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docx
2019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 内容摘要 2018 年,青海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 、 稳中有进 ,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865 亿元 , 同比增长 7.2 , 人 均 生产总值 47689 元 , 同比增长 6.3 , 三 次产业 增 加值分 别 同比 增 长 4.5 、 7.8 、 6.9 , 居 民消费 价格同比上涨 2.5 。 全省金融业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认真贯彻落实稳健中 性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助力脱贫攻坚,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有效促进了金融和实体经济 的良性循环,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全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 165.5 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5754.7 亿元,同比下降 1.2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6582.4 亿元,同比增长 5.8 。 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7.3 , 增速较上年下降 3 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 67.7 。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 835.6 亿元 , 同比增长 6.7 。 货物进出口总额 46 亿元 , 同比增长 3.5 , 其中出口额 31.1 亿元, 同比增长 8.1 , 进口额 14.9 亿元 , 同比下降 5 。 二是高技术引领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818.7 亿元 , 同比增长 8.6 。 规模以上工业 33 个大类行业中 , 21 个行业增加值均较上年增长, 其中 : 新能源产业 、 新材料产业 、 有色金属产业 、 生物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5.3 、 18.6 、 7.7 、 24.5 和 21.2 。 高 技术制 造 业增加 值 增长 35.5 。 建 成比亚 迪 锂动力 电 池一 期 、青海 铜 业 10 万吨阴极铜等重点项目,开复工国电投 N 型电池、大美煤业尾气制烯烃等 132 个重点项目,启动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专项行动,盐湖氯化锂熔盐电解法制取金属锂生产线贯通。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 1200 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 50.9 ,德令哈光热发电项目填补了中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空 白。新增页岩气资源等 3 家重点实验室,新登记科技成果 518 项,专利申请增长 43.7 ,科技型企业数 量提前一年实现倍增目标。 三是特色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 2018 年青海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557.3 千公 顷,全年粮食产量 103.1 万吨,肉类总产量 36.5 万吨,保持平稳增长。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建优质农产品、枸杞、牦牛、三文鱼等产业联盟,举办首届 农民丰收节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专业合作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 56 。 四是服 务业运行质效提升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完善电商服务网点建设, 2018 年全省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 749.6 亿元 , 同比增长 25.3 , 实现网络零售额 297.4 亿元 , 同比增长 34 。 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旅游 人 数和总收 入 分别增长 20.7 和 22.2 ,旅 游 关注度持 续 提升。城 乡 文化阵 地 建设扎实 推 进,广播 影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民族舞剧唐卡在全国多地巡演,迎接改革开放 40 周年影片天慕反响 热烈。 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 。退出煤炭产能 69 万吨,减免企业税费 105.3 亿元。全面推行 “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工商登记实现“四十一证合一”,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44 户、 中小微企业 1010 户。扩大国有企业“ 3+10”改革试点,省属企业在改革脱困中实现提质增效。稳妥开展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 六是“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取得实效 。六成以上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同比下降,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全部注 销 。 扎实推进各类重点生态工程 , 完成营造林 406 万亩 , 森林覆盖率达到 7.3 , 涵盖水面 、 湿地 、 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 70 。 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的结构引导作用增强。 中国 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组织开展宏观审慎评估( MPA),建立了从事前到事后的评估体系,并依据评估结果加强督导 , 评估合格率达到 100 ,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显著提高 。 落实定向降准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累计释放金融机构可贷资金 23亿元,全部用于增加“三农”、小微企业、脱贫攻坚等普 惠领 域 的信贷 投 放。 2018年末 , 全省地 方 法人金融 机 构人民币 贷 款余额 1129.9亿元 , 同比增长 11.9 , 较全省贷款增速高 6.1个百分点。优化再贷款、再贴现资金配置结构,向金融扶贫和小微企业等领域集中,在全省各市州设立再贴现转授权窗口,开通再贴现“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民营、小微企业票 据见票即贴。全年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 117亿元,其中扶贫再贷款 98亿元,支小再贷款 18亿元,办理再 贴现 140亿元 , 同比分别增长 110.4 、 123.6 、 146.3 和 76.9 。 二是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稳 固 。 