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pdf
合作单位:撰写单位:Energy能源篇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 Green Finance for Low-Carbon Cities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能源篇合作单位:彭博慈善基金会、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撰写单位: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研究支持: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中国光伏电力投融资联盟时 间:2016 年 6 月机构介绍:彭博慈善基金会在全球 120 多个国家开展工作,致力于让尽可能多的人拥有更美好的生活,享有更长的寿命。基金会聚焦于包括艺术、教育、环境、政府创新和公共卫生在内的五个重点领域,以期创造持久变化。彭博慈善事业涵盖迈克尔布隆伯格先生的全部慈善活动,包括其基金会及个人捐赠。2015 年,彭博慈善基金会捐赠金额超过五亿美元。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是在中国金融学会下设立的,从事绿色金融研究、推动绿色投融资产品与服务创新、在机构投资者中形成绿色投资理念和强化能力建设、推动绿色金融政策落地的非法人、非营利性的学术研究与工作协调的专业委员会。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是中央财经大学成立的跨学科、跨院系、跨校际的前沿学术研究机构。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气候金融、环境经济与绿色金融、能源金融以及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模拟与预测,发展宗旨是 : 通过多学科的合作与融合,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从金融、财政、经济视角进行综合性预测和研究,为国家、地区以及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开创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光伏电力投融资联盟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的号召下及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由中民新能、保利协鑫、阿特斯、英利光伏、天合光能、民生银行、华能天成租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鉴衡认证等十几家机构审时度势共同发起,旨在按照“公正平等、客观诚信、协同创新、互惠共赢”的原则,通过有效的联盟机制,搭建专业、高效、公正的投资机构与融资项目及企业间的投融资服务平台,重点建设投资机构与光伏业界的对话和投融资对接机制,引导光伏应用和开发的市场化和规范化,提升融资行业服务水平和对接效率,有效推进双方互信和合作,为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原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2000 年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全球环境基金“加速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建设项目”的支持下组建,并于 2002 年 3 月 25 日获得了民政部的正式批准。目前协会会员已经超过 200 家,汇集了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优秀企业、团体、科研院所、专家等。专委会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进步和先进技术的推广,积极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商业化发展。彭博新能源财经,自 2004 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全球清洁能源和碳市场的资讯和研究服务。 彭博新能源财经提供一系列完整的以订阅为基础的第三方独立服务,其中包括及时有效的新闻、世界上最全面的清洁能源和碳市场组织机构及交易信息数据库,以及行业领先的研究服务。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数据研究、定制咨询、研讨会及其它高层会议作为订阅服务的补充。34前言 一、城市清洁能源现状分析 1.1 城市发展清洁能源的紧迫性和意义 1.2 城市清洁能源的应用 1.3 新能源示范城市 二、城市清洁能源发展的融资需求测算 2.1 城市清洁能源融资需求和缺口 2.2 清洁能源 2020 年发展规划与目标 2.3 清洁能源 2020 年成本预测及趋势 2.4 分布式能源融资需求 三、城市清洁能源发展的现有投融资模式分析3.1 清洁能源投融资模式3.2 风险控制分析3.3 分布式光伏投融资整体分析3.4 分布式天然气能源站投融资整体分析四、城市清洁能源融资解决方案4.1 清洁能源投融资问题 4.2 城市清洁能源项目解决方案 4.3 城市清洁能源:四个商业模型与政策措施的案例 五、政策建议 5.1 建立清洁能源投资银行或事业部5.2 建立国家级担保基金 5.3 建立国家级清洁能源实时数据中心5.4 清洁能源相关财税金融事项须在新能源法中得以体现 5.5 将智能微电网的建设作为纳入财税金融政策的重点5.6 城市智能能耗动态分析监测系统的投资需纳入财税金融优惠序列后记235689101217202122222325272829313536363737393940报告目录2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程度,从而导致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引发了气候变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进入 21 世纪后,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天然气等为首的清洁能源凭借其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低、具有可再生性等众多独特优势,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及亚非拉等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经济体范围内,清洁能源都正在快速而蓬勃地发展。面对城市化发展趋势、能源需求增加、环境保护等系列难题,清洁低碳城市逐渐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普遍共识。自 2006 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在我国愈加得到重视。此外,为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到 2020年要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 15%,并在巴黎协议“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 2030 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城市是我国能源使用集中、用量最大的区域,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将清洁低碳城市作为我国城镇化所追求的目标,对我国的清洁能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革命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然而清洁能源应用作为新型产业,仍面临着政府财政补贴不及时、不到位,传统融资模式不适应产业特点,缺乏创新有效的新型融资模式等问题,导致了清洁能源产业不能健康发展,城市清洁能源利用比例低的现状。据能源局统计,目前我国非水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量仅占总发电量平均水平的5%,距离 2020 年发电量占比 9% 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针对以上情况,本报告将对我国城市清洁能源现状和发展规划进行梳理,对清洁能源投融资的成本、需求和现有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体现发展城市清洁能源的必要性,并探索出符合清洁能源发展和应用的创新型绿色投融资模式,以鼓励我国城市清洁能源应用,推动城市向绿色低碳转型。前 言3第一章城市清洁能源现状分析45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能源消费需求增长迅速。然而,随着能源消耗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却正在严重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居民的健康。通过应用低碳绿色清洁能源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有效、可持续的途径。城市作为能源使用集中、受环境污染影响人数最多的地区,在推动使用绿色清洁能源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1. 环境污染治理倒逼城市清洁能源应用大气污染导致的雾霾,已经深度影响到了民众的生活,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受到各方的极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保政策相继颁布。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燃煤供能所占比例较大。截止 2015 年,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63%左右1,是世界第一燃煤大国。城市作为生产力高度集中的空间组合形态,是能源消费的集中区,煤炭的燃烧排放与其他污染源一起造成了城市空气的严重污染。要解决这一问题,调整能源结构是重中之重。在城市能源消费量不变甚至增长的情况下,减少煤炭的使用,自然扩展了清洁能源应用的空间。