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智能+经济发展分析报告.doc
2019年智能 +经济发展 分析报告 2019年 4月前言 2019 年,互联网诞生已有半个世纪,近 40 亿的全球一半人口,也已经成为了登陆数字新大陆的“新移民”。在这一具有标志性的时间节点, 在一路狂飙、众声喧哗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发展大潮中,我们认为, 研究者有必要在此时此地稍作驻足,重新思考一下:那个被言说了大半个世纪的“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新经济”等,究竟发展到了什么阶段?进一步地,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去把握近年来“消费 互联网 - 工业互联网”等认 知框架?下一阶段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核心议题又将会是什么? 对于以上三个问题的探索,已经有很多个角度各异却又似曾相识的答案。在本报告中,我们试图回到一些最为基本的视角,也即分工与协作。 个人与社会,微观与宏观,分化与整合,从来都是所有社会科学都要关注和处理的核心议题。在经济学视角下,这一主题就是分工与协作。换句话说: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秩序究竟是如何可能的?“分工 / 协作” 的演化作为一个慢变量,为我们观察和理解经济体系的升级,提供了一个中长期的切入点。在本报告中,作者将试图从知识分工的角度,对数字经济的 最新发展阶段 智能经济,做出一个初步的研究。 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在新技术群落的催化下,随着消费互联网阶段向工业互联网阶段的迈进,智能经济的形貌正在逐渐显现,智能经济时代加速到来。 基于知识的产业分工,从早期的集成电路产业,到今天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表征之一的智能经济时代,将促进技术、知识、经验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呈现、交易、传播和复用。知识分工 2.0 时代, 正在加速到来。 过去 20 年中国消费互联网所发展起来的分工体系、属性、特质,将通过类似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等能力迁移之桥,实现向工业 互联网阶段分工体系的传导。 最后,报告提出了未来需要研究的五大议题:实践研究,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前沿实践;路径研究,消费互联网如何带动工业互联网;理论研究,智能经济的理论体系;治理研究,知识分工 2.0 时代的治理体系; 未来研究,人工智能对经济分工的影响。 目 录 一 、 智能经济加速到来 .01 如何认知当前发展阶段 .01 核心判 断: 智能经济加速到来 .01 更长时段下的时空认知 .03 二 、 分工视角下的消费互联网 .05 分工更加精细化 .05 协作走向大规模 、 社会化 .05 经济角色发生转变 . 05 从行业分工到平台 共享 . 06 新分工体系持续扩散 . 06 三、智能经济时代的知识分 工 2.0 .08 回顾:产业分工的持续深化 .08 集成电路:基于知识的产业分 工 1.0 . 08 消费互联网阶段的知识分工 . 10 知识分 工 2.0:以工业互联网为例 . 11 小结:知识分工的历史演进 . 14 四 、 信息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15 提高生产效率 . 15 提高交易效率 .16 五、知识分 工 2.0 的五大议题 . 17 实践研 究: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前沿实践 .17 路径研 究: 消费互联网如何带动工业互联网 .17 理论研 究: 智能经济的理论体系 .18 治理研 究: 知识分 工 2.0 时代的治理体系 .18 未来研 究: 人工智能对经济分工的影响 .18 第一章:智能经济加速到来 如何认知当前发展阶段? 关于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阶段,从不同视角可以得到不同的发现。 从最显见的用户角度来看,在全球,网民数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在中国, 截至 2018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 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了 60%。所谓中 国互联网“上半场”的说法,一般所指的也正是前 20 年的网民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 时代。但人口红利消退就意味着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峰即将过去吗?答案显然并非 如此。 从技术视角来看,技术从来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随着 5G、 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智能技术群的 “核聚变 ” ,万物互联 ( Internet of Everything) 时代正在加速迈向万物智能 ( Intelligence of Everything)时代,进而 带动了“智能 +”时代的到来。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以无人车为代表的 智能终端和以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创新应用浪潮正在纷至沓来。