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红利时代来临:硬件为引擎,数据为燃料.pdf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证券研究报告 |策略研究 专题 报告 数据红利时代来临 : 硬件为引擎,数据为燃料 2018年 6月 26日 中国创造系列报告之三 相关报告: “数字基建”浪潮来袭! 中国创造系列报告之二 2018.4.3 从“互联”到“智联( AIOT)” 中国创造系列报告之一 2017.12.21 张夏 86-755-82900253 zhangxia1cmschina S1090513080006 陈刚(研究助理) chengang6cmschina 我们当前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前夜。这一轮以我们称之为“智联网”为核心的机器革命,将会在未来 5 到 10 年内再次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而 驱动智联网革命的核心逻辑之一就是“数据 红利 ” , 日益膨胀的数据在采集(传感设备、智能硬件)、传输(光通信、 5G 等)、计算(云计算、服务器(存储器 /芯片)等)、应用(大数据变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政务等)各个环节都将带来硬件设备以及软件需求的爆发 。 我们相信,最早从 2018 年下半年,最晚从 2019 年开始, A 股也将会进入数据红利时代。这是当前 A 股最大的空间和机遇!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全球的数据量正以指数级增长。 据工信部表示,我国数据总量正在以年均 5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数据资料存储量将达到 8.8ZB,将占全球 21%,而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 40ZB。 数据红利的意义并不能 狭义 地理解为大数据变现 , 其含义在于数据爆发带来的全产业 链投资机会 。日益膨胀的数据在采集(传感设备、智能设备)、传输(光通信、5G 等)、计算(云计算 服务器(存储器 /芯片)等)、应用(大数据变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政务等)各个环节都将带来硬件设备以及软件需求的爆发。 一个典型的数据采集就是智能安防 ,当前中国视频监控行业具有高清化和智能化(提高识别效率)以及云端化趋势(数据量大幅增加),数据量持续户爆发,平安城市建设使得智能安防的需求迅速爆发,智能安防的核心在于通过对安防摄像头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城市治安和管理的效率。 此外,在万物互联的时代 各类智能设备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智能手环 /手表、 VR眼镜、各类服务机器人、智能音箱、智慧家居、无人机等渗透率越来越高,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这类数据将刻画出用户的点点滴滴,为用户所使用和创造价值,未来随着 AI 等技术的进步,智能硬件的发展将在智能化等方面大幅提升,将成为未来消费电子的主要爆发点。 海量的数据对传输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连接数、数据均持续爆发, VR/AR、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唯有 5G 技术才能在可靠性、速率和延时要求方面支撑超过百万亿级的物联网应用规模,根据研究机构 CCS Insight 的数据显示, 2018 年,5G 有效连接的数量仅 10 万, 2019 年可以达到 1200 万。预计在 2023 年,全球 5G的连接量可以达到 14 亿台,中国市场将占据一半左右,并在持续到 2025 年的三年内主导全球 5G 的发展。 无论是人类生活产生的数据还是工业制造产生的数据唯有通过数据计算才能产生价值 , 例如通过智能安防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要通过 AI 算法才能做出判断,智能驾驶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模拟训练才能应对实际行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社交 APP产生的数据也要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将用户具象从而进行精准推送,这一切都离不开数据中心(存储器、服务器)的建设,以及数据计算(云计算、芯片等)的发展。云计算不断爆发 、 数据中心的建设都带来服务器出货量的稳定增长, 2018 年一季度全球服务器出货量达到 270 万台,同比增长 20.7%;服务器销售额为 188 亿美元,同比增速为 38.6%。分地区来看,亚太地区(除日本)的销售额增速最高,为 51.7%,其中中国的销售额增速高达 67.4%,中国对于服务器的需求仍然是冠绝全球。 数据应用 方面, 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于海量基于人类一切行为 数据的产生,自动驾驶作为 AI 的一个具体应用分支,是基于驾驶以及道路数据加工计算并作出判断,医疗大数据基于医疗领域一切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存储解决医疗领域问题的数据资源,基于医疗数据资源和人工智能的进步将带来医疗领域技术进步 。 最后,我们梳理出相关领域上市公司“数据红利 50”供参考。 【风险提示】本报告涉及除非特别说明,所有个股仅作列示,不作个股投资建议。 策略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2 目录 一、流量红利时代逐步结束 . 3 1、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信息红利时代 . 