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告-20220812-国信证券-亚太科技-002540.SZ-汽车铝挤压材龙头_产能稳步扩张_33页_1mb.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 | 2022年 08月 12日亚太科技 ( 002540.SZ)汽车铝挤压材龙头,产能稳步扩张公司研究 深度报告投资评级:买入(维持评级)证券分析师:刘孟峦010-S0980520040001证券分析师: 焦方冉021-S098052208000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摘要主营业务公司是国内汽车铝挤压材绝对龙头,典型产品包括汽车热管理系统管路、底盘系统控制臂棒材、刹车系统 ABS阀体棒材、动力系统电池包型材、防撞系统保险杠型材、车身系统副车架型材等。在新能源汽车中,公司产品包括电池托盘、电池水冷板、微通道扁管等多种材料。 2021年热交换系统铝材销量占比 48.9%,底盘车身系统铝材销量占比 39.1%,三电系统铝材销量占比 5.7%。其中三电系统铝材销量同比增速最快,达到 143%。 2021年公司在国内汽车铝挤压材市场占有率 30%。公司概况公司拥有 30.5万吨铝挤压材产能,其中南通地区 16万吨,无锡地区 14.5万吨,产品 95%用于汽车行业。 2021年公司铝挤压材销量 22.59万吨, 2025年前规划产能达到40-50万吨。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 13.3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汽车轻量化零部件、航空用特种铝材及家用空调用铝管项目,将迎来加速成长。推荐逻辑 行业需求加速向上,公司产品结构调整近年来,交通工具节能减排需求提升,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汽车轻量化需求更加紧迫。铝挤压材除具备轻量化、耐腐蚀等铝材共性优点外,模具成本低、截面形状灵活调节以满足不同刚度需求、有较强的密闭性和隔音效果,相较铝压铸件有独特优势。铝挤压材在车身、底盘的应用范围扩大,有望带动铝挤压材单车用量翻两番。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在热交换管路、底盘悬架、制动系统铝材领域拥有绝对领先优势,将显著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浪潮。公司借助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重塑契机,发挥材料开发优势,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加码新能源铝挤压材零部件深加工业务,助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及客户服务能力升级,帮助整车客户实现供应链扁平化,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盈利预测参照今年年初至今各个商品的均价,假设 2022/2023/2024年铝锭现货年均价 20000元 /吨,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 77.6/89.5/10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6/6.43/7.58亿元,同比增速 21.4/15.7/17.8%,摊薄 EPS分别为 0.44/0.51/0.60元,当前股价对应 PE为 14.8/12.8/10.8X。亚太科技作为汽车铝挤压材领先的供应商,凭借技术、客户等方面优势,成长确定性高,借助底盘车身件放量和新能源车铝挤压材零部件深加工业务,公司成长空间更加广阔。我们预计 2022年公司 EPS将达到 0.44元,对应 2022年 8月 11日股价 PE为 15X;预计 2023年公司 EPS达到 0.51元,对应 PE为 13X, 同行业上市公司 2022年 PE倍数算数平均值为 24X,亚太科技相对估值明显 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是国内汽车铝挤压材龙头,具备技术和客户优势,正在加码布局车身底盘 铝材、 新能源车三电 系统铝材以及向下游零部件延伸 , 成长性进一步确定。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 7.9-8.3元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 22%-28%溢价空间。考虑公司龙头地位和确定的成长性, 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不及预期风险;铝价大幅波动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毛利率下滑风险。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公司分析行业龙头,深耕汽车铝挤压材 30余年深耕行业 30余年的汽车铝挤压材龙头 , 市占率高: 公司源于 1988年周福海先生创办的一家散热管厂 , 借助国外车企寻找国内材料供应商契机 , 1999年公司成为国内首批汽车空调系统铝管供应商 , 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 , 公司经过 30余年发展 , 已经成为国内汽车用铝挤压材龙头企业 , 产品系列从热交换系统拓展到了车身 、底盘 、 新能源车三电系统 。 截至 2021年末 , 公司拥有铝挤压材产能 27万吨 , 2021年公司产品销量 22.6万吨 , 同比增长达 32%。 2021年我国汽车铝挤压材市场空间61万吨 , 公司 2021年汽车铝挤压材国内出货量达 18万吨 , 国内市占率 30%, 是国内汽车铝挤压材市场绝对龙头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更加迫切 , 公司将显著受益: 公司经营风格稳健 , 产能稳步提升 , 自 2011年上市以来共经历过三次产能扩张 , 产能年均复合增速 16.5%,产品销量年均复合增速 16.1%。 公司专注于汽车行业 , 2021年汽车行业产品销量占公司产品总销量 95%。