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2020年三季报总结.pptx
,【化危为机,开启复苏】医药行业2020年三季报总结,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2020年11月2日,张金洋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10001 胡偌碧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10003 邓云龙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100002 应沁心 研究助理,缪牧一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10004 祁 瑞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60003 杨春雨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0080004 殷一凡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0080007,核心结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整体情况:2020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整体的收入增速为2.03%、净利润增速19.03%、扣非净利润增 速19.24%,2020年前三季度在疫情影响逐步消除之下收入端回暖,净利润端明显加速。2020年H1医药上市公司整体的收入 增速为-2.28%、净利润增速6.25%、扣非净利润增速5.63%,Q3出现明显加速,收入增速恢复到10.37%,净利润增速高达 48.25%,扣非净利润增速51.07%。我们认为2020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整体数据体现了如下特点:1)2019年在药品带量采 购实施、国家辅助用药目录出台、医保目录调整等冲击之下,医药整体上市公司利润增速承压,但是2020前三季度在疫情影 响之下,净利润增速先抑后扬,加速明显,体现医药的内需和刚需的韧性。2)2020年Q3整体收入增速为10.37%,但利润 增速显著快于收入增速,我们认为是疫情之下公司对于费用有了明显的控制,净利润率提升幅度较大。3)2020前三季度疫 情带动了部分公司业务爆发式增长,对行业利润总量和利润率均有一定带动影响;除了疫情相关子领域,部分非相关或受损 子领域仍有较强表现。各子领域:增速严重分化,景气度不同。由于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了个股分化的细分领域时代,我们精挑细选出17个细分领 域进行重点跟踪分析,2020年前三季度,从收入端看,在疫情环境下创新疫苗、ICL、CRO、IVD、药店和创新器械 6个细分 领域实现了20%以上增长;从利润端看,增长最快的子领域为ICL、其他特色消费、肝素、创新疫苗、CDMO、药店、创新器 械,增速均超过30%,在疫情之下反相较去年同期而实现了加速成长。随着疫情得到控制,Q3中除原料药、血制品、肝素外其 他子领域利润端均有不同程度的回暖,ICL、创新疫苗和眼科表现突出,专科连锁服务、创新药、品牌中药消费复苏明显。统计局医药制造业数据: 2020年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为1.60%,利润总额增速为8.20%。受疫情影响,Q1收入和 利润增速分别为-8.90%和-15.70%。随着疫情控制,上半年整体收入增速2.10%,利润增速-2.3%,Q2改善明显;Q3进一步回 暖,累计收入端和利润端均实现转正,体现医药强大的韧性。医保控费中的带量采购、辅助用药目录等政策均对制造业增速有 所影响,但医药本身已经进入细分领域时代,医药制造业整体数据的重要性在大幅下降。药品终端数据:根据米内网数据,2020年上半年医药行业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的药品销售数据为7839亿元,同比增长-10.70%。医保控费主要是在降低药品在流通环节中的价格水分,因此药品终端的收入增速会较为敏感。基金持仓情况:2020Q3,全基金重仓医药持股占比为12.4%,相较2020Q2下降5.0个百分点;剔除医药主题基金后主动型 基金中重仓医药持股占比为9.6%,相较2020Q2下降5.0个百分点。