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肥胖研究报告.pdf
1 中国儿童肥胖 研究 报告2 主编: 马冠生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副主编:米 杰 首都儿科研究所 马 军 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编者(按姓氏拼音的首字母排序): 陈芳芳 首都儿科研究所 常素英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杜松明 中国营养学会 孙君茂 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唐振闯 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王海俊 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徐海泉 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叶佩玉 首都儿科研究所 张 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3 序 言 儿童是生命周期中关系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不仅关系个人以后的健康水平,还将关系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儿童时期, 也是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阶段,儿童营养不良必将导致人力资本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口的整体素质,继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得到了逐步改善,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不良率逐渐下降。但是,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儿童肥胖问题也日渐突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自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上升,目前正处于迅速 上升期,一些大城市的儿童肥胖流行程度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儿童期肥胖不仅将对其当前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还将会延续至成年以后,导致成年后心脑血管疾病、 2 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危险增加,严重威胁人群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负担,给 民族素质的提高造成严重影响。 本报告不仅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同时还对儿童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儿童肥胖的危害以及儿童肥胖的防治措施进行了一系列阐述,对政府部门或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开展儿童肥胖防治、制定相应政策,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016 年 10 月 2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 15 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该规划 中提出了 “制定实施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及“实施健康儿童计划”等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改善策略。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广泛推广儿童肥胖预防措施, 遏制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 上升趋势,防止我国将来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的快速增长,并为 “ 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从生命早期就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王陇德 2017 年 1 月 4 前言 近30年来,儿童肥胖在全球范围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儿童肥胖在我国尚未形成流行, 还不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但是 , 从90年代开始,儿童肥胖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中国九市7岁以下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986 年0 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总检出率为0.91 % ,男性儿童为0.93% 女性儿童为0.90% 。200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07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6.25,男、 女性儿童分别为6.59和5.88;肥胖检出率为3.19,男、女性儿童分别为3.82 和2.48。1986- 2006年这20年期间,我国 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迅速增长。 1985年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结果显示,我国718岁城市男女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3% -1.6%,农村 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0.5- 1.6%,我国 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到了2000年, 我国718岁城市男女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增加为15.7% 和9.1% , 农村男女生分别为5.9% 和4.6% 。 肥胖已经出现流行态势,特别是在城市学生中。进入21世纪,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不断攀升。2014年,我国 718 岁城市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已分别达到28.2% 和 16.4%, 农村 男 女 生 分别达到20.3% 和 12.8%。儿童肥胖已呈现全国流行态势,特别是近年来, 农村学生中超重肥胖率增长速度加快。 肥胖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关肥胖相关基因的研究表明,包括 FTO等多种基因跟肥胖的发生发展有关。 但是, 考虑到肥胖相关基因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改变, 因此, 近年来肥胖的快速增长, 行为和环境因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些因素包括导致肥胖的环境的变化, 行为和生活方式、食物供应和消费、以及身体活动的改变是我国儿童肥胖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随着交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乘车上下学的机会越来越普遍,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机会越来越少;再加上课业负担过重,户外活动减少;儿童在闲暇时间花费在视屏上包括电视、计算机和手机等的时间越来越长。饮食行为的改变在儿5 童肥胖的流行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11指出,我国儿童普遍存在不吃早餐、经常在外就餐、吃零食不合理、经常过量饮用含糖饮料等不健康的行为。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而且还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儿童肥胖的日益增多导致了慢性病低龄化。超重肥胖已成为儿童时期心血管疾病和 2 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超重肥胖的儿童罹患腹型肥胖、糖耐量受损和高血压等的风险显著增加。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指出,2012 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 533/10 万,占总死亡人数的 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 79.4%。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因素, 以及主要的疾病负担, 这给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带来沉重的压力,也成为人口素质提高、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通过防控儿童肥胖来降低慢性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是政府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 儿童时期是培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行为和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往往会持续一生。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仅能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对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产生长期影响。 我国儿童肥胖的流行虽晚于发达国家,但正处于快速上升的时期,也正是进行防控的最佳时期。