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行业白皮书1.0.pdf
1 目 录 心血管临床宏观环境,挑战机遇并存 全球心血管疾病现状 - 高致死高经济负担的公卫难题 /3 中国心血管疾病现状 - 死亡率肿瘤 2 倍多,经济负担超千亿人民币 /4 改善心血管临床现状 - “ 提高诊疗效率 ”是关键 /12 政策环境 建立以价值医疗为核心,更高效、互联的心血管医护生态体系 /15 行业痛点和机遇 区域差距大,信息“ 孤岛 ” 急待高效临床路径 /22 心血管厂商产业链 -创新与技术 制造厂商 - 壁垒森严、企业集中度高 /28 院前 -急救与急诊 四大院前急救所遇猝死病因 /35 院前急救规范路径 /41 院中 -精准诊断,是重要起点 超声 -临床医生 “ 另一双眼睛 ”/48 CT-高端影像心血管应用 /54 DSA-介入诊断的 “ 金标准 ”/58 AI 优化诊断决策 更好解放临床 /64 诊疗一体化趋势 建立诊断 +治疗的高效临床路径 /69 院后 -康复与术后监护 心血管术后监测 /72 院后管理,患者康复守护 /73 将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在一级 /75 中国心血管疾病社区防治 /78 全程管理及科研 信息化全程管理,减少心血管事件 /81 趋势 -2018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心血管领域 的科研 /84 2 心血管 临床 宏观环境 ,挑战机遇并存 Cardiovascular Clinical Macro Environment,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ies 宏观心血管临床整体情况,仍是首要高致死高经济负担病因,尤其是中国在临床诊疗效率上与国际仍有一定差距。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政策环 境支持,产学研努力创新发展,制造企业积极投入,中国朝着以价值医疗为核心趋势,建立起更高效互联的心血管医护体系。 3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慢性病也是影响人群健康最广泛的 疾病, 尤其在中老年群体。 同时也 给世界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随着医疗服务由传统的按量计费转向按价值付费,越来越需要建立更高效、互联的心血管医护生态体系。 医疗服务提供者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控制运营成本的同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一方面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一直是大健康最关心的领域之一,无论是药物还是医械,甚至目前影响医疗越来越深远的人工智能等新科技 。无论是 国家政策 、 资本投入 或科研 等 ,除了癌症治疗,就是心血管领域。 另一方面心血管医护生态体系应确保充分利用患者的住院时间。目前的普遍问题在于效率,体现在医院科室管理和临床操作流程上。孤立的操作方式和医疗信息系统有时会导致医护服务质量欠佳、诊疗路径沟通不畅,成本增加。 全球 心血管疾病现状 - 高致死高经济负担的公卫难题 全球首位的致死病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发布的 2018 世界卫生统计报告统计,非传染性疾病( NCD)占总死亡人数的 71%,其中首位的致死原因仍然是心脑血管疾病(占所有 NCD 的 44%)。是癌症死亡病例的两倍 。 病因 死亡人数 在 NCD 所占比例 心脑血管疾病 1790 万 44% 癌症 900 万 2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380 万 9% 糖尿病 160 万 4% 非传染性疾病四大死因的死亡人数及所占比例 预计到 2030 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总人数将超过 2300 万人,中低收入国家最容易被心血管疾病死亡影响,心血管疾病也是女性群体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并且随着高血压,肥胖和 2 型4 糖尿病等因素在当今环境的迅速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趋于年轻化, 30-50 岁患病者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病因排名第一的是缺血 性心脏病,第二是缺血性卒中,出血性或其他卒中第三。 年损失千亿美元的经济负担 除了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 (CVD)带来的经济损失也非常严重。以欧洲为例,心血管疾病(CVD)人群主要分布在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和英国,据统计预计到 2020 年因心血管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 1226 亿欧元 (约合 1617 亿美元 )。其中德国人口最多,因此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最大,预计到 2020 年德国因心血管疾病的总支出将达到 545亿美元。 2016 年心血管疾病在美国造成经济损失达 5550 亿美元,预计到 2035 年将高达 1.1 万亿美元。 中国心血管疾病现状 - 死亡率肿瘤 2 倍多,经济负担超千亿人民币 目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仍居中国人口死亡病因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 40%以上。 5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中国心血管病患人数约 2.9 亿,其中脑卒中约1300 万,冠心病约 1100 万,肺原性心脏病约 500 万,心力衰竭约 450 万,风湿性心脏病约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约 200 万,高血压约 2.45 亿。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 特别是农村近几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农村为 45.50%,城市为 43.16%。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中国心血管病患6 巨大的国民经济负担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总费用在快速增加。 2016 年总费用超过一千亿人民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190.85 亿元,颅内出血 254.19 亿元,脑梗死 601.05 亿元。 2016 年 AMI 次均住院费用为 26056.9 元,颅内出血为 17787 元,脑梗死为 9387 元。费用负担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 29.15%、 16.88%和 22.24%,年均增速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 7 仍然严峻的临床 状况 中国心血管病患人数约 2.9 亿,大约每 5 人中就有 1 人患有某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远高于美国的每 33 人有 1 人患病)。大约每年每 1000 人中就有 3 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中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 200 万人,其中 2/3 致死或致残,现存中风患者 700 万人,中国脑卒中死亡人数占全球的 29.4%。 冠心病里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死亡率从 2005 年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尤其是农村。 高血压、冠心病 为目前中国心力 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感染是心力衰竭发作最常见的诱因,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为 4.1%, 2015 年 调研数字 为 5.3%。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与国际水平有约二十年的差距。 8 有 30%的脑血管病患者、 25%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并存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LEAD)。颈动脉粥样硬化总体患病率 36.2%。肾动脉狭窄( RAS)从 2000 年的 50%增加到了 2016 年的85%;多发性大动脉炎在整体病因的占比逐步降低,从 31%降低到 10%;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占比变化不大,波动在 2.9%-6.5%之间。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 (CVD)仍然 也 是 中国 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急需从院内到院外建立高效标准流程。 中国心血管疾病治疗 手段 前文所述,中国临床心血管疾病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因此在临床对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尤为关键。 冠心病 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 5 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 5 种临床类型。心肌梗死( AMI),分为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和非 ST 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 临床治疗手段 : 通常为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冠脉搭桥术, CABG)。 根据国家卫 生健康委员会冠心病介入治疗注册数据, 2017 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总数环比增长 13%。主要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约占 90.89%。 PCI 术后患者死亡率定在较低水平 0.23%。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中直接 PCI 比例为 42.2%,较 2016年的 38.91%进一步提升。 9 心律失常 治疗 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通道突变所致,如长 QT 综合征、短 QT 综合征、 Brugada 综合征等。 后天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 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临床手段 : 除了药物主要有,导管射频消融、植入起搏器、植入除颤器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上注册系统的资料统计, 2018 年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环比增长 13.2%;其中房颤消融环比增长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