2020Q3,国内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在快速减弱,即便海外疫 情仍在持续,但随着全球新冠疫苗、中和抗体等防治产品的研发开展与推进,市场对疫情敏感度弱化,进而医药行业比较优势 降低。医药主题基金重仓医药持股占比略有下降,而(剔除医药主题后的)主动型基金重仓医药持股占比大幅下降,我们判断 此前涌入的大量非医药主题资金逐步流出,同时带动公募全基金重仓医药占比大幅下降,回调至近年平均水平。风险提示:1)控费政策持续超预期;2)行业增速不及预期。,行业整体情况:疫情下表现先抑后扬,强势复苏17个细分领域详解:个股时代,百花齐放,目录,行业数据:统计局医药制造业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先抑后扬,注:单位(%)注:统计局自2017年开始公布“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数据,而“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数据于2018年底停止更新,在此叠加两项数据,统计局医药制造业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为1.60%,利润总额增速为8.20%。受疫情影响,Q1收入和利润 增速分别为-8.90%和-15.70%。随着疫情控制,上半年整体收入增速2.10%,利润增速-2.3%,Q2改善明显;Q3进一步回暖, 累计收入端和利润端均实现转正,体现医药强大的韧性。医保控费中的带量采购、辅助用药目录等政策均对制造业增速有所影 响,但医药本身已经进入细分领域时代,医药制造业整体数据的重要性在大幅下降。图表1: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2010-202009),50403020100-10-20,2010-02,2010-10 2011-06 2012-02 2012-10 2013-06 2014-02 2014-10,2015-06,2016-02 2016-10 2017-06 2018-02 2018-10,2019-06 2020-02,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行业数据:2020上半年药品终端数据收入下降,终端数据对控费降价较为敏感,药品终端数据:根据米内网数据,2020年上半年医药行业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的药品销售数据为7839亿元,同比 增长-10.70%。医保控费主要是在降低药品在流通环节中的价格水分,因此药品终端的收入增速会较为敏感。,注:单位(亿元),图表2:医药行业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的合计销售数据(2012-2020H1),-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H1,销售额(亿元),增速(%),行业数据:前三季度疫情之下医药表现出内需且刚需的强韧性,Q3强势复苏,上市公司整体情况:从剔除不可比样本的数据端口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整体的收入增速为2.03、 净利润增速19.03%、扣非净利润增速19.24%,2020年前三季度在疫情影响逐步消除之下收入端回暖,净利润端明显加速。,2020年H1医药上市公司整体的收入增速为-2.28%、净利 润增速6.25%、扣非净利润增速5.63%,Q3出现明显加速, 收入增速恢复到10.37%,净利润增速高达48.25%,扣非 净利润增速51.07%。,图表3:医药行业整体收入及利润增速情况,我们认为2020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整体数据体现了如下特点:1)2019年在药品带量采购实施、国家辅助用药目录出台、医保目录调整等冲击之下,整体上市公司利润增速承压,但是2020前三季度在疫情影响之下,净利润增速先抑后扬,加速明显,体现医药的内需和刚需的韧性。2)2020年Q3整体收入增速为10.37%,但利润增速显著快于收入增速,我们认为是疫情之下公司对于费用有了明显的控制,销售费用率和期间费用率均有下降,净利润率提升幅度较大。3)2020前三季度疫情带动了部分公司业务爆发式增长,对行业利润总量和利润率均有一定带动影响。除了疫情相关子领域, 部分非相关或受损子领域仍有较强表现。