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供需分析及国内外种业发展对比.pdf
Table_MainInfo Table_Title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深度 报告 粮食供需分析及国内 外 种业发展对比 报告摘要 : Table_Summary 全球主要粮食水稻、玉米、小麦、大豆供应整体充足。 预计 2019/2020年度末库存消费比均在 30%左右。其中,水稻和小麦的库存消费比水平最高,分别为 37%和 38%;玉米的库存水平最低约为 26%。 小麦、 大豆 对国际贸易依赖 性 较强。 大米、玉米、小麦、大豆的全球出口量与全球消费总量的比值分别为 9%、 13%、 24%和 43%。全球大豆和小麦供给对国际贸易依赖性较强,全球粮 食运输及 主要粮食出口国出口政策 变化 可能会对全球小麦、大豆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我国三大口粮水稻、小麦、玉米市场相对独立于国际市场, 水稻、小麦库存较高,玉米去库存基本完成 。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及保障国内农民种植收益,我国对水稻、小麦、玉米的进口采取配额制, 且对水稻、玉米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导致国际粮很难进入我国。预计 2019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的进口量分别占我国消费总量的 2%、3%、 1.5%,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对进口依赖性小,与国际粮价联动性较弱。 目前我国水稻、小麦库存 较高,其中小麦库存消费比超过 100%,水稻、小麦去库存任务严峻。玉米去库存基本完成,预计2019/2020 产消缺口将扩大,国内玉米价格与国际市场联动性与之前相比将有所增强。考虑到 2020 年国家小幅上调水稻最低收购价且停止继续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预计国内粮食价格以稳中小幅上涨为主,小麦、水稻种植面积预计稳定,玉米种植面积或有小幅回升。 我国大豆库存偏低,主要依赖进口 。 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 85%, 国内 大豆供给主要依赖进口。预计 2019 年末我国大豆库存约为 839 万吨,大豆库存消费比不到 8%。 我国 大豆 主要 进口国为巴西、美国、阿根廷 , 2019 年进口量分别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 65%、10%、 19%。 由于我国大豆供应主要 依赖进口,且国内大豆库存水平较低,因此 国内大豆价格与国际豆价联动性较强 ,国际粮价波动及主要出口国出口政策变化会对国内豆价产生较大影响。 粮食作物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国内转基因品种商业化迎来进展。2020 年 1 月 21 日,农业部对 2019 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进行公告。 继 2009 年后,我国再次有粮食作物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标志着我国粮食作物国产转基因品种商业化有望迎来实质性进 展。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有望提高我国种企的国际竞争力,带动国内种子市场空间提升,降低国内粮食种植成本,缩小国内外粮食价差从而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拥有转基因品种储备 上市公司市占率有望提升。 风险提示: 自然灾害、全球贸易政策风险、国内 种植 政策变化 Table_Invest 优于大势 上次评级: 优于大势 Table_PicQuote 历史收益率曲线 -18%-12%-6%0%6%2019/42019/52019/62019/72019/82019/92019/102019/112019/122020/12020/22020/3农林牧渔 沪深300Table_Trend 涨跌 幅( %) 1M 3M 12M 绝对 收益 4.38% 10.55% 6.29% 相对 收益 11.13% 20.54% 11.41% Table_IndustryMarket 行业数据 成分股数量(只) 88 总市值(亿) 12169 流通市值(亿) 9523 市盈率(倍) 44.52 市净率(倍) 3.68 成分股总营收(亿) 4851 成分股总净利润(亿) 214 成分股资产负债率( %) 46.22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农林牧渔行业周报( 2020 年第 12 周) :猪价震荡小幅下跌,关注鸡肉需求恢复 -20200323 农林牧渔行业周报( 2020 年第 11 周):毛鸡出栏断档显现,非瘟再现猪价回落 -20200316 农林牧渔行业周报( 2020 年第 10 周):生猪销售数据良好,鸡苗毛鸡价格快速上涨 -20200309 农林牧渔行业周报( 2020 年第 9 周):猪肉消费淡季效应渐显,鸡苗毛鸡价格重回年前水平 -20200302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 : 李瑶 执业证书编号: S0550519010002 010-63210890 li_yaonesc 农林牧渔 发布时间: 2020-04-01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目 录 1. 