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民政工作年报.docx
自治区民政工作年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 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自治区民政工作年报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任务极为繁重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 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的总体要求,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克服 “75”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反分裂斗争异常复杂、各种挑战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取得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新成就。 全区生产总值预计 4270 亿元,增长 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5亿元,增长 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78 亿元,增长 14.8%。全口径财政收入 883.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88.8 亿元,分别增长 7.9%和 7.7%;地方财政支出 1474.9 亿元,增长 2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120 元,增长 6%;农民人均纯收入 4000元 ,增加497 元,增长 14%,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保增长,经济建设全面发展 自治区民政工作年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 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抢抓政策机遇夯实发展基础。紧紧围绕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 “一揽子 ”宏观经济政策,突出抓好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 1000 亿元,其中新开工重点项目 45 项。一批重点河流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干渠工程竣工投运。一批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和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建设。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进展顺利。以铁路、公路、民航、管道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不 断完善。全区在建铁路 11 条,其中总投资 1450 亿元、对 开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兰 -新第二双线开工建设。精 -伊 -霍、乌 -精二线等 4 条铁路建成运营。国道 312 线星星峡 -哈密段等 5 条公路建成通车。奎 -克高速公路、 13 条国省干线公路、 5 条国边防公路和一批重点农村公路开工建设。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喀什航站楼改扩建竣工投运。吐鲁番、库车机场迁建和博乐机场全面开工建设。“西气东输 ”二线 段建成通气。完成 3G 投资 24 亿元,发展了14 万用户。地质勘查成果丰硕,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 3.19 亿吨、天然气 2919 亿立方米、煤炭 447 亿吨。 “疆煤东运 ”资源勘查和深部找矿项目启动。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天然林保护、平原绿化、荒漠植被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完成。 现代农业发展深入推进。粮食总产量 1152 万吨,增长 26.7%,创历自治区民政工作年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 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史新高,粮食安全能力进一步提高。棉花种植实现调控目标,面积调减,效益提高。林果种植面积突破 1600 万亩,果品产量 530 万吨。肉、奶、蛋等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功举办的 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会上,共签约 250 多亿元。设施农业规模达 88 万亩。农民组 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基地化生产面积占全部耕地的 47%,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农户达 75%以上。数万农民经纪人活跃在城乡市场。农产品流通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农产品出口 6.8亿美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380 万亩,地方总面积突破 1000 万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巩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劳务经济、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前一年实现 “十一五 ”规划目标。 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企业 大集团战略深入推进,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面启动,地方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 1610 亿元,其中地方工业增长 16.5%。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迪那二凝析油气田、塔里木大化肥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竣工投产。准东、伊犁、吐哈、库拜等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疆内 750 千伏输变电线路建设、 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全面启动。一批大型特大型煤矿、煤电、煤化工项目和一批水电、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积自治区民政工作年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 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极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技术改造规划,机电、医药、建材、冶金、化工等地方工业实现全行业盈利。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工作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 44 个重点减排项目建成投运。 3 家国家级和 21 家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前完成 “十一五 ”小火电淘汰任务。单位 GDP能耗继续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 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区商品市场供应充足,物价平稳运行。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 “双百市场工程 ”、社区 “双进工程 ”稳步推进, “农超对接 ”和农资流通体系试点全面启动。家电下乡 工作成效显著。市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商贸服务业稳步发展。旅游业因“75”事件受到影响,我们及时采取系列应对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促销,举办 “ 人游 ”、冰雪旅游等重大节庆活动,着力加强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力保旅游业发展。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 35 万人次,创汇 1.4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 20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76.75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140 亿美元,口岸过货量突破 2019万吨,增长20.6%。实际利用外资 2.15 亿美元,增长 13.2%。引进区外资金 960亿元,增长 20%。 自治区民政工作年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 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财政金融保障能力显著提高。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首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省区,顺利完成 55 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任务。通过增收节支,开征煤炭资源开发特别调节费,清理税收减免,清缴欠税,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减税等措施,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发展。拨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82.8 亿元,增长 1.3 倍。新增财政资金 9.6 亿元,用于中小企业担保。安排财政资金 12.6 亿元,支持 726 家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金融机构认真贯彻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经济建设,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大企业大集团的资金需求,加大对中小企业和 “三农 ”的资金供给,实现信贷投放新突破。各项贷款余额 3787.59亿元,增长 34%。新增中长期贷款602.87亿元,增长 42%;新增中小企业贷款 1272.72 亿元,增长 31%;新增涉农贷款 394.1 亿元,增长 31.5%。实现资本市场融资 63.5 亿元。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增幅、农户小额贷款覆盖率、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居全国前列。 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制约现代农业、石油石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制造 业、风能与太阳能、金属材料等产业发展的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批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昌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自治区民政工作年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 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通过验收,科技园区产业聚集作用更加突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快。