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 2020)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20年 5月 29日 I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第一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 . 4 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 4 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 8 第二部分 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 14 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 . 14 二、中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 . 17 三、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 . 20 四、东北地区经济金融运 行情况 . 23 五、主要经济圈与城市群发展 . 25 六、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情况 . 28 第三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展望 . 30 第四部分 专 题 . 32 专题 1 实施 LPR 改革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 32 专题 2 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 34 专题 3 金融精准扶贫取得长足进展 . 37 专题 4 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 . 39 专题 5 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41 表 表 1 2019 年各地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增长率 . 4 表 2 2019 年各地区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加权平均增长率 . 5 表 3 2019 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 5 表 4 2019 年三次产业的地区分布和各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增长率 . 6 表 5 2019 年各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长率 . 7 表 6 2019 年 12 月 70 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分布 . 7 表 7 2019 年末房地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率 . 7 表 8 2019 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支出增长率 . 8 表 9 2019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比 . 9 表 10 2019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分布 . 9 表 11 2019 年各地区人民币一般贷款 加权平均利率 . 11 表 12 2019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占比地区分布 . 12 表 13 2019 年各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分布 . 13 表 14 2018-2019 年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 15 表 15 2018-2019 年中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 19 表 16 2018-2019 年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 22 表 17 2018-2019 年东北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 24 表 18 2019 年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 . 25 表 19 2019 年三大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 . 26 II 图 图 1 2014-2019 年各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变化情况 . 4 图 2 2019 年各地区进出口总额和进出口增速 . 5 图 3 2019 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常住人口净流入 . 6 图 4 2019 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8 图 5 2019 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及增长率 . 10 图 6 2019 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及增长率 . 12 图 7 1999-2019 年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 14 图 8 2015-2019 年东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 . 14 图 9 1999-2019 年东部地区消费增长情况 . 15 图 10 2009-2019 年东部地区人民币存款情况 . 16 图 11 2009-2019 年东部地区人民币贷款情况 . 16 图 12 2018-2019 年东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 16 图 13 2000-2019 年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 17 图 14 2002-2019 年中部地区固定资 产投资及其增长情况 . 17 图 15 1979-2019 年中部地区消费增长情况 . 18 图 16 2000-2019 年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情况 . 18 图 17 1999-2019 年中部地区三次产业增长情况 . 18 图 18 2018-2019 年中部地区本外币存款增长情况 . 19 图 19 2018-2019 年中部地区本外币贷款增长情况 . 19 图 20 2019 年中部地区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 20 图 21 2018-2019 年中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 20 图 22 1999-2019 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 21 图 23 1999-2019 年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增长情况 . 22 图 24 2018-2019 年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 22 图 25 1999-2019 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 情况 . 23 图 26 2018-2019 年东北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 24 图 27 2019 年 8 月 -12 月各地区新发放贷款中 LPR 运用占比变化 . 32 图 28 2019 年样本小微、民营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使用占比 . 35 图 29 2019 年样本小微、民营企业融资和贷款难度较上年变化 . 35 图 30 2019 年样本小微、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贷款利率较上年变化 . 35 图 31 2019 年分区域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变化 . 39 图 32 2019 年分区域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变化 . 39 1 内容摘要 2019 年,世界经济增长 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 进入 高质量发展 阶段 ,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 。 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各地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 “ 六稳 ” 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信 贷结构持续优化,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为实现 “ 六稳 ” 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全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6.2%、 7.3%、 6.7%和 4.5%,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的拉动和引领作用明显,中西部地区经济占比持续提升,东北地区经济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具体来看, 东部地区经济总量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高技术产业投资和重大战略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存贷款稳步增长,普惠小微贷款增长较快,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表外融资规模持续收缩,直接融资积极发展;金融风险防控有序推进,资产质量改善。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稳步提升,国有资本加大了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金融业运行稳健,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总量较快增长,社会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 西部地区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占比显著提升; “ 一带一路 ” 经贸合作深入推进,实际利用外资快速增长;融资总量合理增长,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持续提升。 东北地区经济筑底企稳 ,农业 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去产能工作有序推进,经济新动能加速发展;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区域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2019 年,区域经济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区域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 22.6 个百分点,在国民经济中的 “ 稳定器 ” 作用进一步增强。东部、 中部、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去年分别提高 1.9 个、2.4 个、 2.6 个百分点。 二是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 4.1%,固定资产投资 结构优 化 ,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重大战略投资显著增加。