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研究报告(上篇).pdf
亿欧智库 iyiou/intelligenceCopyright reserved to EO intelligence, May 2020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研究报告(上篇 )Foreign Banks in China: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研究报告序言INTRODUCTION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历四十余年 ,在中国经济体系渐进式改革的背景 下,银行业的 开放成为了中国 对外开放的 缩影。1978年 1月,中国人民银行从 财政部剥离成为独立金融机构,自此中国开始逐渐形成完整的银行体系, 其中 外资银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为中资银行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中资银行的改革创新,为市场的良性竞争提供了动力。外资银行于中国银行业的意义,已不再是作为机构多元化的补充,而是促进中国银行业改革的 关键 参与者。因此,亿欧智库发布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研究报告 ,希望通过梳理和分析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真实 反映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成果及不足,并基于以往对中国银行业的研究和理解,对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提出建议。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概述Part 11.1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程1.2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背景1.3 外资银行业务表现1.4 在 华外资银行名单外资银行在华创新行为 分析Part 33.1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分析3.2 在华外资银行技术 创新能力3.3 在华外资银行业务 创新能力Part 22.1 外资银行企业全景2.2 外资银行业务概览2.3 已退出外资银行Part 44.1 外商独资 银行经营数据分析4.2 外资银行分行在华 经营数据分析Part 55.1 发展趋势5.2 发展 建议目录CONTENTS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及建议外资银行在华图景 外资银行 在华 经营数据分析附录上篇 下 篇改革开放后,中国正在成为外商争相投资的最有吸引力市场。不管是营商环境还是外商投资情况,中国 正以 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外资企业的进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聚焦银行业开放,在各方利好因素下,中国已经 取得一系列 成果 。但是在全球视角下,对比评价银行业开放程度的综合 指标 ,中国银行 业开放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本章将主要阐述外资银行在华发展主要形式及发展阶段,结合银行业发展背景,展示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整体情况。4外资银行在华 发展概述Development of Foreign Banks in China CHAPTER 1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研究报告Foreign Banks in China: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外资银行发展历程外资银行发展起点及形式5报告所指的外资银行是在中国境内由外国银行出资创办的银行机构 。 在 旧式金融时期 , 已经有类似外资银行的 机构在 中国开展业务 , 但那时中国的金融机构以钱庄 、 票号 、 典当行 为主 , 银行业 尚未成型 , 因此不能够被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 , 现代化金融体系逐步 形成 ; 从 现代 金融业 发展开始 , 将 1978年作为此次外资银行研究的时间起点: ( 1)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 1948年 , 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办理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 。 在 1948年至 1978年间 , 曾在 中国建立 的 外资 银行 陆续关停 。 ( 2) 1978年中国开始形成包含四大国有银行 、 股份制商业银行 、 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的完整银行体系 , 中国人民银行不再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办理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 。1979年第一家外资银行机构 日本输出入银行 ( 现为国际协力银行 ) 经批准在 北京 设立代表处 , 拉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序幕 。 由于外资银行 的经营范围根据各国银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的差异 化有所不同 , 因此导致外资银行 进入中国的方式和经营模式也不尽相同 , 可以总结 为四种形式: 外资银行代表处 、外资银行分行 、 中外合资 银行和 外商独资银行 。此 份报告的外资银行企业样本中仅包括外商独资银行 、 外资银行分行 、 外资银行代表处及外资银行持股比例大于等于 50%的 中外合资银行 。 其他情况包括:外资银行 享有股东权益的投资和外资银行仅享有投资权益的投资 , 作为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业务 , 在报告第三章中的 3.1单独 列出;外国财务公司 作为 股东成立的中外合资银行不包含在本次研究范围 。外资银行在华 发展概述1.1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程1.2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背景1.3 外资银行业务表现1.4 在华外资银行名单外资银行在 华图景2.1 外资银行企业全景2.2 外资银行业务概览2.3 已退出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在华创新行为分析3.1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分析3.2 在华外资银行技术创新能力3.3 在华外资银行业务创新能力外资银行在华 经营 数据分析4.1 外商独资银行经营 数据分析4.2 外资银行分行在华 经营数据分析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及建议5.1 发展趋势5.2 发展建议外资银行获准在中国设立的非 经营性活动 机构 ,只能从事 咨询业务、联络客户和市场调查等活动外资 银行代表处1979年不具备 独立法律地位,属于 外国银行总行的一部分经济实体,不能拥有独立的 资本、资产和负债,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享有民事权利外资银行分行1982年中国银行和 外国 银行共同出资成立并经营 的 银行中外合资银行1985年外国 银行单独出资或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2007年亿欧智库:在华外资银行经营模式来源:公开信息,亿欧智库整理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研究报告Foreign Banks in China: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外资银行发展 历程外资银行在华发展 经历的四 个阶段6中国实行的新开放是包括社会 、 经济 、 法律 、 金融等方面的全面开放 , 其中金融开放最具标志性 。 中国银行业 对外开放已经历 了 四十 余年 , 随着金融 开放进程不断加深 , 中国已经成为极具吸引力和经济效益的市场之一 , 因此更多 外资银行 进入 。 根据关键 节点 ,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分为 四个阶段 。 