完成34家烧结砖瓦窑关闭,淘汰燃煤锅炉 82台,完成拉法基水泥南山工厂、长寿捷圆化工等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完成24家钢铁和344家煤炭企业过剩产能关闭。完成对22家火电、水泥、钢铁、造纸等重点大气国控污染源的加密监测。扬尘污染控制。建设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415个、示范道路410条,检查施工工地、道路、堆场、建筑渣场等扬尘污染源2 万余个次,查处违法行为600余起。建立扬尘控制“黑名单”,9次曝光123 个控尘不达标的污染源单位并予以督办。交通污染控制。2016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 508万辆,较 2015年增长10.0%。全年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汽车 5.48万辆,其中黄标车 1.99万辆。继续实施黄标车限行区域全天候限行和货运车分时段限行措施,查处黄标车、货车闯禁19万辆次。全市共检测机动车111 万辆,初检合格率80.0%,核发环保标志202万张。完成机动车道路抽检15.1 万辆次,查处超标车辆0.7万辆次,查处冒黑烟车1.1万辆。完成对全市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现场检查1800 次。成品油质量全面升级为国标准。完成11 艘船舶重油设施拆除工作,完成49艘高污染老旧运输船舶淘汰,完成3个岸电项目建设。生活污染控制。完成 2765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完成餐饮油烟治理350家,出台主城区露天焚烧、露天烧烤整治通告,主城区劝导、制止露天烧烤摊区(点)2000余个,劝导、制止露天焚烧1900余起。增强监管能力。多部门联合开展蓝天行动冬春季百日攻坚。完成臭氧、细颗粒物源解析和控制对策研究阶段性工作,推进重庆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编制等工作。强化污染天气预警应对,全面实施重污染天气应对 18条措施。出台了重庆市摩托车及汽车配件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7项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声达标区5.2平方公里,复查204.32平方公里,累计创建噪声达标区1227.52平方公里,主城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90.6%。措施与行动8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9 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固体及危险废物全市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2374.36万吨,综合利用2057.80万吨(含往年贮存量57.98万吨),处置 337.81万吨(含往年贮存量 0.04万吨),贮存32.0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8.45%。产生工业危险废物54.68万吨,综合利用29.32万吨(含往年贮存量0.02万吨),处置24.03万吨(含往年贮存量0.58万吨),贮存1.92万吨。至 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并投运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54座,设计处理总能力达 15811吨 /日。全年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692.9万吨(含乡村垃圾),餐厨垃圾57.6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推动立法和标准建设。开展了污染场地筛选值、评估导则等地方标准的编制。完成了 45块场地(215.5万 m2)环境风险评估、3状 况块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修复污染土壤16.4万m3、提供净地34万 m2。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严格固体废物转移审批。完成11 个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2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证和5 家进口固体废物申报材料的审批审核工作。吊销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2 个,责令1 家单位暂停危险废物经营活动,责令1 家单位停止使用环境污染严重的处置设施。 强化危化品风险防控。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的环境风险防范督查。依法加强对废弃电器电子拆解企业的监管和审核,在全国率先开展委托第四方实施审核审计,共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40.8万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强化对垃圾渗滤液、焚烧飞灰及污水处理污泥的环境管理。主城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试点,全年单独处理餐厨垃圾44万吨、果蔬垃圾6.95万吨。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各监测点位环境地表辐射剂量率瞬时平均值为 68.4纳戈瑞/小时(扣除宇宙射线的响应值),4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气溶胶、沉降物的放射性水平均无异常,主城大部分区域的电磁环境水平平均低于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全市土壤、“三江”重庆段、地下水及主城区饮用水中放射性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截至2016年底,全市放射源应用单位共有 93家,在用放射源1898枚。全市电磁辐射源应用单位共有216家,在用电磁设备(设施)87267台(套)。其中在用110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76座,输电线路1676回,各类通信基站、雷达及导航类84266台(套)。加强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完成全市 4个辐辐射环境状 况射监测自动站、25个国控点、105个市控点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完成渝西片区28个饮用水源放射性水平调查工作。涪陵区等7 个区县监测站取得辐射类项目计量认证资质,开展了辐射工作单位人员辐射防护安全培训。强化行政许可管理。全年共办理环评、验收、辐射安全许可、备案等各类事项1235件。组织开展专项行动,督促移动基站依法建设。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加大对外地来渝放射源探伤作业等高风险放射源以及关停并转企业暂时闲置放射源的监管力度。全市对持证单位开展监督检查4839 人次,查处了 21起环境违法行为。收贮放射源83枚,放射性废物2 件。完成放废库495枚废旧放射源整备和处置工作。处理辐射信访投诉505件。措施与行动措施与行动10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11 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力侵蚀,其中轻度侵蚀面积1.09万平方公里,中度侵蚀面积0.89万平方公里,强烈侵蚀面积0.44万平方公里,极强烈侵蚀面积0.43万平方公里,剧烈侵蚀面积0.16万平方公里。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356.43吨 /平方公里 年,年均土壤侵蚀总量10093.67万吨。严格林地保护管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和分级管理。严格采伐限额,强化森林采伐许园林绿化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56591.18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到 60946.56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26696.02公顷。全市建成区绿地率为 37.87%,绿化覆盖率为 40.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18平方米。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712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9017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677.60公顷。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建成区绿地率为38.76%,绿化覆盖率为41.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含暂住人口)为 17.77平方米。