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材料企业突围战,三大策略致胜未来.pdf
化工新材料企业突围战 三大策略致胜未来 | 1 化工新材料企业突围战 三大策略致胜未来2 | 化工新材料企业突围战 三大策略致胜未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化工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化工业销售额高达十万亿元人民币,在全 球化工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国正处于从新兴经济体转为成熟经济体的历史性变革中,GDP增长 逐渐趋于平稳。但纵观全球,中国化工市场未来依旧蕴含着不可小觑的增长潜力,中国的国有、民营、外资化工 企业均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全球不同地区化工产能增速与GDP增速 资料来源:BASF,普华永道分析 中国主导全球化工市场, 未来仍为最具吸引力的市场 图 1 2017 南美 亚洲 新 兴市场 全球 美国 欧盟 日本 3.2% 2.2% 6.5% 4.3% 7.1% 1.2% 0.0% 2019-2021 预测值 - - 0.9% 1.2% 1.1% 6.5% 0.1% 2.3% 3.7% 2.6% 1.5% 3.6% 2.9% 3.7% 0.9% 3.6% 2.2% 2.7% 3.7% 3.6% 1.8% 1.7% 4.2% 3.0% 0.8% 6.3% 2.9% 0.8% 2.5% 2.0% 2018 0.5% 产量增速 GDP 增速化工新材料企业突围战 三大策略致胜未来 | 3 聚焦高附加值业务,技术突破开启差异化竞争 低端产能过剩仍是目前国内许多化工企业所普遍面临的压力,部分企业甚至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低价同质竞争的困 局。以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为例,由于国内EVA产能集中于发泡级等低端产品,而难以生产较高端的光 伏级产品,因此不仅错失了2015-2017年下游光伏产业的发展风口,供需的错配更加致使产能利用率从56%进一 步下降至53%。诸多EVA生产企业利润率严重下滑,甚至不得不将设备转用于生产LDPE(低密度聚乙烯)。 在巨大的发展机遇浪潮之下,仍然包裹着重重挑战,全 球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等逆 全球化冲击加剧了市场波动,中国化工市场必将历经深 刻的转型以应对愈加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展望未 来,危机之中的破局探索将成为未来化工行业面临的新 常态,也将推动中国化工产业结构重塑。 中国化工企业面临四大新常态 2013-2018 中国EVA总产能(万吨)及产能利用率 图 2 资料来源:专家访谈,案头研究,普华永道分析 未利用产能 实际产量 2014 2013 57% 56% 70% 2015 63% 2016 53% 2017 50 99 97 57% 2018 50 60 674 | 化工新材料企业突围战 三大策略致胜未来 为在市场中提升自身竞争力,充分挖掘“护城河”,众 多国内化工企业纷纷走上差异化竞争之路,通过产品结 构升级,实现从低利润同质化产品向高利润差异化产品 的转型。因此,选择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业务、新的化学 品或材料将是实现业务快速增长的重要机会。在“中国 制造2025”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围绕新材料关键技 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的鼓励政策也陆续推出,引 导企业向产业链中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展开核心技术 攻关。以半导体行业中具有关键作用的CMP(化学机 械抛光材料)为例,CMP抛光液/抛光垫这一毛利率约 60%的产品在2013年之前完全被国外企业所垄断。但 经过超过10年持续研发攻关,我国以安集微电子、鼎 龙股份为代表的部分企业已成功完成核心技术突破,成 功打入市场并结束了国外企业的垄断。 为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供给的稳定性,增强整体市场的把控力,部分化工企业逐步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尤其 是其中利润率较高的环节)展开纵向延伸,从而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锁定各环节利润,并且通过一体化协同优 化运营效率。其中,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可以稳定原材料的供应、增强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降低自身产业链 后部环节的原材料成本;而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则还可以帮助消化自身产业链前部产品、增强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 力并更好地把握下游市场的变动情况。例如卫星石化就从自身所处的“丙烯酸-丙烯酸酯”环节分别向上下游展开 了延伸,目前向上游建立了丙烯产能,向下游建立了高分子乳液、颜料中间体等产能。 