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的较量分析报告.pptx
,2020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的较量分析报告,长久以来,MNC(跨国公司)一直都是中国医药市场的超级玩家,是恒瑞、中国生物制药、石药、豪森等本土医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 竞争者,我们认为研究MNC在华业务对判断中国医药行业的竞争格局至关重要,而关于MNC在华业务的研究较少,针对投资者的疑 惑,本篇报告主要解答几个问题:,MNC在华业务哪家强,有何借鉴价值?过去几年,相比MNC,内资药企业绩增速如何?创新药方面,加速审批&医保加持创新药,内资能否弯道超车?仿制药方面,带量采购政策频出,MNC响应是否积极,内资企业又将面临何种竞争?,MNC(跨国公司),内资药企,前言,目录,MNC在华业务哪家强?相比MNC,内资药企增速如何?创新药:内资能否弯道超车?成熟药:内资面临何种竞争?结论,由于人口红利及老龄化趋势逐渐严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庞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海外药企来华,中国市场成为了海外药企的必争之地。,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巨大,是MNC必争之地,MNC在华收入比重大,增速快,战略地位高,公司名称,中国收入/ 全球收入,中国收入(亿USD),中国区 收入增幅,其他,辉瑞普强,25.7,7%,中国收入占比全球26%,阿斯利康,48.8,35%,中国区收入超过欧洲收入;中国区收入实现35%增长落实上海现有研发平台升级计划并建立AI创新中心,诺和诺德,19.3,14%,2019年3月,在北京开设了创新平台,与国内学术机构和初创企业合作。,拜耳,40.6,20%,中国收入达到20%增幅,26%,9%,21%,8%,11%,7%,6%,赛诺菲,29.3,9%,到2025年,将推出30种新药和疫苗,默沙东,31.4,58%,在上海和广州开设初创公司、学术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合作 创新中心,罗氏,31.7,36%,2019.10启动罗氏上海创新中心专注于抗生素、乙型肝炎和 自身免疫性疾病,2013-2018:MNC在华稳定增长,AZ/MSD/辉瑞势头最猛,辉瑞阿斯利康 罗氏赛诺菲拜耳 诺华 默沙东诺和诺德 施贵宝 礼来 GSK,-6%,GSK,从2013年到2018年,TOP11医药外企中,AZ/MSD样本医院销售 额增速最快,礼来/GSK负增长,根据米内网TOP11外企在样本医院销售数据,辉瑞/阿斯利康属 第一梯队,罗氏/赛诺菲/拜耳/诺华/默沙东属第二梯队单位:亿RMB,2019:产品为王,AZ凭借创新品种赶超辉瑞,80%,92%,诺和诺德,100%,79%,96%,95%,85%,99%,100%,95%,阿斯利康,辉瑞,诺华,罗氏,拜耳,赛诺菲,默沙东,礼来,施贵宝,2010年以前上市产品销售额2010-2015期间上市产品销售额2015及以后上市产品销售额,奥希替尼 达格列净 奥拉帕利,哌柏西利13价肺炎,维莫非尼 帕妥珠阿 来替尼,瑞戈非尼 阿柏西普,维格列汀,K药 9价HPV,度拉糖肽,德谷胰岛素 人生长激素,O药 达拉他韦 阿舒瑞韦,替格瑞洛 氟维司群 沙格列汀,替加环素 克唑替尼,贝伐珠 托珠单抗,钆塞酸二钠,谷赖胰岛素,沙库巴曲缬沙 坦,西格列汀 阿瑞匹坦 泊沙康唑,特立帕肽,达沙替尼 阿哌沙班,2015后上市 主要产品,2010-2015上市主 要产品,样本医院2019前三季度数显示,阿斯利康销售额赶超辉瑞将各家龙头MNC在华销售拆分,阿斯利康、罗氏、默沙东的新上市药品构成比例最大。阿斯利康从2015至今上市3款超重磅药物,奥希替尼、奥拉帕利及达格列净。而罗氏近五年上市帕妥珠、阿来替尼等品种。 默沙东近五年上市了K药和HPV疫苗等重磅产品。凭借获批新药,三家公司在近年保持较高增速。龙头MNC销售额拆分(按照上市时间),2009年,AZ中国区的销售仅为7.1亿USD,而2019年AZ在华销售额达到48.8亿USD,10年间翻了7倍。