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中国幼小衔接行业研究报告.pptx
2019-2020中国幼小衔接行业研究报告,摘要,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孩子教育成为家庭重中之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学前就开始 关注。近两年国家出生人口数减少,教育行业近几年依然享有人口基数增长的红利, 未来将由人口数量增长转为消费升级的红利,优质教育培训机构将获利。幼升小存在六大断层,同时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兴趣的重要阶段,69.1% 的国内幼儿园大班-一年级家长对幼升小阶段感到焦虑。家长面临孩子专注力弱、独 立性不够等问题,同时升小学后需要从玩中学向专科学习转变,孩子面临较大挑战。在幼升小阶段中,家长最关注学习能力、自信心、表达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关键 是学习习惯、专注力和学习兴趣。超七成家长对报读幼小衔接持认可态度,读过幼小衔接的家长最认可的效果是帮助 孩子更好的过渡,最大的收获是学习能力的提升。课程报读率逐年升高,新一线城 市的报读率最高。目前幼小衔接市场宣传以知识培训这一刚需为主,但家长的需求更多在于从心理、 态度上帮助孩子过渡,部分家长因为担心过多过早学习知识而放弃报读幼小衔接课 程。需求和市场存在较大缺口,家长亟需更多从孩子情况出发而设计的、培养综合 能力的专业幼小衔接课程。,发展背景:幼小衔接阶段受重视,1,用户洞察:重点关注能力养成,2,发展趋势:沿专业化道路前行,3,幼小衔接定义,幼升小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 程。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加顺利的适应由生成性学习到预设性学习的转变。,任务意识以及完成任务的能力 规则意识以及执行规则的能力 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表达能力 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理解力注意力,老师角色变化 学习环境变化 行为规范变化 学习方式变化 小伙伴变化家长期望变化,帮助孩子完成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身份过渡,并解决角色变化 所带来的问题幼小衔接培养目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变化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途径培养目标,幼小衔接非常关键尊重儿童心理发展 避开幼升小“心理坡度”窘境,幼小衔接教育 必要性,关系人的断层离开扮演“第二母亲”角色幼儿园教师, 需要与新的小学教师建立关系,学习方式的断层从“自由游戏”、“发现学习”、“探 索学习”切换到分科、系统式学习,好习惯,早养成学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依赖家长和老师 的指导,可塑性强。真正意义上的“赢在 起跑线”实际上是“赢在习惯的养成”。 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陪伴孩子一生,幼升小 阶段正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良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玩”的状态转换到开始学习的状态的 过程中,通过幼小衔接有效地给孩子一个 过渡阶段,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其 不至于在突然的转变中产生厌学的情绪,幼升小抓住关键期六大断层赢在起跑线,行为规范的断层幼儿教育主张尊重天性、释放天性,小学阶段有了更多规范和要求,社会结构的断层周遭人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认知自己,融入集体,期望水平的断层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大幅度上 升学习环境的断层由时间灵活、场景多样的动态学习环境切 换到时间固定、场地单一的静态学习环境,让孩子自信入校幼升小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孩 子面临环境差异的冲击,很可能出现自信 心降低等心理上的挫败感,通过幼小衔接 教育培养孩子自信心,让孩子充分发挥潜 能,“我是感觉他力不从心的,他是想做好这件事,但是他肌 肉上,身体上各方面的不能使他完成这个事情嘛。比如说 专注力,他想认真听,但到了一定点,他就自己分神了。 学钢琴的时候,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沟通过,所以 老师大概上了20-25分钟会停一下,给他玩一下,然后再 回来再练习。”“上网课,他好像又不集中上,可能他看了一个小时就说 我看完了,其实他快进了,看了一个小时之后,就快进到 最后,就跟我说看完了。