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 整车整备质量增加 ,汽车轻量化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 , 铝挤压材在车身 、 底盘的应用范围扩大 , 有望带动铝挤压材单车用量翻两番 。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 , 在热交换管路 、 底盘悬架 、制动系统铝材领域拥有绝对领先优势 , 将显著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浪潮 。发行可转债 , 加码下游深加工 : 2022年 4月公司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 13.3亿元 , 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 汽车轻量化零部件 、 航空用特种铝材及家用空调用铝管项目 。 借助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重塑契机 , 公司利用雄厚的客户基础和强大材料开发能力 , 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 加码新能源铝挤压材零部件深加工业务 , 助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及客户服务能力升级 , 帮助整车客户实现供应链扁平化 , 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公司发展历程 -深耕行业 30余年第一家国产汽车铝管生产商。 公司源于 1988年周福海先生创办的一家散热管厂,借助国外车企寻找国内材料供应商契机, 1999年公司成为国内首批汽车空调系统铝管供应商,并成为大众合格供应商,实现进口替代。 2001年 10月公司前身亚太铝业成立。 2007年 8月公司改制, 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经过 30余年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汽车用铝合金挤压材龙头企业,产品系列从热交换系统拓展到了车身、底盘、新能源车三电系统,在汽车热交换器管路、底盘悬架系统、制动系统建立了绝对领先优势。 2021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30%。公司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上游是电解铝,下游是汽车零部件厂商。 公司处于铝产业链中下游,属于铝加工门类中的铝挤压,主要产品是高性能精密铝管、专用型材和高精度棒材。原材料主要是电解铝或再生铝,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热交换系统、底盘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动力系统、车身系统等领域,处于铝产业链中下游。公司购买电解铝、硅、镁等原材料,下游客户是博世、大陆、电装、贝洱、欧福、法雷奥、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汽车零部件商。股权控制结构。 截至 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实际控制人家族合计持股 49.6%。图 1:公司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 2:公司在铝加工产业链中的位置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公司营收构成多年来聚焦主业: 如果以产品形态分类,公司产品分为型材、棒材和管材, 2021年三大类产品占公司营业收入 87.8%。近年来公司产销规模增长,产品更加多元化,传统优势领域管材之外的型材和棒材营收占比逐年提高。分地区来看,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国内,国内营业收入占比超过 85%。010203040506070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型材类 棒材类 管材类 铸棒类 其他非铝业务 其他业务32.2% 33.2% 32.3% 34.9%27.6% 24.9% 26.1% 28.8%29.3% 28.7% 26.7% 24.1%0%20%40%60%80%100%2018 2019 2020 2021型材类 棒材类 管材类 铸棒类 其他非铝业务 其他业务图 3:公司分产品营业收入(亿元)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 4:公司分产品营收占比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毛利润构成更加均衡毛利润构成更加均衡。 管材是公司传统优势领域,毛利率较其他品类高,一度贡献接近 40%毛利润。随着公司产品多元化,在底盘、车身系统中的应用增多,毛利润构成更加均衡,总体呈现管材毛利润占比下行,棒材和型材毛利润占比提升的趋势。 2021年型材毛利润占比 33.8%,棒材毛利润占比 25.15,管材毛利润占比 30.7%。公司盈利水平受汽车行业景气度影响,同时也受铝价波动影响, 2018-2020年受汽车行业低迷及疫情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2021年受铝价单边上涨冲击较大。但是单位净利润始终维持在 2000元 /吨以上水平,盈利能力相对稳定。2.27 2.41 2.18 1.952.951.52 1.72 1.471.452.192.682.732.652.542.67012345678910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型材类 棒材类 管材类 铸棒类 其他非铝业务 其他业务图 5:公司毛利润构成(亿元)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4710 5011 5062 4699 4741 4594 3849 3853 2257 2311 2337 2039 2392 2374 2088 2027 17142192 22521808 1968 1740 1545 1545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单位毛利润 单位净利润 单位扣非净利润图 6:公司产品单位盈利水平(元 /吨)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公司盈利变化公司产品利润率变化 。