成为MNC在华业务的标杆和模范。瑞舒伐他汀由于其在2018年首批次“4+7”带量采购 全国试点中未能顺利入围,这将会对其未来的销售 产生负面的影响。王牌品种布地奈德也将面临来自 正大天晴的激烈竞争。而在“4+7”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大背景 下,阿斯利康也在不断调整着中国业务重心,不断 从仿制药业务方面撤离,在新药业务上不断加码。 财报显示,阿斯利康新药业务占2019年中国总销售 额的19,高于2018年11的水平。阿斯利康中国区肿瘤业务增长尤其亮眼,2018年销 售额增加了44,达到8.1亿美元。这很大程度上要 归功于2017年重磅抗肿瘤药泰瑞沙(奥希替尼)在 中国的上市。鉴于中国市场的壮大,以及AZ在华业绩节节攀升, 王磊再次刷新本土经理人在跨国药企管理体系中的 最高职位记录,出任阿斯利康国际业务总裁,负责 阿斯利康亚太、中东、俄罗斯、非洲、中南美洲等 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AZ在华业绩一路飙升,产品结构面临调整,2014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6年,布地奈德,2018年,奥希替尼 达格列净,艾司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瑞舒伐他汀 戈舍瑞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吉非替尼 美托洛尔,布地奈德在美国和欧洲的销售额分别下降26%和2%,而在中国2019年销售额达到11.9亿USD规模。以往的创新,是对药品产品本身,而阿斯利康对整个治疗体系进行革新,重塑患者的全病程体验。现在在中国阿斯利康支持建立的雾化中心已经从 过去的2,000 个扩展到了如今的15,000 个,服务人数从700万人增加到了2,500万。在改变雾化治疗模式的路上,阿斯利康还有更多的体验提升,例如 在雾化治疗时,在机器边播放卡通片,可以使儿童接受雾化治疗效果提升30到40%。阿斯利康牵头建设的儿童雾化室不排他,可以与任何有意愿的企业合作,有医疗器械和诊断的公司,也有能够与此治疗领域相匹配的其他医药公 司。合作伙伴选择最关键的条件是要有相同的理念:那就是为患者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而不只是产品。,AZ重塑患者全病程体验,革新雾化治疗体系,2013,2019,+650%,700万2013,2,500万,2019,+257%,雾化中心从2013的2000 个扩展到了如今的15000 个,雾化中心服务人数从2013的700万人扩展到了如今的2500万人,雾化治疗时,在机器边播放卡通片,可以使儿童接受雾化治疗效果提升30到40%,MNC/内资药企 占比,MNC2018增长率,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全国整体,分层诊疗增量基层市场,MNC在三四线城市下沉增速更快,5.7%,10.9%11.9%8.8%,10.9%,跨国,18%,基层医疗市场,一直是在华跨国药企的滑铁卢。而近年,在 分层诊疗政策的鼓励下下,基层医疗市场成为了MNC的重中 之重。政策鼓励分级诊疗,根据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标 准,奥希替尼作为医保品种,在一二线城市报销比例仅为50%,而如果办理转院手续,在社区/县级医院开药,报销比例可高达70%,每盒可节省(70%-50%)*15,300=3,060RMB。 分层诊疗政策鼓励下,利用基层医院价格优势,MNC积极下沉市场,这不仅极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带动 了基层销量的大幅增长。从IQVIA样本医院数据上看,MNC确实不断加大下沉的力度,MNC在二线、 三线、四线城市增长率分别高达10.9%、11.9%、8.8%。在县级医院及社区医院的数据无从查证,但是增速一定更快。