2018年,青海省银行业在资产负债规模小幅收缩,盈利有所下降,不良贷款“双升”压力加大的情况下, 贷款保持了适度增长,信贷投放重点突出,全省工业贷款余额 2014.7亿元,比年初增加 104.7亿元,同 比增长4.5 ,持续做好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 全年深 度贫困地区 金 融精准扶 贫 贷款余额 37.8亿元 , 同比增 长 2.8 ; 4.1万 户 “三有 一 无 ” 建档 立 卡贫 困户获得贷款支持 , 覆盖率达到 73.2 。 全 省 “ 530”扶贫小额信贷余额 12亿元 , 同比增长 118 。 存款增 长趋缓,非金融企业存款下降较多。存贷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各期限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略有上升, 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量下降。 三是证券期货公司经营平稳 。法人证券公司和期 货公司经营总体平稳,盈利受整体市场影响有所下降,但经营风险基本可控, 1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 基金 实 缴规模 146.7亿元 , 同比增长 13.7 ,私 募 基金超过 97 投向 本 省企业, 有 效发挥服 务 地方经济的作用。 四是保险业有效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 青海省成为全国首个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全覆盖的省份。率先启动商业车险自主定价改革,车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成本稳步下降。 全省保险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长 14.4 ,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9.3 ,各项保险赔付支出同比增长 18.6 。五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社会融资增量回落,全省首单绿色金融债成功发行,首支“双创债”成功注册。 全年青海省货币市场成员交易量进一步上升,省内金融机构票据融资稳步增长。 六是金融生态环境不断 优化 。试 建 “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 ”, 910户中小微企业建立电子信用档案 。 92 的农户 建立了信用档案 , 评定信用县、 乡 (镇 )、 村 、 信用户分别同比增长 150.0 、 8.0 、 9.2 、 5.4 。 贫困户“谅解 +救济”信用修复机制成效显著, 1652户信用得到修复的贫困户再获贷款 5575.2万元。“固定平台 +移动展业 +流动金融服务车”多维度移动金融服务模式得到推广,移动支付产品在青海省便民支付 领域普及应用。 2019年,青海省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庆祝改革开放 40周年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经济发展 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上下功夫、求实效,发展清洁能源、 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强营商环境、基础设施等软硬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循环。青海省金融业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 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将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 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提高金融管理和服务效率,加强金 融风险防控,促进青海省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 5 (一)银行业运营稳健,信贷支持重点突出 . 5 (二)证券业健康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8 (三)保险业务持续增长,改革稳步推进 . 8 (四)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整体回落,创新型产品有效推进 . 8 (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9 二、经济运行情况 . 9 (一)需求平稳增长,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 . 10 (二)供给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 益不断改善 . 11 (三)物价走势稳中有升,就业形势稳定 . 11 (四)财政收支稳定增长,民生保障进一步增强 . 12 (五)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快 . 12 三、预测与展望 .14 附录: .15 (一)青海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 15 (二) 2018 年青海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 16 专栏 专栏 1 青海省民营小微金融服务工作扎实推进 . 7 专栏 2 青海省经济社会砥砺前行 . 13 表 表 1 2018 年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 5 表 2 2018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 6 表 3 2018 年青海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 8 表 4 2018 年青海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 8 表 5 2018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 9 表 6 青海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 9 图 图 1 2017 2018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 . 5 图 2 2017 2018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 . 6 图 3 2017 2018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 6 图 4 2017 2018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 6 图 5 2018 年青海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 8 图 6 1978 2018 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 9 图 7 1978 2018 年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 . 10 图 8 1978 2018 年青海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 10 图 9 1978 2018 年青海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 10 图 10 1978 2018 年青海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及其增长率 . 