,扣非后 净利润增速,2.03%,-5.02%,5.63%,19.24%,51.07%,细分领域:细分领域总结,全面迎接百花齐放的个股时代,从各细分领域的情况来看:由于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了个股分化的细分领域时代,我们精挑细选出17个细分领域进行重点跟踪分 析,2020年前三季度从收入端看,在疫情环境下创新疫苗、ICL、CRO、IVD、药店和创新器械 6个细分领域实现了20%以上增 长。从利润端看,增长最快的子领域为ICL、其他特色消费、肝素、创新疫苗、CDMO、药店、创新器械,增速均超过30%, 在疫情之下反相较去年同期而实现了加速成长。随着疫情得到控制,Q3中除原料药、血制品、肝素外其他子领域利润端均有不 同程度的回暖,ICL、创新疫苗和眼科表现突出,专科连锁服务、创新药、品牌中药消费复苏明显。图表4:各细分领域收入增速图表5:各细分领域扣非后净利润增速,项目,2019Q1- Q3,医药科技创新之创新药,18.58%,医药科技创新之创新器械,25.36%,3.49%13.21%21.81%24.45%,医药科技创新之创新疫苗,77.04%,医药科技创新之CDMO,20.95%,医药科技创新之CRO,33.42%,医药品牌连锁之专科连锁 服务,17.73%,医药品牌连锁之ICL,23.49%,医药品牌连锁之药店,29.17%,医药健康消费之品牌中药 消费,2.43%,医药健康消费之其他健康 消费,28.84%,医药X之眼科,22.99%,医药X之血制品,22.57%,医药X之流通龙头,20.12%,医药X之特色原料药,21.04%,医药X之特色专科药,10.87%,医药X之IVD,32.10%,医药X之肝素,15.35%,2019Q32020H115.80%-1.78%23.55%20.44%70.60%32.93%27.96%19.25%28.99%23.29%20.11%-27.29%14.66%21.58%23.57%24.19%2.47%-4.30%36.57%9.69%23.88%-10.18%26.19%0.06%19.89%-1.26%18.99%10.05%9.32%-0.85%35.45%28.28%3.37%15.49%,42.39%59.49%17.80%15.25%27.30%34.30%-6.44%24.66%31.29%48.96%24.88%26.24%0.41%10.13%13.95%20.84%8.63%38.61%6.31%15.88%3.69%12.99%10.29%10.79%3.09%10.96%26.12%22.16%14.04%11.27%,2020Q1-2019Q1- 2019Q3Q3Q3,2020Q3项目2020H1,2020Q1- Q3,2020Q3,医药科技创新之创新药,16.59%,医药科技创新之创新器械,29.48%,27.06%2.53%30.05%31.98%,医药科技创新之创新疫苗,53.81%,医药科技创新之CDMO,55.71%,医药科技创新之CRO,37.96%,61.00%21.36%57.24%40.97%60.19%25.70%,10.08%24.83%33.14%35.27%43.45%83.70%37.99%33.12%12.25%-6.16%,医药品牌连锁之专科连锁 服务,医药品牌连锁之ICL,医药品牌连锁之药店,医药健康消费之品牌中药 消费,医药健康消费之其他健康 消费,医药X之眼科,医药X之血制品,医药X之流通龙头,医药X之特色原料药,医药X之特色专科药,医药X之IVD,医药X之肝素,21.83% 42.97%41.74% 35.72%27.14% 25.14%-11.91% -8.29%41.31% 49.13%28.49% 27.60%22.69% 36.50%19.44% 26.66%99.59% 103.03%20.61% 21.59%30.51% 36.21%4.14%7.66%,-110.23% -23.18% 36.83%158.30% 222.89% 357.64%33.09%35.86%42.44%7.23%14.20%27.30%50.84%54.52%59.20%-10.31%22.64%65.62%-5.13%-4.45%-3.52%0.23%5.76%17.95%37.94%22.35%-1.00%8.30%9.24%11.36%30.72%24.95%14.98%70.27%44.52%6.30%,细分领域:细分领域总结,全面迎接百花齐放的个股时代,医药科技创新之A股创新药:A股创新药企业以传统药企为主,Q1主要受到国内疫情影响,Q3开始回暖明显,且整体好 于行业平均增速。研发投入保持在较高水平所以期间费用率相较行业平均更高(比行业平均高10%)。当前创新研发型企业大 品种陆续进入收获期,值得重点关注。