状 况强化城市绿地规划引领作用和刚性控制,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因地制宜、科学有序推进生态修复、绿道绿廊、公园绿地、园林景观、数字园林管理等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城市园林绿化“一路一景、一街多品”建设。加强对园林绿化景观施工的扬尘监管。推进园林创建工作,全市建成国家园林城区 3个、国家园林县城13 个、国家园林城镇4个,主城区整体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市所有区县都创建为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加强园林法治建设,全年完成建设项目附属绿地审查549件次,立案查处涉绿案件270件。措施与行动森林与草地全市林地面积6699万亩,森林面积561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5.4%,林木蓄积20533.9万立方米。全市天然草地面积212.69万公顷,占幅员面积25.8%,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188.47万公顷。部分草丛草地正向灌丛草地、疏林草地演变。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3.01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6.5%。流失类型主要为水状 况措施与行动耕地与农业生态可管理。实施森林采伐分类管理,严管天然林、公益林和国有林。推进森林公园精品建设,在金佛山、仙女山、大圆洞等5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启动第一批融合场馆与自然步道建设的森林体验中心,并启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全市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达8.53万公顷,其中人工种草7.47万公顷,改良种草1.07万公顷。全年新增种草面积3.87万公顷,其中一年生牧草3.47万公顷,多年生牧草0.4万公顷。累计承包27.6万公顷;草场禁牧5.87万公顷、轮牧7.53万公顷、休牧4.13万公顷,围栏1.4万公顷。在 13个区县(自治县)实施了“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计划”。全市累计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26.19亿元,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55.08平方公里,减少土壤流失量402.01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7558.55万立方米,增加林草植被面积4.29万公顷。实施农村沼气及生态农业创新试点建设。全年发展农村沼气工程151处,其中大型沼气工程 41处,中型沼气工程9 处。在 22个区县实施了生态农业创新试点建设。开展监测调查。完成产地重金属背景值调查及重金属源解析监测调查。进行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共获得检测数据5264个。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开展了盾叶薯蓣、穿龙薯蓣等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调查统计盾叶薯蓣在全市分布面积达12000亩,穿龙薯蓣在城口县有分布面积约450亩。开展了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防除,全市主要外来入侵生物有13种,入侵面积达320多万亩,治理面积达150万亩。全市耕地总面积243.05万公顷。全年入库农村土地整治项目187个,实施规模4.1万公顷,预算投资12.7亿元,预计新增耕地3809公顷。验收农村土地整治项目260个,实施规模6.4万公顷,新增耕地6684公顷。全年新实施“三园两场”示范项目 44个。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09个,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总数2740个。全年生猪存栏1395.6万头,出栏 2047.8万头;牛存栏145.2万头,出栏70.4万头;羊存栏216.8万头,出栏300.7万头;家禽存栏 1.4亿只,出栏2.5亿只。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纯)96.16万吨(其中氮肥 48.38万吨,磷肥17.36万吨,钾肥5.44 万吨,复合肥 24.97万吨);农膜使用量4.53万吨,农药使用量1.76万吨。状 况 措施与行动12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13 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气象与自然灾害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状 况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58个,面积83.12万公顷,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0.1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8个,区县级自然保护区33个。全市共有风景名胜区36处,面积4560.30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5.5%。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7处,面积 2147.30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2.6;市级风景名胜区29处,面积2413.00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2.9。全市现有野生维管植物6000余种,其中中国特有植物498种,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85种,受威胁种类355种。现有野生脊椎动物866种,无脊椎动物4300余种,其中中国特有动物206种,国家I 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 种,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54种,IUCN红色名录全球濒危野生动物27种。严格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对部分不符合调整要求的暂缓审查。优化调整部分自然保护区,国务院批准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完成了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审查程序。严格涉及自然保护区项目的环境准入,否决了一批不符合保护区管理的项目,开展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的实地核查,并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项目进行整改。加强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启动了重庆市大巴山、武陵山国家生物多样性建设规划和重庆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编制工作,开展了全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培训,举行了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活动等。措施与行动2016年,全市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汛期涝重于旱,先涝后旱,气象灾害总体较2015年偏重。年平均气温为 17.9,较常年略偏高0.4,各月波动大;高温日数显著偏多,盛夏尤为突出,年度高温程度综合评估为重度。年降水量为1284毫米,偏多14%,时空分布不均;大部地区大雨开始期显著偏早;暴雨站次偏多3 成,出现8 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年日照时数为1213.4小时,与常年相当。气象干旱总体偏轻,伏旱较明显;连阴雨站次接近常年;强降温站次偏多4 成;低温总体偏轻,霜冻接近常年。2016年,全市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503次, 36个区县(自治县、经开区)普遍受灾,受灾人口374.22万人,因灾死亡和失踪61人,紧急转移安置 9.0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8.37万公顷,绝收面积2.39万公顷;倒塌房屋 1.1万间,严重损坏房屋1.7万间,一般损坏房屋5.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8.38亿元。加强灾备工作。2016年,中央在渝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市级新库开工建设,完成了永状 况川分库建设,报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了綦江区、巫山县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工作。市级民政救灾物资储备总计价值逾4000万元。