3 2、智能手机是流量红利时代开启的敲门砖 . 4 二、数据红利时代已经到来 . 5 1、数据采集(传感设备、智能设备) . 7 2、数据传输(光通信、 5G 等) . 8 3、数据计算(云计算 服务器(芯片、存储器)等) . 9 4、数据应用 /变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 . 13 ( 1)人工智能三要素之一 数据 . 15 ( 2)自动驾驶:基于数据学习的“老司机” . 17 ( 3)智能政务、天网工程:政务大数据变现的主要途径 . 17 5、数据红利驱动“智联网”发展 硬件为引擎,数据为燃料 . 20 三、 “数据红利 50” 受益公司梳理 . 24 策略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3 一、 流量红利时代逐步结束 1、 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 信息红利时代 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经历了三次重要的阶段,在互联网诞生初期,互联网主要作为一个沟通信息的渠道,信息沟通的效率大幅提升,提升了企业政府的信息化需求,在这个阶段, 代表性硬件公司是提供网络设备的思科,以及提供信息化服务的甲骨文 。而在2000 年之前, to c 互联网例如雅虎、 google 主要是以门户信息网站和邮箱服务为主。 图 1: 互联网早期发展 资料来源: 网络整理, 招商证券 在当时大家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报纸和电视,每晚七点都盯着“新闻联播”;因此互联网的出现就像信息世界的一道光,每个人都想挤进门内看看。因为“信息”就是一件稀缺物品。当时连接互联网大门的钥匙就是 PC,而最受益的就是电脑硬件生产商 IBM和操作系统系统生产商微软,两家企业的股价在 1997 年前后迅速提升。这就是信息化带来的红利。 除此之外,国内也产生巨变,一是技术上的革新,使用户更加便捷的接入互联网,即windows98 的发布和 ISDN 的全国普及;一是接收信息方式的革新,即出现了门户网站及其旗下 BBS 和 QQ。 图 2: 因特网的发展是信息红利的通讯基础 图 3: 那时接收信息的方式主要以门户网站和论坛为主 资料来源 : Wind、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 Wind、招商证券 随着网民的增加,互联网的商机也开始出现,信息变现主要包括: 广告收入和增值服务 。广告收入的典型案例: 1998 年世界杯期间,新浪网以 24 小时滚动播出新闻形式吸引了策略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4 大量网友,并借此获得了 18 万元广告收益 。而增值服务主要是联众在 1998 年左右推出 “个人会员” +“身份特权”等增值服务 。除此之外, 还有程序之间的捆绑推销,包括但不限于互换友链、寻求门户网站的发稿,论坛 BBS 发广告 。 在这个阶段 ,用户只有单方面接收信息的能力;而此时就像卖方市场,卖方售卖什么“信息”,我们就接收什么。 这个阶段的互联网还处于上升期,因此网络运营商不用担心用户获取,只要把基础服务做好,只要你提供的“信息”足够稀有,用户量自然会增加 这仍然是中国互联 网发展的“信息红利期”。 2、智能手机是流量红利时代开启的敲门砖 2008 年,苹果 Iphone 3G 手机诞生,智能手机渗透率开始提升,移动互联网开始得到普及应用,在随着通讯速度的加快,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影视、游戏、购物等活动开始大幅提升,同时伴随着手机 APP 的蓬勃发展发展,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开始迎来互联网化改造, TO C 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这个阶段,获取用户数量不仅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成为公司估值的重要依据 。流量红利是这个阶段的“时髦词”。 在经过了网络巨头大量圈地的时代,已经形成以 BAT 为首的“三超多强”的格局。如今,我国网民数于 2017 年达到 7.7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55.8%,而其中有 97.5%是移动端网民;同时,我国市场的手机普及率达到了 97%,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2%。 图 4: 中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图 5: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占网民比率 资料来源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招商证券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进入 4G 时代,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顶峰,移动互联网和通讯速度发展带来的流量红利进入瓶颈,接入用户和用户使用互联网总时长已经到达天花板。流量红利开始逐渐消退。头条系与腾讯的“头腾”大战,其背后反应了流量红利枯竭后,对存量流量争夺已经达到白热化。新市场进入者如果不能另辟蹊径,就只能依附寡头在流量的红海中艰难前行。 策略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5 二、 数据红利 时代 已经到来 无论对于经济还是资本市场,当出现重大技术革命,总有一批公司引领创新浪潮,成为资本市场的弄潮儿。从 2016 年开始,人工智能技术、以 NB-IOT 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工业互联网、智慧政务成为互联网的新增长点,大数据、云计算开始快速普及,“云化”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名词,相关领域的公司也在出现快速发展。