中国市场PA66主要厂商产业链环节分布 图 3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 神马实业股份 神马实业股份 主 要 厂 商 外 企 英威达 英威达 英威达 中 企 华峰 国锐化工 己二胺 PA66 己二腈 下游应用 原材料 缓释产业链单一环节风险, 探索产业链纵向延伸 中国很多化工企业在诸多因素的限制下而将自身业务仅 集中于产业链上的某一环节,单一产业链环节不仅使企 业暴露在产业链上下游供给波动的风险之下,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企业整体的盈利空间。以高分子材料 PA66(尼龙66)为例,PA66凭借自身较优的性能,在 工程塑料、工业丝等领域都逐步开始了对现有材料的 替代,国内需求量稳步上升。然而,在“己二腈-己二 胺-PA66”这条产业链上,国内所有尼龙66厂商均集中 于产业链尾端,而所有的己二腈原料均需依靠从海外 进口。这样的局面导致国内尼龙66厂商的生产几乎全 部依赖于与己二腈龙头的采购合作关系,不仅缺乏议价 能力,而且一旦上游断供就将不得不陷入产能关停的窘 境。化工新材料企业突围战 三大策略致胜未来 | 5 主动拥抱海外优势资源, 开启全球化战略布局 从全球尤其是欧美化工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全球化的 布局可直接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人力、物流、 客户资源,是化工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 着过去几十年中国化工行业的高速发展,更多的中国化 工企业也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因中国油气资源相对匮 乏,许多化工产业的最上游原材料环节存在先天的不均 衡,供给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制约了部分国 内化工企业的发展。例如,天然气成本占尿素生产成本 的60%以上,但我国原油、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分别高 于70%、40%。如天然气的供应量、供给价格出现较大 波动,尿素企业的生产成本将有可能随之大幅提升,进 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甚至出现亏损。 因此,部分对产业链上游依赖较大的化工企业开始考虑 将产能转移至原材料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从而有助 于企业生产运营的降本增效,这在一些情况下还可帮助 企业规避部分国家地区的贸易壁垒,进一步开拓海外 市场。当然,产能转移并不是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唯一方 式,近年许多中国化工企业也选择了收购、设立海外研 发中心等方式来拓展全球版图。例如万华化学自2015 年来,先后通过收购匈牙利博苏化学以及瑞典国家化 工,奠定和巩固了自身在全球聚氨酯行业的龙头地位。 环保政策持续高压, 驱动企业供给侧绿色化改革 自2013年以来,环保督察、环保费改税等相关政策频 出,环保监管持续趋严,尤其今年3月份以来,因“响 水3.21爆炸事故”而引发的一系列化工行业综合整治, 将化工企业的绿色化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许多带有 定制化特征的省市级环保政策纷纷出台。对于涂料、农 药等污染较大的细分行业而言,企业一方面面临着环保 支出大幅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能面临产量下降的 风险。例如,2018年江苏地区诸多PET生产企业受到政 府环保限电的影响,开工率下降10%-50%不等,企业 销售额出现断崖式下跌。 在环保压力之下,部分企业选择加大对于防止污染设施 建设的投入,或采用生物质原材料或催化剂以实现更加 天然和清洁的生产流程,甚至转而寻求更加优越的生产 线路。 每吨天然气制尿素生产成本结构(元) 图 4 近三年部分环保政策整理 表 1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普华永道分析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政策名称 2018.7 国务院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 计划 2017.12 工业和 信息化部 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 的指导意见 2017.9 环保部等 6部委 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 治工作方案 2017.1 国务院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 作方案 2016.12 国务院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 2016.7 工业和 信息化部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2016-2020) 1,164 350 350 天 然气 成本 电力 成本 其他 成本 消 耗 量:600 方 单价:1.94 元/ 方 消 耗 量:700 度 单价:0.5 元/ 度 计算假 设6 | 化工新材料企业突围战 三大策略致胜未来 面对化工行业的新常态,中国各类化工新材料企业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焦虑,更有甚者担心企业在几年后将不 可避免地成为行业的历史。世间万物都是辩证的,化工新材料企业们也意识到这巨大的“焦虑”背后蕴含着巨大 的发展机遇,众多企业纷纷探索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转型之路,也不断通过尝试转型来打开企业增长升级的大 门。