公司产品定价方式采用“铝价 +加工费”模式,在加工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铝价上涨则毛利率下降。2016-2017年铝价总体呈上涨态势,公司毛利率略微承压。 2018-2020年受汽车行业低迷及疫情影响,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 2021年以来铝价单边大幅上涨,公司产品定价采用签订合同日期前一段时间的均价,如上月或上季度铝锭均价,签订销售合同后再采购铝锭,这种定价方式使得公司今年毛利率继续回落。20.53% 20.72% 19.84%16.49%14.46%13.49%8.91%10.45% 10.25%8.95%7.61%5.39%0.00%5.00%10.00%15.00%20.00%25.00%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Q1毛利率 净利率051015202530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型材类 棒材类 管材类 铸棒类分产品来看,公司管材类产品在国内具有绝对领先地位,毛利率在各类产品中居前, 2020年之前稳定在 25%水平,型材和棒材类产品毛利率稍低,但随着产品结构调整,预计将呈现企稳反弹态势。2022年以来,大宗原材料上涨及疫情对下游汽车零部件及终端整车客户带来很大经营压力,为维系客户,公司有一定让利。图 7: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变化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 8:公司分产品毛利率(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公司产销概况产品定价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是铝锭,铝锭占公司主营产品营业成本 80%以上,因此产品定价采取“铝锭价格 +加工费”的方式。 铝锭价格一般采用签订销售合同日期上个月或上个季度均价,所以铝价下行周期相对受益。公司曾做过铝价对毛利率的敏感性分析,铝锭价格下降 10%,公司毛利率增加 6%,铝锭价格上涨 10%,公司毛利率减少 5.5%。生产工艺流程。 公司将采购的铝锭和合金材料进行熔炼,浇铸成铝棒,铝棒经过均质处理和切割后进入挤压环节。挤压是铝挤压材生产的关键工序,将铝棒通过挤压机装配不同的模具挤压后再进行后续加工和表面处理形成不同种类的产品。型材、棒材类产品需经过拉直矫正、切割、热处理等后续加工,管材类产品需经过盘拉或直拉、精整、切割等后续加工。产品的种类和规格型号取决于挤压机装配的模具,挤压机的生产能力决定了公司的产能。公司主要生产设备挤压机是通用设备,可以用于各个种类产品的生产,公司可以根据订单的情况调整管材类、型材类、棒材类产品的生产能力。9.8310.4412.6814.89 15.6915.2517.0922.596.2%21.5%17.4%5.4% -2.8%12.1%32.2%-30%-10%10%30%50%0510152025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销量 (万吨) 销量同比(右)图 9:铝挤压工艺示意图资料来源: 汽车铝挤出门槛制作工艺探究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 10:公司产品年销量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公司产品应用场景公司业务以生产销售车用铝挤压材为主。 公司聚焦主业,典型产品包括汽车热管理系统管路、底盘系统控制臂棒材、刹车系统 ABS阀体棒材、动力系统电池包型材、防撞系统保险杠型材、车身系统副车架型材等。其中热交换系统管路以 3系合金为主,车身、底盘系统零部件材料以 6系合金为主。在新能源汽车中,公司产品包括电池托盘、水冷板、微通道扁管、电机壳等多种零件材料。公司产品涵盖 1系列至 7系列铝牌号,具有“多品种、多牌号、多规格”的特点。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公司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应用举例铝挤压材适用于三电系统。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包括电池、电驱动、电控,三电系统质量占整车质量的 25%-40%,是整车质量最大的系统。三电系统中,电池托盘的承载和碰撞性能要求较高。由于铝挤压材截面设计自由度高,同时满足了轻量化、水冷却、为电池组提供承载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不少车型采用铝挤压材拼焊的电池包托盘,仅电池托盘的铝型材用量就可达 40-60kg,相比钢制托盘减重 60kg以上。应用场景 图片 重量( kg)电机壳 6电池托盘 40门槛梁 32控制臂 20小计 98应用场景 图片 重量( kg)水冷板 8换热管路 5门槛梁 16MPE管 6小计 35资料来源 :汽车之家、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稳健扩张的铝挤压材龙头公司上市以来有三次大规模产能扩张。第一轮是公司 IPO募投项目,共计 5.7万吨产能,项目于 2012年前后竣工;第二轮是利用超募资金建设产 8万吨轻量化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项目于 2018年前后竣工;第三轮是公司 2016年定增,建设“年产 6.5 万吨新能源汽车铝材项目”和“年产 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4万吨项目已于今年 4月份投入使用。截至 2021年末,公司拥有铝挤压材产能 27万吨, 2021年公司产品销量 22.6万吨,同比增长达 32%。公司自 2011年上市以来,产能年均复合增速 16.5%,产品销量年均复合增速 16.1%。根据公司公告的数据, 2021年我国汽车铝挤压材市场空间 61万吨,公司 2021年汽车铝挤压材出货量达 18万吨,国内市占率 30%,是国内汽车铝挤压材市场绝对龙头。