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科技合作取得新进展。医疗卫生、公共安全、资源环境等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加强。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推进。以石油石化、煤炭煤电煤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升级产品换代明显加快,产业聚集度明显提高。乌昌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以石油化工为主的重化工业和以纺织食品为主的轻工工业,在天山南坡经济带迅速崛起,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以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为重点的 “兴边富民 ”行动在南疆三地州、广大牧区和边境县市深入实施。落实南疆三地州建设项目专项规划国家补助 101亿元。南疆三地州区域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边远贫困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生产建设兵团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生产总值预计 600 亿元,增长 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00 亿元,增长 27%。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 7300 元,增长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 元,增长 10%。 (二)保民生,社会建设深入推进 自治区民政工作年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 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也是政府工作的主题。一年来,我们集中有限财力,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用于民生支出 948.6 亿元,增长 30.4%,占财政支出的 70.3%。就业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支出分别增长 27.5%、20.5%、 44.8%和 1.12倍。 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和 “75”事件影响 ,及时出台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行针对性就业帮扶。加大创业促就业工作力度,实施特别培训计划,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现城镇就业 42.59 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7 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 2.44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3.84%。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 166.3 万人,其中区内转移 153.91 万人。加强劳动关系、工资分配、劳动监察等公共就业服务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增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面,全区五项保险参保 1282 万 人次,增长 12.5%。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离休人员津补贴标准,继续做好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启动 13 个县市新农保试点,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由城镇扩展到农村的重大突破。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将关闭破产企业、国有退休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保。自治区民政工作年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 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调整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统筹解决城镇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基本解决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医保问题,实现政策并轨。积极发挥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和支持企业减负稳岗中的作用,认真做好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确保社会 稳定。健全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城乡低保制度,对城镇 63.3 万和农村 129 万低保对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高农村低保户补助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健全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提高装备水平。积极开展慈善救助和法律援助。养老院、孤儿院、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力度加大。工青妇、残疾人、老龄工作得到加强。 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 30.8 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廉租房建设。开工建设廉租住房 8.66万套,竣工 3.45万套, 14 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 享受了廉租房政策。建成经济适用房118 万平方米。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建抗震安居房 38.2 万户。自治区财政投入 6亿多元加快喀什老城区改造进度,完成 8835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 20 个县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完成 3.6 万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实现 1.2万户牧民定居。解决 121 万人饮水安全和 3.79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完成 14.3 万户农村沼气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乡镇通油率 97.5%,行政村通达率95.1%。自然村通电话率 81%,乡镇、行政村通宽带率分别达 99%和自治区民政工作年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 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61%。扶贫开发年度计划全 面完成,投入三项扶贫资金 26 亿元,稳定解决 27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完成 34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发放水库移民后扶资金 2.3 亿元,实施移民后扶项目 317 项,总投资达 14.62 亿元。国家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现全覆盖。全区移民人均增收 912 元, 97%的移民摆脱贫困。饮用水源地、重点河流、湖库水质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经过 15 年的努力, “两基 ”目标全面实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 教育事业的里程碑。中小学 D 级危房校舍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学前 “双语 ”幼儿园建设、校 舍抗震加固改造和西部农村初中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 “双语 ”教学全面推开,学前、中小学 “双语 ”和民考汉学生占少数民族学生的比重由上年 33.7%提高到42%。 “双语 ”师资培训基地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进度加快。内地高中班、区内初中班在校生分别达到 2 万人和 1.5 万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和重点紧缺人才专业建设不断推进。启动高校债务化解工作。职教园区和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南疆四地州高中阶段升学率提高 10%。地州特色产业实训基地、县市职教(培训)中心和乡镇中学劳动预备制培训阵地建设全面铺开。 医疗卫生和人口计划生 育工作全面推进。大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医疗和甲型 H1N1 流感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开展医疗救治,防止疫情蔓延自治区民政工作年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 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扩散。 “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 ”等重大卫生工程和国家免疫规划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顺利。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结核病、艾滋病、碘缺乏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控。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参合率达 97%以上。住院费平均补偿比率达 49.6%,补偿受益 2210万人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国有大型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初见成效。爱国卫生 运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卫生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围绕降低和稳定生育水平,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实施力度继续加大。在南疆三地州基础上又启动了 26 个贫困县、边境县计划生育特殊奖励制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扎实推进。启动南疆三地州社区和农村文化工程建设 。开展了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系列文化庆祝活动。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群众性体育活动健康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体育产业蓬勃兴起。竞技体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