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金融稳定报告.pdf
朱鹤新 王兆星 梁 涛 李 超邹加怡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19指导小组组 长:朱鹤新成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景武 王 信 朱 隽 阮健弘孙国峰 邹 澜 陆书春 周学东温信祥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编写组总 纂:王景武 黄晓龙 陶 玲 杨 柳 孟 辉统 稿:杨 柳 张甜甜执 笔:综 述:张甜甜 孙寅浩第一部分:正 文:孙寅浩 高 宏 刘 珂 王 磊 王一飞杨 颖专题一:王文静 李超洋专题二:苗萌萌 陈 伟 计 磊专题三:郭旻蕙第二部分:正 文:王少群 谢 霏 梁 爽 刘 瑶李 冠 邱 夏专题四:周 媛专题五:王少群 谢 霏专题六:许 玥 梁 爽 专题七:张 荣专题八:张 哲专题九:卢钇辰 刘 通专题十:刘 勤 苗萌萌 陈 伟 计 磊 陈 盼第三部分:正 文:刘 通 王少群 赵冰喆喆陈 敏 王文静张新宜 孙 毅 冯 蕾 陈文弢 张 璇专题十一:魏 巍专题十二:闫 珅 单 铎专题十三:胡 平 刘 婕 吴文光 赵晟江 甘浩楠专题十四:张卫华 贾 喆专题十五:胡海琼 黄建生专题十六:欧阳昌民 张 弯专题十七:张昕宁附 录:李紫妍 毛奇正 李 博 张 哲 谢 霏其他参与写作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于明星 马军伟 王大波 王尊州 刘向东 许均平 纪宝林 吴 翔 沈昶烨 陈 双 季 军 周钰博居 珊 钱东平 楼 丹 熊 英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仍处于深度调整过程中,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明显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系统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推动宏观政策有效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强,金融秩序不断好转,金融改革开放取得进展,实现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良好开局,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贡献。2018年,中国GDP同比增速6.6%,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居于前列;就业形势保持稳定,通货膨胀总体温和,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上升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难能可贵,不仅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成为了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中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金融风险易发高发,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增多。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增速“见顶回落”的可能性增加,全球范围内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加剧,金融市场对贸易局势高度敏感,全球流动性状况的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方面,金融风险正在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和演进趋势,重点机构和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的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存量风险仍须进一步化解,金融市场对外部冲击高度敏感,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不容忽视。为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决策部署,提出“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过去的一年中,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一指挥协调下,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按照攻坚战总体要求,针对不同风险分类施策,对威胁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风险,及时“精准拆弹”;对可能持续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主动措施进行逐步化解,实现“慢撒气、软着陆”;对体制机制性不足,持续推动监管改革,弥补监管短板;对将来可能显现的“黑天鹅”和“灰犀综 述牛”风险,强化日常风险监测与评估,做好各类风险处置预案。同时,在风险化解和处置过程中,把握政策节奏和力度,适时预调微调,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有效保障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平稳运行。通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和多措并举,我们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有效稳住了宏观杠杆率。宏观上管好货币总闸门,微观上推动企业降杠杆、控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积极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使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二是平稳有序处置高风险机构。坚持全面依法依规,果断对包商银行实施接管,最大限度地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并坚决打破刚性兑付,强化市场纪律。果断实施接管发挥了及时“止血”作用,避免了风险进一步恶化,接管托管工作进展顺利,未出现客户挤兑等群体性事件。三是大力整顿金融秩序。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继续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稳步推进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稳妥有序压降存量风险。四是应对金融市场波动风险。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增加流动性供给,有效平抑市场短期波动,稳妥化解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有序处置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事件,稳步推进股票质押风险纾解工作。有效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五是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出台资管新规及配套实施细则,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影子银行无序发展风险得到控制。发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相关指引文件,研究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总体来看,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已经暴露的金融风险正得到有序处置,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展望未来,全球经济金融动荡源和风险点仍在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潜在风险隐患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但中国经济的韧性仍然较强,居民储蓄率高,微观基础充满活力,重要金融机构运行稳健,宏观政策工具充足,监管体制机制健全,防范化解风险经验丰富,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国内外复杂局势,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保持清醒,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推进改革开6目录放,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下大力气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各项工作。要推动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压实各方责任,稳妥处置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1目录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1一、国际宏观经济金融环境 3二、国内宏观经济运行 8三、展望 15专题一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17一、攻坚战总体部署 17二、攻坚战取得良好开局 17三、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向纵深推进 21专题二 我国住户部门债务分析 24一、住户部门债务水平及结构 24二、住户部门债务风险分析 28三、政策建议 32专题三 市场化债转股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33一、定向降准后,市场化债转股呈现量增质升的良好势头 33二、市场化债转股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 34三、进一步推动市场化债转股工作取得实效 35第二部分 金融业稳健性评估 37一、银行业稳健性评估 39二、保险业稳健性评估 42三、证券业稳健性评估 46四、金融市场稳健性评估 50专题四 银行业压力测试 54一、压力测试基本情况 54二、偿付能力压力测试结果 562目录三、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结果 60专题五 我国人身险业转型面临挑战 61一、转型是我国人身险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61二、我国人身险业转型面临的困难 62三、助推我国人身保险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64专题六 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66一、压力测试基本情况 66二、压力测试结果 67专题七 私募基金行业风险分析与发展建议 69一、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69二、私募基金行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70三、政策建议 71专题八 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72一、科创板的主要制度创新 72二、对相关制度安排的思考与政策建议 73专题九 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分析及应对 75一、债券市场违约总体情况 75二、应对措施 75三、债券市场风险形势展望及政策建议 76专题十 探索完善金融监管框架 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78一、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78二、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 79三、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 80四、国际上金融科技监管的主要做法 81五、政策建议 83第三部分 宏观审慎管理 85一、国际组织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进展 87二、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审慎管理最新进展 90三、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实践 93专题十一 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分析 963目录一、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开展情况 96二、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分析 96三、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运用 97专题十二 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现状和改革思路 99一、农合机构改革历程 99二、农合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00三、农合机构改革思路 101专题十三 资管新规实施效果评估 102一、资管行业监管框架日趋完善 102二、影子银行治理效果初显 102三、各行业资管业务有序转型 103四、积极稳妥实施资管新规,深化资管行业改革 104专题十四 非银行支付机构实施备付金集中存管 106一、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出台背景 106二、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的实施情况 107三、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实施效果 107专题十五 健全金融安全网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09一、我国金融安全网的发展历程 109二、我国金融安全网面临的挑战 112三、健全金融安全网的政策建议 113专题十六 存款保险早期纠正流程的国际经验 115一、储贷危机的教训及相关改革 115二、国际上存款保险早期纠正的流程 116专题十七 构建中国版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框架 118一、各国建立TLAC政策框架的情况 118二、我国落实TLAC要求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120三、构建我国TLAC要求框架 120附录 统计资料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