着眼未来,普华永道根据多年的行业经验为“开展高附加值新业务”、“挖掘产业链延伸机会”和“积极开 展全球化”这三条潜在转型路径中的关键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而助力企业健康的发展。 开展高附加值新业务 通过寻找并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业务、新化学品或材 料,企业可以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长并规避低端同 质竞争。而在识别新业务/新产品的过程中,由于高附 加值化工品/新材料领域所涉及的产品众多,而部分产 品的下游应用场景尚且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挑选出最具 有潜力、且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新业务是重中之重。 普华永道认为,化工企业可基于以下3个维度进行新业 务选择: 聚焦未来高速发展的行业,筛选相关化工细分产业: 着眼未来,5G、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 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在大行业的带动下,储能材 料、显示材料等关键化学品及新材料将有望成长为 上百亿规模的细分市场 化工企业的三大致胜策略 把握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趋势,识别可实现存量替代 的机遇: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加,企业也有机会借助自身 的技术创新实现进口替代,获取存量市场。以中美 贸易战为例,由于进口关税提升,数百种化工产品 的进口量受到冲击而明显降低。在此背景下,国内 化工企业有必要持续识别存量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提早进行自身能力布局,利用国内供需缺口迅速抢 占国内细分市场份额 基于与企业现有业务的协同效应,形成最合适的产 品组合结构: 在上述两大维度筛选的基础上,企业还有必要评估 新业务与自身业务的协同情况。通过选择具有高协 同性的新业务,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成本结 构化工新材料企业突围战 三大策略致胜未来 | 7 高附加值新业务筛选逻辑示意 图 5 筛选维度 高增长 行业带动 产业 结构调整 现有业务 协同 OLED有机材料 CMP材料 尼龙66 聚碳酸酯 筛选结果(示意) 挖掘产业链延伸的机会 产业链延伸为企业在自身已较熟悉的产业链和市场中增 加盈利空间、提升上下游议价能力、规避波动风险等 方面提供了较好的契机。然而,产业链延伸的尝试对企 业本身的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普华永道认为,企业 首先需要结合市场、竞争及自身战略,综合评估筛选目 标环节;其次,需对目标环节所涉及的关键壁垒进行识 别,寻得可行的克服方案;最后进一步进行整合,激发 产业链一体化的协同效应: 综合评估内外部环节,筛选出延伸的目标产业链 环节: 企业需要对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市场规模、增长 潜力、盈利能力、竞争环境、自身能力与战略进行 综合评估,确定延伸覆盖的具体产业链环节与长度 识别延伸关键壁垒,建立具体可行的克服方案: 企业需要对延伸目标环节的技术、资金、资质、原 材料、客户资源等壁垒进行准确识别和评估,并结 合自身能力确立可行的克服方案。同时通过较准确 的财务预估,缓释延长建设期对企业现金流造成的 压力 整合所覆盖产业链条,建立一体化协同效应: 在完成对产业链目标环节的覆盖之后,企业需要通 过一体化整合来进一步激发所覆盖产业链环节间的 协同效应,使多个环节互为支持。因此企业应对组 织架构、运营模式、管控机制等按需进行调整 2013年,万华化学启动转型战略,主营业 务逐步从单一的MDI转为涵盖聚氨酯系列( 包括MDI、TDI、聚醚多元醇)、石化系列 (丙烯酸、环氧丙烷等)、精细化学品及新 材料(SAP、TPU等)的多元产品结构。新 业务发展对万华化学的业绩起到显著带动作 用,2013-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 长率达到24%,其中石化系列和精细化学品 及新材料两类新业务在2018年的占比已达到 41%。根据万华化学的战略规划,高技术、 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仍然是公司未来的重 点发展方向。 案例:万华化学8 | 化工新材料企业突围战 三大策略致胜未来 产业链纵向延伸三个阶段核心议题 图 6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 评估上下游各环节 市场规模 增长潜力 盈利能力 竞争环境 1 结合企业自身 战略方向 能力资质 目标筛选 2 确立壁垒克服方案 进行财务预测 壁垒克服 识别评估目标环节 主要壁垒 技术壁垒 资金壁垒 资质壁垒 原材料壁垒 客户资源壁垒 进一步整合所覆盖各环节 组织架构 运营模式 管控机制 3 整合协同化工新材料企业突围战 三大策略致胜未来 | 9 恒力石化主营化纤纺织,主要产品是涤纶民用/工业丝、聚酯切片等PET聚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相关产品,其主要原材料PTA和MEG等均通过外 购获得。2015年恒力着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并于大连长兴岛开始建设炼化一 体化项目。经过19个月的建设并于2018年获得发改委进口原油的批准之后, 大连长兴岛2,000万吨一体化项目于2018年底顺利开车投产,恒力石化由此成 功打通“原油-芳烃-PTA-聚酯-民用丝及工业丝”全产业链。