在未来 3-5 年内, 新一轮三浪叠加必将到来,掀起新一轮新的“技术 - 经济”范式转 移的新热潮。 从商业环节的数字化、在线化进程来看,过去 20 年来,后向供应链环节中的消费者、营销、零售以及部分批发环节,已经在相当可观的程度上实现了数字化和在线化,并开始反向倒逼和拉动设计、研发、采购等前向供应链环节的在线化、数字化。 从领域来看,在消费端,互联网化的程度已经相当高,但供给端 (企业 ) 的数字化, 仍远远落后于消费端(个人)的数字化,但近年来供给端已经开始走上了快车道。阿里巴巴自身的发展脉络,在马云先生 2018 年写给股东的信中,对这一进程做出了极好的 “备注 ” : “ 9 年前 ( 2009 年 )阿里 巴巴已经转型为一家技术公司,阿里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上的全面布局和准备过去两年,阿里巴巴已经用技术为零售业创造巨大价值,未来这一价值将在制造业、金融业进一步显现。 ” 核心判断:智能经济加速到来 从以上用户数量变化、技术演进、商业环节的数字化加速、供给端数字化加速等因素整体来看,我们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进入下一个阶段,也即智能经济时代。 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已有 60 多年的历史。但它真正能够在商业上有所作为, 能够高效化、规模化、普遍化地展现出它的社会经济潜力,则受益于过去 10 多年来计算力(云计算)、算法(深度学习等)和数据量(大数据)的巨大进步。 01 1 图 1:智能经济:数据 + 算力 + 算法定义的经济 智能经济是在“数据 +算 +算法 ” 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流动的自动化,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支撑经济 质量发展的经济新形态。 消费端 ( 2C) 个 性 化消 费 智能化 活 数 字化娱乐 效协同 供给端 (2B) 新品牌新产品新零售新制造新融新物流新组织 精准匹配 产消合 商业模式 络协同数据智能 C2B模式 作 模式 自由连接快速聚散灵活就业 组织模式 自驱动自适应液态化 描述 诊断 预测 决策 2 数据 IoT、 MEMS传感器、 机器数据, 数据技术 5G、 NB-IoT、 TSN、以太 等 算 算法 机理模型、流程模型、 智能、数字孪 等 从层次来看,在微观层面上,类似蚂蚁小贷等智能商业正在快速演化和成长, 并正在经由“万物互联的在线化、智能化应用的深化以及社会化的大协同”三大动力, 开始扩 散到中观产业层面和宏观经济的运行之中。从领域来看,智能商业正在从消 费端扩展到供给端。过去 20 多年是消费互联网壮丽成长的时段,智能商业在这一 领域中,得到了孕育和成长。近年来,以阿里云等为代表所推动的工业互联网,也正在加速开启智能化之路。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从消费端到供给端,智能商业的特质、机制、逻辑的持续扩散,将直接推动智能经济的成长。 我们观察到,浮现中的智能经济,已经展现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智能经济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 的“数据 + 算力 + 算法 ” 的智能化决 策、智能化运行,将更加依赖于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第二,以人机协同为主要生产和服务方式。人类在一定程度上的 “机器化 ” ,机器在一定程度上的“生命化”,将同时进行,人机协同的生产方式将越来越普遍化。 第三,以满足海量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商业价值的追求方向。低成本、实时服务海量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在未来将成为每一企业的基本能力。 从认识世界方法论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智能经济的到来。古代的人们认识世界,所使用的方法是“占卜和宗教 ” 。工业时代的人们,利用理论推理、实 验验证、模拟择优的方法论去减少不确定性。未来 的人们认识世界,正在迎来一场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智能 +推动 质量发展 云计算、边缘计算、泛在计算等 ,核 芯片 3 4 治理: 协同化自动化全球化 的方法论的革命。 02 我们认为,智能经济是在“数据 + 算力 + 算法 ” 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流动的自动化,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形态。智能经济的五层架构包括:底层的技术支撑,“数据 + 算力 + 算法”的运作范式,“描述 - 诊断 - 预测 - 决策”的服务机理,消费端和供给端高效协同、精 准匹配的经济形态,“协同化、自动化、全球化”的治理体系。 更长时段下的时空认知 从更长的时段来看,我们对于今天的发展,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 知和把握。 100 多年前波澜壮阔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技术革命的爆发,再到产业面貌的 革新,最终直接奠定了工业经济的基本形貌和内在机制。到上世纪 70 年代时,一个以钢筋水泥为外显景观,以线性机械控制为内在逻辑的工业文明,在一个又一个的发达工业国家,相继攀上了属于它的历史最高峰。 比如,石油 (能源 ) 和钢铁 (物质 ) 是工业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投入资源 大量使用、持续降价。