积极开展应急救助。先后8 次启动市级应急响应,下拨应急救灾资金5951万元。开展冬春救助,下拨冬春救助资金2.52亿元和价值300万元的救灾物资。全市推进倒房恢复重建3943户、11207间。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按照“5个有”的要求,全年共创建成功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6个。积极开展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人影作业。2016年,积极组织主城区及周边十区县开展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人影作业,共计开展飞机作业28架次,累计飞行73 小时,燃烧烟条1232根,地面出动火箭266箭次,发射火箭弹1367枚。积极开展大气环境预报。市气象台与市环科院联合开展了366次主城区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制作发布366 期空气质量预报,52期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周报、全年度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预报、39期雾黄色预警信号、2期霾黄色预警信号。措施与行动14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15 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重庆市资源与环境交易所积极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配套制度,稳步推进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全年共有3804家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交易9427次,交易额21170.89万元。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与36个区县签订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合同,初步建立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null投、建、管、运null一体化运营的改革模式,全年累计收入污水处理服务费1.33亿元,净利润830万元。与6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获得授信2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环境综合治理,组建重庆环投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重庆环投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工程治理有限公司两家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全市环保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市场活力。重庆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设立了6支环保基金,基金认缴规模达75亿元,投出4个项目,储备项目总规模约为30-50亿元,重点投向节能环保领域,支持中小型环保企业发展,扶持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16年11月24日至12月24日对重庆开展了环境保护集中督察。督察期间,督察组交办的1824件群众举报和投诉案件已全部办结回复,责令企业整改1427家次,立案处罚467起,罚款1724万元;拘留16人,问责政府部门2个,问责个人40人,约谈64人。全市以此次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及时处置、有效解决了中化涪陵化工环境问题等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推动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各部门环保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3次专刊推介宣传重庆边督边改工作经验和成效。中央环保督察专 栏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优化调整国土空间布局,进一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积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农业、现代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业,全市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扎实开展null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null五大环保行动,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持续增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市环保系统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组建市环境监察办公室专司null督政”,实现环境监察独立、高效、权威。有序推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改革试点工作,“ 7 9null项年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形成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自觉和行为自觉。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国家null大气十条null水十条null土十条”,持续开展 null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null五大环保行动。 2016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1天,自2013年执行新标准以来增加95天;空气中细颗粒物( 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22.9%;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 ,长江巫峡口出渝断面水质优于长江朱沱入渝断面水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全市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声环境、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五大环保行动湖库整治。持续巩固湖库水质,实施生态修复和水质提升措施。近3年来,累计整治排污口230余处,新建、改建、修复污水管网约150公里,建设雨水截流沟约21公里,清理垃圾约4万吨,新增流域污水处理能力2万余立方米/日、雨水处理能力2万余立方米/日、湖水循环自净能力3千余立方米/日,新建生态隔离带和隔离网约27公里,取缔畜禽养殖场、肥水养鱼等16处,新建前置库5万立方米,生态恢复46万余平方米,清淤约120万立方米。主城区56个湖库整治任务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彩云湖、华岩湖等湖库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入实施null以奖促治”,全年完成500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466万吨/年,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能力80万吨/年。积极探索市场化污水处理运管模式,由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排污权交易等方式,统筹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有效解决区县配套经费不足、专业化管理水平低、处理技术良莠不齐、运维经费难以保障等问题。环境民生实事16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17 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进一步加强电镀园区及企业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对3家电镀园区及企业进行限期整改或停产整治,关停7家电镀企业(车间) ;持续开展重金属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完成23家涉重企业年度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涉重项目重金属总量指标管理,綦江博雅等新建涉重项目均按null等量置换null要求落实了重金属总量指标,对不符合相关规划要求或未取得总量指标的项目不予审批。重金属污染防治贯彻落实新修改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推进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宏观管控作用,优化产业布局。