全球及国内主要农产品供需情况 . 3 1.1. 水稻 . 3 1.1.1. 全球大米供需情况 . 3 1.1.2. 我国水稻不依赖进口,基本自给自足 . 3 1.1.3. 国内水稻基本产需平衡,但面临去库存压力 . 5 1.2. 玉米 . 7 1.2.1. 全球玉米供需情况 . 7 1.2.2. 国内玉米进口占比较低 . 8 1.2.3. 国内玉米产消出现缺 口,去库存接近尾声 . 10 1.2.4. 关注国内草地贪夜蛾防控情况 . 12 1.3. 小麦 .13 1.3.1. 全球小麦供需情况 .13 1.3.2. 国内小麦供应充足,库存高企 .14 1.3.3. 小麦进口占比较低 .15 1.4. 大豆 .16 1.4.1. 全球大豆供需情况 .16 1.4.2. 我国大豆库存偏低,主要依赖进口 .17 1.4.3. 3 月国内大豆、豆粕价格上涨 . 18 1.4.4. 鼓励国内大豆种植,大豆种植面积回升 . 20 2. 粮食作物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国内转基因品种商业化迎来进展 . 20 3. 国内外种业发展历史对比 . 21 3.1. 种业定义及种子产业化 .21 3.2. 美国 种 业发展历程 .21 3.3. 中国种 业 发展历程 .22 3.4. 通过收购合并整合,转基因提升市场空间 .23 4.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及发展情况 . 24 4.1. 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长 .24 4.2. 全球主要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及占比 .25 4.3. 转基因作物种植促进全球种植业收入增长并减少农药使用 .26 4.4. 主要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效果 .27 5. 我国种子行业现状及启示 . 27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1. 全球及国内 主要农产品供需情况 1.1. 水稻 1.1.1. 全球大米供需情况 2019 年全球 大米 产量 5 亿吨,消费量 4.9 亿吨, 大米 产量、消费量基本相等。预计2019/2020 年度全球期末 大米 库存 1.8 亿吨,库存消费比约为 37%,全球 大米 供需平衡,库存较为充足。亚洲为全球最大水稻种植区, 2016 年亚洲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球的 90%。 2019 年全球大米出口量约为 4500 万吨,占消费总量的不到 10%。印度、泰国、越南是全球前三大大米出口国。 2019 年度,印度、泰国、越南的大米出口量分别为 1050 万吨、 750 万吨和 700 万吨,占全球大米贸易总量的 24%, 17%,16%。 图 1: 全球大米供需情况 图 2: 全球大米库存消费比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USDA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USDA 图 3: 全球大米总出口 量 (万吨) 图 4: 主要国家大米出口量 (万吨)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USDA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USDA 1.1.2. 我国水稻不依赖进口,基本自给自足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谷物进口实行配额管理 , 关税配额内进口的货物,一般实行低关税;超过配额则不准进口,或者缴纳较高的进口关税。 对于配额内大米进口,执行 1%的进口关税税率;最惠国进口关税税率为 65%,一般进口关税税率为 180%。 2015-2020 年,我国每年水稻进口配额一直维持在 532万吨,每年进口量基本都在配额以内。 2019/2020 年度我国水稻进口量约为 326 万吨,仅占全年消费总量的 2%,我国水稻供应不依赖进口,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大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米进口配额外高关税限制了国外大米的进口,保证了国内大米市场的相对稳定,导致国内大米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性较小,国内大米市场相对独立。国外进口大米的到岸完税价格略低于国内大米价格, 2018 年来越南进口大米的到岸完税及约比国内大米价格低 15-20%。 越南是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农业是越南的支柱产 业。根据 USDA 数据, 2019年越南生产大米 2830 万吨,国内消费 2150 万吨,出口 700 万吨,期末库存约为 132万吨。越南大米库存量很低,库存消费比仅为 6%。因此 , 在新冠肺炎可能导致短期内国内大米供需失衡的情况下, 2020 年 3 月 25 日 越南宣布临时性暂停越南大米出口, 3 月 28 日前将暂停签署新的出口协议。 越南临时性暂停大米出口导致 3 月以来越南大米价格持续上升,我国进口越南大米到岸完税价上升至 2017 年 7 月以来最高水平, 3 月涨幅达到 15%。由于我国大米基本不依赖进口,因此越南临时性暂停大米出口预计对我国国内市场 影响较小,但对于欧盟、西非、东盟等对越南大米进口依赖较大的地区预计会造成一定冲击。 