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报告.pdf
2019年 跑马圈地时代 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2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前言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报告起源 教育信息化似乎是一个古老而众所周知的术语。抽象来看,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和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并 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定义点。具象而言,早期一提到教育信息化我们可能想到的是多媒体教学,现 在一提到教育信息化业内人士可能想到的是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等,但是它们具体是指什么我们还是无法宣之于口。因 此本文试图从更加具象化(如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服务场景和服务链路等)的角度出发,希望帮助大众理解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包含了 哪些内容,对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有哪些影响,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表现出哪些特征,以及未来教育信息化赛道又将如何发展等方面 的问题。我们深知,报告有很多不足,但我们仍然希望该报告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对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宏观认知与理解,正式行业宏 观现状,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现阶段,中国教育信息化4000 亿元的市场中,部分A股上市企业的教育业务营收占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比重不足5%,市场极度分 散。面对这样一块大蛋糕,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掀起了一场跨赛道竞争、组团竞争的快速圈地运动,市场加速洗牌期即将到来。 报告结构 此报告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此报告的框架和主线,具体如下: 1、教育信息化市场为什么会发展? 2、教育信息化市场天花板有多高? 3、教育信息化市场主要玩家和由玩家所构成的服务链路大致是什么样的? 4 、教育信息化市场有什么特征? 5、教育信息化企业未来需要关注哪些变化?3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摘要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呈现出市场体量大、市场高度分散、地域性强的特点,垄断型企 业尚未出现意味着市场可供攫取的空间非常大,各领域企业伸出触手开始圈地。 4 现阶段教育信息化行业处于缓慢平稳增长期,企业间竞争加剧的同时合作也不断深入。 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升级、C端用户付费市场的拓展等都是刺激行业快速增长的 机会点。 5 教育信息化2.0 时代,教育相关政府/ 学校以更开放的姿态对待社会各类业态的进入, 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同时2.0 时代希望将1.0 时代买来 的设备用起来,收集并实现各类数据的连通,以数据为驱动来提升教学效率和体验。 1 教育信息化市场产业链上各服务环节的界限趋于模糊,但上中下游市场特点明显:上 游重资产,中游重渠道,下游重效率和体验。 3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 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大约贡献 了70%-80%的份额,国家拨款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SMS 24 宏观环境:坐享天时地利人和之势 1 市场空间:四千亿的市场等待被分割 2 产业链条:要产品要服务更要有渠道 3 市场特征:多方混战,各显“神通” 4 发展启示:摸索新一轮市场增长点 45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的必要性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教育行业to C市场重点在于满足C端用户对“ 效果 ”的满意度,而to B市场则更加强调帮助企业客户 提高管理和运营效 率、降低 运营成 本 。作为与to C截然不同的市场,教育信息化行业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逻辑,对其开展系统性的 研究也极具必要性。 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各类玩家纷纷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 合并最大化输出自身资源,进而为学校、政府、教育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针对教育信息化 市场的研究需更加关注企业的服务链路及其周边潜在机会,分析业内重点企业的布局和运营思路,帮助市场玩家或待进 入的企业了解行业重点竞争领域、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从 需求端看,50. 7 万余所学校(含学前教育)、2. 6亿余在校生(含在园人数)和1600 余万在校老师,对信息化的需求 庞大且持续。 从 供给端 机会看:1)硬件产品会随着技术升级而进行产品迭代;2)软件及服务产品随着服务场景的深化、数据分析 技术优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有更多可供挖掘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服务类型;3)内容方面,新增科目知识体系 的合作开发、原有科目知识图谱的建立与抽象等都是潜在机会;4 )B端提供服务后,潜在的C端流量入口已经占据,对 C端付费市场的挖掘仍充满想象空间。 