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报告:得种猪者得未来.pdf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1 / 22 Table_MainInfo 研究报告 农产品行业 2019-8-4 生猪养殖专题系列报告二十六:得种猪者得未来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评级 看好 维持 报告要点 我们认为,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种猪者得未来。本轮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种猪行业产能大幅去化,根据生猪繁育周期来推导,养殖行业的产能恢复周期将达到 30个月左右,我们预计未来两年生猪的产能供给缺口将持续存在,生猪价格有望维持高景气。继续重点推荐生猪养殖板块,首推龙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建议积极布局正邦科技、傲农生物、天邦股份、唐人神、新希望、金新农、新五丰、大北农等。 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种猪行业稳步发展,生猪育种体系逐步建立。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猪质量明显改善,瘦肉型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养猪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一方面,农业农村部先后两次公布国家级畜禽品种保护名录,地方品种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培育新品种和利用国外优秀品种得到有效结合,为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养殖强国完善的种猪育种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中国生猪养殖体系仍需完善。从育种体系的对比来看,养殖强国对于品种改良有更多的资本投入,美国50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有40%的资本投入用于品种改良,远高于中国的10%。我们认为,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优秀的种猪基因决定了更好的生产性能,也将进一步提高商品猪生长效率,综合来看,种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生猪养殖行业快速成长的基础,中国生猪育种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本轮非洲猪瘟疫情对种猪行业产能影响深远本轮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种猪产能深度去化,行业产能恢复面临极大挑战。从定点监测企业种猪存栏量来看,受疫情影响种猪存栏量快速下滑。2019年6月相比2018年8月存栏高点来看,定点监测企业种猪存栏量下滑18.53%。从主要省份种猪产能来看,我们预计十大核心育种省份2019年上半年种猪存栏量平均下滑幅度在30%左右,远超历史猪周期,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恢复面临极大挑战。 行业产能恢复周期非常漫长,生猪价格有望持续高景气。从祖代猪出生到杂交后生产出二元母猪的时间为12个月,从二元母猪出生到怀孕需要8个月,从二元母猪怀孕到商品猪出栏一般在10个月左右,综合来看从祖代猪出生到最终商品猪出栏的周期将达到30个月左右,因此如果祖代猪产能出现快速下滑,整体产能恢复周期将非常漫长。目前来看,种猪行业产能下滑趋势短期内很难改变,我们预计未来两年生猪的产能供给缺口将持续存在,生猪价格有望持续高景气。 Table_Author分析师 陈佳 (8621)61118733 chenjia2cjsc 执业证书编号:S0490513080003 分析师 顾熀乾 (8621)61118733 guhqcjsc 执业证书编号:S0490519060003 联系人分析师 Table_Company行业内重点公司推荐 公司代码 公司名称 投资评级 002714 牧原股份 买入 300498 温氏股份 买入 Table_QuotePic市场表现对比图(近12个月) -25%-1%23%47%71%95%2018-8 2018-11 2019-2 2019-5 2019-8农产品 沪深300资料来源:Wind Table_Doc相关研究 生猪养殖行业专题系列报告之二十四:探寻环保高压下法国生猪规模化养殖边界2019-7-29 生猪养殖行业专题系列报告之二十三:如何看待后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2019-7-28 2019Q2 农林牧渔行业持仓分析:猪平鸡降,个股分化较大2019-7-22 风险提示: 1. 种猪行业产能快速去化,曾祖代和祖代原种猪场都出现了明显产能淘汰; 2. 非洲猪瘟疫情持续发生,行业复产周期不断延后,且复产成功案例很少。44331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 / 22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目录 得种猪者得未来 . 4 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 4 种猪产能主要分布在养殖大省 . 4 中国生猪育种体系仍有待完善 . 6 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 8 本轮非洲猪瘟疫情对种猪行业产能影响深远 . 13 定点监测种猪企业产能快速下滑 . 13 核心育种省份种猪产能下滑明显 . 16 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恢复周期非常漫长 . 19 图表目录 图1:全国核心种猪场分布图 . 5 图2:2018年年底各省理论种猪存栏量(假设不存在种猪调运) . 5 图3:中美两国养猪体系对比 . 6 图4:美国对于品种改良的资本投入远高于中国 . 6 图5:中国种猪育种水平与养殖强国还有一些差距 . 7 图6:基因是决定猪场养殖效益的核心 . 9 图7:长白、大白和杜洛克是三大主要种猪品系 . 10 图8:种猪选育的基本原理 . 11 图9:商品猪的遗传图谱和扩繁系数 . 12 图10:九段式种猪选育的标准流程 . 12 图11:2019年6月相比2018年8月定点监测企业种猪存栏量下滑18.53% . 13 图12:2019年6月相比2018年9月定点监测企业二元母猪存栏量下滑17.26% . 14 图13:2019年6月相比2018年9月定点监测企业能繁母猪总存栏量下滑17.94%. 