,其他,消化代谢18%艾司奥美拉唑11%呼吸 23%布地奈德16%布地奈德福莫特罗5%抗肿瘤 34%奥希替尼10%戈舍瑞林10%吉非替尼5%阿斯利康,其他,心血管 25%阿托伐他汀17%氨氯地平6%抗感染43%头孢哌酮舒巴坦18%伏立康唑9%利奈唑胺5%,辉瑞,其他,抗肿瘤 85%,曲妥珠单抗26%贝伐珠单抗20%利妥昔单抗19%卡培他滨10%,罗氏,其他,消化代谢17%阿卡波糖14%抗感染 18%莫西沙星17%血 液 18% 利伐沙班13%拜耳,诺华,其他,心血管 26%缬沙坦氨氯地平10%缬沙坦9%,抗肿瘤 33%伊马替尼10%雷珠单抗8%,抗感染 40%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19%卡泊芬净14%,其他,呼吸 11%心血管 12%,默沙东,将MNC的样本医院销售额按照疾病领域拆分,MNC在华重点布局抗肿瘤、抗感染及消化代谢领域。其中罗氏85%的销售额均由抗肿瘤 药物贡献,三大单抗就占比65%。,MNC在华重点布局抗肿瘤、抗感染、消化代谢领域,GSK,其他,抗感染 47%替诺福韦二吡呋酯26%头孢呋辛9%,呼吸 35%沙美特罗替卡松25%,其他,施贵宝,消化代谢41%二甲双胍41%,消化代谢21%甘精胰岛素13%抗肿瘤 26%奥沙利铂16%多西他赛10%血液 29%氯吡格雷22%低分子肝素7%赛诺菲 其他,抗感染 43%恩替卡韦42%,其他,抗感染 24%万古霉素24%抗肿瘤 24%吉西他滨12%培美曲塞12%神经系统28%度洛西汀 10%奥氮平 9%礼来,目录,MNC在华业务哪家强?相比MNC,内资药企增速如何?创新药:内资能否弯道超车?成熟药:内资面临何种竞争?结论,2010-2018:内资龙头药企排位赶超同档MNC,、,根据2010年-2018年样本医院销售额数据,TOP19的MNC及内资药企销售额排序如下,可见,中国生物制药、恒瑞、石药、翰森 华东等龙头内资药企排位均稳步上升,其中恒瑞从2010年的第9名攀升至2018年的第五名。,2013-2016增速:MNC内资,TOP10外企包括辉瑞、阿斯利康、罗氏、拜耳、诺华、赛诺菲、默沙东、施贵宝、礼来、诺和诺德;TOP10内资包括恒瑞、扬子江、正大天晴、齐鲁、豪森、石药、华东、泰德、科伦、四环,2016-2018增速:MNC内资,TOP10外企包括辉瑞、阿斯利康、罗氏、拜耳、诺华、赛诺菲、默沙东、施贵宝、礼来、诺和诺德;TOP10内资包括恒瑞、扬子江、正大天晴、齐鲁、豪森、石药、华东、泰德、科伦、四环*TOP10内资增速较慢主要受四环药业业绩影响。,2013,2010,2019,2017,2012,2011,2015,2014,2018,2020E,2016,13.3%,17.5%,11.9%,11.4%,12.7%,12.6%,12.8%,13.0%,13.1%,13.5%,13.5%,14.5%,14.7%,10.6%,15.1%,16.1%,18.7%,TOP10外企18.1% TOP10内资,12.4%,13.2%,2013-2016期间,TOP10内资的市场份额增长了2.1%(12.4%14.5%),而同期TOP10外资的市场份额仅增长0.9%(12.6%-13.5%),在此期 间MNC增速较慢主要是由于陆续的商业贿赂事件发酵导致,2012年礼来贿赂中国官员被指控,2012年辉瑞在华行贿被罚款,2013年GSK中 国行贿事件持续发酵,至此之后外资转做学术推广,过渡期间销售增速较慢。2016-2019期间, TOP10内资的市场份额增长了1.6%(14.5%16.1%),同期TOP10外资的市场份额增长3.2%(13.5%-18.7%),在此期间多 重事件负面影响内资药企业绩,例如,2015年开展临床数据自查,石药等多家上市公司撤回多个注册申请,2017年外资创新药在华获批 加速审评,大量外资创新药进入医保快速放量,均利好MNC。2019年-2021年,受带量采购影响,资源将向头部内资集中。,2015:临床数据自查核查:多家药企 主动撤回药品注册申请16.2%,2017:中国加入ICH,加快药品审批流程,医保谈判,创新药纳入医保,利好外资,2019:带量采购,2013:GSK商业丑闻,复盘行业,政策影响发展,带量采购再次激发内资业绩,市场份额(按销售额),2010-2018,内资龙头药企排位赶超同档MNC2013年-2016年,GSK等公司商业贿赂事件驱动,MNC在华销售策略转向学术销售,过渡期间内资增速MNC增速2016年-2018年,包括临床数据自查、加速审批、医保纳入等多重事件利好MNC,期间内资增速MNC增速,【结论】相比MNC,内资药企业绩增速如何?,2010-2018: 内资MNC,2013-2016: 内资MNC,2016-2018: 内资MNC,GSK等商业丑闻,MNC在华销售策 略转向学术销售,临床数据自查境外新药加速审批医保纳入MNC众多创新药,目录,MNC在华业务哪家强?