服务器数量大爆发,相关领域的领头羊例如亚马逊、阿里巴巴的云计算业务,都保持着爆发式增长。 TO B , TO G 互联网开始取代 TO C 互联网成为新的趋势。我们将这个时代,称之为“数据红利”时代 。 图 6:互联网的三次进化。 资料来源: Wind,招商证券 互联网的三个时代也分别对应着纳斯达克三轮超级牛市,分别是 1990 年开始的十年纳斯达克牛市, 2009 年开启的纳斯达克牛市,似乎并没有像样的调整,但是我们还是以2015 年作为一个分水岭 参照系是中国的创业板指。 90 年代的互联网泡沫跟 A 股没有 直接 的关系,因为那时的 A 股真的是没有科技股,伴随着纳斯达克 指数进入泡沫化阶段 , A 股在 1999 年 5 月开启了一轮 “519”行情 , 领涨的公司也算是科技股 例如海虹控股(现更名为国新健康)、生益科技之类。 2009 年纳斯达克开始快速上涨,创业板自 2010 年诞生后,马上遭遇了 2011-2012 年的熊市, 2013 年开始,以智能手机零部件欧菲光( 现改名为欧菲科技)和手游公司掌趣科技为龙头,创业板也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此后东方财富和乐视网这两个公司把所谓“流量红利”发挥至极致,创业板在 2015 年进入疯狂。然而,流量红利的逐渐消退让高估值的创业板难以维持,叠加并购模式的终结,创业板进入了长达三年的熊市。 纳斯达克指数 2016 年之后,以亚马逊、美光科技、英伟达、 salesforce、 abobe 等一系列提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服务的公司开启了一轮新的上涨浪潮,到目前为止,完全看不到终结的迹象。原因就在于,智能革命方兴未艾。 除此之外,生物医药技术的 不断创新发展也为纳斯达克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智能革命和不断爆发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构成了当前技术革命最关键的两个环节 。 互联网信息红利:硬件:思科软件:甲骨文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硬件:苹果软件:腾讯智联网数据红利软件:亚马逊硬件:英伟达策略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6 图 7:纳斯达克的三轮牛市 资料来源: Wind,招商证券 由于技术相对落后,中国的科技股表现总是滞后,这一轮也不例外, A 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有一批公司已经开始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而 CDR 的新政的实施,会让一批未上市的独角兽在 A 股上市,为中国智能革命板块提供新的优质标的。 值得欣慰的是,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已经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例如创新药领域 的恒瑞、动力电池宁德时代、工控的汇川、安防的海康、 led 芯片领域三安、面板的京东方、通信设备的中兴通讯、 CRO 龙头药明康德、服务器领域浪潮、中科曙光、 IT 解决方案领域紫光股份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中小公司已经逐渐成长成为各个细分领域的全球龙头。 我们相信,最早从 2018 年下半年,最晚从 2019 年开始, A 股也将会进入数据红利时代。这是当前 A 股最大的空间和机遇! 具体而言 ,数据红利的意义并不能 狭义 地理解为大数据变现,广义而言其核心在于数据爆发带来的全产业链投资机会。 在万物互联的大时代,数据以各种主动(人工智能、 云计算等)以及被动(社交、购物 APP 等)的方式产生,任何联网的设备、任何网络行为都会产生数据,数据量的产生和 AI、物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设备保有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据工信部表示,我国数据总量正在以年均 5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数据资料存储量将达到 8.8ZB,将占全球 21%,而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 40ZB。 而 日益膨胀的数据在采集(传感设备、智能设备)、传输(光通信、 5G 等)、计算(云计算 服务器(存储器 /芯片)等)、应用(大数据变现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政务等)各个环节都将带来硬件设备以及软 件需求的爆发 。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日期1981-02-281982-04-301983-06-301984-08-311985-10-311986-12-311988-02-291989-04-301990-06-301991-08-311992-10-311993-12-311995-02-281996-04-301997-06-301998-08-311999-10-312000-12-312002-02-282003-04-302004-06-302005-08-312006-10-312007-12-312009-02-282010-04-302011-06-302012-08-312013-10-312014-12-312016-02-292017-04-30创业板指 纳斯达克指数1990年互联网诞生2008年 6月苹果iphone3g手机诞生1995年 1g诞生,手机诞生%519行情信息红利时代 流量红利时代数据红利时代策略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7 图 8: 