他不自觉。但是我周末要带两个 就比较辛苦。”,入学准备不充分 对孩子和家长都是挑战,1、学科学习跟不上,2、识字量少、写字困难,3、专注力不够,4、作业拖沓,“那时候写字什么的都没学,学第一天要写名字,他不会写,因 为 我 们 提 前 没 教 嘛 。 ” “感觉他手握没发育好,是能力问题。可能提前也没怎么锻炼让 他抓笔去写,所以发现他学写笔画要花很多时间,可能人家半个 小时写完了,他要花一两个小时去写。 ”“因为认字影响他读题,测验的话,要听老师读,这个题他才能 做 ,比如你有时候分神,老师说(的时候)错过了这个题,你就 不会做了。因为你不会认字嘛,所以一开始对他,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让他)读书认字。 ”,“很少的作业,他一直在拖拉。他可能在玩电话手表,有时候我看他 在里面写了10分钟(作业)就玩电话手表,可能跟同学在聊微信,后 来我们把手表收了,他做10分钟就玩一下铅笔,所以变成我一直要在 旁边看着他,但是我又不能拿手机,我一拿手机,他就说我要做作业, 你却看手机。所以我就在那边坐着,一直看着他,比较辛苦,什么事 情都不能干。 ”,“有大半年时间,我请假在家,每天花2-3小时时间陪他学习,那段时间有点 崩 溃 , 因 为 有 时 候 想 打 想 骂 。 ” “学拼音的话,教他b(拼音),他还是发出的p。语感是需要一个时间,他如 果当时提前学的拼音,后面就学的好一些。”“英语口语学的也慢一些,其他小朋友 有上迪士尼英语,或其他机构,口语方 面没有问题了。一开始,26个字母还没,学,他一开始就要学那个句子,他会很 吃力,因为他也没有一个过渡,一开始 就直接来句子。”,上小学后孩子适应困难,家长疲于应对幼儿园升小学后的适应难题,国际:多方合力 保障幼小衔接,美国,理念学前教育是整个人生中投资最少收 益最大的教育阶段政策2000 年目标: 美国教育法 要求“所有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提出政府应 拨款用以促进幼小衔接措施幼小师资合流培训和幼小证照合一幼教老师与小学教师合作,制定一 份衔接计划要求家长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所做 的充分准备幼儿园基本上设在小学校园内,形 成了美国特有的K-2学制,法国,理念母育学校(幼儿园)与小学融为一 体政策法国教育指导法把学前儿童和小学 儿童分为三个阶段,启蒙教育包括 母育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基础学习 包括母育学校大班和小学前两个年 级,为深入教育,包括小学最后三个 年级的儿童措施母育学校(幼儿园)附设于小学中母育学校教师与初等教育教师接受 同样的培训,日本,理念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待幼小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携手促进儿童的可持 续发展政策2000年文部省幼儿园指导要领 对幼儿园课程内容作出重大调整, 使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课程内 容衔接;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 在2004年建议 政府实施“幼小一贯 教育学校”计 划措施采取教师深度合作方式和团队教学 的形式,让小学教师到幼儿园互换 工作一段时间,促进二者沟通交流,推行家长、政府和学校三方合力,共同完成幼小衔接教育部分海外国家幼小衔接教育措施,国内:促进幼小协同 实现双向衔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重点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及社 会性发展等关键素质准备根据官方解读,解决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第一个要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从小学的角度,应该给孩子入学留出一定 的过渡期,在孩子入学之初根据幼儿园的特点,在教学的进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能够更好地顺应学龄前孩子的特点, 帮助孩子降低学习的坡度和难度,帮助孩子很好地度过这样一个过渡期。从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做好的双向准备,实现科学,协同。,“孩子到了小学阶段,应该学会能够很好 地倾听理解别人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好地和别人合作,在学习上有一 定的注意力和坚持性。在大动作和精细动 作发展上,也要为入小学做准备。有的家 长认为提前学了小学的东西就是做准备了, 那都不是根本性的准备。我们应该更多地 引导我们的幼儿园根据孩子身心发展水平 逐步地为孩子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做好准 备,做好科学的准备,而不是拔苗助长的 准备。”