相比MNC,内资药企增速如何?创新药:内资能否弯道超车?成熟药:内资面临何种竞争?结论,境外新药获批激增、滞后缩短、急需新药名单持续公布,2016,2019,+875%,2016年仅有4款境外新药在华获批,从全球首发到在华获批历时7.7年,而2019有39款境外新药在华获批,距全球首发仅延后3.7年。进口九价HPV疫苗仅8天就通过审核,创下了进口药品审批的新速度。这说明,严重阻滞我国临床急需药物上市进度的药品审评积压基 本已经消除。2018年11月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简称“CDE”)发布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涉及48个品种, 2019年3月28日,CDE公布了第二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共计30个药品。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免做临床试验,加速MNC在华获批新药的进程。,获批境外新药数量激增,上市医保临床批件,由于能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很多引进自境外的急需用药上市即畅销,例如K药2018年在华上市,次年销售即达超过20亿规模。肿瘤药相比非肿瘤药放量更快,根据IQVIA样本医院数据,新上市的肿瘤药在华放量速度约是非肿瘤药的6倍。,创新药上市后放量迅速,“爆款”次年可达20亿规模,肿瘤药非肿瘤药,1x,6x,上市第1年,上市第2年,上市医保临床批件,内资药企获批创新药增加,龙头获批新药数量略逊MNC,4,3,2016,7,2017,2018,2019,411,54,53,内资外资,受益于加速审批、MAH制度、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审批流程优化、内资药企研发能力提高,从2016年以来,中国获批新药数量迎来井 喷。2019年共获批53款新药,其中14款来自内资药企,占比达到26%,该数字远高于前两年。统计2019各企业获批新药数量可知,诺华、阿斯利康和GSK获批数量最多,有四款新药在2019获批,而恒瑞、豪森分别有两款重磅药 物获批,新药数量及略逊于龙头MNC。获批新药数量逐年递增2019年各企业获批新药数量统计*,4,环硅酸锆钠散,度伐利尤单抗,利那洛肽,布地格福4,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乌美溴铵,贝利尤单抗,氟替美维,4,古塞奇尤单抗,阿帕他胺,度拉糖肽,巴瑞替尼,达雷妥尤单抗 3依奇珠单抗 3,达可替尼,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2,阿加糖酶,阿利西尤单抗,2,索磷维伏,比克恩丙诺,2,卡瑞利珠单抗,瑞马唑仑,2,洛塞那肽,氟马替尼,2,上市医保临床批件,创新药纳入医保后一年,销售额中位增长10倍,10,1,100,1,000,舒尼替尼,销售额增长倍数,销量增长倍数2,000,阿扎胞苷,西妥昔单抗,阿法替尼,伊沙佐米,伊布替尼,安罗替尼 瑞戈非尼,奥希替尼 阿昔替尼,培唑帕尼,克唑替尼 塞瑞替尼,维莫非尼,奥曲肽尼洛替尼 培门冬酶,2018年10月,17款抗癌药通过价格谈判进入医保,其中2款内资品种,15款外资品种,平均降幅达到56.7%,医保价格从2018年11月底开始执行。根据PDB样本医院销售额统计结果,从2018Q3到2019Q3,17款抗癌药销售额中位增长10倍,销量中位增长28倍。其中阿扎胞苷由于 百济神州推广能力较强,且原始基数较小,因此医保后放量最快,销量增长1,785倍,销售额增长733倍。,10x,28x,1785,x,外资,内资,上市医保临床批件,733x,MNC创新药基数大,医保新增品种数量大幅领先,医保目录至今已更新5版,更新速度越 来越快, 2019 版医保谈判新增70 个品 种,价格平均下降60.7%,并成功续约27个品种,价格平均下降26.4%。