15 图14:2019年上半年部分省份生猪出栏量出现快速下滑 . 15 图15:2019年主要养殖大省生猪出栏量都将明显下滑 . 15 图16:部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省份同样也是育种核心省份 . 16 图17:2019年上半年核心育种省份种猪存栏量快速下滑 . 17 图18:核心育种省份均受到了非洲猪瘟疫情影响 . 17 图19:2019年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快速下降 . 18 图20:中性预计2019年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降幅将达到35%左右 . 18 图21:大型种猪场的种猪代系繁育示意图 . 19 图22:从祖代猪出生到商品猪出栏需要30个月 . 20 图23:种猪市场的推导逻辑 . 20 图24:从能繁母猪同比变动来看至少2020年4月之前生猪价格都将持续上涨 . 21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3 / 22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表1: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 . 4 表2:中国生猪育种行业发展历程 . 8 表3: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是种猪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 8 表4:不同品系种猪之间差异明显 . 9 表5: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猪的选育流程和选育目标 . 11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4 / 22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得种猪者得未来 我们认为,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本轮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种猪行业产能大幅去化,根据生猪繁育周期来推导,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恢复周期将达到30 个月左右,我们预计未来两年生猪的产能供给缺口将持续存在,生猪价格也将持续高景气。种猪的规模是企业产能扩张的核心驱动力,得种猪者得未来,具有完善育种体系的生猪养殖企业也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引领行业实现快速发展。 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生猪育种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从国家核心育种场的产能分布来看,养殖大省同样是核心种猪产能的集中省份。华南和华中地区是中国生猪育种的核心区域,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河南五省理论种猪存栏量145.3万头,占全国核心种猪产能的37%左右。从育种体系的对比来看,养殖强国对于品种改良有更多的资本投入,他们完善的生猪育种体系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我们认为,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扩张的核心要素,优秀的种猪基因决定了更好的生产性能,也将进一步提高商品猪生长效率,长期来看,种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生猪养殖行业快速成长的基础,中国生猪育种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种猪产能主要分布在养殖大省 从国家核心育种场的产能分布来看,养殖大省同样是核心种猪产能的集中省份。国家核心育种场是中国生猪育种行业的标杆,也代表了中国生猪育种的最高水平。根据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名单来看,99家核心育种场分布在全国24个省份,其中广东、山东、湖北、湖南和四川是核心育种场数量最多的五大省份,这些省份的生猪出栏量在也处于第一梯队。我们将生猪育种分为核心区域、重点区域和潜力区域,其中核心区域9省合计有核心育种场66家,重点区域10省有28家核心育种场,潜力区域5省有5家核心育种场。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南和华中地区是生猪育种的核心区域,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河南是我国生猪养殖的重点省份,这五省的国家核心育种场数量达到 41 家,理论种猪存栏量145.3万头,占全国核心种猪产能的37%左右。综合来看,养殖大省同样是我国的生猪育种大省,养殖大省的核心种猪产能是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扩张的关键。 表1: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 项目 主要内容 基本条件 种猪场必须是原种猪场,并取得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有专门的育种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须经过专门的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培训。 有完善的育种设施设备。 种群要求 核心群母猪数量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长白猪600头以上;大白猪600头以上;杜洛克猪300头以上。 种猪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无遗传缺陷和损征。 种群健康状况良好,符合种用要求。 技术要求 有明确的种猪选育方案,执行2年以上,并有年度选育工作总结报告。 场内种猪性能测定制度齐全,遗传评估方法科学合理,拥有2年以上的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记录。 系谱记录齐全,主要经济性状(总产仔数、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测定数据完整有效,年测定种猪2000头以上。 