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_140页_11mb.pdf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12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Statistical Report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The 49th 49前言 | 11997 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开展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形成了每年年初和年中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惯例,至今已持续发布 48 次。报告力图通过核心数据反映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历程,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国内外行业机构、专家学者等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砥砺攻坚、奋发作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当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互联网行业发展蹄疾步稳,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新动能。作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历程的忠实记录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持续跟进我国互联网发展进程,不断扩大研究范围,深化研究领域。报告围绕互联网基础建设、网民规模、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互联网政务发展、互联网安全等六个方面,力求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展现,综合反映 2021 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在此,衷心感谢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对报告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向在本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工作中给予支持的机构和广大网民致以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 年 2 月前 言核心数据 1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一、互联网基础资源 7(一)IP 地址 7(二)域名 9(三)移动电话基站数量 10(四)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 11(五)光缆线路长度 12二、互联网资源应用 12(一)网站 12(二)网页 14(三)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15(四)APP 数量及分类 15三、互联网接入环境 16(一)上网设备 16(二)上网时长 18(三)固定宽带接入情况 19(四)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 21目 录 PART1目录 | 1目 录 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一、网民规模 25(一)总体网民规模 25(二)城乡网民规模 27(三)非网民规模 29二、网民属性结构 31(一)性别结构 31(二)年龄结构 32三、专题:老年群体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 33四、专题: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 37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一、互联网应用发展概述 43二、基础应用类应用 44(一)即时通信 44(二)搜索引擎 45(三)网络新闻 47PART2PART32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四)在线办公 48三、商务交易类应用 51(一)网络支付 51(二)网络购物 52(三)网上外卖 54(四)在线旅行预订 56四、网络娱乐类应用 58(一)网络视频 58(二)网络直播 61(三)网络游戏 63(四)网络音乐 65(五)网络文学 66五、公共服务类应用 68(一)网约车 68(二)在线医疗 69六、专题:互联网助力企业发展 71(一)互联网上市企业发展状况 72(二)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发展状况 74目 录 目录 | 3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一、工业互联网总体规模 79(一)工业互联网总体发展状况 79(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状况 81(三)各地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 82二、5G+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 83(一)电子设备制造业应用 83(二)装备制造业应用 84(三)钢铁行业应用 85(四)采矿行业应用 86(五)电力行业应用 87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状况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状况 91二、数字政府及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发展状况 92(一)政府数字化改革基础坚实,数字政府建设进入快车道 92(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速,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93PART4PART5目 录 4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三、政府网站发展状况 95(一)政府网站总体及分省状况 95(二)各行政级别政府网站数量 97(三)各行政级别政府网站栏目数量 98(四)各行政级别政府网站首页文章更新量 98互联网安全状况一、网民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状况 103(一)网民遭遇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 103(二)网民遭遇各类网络诈骗问题的比例 103二、网络安全攻击和信息系统漏洞 104(一)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数量 104(二)信息系统安全漏洞数量 105三、网络安全相关举报和受理 106(一) 接报网络安全事件数量 106(二)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数量 106附录一 调查方法 111附录二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115附录三 调查支持单位 127目 录 目录 | 5PART66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Statistical Report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The 49th 49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核心数据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32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4296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73.0%,较 2020 年 12 月提升 2.6 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8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 99.7%。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 2.84 亿,占网民整体的 27.6%;城镇网民规模达 7.48 亿,占网民整体的 72.4%。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9.7%;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为 28.1%;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 35.0%、33.0% 和 27.4%。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 IPv6 地址数量为 63052 块 /32,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9.4%。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域名总数为 3593 万个。其中,“”域名数量为2041 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56.8%。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 10.07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2555 万,占网民整体的 97.5%。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9.75 亿,较 2020年12月增长4794万,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较2020 年 12 月增长 6080 万,占网民整体的 90.5%。