凭借自身全产业 链的产能优势和PX垄断盈利向PTA转移的市场趋势,恒力石化2019年上半年 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较18年同期分别实现60%和114%的增长。 案例:恒力石化 寻找适宜标的: 对于以投资建厂为主的产能转移来说,企业首先需 要在宏观尺度基于可及市场情况、原材料价格、运 费成本等要素选择最佳的转移国家或地区;进而在 中微观尺度考察既定区域中不同省市或园区的成本 差异,以及潜在可获取的优惠条件,选择最优的项 目建设区位。而对于投资收购而言,则需要根据目 标企业目前的可及市场情况、自身业务规模和未来 增长潜力、竞争格局中所处位置、占据的核心壁 垒、与本企业的协同等多方面内外部情况进行筛 选,寻找到最适宜的投资收购标的 制定详细筹备方案: 由于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政策环境、相关管理条例、 税收制度等存在较大差异,企业有必要投入足够精 力、建立专门的团队进行前期专项课题研究。投资 建厂类业务相关的筹备工作包括撰写满足目的地国 要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跨境资金筹措方案、 筹备项目审核批准相关手续、选择当地合作伙伴并 设计合作模式等;而投资收购则往往需要通过专门 的团队对筛选出的标的企业展开商业、财务、法务 等多方面尽职调查,同时对标的企业所在国家和地 区关于外资准入、反垄断等相关投资法律法规进行 详细具体的研究 识别并规避潜在风险: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由于对内外部情况的不熟悉, 企业有必要对各方面潜在会面临的诸多风险先期进 行识别与评估,并制定相对应的缓释方案和应急处 理方案。例如,无论是产能转移还是投资收购,企 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外汇风险、物流 风险、政治信用风险、劳动法律风险等等 全球业务的协同整合: 对企业而言,全球化的战略不仅仅意味着扩大可及 市场的范围,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同时还提供了整 体产生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契机。企业在全球 化投资或建设完成后,考虑如何将全球业务进行整 合。这其中需要具体考虑的问题包括组织架构的设 计、品牌的使用、各自业务的覆盖范围、产品的内 部消化等等 积极开展全球化 企业可以通过全球化的战略来直接利用全球国家和地区的优势要素,实现企业整体运营的降本增效、绕过部分贸易 壁垒,还可以借此涉足多市场以缓释单一市场供给或需求的波动风险。普华永道通过在全球和中国的大量实践认 为,无论是采用产能转移还是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化工企业在开展全球化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以下3大核心问题:10 | 化工新材料企业突围战 三大策略致胜未来 位于广东省的泛亚聚酯是年产能30万吨的瓶级PET切片生产 企业。2016年起,泛亚聚酯开始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赞工业城 探索石化一体化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 石油-PX)的低价与就近供应优势。在获得中国及沙特双方投 资许可核准等相关资质后,2019年泛亚沙特项目一期已开工 建设,预计全部项目完成后将建立从“原油”到“瓶级聚酯 切片/涤纶纤维”的全产业链一体化产能。这一项目也作为中 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响应者而得到两国国家政府层面的大 力支持。 案例:泛亚聚酯 化工新材料企业产能转移各环节核心问题 表 2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 主要环节 核心问题列举 项目前期准备 项目可行性研究需要包含什么内容? 项目审核批准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管审批部门是谁?流程是怎么样的? 对外投资中外汇相关的主管审批部门是谁?流程是怎么样的? 跨境资金筹划 资金用何种渠道出去? 资金用何种渠道回流? 项目建设 如何确定目标国家及地区? 如何在目标地区进行投资,例如成立何种形式的公司? 获得工厂建设审批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获得工厂运营审批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项目运营 目标生产产品的未来市场前景如何?应聚焦目标国的内需还是出口? 汇率变动会对项目造成何种影响?如何避免汇率波动造成的风险? 关键资源未来走势及对目标项目的影响? 物流端(运输及清报关)是否会对目标项目运营产生影响? 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化工新材料团队是一支专注于化工产业全生态圈服务的战略与运营 咨询团队,业务覆盖公司战略规划、业务转型、并购标的筛选、商业尽职调查等。基 于普华永道在制造业、化工品、新材料等领域的专业经验,为化工新材料行业内各大 企业提供多元化管理咨询服务。- 11 - 沈宇峰 普华永道中国战略与运营咨询业务合伙人 电话:+86 (21) 2323 2273 邮箱:julius.shencn.pwc 联系我们 2019 / pwc/structure 杨可人 普华永道中国战略与运营咨询业务经理 电话:+86 (21) 2323 2740 邮箱:keren.yangcn.p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