整理该版目录MNC及内资药企各公司新 增/续约品种数量可发现,新增/续约品 种主要来自MNC,其中诺华品种最多, 高达8个。恒瑞的阿帕替尼成功续约,19K和吡咯 替尼成功纳入医保目录。天士力的普佑 克降价50%继续续约,两款中成药降价60%纳入医保。中国生物制药的雷替曲塞(仿制药)及利多卡因(仿制药)分别降价55%和77%进入医保目录。内资企业有医保资质的创新药,基本上 都进了医保,可以看到医保局对内资创 新药的扶持和鼓励。,历次医保谈判统计,上市医保临床批件,中国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创新药物数量, 按公司类型划分,Biotech公司获45%临床批件,成推动创新的中坚力量,8%,1%,1300,8%,11,000,肿瘤传染类疾病,中国新陈代谢类疾病神经类疾病,美国 心血管疾病 其他,中国Biotech公司成为推动创新的中坚力量,2019年,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占比 达到45%,中国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创新药物数量, 按治疗领域划分,国内新开展的临床开发工作的一半左右仍然在肿瘤;尽管仍有大量临床 需求未得到满足,其他几个重要的治疗领域只吸引了为数不多的研发投 入,100%,2016,2017,2018,2019,Biotech,MNC,内资药企,上市医保临床批件,Me-too药物,恒瑞布局广泛,Biotech进程更快,PD-1龙头和Biotech同期开始Biotech进程更快BTKBiotech布局更早Biotech进程更快PARP龙头布局更早Biotech进程更快,Biotech专注单个靶点,研发进程更快更及时。而恒瑞布局全面广泛。Biotech具有研发优势,而Pharm销售渠道成熟,未来Biotech可能在销售层面与国内大药企有诸多的合作。,上市医保临床批件,自2018年以来,多家跨国药企都加入到裁员、换帅、战略调整的大军,且进入2019年以来,趋势有增无减。与此相反,我 国药企特别创新型药企则趁机吸纳高端人才。广阔的施展空间和“不差钱”的本土创新药企对跨国药企中很多高级别本土 管理者产生强大吸引力。中国的biotech有希望成为全球优质的biotech,也有可能变成优秀的pharma。产品的研发、销售体系的建立、以及管理机制 的建立均在摸索中前进。,Biotech吸引众多MNC高管,“研产销”于前进中摸索,Kerry Blanchard(研发部负责人),刘敏(业务负责人),梁怡(业务负责人),江宁军(研发部负责人),申华琼(研发部负责人),吴晓滨(总裁),Qingyi Wu(特药事务部,副总裁),刘焰(大华区负责人),上市医保临床批件,1个领域or多个领域:9家主要关注多个治疗领域,华领只关注糖尿病领域,选择多个治疗领域的公司,正在采用“平台”方式,希望 分散风险,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创新药or生物类似药:7家公司仅涉足创新药,另外3家主要侧重于创新药,但是也开展生物类似药。但创新药是大势所趋,涉足生物类似药的生物科技公司是少数。首创新药or渐进创新:尽管起点不同,本土生物科技公司都在逐渐提升自身产品组合的创新程度内部创新or外部引进:最好的办法是既要内部研究,也要与人合作 ,这样生物科技公司不但能够享受拥有创新产品的好处,还能通过 合作关系快速进入市场中国市场or全球市场:将中国市场作为出发点,可能将通过合作的方式覆盖全球市场,Biotech公司横向面面观,上市医保临床批件,MNC,内资药企,Biotech,临床,恒瑞靶点布局全面,Biotech公司获45%临床批件Me-too药物,Biotech进程更快,获批,境外药品加速审评利好MNC获批新药多,内资药企获批创新药增加,龙头内资新药数量略逊于MNC,医保,MNC创新药基数大,医保新增品 种数量大幅领先,内资药企创新药基数小,【创新药】内资短期无法快速超车,但Biotech是增量,目录,MNC在华业务哪家强?相比MNC,内资药企增速如何?创新药:内资能否弯道超车?成熟药:内资面临何种竞争?