资料来源: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长江证券研究所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5 / 22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图1:全国核心种猪场分布图 12987 76 6 654 4 43 32 2 2 2 21 1 1 1 102468101214广东 山东 湖北 福建 四川 安徽 河南 湖南 广西 河北 江苏 江西 北京 天津 重庆 陕西 上海 云南 浙江 甘肃 海南 辽宁 内 蒙古 新疆生猪核心育种场(家)生猪育种核心区66 家核心育种场生猪育种重点区28 家核心育种场生猪育种潜力区5 家核心育种场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2:2018年年底各省理论种猪存栏量(假设不存在种猪调运) 山西台湾新疆西藏黑龙江1 0 .5青海广西2 1 .7湖南3 7 .5 福建8 .9广东1 8 .8江西1 9 .5吉林8 .7辽宁1 5 .6河南40山东2 5 .7河北1 8 .8江苏1 6 .8上海安徽1 7 .7浙江5 .7湖北2 7 .3陕西6 .6宁夏内蒙古4 .9甘肃四川4 1 .5重庆1 1 .6贵州9 .9云南1 8 .8海南2018 年年底各省理论种猪存栏量(万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长江证券研究所测算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6 / 22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中国生猪育种体系仍有待完善 中美两国的养猪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养猪体系追求“大而全”,美国养猪体系则更加凸显专业化分工的优势。从中美两国养猪体系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美国养猪体系更加强调专业化分工,金字塔顶端是种猪生产,第二层是仔猪生产,第三层是育肥猪培育,美国认为二元母猪的生产不是育种体系的一部分,而仔猪和育肥猪生产是分开进行的。对比中国,养殖场一般都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即使存栏 1000 头母猪的养殖企业也有自己的种猪。在美国母猪数量低于2.5万头的养殖企业是不生产种猪的。美国前20名的养猪企业,除了史密斯菲尔德有自身的配套种猪繁殖体系,其他企业都没有。 在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对于品种改良的资本投入远高于中国。一般而言,品种改良、营养饲料、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是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四大要点,近 50 年来美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有40%的资本投入用于品种改良,而中国养殖业的发展则更加注重营养饲料和饲养管理,对于品种改良的资本投入占比在10%左右。我们认为,生猪育种需要长期的资本投入和技术积累,中国在生猪育种体系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图3:中美两国养猪体系对比 种猪仔猪育肥猪核心群纯种二元杂一体化养猪企业美国养猪体系 中国养猪体系资料来源:从种猪育种看中国养猪产业发展吴珍芳, 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4:美国对于品种改良的资本投入远高于中国 品种改良40%营养饲料25%饲养管理15%疫病防治15% 营养饲料40%饲养管理30%疫病防治15%品种改良10%美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资本投入占比 中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资本投入占比资料来源:从种猪育种看中国养猪产业发展吴珍芳, 长江证券研究所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7 / 22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美国、加拿大和丹麦作为生猪养殖强国,其种猪的育种质量、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居于世界前列,他们完善的种猪育种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从美国育种体系来看,美国种猪登记协会在育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种猪登记协会主要任务是保护系谱准确和维持品种纯度,提供种猪改良方案,帮助所有成员不断获得遗传进展;其次,建立了种猪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育种体系的完善。从加拿大的育种体系来看,加拿大30年前也是引种大国,最近20年培育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良种猪,从而成为种猪输出国。1994 年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成立,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指导、合作等服务。加拿大育种体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3 个方面:1、丰富的国家数据库,30年的数据和300万头猪的详细记录;2、先进的遗传评估方案,有来自120 个养殖场的场间评估数据支持;3、准确的目标性状评估。从丹麦育种体系来看,丹麦在2000年创立了“国家育种计划”,建立了先进的中心后裔测定系统,其中人工授精技术起到了中心作用,使得各猪场连接起来,并促使优良基因的传播。 中国生猪育种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和养猪强国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核心种猪来源长期依赖进口,且长期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从而导致整个繁育体系受制于其他养猪先进国家。在引种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引入,因此需要养殖场对引进的种猪进行不断的选择留种,使其保持优秀的生产性能,并按照实际生产的需要进行选育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 图5:中国种猪育种水平与养殖强国还有一些差距 1 、保护系谱准确和维持品种纯度,提供种猪改良方案,帮助所有成员不断获得遗传进展;2 、 NS R 能够满足客户育种需求服务,包括免费育种咨询、遗传评估和对约克夏猪、长白猪等注册登记名录。