数据爆发将带来巨大的盈利能力 图 9: 全球数据量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 :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 、招商证券 1、 数据采集(传感设备、智能设备) 一个典型的数据采集就是智能安防 ,当前中国视频监控行业具有高清化和智能化(提高识别效率)以及云端化趋势(数据量大幅增加),当前安防行业已经从过去的标清数据采集 +人工分析逐步进化为高清数据采集 +智能分析,数据量持续户爆发,平安城市建设使得智能安防的需求迅速爆发,智能安防的核心在于通过对安防摄像头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城市治安和管理的效率,根据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2013-2017 年中国安防行业复合增长率为 9%,预计 2018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6500 亿元,随着智能安防加速发展,至 2022 年市场空间有望近万亿。同时 2017 年预计视频监控产值达 1080 亿元, 预计 未来 3 年将保持 15%以上的复合增速。 图 10: 中国安防市场规模 图 11: 中国视频视频监控产值和增速 资料来源 : Wind,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招商证券 此外,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各类智能设备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当前智能手机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而各类智能硬件市场迅速成长,将成为消费电子行业的重要的增长点,智能手环 /手表、 VR 眼镜、各类服务机器人、智能音箱、家用智能医疗器械、智慧家居、无人机等等,都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各处,渗透率越来越高,不光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中老年群体也逐步接受和使用各类智能硬件,这些智能硬件是万物互联时代的连接点,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这类数据将刻画出用户的点点滴滴,为用户所使用和创造价值,也将成为商家定向推广、营销的主要依据,根据易观国际的相关预测,0%5%10%15%20%25%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 中国 :市场规模 :安防行业 :合计中国 :市场规模 :安防行业 :合计 :同比(亿元)0%10%20%30%40%50%60%70%80%02004006008001,0001,2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中国视频监控产值中国视频监控产值增速(亿元)策略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8 2017 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 3999 亿元,同比增长 21%;预计到 2019 年智能硬件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 5414 亿元。未来随着 AI 等技术的进 步,智能硬件的发展将在智能化等方面大幅提升,将成为未来消费电子的主要爆发点。 图 12: 万物互联时代各类智能设备会产生大量数据 图 13: 智能硬件规模的爆发也带来数据爆发 资料来源 :易观智库,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招商证券 表 1: 数据红利之 “数据 采集 ”相关领域和上市公司 资料来源: Wind, 招商证券 2、 数据传输(光通信、 5G 等) 海量的数据随着各类传感设备和智能设备的增加而产生, 对数据传输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连接数、数据均持续爆发, VR/AR、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据量大爆发对于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延迟性要求均大幅提升,唯有 5G 技术才能在可靠性、速率和延时要求方面支撑超过百万亿级的物联网应用规模,将拉动超十万亿级的产业规模,当前又处在新一轮通信技术进步周期中, 5G 将替代 4G,成为万物互联的时代的底层通信技0%5%10%15%20%25%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4 2015 2016 2017E 2018E 2019E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 增速(亿元)策略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9 术。 根据 研究机构 CCS Insight 的 数据 显示, 2018 年, 5G 有效连接的数量仅 10 万,2019 年可以达到 1200 万。从 2021 年开始, 5G 设备的数量将呈现喷薄爆发之势,其中,中国和北美用户将是主力,预计在 2023 年,全球 5G 的连接量可以达到 14 亿台,中国市场将占据一半左右,并在持续到 2025 年的三年内主导全球 5G 的发展。 