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docx
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大年率由市人大民宗侨外委员会、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市旅游局有关人员组成的旅游工作考察组,于 2019 年 5 月 10日至 19日先后对 *、 *、 *、 *、 *五市 “创优 ”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组通过与五市人大、旅游主管部门座谈、实地考察、查阅 “创优 ”及旅游业发展有关文件等形式,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 .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1998年 10 月, *、 *、 *、*、 *作为 54 家全国第一批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的城市,经国家旅游局考 核、检查、验收,均被授予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称号,且在考核得分上位居全国前列。近几年来,华东五市先后确定了大旅游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思路,在旅游产业定位、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管理、市场促销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一)在产业定位上确立了发展大旅游的思想 *市的旅游产业定位于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市则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中的重点支柱产业; *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 *市定位是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各市在城市定位上,突 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 *市是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 *市是 “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著名的旅游胜地 ”; *市是 “中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 *市是 “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市是 “西太平洋沿岸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二)在城市规划上体现了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华东五市坚持城市规划与大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大旅游发展规划因素,以保护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市政府成立的 “市旅游指导委员会 ”下设 “旅游规划委员会 ”。该委定期会同计委、规划等部门对旅游项 目论证审批; *市形成了 “旅委 ”与计委、规划部门集中审定表决旅游改扩建项目的议事制度; *市在旅游立法中明确规定: “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应当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审核同意后,再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县级市、区的旅游建设项目应当报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同时, *市政府在建设发展中,为保护 *古城及古典园林风貌,作出保留旧城区、建设新区和工业园区的决定,使 *古城、古典园林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保护,使 *旅游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市政府也明确提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坚持 “统一规划、 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 ”的原则,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三)在市场管理上实施了依法综合治理的措施华东五市认为建立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他们均采用联合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门综合执法等形式,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并取得明显成效。 *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 “旅游管理委员会 ”,其职能就是负责协调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门,联合对旅游市场违规、违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法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市政府针对日趋升温的 “一日游 ”市场,专门颁布了 *“一日游 ”公告,并责成各景区(点)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等对景区点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管理,依法整治; *市建立 “一日游 ”经营活动专项审批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当地旅游市场秩序。(四)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形成了社会办旅游的局面 *市在景区点的建设上,市政府坚持 “谁投资、谁受益 ”的原则,大力倡导内资外资、国有民营一起上,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扶持。近三年来,共吸收 40 多亿元人民币投入景区(点)建设,建设了宋城、未来世界等一批文化品位高、具有高科技内涵的新景区(点),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形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 *市全市 60 余家星级宾馆90%以上利用外 资、吸收内资兴建,社会资金在旅游饭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五)在旅游产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华东五市在旅游六要素 “行、游、住、食、购、娱 ”中充分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用特色文化包装旅游、包装城市。 *市政府依托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 ”的优势,利用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 17频道等各大媒体,隆重推出 “*国际梅花节 ”, *的花车巡游驶进了 *滩,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培育和发展当地饮食文化,使秦淮河美食文化形成 *旅游的一大特色, *向世界推销 “三古一湖 ”(古城、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太湖),在住 、食、购上充分展示吴文化的特色,即住 古典园林饭店,食 吴越菜,购 *工艺品、苏绣等,同时,举办国际性 “*丝绸节 ”推销 *旅游; *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推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出中国第一桥 江阴长江大桥、神州第一佛 灵山大佛、华夏第一村 华西村、太湖第一渚 鼋头渚,并以一首太湖充满温情和水的歌曲占领了日本客源市场; *着重推介都市旅游(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购物); *以 “三江两湖 ”树立 *旅游形象。