2.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城市清洁能源应用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难题,如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将为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全球各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解决此难题,主要包括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政府也已明确提出:中国要实现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15%、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下降 40% 45% 的发展目标2。在 2015年中美气候领导峰会上,为支持中国在 2030 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北京、深圳、广州、四川等11 个省、市共同发起成立“率先达峰城市联盟”。通过清洁能源的利用,替代部分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将大量减少碳排放,从而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贡献。3. 电力改革鼓励城市清洁能源应用目前中国电力市场仍然是计划市场,在 2015年,中国启动了大规模的电力体制改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暨 9 号文,这一改革计划将进一步激励中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2015 年 11 月进一步发布6 个配套文件,文件中提出的电力市场建设和售电侧改革为接入不同种类可再生能源的大型工业微电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6 年 1 月,国家能源局起草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 ( 征求意见稿 ), 该办法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的定义、责任主体、保障范围以及补偿办法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年发电量分为保障性收购电量部分和市场交易电量部分。保障性收购电量部分通过优先安排年度发电计划,与电网公司签订优先发电合同保障全额收购 , 而市场交易电量部分由可再生能源企业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方式获得发电合同 , 并通过优先调度执行发电合同。另外,国家能源局也在研究中国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给予生产清洁能源的发电企业必要的经济补偿。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是一种可交易的、能兑现为货币的凭证,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予以确认的一种指标。绿证可以作为独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计量工具,也可以作为一种转让可再生能源的环境效益等正外部性所有权的交易工具,是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补偿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的一种政策机制。建立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要求燃煤发电企业按照实际燃煤发电量购买一定比例的绿色电力证书。这样使可再生能源电力项目通过获得市场电价、中央财政固定补贴加绿色证书交易收入等三部分,来获得合理水平的利润。以上两项措施将引导清洁能源向市场化转变,为清洁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1.1 城市发展清洁能源的紧迫性和意义1、2015 年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降至 63,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10 年第 8 期, cqvip/Main/Detail.aspx?id=34710427 2、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 2020 年)61.2 城市清洁能源的应用城市作为生产力高度集中的空间组合形态,是能源消费的集中地区。城市经济的复杂性也对城市能源系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供给稳定性、环境友好性、经济可行性等。一般而言,从城市化中期到城市化完成阶段,一个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增速最快;当城市化完成之后,能源消费就开始趋缓。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和城市面积的加速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年均能源消耗增长率要远高于那些已完成城市化的发达国家,这种态势将一直持续到城市化完成阶段,即城市化率达到 7580左右。3与此同时,在城市化初期到中期阶段,一个国家的环境问题最为严重,而这种情况将在城市化中后期得到逐步好转。中国目前处于城镇化的中期,既面临能源供应问题也面临环境问题,大规模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是实现两方面要求的切实可行之路。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环境容量的限制、并随着能源科技的进步,一些清洁能源依靠其规模灵活优势,靠近电力终端市场,在用户特定场地附近建设,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则,形成城市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就是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与大型电站相比,分布式能源通过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中央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实现多系统优化,将电力、热力、制冷与蓄能技术结合,实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目前我国分布式电站主要以单一用能为主,如天然气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分布式、地热分布式等。由于风电分布式、生物质发电、小水电等因为本身的局限性无法大规模展开,燃料电池和储能技术开发难度目前很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成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1. 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相互独立,可自行控制,避免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安全性高;输配电损耗低,可降低或避免附加的输配电成本;可模块化发展,土建和安装成本低;接入配电网,发电用电并存,可就地消纳,不占用长距离输送电资源。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被视为光伏发电最优的开发模式,也是与城市结合最好的应用模式。安装方式和安装规模都相对灵活,适合各地因地制宜进行发展。国务院对分布式光伏发展特别重视,分别于2012 年 12 月和 2013 年 6 月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与举措,把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项重要措施,鼓励工商业厂房、家庭、社区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把扩大分布式光伏作为扩大光伏应用范围、拓展国内市场的重要抓手。随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24 号 ) 中提出了“大力开拓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鼓励各类电力用户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优先支持在用电价格较高的工商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依托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 ( 县 ),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建设100 个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1000 个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小镇及示范村”等开拓光伏应用市场的举措。4关于目标。在 2015 年底能源局提出的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2020 年分布式的累计装机目标被暂定在 70GW。分布式目前的3. 童亚辉 , 基于城市化的中国未来能源需求预测分析 , 中国经济时报,2016 年 5 月 12 日,swdx.dl.gov/rdwtzt/jdgz/Document/69094/69094.html 4.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 号),2013 年 7 月 4 日,gov/xxgk/pub/govpublic/mrlm/201307/t20130715_66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