种猪测定与遗传评估系统,始于 1985 年,由美国农业部、普渡大学和美国约克夏俱乐部合作建立,资金来源于这三家发起单位和国家猪肉生产协会( NPPC ),目前由 NS R 利用系谱登记费用资助。主要特点 综合评价国家种猪登记协会( NSR )种猪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系统美国国家育种体系国家加拿大国家育种体系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由加拿大养猪业于 1994 年创立,以便为猪遗传改良提供指导、合作等服务。它的成员组织主要是一些区域性的猪改良中心,加拿大猪育种者协会 ( CS BA )授权加拿大家畜登记公司来完成所有在加拿大出生的纯种畜禽的登记。丰富的国家数据库和先进的遗传评估方案30 年的数据、 300 万头猪的详细记录以及基于网络的服务工具,用 BL UP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进行遗传评估、有来自 120 个场的场间评估数据,测定后有快速跨场 E BV 以及强大的互联网支持。丹麦国家育种体系人工授精( AI )站中心测定站测定选留公猪是 AI 种公猪的主要来源, AI 站的收益与各个育种者联系密切,以此激励农场主加强选育提高种猪质量。 AI 站承担丹麦全国种猪配种任务,设备先进,技术熟练。性能测定站根据消费者定位种猪生产者,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建立以现场测定为主、通过中心测定站和人工授精站建立遗传联系的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体系 .中国种猪育种体系种猪来源长期依靠进口我国的现代化遗传育种工作比较落后,核心种猪来源长期依赖进口,且长期处于“引种 维持 退化 再引种”的不良循环,从而导致整个繁育体系受制于其他养猪先进国家。高端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小我国从种猪测定、人工授精等应用技术,到 BL UP 、 RE M L 等统计方法,以及 DNA 标记辅助选择、分子育种等技术均已掌握,但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小,未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应用。资料来源:世界生猪育种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于福满等, 长江证券研究所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8 / 22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中国种猪行业稳步发展,生猪育种体系逐步建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猪质量明显改善,瘦肉型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养猪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一方面,农业农村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地方品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将培育新品种和利用国外优秀品种相结合,为开展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以原种场、扩繁场、种公猪站、性能测定中心(站)、遗传评估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等为主体的良种猪繁育体系初步建立。2009年开始农业部逐步开展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认证,2016年我国基本形成了纯种基础母猪总存栏达 10 万头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群,形成相对稳定的育种基础群体。综合来看,中国种猪行业实现了稳步发展,生猪育种体系初步建立。 表2:中国生猪育种行业发展历程 时间 事件 内容 20世纪80年代 保护地方品种 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确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保护区和保种场 20世纪90年代 培育一批新品种、配套系 自1998年以来,苏太猪等15个新品种、配套系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 成功利用引进品种 先后从丹麦、美国、英国、瑞典、法国等国家引进了大白、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等世界著名瘦肉型猪品种,以及PIC、斯格等猪配套系 引进品种已基本适应我国的生态条件,为开展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成立全国猪育种协作组,积极推进种猪测定、选育与区域性猪联合育种工作。 以原种场、扩繁场、种公猪站、性能测定中心等为主体的良种猪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2007年 生猪良种补贴项目 2007年以来,国家在全国200个生猪主产县实施了生猪良种补贴项目 2009-2012年 遴选国家核心育种场 开展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认证,筛选出高生产力水平的核心育种群5万头 2013-2016年 形成核心育种群 形成纯种基础母猪总存栏达10万头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群,形成稳定的育种基础群体 资料来源: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长江证券研究所 表3: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是种猪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项目 主要内容 发展现状 1、积累了丰富的品种资源;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3、生猪生产水平逐年提高 存在问题 1、育种基础工作薄弱;2、种猪市场不规范;3、地方猪种选育重视程度不够 总体目标 