图 5: 进口越南大米价格与国内价格对比 (元 /吨) 图 6: 进口泰国大米价格与国内价格对比 (元 /斤)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Wind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中国农业信息网 图 7: 越南大米供需情况 图 8: 越南大米期末库存消费比 数 据来源:东北证券 , USDA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USDA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1.1.3. 国内水稻基本产需平衡,但面临去库存压力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004 年起 我国对水稻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2008-2014 年,政府连续 7 年上调水稻最低收购价,导致国内水稻产量和价格持续上升,水稻库存高企。 2014 年我国水稻产量增长 18%达到 2 亿吨,国内水稻库存消费比由 2010 年的 20%上升至 2015 年的接近 50%。 处于调整国内水稻库存考虑, 2016 年国家首次下调水稻最低收购价,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下调 0.02 元 /斤,并在 2017、 2018 年我国连续两年全面下调早籼稻、中晚稻、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在政府价格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水稻产量有所下降,但仍然大于消费量,水稻库存持续积累。 2017-2018 年我国水稻库存消费比接近 70%。 图 9: 国内水稻供需情况 图 10: 国内水稻库存消费比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Wind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Wind 图 11: 水稻价格走 势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Wind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表 1: 水稻最低收购价情况 年份 早籼稻 中晚籼稻 粳稻 说明 2004 0.70 0.72 0.75 开始 2005 0.70 0.72 0.75 持平 2006 0.70 0.72 0.75 持平 2007 0.70 0.72 0.75 持平 2008 0.77 0.79 0.82 上调 2009 0.90 0.92 0.95 上调 2010 0.93 0.97 1.05 上调 2011 1.02 1.07 1.28 上调 2012 1.20 1.25 1.40 上调 2013 1.32 1.35 1.50 上调 2014 1.35 1.38 1.55 上调 2015 1.35 1.38 1.55 持平 2016 1.33 1.38 1.55 下调 2017 1.30 1.36 1.50 下调 2018 1.20 1.26 1.30 下调 2019 1.20 1.26 1.30 持平 2020 1.21 1.27 1.30 上调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公开资料整理 受下调水稻最低收购价及国内水稻库存逐年升高影响,国内水稻现货价格逐渐回落。 2018 年国内水稻平均亩产产值约为 1290 元 /亩,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约为 515元 /亩,如果刨除土地成本及人工成本,农民种植水稻基本没有盈利。 在 2018 年我国水稻产需结余已经明显缩小、水稻供给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农民种粮积极性及农民种植收益, 2019 年国家停止继续下调水稻最低收购价,并于 2020 年将早籼稻和中晚稻价格上调 0.01 元 /斤。通过南方双季稻改单季稻及减少东北井灌 稻种植面积等方式,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由 2014 年的 3077 万公顷下降至 2019 年的 2969 万公顷(约为 4.45 亿亩)。 2019 年国内水稻产量基本等于消费量,水稻实现产需平衡。 但是,国内水稻期末库存消费比依然接近 70%。截至 2019/2020 年度,预计我国水稻库存约 1.3 亿吨,其中相当一部分为超期储存粮,我国水稻去库存压力较大。为了去库存,国家计划 2020 年 定向投放 部分超期储存 稻谷用于生产乙醇,第一批计划投放 600 万吨 。在国家上调水稻最低收购价及库存水平依然加高的情况下,预计2020 年国内水稻价格 小幅上涨,播 种面积以稳为主 。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图 12: 水稻种植成本收益(元)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Wind 图 13: 国内稻谷播种面积(千公顷)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国家统计局 1.2. 玉米 1.2.1. 全球玉米供需情况 2019年全球玉米总产量 11.1亿吨,总消费量 11.4亿吨,产需基本平衡。预计 2019/2020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将达到 3 亿吨,库存消费比约 26.19%。 