结论,la,公司名称销售额前三产品通用名治疗领域是否在专利期,辉瑞,阿斯利康,拜耳医药,赛诺菲,罗氏,MNC在华业绩89%由成熟药驱动,重磅品种纷纷过期,新药 成熟药,由于国企中国准入 环境的滞后,跨国 药企无法及时将创 新药引入中国,跨国药企在中国享 受了“超国民待 遇”,过专利期原 研药维持高溢价,中国没有欧美成熟市场所谓的“专利悬崖”,在华MNC过专利期原研药的销售额占比高达89%。以辉瑞、阿斯利康、拜耳、 赛诺菲、罗氏五家龙头MNC为例,销售额前三的品种均已过专利期,为患者和医保支付带来沉重负担。例如2000年在中国上市的立普妥,虽然早已过了专利期,但2018年在华销售额依然高达100亿RMB。,TOP11外企在华业务占比(2019),临床III期,上市,复宏汉霖,信达,齐鲁,海正,百奥泰,正大天晴,嘉和生物,上海生物制药 研究所,内资药企纷纷布局Biosimilar、同质化竞争激烈,赫,安,美,英,修,恩,赫美,赫 美 英,美,NDA赫修,安,安恩,安,修,赫修美安,美安修,赫美安 英,修美乐、赫赛汀、安维汀、 美罗华、恩利、类克等由于 治疗效果突出, 均是全球TOP10畅销榜单上的常客,但是在中国销售表现平平, 主要是价格较高,中国患者 有限的消费能力限制了销售 放量。近年几款重磅单抗在华专利 陆续到期,内资企业纷纷布 局,同质化竞争较严重,以 修美乐为例,国内有20余家 企业申报临床。复宏汉霖、信达、正大天晴 及百奥泰的生物类似药布局 较为全面,且进展较快。复 宏汉霖的美罗华、百奥泰和 海正的修美乐均已上市。,修,生物药化药,修美乐阿达木单抗艾伯维,2017,美罗华利妥昔单抗罗氏,2013,赫赛汀曲妥珠单抗罗氏,2018,安维汀贝伐珠单抗罗氏,2018,爱必妥西妥昔单抗默克,2017,MNC积极迎战Biosimilar,降价品种近两年降价60%,1,640,3,416,2,294,-52%,7,593,7,820,3,160,-60%,7,270,19,450,7,270,-63%,1,934,5,150,1,934,-62%,5,180,5,180,5,180,0%,2,030,2,030,2,030,0%,2,500,4,185,1,295,-69%,1,925,1,925,830,-57%,几大单抗专利期纷纷到期,面对生物 类似药即将上市的市场环境,大多数 均选择积极迎战,或进入医保被动降 价,或主动降价以进入医保,从2017 年到 2019 年 降 价 品 种 平 均 两 年 降60%,降价诚意满满。部分品种2020年将通过医保续约继续 降价,例如安维汀将从1934降至1500 元, 赫赛汀将从7270 继续降至5500 元。修美乐因医保谈判将从3160元降 至1290元。除恩利外,几款单抗陆续纳入医保, 积极迎战国产仿制药。恩利不进医保 的原因是无法通过医保降价抢夺更多 的市场,因为国产的依那西普早已上 市,分别由三生国健和赛金研发,国 内依那西普市场主要由三生国健的益 赛普占领,因此即使恩利降价进入医 保,也无法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所 以未有降价打算。,生物药化药,2020年1月17日第二轮带量采购,强生的阿比特龙和赛诺菲的格列美脲主动弃标。余下的22家跨国药企参与了25个产品的带量 采购。最终进入到拟中选状态的只有4家外企,其中拜耳中选药品最多,勃林格、山德士和新基分别有一个产品拟中选。中标品种与销售增速高度相关,中标的五款产品近3年在PDB样本医院销售额均处于正增长。中标品种与销售规模高度相关,中标品种中白紫、阿卡波糖、莫西沙星均是样本医院销售额领先的品种。山德士作为诺华的过专利期药物平台,在带量采购中一直很积极,尽管辛伐沙汀在样本医院销售额不足百万,仍然积极争取。,第二轮带量采购5家MNC中标,意愿与销售规模及增速相关,100,780,0,0,200,-40,聚乙二醇,左西替利嗪,山德士 辛伐他汀,安立生坦片,头孢拉定,样本医院销售额(千),多奈哌齐,替吉奥,奥美沙坦酯,格列美脲,铝碳酸镁咀嚼片,阿奇霉素,氟康唑,坎地沙坦酯 阿德福韦酯,阿比特龙,特拉唑嗪,他达拉非片,曲美他嗪,拜耳 阿卡波糖,比索洛尔,近 三 年 390销售增速,拜耳 莫西沙星,索利那新,勃林格 美洛昔康,新基 紫杉醇,生物药化药,带量采购现状:MNC中标品种少,资源向龙头内资企业集中,华海 齐鲁 1177 科伦 扬子 恒瑞 石药 东阳 海正 豪森江光,东瑞 京新 药友,制药,山德 拜耳 赛诺 士菲,绿叶 新华 四川 广东 浙江 广生 国药 天士 成都 华北 北陆 乐普 制药 国为 华南 永宁堂力倍特 制药 药业,整理20190927扩围采购及20200117第二次带量采购的中标企业数据可知,华海及齐鲁累计有9款产品中标,中国生物制药、恒 瑞、石药、东阳光药、豪森的中标产品数量也居于前列。