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研究.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球环境基金 “缓解大城市拥堵减少碳排放项目 ” 项目编号 : P127036 赠款号: TF014206-CN 合同编号: Contract CCR/CP5-MOT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研究 最终 报告 (简 本)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二一八 年 四 月1 目 录 一、概 述 . 1 二、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段定义 . 3 三、典型城市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现状 . 5 (一)管理体制 . 5 (二)规划编制 . 6 (三)技术标准 . 7 (四)服务衔接 . 8 (五)衔接段情况 . 9 (六)衔接段拥堵分析 . 10 (七)存在的问题 . 12 (八)可借鉴的经验 . 13 四、国外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经验借鉴 . 16 (一)美国 . 16 (二)英国 . 17 (三)日本 . 19 (四)经验总结 . 20 五、公路 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研究 . 24 (一)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差异分析 . 24 (二)公路与城市道路 衔接需求 . 30 (三)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 . 31 六、缓解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段拥堵的重点任务 . 38 (一)缓解衔接段拥堵的总体思路 . 38 2 (二)缓解衔接段拥堵的主要任务 . 38 七、政策建议及保障措 施 . 45 (一)政策建议 . 45 (二)保障措施 . 46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研 究最终报告 (简本) 1 一、概 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城市人口、空间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与外围郊区的结合地带已成为疏解中心城区功能、承接人口转移的重要区域。在城乡结合地带,过境交通、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相互交织,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在发挥公路对外联系功能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城市交通功能。目前,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在技术标准、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尚未实现顺畅对接,导致部分进出城路段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极大影响了公路网络和城市运行整体效率,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 的广泛关注。 2016年 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 了 关于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 ( 发改基础 2016 1290), 明确要求 “推动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融合发展 , 实现城市内外交通顺畅衔接 ”。 加强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是实现城市内外交通顺畅衔接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区域路网整体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运输结构、实现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对解决现阶段我国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进城难、出城难问题,促进 、引导 都市圈、城市群的形成,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碳排放 等 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 全球环境基金 “缓解大城市拥堵减少碳排放项目 ”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研 究最终报告 (简本) 2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研究咨询任务大纲,本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咨询任务: ( 1) 调研分析国内典型城市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情况及拥堵成因。 ( 2)总结分析国外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案例。 ( 3) 提出 我国城市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 的思路和建议 。 ( 4) 明确 缓解我国城市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拥堵问题的重点任务。 ( 5)提出推进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应用的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建议。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研 究最终报告 (简本) 3 二、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段定义 本课题将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段定义为: 行政管理上属于公路,随着城市空间扩张和城镇化的推进,具有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双重功能属性,是连接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纽带和桥梁。 通过研究公路经过城市的形式,明确不同形式下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段。 详见表 2-1。 表 2-1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 段认定 衔接方式 衔接方式描述 衔接段示意图 (红色为衔接段, 灰 色为公路段) 衔接段认定 分离式 从 城 区一定距离处通过,采用设置连接线的方式来实现与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衔接段为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 连接线 接入式 与城区相交,其起点或终点在城区内 衔接段为公路通过城区的路段,及与城市道路的连接线 绕越式 从城市的外围呈弧形或半 环形、环形绕过 衔接段为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 连接线 穿越式 从城区内或城市组团间穿 过 衔接段为公路通过城区的路段,及与城市道路的连接线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衔接形式在平面上表现为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在立面上表现为平面衔接和立体衔接两种,详见图 2-1和图 2-2。 ( a)一对一 公路 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区 城区 城区 城区 城区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研 究最终报告 (简本) 4 ( b)一对多 图 2-1 平面衔接形式 ( a)平面衔接 ( b)立体衔接 图 2-2 立面衔接形式 公路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公路 城市道路交叉口公路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立交公路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立交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研 究最终报告 (简本) 5 三、 典型城市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 现状 由于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段拥堵问题更多的出现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且衔接方式和特征与城市区位及 规模有关,需要选取不同区位、不同规模的城市开展 典型城市 研究。同时,考虑到调研尽量全面客观、具有代表性,城市选择 能 覆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确定调研城市如下:市辖区常住人口 5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且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位于南部沿海地区的深圳、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大城市苏州市、位于中原地区的大城市河南洛阳市 以及 位于西南山区的中小城市选择贵州铜仁市。 (一) 管理体制 1、 实行大交通管理体制的城市,有利于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协调衔接。 上海和深圳 等 超大城市实行的是大交通管理模式,有利于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的协调衔接,实现对公路与城市道路的 统一规划、技术标准的统一设置和管理养护的统筹协调。 2、 公路与城市道路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城市,协调衔接较弱。 苏州、洛阳、铜仁 三个城市 公路与城市道路分属三个部门管理,其中公路规划和建设养护归属市交通运输局管理,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研 究最终报告 (简本) 6 城市道路规划归属市城乡规划局管理,城市道路建设养护归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管理。这种模式 不利于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的协调衔接,对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规划、技术标准、服务和管理协调方面造成了一定阻力。 (二) 规划编制 1、 施行大交通管理模式的城市对公路和城市道路进行统一规划,专门编制主 干道路规划。 深圳市在规划层面对公路和城市道路进行了整合, 深圳市干线道路网规划提出了城市化地区一体化的道路功能分级体系,制定了全市“七横十三纵”的高快速路网布局方案。 上海市编制了 上海市骨干道路网深化规划研究,将高速公路、高等级普通干线公路、快速路和城市主次干道统称为骨干道路网。统一规划有利于公路和城市道路在规划层面的整合和顺畅衔接。 2、 未施行大 交通管理模式 但城市化程度较高 的 城市,开展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专项规划,指导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 苏州市公路和城市道路规划归属不同部门管理,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规划层面的协调衔接上不够协调。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出入口拥堵日益严重, 为实现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及城市内外交通顺畅沟通,提升城市和区域路网整体运行效率,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服务, 苏州市 交通运输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标准体系研 究最终报告 (简本) 7 局专门设立苏州市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规划课题,聘请咨询机构研究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问题。在未施行大交通管理体制的城市,开展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专项规划, 有利于 在规划层面解决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问题。 3、 其他大部分城市将公路和城市道路分开规划,协调性差。 洛阳和铜仁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时,将公路作为城市外部交通的组成部分、将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内部交通的组成部分,分别进行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分别收集和征求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素材资料和意见建议。将公路和城市道路分开规划不利于二者在规划层面的协调衔接。 (三) 技术标准 1、上海出台了全国首个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明确了城镇化地区公路设计时如何兼顾城市道路和公路的设计要求,对城镇化地区公路的设计速度、通行能力、横断面、纵断面、交叉口设置、管线设置等主要技术指标应采用城市道路标准还是公路标准进行了规定, 为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的标准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目前,上海市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段基本按照上述标准进行建设和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