10 图 11 1978 2018 年青海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 11 图 12 2001 2018 年青海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 12 图 13 1978 2018 年青海省财政收支状况 . 12 图 14 2002 2018 年青海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 12 图 15 2017 2018 年西宁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 . 13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18 年,青海省金融业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利率水平基本稳定,证券业和保险业健康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 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下降 1.2%,增速较上年下降 5.8 个百分点。从存款结构看,住户存款同比增长 7.2%,较上年同期上升 0.3 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下降 10.4%,较上年同期下降 8.4 个百分点;广义政府存款同比增长 1.1%,较上年同期下降 1 个百分点;同业存款同比下降 54.6%,较上年同期下降 56.7 个百分点。 (一 ) 银行业运营稳健,信贷支持重点突出 1. 银行业机构发展趋缓。 2018 年末,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8846.7 亿元,同比下降 1.4%;负债总额 8549.5 亿元,同比下降 0.8 %。全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 57 家,非银行 业金融机构 2 家,资产管理分支机构 1 家,二 级分行 44 家,支行及支行以下营业网点 1037 个,从业人员 18194 人。 表 1 2018 年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亿元300 200 100 0 -100 -200 -300 2017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 (左坐标) 2018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 (左坐标) 2017年各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右坐标 ) 2018年各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右坐标 ) % 15 10 5 0 -5 -10 -15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图 1 2017 2018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人民 币存款增长 注:营业网点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数据;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其他”包含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2. 存款呈现负增长。 2018 年末,青海省金 3. 贷款适度增长。 2018 年末,青海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4.4%,增速较上年下降 6.7 个百分点。 其中,境内住户贷款增长 14.7%,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长 4.7%。 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 2018 年,全省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 37.7%;工业、金融精准扶贫、两权抵押、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 8.6%、 3.3%、 483%和 5.1%,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度进一步加大。 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增强。全年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 117.0 亿元,其中,扶贫再贷款 98.0 亿元,支小再贷款 18.0 亿元,办理再贴现 140.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0.4%、 123.6%、146.3%和 76.9%。全省各市州设立再贴现转授权窗口,开通再贴现“绿色通道”;对金融机构提交的民营和小微企业票据,符合条件见票即贴,扩大了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机构类别 营业网点 法人机构 (个) 机构个数 (个 ) 从业人数 (人 ) 资产总额 (亿元) 一、大型商业银行 431 9244 3246 0 二、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27 557 2175 0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 38 1191 633 0 四、城市商业银行 83 1556 1043 1 五、城市信用社 0 0 0 0 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376 4007 1127 31 七、财务公司 1 32 112 1 八、信托公司 1 437 165 1 九、邮政储蓄银行 178 967 331 0 十、外资银行 0 0 0 0 十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8 183 15 7 十二、其他 1 20 0 0 合 计 1144 18194 8847 41 亿元250 200 中,大型企业贷款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 0.32 个 25 百分点,中型和小型贷款利率与上年同期基本 20 持平,微型企业贷款利率下降 0.62 个百分点。 0 -50 2017年各月当月新增 人民币贷款 (左坐标 ) 0 单位: % -5 2018年各月当月新增 人民币贷款 (左坐标 ) 2017年各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右坐标) 2018年各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右坐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图 2 2017 2018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 %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 -4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增速(当月同比)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速(当月同比)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图 3 2017 2018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亿美元6.0 5.0 4.0 3.0 2.0 % 3.0 2.5 2.0 1.5 1.0 4. 表外融资规模合理压降。 