-2018年教育部官方解读中共中央 国 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 干意见,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 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 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确定宣传主题为“科 学做好入学准备”,促进幼 小协同,双向衔接。鼓励小 学参与支持幼儿园的入学准 备教育。,2018年11月,发布第一个第 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 义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工作 的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 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 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 行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 学化”倾向,小学起始年级 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 起点教学。”,2006年,北京市教委发布通 知,决定在2010年前取消全 市小学附设学前班。随后, 全国逐步取消学前班,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 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 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 通知,禁止幼儿园超前教学2006年2011年,中国幼升小相关政策要求小学零起点教学幼小协同,双向衔接2018年2019年,日本,需求:孩子教育成为家庭重中之重,家长的教育投入意愿强 提前锁定未来的优质教育资源8090一代受益于教育,作为家长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消费能力的提升也让家长们有更强的实力进行教育投入。同时,优 质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2017年,普通高中录取率为57.3%,本科录取率为52.5%。家长教育竞争提前到学前阶段,希望 早点给孩子启蒙,不输在起跑线上,从而在未来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美国,德国,40.0%,43.5%,49.9%,中国,29.4%,2017年中国学生从幼儿园到本科各阶段升学率,2017年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大学本科或同等级别高等教育毛录取率,注释:1:“幼”指幼儿园;2:“小”指普通小学;3.“初”指普通初中;4.“高”指普 通高中;5.“本”指普通本科;6.升学率指后一个学段的招生数/前一个学段的毕业人数。,注释:毛录取率指本科或其他国家同等级别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占适龄人数的比例。,市场基数庞大 对教育质量提出新要求,教育行业继续受益人口增长红利 未来将转为消费升级的红利幼小衔接阶段的规模较大,2018年小学招生人数为1867.3万人,未来2-3年幼小衔接行业将继续受益于人口增长红利。但 近两年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出现下降,教育行业未来的红利将由人口数量增长的红利,转为消费升级的红利。,2009-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数及增长率,2014-2018年幼小衔接目标市场规模-全国普通小学招生规模,1658.4,1729.0,1752.5,1766.6,1867.3,-2.2%,4.3%,1.4%,0.8%,5.7%,2014,20152016普通小学招生数(万人),20172018增长率(%),1587 1588,1604,1635 1640,1687,1655,1786,1723,1523,-1.1% 0.1%,1.0%,1.9%,0.3%,2.9%-1.9%,7.9%,-3.5%,-11.6%,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出生人口数量(万人)增长率(%),通过幼小衔接教育 帮助孩子完成幼儿园升小学的入学准备工作,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简称NEGP)认为儿童入学准备包括身体健康与运动领域、 学习方式领域、社会性与情绪发展领域、言语发展领域和认知及一般知识基础领域五个方面,这也已成为当今各国幼小衔 接内容的共识。