医药科技创新之创新器械:器械行业在国内后疫情时代快速恢复,疫情相关器械产品出口仍保持高速增长,现阶段国内 部分创新器械产品已逐步达到进口产品同类水平,国产替代加速+优质产品出海逻辑带动龙头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医药科技创新之创新疫苗:疫情缓和后板块快速恢复,三季度延续高增长趋势,三重逻辑共振,未来向“三化”发展,关 注各公司大产品布局以及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医药科技创新之CDMO:前三季度收入利润均快于行业平均,其中Q1受停工影响收入增速略低,Q2-Q3开始明显回暖, 行业呈现持续高景气状态。未来三年CDMO行业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本次疫情加速了海外产业向国内的转移(出于供应链稳 定的角度,以往选择欧洲供应商的企业有增加中国供应商的趋势) 。医药科技创新之CRO:前三季度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Q3单季板块同比+34.3%,逐季加速增长,利润端增 速受权重等影响略有波动,收入端增长趋势判断板块仍持续高景气度。受益于国内医药创新浪潮与海外转移增量影响,国内CRO行业有望持续高景气,相关标的业绩高增长确定性强。医药品牌连锁之专科连锁服务:品牌连锁医疗服务前三季度收入利润逐季改善,Q3单季收入、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同 比+24.66%、+25.74%、+36.83%,环比加速提高。我们认为,疫情更多为一过性影响,在社会化办医、消费升级等长期趋势 的驱动下,品牌连锁医疗服务长期高景气趋势不变。医药品牌连锁之ICL: Q1受疫情影响业绩下滑明显,Q2至Q3受核酸检测拉动业绩快速爆发,同时常规业务也逐渐恢复, 实验室扭亏数量大幅增加,未来ICL行业在多重因素共振下(渗透率/行业地位提升、新冠核酸检测持续提供业绩增量)将继续 保持快速成长态势,头部企业领先优势明显。医药品牌连锁之药店:后疫情时代下,药店板块Q3加速增长,短期关注集采品种对药店收入、毛利的超预期影响,长期 关注行业集中度提高、处方外流两大逻辑加持下的行业高景气。,细分领域:细分领域总结,全面迎接百花齐放的个股时代,医药健康消费之品牌中药消费:中药品牌消费子领域在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收入利润均出现下降后,Q3出现明显复苏迹象。细分领域内的企业分化依然严重,如没有新增政策端扶持,短期难看到全面复苏,但个股机会仍然存在。医药健康消费之其他特色消费:Q1受疫情影响短暂收入利润下滑后,Q2、Q3强势反弹,增速已超过上年同期水平,韧性 十足。紧抓眼科改善型消费产品、生长激素、脱敏制剂、透明质酸优质赛道龙头。医药X之眼科:2020上半年在受到疫情巨大冲击下,Q2业绩迅速恢复45.9%的高速增长,Q3扣非增速达65.62%,展现黄 金赛道魅力。眼病人口红利+医药消费升级+供给侧变革带来大单品将推动眼科赛道持续高景气成长;关注潜在新细分龙头机会。医药X之血制品:受疫情影响短期业绩放缓,中长期继续看好,关注后续量价变化,吨浆规模将是未来企业发展优势。医药X之流通龙头:Q3环比改善明显,但医院客流量的影响依然导致板块增速尚未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后续重点关注医 保统一结算平台建立后对流通企业回款的影响。医药X之特色原料药:整体业绩确定性较强,Q3收入提速趋势延续,业绩增速放缓,毛利率与净利率提升明显,现金流状 况较好。未来特色原料药受益于供给侧出清、欧美产能转移、企业逐渐技术壁垒提高以及打通原料制剂一体化供应链等,企业 议价能力及盈利水平将持续性提升医药X之特色专科药:特色专科药企业Q1主要受到国内疫情影响,Q2-Q3开始收入利润回暖。整体看特色专科药企业受疫 情影响有限。特色专科药领域有一定壁垒,受集采影响相对较小。例如吸入制剂的研发壁垒、麻醉领域的行政壁垒、胰岛素领 域的生产壁垒、核药的生产壁垒等等。医药X之IVD:新冠试剂在疫情期间迎来爆发,常规检测类产品不断恢复,国内IVD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红利期,随着方法学 的不断迭代和诊断需求的持续扩张,进口替代水平低/创新类IVD产品将持续放量,其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和POCT细分领域 将保持快速增长。医药X之肝素:疫情影响短期市场情绪及供需,长期看拥有原料制剂一体化优势和库存储备的全球化企业将持续受益。,基金持仓:2020Q3公募重仓医药持股占比明显下降,调整至近年平均水平,医药持仓下降:2020Q3,全基金重仓医药持股占比为12.4%,相较2020Q2下降5.0个百分点;剔除医药主题基金后主动 型基金中重仓医药持股占比为9.6%,相较2020Q2下降5.0个百分点。