从B 端到C 端研究的转变 市场成型且进入发声期 市场空间大,潜在机会多6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报告的聚焦点 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是本报告关注的重点 本报告研究对象界定 注释:图中绿色部分为本报告研究对象,即:包括教学活动信息化和办公管理信息化。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教育信息化 基础支撑 教研管理 教 学 管 理 教 务 管 理 教学系统:直播、录播、双师、翻转课堂 作业/ 组卷系统 考试/ 测试系统 批改/ 阅卷系统 教学评价系统 考务管理 选课排课 课程签到 教学 活动 相关 管理 招生系统 入学管理系统 家校互动系统 非教学活动 相关管理 人员管 理系统 资产管 理系统 采购管 理系统 通讯管 理系统 校园生活 管理系统 教师管理 学生管理 其他教职工管理 教具、实验仪器、体育器材等管理 图书管理 多媒体网络及设备管理 电子邮件 即时通讯 传达室 电话/ 传真 订单管理 供应商管理 校园一卡通 校园活动/ 网站群/ 校友联络中心 校园安全 办公管理信息化 教学活动信息化 云服务器群 云存储 云交换服务器群 云基础应用网络与安全 信息资源数据服务 开发互通 运维支撑平台7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管理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层级结构 科学技术司和电教馆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部门 教育信息化 教育部 司局机构(内设机构) 直属单位 科 学 技 术 司 财 务 司 发 展 规 划 司 政 策 法 规 司 电 教 馆 信 息 中 心 科 技 发 展 中 心 经 费 监 管 中 心 教 科 院 下设各省、市、区县相关部门 社会各协会,如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 会、中 国教育 技术协 会等 下辖 管理 领导管理 政策制定 及推动方 主要执行方 参与并推动方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层级结 构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8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主要客户类型 体制内学校是主要客户,体制外培训机构对体制内学校教育 信息化起补充促进作用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客户类 型 各类教育信息化服务商( 硬件设 备/ 软件及服 务/ 内容服务/ 综合类服务供应商等) 本科院校 中职院校 高职院校 普通学校 幼儿园 相关政府部门 语言学习 高等教育 职业培训 K12 教育 早幼教 素质教育 体制内学校及政府部门 体制外教育培训机构 体制外教育培训机构离市场近,对新兴技术 和服务的态度开放性更高,其教育信息化脚 步快,对教育信息化相关服务内容和方式具 有引领作用,而且能向体制内学校和相关政 府部门传递成功经验、教学内容、先进技术9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主要服务类型 软件/ 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两种服务类型 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企业主要有四种服务类型:1)硬件提供商;2)教务管理软件/ 技术平台提供商;3)教学管理软件或教 学内容提供商;4 )补充性的课程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一种和第二种侧重于教学、教务线上化,得益于政策自上而下的推 动,市场发展快且相对成熟,行业主流玩家多具有成立时间长、具有政府背景或母公司支持的企业。第三种和第四中则是 将服务场景拓展至教学过程中,多为创业公司在不断摸索,向学校(B端)或学生/ 家长(C端)收费是其主要业务展开逻 辑。第三、四种模式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一,服务对象涉及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不同用户在需求、使用习惯、使用目的 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需要考虑开发成本、开发周期和差异化竞争等因素;其二,受政策影响大, 企业的业务逻辑可能因为政策不向好而停滞,甚至终止;其三,如何为C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收费需要不断摸索和验证。 2019 年中国教育信息化企业 的主要 服务类 型 面向学校/ 政府/ 机构 售卖硬件设备 提供智慧黑板、投影仪、 电子白板、电子书包、 教育照明等设备 提供教师教学及管理、 学校和家长沟通相关 的软件或技术 面向学校/ 政府/ 机构 售卖教务管理软件/ 技 术平台 面向学校/ 政府/ 机构 以 收费/ 免费形式提供 教学软件或教学内容 面向学校/ 政府/ 机构 提供 补充性的课程解 决方案 覆盖教- 学- 练- 测- 评 等场景,如组卷、题 库、智能阅卷等 提供师资培训、教材、 课程内容、评价体系 等资源 服务类型 主要服务内容 主要功能 典型企业 盈利模式 希沃、鸿合、北京文 香、奥威亚、现代中 庆等 实现多媒体教学、直 播、录播等功能 向学校/ 政府/ 机 构收费 向学校/ 政府/ 机 构收费 实现家校互动、教学 及教务管理线上化 科大讯飞、佳发教育、 立思辰、天喻信息、 全通教育等 将学校或者政府 作为渠道,向C 端用户收费是主 流,但具体实践 形式还在摸索和 验证 以一起作业、爱学习、 洋葱数学等创业公司 为主,也有科大讯飞、 清睿教育等上市企业 提供教育教学软件或 者教学内容 寓乐湾、编程猫等定 位于一些新兴的课程 领域的企业为主 丰富教学内容,补充 新兴课程领域的不足10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宏观发展路径 国内教育信息化基本完成了基础的办公管理信息化,开始向 教学活动信息化发力,重视新兴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 网络化 数字化 集成化、智慧化 信息化建设驱动发展期 信息化应用驱动发展期 1978 -1999 年 2000-2010 年 2011-2018 年 2018 年未来 介绍和翻译国外先进多媒体教 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教学兴起 学校开始重视多媒体教学硬件 配置的实施 为多媒体教学积累理论经验 推动教育信息化网络搭建及 基础硬件普及,学校开始利 用计算机进行基础教务管理, 