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pdf
2017 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随着贸易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食品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海关总署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基本原则,紧扣落实各方责任的这一主线,持续完善食品安全全过程的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积极推进国际共治,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一、2017 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情况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贸易的特点是:数量快速增长、来源更加广泛、品种覆盖齐全、进境口岸相对集中,部分进口食品已成为国内市场重要的供应来源。(一)进口食品数量快速增长。据 WTO 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2017 年,全国共进口食品1142.9 万批(货物批,下同)、5348.1 万吨、58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7.9%、36.5%和 25.0%。近 5 年间,进口食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 5.7%(图 1)。1食品包括:肉类及制品(含脏器)、水产及制品、乳及乳制品、蛋类及产品、蜂产品、肠衣、食用油、大米、花生、蔬菜及产品、中药材、罐头、食用蛋白及制品、面粉及粮食制品、杂粮、油籽油料类、干坚果、籽仁类、茶叶、咖啡可可原料、饮料、酒类、糖类、蜜饯类、调味品、糕点、燕窝、特殊膳食用食品、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等,但不包括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果等农产品。图 1. 2013-2017 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情况(二)进口食品来源多样化,主要贸易对象占比突出。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来源愈加广泛。2017 年,我国从 187 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 10 位的分别为:欧盟、美国、新西兰、印尼、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马来西亚、俄罗斯和越南,共 440.3 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 75.5%(图 2)。图 2. 2017 年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情况(三)进口食品种类繁多,部分品种进口量较大。目前,我国进口食品种类已覆盖主要食品农产品类别。2017 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 10 位的食品种类分别为:肉类、油脂及油料类、乳制品类、水产及制品类、粮谷及制品类、酒类、糖类、饮料类、干坚果类和糕点饼干类,共 539.1 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 92.5%(图 3)。其中,构成我国居民膳食主体的植物油、乳粉、肉类、水产品等食品的进口量分别达到 941.9 万吨、132.4 万吨、427.4 万吨、408.9 万吨。图 3. 2017 年我国进口食品种类情况(四)进口食品口岸相对集中。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贸易的进口口岸主要集中在沿海省(市、自治区)。2017 年,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 10 位的省市分别是:广东、上海、天津、山东、江苏、辽宁、浙江、福建、北京和广西,共 555.5 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 95.3%(图 4)。图 4. 2017 年我国进口食品省(市、自治区)情况(五)部分进口食品占国内供应量相当比重。1. 乳制品近年来,我国进口乳粉贸易额和市场占比在 2014 年达到高点后呈下降趋势,2016 年触底反弹。2017 年,乳粉(含乳清粉)进口量为 132.4 万吨2,占国内乳制品供应量的 22.7%(图 5),其他乳制品进口量 100.4 万吨。进口乳制品来自 32 个国家(地区),其中贸易额列前 3 位的分别为欧盟、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贸易量仍在快速增长,2017 年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量达 29.1 万吨(图 6),同比增长 31.7%。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来自 14 个国家(地区),其中贸易额列前 3 位的分别是欧盟、新西兰和澳大利亚。2按照乳粉:液态乳=1 :8折算,约折合液态乳1 0 5 9 .2万吨。图 5. 2013-2017 年我国乳粉进口量和占国内供应量的比例图 6. 2013-2017 年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量2. 食用植物油近年来,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贸易基本稳定,进口食用植物油已成为国内市场重要的供应来源。2017 年,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 941.9 万吨,占国内食用植物油供应量的 12.0%(图 7)。进口食用植物油来自 62 个国家(地区),其中贸易额列前 3 位的分别为印尼、马来西亚和加拿大。图 7. 2013-2017 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和占国内供应量的比例3. 肉类近年来,我国肉类进口量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2017 年进口肉类达427.4万吨,同比下降7.2%,占国内肉类供应量的4.8%(图 8)。进口肉类来自 24 个国家(地区),贸易额列前 3 位的分别为欧盟、巴西和美国。其中,猪肉及制品进口量最大,达 262.3万吨,占国内供应量的 4.7%;牛肉及制品进口量为 75.1 万吨,占国内供应量的 9.5%;羊肉及制品进口量为 26.6 万吨,占国内供应量的 5.5%;禽肉及制品进口量为 46.9 万吨,占国内供应量的 2.4%。图 8. 2013-2017 年我国肉类进口量和占国内供应量的比例4. 水产品近年来,我国进口水产品贸易基本稳定,2017 年进口水产及制品达 408.9 万吨,占国内水产品供应量的 5.6%(图 9)。进口水产品来自 78 个国家(地区),其中贸易额列前 3 位的分别为俄罗斯、美国和挪威。图 9. 2013-2017 年我国水产品进口量和占国内供应量的比例二、2017 年我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稳定,没有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2017 年共检出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标准、未准入境食品 6631 批、4.9 万吨、6953.7万美元。口岸监管发现,部分食品品种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和品质不合格为主要不合格项目。(一)未准入境食品的主要种类。2017 年,未准入境食品覆盖几乎全部进口食品种类,其中按批次排列前 10 位的种类分别为: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糖类、粮谷及制品类、酒类、肉类、水产及制品类、乳制品类、茶叶类和特殊食品类,占未准入境食品总批次的 86.1%(图 10)。图 10. 2017 年我国未准入境食品种类情况(二)未准入境食品的主要来源地。2017 年,未准入境食品来自 94 个国家(地区),其中按批次排列前 10 位的来源地分别为:欧盟、日本、中国台湾、东盟、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俄罗斯和加拿大,占未准入境食品总批次的 88.1%(图11)。欧盟、东盟食品的未准入境原因主要是:饮料类、糖类和糕点饼干类产品中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品质不合格等;日本食品的未准入境原因主要是:糕点饼干类、水产及制品类证书不合格,粮谷及制品类未获检验检疫准入等;美国食品的未准入境原因主要是:饮料类、特殊食品类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等。图 11. 2017 年我国未准入境食品来源地情况(三)未准入境食品的主要原因。2017 年,未准入境食品涉及 15 类不合格项目,其中按批次排列前 10 位的分别为:品质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标签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包装不合格、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货证不符、污染物和营养素不合格,占未准入境食品总批次的 98.1%(图12)。安全卫生问题中,主要项目为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等,占未准入境食品总批次的 20.9%;非安全卫生问题中,主要项目为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占未准入境食品总批次的 57.6%。图 12. 2017 年我国未准入境食品不合格原因情况(四)大宗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情况。1. 乳制品2017 年,各地海关从来自 24 个国家(地区)的乳制品中检出未准入境产品共计 250 批、522.5 吨、288.8 万美元,主要为品质不合格、微生物污染、证书不合格、标签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等,占未准入境乳制品总批次超 8 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