1、初步形成以联合育种为主要形式的生猪育种体系;2、加强种猪持续选育,提高种猪生产性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3、猪人工授精技术加快普及,优良种猪精液全面推广应用 主要任务 1、制定遴选标准,严格筛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在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开展种猪登记,建立健全种猪系谱档案;3、规范开展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获得完整、准确的生产性能记录;4、有计划地在核心育种场间开展遗传交流与集中遗传评估;5、推广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充分利用优质地方猪种资源 技术指标 1、目标体重日龄年保持2%的育种进展,达到100公斤日龄提前2天;2、瘦肉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达68%保持相对稳定;3、总产仔数年均提高0.15头;4、饲料转化率年均提高2% 保障措施 1、建立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2、加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管理;3、健全种猪质量监督体系;4、加大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支持力度;5、加强宣传和培训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长江证券研究所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9 / 22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基因是决定猪场经济效益的核心,因此种猪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生猪育种作为生猪养殖产业链的最重要的一环,长期来看生猪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是必然趋势。育种是产业链中专业化程度最高、耗时最长、经济效益最持久的工作,也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一环,专业化的育种是行业发展的方向,这也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做。从企业发展来看,优秀的种猪基因决定了更好的生产性能,也将进一步提高商品猪生长效率。根据猪场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来看,基因所发挥的作用比重达到40%左右,远高于营养饲料和饲养管理,因此可以看出基因对于猪场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中国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一直强调培养属于自身企业发展的育种体系,种猪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也构成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种猪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得种猪者得未来,具有完善育种体系的生猪养殖企业也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6:基因是决定猪场养殖效益的核心 0%5%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基因 营养饲料 饲养管理 疫病防治 其他40%20% 20%15%5%基因 营养饲料 饲养管理 疫病防治 其他资料来源:现代实用养猪全书, 长江证券研究所 表4:不同品系种猪之间差异明显 品系 产仔数 生长速度 瘦肉率 料肉比 体型 适应性 美系 良 优 优 优 优 优 加系 良 优 优 优 优 优 丹系 优 良 良 良 良 中 法系 优 中 良 中 中 良 台系 中 良 优 良 优 优 英系 良 良 优 优 良 良 配套系 良 良 良 良 良 优 资料来源:同信养猪合作社,长江证券研究所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10 / 22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图7:长白、大白和杜洛克是三大主要种猪品系 长白猪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主 要优点 是产仔 数多, 生长发育快,省饲料,酮体瘦肉率高等 。选育 方向为 母系种猪,繁殖力强,肉质优良,产仔数 1012 头 / 窝。长白猪 大白猪大白猪料肉比 3 .7 9 ,产仔数 79 头,大白猪体型大 ,繁殖 能力强,饲料转化率高以及适应性强, 世界各 养猪业 发达国 家均有饲养,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 广的主 导瘦肉 型猪种 。杜洛克种猪白杜洛克种猪杜洛克猪是当代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 之一。 杜洛克 猪适应 能力强 ,对饲 料要求 低,喜 食青绿 饲料, 能耐低 温,但 对高温 的耐力 较差。育肥期日增重 750g 以上,料肉比 2 .5 3 .0 ,产仔数 1 0 .9 头 / 窝,瘦 肉率在 60% 以 上。资料来源:现代实用养猪全书, 长江证券研究所 生猪育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工程,种猪选育是育种体系的核心。种猪选育的实质是决定哪一头猪留种以及它们之间如何配种,因此主要任务是对现有的优良品种系统性地选育提高。从育种原理来看,遗传变异性、选择强度、选择的准确性以及世代间隔共同决定了种猪的遗传进展,遗传变异性是遗传改良的基础,一般维持相对稳定,通过育种措施和育种方案来选择强度以及世代间隔,最终选择的准确性取决于育种值的估计以及利用的信息量。综合来看,只有长期坚持精益求精,才会在群体内固定由选育带来的遗传进展,性能可以一代比一代好。由于不同品种的种猪在选育标准上有所差别,因此种猪的选育要结合选育目标做到精益求精。根据现在行业比较普遍的九段式种猪选育流程来看,从母猪的待配到种猪的出生,从种猪的断奶到保育都有严格的要求,另外结合性能测定、遗传指数和外貌指数等多种测定方法来提高选育的质量。我们认为,种猪的选育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这对于提高生猪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