少部分学校开始多媒体教学 2000 年全面实施“校校通” 正式发布实施教育管理 信息化标准 基础网络设施获得较大提 升,初步形成了基础教育 资源库 考试成绩、大学课程选择 等多方面教育信息化步入 人们视野 多媒体教学已较为普遍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2020 年)明确指出要坚持“应用驱 动”的工作方针 学校开始完善校园网络环境,配备升级 新的硬件产品,如交互式电子白板 普及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建立教育 资源中心 作业系统、考试系统、选课系统等服务 教学活动的系统出现并为学校和培训机 构提供服务 洋葱数学、爱学习等提供教学内容的企 业相继出现 直播、翻转课堂、双师等新的教学方式 逐步出现并普及 教育信息化由建设向应用转变,整体集 成化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开始雏形 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 教育云平台 5G AI+ 教育 VR/AR+ 教育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全国教育基础数据互通 评估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 个性化规划学习路径、推荐 学习内容、 教学及管理效率提升 发 展 阶 段 重 点 事 件 主 要 成 果 教育信息化萌芽阶段 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 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阶段 办公管理信息化 教学活动信息化11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政策环境:教育信息化1.0 和2.0 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升级至2.0 后,教育信息化由“专用资源服务”向 “大资源服务”转变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教育信息化1.0 与教育信息化2.0 的对比 教育信息化1.0 教育信息化2.0 时间节点 改革开放- 十九大(2017年) 十九大(2017年)- 至今 工作重点 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基础,重点推动“教育+ 互联网”模式 的应用普及,完成不同场景下的教育信息化任务,主要包括终端、 应用、资源(内容)三个组成部分 到2022 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着力推进“互联网+ 教育”的融 合创新发展,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智慧教育生态 主要内容 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两平台: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三全:教学应该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 体学校; 两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一大:建成“互联网+ 教育” 大平台 主要内涵 引入外部变量,提升师生及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 将外部变量转化成内生变量,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引领教育现代化 主要基础 以硬件为基础 以软件/ 数据为基础 二者关系 教育信息化2.0 是教育信息化1.0 的升级,是由“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 二者区别 1)教育信息化1.0 的资源建设是自上而下的,是政府主导的,重点突出 教学的线上化;教育信息化2.0 的资源建设是双向的,突出自下而上的 资源建 设和共建共享。 2)教育信息化1.0 突出解决和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人员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信息化2.0 则是将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 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12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政策环境:教育信息化1.0 做铺垫 以建立专项资源为主,强调互通互连,推动了教育教学活动 的数字化,一定程度提升了教育活动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来源:教育部,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教育信息化1.0 主要内容和成 果 主要内容 细分内容 具体内容 三通 宽带网络校校通 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及工具 优质资源班班通 一师一优课资源、录播直播平台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家校互动平台、移动教学设备 两平台 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同一课堂、资源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OA 、学生教师信息管理 三通工程进展情况 2018Q1 末 2018Q2 末 2018Q3 末 2018Q4 末 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网络接入率(%) 93.2% 95.8% 96.3% 96.7% 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数(万间) 310 320 326 333 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占比(%) 88.1% 90.9% 91.1% 92.3% 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的比例(%) 64.9% 68.5% 69.0% 71.2% 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终端数(万台) 