2018 年末,全省表外业务余额 2937.5 亿元,同比增长 10.6%, 增速同比下降 8.6 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 502.7 亿元,同比下降 2.9%;发行理财 47.0 亿元,同比增长 38.2%。 1.0 0.0 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 (左坐标) 一年期以上小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右坐标 ) 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右坐标) 0.5 0.0 5. 利率水平基本稳定。 2018 年,全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逐步完善,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利率市场平稳运行。省内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各期限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 0.02 个百分点,外币存款利 率同比上升 0.8 个百分点;各期限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上升 0.28 百分点。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 0.33 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行。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 0.21 个百分点。其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图 4 2017 2018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承压。 2018 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同比增加 36.0 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上升 0.43 个百分点。全年增提贷款减值损失准备 124.6 亿元。全省银 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 15.4 亿元,同比少盈 76.1 亿元。 1月2月2017.022017.042017.06% 150 15 100 50 10 5 表 2 2018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下浮 基准 11.4 13.9 14.4 19.5 5.6 4.8 38.8 34.8 24.0 18.4 33.9 32.9 上浮 小计 49.8 51.3 61.6 62.2 60.5 62.3 (1.0-1.1 (1.1-1.3 (1.3-1.5 (1.5-2.0 2.0以上 16.9 14.5 24.9 29.2 22.8 23.8 21.5 15.3 24.0 20.8 19.4 20.7 6.9 14.8 8.3 6.8 12.1 13.4 4.4 6.1 4.2 5.3 6.0 4.3 0.1 0.6 0.3 0.1 0.2 0.2 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下浮 基准 8.4 30.8 14.5 7.3 15.7 18.0 30.4 12.4 12.3 16.0 20.0 23.0 上浮 小计 61.2 56.8 73.2 76.7 64.3 59.0 (1.0-1.1 (1.1-1.3 (1.3-1.5 (1.5-2.0 2.0以上 27.1 9.7 20.2 10.9 18.2 20.3 16.5 22.4 29.3 42.5 28.6 23.1 8.5 18.5 17.8 16.0 9.4 10.4 8.9 6.0 5.6 7.0 7.7 4.9 0.3 0.2 0.3 0.3 0.4 0.2 2017.082017.102017.122018.022018.042018.062018.082018.102018.127. 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 2018 年,青海省 8 家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行,华夏银行西宁 分行、 2 家村镇银行开业运营, 3 家农商行获批筹建。省内国有大型银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二级分支机构均成立了普惠金融服务中 心,各营业网点均设立了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店, 部分股份制银行设立了普惠金融专营部门。各 银行完善了绩效考核机制,健全风险管理架构, 提升风控能力。2018 年,各行以“股权 +贷款” 方式发展科技金融,设立 25 支共计 236.8 亿元 产业投资基金,有效服务于创新驱动战略。 8. 人民币跨境收支结构持续优化。 2018 年全省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 2.6 亿元,同比下降 93.4 %。从交易结构看,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在 结算总额的占比分别达到 55%和 54%,进出口贸 易本币结算占结算总额的 27%,进出口贸易和 境外项目贷款成为拉动全省人民币跨境交易需求的主要业务,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不断提升。 专栏 1 青海省民营小微金融服务工作扎实推进 2018 年,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围绕“扩面、增量、降成本、控风险”的政策目标,注重发挥政策合力,与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全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三十三条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全省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全省金融机构迅速行动,积极改进服务,初见成效。 截至 2018 年末,全省调查统计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382.7 亿元,同比增长 5.1 ;贷款户数 10869 户,同比增长 30.5 。单户授信 1000 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305.6 亿元,同比增长 10.8 ,贷款户数 206617 户,同比增长 6.3 ;单户授信 500 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245.3 亿元,同比增长 8.5 ,贷款户数 194266 户,同比增长 3.9 。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额 51.6 亿元,同比增长 7.8 。 小微金融业务内部管理机制持续改进。省内大部分金融机构制定了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完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尽职免责制度,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考核和支持。如农业发展银行省分行落实尽职免责制度,适当提高深度贫困地区小微 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对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发放的小微企业扶贫贷款不良率不高于 3.5 ;“三区 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采取“吕梁模式”发放的小微企业产业扶贫贷款不良贷款率不高于 5 的, 在业务操作管理方面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恪尽职业操守,不涉及道德风险的,将予以尽职免责,不追究业务操办人员责任。 