我们判断:1)上半年医药行业始终维持高热度:2020Q1,国内疫情对全行业的直接冲击,医药刚需稳定带来行业比较优 势,促使2020Q1末公募重仓医药持股占比大幅超配,也包含大量非医药主题资金涌入医药;2020Q2,海外疫情反复,医药行 业比较优势与公募重仓医药大幅超配得以延续,2020Q2末公募重仓医药占比创近年新高,为2020Q3降仓位提供了前提。2)2020Q3,国内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在快速恢复,即便海外疫情仍在持续,但随着全球新冠疫苗、中和抗体等防治产品的研发开展与推进,市场对疫情敏感度弱化,进而医药行业比较优势降低。医药主题基金重仓医药持股占比略有下降,而(剔除医药主 题后的)主动型基金重仓医药持股占比大幅下降,我们判断此前涌入的大量非医药主题资金逐步流出,同时带动公募全基金重 仓医药占比大幅下降,回调至近年平均水平。图表6:基金十五年重仓股医药持仓变化趋势图(2006-2020Q3),基金持仓:重仓股持有基金数、重仓股持股市值均环比减少,公募重仓医药持有基金数减少:重仓股持有基金数量排名前30标的中,2020Q3平均重仓基金数量106支,相较2020Q2减 少17支。公募重仓医药持股总市值及持股总市值占比下降:重仓股持股总市值排名前30的标的中,16个标的重仓股持股市值占 总市值占比环比下降,14个标的重仓股持股市值占总市值占比环比提高。从公募基金重仓医药持股前30标的来看:出现结构性的调整,前30标的持股基金数与持股市值占比的平均水平在降低。 在公募重仓持股医药占比整体明显下滑的情况下,核心资产中接近半数标的的持有基金数与持股市值总市值占比保持增长,也 在持续验证我们反复提到的医药进入“资产荒”与核心资产持续受到青睐的观点。图表7:生物医药板块重仓持有基金数/重仓基金持有市值及总市值占比分析(前30名),基金持仓:陆股通持股医药市值占比下降,关注海外资金流入流出,图表8:2020Q3陆股通持股市值前20公司情况,陆股通持股市值占比下降:过去三个月陆股通持股A股医药市值增加30.4亿元,但持股医药市值的占公司总市值的占比下 降0.3个百分点,建议持续关注海外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其中恒瑞医药、迈瑞医疗、金域医学、长春高新、华大基因、老百姓、 康龙化成等个股陆股通持股占比有所增加,更受海外资金青睐。,行业整体情况:疫情下表现先抑后扬,强势复苏17个细分领域详解:个股时代,百花齐放,目录,创新研发型药企:Q3整体收入利润回暖明显,各项指标稳健盈利能力较强,从A股创新药的7个标的来看,传统药企转型为主,整体比 较稳健:,营业收入:创新药子领域2020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速3.49%,其中上半年平均收入增速下滑1.78%,Q3增长,13.21%。因为A股创新药企业以传统药企为主,上半年主 要受到国内疫情影响,但整体好于行业平均增速,较为稳 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创新药子领域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14.29%,其中H1增长3.84%,Q3增长,36.65%,Q3开始有明显回暖,扣非净利润增速也呈现相 同趋势。其中恒瑞、海思科、康弘增速平稳,丽珠(新冠 试剂盒弹性、江苏尼科股权收入)、贝达(贝达医药科技 股权收入)、科伦(去年Q3低基数今年拐点)、复星增,新药子领域前三季度为16.05%,相较去年同期的14.54% 提升1.51pp。销售费用率同比整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创新药子领域:我们将恒瑞医药、丽珠集团、复星医药、科 伦药业、康弘药业、贝达药业、海思科这7个标的作为创新研 发型药企样本库,图表10:创新药子领域财务指标情况,2020Q1-Q3,2020Q3,3.49%,13.21%,图表9:创新药子领域收入及利润增速情况项目2019Q1-Q32019Q32020H1收入增速18.58%15.80%-1.78%净利润增速12.11%11.93%3.84%,14.29%,36.65%,扣非后净利润增速,16.59%27.06%2.53%,10.08%,24.83%,应收账款增 速,9.84%,/,-7.62%,0.46%,/,创新传统药企:2020三季报横向对比梳理,图表11:创新传统药企横向对比(2020Q1-Q3),(%),长较快PD-1、瑞马唑仑单抗(生物类似物)(注:市值为2020年10月31日收盘,复星医药和海思科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wind一致预期,其余为国盛 