873 905 921 946 学校统一配备的学生终端数(万台) 1227 1293 1320 1372 “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快速推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 信息化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进作用日益凸显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 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 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 探索符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取得五大进展 取得三大突破 教育信息化1. 0时代以基础建设为主,是各级政府自上而下主导 的教育信息化,侧重于教学硬件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搭建和连 通,希望提升师生和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而解 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 效率低下以及 缺乏全 局性管 理等问题。 教育信息化1.0 的实质13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政策环境:教育信息化2.0 做创收 以“用”为出发,以数据为驱动,以提升效率和体验为根本,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教育信息化2.0 的实质和影响 教育信息化2.0 的三个新模式 构建“互联网”+ 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的转变 实现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 其信息素养转变 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 教育服务新模式 探索信息化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开放、共享的态度建设数字资源库 师生的教与学的思维和行为都是以信息化为基础 推进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融合 评价学生由仅注重知识传授向更注重能力素质培养转变 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池并共享 实现教育管理线上化和数据打通,提高管理效率 教育信息化1.0 的不足 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 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度不够 意义 教育信息化1.0 是以内容为中心,重视内容/ 课件的传播,而教育信息化2.0 则是以 提升 效率为中心; 教育信息化1.0 以 “买”为导向,仍然是老师驱动教学,在教和学的模式并未改变,教育信息化2.0 则以 “用”为出发,希 望用科技、数据驱动教学; 教育信息化2.0 的三个转变 在“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针对教育信息化1.0 的不足,从人才、应用、资源和服务等角度全面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 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实质 教育信息化1.0 渠道是关键,教育信息化2.0 扩大了市场参与者的范围,增加了企业提供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机会,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企业 破局的关键是帮助学校、老师、学生提升管理/ 学校效率或体验 影响14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政策环境:新高考带来新的入校机会点 新高考政策下,高考从标配走向自选,选课到教学的多个环 节对信息化需求旺盛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新高考改革对教育信息化 行业发 展的影 响 实行批次 参与地区 启动时间 首次新高考执行时间 第一批 浙江、上海 2014 年 2017年 第二批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2017年 2020 年 第三批 江西、河南、四川、湖北、广东、 江苏、河北、重庆、湖南、 安徽、黑龙江、辽宁、吉林、贵州、山西、福建、西藏、内蒙古 2018 年 2021 年 第四批 青海、陕西、云南、甘肃、宁夏、广西、新疆 2019年 2022 年 新 高 考 改 革 进 程 主 要 内 容 与走班排课、学习管理、绩效分配、批改阅卷等功能相关的软硬件需求空间大 在学生生涯规划、选课指导、志愿填报等方面,教育信息化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类型多 主 要 问 题 可能 机会 1)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X(X 是6科选3科)”,高考从“标配模式”走向“自选模式”。 2)英语考试有两次考试时间并取高分。 3)两次考试时间,选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学期举行,统考科目仍在6月进行。 4 )计分方式发生变化,高考成绩由统考成绩和选考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决定。学生选课问题:学生如何从20 种组合中选课?学生分班及走班管理问题:学校如何分层分班?分组走班?大走班?小走班?如何匹配教师?学生如何考勤?学校排课问题:如何从“一班一课表”向“一人一课表”转变?走班教学评价问题:如何进行教学班质量分析、等级分析、合格分析、学业水平分析?教学资源配置问题:学校如何配置自身软硬件?公共课程和走班课程的考场、考生、监考等安排? 适应新高考带来的 应用场景 变更的企业将享受政策尖点带来的红利,助力企业打开学校流量入口和后期服务布局 影响15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社会环境:服务场景多、基数大 “用户”基数大、资源分布不均衡双重驱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我国人口基数大,学龄人口多,2018年我国共有2. 