图 14: 5G 应用场景和模式 图 15: 2018-2025 连接数预测(十亿) 资料来源 : IHS,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 CCS Insight,招商证券 表 2: 数据红利之 “数据 传输 ”相关领域和上市公司 资料来源: Wind, 招商证券 3、 数据计算(云计算 服务器(芯片、存储器)等) 数据呈指数级别增长但无论是人类生活产生的数据还是工业制造产生的数据唯有通过数据计算才能产生价值 ,例如上文提到的通过智能安防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要通过 AI算法才能做出判断,智能驾驶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模拟训练才能应对实际行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社交 APP 产生的数据也要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将用户具象从而进行精准推送,这一切都离不开数据中心(存储器、服务器)的建设,以及数据计算(云计算、芯片等)的发展。 随着数据计算量的提升,云计算需求持续爆发。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根据 Gartner 数据显示, 2017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 818 亿美元,预计到 2020 年将达到 1435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2%。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 院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 2018-2020年中国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预计 2020 年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 60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7%,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达 76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2%,中国云计算市场总规模将达 136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8%。此外,据 IDC预测, 2014-2018 年间,制造业和政府行业作为我国云服务细分市场份额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的两大领域,有望实现 40-50%左右的年增长,该增速显著超越了 30%的行业平均水平。 策略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10 图 16: 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 图 17: 中国云计算市场 规模 资料来源 : Wind、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招商证券 与美国相比,我国云计算渗透率上升空间还很大。 2015 年我国云计算收入占 IT 支出比重达 9.71%, 16 年快速增长,达到 15%。 2009 年至 2015 年云计算复合增长率高达69%,远超同时期我国 IT 支出 8.9%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到 2019 年针对云环境的 IT 基础设施开支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5.5%,达到 543 亿美元,在企业 IT 基础设施总开支中占比从 2015 年的 32.9%增长到 46.6%,而同一时期,非云 IT 基础设施开支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7%。另外,美国 CDN 渗透率达到 90%,而国内仅为 15%,这也说明国内市场云计算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数据存储量、网络流量以及计算能力的大规模提升,推动整个 IDC 产业的爆发。整体来看,我国云计算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云计算的高速增长将带动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IT 设备市场的增长。 图 18: 三大因素共同推进云服务基础设施发展 图 19: 我国数据中心面积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 :招商证券整理 资料来源: IDC 圈 、招商证券 随着云计算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 ,谷歌、亚马逊、微软、 FACEBOOK 和 BAT 等互联网巨头 IDC 服务器装机量近几年维持 30%左右的高增长速度, 2017 年以上七家巨头服务器装载量超过 800 万台,且目前在规划的数据中心超过 20 个,未来几年随着数据量进步一爆发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是服务器需求的关键所在。 02 0 04 0 06 0 08 0 01 , 0 0 01 , 2 0 01 , 4 0 01 , 6 0 0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E 2 0 1 9 E 2 0 2 0 E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亿美元)02 0 04 0 06 0 08 0 01 , 0 0 01 , 2 0 01 , 4 0 01 , 6 0 0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E 2 0 1 9 E 2 0 2 0 E中国私有云计算市场规模中国共有云计算市场规模(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