证券预测),创新传统药企:2020三季报横向对比梳理,图表12:创新传统药企管线及研发横向对比(2020Q1-Q3)指标恒瑞医药丽珠集团,科伦药业,康弘药业,复星医药,海思科,种,期)、恒格列净(III期)、 瑞格列汀(III期)、SHR0302(JAK1)片(III期)、SHR6390(CDK4/6)片、法米替 尼(III期)、伊立替康脂 质体(5类新药-III期),海曲泊帕乙醇胺片(上市 申请)、氟唑帕利胶囊(上市申请)、贝伐珠单 抗(上市申请)、SHR- 1316(PD-L1)注射液(III期)、SHR4640III期临床及 (URAT1)片(III期)、 重组促性腺激素(申报上市) 申报上市品SHR3680(AR)片(IIIIL-6R(III期),西妥昔单抗(III期),无,阿达木单抗(申报上市)、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抗(NDA)、 HSK3486(申报上市)、 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HC1119(III期)(III期)、Tenapanor片(III期)、,公司研发描 述(中报描 述,三季报 未更新),制剂生产批件3个,仿制 药制剂生产批件1个,取 得创新药临床批件37个, 取得3个品种的一致性评 价批件,完成2种产品的 一致性评价申报工作;向 美国FDA递交了3个原料 药、1个中间体、2个制 剂的注册申请,常规制剂:在研项目共20项, 其中已申报生产1项,取得临报告期内公司取得创新药 床通知书/临床批件项目2项;,一致性评价:共19项,已申 报项目5项;复杂制剂:在研 项目共6项;原料药发酵研发 中心:在研项目共9项;原料 药合成研发中心:在研项目 共11项;生物药在研项目共8 项;诊断试剂化学发光平台10个项目、分子核酸平台3个,截止2020年6 月30日,13个 创新药物品种(包括改良创 新)进入临床 阶段,开展18 项临床研究, 主要涉及恶性 肿瘤、自身免 疫、麻醉镇痛、,项目在研、液相芯片多重平 精神神经等重 台自身免疫性肝炎7项在研、 大疾病领域。 荧光层析平台3个项目在研。,物新药KH903 已进入临床 期。KH901处 于临床期。 新药KH110(五加益智颗 粒)已进入临 床期。化学,KH906滴眼液目前正进行 在研创新药、仿制药、,期临床。1类生 生物类似药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项目248 项,其中:小分子创 新药17项、化学改良 型新药2项、生物创新 药21项、生物类似药21项、国际标准的仿制药117项、一致性评,在研制剂项目79个,其 中仿制药59个,创新药13个,特殊医学用途配 方食品6个,医疗器械1 个;主要涉及4个治疗 领域,消化道及代谢35 个、神经系统8个、呼 吸系统7个、心脑血管 系统7个、其他领域22个。在报告期内,新临,价项目46项、中药2项、 床申报项目1个,且已,Biotech企业:2020三季报横向对比梳理,图表13:Biotech企业横向对比(2020Q1-Q3),),2020归母净利润预计(亿元),5.56,-10.75,-2.3,-,0.46,1.04,2020归母净利润增速预 计(%),141.0%,-,-,-,134.3%,61.8%,PE(2020E),77-405185,营业收入(亿元)15.0810.110.281.061.865.61,增速(%),21.3%91.8%0.0%15112.5%44.7%6.1%,归母净利润(亿元)5.14-11.16-2.28-3.620.380.76,增速(%),158.8%-150.4%42.7%59.1%84.5%81.2%,扣非净利润(亿元)2.70-11.18-2.53-3.980.200.74,增速(%),48.9%-137.4%-24.8%26.5%19.2%36.7%,毛利率(%)93.0%79.4%100.0%88.8%95.1%88.5%,净利润率(%),33.8%-110.4%-769.9%-339.9%20.6%13.6%,研发支出合计(亿元)2.6712.102.223.970.580.45,研发支出收入占比(%),17.7%119.7%793.6%372.4%31.1%8.0%,三季报业绩表现符合预期符合预期-符合预期符合预期,已上市创新药品种埃克替尼特瑞普利单抗无阿达木单抗西达本胺派格宾(注:市值为2020年10月31日收盘,2020归母净利润贝达药业、君实生物为国盛证券预期,其余为wind 