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 9.04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4929 万,占网民整体的 87.6%。核心数据 | 12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 8.42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5968 万,占网民整体的 81.6%。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 7.71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2835 万,占网民整体的 74.7%。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25亿,占网民整体的 52.7%。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4.6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23亿,占网民整体的 45.4%。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 2.98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8308 万,占网民整体的 28.9%。4 Statistical Report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The 49th 494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Statistical Report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The 49th 49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5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PART16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一章 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7一、互联网基础资源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 IPv4 地址数量为 39249 万个,IPv6 地址数量为 63052块 /32,IPv6 活跃用户数达 6.08 亿;我国域名总数为 3593 万个,其中,“”域名数量为 2041 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56.8%;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996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0.18亿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5488 万公里。表 1 2020.12-2021.12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2020 年 12 月 2021 年 12 月IPv4(个)389,231,616 392,486,656IPv6(块/32)57,634 63,052IPv6活跃用户数(亿)4.62 6.08域名(个) 41,977,611 35,931,063其中“”域名(个)18,970,054 20,410,139移动电话基站(万个) 931 996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亿个) 9.46 10.18光缆线路长度(万公里) 5169 5488(一)IP地址截至2021年12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63052块/32,较2020年12月增长9.4%。CNNIC 监测范围内的全球知名度较高的 23 个公共递归服务中,有 13 个提供 IPv6 公共递归服务。8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1 IPv6 地址数量1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 IPv6 活跃用户数达 6.08 亿。图 2 IPv6 活跃用户数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 IPv4 地址数量为 39249 万个。1 数据均含港、澳、台地区。第一章 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9图 3 IPv4 地址数量2(二)域名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593万个。其中,“”域名数量为2041 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56.8%;“”域名数量为 1065 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29.6%;“. 中国”域名数量为 21 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0.6%;新通用顶级域名(NewgTLD)数量为 362 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10.1%。表 2 分类域名数3数量(个) 占域名总数比例 20,410,139 56.8% 10,649,851 29.6% 869,686 2.4%2 数据均含港、澳、台地区。3 来源:通用顶级域名(gTLD)及新通用顶级域名(New gTLD)由国内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中国”域名数量为全球注册量。10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量(个) 占域名总数比例.中国207,771 0.6% 61,489 0.2%.INFO 30,220 0.1%.BIZ 20,722 0.1%NewgTLD 3,615,751 10.1%其他65,434 0.2%合计35,931,063 100.0%表 3 分类“”域名数4数量(个) 占“”域名总数比例 15,466,755 75.8% 2,972,251 14.6%.adm4 711,405 3.5% 680,632 3.3% 524,682 2.6% 31,938 0.2% 15,714 0.1% 6,571 0.0%其他 191 0.0%合计 20,410,139 100.0%(三) 移动电话基站数量移动电话基站数增长较快, 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截至 2021 年 12 月,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 996 万个,全年净增 65 万个。其中,4G 基站为 590 万个,5G 基站为142.5 万个,全年新建 5G 基站超 65 万个。4. ADM . CN:虚拟二级域名,是对“”下所有行政区域名(二级域名)的合称。第一章 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11图 4 移动电话基站数量(四)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宽带网络加速建设。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 10.18亿个,比上年末净增 7180 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5)端口达到 9.6 亿个,比上年末净增 8017 万个,占比由上年末的 93.0% 提升至 94.3%。图 5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5 FTTH/O:指FTTH和FTTO。FTTH即Fiber to the home,意为光纤到户;FTTO即Fiber to the ofce,意为光纤到办公室。12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五)光缆线路长度光缆线路总长度稳步增加 。2021 年,新建光缆线路长度 319 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 5488 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分别达 112.6 万、1874 万和 3502 万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比上年净增达 297 万公里,进一步保障和支撑用户服务质量。图 6 光缆线路总长度二、互联网资源应用(一)网站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站6数量为 418 万个,较 2020 年 12 月下降 5.5%。6 网站:指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第一章 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13图 7 网站数量7截至 2021 年 12 月,“”下网站数量为 272 万个,较 2020 年 12 月下降 8.0%。图 8 “”下网站数量87 网站数量不包含“.EDU”下网站。8 “”下网站数量不包含“.EDU”下网站。14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二)网页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页数量为 3350 亿个,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6.2%。图 9 网页数量其中,静态网页9数量为 2256 亿,占网页总数量的 67.4%;动态网页10数量为1093 亿,占网页总量的 32.6%。9 静态网页:指标准HTML格式的网页,文件扩展名是.htm、.html,可以包含文本、图像、声音、FLASH动画、客户端脚本和ActiveX控件及J AVA小程序等。10动态网页:指基本的HTML语法规范与Java、VB、VC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编程等多种技术的融合,页面代码虽然没有变,但是显示的内容可以随着时间、环境或者数据库操作的结果而发生改变。