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前提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落实差异化的环保政策,强化长江及其主要支流沿线工业管控,保障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分类精准放权,服务企业发展。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小的8类58种项目免于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开展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现状统一监测与评价,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088个,项目总投资6849余亿元。对符合条件的1118个项目免于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涉及总投资300余亿元。严格环境准入,促进绿色发展,全年否定33个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布局或环保措施等方面要求的项目。扎实推进了null三同时null管理改革,取消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备案,不再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行政审批,探索实行了排污临时许可证管理制度。全市审批排污临时许可项目996个、竣工环保验收项目3106个,验收项目总投资约4072亿元。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管理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完成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重庆市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立法项目的前期调研起草工作。开展环保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备案工作,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依法开展环境行政复议工作,全年受理并办结环境行政复议案件34件。制定关于贯彻实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试行关于办理涉嫌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案件若干证据问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市场行为负面清单(环境保护领域),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环境法治建设出台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null十三五null规划,印发了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null十三五null规划约束性指标责任分解和重点任务分解方案。修订了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重庆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出台了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重庆市区县(自治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参与主城区null多规合一null试点。出台了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编制电镀废水处理、湖库水生态修复、锅炉烟气脱硝3个领域的适宜技术选择指南。在有机废气治理、湖库水生态重建、生活污水处理等重点领域推进了13项新技术示范项目。发布了重庆市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 2016),建立了重庆市环保产业统计调查信息系统和数据填报平台。推进环保产业园区建设,指导梁平等区县编制了区域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重庆中天环保产业(集团)公司完成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重庆)中心建设并通过了环保部验收。大渡口建桥工业园和重庆清禧环保科技公司联合申报获批为国家环境服务业试点单位。环境保护规划与科技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不断深化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和全过程管理,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基层基础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新编修并备案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838个,编制备案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1022个。开展环境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督促整改隐患455个。妥善处置35件易引发环境污染的突发事件,成功扼制24件,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11件,未发生较大、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有力保障了全市环境安全。18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19 2016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统筹推进null互联网+政务服务null工作,实现市级环保局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在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的全覆盖和全流程运行。稳步实施信息资源融合,形成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服务初步框架,推动纵向横向跨部门信息联动共享。升级政务业务应用,全面启动大气、水污染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设立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重庆环境遥感应用基地。深化一体化环保物联网试点成果,有序启动环保物联网二期项目。强化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全年未发生信息网络安全事故。环保信息化建设环境信访投诉受理市环保局全年受理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案件47194件,同比下降6.2%,其中null12369环保举报热线null受理投诉43206件,同比下降7.2 ;信访室受理来信来访3988件,同比上升6.3。受理的信访投诉中涉及噪声污染25663件、大气污染17103件、水污染2356件、放射辐射污染600件、固体废物污染73件、建设项目投诉266件、其他类别污染1133件,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及其他类别污染投诉较去年下降,建设项目、固体废物、放射辐射投诉较去年上升。全年围绕环境保护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五大环保行动、严格环境监管执法等宣传主题,组织市级及以上媒体刊播有关重庆环保工作的新闻报道890余篇。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和环保宣传null十进null活动,将宣传触角向农村和景区延伸。成功举办首届null寻找绿色重庆年度人物null活动、第二届环保网络直播晚会、第三届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第二届环保公众开放周等一系列社会宣传活动。大力推进环保课程null进党校”,培训党政领导干部约2.5万人次。持续强化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向2150所中小学校赠送生态文明教材。落实重庆市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反馈并解决在渝环保社会组织反映的环境污染投诉问题17件。环境宣传教育环保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null一调二分四清单null的环保工作体系。一是调整区县环保局管理体制。区县环保局实行以市环保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仍为区县政府工作部门。二是分置环境监察与环境执法机构,组建专司null督政null的环境监察机构,环保督察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基本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