一致预期),Biotech企业:2020三季报横向对比梳理,图表14:Biotech企业横向对比(2020Q1-Q3)指标贝达药业君实生物,泽璟制药,百奥泰,微芯生物,特宝生物,III期临床及申 报上市品种,恩沙替尼(申报上,市)、MIL60(申报 上市)、CM082(III期)、D0316(III期)、,休美乐生物类似物(NDA受理),多纳非尼(上市申 请)、重组人凝血酶(III期)、,巴替非班(上市申 请)、贝伐珠单抗(上 市申请)、T托珠单抗(III期)、戈利木单抗(III期)、BAT8001(HER2 ADC-III期)、,西格列他钠(申报上 市)、,Y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生 长激素(II/III期)、Y 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 胞刺激因子(III期),公司研发描述(中报描述,,日趋丰富,已经形 成了每年都有创新 药申请临床的良性,三季报未更新) 发展态势。已进入,临床研究的在研产 品有10余项,主要 涵盖肺癌、肾癌等 恶性肿瘤治疗领域。,30余项,研发管线 有21项在研产品,包括个主要在研药品的30项,19个创新药,2个生物 在研项目,其中5个在 类似物,覆盖五大治疗研药品处于NDA、II/III 领域,包括恶性肿瘤、 期临床试验阶段、1个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慢 处于I/II 期临床试验阶,性代谢类疾病、神经系段、1 个处于IND,统类疾病以及感染类疾 5个处于临床前研发阶,病。段。,阶段。,公司根据战略部署稳 步推进6个重点研发项目前公司具有25个在研 目,其中:“Y型聚乙 目前公司在研产品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公司的产品管线拥有12 截至2020年6月30日, 项目储备,其中1项已 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公司有1个产品获得上 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申(YPEG-GH)”和 市批准,有23个主要在请NDA阶段;1项正处 “Y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研产品,其中2个产品 于临床III期阶段,1项粒细胞刺激因子已经提交上市申请,3 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阶 (YPEG-G-CSF)”正,个产品处于III期临床研段,4项处于II期临床试 开展期临床研究;,究阶段,2个产品处于II验阶段,1项正在开展I “Y型聚乙二醇重组人,阶段、期临床研究阶段,5个期临床研究,17项处于促红素(YPEG-EPO)”,产品处于I期临床研究 临床前研究阶段。上述 已获得期临床试验通,25个在研项目涉及的候 知书,即将召开临床启 选药物均为新分子实体。动会;“ACT50”和“ACT60”正开展药学 和临床前研究。,创新研发型药企发展与趋势:国产创新药陆续进入收获期,注:单位(件),图表17:未来国内药品将以创新药为主,35%,35%,15%,40%,40%,25%,15%5%,20%,15%,20%,10%,2%,20%,25%,50%,8%,20%,45%,100%90%80%70%60%50%40%30%20%10%0%,2010,2016,2022E,2030E,中国特色药一般仿制药,首仿药仿创药(me-too/better),first-in-class,国产创新药陆续进入收获期:创新药前期研发投入巨大,同时研发周期较长,而满足临床紧急需求疗效确切的创新药获批上市 之后将为药企带来巨额回报。近年来国内已有如埃克替尼、阿帕替尼、安罗替尼、吡咯替尼、呋喹替尼、PD-1等一系列重磅创 新药获批,并在销售端逐渐放量。同时国产1类新药的申请数量也在逐年快速攀升,2019Q3-2020Q3这一年来已有多款国产创 新药获批上市,其中不乏重磅品种,且2019年国产新药和进口IND申报数量都显著增加,未来几年将看到更多重磅创新产品在 国内陆续获批上市。图表15:2019Q3-2020Q3中国自主创新药获批情况,0,100,200,300,400,500,600,2017,2018,2019,图表16:我国新药临床IND申报情况(2017-2019)新药进口,创新研发型药企发展与趋势:国产新药2020前三季度成绩单,增长势头强劲,情况。