第一章 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15表 4 网页数量单位 2020 年 12 月 2021 年 12 月 增长率网页总数 个 315,501,097,812 334,963,712,602 6.2%静态网页个 215,529,450,543 225,618,593,713 4.7%占网页总数比例68.3% 67.4% -动态网页个 99,971,647,269 109,345,118,889 9.4%占网页总数比例31.7% 32.6% -网页长度(总字节数) KB 23,618,193,016,465 25,835,838,532,975 9.4%平均每个网页的字节数 KB 75 77 2.7%(三)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021 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 2216 亿 GB,比上年增长 33.9%。图 10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四)APP数量及分类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 APP 数量为 252 万款。16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11 APP 数量11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移动应用规模排在前四位的APP数量占比达61.2%,其他生活服务、教育等十类 APP 占比为 38.8%。其中,游戏 APP 数量继续领先,达70.9 万款,占全部 APP 比重为 28.2%。日常工具类、电子商务类和社交通讯类 APP数量分别达 37.0 万款、24.8 万款和 21.1 万款,分列第二至四位12。三、互联网接入环境(一)上网设备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9.7%;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 35.0%、33.0%、28.1% 和 27.4%。11 APP数量:2019年起,为更精准反应移动应用市场动态,监测数据由“累计策略(即统计数据为累计计算)”改为“在架策略(即统计数据仅针对在架应用)”。12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章 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17图 12 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使用情况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中有增, 5G 移动电话用户数13快速扩大。 截至 2021 年 12月,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 16.43 亿户,全年净增 4875 万户。其中,4G 移动电话用户为 10.69 亿户,5G 移动电话用户达 3.55 亿户。图 13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13 5G移动电话用户数:指报告期末在通信计费系统拥有使用信息,占用5G网络资源的在网用户。18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G 手机出货量占全部手机出货量的比例日益提升。 2021年,国内手机出货量达 3.51 亿,同比增长 13.9%,其中 5G 手机出货量 2.66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63.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75.9%。图 14 5G 手机出货量及其占同期手机出货量比例(二)上网时长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14为 28.5 个小时,较 2020 年12 月提升 2.3 个小时。14 人均每周上网时长:指过去半年内,网民一周七天平均每天上网的小时数*7天。第一章 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19图 15 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三)固定宽带接入情况截至2021年12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36亿户,全年净增 5224 万户。其中,1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 4.98 亿户,占总用户数的 93.0%,较上年末提升 3.1 个百分点;10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 3456 万户,比上年末净增 2816 万户。图 16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20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17 100Mbps 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图 18 1000Mbps 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截至 2021 年 12 月,光纤接入(FTTH/O)用户规模达 5.06 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 94.3%。第一章 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21图 19 光纤宽带用户规模及占比(四)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 2021 年 12 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15用户 13.99 亿户,全年净增 2.64 亿户,其中应用于智慧公共事业、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 22.4%、18.1%、15.6%。图 20 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15 蜂窝物联网终端:指物联网终端接入GSM网络(如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终端内集成2G移动通信模块并插入SIM卡,通过GPRS网络与后台交互数据。蜂窝物联网一般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等。22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Statistical Report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The 49th 49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23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PART224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二章 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 25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10.32 亿,较 2020 年 12 月新增网民 4296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73.0%,较 2020 年 12 月提升 2.6 个百分点。图 21 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 10.29 亿,较 2020 年 12 月新增手机网民 4298 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 99.7%。26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22 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超十亿网民见证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历程。2021 年,互联网相关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更快、更好融入网民生活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生产生活要素资源、重塑社会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进一步推进网民增长。 一是我国网络能力持续提升。 2021 年,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全面完成,5G 网络加快发展,截止2021 年底,已累计建成 5G 基站 142.5 万个,5G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3.55 亿户16;持续深入推进网络提速提质,提升 IPv6 端到端贯通能力,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 二是互联网持续释放普惠效应。 2021 年,我国互联网产业持续展现发展活力和韧性,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社区团购等新业态持续发展,有效缓解了区域发展鸿沟问题,让更多人民不断从网络经济、社会和文化中获得利益和满足。 三是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 2021 年,我国各部门不断解决互联网应用弱势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工业和信息化部继续围绕老年群体特点和需求,指导首批 227 家网站和手机 APP 按期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评测,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16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章 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 27消费、文娱、办事等八大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及时制定落实举措,为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提供多途径、多维度、多功能便利化服务。