6亿余在学人数,学校数(含幼儿园数)为50. 77 万所,整体来看,学校 及师生对教育信息化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体量大。中国集中制的教育形态使得教育资源不断向上聚集,优质教育资源极度不 平衡。据艾瑞不完全统计:1)2017年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中小学在校生人数是一二线城市的3. 7 倍左右,但老师数量和 优质教学内容并未与庞大的学生数对等;2)我国重点大学(985 、211学校)数量本来就少,仅北京和上海两市所拥有的 985 、211学校数量占比分别达57%和31%左右,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且倾斜严重。 来源:国家统计局,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18 年中国各学习阶段相关 数据 2018 年各级学校 细分数据情况 学校数 (万所) 在校学生数 (万人) 在校老师数 (万人) 生师比 学前教育 26.7 4656.4 258.1 18.0 普通小学 16.2 10339.3 609.2 17.0 初中 5.2 4652.6 363.9 12.8 普通高中 1.4 2375.4 181.3 13.1 中等职业教育 1.0 1555.2 83.4 18.6 普通高等学校 0.27 2831.0 167.3 16.9 小学及以上总计 24.07 21753.5 1405.1 - 2017年 K12阶段 在校人数 1.69亿+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1.0 亿+ 0.44 亿+ 0.24 亿+ 一线城市 555万+ 二线城市 三线及 以下城市 3043 万+ 13311万+ 三线及以下 城市用户量大 K12阶段的三四线城市学生数是一二线城市的3. 7 倍左右,但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集中于一二线城 市,三线及以下城市对优质资源的需求十分强烈 2017 年中国K12 阶段学生的在校 生人数 分布16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技术环境:教育+ 科技的不断试探 成熟技术向教育领域“蔓延”,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 技术在教育的应用滞后性强,即技术成熟了,与教育的适配性或融合度不一定高。整体来看,现阶段中国的教育+ 技术主 要有三点特征:其一,体制内学校受教育部门监管严格,改革难以推进,其受技术影响的速度和程度都比体制外培训机构 慢;其二,高学龄阶段受众成熟度和自控力比较高,教育+ 技术的应用程度更深;其三,技术多应用在教学活动的外围层 次(即“练- 测- 评”),相关的学习数据结构化程度高,分析和反馈机制好;与思考和规划相关的核心环节“教”现阶段 尚处于初级阶段,产生的数据也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但即便如此,师生的教学效率已在一定程度上得 到提升,未来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19 年中国主要技术在教育 中的渗 透融合 度 技术 成熟度 目前主要应用在教育中的场景 体制内- 与各个学习阶段的渗透融合情况 体制外- 与各个学习阶段的渗透融合情况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高等教育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人工 智能 计算 机视 觉 图像识别 拍照搜题、考试测评等 1 3 3 3 3 1 3 3 3 4 4 文字识别 拍照搜题、考试测评、智能助教等 1 3 3 3 4 1 3 3 3 4 4 人脸识别 考勤 1 2 2 2 3 2 2 2 2 3 3 自然 语言 处理 语音识别 口语听力、考试测评、智能助教等 1 3 3 3 4 1 3 4 4 5 5 语义识别 口语听力、考试测评、智能助教等 1 3 3 3 4 1 3 4 4 5 5 互动直播 互动教学、答疑,监控等 1 1 1 1 2 1 3 3 4 5 5 VR/AR 沉浸式知识点的学习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2 3 4 5 技术渗透程度逐渐加深 技术成熟度高,但教育应用程度低。目前主要应用在“练- 测- 评”环节,“教”的场景属性和沉浸感待提升。数据结构化程度低,不利于形成反馈机制。17 宏观环境:坐享天时地利人和之势 1 市场空间:四千亿的市场等待被分割 2 产业链条:要产品要服务更要有渠道 3 市场特征:多方混战,各显“神通” 4 发展启示:摸索新一轮市场增长点 418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2692.8 2886.2 3172.7 3397.4 3701.1 4072.4 4368.4 4690.8 5024.6 7.2% 9.9% 7.1% 8.9% 10.0% 7.3% 7.4% 7.1%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e 2020e 2021e 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亿元) 增长率(%)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统计及核算。 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 2019年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 亿元 艾瑞咨询统计及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 亿元,未来两年持续增长但增速趋于 稳定。教育信息化1. 0时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硬件设备自上而下的推广和购买。十九大之后,硬件普及基本完成,教育信 息化2. 0时代刚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和服务市场,市场处于赛道抢占期。未来,随着5G 、AI、VR/AR 等技术在教育领 域的应用,新的硬件升级、覆盖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以及C端用户的付费场景增加等,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将迎来 一波新的高速增长机会点。 