通过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形象包装,使华东五市旅游形象充满个性化,城市充满个性化。近几年来,华东五市海外旅游者人数、创 汇收入连年攀升。(六)在政府主导上给予政策扶持 *市政府为发展都市旅游,建立旅游 “两委体制 ”,采取制定征收旅游企业旅游附加的政策,保证 *旅游发展基金,同时,市财政每年拨款 5000万元,用于 *旅游促销;*市政府从第三产业发展基金中列支 1000万元每年递增 15%用于发展*旅游业; *市政府制定了按全市饭店利润的 10%征收旅游附加的制度,每年 1300 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基金; *市每年旅游市场促销费为500 多万元。(七)在城市环境建设与治理上为大旅游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得益于基础环境建设与治理。 *市政府为开辟 “黄浦江夜游 ”旅游项目,动用巨额资金搬迁 *外滩所有货运、军用码头; *市政府近年来改造了 60多条道路,实现绿、亮、洁、美,投入 4000 多万元治理秦淮河、玄武湖; *市政府近年来投入巨资改造、扩建通往景区点道路 50 多条;为了维护 *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形象,*市人大常委会于去年 7 月专门作出了关于拆除违法建筑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决定,人大决定,政府执行。 *新任市长上任不到一年,拆除违章建筑达 137 万平方米,拆违铺绿,改造了环沿西湖的环境,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树立了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在城市的建设上,着 眼于树立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与国际接轨,在旧城改造和建设中,考虑了盲人和残疾人的设施建设,也考虑国内国外游客方便,设立了中英文对照指示方向的路牌等。华东五市从抓城市环境建设、治理城市环境入手,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旅游的可进入性,有力保证了大旅游的发展。二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旅游业的几点思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定位为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大力培植和扶持,通过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 21 世纪武汉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 市旅游业克服起步晚、基础差等不利因素影响,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1999 年旅游总收入达 111 亿元,又创新高。结合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文化内涵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市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一)要把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我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与华东五市人大、旅游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座谈中,他们均对武汉的旅游资源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要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到旅游强市的过渡,必须要有超常 规的发展思路。原因之一,武汉市要建成国际化旅游城市必须首先建成国际旅游城市。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城市国际化道路的必经阶段。原因之二,发展武汉大旅游与市委、市政府建设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滨江、滨湖城市的思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原因之三,市委、市政府环境创新工程的大力实施,使发展武汉大旅游、大产业成为可能。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朝着支柱产业的方向进一步加以扶持发展,最终培植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二)要挖掘个性、渲染特色,把我市建设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城市华东五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证明,没有 特色的城市就是没有个性的城市,更不可能成为国际化城市。旅游业是以城市形象、城市特色为品牌的产业,这就需要在发展城市旅游业中发掘个性、渲染特色。我市是一个有着 3500 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楚文化、三国文化、辛亥革命文化底蕴;具有高山流水琴台觅知音、编钟、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汉阳兵工厂、张公堤、红楼等一大批可供挖掘的历史人文资源;同时,我市又是全国知名的滨江、滨湖特大中心城市,长江和汉水在市内交汇,泾渭分明,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自然景观。因此,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形成鲜明的楚文化和滨江滨湖城市特色 和个性,是我市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关键所在。在旅游纪念品、饮食、景点、娱乐等旅游要素上需要展开充分研究,深度挖掘楚文化、民间文化特色,使旅游饮食、娱乐、地产品、人文自然景观突出我市充满个性和特色的旅游城市形象。同时,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使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三)要强化旅游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大力宣传城市形象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我市旅游业实际已形成一批旅游精品景区点,如黄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鹤楼、东湖、晴川阁、琴台等等,但是包装组合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形象,因此,必须加大力度 进行海内外推介、促销。同时,有一批精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不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旅游业是一个 “点子 ”产业,要画龙点睛。同时创新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必须树立创新的意识。