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带给农牧行业的启示.pdf
“新基建”带给农牧行业的启示 2018 年 12 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概念。 2020 年 3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被称为“新基建”。 什么是新基建? 第一, 新基建既包含广义新基建,也包括狭义新基建。 狭义新基建,主要包括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 5G 基站、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网络安全、云计 算等; 广义新基建,除上述狭义口径包含的领域之外,还包括轨道交通等交运短板,核电等能源短板,垃圾回收处理等环保短板,医院、养老院、体育场等民生领域短板。 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 图片来源 : 央视中文国际 为什么再提“基建”? 受新冠疫情蔓延影响, 2020 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居民出行受阻,住宿、餐饮、旅游等消费遇冷,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受阻;另一方面,企业复工进展缓慢,供给端也有所回 落。结合 PMI 数据看, 2 月 PMI、非制造业 PMI 分别降低至 35.7%、 29.6%,均为历史最低水平,且生产、新订单指数均有断崖式回落,进一步说明产需双弱下, 2020 年经济增长的压力或将进一步加深,作为政策托底的基建此时再次提出应是必然。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为什么是“新基建”? 首先 2008 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开展了“四万亿”的大规模刺激举措,以应对国内基本面的下行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后果,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和库存过剩,传统基建、地产等行业过于强势,居民、企业债务压力逐渐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大等问题。立足当下,若继续大规模采用传统的“铁公机”来刺激经济则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并推升杠杆率水平,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推出就顺理成章。 其次,从“产出、投资”比率来看,传统基建项目的投资效率相对偏低,且自 2004 年以来持续回落,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推出意味着更高效的 发展模式,也将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54.3 54.8 54.3 54.3 54.2 53.7 53.8 53.752.854.4 53.5 54.129.649.2 50.5 50.1 49.4 49.4 49.7 49.5 49.8 49.3 50.2 50.2 5035.752.454 53.4 53.3 53 53.1 53 53.15253.7 53.4 5328.92530354045505560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 综合 PMI产出指数 (%)第三,新基建的推出也与“房住不炒”的政策主线相契合,传统基建运作模式下,基建投资往往与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具有一定联系,而新基建则主要致力于加速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与房地产的相关性并不强,进一步凸显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同时也彰显了政策脱钩地产的决心。 第四,线上需求因新冠疫情的影响而集中释放,为新基建提供了发展窗口期。 为什么说“新基建”是当下的窗口期? 受人员隔离影响,疫情期间居民线上娱乐、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流量行业快速发展,无人配送等新型行业需求也在逐步释放,同时在疫情发酵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技术也得以在“数字防控”中大施拳脚。考虑到上述行业均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的支持,对于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导向的“新基建”而言,当前的环境则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窗口;同时“新基建”的快速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科技水平的进步以及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并形成“基建 产业”的良性互动。 新基建对产业影响几何? 与传统基建相似,广义的新基建也将补齐交通运输、农村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短板;而狭义的新基建将直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 促进传统产业 向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因此新基建一方面将带动自身相关的领域发展;另一方面,新基建也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的投资应用。 农牧业如何跟上“新基建”? 在所谓“新基建”涵盖的 7 大领域中,农牧业是其技术和平台的行业应用者和受益者。现代农牧业走过 2015 年的 “互联网 +”阶段,开始向“大数据”、“智能 +”逐步转型和升级。在 2019 年非洲猪瘟的洗礼下 ,更多的农牧企业,开始重视自身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解决用工成本高、采销不对称、金融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细分新基建,农牧企业开始在农业互联网、 5G 商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具有“硬核科技”的领域进行创新应用,逐步实现农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图片来访 : 农信研究院 一切都运转良好,为什么要改变呢? 当危机逼近时,改变更容易被接受,但此时资源枯竭和时间紧迫会使得改变更难以实施。与其逆境时奋力一搏,不如顺境时未雨绸缪。诺基亚鼎盛时期没有接纳安卓系统,最终退出手机市场,柯 达公司忽视了数码摄影的机会,最后丢失了霸主地位。 疫情期间,农业景气度还是持续向好的。中短期内农牧业因疫情和消费强需求将持续向好,但长期可能因资本的入侵和盲目扩大生产而下降,尤其是当前被认为最具优势的生猪产业。当前生猪行业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牛市时期,市场由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利益驱动下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入局,然而随着存栏量的增加,猪周期也将会再次到来,届时价格也将明显回落,进入新一轮“猪周期”,与其坐等危机降临,不如当下改变! 图片来源 : 农信研究院 2020 年 3 月 5 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题为新冠病毒能 够引发一场新工业革命中指出“当供应链崩溃、家家户户被隔离时,第四次工业革命看上去更具吸引力了”。我们回看历史每一次农业革命都会带给农业新一轮的增长。 如何利用“新基建”实现农牧行业数字化转型? 疫情下,农牧行业通过网络直播、在线办公等新业态积极开展线上宣传推广、线上获客、线上签约、商务洽谈和网络协同,在享受产业数字化红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进程。 根据农信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 MBA 中心联合调研报告:农牧企业为应对新冠疫情,采取多种措施。超半数的农牧企业采取灵活用工方式,实施云平 台办公、自动化生产等; 33.57%的农牧企业积极拓展供应商渠道; 28.16%的农牧企业开始重建物流渠道; 25.63%的农牧企业加快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 农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底层架构不需要进行硬件开发制造,需要的是针对产业的特性制定标准的软件开发,但是这些硬核的高科技行业对员工素质有很高要求,而且技术人才各行业通用,造成了农牧领域智能化技术人才 短缺 ,基于此,“农业新基建”不可能有太多企业进入,即使能够进入,企业的投入也会巨大。因此,为改变转型需求强与进入门槛高之间的困局,农牧企业更适合通过与“农牧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农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图片来源 : 农信研究院 农信互联致力于打造农牧行业数字生态平台:围绕生猪全产业链,以企联网平台为基础,提供上游饲联网、药联网,下游食联网,中间商的企店等垂直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通产业数字生态链。 疫情期间开展的“智办公”产品免费使用等公益服务,让不少农牧企业感受线上化、智能化生产管理、交易流通、金融服务等带来的红利, 得到了政府、企业、协会等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图片来源 : 农信互联 随着疫情影响 逐渐 降低,传统企业正逐步恢复生产,经过疫情冲击的企业将会更加重视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受其影响,农牧产业链也将会迎来新的产业革命, 届时农信互联致力将会响应市场需求,致力于打造农牧行业数字新生态,努力成为未来农牧行业的数字化“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