外企中,山德士、拜耳、赛诺菲各仅有两款产品成功中标。由此可 见,带量采购使资源向头部内资集中。山德士由于是诺华的过专利期药品平台,因此对于带量采购保持积极常态。拜耳由于两款产品均为重磅产品,约占在华业务的31%,且公司近年在华业绩从2016年338亿RMB萎缩至2018年的228亿RMB,且后续无重磅创新管线,因此不得不抓住带量采购这最后一根稻草。根据当前结果看来,大部分MNC对带量采购响应并不积极。0927扩面采购及0117第二次带量采购各企业中标数量(仅列举2个中标产品的企业),生物药化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拜耳和AZ的中国市场贡献在今年成为全球第一,MNC逐渐学习和适应中国的游戏规则,受“全球价格体系”影响越来越小,在华策略及自主权都将更加灵活。当前阶段跨国药企过专利期原研药的销售额占比基本上达到89%,在此前提下,跨国外资药企立即将所有产品线向创新药 方向更新不现实,所以携成熟药参与新一轮带量采购仍然会是跨国药企现阶段的重点工作。4+7第一次招标中,25个品种外资有2个品种中标,而在4+7扩面中,25个品种中有8个品种中标。历史数据也证明:MNC未 来应对带量采购会愈发积极。,带量采购趋势:MNC逐渐适应游戏规则,响应愈发积极,23,2,8,17,内资品种,外资品种,BMS:福辛普利阿斯利康:吉非替尼,施贵宝:福辛普利阿斯利康:吉非替尼 礼来:培美曲塞印度瑞迪:奥氮平赛诺菲:厄贝沙坦氨氯地平 默沙东:孟鲁司特钠赛诺菲:氯吡格雷 山德士:瑞舒伐他汀,4+7第一次招标:25个品种中,外企有2个品种中标,4+7扩面招标:25个品种中,外企有8个品种中标,生物药化药,带量采购影响:MNC产品组合受带量采购冲击更大,0%,0%,0%,6%,0%,石药科伦恒瑞,4%,AZ,MSD,1%,中生,1%,拜耳,PFIZER,6%,豪森,6%,罗氏,已经带量采购 大概率带量采购,可能带量采购短期不会带量采购,为评估各公司产品组合抗带量采购降价能力,将产品分为以下4类:1.已经带量采购:该品种已经进入带量采购目录2.大概率带量采购: 样本医院Top100畅销药物,且有过评厂家。根据医保局指示,畅销品种更可能纳入带量采购3.可能带量采购:非Top100畅销药物,但有过评厂家4.一年内不会带量采购:无过评厂家,根据2019年米内网样本医院,各公司产品结构可知,石药、科伦、恒瑞“一年不会带量采购”的品种占比最大,其抗带量采购承压性 更强,产品结构更安全。而外资企业抗带量采购降价能力更弱,风险更大。,生物药化药,【成熟药】内资受带量采购影响小,MNC应对将更积极,MNC,内资药企,面临Biosimilar竞争的生物药:,积极,降价品种平均两年降60%,同质化竞争,低价竞争,面临带量采购风险的化药:,目前:还在适应 未来:会更积极,目前:相对利好内资,资源向龙头集中 未来:对内资龙头药企冲击小,:代表相对有利,:代表相对不利,:代表当前相对有利,未来相对不利,目录,MNC在华业务哪家强?相比MNC,内资药企增速如何?创新药:内资能否弯道超车?成熟药:内资面临何种竞争?结论,结论,MNC在华业务分析,有何借鉴价值?,MNC在华业务受“全球价格体系”影响越来越小,在华策略及自主权都将更加灵活2019年AZ赶超辉瑞,在华业绩排名第一,AZ以患者为中心,推动治疗模式的创新MNC注重基层市场,利用分级诊疗价格政策优惠的“东风”,下沉速度迅猛,过去几年,相比MNC,内资药企业绩增速如何?,长时间维度(2010-2018),MNC内资最近两年(2016-2018),由于境外新药加速审批,医保纳入众多MNC创新药,MNC 内资,创新药方面,加速审批&医保加持创新 