结合武汉的自然、历史文化优势可探索在水文化、热文化上,在名人故居等题材上深入挖掘、开发、实施创新,以 “新 ”取胜,真正形成知名度高、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我市旅游精品和精华旅游线路。(四)要注意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相结合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又构成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就武汉的实际来说,要发展旅游、形成大旅游格局,必须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 旅游规划,两方面要做到相互结合,相互呼应。 *市为拓宽道路,曾准备砍掉市区几十年的树林,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社会的呼吁, *市政府思量再三,下令停止砍伐,保护了树林,保护与开发并进。据有关部门测试, *虽与武汉同为 “火炉城市 ”,但因园林绿化覆盖率高,每年夏季气温降低了 23 。大量的事实表明,城市规划应与旅游规划相结合,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形成一个城市的整体特征、树立整体形象。为保证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充分体现旅游规划的特殊性,一方面要做好我市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滨湖城市的整体性旅游规划、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 令行禁止,使城市的建设性破坏、不伦不类的人造景观、 “假古董 ”建设降低到最低限度。三 .华东五市 “创优 ”工作的主要经验和作法(一)政府主导抓 “创优 ”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华东五市从 1995年起开始着手 “创优 ”工作。均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分管副市长为副主任,相关各委办局、区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指导委员会 ”。由于 “创优 ”工作关联性强、涉及面广、协调量大,各市 “创优 ”指导委员会把 “创优 ”工作始终抓在手中。各市认为 “创优 ”是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的大好契机,是拉动内需,加快大旅游发展的 “助推器 ”。五市市政府均提出一 次 “创优 ”一次成功的目标。为此,各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召开 “创优 ”动员大会,并且每年召开两次旅游经济工作会议,抓 “创优 ”、促 “创优 ”、推 “创优 ”,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督办整改,市人大、市政协密切关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 “一把手 ”工程。(二)宣传发动广泛深入 “创优 ”过程中, *市政府向广大市民倡导 “在外国人面前是中国人,在中国人面前是 *人 ”的口号,充分展示 *市市民的精神风貌。 *市政府提出 “人人都是旅游环境,处处都是 *形象 ”,深入人心。 *市政府向全市一万多辆出租车驾驶员和 1 万多辆公交车司乘 人员下发了 “创优 ”宣传资料,并要求熟记 “创优 ”内容、要求、标准,形成了 “创优 ”宣传的声势和社会氛围。并在新闻媒体上开办 “创优 ”专版,专栏 40 余个,宣传 “创优 ”,推动 “创优 ”。 *市对全市所有寻呼机用户, 2 个月不间断地发出 “创优 ”信息及要求。五市在 “创优 ”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 “创优 ”舆论氛围。(三)环境创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市政府拨出专款资金 5 千万元,对通往景区的道路及景区厕所进行全面改造,建设 “绿色走廊 ”,做到一路一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景,充分体现城市亮、绿、洁、美。 *市投入巨资对全市主干道及环西湖沿线道 路拆违还绿。 *市政府提出了 “创建为主,软件为主 ”、 “完善城市整体功能 ”的 “创优 ”思路。 *市 1997 年投入 亿元,搬迁了 18 家城市污染企业,同时,将城市主干道中山东路、汉中路、湖南路等一批道路按 “创优 ”标准建设成 “城市景观路 ”,并全面实施了亮化、美化、绿化和净化工程。三年来, *市对全市 24 个主要景点和城区主干道及公共场所的 200 座公厕按 “创优 ”标准进行了改造和翻新。(四)注重 “创优 ”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制作在 “创优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各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市、 *市资料准备工作将近三年时间,仅各相 关行业的附件资料就堆满了一房间; *市迎检冲刺阶段,突击 “创优 ”资料, 6 台电脑、 6 台复印机,整整工作了两个月,与此同时,各市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按 “创优 ”要求 18 大项,加总目录共计 19 本,单独成册,设计和制作十分精美、规范、完备详实的 “创优 ”资料,给予检查组良好的直观印象。(五)以检查促 “创优 ”华东五市反复检查社会 “创优 ”,成为他们推动全市 “创优 ”工作的重要手段和经验。 *市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兵分四路,针对薄弱环节、薄弱部门、薄弱领域重点检查,现场督办整改,每次确定重点对象 60 家; *、 *、 *,甚至 *都是市 主要领导亲自检查,现场督办整改,这种不间断、反复进行、直至达标为止的检查,确保了 “创优 ”目标责任的彻底落实。(六)迎检工作准备到位华东五市均成立了 “迎检指挥部 ”,市长任总指挥,分管市长任常务总指挥,市直委办局、区县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一把手为成员,下设宣传组、现场组、资料组、服务接待组等。第一次与检查组见面,市四大家班子所有成员、各委办局、区县主要负责人全体出动,热情迎接,博得了良好的印象分。同时,公安、工商、交通、市容调动一切力量跟踪服务,排除意外。分管副市长亲自坐镇指挥、协调,亲自为检查组调用资料。出租车队对检查组随时应候 服务,公安巡警便衣执勤,严密防范,各城市迎检准备十分充分。四 .关于我市 “创优 ”工作的几点思考(一)我市 “创优 ”工作的优势 1.市委、市政府有 “创优 ”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1996 年我市召开了首次 “创优 ”动员会, 1999年 11 月再次召开了全市 “创优 ”动员大会,成立了 “创优 ”领导小组,市委罗书记参加了会议,王守海市长亲自作动员讲话,明确要求一次 “创优 ”成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同时,市政府目标办向全市 43 家委办局下达了 “创优 ”目标分解责任。经过全市上下近半年的努力, “创优 ”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旅游立法工作超 前完成。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 “创优 ”工作,武汉市旅游管理条例数易其稿,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审议。 1997 年 9 月,武汉市旅游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在旅游立法上,我市比华东五市先行一步。同时,市政府已制定武汉 “一日游 ”管理办法,并颁布施行。因此,在旅游立法上,我市已具备很好的基础。(二)抓住“创优 ”机遇,提升城市功能 “创优 ”工作涉及一个城市的形象、地位和品牌。城市之争是综合实力之争,更是城市形象、城市功能之争。我市作为华中特大城市,要树立应有的形象和地位, “创优 ”工作为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