但就在 1973 年,随着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发达工业国家彻底告别了廉价石油的时代 石油作为核心能源,已经越来越不可持续。也是在 1973 年,当时最大的工业经济体美国的钢铁产量达到了 13680 万吨,是为美国钢 铁产量的历史最高值,其后逐渐下滑。再如,到 70 年代,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一个个行业的卖方市场,都逐渐转为了买方市场。当实体经济领域的交易难以扩张,发达国家的金融交易开始了大规模扩张。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外汇期货、股票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实际上正是从 70 年 代开始大发展的。还是在 70 年代,信息文明的基本投入要素 硅、晶体管、芯片, 正是在那一时期,发生了革命性进步, 1971 年,英 特尔的第一款微处理器问世,至今仍是计算的核心组件。 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加速转变,由此拉开了大的序幕。当时,所谓“后工业、 后现代、后福特”等语义繁复、不那么自信的判断,正是人们试探性地去定义那个 一切都还不甚明朗的转折年代的开始。其情形,正如今天的人们所普遍使用的“新 经济、新范式、新技术、新模式”等。 对于后面发生的故事,今天的人们已经相对比较熟悉。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互联网的商业化开始,互联网、云计算等作为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安装”到社会经 济的运行之中。从历史经验来看,任何一轮大的技 术革命,大致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基础设施的 “安装期 ” ,第二阶段则是新技术潜力得以充分发 挥的“发展期”或“黄金期。”当前智能经济的逐步到来,正是第二阶段的开始。 03 图 2:长时段视野下的“技术 - 经济”范式转移 整体来看,“智能技术 - 微观层面的智能商业 - 中观层面的智能产业和产业的智 能化 ” 的演化、扩散,让宏观层面智能经济的形貌越来越突出起来。接下来的问题是, 在当前“消费互联网 - 工业互联网 ” 演进的背后,如何从 “ 分工 / 协作 ” 的角度去看待 和分析智能经济的 演化?消费互联网对智能经济的分工体系,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工业互联网时代又将出现哪些新的变化? 04 第二章:分工视角下的消费互联网 过去 20 多年是消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 20 多年。搜索引擎、电子商务、游戏等 与消费端密切关联的领域,在这一时期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形态得到了快速 发展。一些新的分工形态、分工机制,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孕育和显现。 分工更加精细化 一部商业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和制度共同促进交易费用不断降低的历史,是一个商业长尾不断 延伸的历史,是一个交易者不断海量涌现的历史,也是一个生意门类和职业种类越来越丰富的历史。 消费互联网时代,已经充分展现了分工精细化的演进。在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下, 特色生意越来越多,只要有人卖都会有人买;职业种类也在不断分化, 360 行已经 远远不能概括其丰富性了。就在几年前,有谁能预料到“主播”这一职业的兴起呢? 商品种类的爆炸式增长,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而商品背后,无疑是超级细致的社会分工。湿营销一书提到,“自 1990 年至今,通过 SKU 标记的产品数量已经 令人难以置信地增长了 500 倍。如今,在零 售商的货架上至少陈列有 100 万种消费 产品。”在网上,“亚马逊零售公司可为消费者提供 200 万种图书, Netflix 电影租赁 网可提供 3.5 万部 DVD 影片。”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市场,阿里零售平台同时在线的商品数,更是高达十亿级! 协作走向大规模、社会化 邮件列表、讨论组、博客、微博、社交网络、维基百科、字幕组、在线问答 大规模协作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已经趋于普遍化。如凯文 凯利所述:“当专家们宣称 写作已经消亡时,数百万人开始在线写作,数量比过去还要多。就在专家们断言人们会离群索居时 ,数百万人开始大批聚集。通过网络,他们以无数种方式组成团体, 合作共享,共同创造。” 双 11 作为商业的奥运会,更是人类迈向智能经济时代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精准化的超级协作。 2018 年双 11 涉及到了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18 万商家、数百 家金融机构,实现了 2135 亿元成交额、 10.42 亿件包裹,全球 10 多个国家共有 20 万快递员参与。 经济角色发生转变 工业时代,原材料采购、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基本上完全由企业所主导, 消费者则只在零售环节被动参与。但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 越来越不满足仅仅 停留于价值链的末端,被动地获取产品和服务。他们已经开始参与更多的商业环节。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