药,内资能否弯道超车?,境外新药加速审批政策利好MNC恒瑞和豪森等内资药企获批新药数量稍微逊于MNC,恒瑞靶点布局广泛MNC创新药由于基数大,被纳入医保数量多Biotech崛起,临床批件数量多、研发进程快内资药企短期无法弯道超车,仿制药方面,带量采购政策频出,MNC响应是否积极,内资企业又将面临何种竞争?,MNC在Biosimilar的激烈竞争中,毫不吝啬降价,积极迎战MNC产品结构受带量采购极大,因此近几年将愈发积极参与带量采购内资龙头药企产品结构受带量采购影响相对小,目前带量采购资源向龙头内资集中,创新药企:恒瑞医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贝达药业、翰森制药Biotech:君实生物、信达生物CRO&CDMO:药明康德、昭衍新药、凯莱英、药明生物、康龙化成(以上排名不分先后),投资建议,APPENDIX 1,Summary,Which MNCs have strong business in China? Whats the reference value?,China has a large pharmaceutical market. MNCs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market and learning to get adapted to Chinas rules of game.AZ overtook Pfizer in 2019 and ranked first in performance in China. AZ focuses on patients and promoted innovation intherapeutic mode.MNCs place more emphasis on the primary market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preferential policy policies of tiered medical system, sinking rapidly.,Compared with MNC, how fast was the growth rate of domestic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the past few years?,Long time span (2010-2018), MNCdomestic companiesRecent two years(2016-2018), multiple overseas innovative drug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 medical insurance program, MNCdomestic companies,As for innovative drugs, with accelerated approval and innovative drugs being incorporated into medical insurance program, can domestic companies seize the chance to overtake MNC?,Accelerated approval of new drugs overseas benefits MNCThe number of approved new drugs of Hengrui and Hansoh are slightly inferior to MNCDue to large base number, there have been a large number of MNC-made innovative being incorporated in medical insuranceprogram.Biotech is gaining ground with the more approved clinical trials, faster progress and better management than tradi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Domestic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cannot overtake MNC in the shor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