(二)城乡网民规模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 2.84 亿,占网民整体的 27.6%;城镇网民规模为 7.48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6804 万,占网民整体的 72.4%。图 23 网民城乡结构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 81.3%,较 2020 年 12 月提升1.5 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 57.6%,较 2020 年 12 月提升 1.7 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 2020 年 12 月缩小 0.2 个百分点。28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24 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增强农村地区造血功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良好进展。一是数字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数字新基建方面,截至 2021 年 11 月,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贫困地区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17,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实现行政村5G 通达率达到 80%;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正加速融合,智能制造水平稳步提升,农村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催生了一大批新型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和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关键核心技术得到新突破,数据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5G、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对城乡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加。 二是智慧绿色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农业农村大数据系统应用领域不断增加,通过数据整合共享,农业农村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平台年访问量超过 5000 万次,涉及 50 余个国家18;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在智慧绿色乡村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通过信息化手段,农村地区包括人居环境、水土流失动态、农村河湖治理等一系列平台逐步建成,涉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智慧绿色信息化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是乡村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各地依托国家重点研发17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18 来源:农业农村部。第二章 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 29计划项目,加快数字乡村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十三五”以来,已形成“1+10+3+2”的总体布局19,学科群承担项目 1119 项20,促进了农业农村建设和数字化发展深度融合,吸引、凝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有效构筑支撑产业和学科发展的人才梯队和创新团队,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三)非网民规模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 3.82 亿,较 2020 年 12 月减少 3420 万。从地区来看, 我国非网民仍以农村地区为主,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54.9%,高于全国农村人口比例19.9个百分点。 从年龄来看, 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 60 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39.4%,较全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出 20 个百分点21。非网民群体无法接入网络,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数据显示,非网民认为不上网带来的各类生活不便中,没有“健康码”无法进出一些公共场所位列首位,占非网民的 28.4%;其次是线下服务网点减少导致办事难,占非网民不上网不便比例的 25.6%;无法及时获取信息,比如各类新闻资讯占非网民不上网不便比例的 23.9%;无法现金支付,买不到票、挂不上号的比例均为 23.1%。19 “1+10+3+2”的总体布局:即1个综合性实验室、10个专业性实验室、3个企业实验室、2个科学观测实验站。20 来源:农业农村部。21 全国农村人口比例、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推算。30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25 非网民不上网带来的生活不便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设备不足和年龄因素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因为不懂电脑 / 网络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 48.4%;因为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 25.7%;因为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7.5%;因为年龄太大 / 太小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 15.5%。图 26 非网民不上网原因第二章 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 31促进非网民上网的首要因素是方便与家人亲属沟通联系,占比为 30.7%;其次是方便获取专业信息,占比为 29.4%;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是促进非网民上网的第三大因素,占比为 29.3%。图 27 非网民上网促进因素我国网民增长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化挑战。未来,要通过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非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数字技术的使用技能,开发更多智能化、人性化的适老产品和服务,提升网络服务的便利化水平等多种方式,助力非网民群体共享数字时代的巨大红利。二、网民属性结构(一)性别结构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民男女比例为 51.5:48.5,与整体人口中男女比例基本一致。32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28 网民性别结构(二)年龄结构截至 2021 年 12 月,20-29 岁、30-39 岁、40-49 岁网民占比分别为 17.3%、19.9% 和 18.4%,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50 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 2020 年 12 月的26.3% 提升至 26.8%,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图 29 网民年龄结构第二章 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 33三、专题:老年群体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2021 年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倡导下,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互联网配套服务助老化水平稳步提升,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助力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更好地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截至 2021年 12 月,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 1.19 亿,占网民整体的比例达 1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互联网普及率达 43.2%。关怀政策持续细化,引导建设数字包容性社会。 2021 年 2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政策措施,明确总体要求、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 2021 年 12 月,一系列具体细致、切实可行的政策陆续实施,形成关心关爱老年群体的合力。 