以课程形式的不同,幼小衔接培训可以分为单科目课程和综合课程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指学科、思维、演讲口才、专注力 等重点培养特定领域能力的课程,后者的课程以全日制或半日制为教授形式,结合上述的多种课程内容,关注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狭义幼小衔接课程幼小衔接全日制/半日制综合课程,模仿小学作 息时间,同时兼顾幼儿学习特征设置课程内容, 帮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课堂;课堂内容包括如早期阅读、注意力培养、逻辑 思维、创意美术、低幼英语等。,幼小衔接 培训,广义幼小衔接课程指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幼小衔接顺利过渡而报读 的单科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幼小衔接综合课程、 学科课程、思维课程、演讲口才课程、专注力、 体育锻炼等。,幼小衔接培训重点学习能力(数学思维、专注 力、学习习惯和兴趣等)语言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幼小衔接培训形式,多类机构参与幼小衔接教育市场,全国连锁幼小衔接专业机构区域性幼小衔接机构,K12教育连锁机构设置的幼小衔接课程,兴趣班,演讲口才类培训专注力/认知力培训英语培训,北京智慧家郑州诺亚小哈尼,幼儿教育连锁机构设置 的幼小衔接课程,幼小衔接 专业机构,大型综 合教育 机构的 幼小衔 接分支,幼儿能力 培养课程,专注5-7岁少儿幼小衔接 教育,设置针对性的幼升 小适应课程和综合能力培 养课程。以目前区域覆盖情况,分 为全国性和区域性机构。,国内知名教育培训连锁机 构开展的幼小衔接培训, 可分为由K12教育向下延 展的课程体系,以及由幼 儿教育向上延展的课程体 系,通过主攻某方 面的弱势或强 项,帮助孩子顺利过渡的课 程,包括兴趣类、演讲口才 思维培训类、专注力/认 知力、国学、英语等国学,小型培训班或 工作室,和幼小 衔接相 关的兴 趣爱好 课程,和幼小衔接能 力培养理念相 匹配的兴趣爱 好课程,如有 助于思维能力 的HABA课程、 有助于培养专 注力的乐高课 程,,,大量跟进本地市场需求 以知识类学习为主,营 收规模小,数量多,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尚未清晰,尝试多种模式的衔接课程2019年幼小衔接培训市场格局,注释:本页仅列举幼小衔接行业部分代表机构。,2009年,更改为泡泡少儿教育,迈进少儿全科目教育,2019年,连锁盟 校达600余所,2016年,加盟 事业部成立,专业幼小衔接培训理念成型 快速发展,2010年,推出数学 快乐新思维课程,2015年,推出针对学前 儿童的七大能力课程,20002005201020152019,2007年成立,儿童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专业培 训机构,之后成为上海本地知名幼小衔接机构,2005年,创办第 一个校区,推出成长衔接品牌,从单科培训向综合能力培养发展 专业型幼小衔接机构出现幼小衔接在国内起步较晚,2004年左右,国内一批连锁教育培训机构开始关注到幼儿教育市场,向产业链上游延展打造幼 儿课程。2010年左右是幼小衔接培训大规模爆发的阶段,出现了较多注重衔接能力的专业幼小衔接培训机构,国内连锁教 育品牌开始从某个科目的培训扩展到全方位的幼儿能力培训,关注幼升小过程中的能力培养。2000-2019年中国幼小衔接培训市场发展历程概览,启动期,发展期2016年,全国共开设 直营与加盟校600余所,萌芽期2001年,开设珠心 算教学试验班,打造至慧学堂,致力于4-9岁少儿数感思维、语言能力等多维能力的培养,金色摇篮,蓝莓果教育,东方金字塔,精锐至慧学堂,百花教育学而思 巧问,注释:本页仅列举幼小衔接行业部分代表机构。,2004年成立泡 泡少儿英语,新东方,2014年成立,2016年, 专注幼小衔接启动加盟,2019年,联 盟校达300家,2017年,金色摇篮 2019年,联,盟校近500家,幼小衔接教育市场突破百亿规模,296.2,336.4,395.5,472.2,575.3,684.8,798.8,13.0%,13.6%,17.6%,19.4%,21.8%,19.0%,16.6%,2016,2019e,2022e,市场保持稳定快速增长,专业教育机构将跑赢整体市场增速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加强,越来越多的家长期望通过早期专业学习启蒙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获 得先机。近年来,出于市场需求驱动,且受益于专业幼小衔接机构的出现,幼小衔接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广义幼小衔接指家长出于幼小衔接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报读的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为了该目的而报读的综合幼小衔接课程、 学科课程、思维课程、演讲口才课程、专注力课程、体育锻炼等。2018-2022年中国广义幼小衔接教育市场规模,20172018市场规模(亿元),2020e2021e增长率(%),注释:该市场规模根据当年小学入学人群的报读情况计算。