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碳市场年度报告.pdf
北京碳市场年度报告 2014Annual Report of Beijing Carbon Market 2014北京环境交易所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关于作者作者:周 旋、许小虎、申丽娜审定:王 阳、綦久竑制作:于晓琳邹 毅、饶淑玲、刘晓嫣、贺琼玉、张岳武等对本报告亦有贡献。索阅完整报告,请联系:周 旋:010-66295755 xzhoucbeex刘 伟: 010-66295512 wliucbeex饶淑玲: 010-66295570 slraocbeex声明本报告由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的碳市场研究分析团队编制完成,目的是为北京环境交易所的会员单位、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的会员单位以及碳市场的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北京碳市场的年度运行情况提供一个概览。本报告不是投资建议,亦不构成与碳市场投资相关的任何保证或承诺。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不承担任何机构或个人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责任。版权所有 北京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北京绿色金融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CBEEX & BETA,201521前言 3 一、政策背景 4二、市场建设大事记 7三、机制设计 123.1 北京 ETS 体系主要内容 13 3.1.1 政策法规 133.1.2 覆盖范围 133.1.3 配额核定 133.1.4 MRV 制度 133.1.5 市场监管 153.1.6 履约要求 163.1.7 抵消制度 163.1.8 跨区域合作 163.2 试点省市 ETS 机制设计比较 16四、交易规则 204.1 交易主体 214.2 交易产品 214.3 交易方式 224.4 交易风险管理 22五、市场表现 235.1 配额市场 245.1.1 线上公开交易 245.1.2 线下协议转让 275.2 抵消市场 285.2.1 CCER 项目 285.2.2 碳汇项目 285.2.3 节能量项目 285.3 自愿市场 285.4 碳金融创新 29六、履约 30七、回顾与展望 327.1 市场机制初显成效 337.2 北京碳市场特点 337.3 北京碳市场未来展望 34八、附录 35目录218.1 北京碳市场交易开户流程 368.2 中碳指数体系 368.3 培训课程 378.4 低碳思想市场 388.5 低碳游戏 39参考文献 4043前言PREFACE碳排放权交易是最具代表性的环境权益交易,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新形势下,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生态补偿和调节地区差距的重要市场工具,也是治理雾霾等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的长效机制。碳交易与各种创新金融手段结合所形成的碳金融市场,还可以发展成为低碳经济融资的重要途径,为推动绿色产业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金融支持,也为金融市场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北京碳市场自 2013 年 11 月 28 日鸣锣开市至今,已顺利运行一年有余。在刚刚过去的2014交易年度里,在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和北京市金融局等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下,北京碳市场的开户、交易工作稳步推进,交易系统运行平稳,核查、履约顺利完成,投资机构参与空间愈加广阔。2014 年底,北京还率先启动了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完成了全国首单跨区域碳汇项目交易;积极开展碳金融产品创新,促成了全国首单碳配额回购融资。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北京碳市场建设已经初显成效,提高了企业节能减排意识、培养了专业人才队伍、吸引了金融投资机构的目光,为北京碳交易试点开了一个好局,也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初步经验。2014 年 12 月 10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碳市场建设已经拉开帷幕,北京碳交易试点也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力量,北京环境交易所将一如既往、行稳致远,秉持“为环境权益定价、为低碳发展融资”的核心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致力于推动北京碳市场发展和全国碳市场建设,为“绿色北京”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朱 戈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前言 PREFACE431政策背景65政策背景 POLICY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尖锐。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使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人均劳动产值低下、产能严重过剩、能源过度消耗、雾霾天气频发,同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2014 年 12 月 6日在联合国利马气候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到本世纪末,我国气温最高或将增长 5 摄氏度,海平面比上世纪高出约半米,极端天气将频繁出现,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中国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背景下,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已经确立了很有雄心的目标。2009年,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 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 45%。2014 年 11 月,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里,中国承诺 2030 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将争取早日达峰,同时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 左右。要解决气候变化等环境挑战带来的外部性问题,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外部成本内化到企业的成本结构之中,从而建立起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而碳排放权交易,就是这样一种已经得到欧美发达国家成功验证的市场化长效机制。自从京都议定书确立了市场化减排机制以来,国际上迄今已有欧盟碳交易体系(EU ETS)、美国区域碳市场(RGGI)、美国加州碳市场 (AB 32) 等成功的碳市场建设实践。2005 年以来,我国不少企业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也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碳市场举足轻重的项目减排量供应方。中国碳市场建设相关的政策酝酿,迄今已近十年。2005 年 10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是我国建立碳市场相关政策规范的起点。“十一五”最后两年,各地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纷纷拉闸限电,由此带来的混乱,逐渐使通过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成为共识。“十二五”规划据此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方面的重要作用。2011 年 10 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等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2 年 6 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希望调动全社会自觉参与减排的积极性,并为总量控制下的碳交易积累经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快建政策背景图 1.1 “十二五”以来中国碳市场主要政策资料来源:北京环境交易所整理65政策背景POLICY立生态文明制度,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更进一步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在此基础上,2014 年 11 月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年)要求,推动自愿减排交易活动、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健全碳交易支撑体系、研究与国外碳市场衔接。2014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在七省市试点的基础上为建设全国碳市场确立了基本框架和路线图。至此,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完全明确。北京碳市场迄今为止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碳市场建设过程的缩影。自获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在北京市发改委的统筹推动下,北京碳市场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立即高效有序地展开。2012 年 3 月 28 日,在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仪式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与时任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共同启动了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电子平台系统;2013年11月28日,解振华副主任与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共同为北京碳市场鸣锣开市;到2014年7月,北京市顺利完成了第一个年度的履约工作。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内涵促降的重要手段,北京碳市场对以较低成本推进首都节能减排、培育低碳环保产业开始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同时,由于温室气体排放与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北京碳市场还可以为治理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发挥积极作用。北京碳市场也是首都要素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正在不断完善各类要素市场,尤其是以碳市场为代表的绿色金融市场,向建设成为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北京作为首都,是各个监管部门、绝大多数央企和金融投资机构的总部所在地,建设全国碳交易中心市场优势得天独厚。如何善用首都优势,将北京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将是北京碳市场的奋斗方向。872市场建设大事记87市场建设大事记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