一是细化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政策,确保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服务供给。 关于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助力老年人等重点受益群体平等便捷地获取、使用互联网应用信息,同时发布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水平评测体系,明确互联网应用改造的标准规范及评测要求等,为互联网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引。 二是出台互联网配套服务助老化举措,激发老年群体连网、上网、用网的需求活力。 在服务资费方面,“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鼓励面向老年群体,推出专属优惠资费,合理降低手机、宽带等通信费用;在服务响应方面,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鼓励企业向老年人提供人工直连热线服务;在服务宣教方面,有关部门组织互联网企业通过设置老年爱心专区、举办手机课堂活动、走进老年社区等形式,开展丰富的线下宣教活动,帮助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老年模式相继推出,积极打造老年友好型应用。 在政策的指引下,首批适老化改造网站和 APP 在现有产品及服务的基础上推出关怀版、长辈模式、老年人模式等,涵盖新闻资讯、社交通讯、搜索引擎、生活购物、金融服务、旅游出行、医疗健康等34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各类场景,更加贴近老年群体的上网需要,切实推动老年群体与数字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一是通过“四大”即大字体、大图标、大按钮、大音量,解决老年群体看不清、听不见、找不到、学不会等问题。 2021 年以来,一些政府官方网站、老年人常用的新闻类及社交类应用等,均通过放大字体、调大语音播报音量等方式,更有效地向老年群体传达信息,解决老年群体上网最显著的难题,让老年群体更加轻松、便利地使用互联网应用。 二是通过“四简”即简化界面、简化结构、简化功能、简化操作,适应老年群体上网的特殊需求和习惯。 部分重点互联网企业的购物类应用、出行类应用等,专为老年人简化搜索、选择、支付等页面设计和操作流程,实现主要功能的“一键开启”“一键接入”,帮助老年群体快速、安全地完成网络消费活动。截至 2021 年 12 月,13.2% 的老年网民使用过手机应用上的老年人模式,成为老年群体畅享网络世界的“先行体验者”;33.9% 的老年网民听说过老年人模式,是进一步推进适老化探索的“潜在体验者”。老年网民稳步提升,上网行为呈现群体化特点。 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老年网民规模较 2020 年底增加 818 万,占网民整体的比例与 2020 年底基本持平。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普及,老年网民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 一是手机使用“遥遥领先”。 截至2021 年 12 月,老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9.5%,与网民整体的使用比例基本持平;而老年网民使用电视及各类电脑设备上网的比例不足 20%,使用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上网的比例不足 10%,远低于网民整体的使用比例。 二是网络新闻“大受欢迎”。 即时通信、网络视频、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新闻、网络支付是老年网民最常用的五类应用,使用率分别达 90.6%、84.8%、80.8%、77.9% 及 70.6%;其中,老年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网民整体高 3.2 个百分点,是唯一一个老年网民使用更多的应用类型,体现出老年网民追时事、追热点的圈层特点。 三是短视频“有力拉新”。31.3%的老年新网民22表示第一次上网是看短视频,21.5%的老年新网民第一次上网是使用即时通信或聊天工具,8.2% 的老年新网民第一次上网是看网络新闻。22 新网民:指网龄不超过1年的网民。第二章 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 35图 30 老年网民使用互联网络接入设备情况图 31 老年网民最常用的五类应用老年网民需求旺盛,适老助老有待全社会协作。 数据显示,能够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 / 行程卡、购买生活用品、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相对较多,占比分别36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 69.7%、52.1% 及 46.2%;能够独立完成叫车、订票、挂号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相对较少。对于不会用的智能设备或 APP,55.7% 的老年网民选择“请家人或朋友帮忙使用”,21.1% 的老年网民选择“放弃使用”,20.0% 的老年网民选择“根据系统提示,自己学习使用”,体现出老年网民对外界帮助具有较大依赖性。调大字体、调大声音、语音提示等改造方式可以迅速解决老年群体上网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而进一步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还需要关注老年群体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加强人本关怀、数字反哺,促使老年群体安心、舒心地使用网络产品,参与网络活动,从而推进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这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有待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图 32 老年网民能够独立完成网络活动的比例第二章 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 37四、专题: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互联网是当代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社交、娱乐工具,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互联网作为未成年人获取疫情动态、坚持学习、与朋友保持沟通的重要保障,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针对全国 18 岁以下在校中小学生调查发现23,86.0% 的未成年网民经常上网关注疫情消息或学习防疫知识;57.3% 的未成年网民认为疫情期间互联网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更多。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情况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 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达1.8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94.9%,远高于成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其中,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92.1%。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在学龄前就接触互联网的比例达到 33.7%,较2019 年(32.9%)提升 0.8 个百分点。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保证“停课不停学”,很多学校利用网课进行在线教学,也成为推动以小学生为代表的低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二是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基本拉平。 我国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0%,农村为 94.7%,两者差距从 2018 年的 5.4 个百分点下降至 2019 年的 3.6 个百分点,并在 2020 年进一步下降至 0.3 个百分点,目前已基本一致。随着移动互联网向农村居民的持续渗透,农村未成年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 92.7%,甚至高于城镇 0.7 个百分点。但在互联网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方面,城乡未成年人的应用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城镇未成年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站、新闻、购物等社会属性较强的应用比例明显较高,而农村未成年网民则更偏好于使用短视频、动画或漫画等休闲娱乐应用。三是新型智能终端在未成年群体中迅速普及。 未成年网民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比例已达 82.9%,其中移动智能终端是主要上网设备。各类上网设备中,手机的23 除企业相关数据外,本专题相关数据均出自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本专题调查的未成年人为中国大陆18岁以下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在校学生,调查未成年人样本29,155个,样本覆盖31个省(区、市)。38 |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拥有比例最高(65.0%),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