1978年 -2000年:从中国改革开放至正式加入 WTO之前 , 中国银行业 对外开放 仅局限在特定地区 , 以试点的方式开展部分业务 。 在这个阶段 , 大多数外资银行以分行的形式经营 , 在国内的业务限制较多 , 开放程度有限 。 2001年 -2006年:中国 2001年加入 WTO, 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经济 全球化新 阶段 。 入世后 中国 履行对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承诺 , 逐步 开放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及经营地域的限制 , 为外资银行提供了较为平等的发展环境 。 2007年 -2017年: 2007年银保监会放宽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外商独资银行的限制 , 同意外资银行分行可以通过法人化改制 , 成为外商独资银行 。 仅 2007年 ,15家外资银行成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外商独资银行 。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布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2018年至今: 2018年开始中国金融业开放驶入 “ 快车道 ” , 为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 中国各大金融监管机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以及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发表的金融开放路线图 , 发布了一系列鼓励境外机构对于中国金融行业及资本市场投资的开放政策 , 并取得 了 较好 效果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概述1.1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程1.2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背景1.3 外资银行业务表现1.4 在华外资银行名单外资银行在华图景2.1 外资银行企业全景2.2 外资银行业务概览2.3 已退出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在华创新行为分析3.1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分析3.2 在华外资银行技术创新能力3.3 在华外资银行业务创新能力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数据分析4.1 外商独资银行经营数据分析4.2 外资银行分行在华经营数据分析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及建议5.1 发展趋势5.2 发展建议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在国内 业务 受限 较多 ,大多以外国银行分行的形式经营,只可 从事外资企业 和国外居民的人民币服务1978年 -2000年2001年中国加入 WTO,逐步开放人民币业务的限制,同时外资银行经营地域和经营范围均有所扩大,服务对象扩展至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2001年 -2006年2007年开始允许 外资银行 在 中国法人化改制,加快 了外资银行在华 发展进程银保监会正式 取消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金融业加速开放 成为 外资银行发展的新机遇2018年至今亿欧智库: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 四个 阶段2007年 -2017年来源:公开信息,亿欧智库整理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研究报告Foreign Banks in China: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外资银行发展历程为什么 2018年要扩大金融业开放?72018年是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形势取得长足进步的 一年 , 亿欧智库认为中国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的 对外开放 , 根本 原因可以总结 为三 点:1、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人民币 国际化进入 关键阶段 , “ 一带一路 ” 稳步推进 , 开放中国金融业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 必要条件 。2、 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是践行中国的入世条约 , 开放金融系统外资持股比例是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的承诺 。 目前中国经济已基本具有抗击外来经济 波动的能力 ,2018年是 全面开放金融业的重要节点 。3、 截至 2017年末 , 世界 TOP100 银行中有约四分之一来源于中国 , 但中资银行在银行 管理 、 风险控制和经营效率方面 , 与国外其他银行 仍存在一定 的差距 。 因此 , 放开外资控股限制 、 注入外资活力 , 有利于中资银行学习全球先进 经营经验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概述1.1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程1.2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背景1.3 外资银行业务表现1.4 在华外资银行名单外资银行在华图景2.1 外资银行企业全景2.2 外资银行业务概览2.3 已退出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在华创新行为分析3.1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分析3.2 在华外资银行技术创新能力3.3 在华外资银行业务创新能力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数据分析4.1 外商独资银行经营数据分析4.2 外资银行分行在华经营数据分析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及建议5.1 发展趋势5.2 发展建议中国 是 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 ,开放 中国金融业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 必要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是践行中国的入世条约,开放金融系统外资持股比例是 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的 承诺入世 履约践行放开 外资控股限制、注入外资活力,有利于中资银行学习全球先进经营 经验市场活力有待激活中国为什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入选 2019年 财富 杂志世界 500强名单中的 54家 外国 银行中有 31家在中国设立分支 机构 , 并开展银行业务 。 国际化大型 银行在中国的争先布局可以充分说明 ,国际主流国家对中国开放程度的 认可 。 随着 金融开放措施的完善和落实 ,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加速布局中国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研究报告Foreign Banks in China: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外资银行发展背景中国营 商 环境优化效果明显,全球排名 31,同比提升 15位8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 /地区吸引外资的基本保障 ,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有利于提升国家 /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 由 World Bank发布的 全球营商环境报告 2020中 , 中国 ( 大陆 ) 在 190个经济体中排名 31( 得分 77.9) , 同比提升了 15位 ,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之一 , 其中营商环境便利度表现较为突出的北京和上海分别得分 78.2和 77.7。 