2013-2021 年中国教育信息化 整体市 场规模19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教育信息化资金构成情况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8%和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是教育信息 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整个教育信息化资金的70%-80%左右 教育信息化资金的大致构 成 情况 教育信息化资金构成 体制外教育信息化资金 财政部(体制内教育信 息化资金) 财 政 性 教 育 教 育 信 息 化 经 费 教 育 信 息 化 专 项 经 费 社 会、 外 商、 慈 善、 集 体、 个人 等投 入的 办学 资金 C 端 用 户 付 费 本科 学校 自主 投入 的教 育信 息化 经费 其 他 我国教育信息化资金主要由体制内教育信息化资金和体制外教育信息化资金两大部分组成。体制内教育信息化资金(包含 财政性教育信息化经费和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两类)是主要部分,大约占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的70%-80%。体制外 教育信息化资金包含C端用户付费等多种类型但占比较少。20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注释:考虑到民办幼儿园多、幼儿园财政性教育信息化经费少但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潜在市场,因此此处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经费用的是幼儿园整体教育信息化资金。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统计及核算。 财政性教育信息化经费在各阶段的分布 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本科学校获得大部分经费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分配是按照不同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经费和在校生人数等指标进行分配的。现阶段国家规定教育信 息化的投入不低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8%,小初高和本科因为学生基数大或者生均经费高等原因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信 息化经费。2019年,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本科学校获得教育信息化的经费占比达75% 85%左右。 2019 年中国 财政 性教 育信 息 化经 费 在各 教 育阶 段 的大 致 分布 情 况 266700 161800 52000 13700 65700 1245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普通高中 中职+ 高职 本科 2018 年各教育阶 段学校数(所) 2019年各教育阶 段财政性教育经费 情况(亿元) 1000亿元 2019年各教育阶段单 个学校每年获得的财政 性教育信息化投入情况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普通高中 中职+ 高职 本科 本科:小学 50:121 宏观环境:坐享天时地利人和之势 1 市场空间:四千亿的市场等待被分割 2 产业链条:要产品要服务更要有渠道 3 市场特征:多方混战,各显“神通” 4 发展启示:摸索新一轮市场增长点 422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教育产业链结构变迁 教育信息化时代拓展了教育产业链的服务广度和深度,但市 场竞争由渠道为主向企业综合实力为主过渡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教育不同阶段产业链结构 变化简 图及特 点 教育 信息 化1.0 时代 的产 业链 教育 信息 化2.0 时代 的产 业链 办公/ 教务/ 教学管理软件及服务供应商 硬件设备供应商 综合类服务供应商 内容服务供应商 底 层 支 持 C 端用户 B 端用户 代理商/ 渠道商 / 系统集成商 底 层 支 持 办公/ 教务/ 教学管理软件及服务供应商 硬件设备供应商 综合类服务供应商 内容服务供应商 C 端用户 B 端用户 音像图书出版商 教材教具供应商商 其他产品/ 服务供应商商 C 端用户 B 端用户 代理商/ 渠道商 / 集成商 传统 教育 的产 业链 服务链短、服务类型少 渠道/ 代理商话语权非常高 优质资源覆盖范围小且传递效率低 代理商/ 渠道商 / 系统集成商 硬件:1.0 时代,办公、教务、教学等 管理活动向线上迁移,整个市场以硬 件买卖为主体;而2.0 时代,硬件市场 在等待新技术所带来的新增长点。 软件:1.0 时代软件的需求多聚焦于办 公和教务管理类;而2.0 时代,软件市 场玩家多,创新性强,不断完善办公 和教务管理类软件的同时,还不断探 索教学活动场景的潜在服务场景,软 件市场繁荣发展。 竞争:1.0 时代主要是渠道等方面的竞 争;而2.0 时代,除了渠道竞争外,还 有企业合作伙伴及其背后资源的整合 和输出能力的竞争。 传统教育和教育信息化1. 0时代产业链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渠道方面的竞争,而教育信息化2. 0时代的竞争更多的是企业资源的置换、整 合和输出等综合实力方面的竞争。 提升知识传递效率,促进教育公平23 2019.9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结构 上游企业市场集中度高,中游市场极度离散,中游企业对下 游市场的拓展受渠道关系影响大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19 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 产业链 结构 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 培训机构 学生 学校管理者 家长 教师 C 端用户 中游 云服务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系统开发和对接 信息资源数据服务 底层支持 互联网覆盖宽带接入 模型和算法 软件及服务供应商 硬件设备供应商 综合类服务供应商 教 学 练 测 评 教学系统 学习资源中心 作业/ 组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