,抗注射液,ZL-2401-急性细菌性皮肤感染海正药业/再鼎医药2020/2/14,康泰唑胺片-急性细菌性皮肤感染华海药业/盟科药业2020/1/4,图表19:代表国产新药2020年前三季度情况概览,创新研发型药企发展与趋势:科创助力创新,小型biotech焕发活力,科创板的设立在医药行业创新药发展中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激发创新药研发热情:创新药前期研发投入巨大,同时研发周期较长,属于高风险投资,而满足临床紧急需求疗效确切的创新药获批上市之后将为投 资方带来巨额回报。科创板的设立将使一级市场资本退出的路径更加短平化、多元化,从而激发一级市场资本对于创新药的投 资热情,中小型biotech企业有望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加速研发创新进程。目前,科创板已有多家创新企业获批上市, 后续管线布局丰富,有望助力国产创新药焕发活力。,营收,归母,扣非,研发投入,主要产品进度,、,图表20:科创板创新药企概览公司名称上市时间,(财务数据为2019年数据),创新器械:疫情相关产品出口放量,刚需类产品Q3继续恢复,从具有行业代表性的4个创新器械标的来看:营业收入:创新器械子领域2020年前三季度平均收 入增速21.81%,其中Q3增速24.45%,后疫情时代常规 产品持续恢复,海外疫情相关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Q1主要受到国内疫情影响,耗材及常规IVD产品需求减少,Q2、Q3逐季度医院诊疗秩序逐渐恢复,带来收入端 整体回暖,海外疫情的持续也使得疫情相关器械产品出 口继续放量。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子领域2020年前 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34.30%,其中Q3增速48.98%, 受乐普医疗投资收益影响较大(持有君实生物股权公允 价值变动收益),扣非净利润增速也呈现相同加速状态,2020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33.14%,其中Q3 增速35.27% ,Q3国内业务恢复良好,海外产品销售对 业绩的带动较为明显。财务指标:创新器械2020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67.85%,相较去年同期的68.27%略有下降,其中Q3毛 利率68.54%,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生产成本的提升对毛 利率造成冲击,Q2开始毛利率逐步恢复,同时出口类疫情相关器械产品毛利率较高;净利润率方面,创新器械 子领域前三季度为32.53%,相较去年同期的29.45%有 所提升,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受此前大博医疗骨科类 产品两票制下低开转高开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经营性 现金流/营业收入比例较低(25.23%),2020年前三季 度已恢复至31.99%,。,创新器械板块:我们选取迈瑞医疗、乐普医疗、安图生物、大博 医疗等行业内龙头企业作为创新器械子领域样本库,图表21:创新器械子领域收入及利润增速情况,图表22:创新器械子领域财务指标情况,业收入,创新器械:主要企业2020中报横向对比梳理,(注:市值为2020年10月30日收盘,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wind一致预期),创新器械:主要企业2019全年情况横向对比梳理,图表24:创新器械子领域主要公司横向对比(2019A),创新器械:主要投资逻辑及趋势: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高景气,中国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医疗器械市场:全球范围内的朝阳产业,中国市场处于高速发 展期全球市场:发达国家增速趋稳,药械比接近1:1全球2017-2024年平均增速约6%,远高于药品增速的2-3%中国市场:由于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处于 市场扩容和进口替代的双击时代,整体处于高增长状态(CAGR15%)医疗器械与药品不同,具有泛创新属性:创新性:学科交织,产品非均一性(对比仿制药),产品 生命周期长。服务属性:治疗领域复杂,治疗方式千人千面(不同于 药品的同一靶点)大部分产品需要企业与医生配合使用, 终端粘性高。图表26:全球前十大医疗器械领域市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