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便利性持续提升。省内各金融机构努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开展信用修复谅解工作,优化小微企业开户服务,切实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便利性。如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立足自身优势,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四台一会”的小微企业融资机制,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特点,设计了“国开微贷”、“国开农贷”融资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各金融机构按照政策要求,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严格落实相关收费减免政策,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截至 2018 年末,全省小微企 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省农村信用联社、农商行、农合行加强利率定价管理, 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实行贷款优惠利率,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中国银行省分行严格落实小微企业收费“两禁两限”要求,坚持“七不准”、“四公开”政策,严禁对小微企业收取不合规费用,严谨“以贷转存”、“存贷挂钩”、“以贷收费”、“浮费分离”及借贷搭售、一浮到顶、转嫁成本等现象。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和手段不断丰富。省内各金融机构通过多方合作,努力完善跨部门交流合作平台,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如建设银行省分行与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税务局及青海银监局共同签署“线上银税互动”合作协议,成功搭建了青海省首个以“信”养 “信”的企业融资模式。 (二 ) 证券业健康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1.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盈利水平下降。 2018 年末,青海省法人证券公司 1 家,全年累计代理交易额 3944.0 亿元,同比减少 50.2%;净利润 0.1 亿元,同比减少 94.3%。青海省法人期货公司 1 家,全年累计代理交易额 3106.0 亿元, 同比增加 8.1%,净利润 2363.2 万元,同比减少 27.5%。 2. 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2018 年末,青海省企业债券融资 65.7 亿元,其中公司债 7.5 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58.2 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 16 家,管理基金实缴规模 146.72 亿元,同比增长 13.67%,私募基金超过 97%投向本省企业,有效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 表 3 2018 年青海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项 目 数量 总部设在辖内的证券公司数 (家 ) 1 总部设在辖内的基金公司数 (家 ) 0 总部设在辖内的期货公司数 (家 ) 1 年末国内上市公司数 (家 ) 12 当年国内股票( A股)筹资(亿元) 0 当年发行 H股筹资(亿元) 0 当年国内债券筹资(亿元) 66 其中:短期融资券筹资额(亿元) 48 中期票据筹资额(亿元) 10 注:当年国内股票 (A 股 )筹资额指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数据来源:青海证监局。 (三 ) 保险业务持续增长,改革稳步推进 1. 保险业务保持较快发展。 2018 年末,全省共有保险机构 328 家,保险从业人员 20905 人。全省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达 175.5 亿元,同 比增长 14.4%。全省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 87.7 亿元,同比增长 9.3%。各项保险赔付支出 34.7 亿元,同比增长 18.6%。 2. 保险业改革不断深化。 2018 年 9 月,青海省率先启动商业车险自主定价改革。自改革以来,商业车险平均折扣系数总体平稳,车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成本稳步下降,车险 消费者对车险服务满意度明显上升。 2018 年 末,商业车险签单件数同比增长 17.1%,商业车险投保率同比提高 3.8 个百分点,单均保费同比下降 17%。青海省成为全国首个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全覆盖的省 份。 表 4 2018 年青海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项 目 数量 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 (家 ) 其中:财产险经营主体(家) 人身险经营主体(家)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其中: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0 0 0 328 211 117 保费收入(中外资 ,亿元)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中外资 ,亿元) 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外资 ,亿元) 各类赔款给付(中外资 ,亿元) 保险密度(元 /人) 保险深度( %) 88 37 51 35 1456 3 数据来源:青海保监局。 (四)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整体回落, 创新型产品有效推进 1.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回落。 2018 年, 青海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125.7 亿元,较上年 少增 1082.7 亿元。其中表内融资新增 351.3 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 70.8%;表外融资下降 185.1 亿元,占比 16.9%。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 模 的 比 重较 上 年 同期 上 升 17.7 个百分点,信贷融资仍是主要融资来源。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图 5 2018 年青海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2. 债券市场融资品种不断丰富。 西宁农村商业银行发行青海省首单绿色金融债 1.7 亿 元,青海银行申请发行不超过 15 亿元绿色债券;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