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基建投资持续回落,制造业投资加力提效。2 三是对外贸易增长放缓,利用外资继续扩大。 对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 10.8%,对美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减少 10.7%。中西部进出口总额增速显著加快,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增速有所下降。自贸试验区引资作用增强。 四是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 东部地区积极促进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步入了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新阶段。西部地区全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近 1800 万吨,宁夏淘 汰电石、建材等落后产能 409 万吨。东北三省全年共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 1291.8 亿元,关闭煤矿、淘汰落后产能及落后煤电机组工作持续推进。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上年有所下降。 五是城市群协同发展态势良好,核心区域引领作用不断加强。 各地围绕制度创新、营商环境优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推进创新发展,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不含港澳)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升至 43.1%。 六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 切实 服务实体经济。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项贷款增速分别较上年末下降 0.6 个、0.3 个和 1.2 个百 分点,东北地区增速较上年末上升 1.4 个百分点。各地区民营企业和制造业融资条件明显改善,普惠小微贷款 “ 量增、面扩、价降 ” 。新机制下 LPR 报价稳中有降,各地区贷款利率显著下行。 七是金融体系结构 优化 稳步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稳健。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地方法人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较上年末提高 0.3 个、 0.1 个和 0.7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较上年末下降 0.2 个百分点。东部、中部、东北地区金融资产质量向好,不良率分别较年初下降 0.15 个、 0.26 个和 0.05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不良率较年初上升 0.39个百分点。债券融资环境有 所改善,违约风险下降,股权质押风险明显缓解。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疫情持续蔓延, 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总体可控的,短期面临的巨大挑战改变不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各地区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以 “ 一带一路 ” 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 互补 , 塑造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 “ 六稳 ” 工作,全面落实 “ 六保 ” 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3 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 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4 第一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 2019 年,各地区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总体看,各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质 量发展扎实推进 , 创新驱动发展效应进一步显现,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各地区金融运行总体稳健,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大风险有效防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9 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99.1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6.1%。分区域看,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 49.9%、 24.9%、 21.6%和 3.6%,其中,东部地区比近五年平均水平下降 2.1 个百分点,贡献率波动下行。中部地区比近五年平均水平上升 2.8 个百分 点,贡献率平稳上行。西部、东北地区则保持窄幅波动,分别比近五年平均水平下降 0.1 个和 0.7 个百分点。 (一)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核心区域引领作用不断加强 1.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 北京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出 “ 科创 30 条 ” 。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建设升级,实现县级以上行政服务中心 “ 一网通办 ” 全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科技计划项目,首次实现广东财政科研资金跨境港澳使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稳步推进。 2.核心区域经济引领作用加强 1 全国各地区包括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 10 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 6 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12 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 3 个省。 经济发展 的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重要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对经济支撑作用有所加强。 2019 年,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不含港澳)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43.1%,比上年上升 0.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 图 1 2014-2019 年各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变化情况 表 1 2019 年各地 区 地 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增长率 数据来源: 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 (二)三大需求保持平稳,新动能新消费成为新增长点,人口继续向东部地区集聚 1.投资增长总体保持平稳,东、中、东北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增长,中西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上升。 2019 年随着稳投资的各项改善措施逐步落实,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55.1 万亿元,增长 5.4%。中西部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 4.1%、 9.5%和 5.6%,其5 中,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比上年分别加快 0.2个和 0.7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则下降 3.0%,但降幅比上年收窄 0.7 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投资快速壮大,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17.3%,比上年加快 2.4 个百分点。短板领域投资持续发力,基础设施投资总体平稳,比上年增长 3.8%,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东、中部和东北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6.5%、 11.4%和 6.1%,比上年分别加快 2.9 个、1.6 个和 19.5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 0.7%,比上年回落 4.7 个百分点。在消费转型升级的带动下,与消费直接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6.8%)、 教育( 17.7%)投资增长较快,明显快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东部和东北地区制造业投资增速比上年分别下降 2.3%和 19.9%,中西部制造业投资则比上年分别增长 11.1%和 8.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加快。 2019 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9.9%,增速比上年加快0.4 个百分点。中、西部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 9.6%和 16.1%,增速比上年分别加快 4.2个和 7.2 个百分点,东部和东北地区增速比上年分别回落 3.2 个和 9.3 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2019 年全国 民间固定资产投 资 31.1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4.7%,增速比上年回落 4 个百分点。东部和东北地区民间投资比上年分别下降0.9%和 13.0%,中、西部民间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 10.8%和 9.4%。 表 2 2019 年各地区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加权平均增长率 数据来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 。 2.消费增长较快,新兴零售业态快速发展。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1.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8.0%。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 7.1%、10.2%、 7.7%和 5.5%。消费领域繁荣发展,亮点频出。 2019 年是 5G 商用元年,信息消费实现高速增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乡村市场消费潜力得到释放,全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9.0%,增速快于城镇 1.1 个百分点。