2017-2019 年间,由于全球玉米消费量持续上升,导致玉米库存有所下降,但整体库存较为充足。 2019年全球 大米 出口 总 量约为 1.6 亿吨,占全球大米总消费量的 约 13%。 美国、巴西、阿根廷、乌克兰是全球前四大玉米出口国, 2019 年玉米出口量分别占全球总出口量的 26.42%、 21.71%、 20.20%和 19.30%。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图 14: 全球玉米供需情况 图 15: 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USDA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USDA 图 16: 全球玉米总出口量 图 17: 主要国家玉米出口量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USDA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USDA 1.2.2. 国内玉米进口占比较低 我国对玉米进口实行配额制, 2015-2020 年,我国玉米进口配额一直维持在 720 万吨 ,且国内玉米进口量一直维持在配额以内。 对于配额内的玉米进口,我国执行 1%的玉米进口关税 税率; 最惠国进口关税税率为 65%,普通进口关税税率为 180%。近年来我国玉米进口量与国内消费量比一直维持在 2%左右,我国玉米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图 18: 我国玉米进口量 (万吨 ) 图 19: 玉米进口量与国内消费量比(按年度)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海关总署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Wind 美国和乌克兰是我国主要玉米进口国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 2019 年我国从美国、乌克兰分别进口玉米 32 万吨和 414 万吨,分别占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 7%和 86%。 2015年前美国是我国最大的玉米进口国, 2015 年后乌克兰玉米进口量大幅上升,乌克兰成为我国玉米第一大进口国,美国玉米进口占比明显下降。 2016 年来,国际玉米价呈现缓慢上涨趋 势, 2018年 6月后配额内进口玉米到岸完税价高于国内玉米现货价,进口玉米不具备价格优势。 图 20: 我国玉米主要进口国进口量(万吨)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海关总署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图 21: 进口玉米成本与国内玉米现货价对比 ( 元 /吨 )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Wind 1.2.3. 国内玉米产消出现缺口,去库存接近尾声 2007 年,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保持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 时收储政策。在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我国玉米价格及产量逐渐上涨。 2015 年国际国内玉米价差 达到 700 元 /吨,中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丧失竞争力。另外,玉米 产量持续大于消费量,导致国内玉米库存高企。 2015 年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超过 100%,玉米去存压力巨大。 2016 年,为了缓解国内玉米高库存和玉米价格需求长期倒挂的问题,国家将东北地区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 “市场化收购 ”加 “补贴 ”的新机制 。 2016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 2016-2020 年),确定农业现代化五方面发展任务。目标到 2020 年玉米种植面积比 2015 年减少 0.7 亿亩。 玉米临储制度取消后,玉米价格快速下跌,产量逐年下 降。 2017 年后,我国玉米产需开始出现缺口,国内玉米库存逐渐消化。根据中国易汇估计, 2019/2020 年度,预计我国玉米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 2.4 亿吨和 3 亿吨,期末库存消费比将下降至39.94%。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 3 月最新预测,预计 2019/2020 年度我国玉米产量、消费量分别为 2.61 亿吨和 2.81 亿吨,产消缺口 2000 万吨。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我国玉米临储库存约为 5000-5600 万吨,库存消费比降至 20%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从 2015 年的 4496.8 万公顷( 6.75 亿亩) 降至 2019 年的 4128.0 万公顷( 6.19 亿亩), 国内 玉米去库存 任务 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