,2019年中国幼升小群体了解幼小衔接课程的渠道,逾七成幼升小家长知道幼小衔接课程,主要传播途径为网络社交平台分享、亲友推荐等目前,幼小衔接机构以线下课程为主要方式,口碑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次,家长也会通过机构网站、微信公众号 等了解机构信息,需要注重该类信息对接平台的维护,传递幼小衔接专业信息,打造专业形象。,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艾,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艾,目前,口 碑传播是 最有效的 营销方式,听说过75.5%,没有听说过24.5%,2019年中国幼升小群体对幼小衔接报读的认知比例,幼小衔接报读率为35.4%,一线城市中,上海报读率最高上海教育竞争激烈,是一线中报读率最高的城市。,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其中一线城市家长,N=741; 新一线城市家长,N=363;二线城市家长,N=236;三四线城市家长,N=836;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家长,其中上海家长,N=171;北京家长,N=203;广州家长,N=173;深圳家长,N=194;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报读35.4%,未报读64.6%,2019年中国幼升小群体 幼小衔接报读比例,2019年中国一线城市报读率,发展背景:幼小衔接阶段受重视,1,用户洞察:重点关注能力养成,2,发展趋势:沿专业化道路前行,3,调研设计,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小学一年级36.3%,小学二年级 幼儿园大班34.3%29.4%,一线城市34.2%,二线城市新一线城市10.9%16.7%,三四线城市38.2%,定量调研对象-年级分布定量调研对象-城市分布,调研对象:幼升小群体,选择2019年9月升幼儿园大班、小 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定量研究共收集2176份样本;样本收取区域涉及30个省份、直辖市;调研时间:2019年9月,桌面研究通过网络收集多方数据,覆盖幼小衔接机构、行业专家、家长反馈等多类信息来源,综合整理研究;定性研究小组座谈会:北京、广州各一场,聚焦幼升小目标群体,挖掘群体需求用户深访:北京两名,广州一名,选择三类人群:1)教育理念超前,主动报读;2)被周围朋友影响,临 上小学前报读短期班;3)二胎妈妈,一胎没有报读,二胎面临幼升小阶段;挖掘幼升小阶段痛点和需求;,城市定义:,幼升小阶段, 家长关注什么?,近七成家长对幼升小感到焦虑,孩子专注力较弱、 独立性不够引起担心,最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小学学习 要求;家长认为幼升小阶段最需要培养的能力是学习能力;过半家长认为学习习惯需要通过严格树立规矩来培 养,并会在家要求孩子践行;专注,是一种通过放弃关注大部分的事,只选择“少 部分的事”,从而提高成功率的能力。43.7%的家长期望孩子对非兴趣相关的事也能保持专注。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期待值也相应提升。专注力是需要长 期跟进、加强的能力;九成家长认为孩子学前需要进行知识启蒙,拼音、数学、英语作为基础学科,是重点关注领域;,近七成家长对幼升小感到焦虑,样本:幼儿园大班和一年级学生家长,N=1429;一线城市学生家长,N=481;月收入3万以上学生家长,N=232; 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69.1%,69.1%的家长感到焦虑,中产焦虑,经济水平越高,焦虑感越强对于现代社会的中坚群体而言,向上进阶的竞争越来越大,向下的风险却永远存在。通过教育实现优渥生活的中产家长为 了保证子女保持现有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不滑坡,会在子女的教育投入上不断加码。对于教育行业而言,中产焦虑将是 行业增长的最大动力。2019年中国幼儿园大班和一年级家长对幼升小适应阶段感到焦虑的比例(根据焦虑程度进行1-5分评分,评分4-5分的家长比例),妈妈 比爸爸 更焦虑,一线比二线更焦虑 北京、上海 最焦虑,收入越高越焦虑,11.9%,18.5%,爸爸,妈妈,20.4%,14.3%,10.9%,一线新一线二线,家长焦虑度为“5”的占比,12.3%,13.6%,17.3%,25.0%,月收入3万以上 月收入2-3万 月收入1.2-2万月收入1.2万以下,家长焦虑度为“5”的占比,家长焦虑度为“5”的占比,注:此处月收入为家庭月收入,家长困扰:孩子专注力较弱、独立性差,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17.1%,11.9%,8.2%,7.3%,7.1%,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遇到困难不会自己想办法,依赖大人帮忙,上课不认真,课堂上的内容记不住,众人面前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喝水、吃饭等需要关照,孩子越大,家长越多关注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的抗挫能力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上课不认真等学习习惯有关问题是学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家长最头痛的方面。