新兴零售业态快速发展,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9.5%。传统零售业态加速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壮大,天猫“双十一”期间,超过 10 万商家开通直播,超过 50%的商家通过直播获得新增长。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继续提 高。2019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 5.5%,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为 45.9%,比上年提高 1.7个百分点。 表 3 2019 年各地区社会 消费品 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数据来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 数据来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 图 2 2019 年各地区进出口总额和进出口增速 3.对外贸易增长放缓,利用外资继续扩大 进出口规模扩大 。 2019 年,全 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31.6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3.4%,增速比上年回落 6.3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 13.9%、 10.8%和下降 2.2%。出口商品进一步向价值链高端迁移,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8.4%,集成电路、汽车整车等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 25.3%和 8.2%。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进出口增长11.4%,占货物进出口总额 42.7%。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多元,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 10.8%,6 占比提高 2 个百分点至 29.4%;对 欧盟、东盟、拉美、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 8%、 14.1%、 8%和6.8%。其中, 重庆 、湖北 等 省市 对东盟国家进出口增速超 30%;福建、广东、江苏等东部 省份 对欧盟进出口占比稳步提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要贸易伙伴的云南和新疆进出口额比上年分别增长 17.9%和 23.8%。 利用外资 稳定增长 。 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 2019 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9415 亿元,同比增长 5.8%,新设外资企业超过 4 万家,保持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同比增长 24.8%,对华 直接投资金额增长 36%。自贸试验区引资作用增强。 2019 年新设 6 个自贸试验区和增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18 个自贸区落地外资企业 6242 家、利用外资 1436 亿元,占全国比重均超过 15%。 4.东部、西部地区人口继续净流入,中部地区人口转为净流出 2019 年,东部地区人口净流入 2154.5 万人,比上年增加 26 万人。西部地区净流入 38.7 万人,中部、东北地区分别净流出 33.9万人和 33.1万人。分省区看,人口净流入超过 10 万的省区由高往低依次为浙江、广东、新疆和重庆,净流出超过 10万的省区由高往低依次为山东、黑 龙江、湖北、江西和吉林。 (三)区域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1.三次产业平稳发展,第三产业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 三次产业升级发展,发展水平继续提升。 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分别为 7.1%、39.0%和 53.9%,其中,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 0.1 个、 0.6 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全年粮食总产量 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比上年增长 5.7%,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其中,中部、西部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比上年分别增长 7.6%和 6.7%。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 人口净流入根据常住人口增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的差值估算。 22.6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除东北地区外,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均有所上升。东、中、西部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分别为56.5%、 50.0%和 51.1%,比上年分别上升 1.9 个、2.4 个和 2.6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占比为52.4%,比上年下降 0.6 个百分点 。 数据来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 图 3 2019 年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常住人口净流入 表 4 2019 年三次产业的地区分布和各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增长率 单位: % 数据来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 2.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动能持续增强 2019 年,各地区按照 党 中央决策部署,继续加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紧密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深入推进。全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76.6%,比上年末提高 0.1 个百分 点。河北、安徽、辽宁7 等地去产能任务超额完成;黑龙江、云南等地区深入开展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僵尸企业”出清。商品房库存进一步减少。 2019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49821 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 2593 万平方米。工业企业杠杆率持续下降。 2019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56.6%,比上年末下降 0.2 个百分点。补短板力度持续加大。全年教育、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 17.7%和 37.2%。各地区“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 2377 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 达 1.2亿户。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减税降费、简政放权、创新支持、金融扶持等一系列促进民营 、 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 、 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2019 年,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利润比上年分别增长 2.2%和 5.0%,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新兴产业盈利状况较好。 2019 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比上年分别增长 4.8%和 3.0%,分别比规上工业企业高 8.1 个、 6.3 个百分点。 3.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所减少。 2019 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0.1%,增幅比上年下降1.4 个 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分别下降 1.5%、 1.3%和5.3%,西部地区则比上年增长 4.4%。 商品房销售额增速有所回落 。 2019 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 16.0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6.5%,增速比上年回落 5.7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商品 房 销售额比上年增长5.8%、 4.9%、 10.8%和 2.8%,增速比上年分别回落 0.7 个、 13.2 个、 12.6 个和 4.2 个百分点 。 房价涨幅有所下降。 2019 年 12 月,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别同比 上涨 6.8%和 3.7%,涨幅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 3.7 个和 4 个百分点 。 房地产贷款增速平稳回落。 2016 年以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部署要求,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采取措施抑制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2019 年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 (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比 上年增长14.8%和 16.7%,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 5.2 个、 1.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贷款分别比上年增长 13.6%、 17.3%、16.1%和 12.5%,增幅比上年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 14.4%、 20.3%、 20.7%和16.8%,基本保持平稳 。 表 5 2019 年各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长率 单位: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 表 6 2019 年 12 月 70 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分布 单位: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 表 7 2019 年末房地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率 单位: %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