除此之外 , 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以较高分数位列榜单第 3名和第 15名 。 中国深化改革 、 扩大开放的举措对营商环境优化效果明显 , 逐步获得 国际企业认可的同时 , 也收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任 。 未来 , 中国的营商环境将以更加市场化和国际化为目标继续发展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概述1.1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程1.2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背景1.3 外资银行业务表现1.4 在华外资银行名单外资银行在华图景2.1 外资银行企业全景2.2 外资银行业务概览2.3 已退出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在华创新行为分析3.1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分析3.2 在华外资银行技术创新能力3.3 在华外资银行业务创新能力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数据分析4.1 外商独资银行经营数据分析4.2 外资银行分行在华经营数据分析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及建议5.1 发展趋势5.2 发展建议数据来源: World Bank,亿欧智库整理86.886.285.385.3848483.581.280.979.779.678.27877.9716759.1新西兰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丹麦韩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南非巴西681522232829841243163141亿欧智库:全球营商环境便利度情况(代表国家及地区) 北京: 78.2 上海: 77.7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研究报告Foreign Banks in China: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外资银行发展背景外商在 华投资信心大增, 中国市场 潜力开始释放9外商投资项目落地是对中国营商环境认可的根本体现 , 外商资本也是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 的重要 力量 。 2019年 3月 15日 ,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 2020年 1月开始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 作为配套法规进一步增强了制度的可操作性 。通过 1983年 -2019年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来看 , 外商在华投资的发展经过了探索阶段 、 快速发展阶段 、 创新 发展阶段 , 正向制度 型开放的新阶段迈进 。 截至 2018年底 , 虽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量 ( 60533) 相比历史最高值 ( 83437个 ) 仍有差距 , 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逆势上扬 , 达到了历史最高值1349.66亿美元 ,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 、 欧盟 、 东盟实际投入增长态势良好 。中国经济环境开放程度逐渐提高的背景下 , 外商对在华投资信心大增 , 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得以释放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概述1.1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程1.2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背景1.3 外资银行业务表现1.4 在华外资银行名单外资银行在华图景2.1 外资银行企业全景2.2 外资银行业务概览2.3 已退出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在华创新行为分析3.1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分析3.2 在华外资银行技术创新能力3.3 在华外资银行业务创新能力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数据分析4.1 外商独资银行经营数据分析4.2 外资银行分行在华经营数据分析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及建议5.1 发展趋势5.2 发展建议83437605331349.66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亿欧智库: 1983年 -2018年吸收外商投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亿欧智库整理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创新发展阶段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研究报告Foreign Banks in China: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外资银行发展背景中国银行业 STRI指数相对较低,但开放程度正逐渐提高10在全球视角下 , 亿 欧智库参考 经济 合作与发展 组织 ( OECD) 发布评价成员国开放程度的 STRI( Services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ex) 指数 , 通过相对综合的评价指标 , 直观地 反映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变化 。通过 与其他成员国横向对比可以发现 , 中国银行业开放程度低 , 明显低于美国 、英国 、 日本和韩国 , 在 46个成员国中排名第 42位 。但是通过 2015年 -2019年间变化数据 , 可以发现 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程度正在逐渐提高 , 2019年 STRI指数由 0.41降至 0.39, 表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举措正在收获成效 , 未来中国银行业的 STRI指数会有较大幅度的优化空间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概述1.1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程1.2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背景1.3 外资银行业务表现1.4 在华外资银行名单外资银行在华图景2.1 外资银行企业全景2.2 外资银行业务概览2.3 已退出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在华创新行为分析3.1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分析3.2 在华外资银行技术创新能力3.3 在华外资银行业务创新能力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数据分析4.1 外商独资银行经营数据分析4.2 外资银行分行在华经营数据分析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及建议5.1 发展趋势5.2 发展建议亿欧智库: 2015年 -2019年部分国家银行业 服务贸易限制 指数( STRI)数据来源: OECD,亿欧智库整理注 : STRI指数越大表示对外开放程度越低 。 STRI指数的评价指标包括:外资准入限制、人员流动限制、其他歧视性措施、竞争限制、监管透明度五个 方面,对其进行 0-1区间内的 评分,汇总为总分 。0.200.17-0.18 0.19-0.200.18-0.190.5-0.520.43-0.370.32-0.360.3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