二年级之后,孩子逃避困难、写作业拖拉等,让更多家长困扰。幼儿园大班还未开始规范的课堂教学,对学习习惯方面比 较担心。一年级的家长比较担心孩子不能独立面对大班课堂,不敢表现自己。2019年中国幼升小群体最困扰的教育难题TOP10,小学二年级(2019年9月)TGI得分=小学二年级样本比例/整体样本比例 学习难度加大,家长对孩子抗挫能力开始关注,小学一年级(2019年9月)TGI得分=小学一年级样本比例/整体样本比例 小学对课堂表现要求更高,家长对表达能力比较关注,130.5,117.3,遇到自己不会的,就直接放弃写作业很慢,117.8115.6115.4,众人面前不敢大胆表现自己 不敢主动和老师沟通 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幼儿园大班(2019年9月)TGI得分=幼儿园大班样本比例/整体样本比例 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有待培养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108.5,家长担忧:孩子无法适应小学学习要求,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19.6%,13.4%,10.0%,9.9%,6.4%,6.2%,4.7%,知识内容多,对记忆、读写能力要求高上课时间长,需要坐定45分钟 校内遇到问题需要自己面对或主动求助 作息紧凑,休息和玩的时间变少,每天都有很多作业上课内容没有幼儿园有趣 需要和新同学打好关系,幼儿园大班家长更担心学习能力 小学家长更担心人际变化升小学后,幼儿园的玩中学的形式转为课堂制专科学习,家长担心孩子是否能调整到学习状态中,也担心孩子跟不上学习 进度,影响日后的学习。幼儿园大班家长更担心孩子无法独立面对陌生环境;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家长对细节上的变化更为敏感,担心孩子无法处 理班级内的竞争关系、无法适应学习和玩之间的转变。2019年中国幼升小群体最担心的幼升小差异,112.3108.6,上课时间长,需要坐定45分钟 班上孩子背景多样,孩子面临更激烈的竞争,134.2124.8112.5107.3,需要和新同学打好关系 每天都有很多作业作息紧凑,休息和玩的时间变少 班级人数多,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变少,小学二年级(2019年9月) TGI得分=小学二年级样本比例/整体样本比例面临更多细节上的挑战,如社交、学习任务繁重等,小学一年级(2019年9月) TGI得分=小学一年级样本比例/整体样本比例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小学课堂,面临更强的竞争,家长关注:学习能力培养最关注,3.83,3.39,3.29,注释:1.调研对象依据各项重要性进行排序,根据选择比例计算总分;2.单项总分=排名第一的人群比例*6+排名第二的人群比例*5+排名第三的人群比例*4+排名第四的人群比例*3+排名第五的人群比例2+排名第六的人群比例*1。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可能开始对这个感兴趣,但是可能学了一下不想学了, 觉得太难了,怎么调动他的积极性引导他,将来对他的学习生活我觉得都是有帮助的。”,“遇到困难就放弃了,找妈妈,不再自己想一想。习 惯别人帮她了,家里人多,都围着她。”,3.55“让她培养一个自信,即使老师不点到你,也可以自信”3.55“我觉得孩子现在表达能力就非常重要,因为你学了这么多东西你还要表达出来,展现出你自己的创造力”3.40,“老师不可能所有问题的都出面处理,有些问题完全 靠自己和同学之间解决的,很小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 很会影响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影响整个小学阶段”,孩子是否能习惯学习压力和环境是最担心的在学习能力、自信心、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抗挫能力等七大能力中,家长最关注的是学习能力。学习是 孩子在小学阶段最大的任务,通过学习能力加持可以更快的适应小学环境。