如果能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如果贻误时机,放任儿童肥胖的流行,将给居民健康、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损失。 本报告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儿童肥胖流行及变化趋势、导致肥胖的环境因素,国内外有关儿童 肥胖防控方面现有的政策及采取的行动,儿童肥胖干预的成本效益等, 旨在为我国儿童肥胖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建议。 本报告参考了我国儿童肥胖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由编委会集体讨论和编写,历时两年完成。参考的文献截止到2016年12 月1 日,随着相关研究的更新,报告也会随之更新。 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敬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指正,以不断改进。 6 目录 前言 . 4 一、儿童肥胖的全球流行趋势 . 7 1、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 . 8 2、我国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特点 . 12 3、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和经济负担的预测 . 14 二、多因素导致我国儿童肥胖流行 . 16 1、遗传因素 . 16 2、致肥胖环境对肥胖的流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 18 3、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肥胖的影响 . 25 4、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 . 27 三、儿童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 29 1、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 29 2、对内分泌系统的危害 . 32 3、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 34 4、其他健康危害 . 35 四、肥胖的经济负担及干预的经济效益 . 37 1、肥胖所致经济负担 . 37 2、儿童肥胖干预项目的经济学评价 . 39 五、 政策和行动 . 43 1、国际组织已实施的政策和行动 . 43 2、我国已出台的政策和采取的行动 . 44 3、其他国家已实施的政策和行动 . 46 六、建议 . 52 1、把肥胖防控融入所有政策。 . 52 2、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 . 52 3、健全国家儿童肥胖监测系统。 . 53 4、开展儿童肥胖的三级预防。 . 54 5、加大科研投入,深入、系统地开展儿童肥胖相关研究。 . 54 7 一、 儿童肥胖的全球流行趋势 近 30 年来,超重肥胖在全球范围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种变化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成年人,还是儿童中都正在发生。 1980 年,发达国家男、女性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 16.9%和 16.2%,到2013 年增长为 23.8%和 22.6%; 1980 年,发展中国家男、女性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 8.1%、8.4% ,到 2013 年增长为 12.9%和 13.4%(图 1-1 和 1-2)。目前,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危害儿童健康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 尽管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儿童超重肥胖率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并不低于发达国家。如果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 将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这将给 发展 中国家的 卫生保健体系和社会经济 发展带来沉重 的负担,因此,需要及时给予重视,并采取防控措施。 图 1-1 2013 年 219 岁男性及女性儿童年龄标化的肥胖率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8 图 1-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2 19 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 19802013 年)(图 1-1、1- 2 来源: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ults during 198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1、 我 国儿童 超重肥胖 的 变化趋势 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儿童的超重肥胖率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1986 年,大城市男女性儿童的肥胖率都很低, 还没有出现肥胖的流行。 90 年代以后,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出现快速上升趋势,无论是超重率还是肥胖率都是呈现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的情况。 我国儿童的超重肥胖率虽然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肥胖儿童的绝对人数是惊人的2。 中国九市 7 岁以下儿童 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986 年 07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 0.91%, 其中男性 儿童为 0.93%, 女性儿童为 0.90%。儿童肥胖检出率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在 1986-1996 年的 10 年期间,儿童肥胖出现增长。1996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0 7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男性儿童为2.12%,女性儿童为 1.38% 3。1996- 2006 年的 10 年期间,儿童肥胖检出率继续9 攀升。 2006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07 岁儿童的超重检出率为 6.25%, 其中男、女性儿童分别为 6.59%和 5.88%;肥胖检出率为 3.19%,其中男、女性儿童分别为3.82%和 2.48%(图 1-3)4。 尽管目前没有最新的调查数据发表,但是 根据这 20年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测,儿童肥胖在我国 7 岁以下儿童中已经开始流行。 图 1-3 1986 年 -2006 年 0 7 儿童肥胖检出率 (来源:200 6 年中 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在学龄儿童方面, 我国于 1985 年开展了第 1 次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此后每 5 年开展一次,分别于 1995、 2000、 2005、 2010 和 2014 年开展了 5 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从这些调研的结果,可以分析我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的变化情况。 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 718 岁儿童超重肥胖问题并不突出。1985 年“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结果显示, 718 岁城市男生超重、 肥胖检出率分别为 1.1%、0.2%, 城市女生分别为 1.4%、 0.2%; 农村男生分别为 0.4%、 0.1%,农 村女生分别为 1.5%、0.1% 。 此后 10 年中,我国学生 人群中超重肥胖问题开始显现,城市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上升幅度尤为明显。 1995 年“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结果显示, 718 岁城市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 6.4%和 2.2%,城市女生 分别为 4.2%和1.4%;农村男生分别为 2.1%和 0.6%,农村女生分别为 2.5%和 0.4%。 从 2000 开始,超重肥胖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2000 年“ 中国学0.93 2.12 3.82 0.90 1.38 2.48 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985年 1995年 2005年肥胖检出率(% )男童 女童10 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结果显示, 718 岁城市男生超重、 肥胖检出率分别为 10.7%、5.0%, 城市女生分别为 6.3%、 2.8%; 农村男生分别为 4.2%、 1.7%,农 村女生分别为 3.5%、1.1% 。超重 肥胖在城市学龄儿童中已呈流行态势,在农村学龄儿童中出现增长趋势,但还没有出现流行。 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增长速度加快5。 2014 年“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结果显示,718 岁城市男生 超重、肥胖 检出率分别为 17.1%、11.1%,城市女生分别 为 10.6%、5.8% ;农村男生分别为 12.6%、7.7% ,农村女生分别为 8.3%、4.5% 。儿童肥胖已呈全国流行趋势,特别是在农村学生中增加迅速,图 1-4、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