2019年中国幼升小群体教育关注点排序“家长这么说”,学习能力关键是习惯、专注力和兴趣,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48.2%,43.2%,40.9%,40.2%,38.0%,37.1%,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按时写作业、主动学习等,专注能力,保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学习感兴趣,喜欢学习新知识,基础知识的了解,包括拼音、认字、数学运算等,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灵活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举一反三等,其中,学习习惯养成最受幼小衔接阶段家长重视家长认为上小学最需要具备的学习能力top3分别是学习习惯、专注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也颇有必要。幼 儿园大班的孩子年龄较小,家长对专注力更为关注。小学一年级的家长重视孩子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二年级 的家长有了小学学习经验,对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更加看重。2019年中国幼升小群体认为上小学前必备的学习能力,幼儿园大班:专注力较弱,最为关注,小学一年级:期望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小学二年级:学习有一定经验后,更看重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109.7,专注能力,保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106.6,103.9,对学习感兴趣,喜欢学习新知识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108.5,灵活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举一反三等,需要,尽量多学50.5%,需要,适当 学一点就行 38.9%,2019年中国幼升小群体学前学科知识启蒙培养观点,学科知识准备-幼升小家长刚需,近9成家长认为需要提前学习知识,过半家长需“尽量多学”89.4%的家长认为需要提前进行学科知识的准备,50.5%的家长认为需要尽量多学。幼儿园大班家长认为要尽量多学的比 例高于其他年龄段家长,家长对学前启蒙的焦虑度在上升。,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艾 瑞iUserSurvey调研数据获得。,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样本:幼儿园大班学生家长, N=639;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N=790、小学二年级学生 家长,N=747;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半数家长认为小学前需要尽量多学习学科知识没考虑好不需要提前学 3.8%6.9%,近年来家长对学科知识启蒙的重视度提升,2019年中国家长对学前学科知识启蒙的看法,基础知识提前学,期望小学适应更轻松,拼音认字、简单运算等基础学科知识是各类学科基础目前幼儿园不允许提前学习知识内容,小学学习进度快,零基础入学容易跟不上进度,提前学习知识最主要的目的是期望 孩子可以更轻松的适应小学,并且拼音、认字是小学其他学科理解的基础,必须要提前学习。最关注的学科启蒙领域为拼 音、基础运算和英语。,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26.4%,21.0%,19.2%,14.8%,12.0%,6.4%,孩子可以更轻松的适应小学,拼音、认字等是小学其他学科理解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孩子自信心,周围的同学都在学习,不学的话孩子跟不上进度,孩子对小学知识内容表现出兴趣,上小学后成绩会很好,2019年中国家长认为有必要预先启蒙的原因,重点关注的学科启蒙领域,68.3%拼音,62.7%基础运算,45.4%英语,“我家老大没上过学前班,拼音这一块,一年级老 师曾找过我说全班只有你家一个孩子不会,我没有 办法给他单独讲”,学习习惯需要通 过树立规矩、要 求孩子严格遵守 来培养57.0%,不想给孩子太大压 力,尊重低年级的 孩子爱玩的天性, 慢慢培养学习习惯 33.4%,不需特殊培养, 顺其自然9.6%,2019年中国幼升小群体学习习惯培养观点,61.7%,52.2%,3.1%,53.8%,51.6%,9.5%,57.2%,56.4%,6.7%,2019年中国不同年级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看法,学习习惯-没有捷径 在早期立规矩培养,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样本:幼儿园大班学生家长, N=639;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N=790、小学二年级学生 家长,N=747;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幼儿园大班家长对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度加强,近年来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视度加强超五成家长认为学习习惯需要通过树立规矩来严格培养。其中幼儿园家长对学习习惯的重视度高于小学,这说明中国家长 对学习习惯的重视度不断上升。,过半家长认为学习习惯需要通过树立规矩来培养,三成家长对孩子专注力现状不满期望提升孩子专注力的需求较高,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评分4-5分67.1%,“写得很慢,写个作业一会干这一会干那,老有他的事。”,“就上课开小差,我回来问他上课为什么溜号,他说 我想别的事了,没有专注到老师讲的,他就想别的 事情了,专注力差”,“家长这么说”,2019年中国家长对孩子专注力评价33.0%的家长认为孩子专注力只有1-3分(满分5分)评分1-3分33.0%,专注力和兴趣 相关,对于感 兴趣的内容能 保持专注,叫 专注力强 56.3%,对于非兴趣的 学习内容也能 保持专注,叫 专注力强 43.7%,2019年中国幼升小群体专注力培养观点,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N=2176;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近一半的家长对专注力要求高,期望孩子对必须完成的任务也保持兴趣,59.6%,40.4%,56.1%,43.9%,53.8%,46.2%,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样本:幼儿园大班学生家长, N=639;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N=790、小学二年级学生 家长,N=747;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对专注力的要求随孩子年龄增长而提升,近半家长期望孩子对非兴趣相关也能保持专注,专注力是一 个不断习得的能力,年龄越大专注力要求越高43.7%的家长认为孩子对非兴趣的学习内容也能保持专注才叫专注力强,随着孩子年龄越大,家长认同度越高。专注力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的一项能力,并且在年龄越大要求越高。,2019年中国不同年级家长对孩子专注力 的理解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对专注力的要求相应提高,上海引领鸡娃阵营 广州奉行快乐教育全日制已报读群体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期望更高,样本:整体家长,N1=2176;上海家长,N2=171;广州家长,N3=173;全日制已报读家长,N=100;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一线城市中,上海对习惯、专注力要求最高,一线城市中,广州对习惯、专注力最佛系,全日制已报读群体对 习惯、专注力要求更高,109.8,108.7,对于非兴趣的学习内容也能保持 专注,叫专注力强,TGI数值:上海家长选择比例/整体家长选择比例,该 数值高于100,说明上海家长在以下方面有显著特征学习习惯需要通过树立规矩、要 求孩子严格遵守来培养,122.1,128.0,专注力和兴趣相关,对于感兴趣的内 容能保持专注,叫专注力强,TGI数值:广州家长选择比例/整体家长选择比例,该 数值高于100,说明广州家长在以下方面有显著特征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尊重低年级的 孩子爱玩的天性,慢慢培养学习习惯,112.2,115.7,对于非兴趣的学习内容也能保持 专注,叫专注力强,TGI数值:全日制报读家长选择比例/整体家长,该 数值高于100,说明在以下方面有显著特征学习习惯需要通过树立规矩、要 求孩子严格遵守来培养,细分家长群体对学习能力的认知情况,家长有报读需求,市场优 质机构供给不足,幼升小家长中有75.5%知道幼小衔接培训, 其中39.4%认为“一定要报读”,56.6%认 为“有时间可以报读”;认为“一定要报读”及“有时间可以报读 的家长中,报读率为48.7%。没有报读的51.3%的家长中,最大的报读障碍在于缺乏优质幼小衔接机构,担心”知识性内容太多, 孩子压力大“或”课堂太枯燥,孩子没兴趣;家长认为幼小衔接重点是能力衔接,但对衔接 课程的认知仍以知识教学为主,造成报读障碍。家长对孩子综合能力培养的关注度上升,需求没有获得完全满足。,有认知的家长中,超九成支持报读,近四成家长表示一定要报读,一线城市报读意愿最强在幼升小群体中,有75.5%的家长知道幼小衔接培训,29.8%的家长认为学前一定要报读幼小衔接培训,42.7%的家长持 认可态度,有时间可以报读。各等级城市中,一线对幼小衔接培训的认可度最高,有33.5%的家长认为一定要报读幼小衔 接培训。,样本: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中知道幼小衔接课程的家长,N=1643;于2019年9月使用调研数据获得。,样本:知道幼小衔接课程的家长,一线城市家长,N=572;新一线城市家长,N=280; 二线城市家长,N=182;三四线城市家长,N=603;于2019年9月使用,非常有必要, 一定要读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