根据公司公告,在现有 27万吨产能基础上,公司在无锡、南通两地继续新建产能或通过技改扩建现有产能,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形成 40-50万吨的高性能铝挤压材产能。另外公司借助新能源汽车企业供应链扁平化、供应链重塑契机,积极向下游延伸,布局零部件业务,公司于 2022年 4月公告可转债预案,拟投资 9.8亿元建设 2个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5.857.87 8.8101112.7162021232734%35%12% 14%10%15%26%25%5%10%17%-30%-10%10%30%50%05101520253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产能 增速图 11:公司上市以来产能稳步增长(万吨)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表 1:公司上市以来三次大规模扩张募资 项目名称 总投资 进度2010年 IPO募投项目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汽车用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一期项目 4.8 2012年前后投入使用高性能无缝铝合金复合管研究及其产业化扩建项目 0.86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建设项目 新扩建年产 8 万吨轻量化高性能铝挤压材项 12 2018年前后投入使用2016年定增项目年产 6.5万吨新能源汽车铝材项目 9 2021年前后投入使用年产 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 6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新能源车三电系统、航空航天铝材销量增速迅猛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是国内汽车领域零部件或零部件材料重要供应商。 2021年,汽车行业产品销量占公司产品总销量 95%。除汽车领域外,公司积极拓展产品在航空航天、军工、家用商用空调、海洋工程等领域应用,并初现成效。分产品来看,公司的优势产品 用于热交换系统的铝挤压材占比在缓慢下降,从 2020H1占比 53%下降到 2021年占比 48.9%。车身底盘系统铝材占比小幅上升,其中主要是用于控制臂的棒材。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铝材占比大幅提升, 2020H1占比为 3%, 2021年占比升至 5.7%,且在 2021年同比增幅达 143%。除汽车外其他行业 ,航空航天、家用商用空调领域,虽然基数小,但增速快, 2021年增速均在 90%以上,是公司长期发展方向。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 2020年 2021年表 2:公司产品细分领域出货量(吨)按行业 2020年 1-6月 2020年 2021年 1-6月 2021年 2021/2020增幅销量 占比 销量 占比 销量 占比 销量 占比汽车行业乘用车通用 -热交换系统 37,589 53% 88,693 51.90% 56,025 49.40% 110,361 48.90% 24%乘用车通用 -底盘车身系统 26,996 38% 66,178 38.70% 43,243 38.10% 88,343 39.10% 33%乘用车通用 -传感系统 418 1% 1,194 0.70% 1,090 1.00% 1,775 0.80% 49%新能源车用 -三电系统 2,256 3% 5,341 3.10% 6,574 5.80% 12,963 5.70% 143%燃油车用 -发动机系统 460 1% 1,180 0.70% 983 0.90% 1,994 0.90% 69%汽车行业小计 67,719 96% 162,586 95.10% 107,915 95.10% 215,435 95.40% 33%航空航天行业 284 0% 786 0.50% 869 0.80% 1,523 0.70% 94%家用商用空调行业 859 1% 1,789 1.00% 1,892 1.70% 3,542 1.60% 98%其他行业 1,712 2% 5,739 3.40% 2,777 2.40% 5,401 2.40% -6%合计 70,574 100% 170,901 100.00% 113,453 100.00% 225,903 100.00% 32%图 12:公司产品细分领域销量(吨)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铝挤压材性能均衡,适用范围广对比其他车用铝材加工工艺,铝挤压材强度适中,延展性好 。 铝合金按照工艺可以分为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又可以分为铝挤压材、铝压延材、铝锻件。在汽车用铝当中, 不同加工工艺的铝合金材料性能不同,适用于车辆的不同部位 ,如下表所示。铸造铝合金多用于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底盘部件等;铝板带多用于车身覆盖件,如四门两盖;铝挤压材可以实现断面复杂的中空薄壁结构,可用于制造车身结构件和保险杠等。铝锻件常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部件。 铝挤压材强度适中、延伸率好,成本和效率优于锻件,是性能均衡的车用铝材。铝挤压材在车用铝材中占比较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迫切,铝挤压材需求空间广阔。 根据 国际铝协 在 2019年针对欧洲乘用车市场的一份研究报告, 欧洲乘用车单车用铝量平均 179.2kg,其中铝挤压材 19.0kg,占比 10.6%。 虽然当前铝挤压材在汽车用铝中占比不高,但未来汽车轻量化进程中,铝挤压件替代部分钢制部件,用于车身、底盘安全件 实现轻量化 , 最具备增长空间 。车用铝挤压材型号繁多。 汽车工业常用的挤压铝合金型号有 3003、 3103、 5049、 6N01、 6005、 6005A、 6061、 6082、 6063、 7N01、 7003、 7021、 7029、 7129等。 3系铝合金用于挤压管材,而 6系、 7系铝合金多用于生产车身框架、保险杠等。铝挤压材相比其他材料加工工艺的优势:模具成本低、材料强度高、碰撞吸能。 铝挤压材除了拥有铝合金材料轻量化、耐腐蚀等共性优势外,还具备一些特有优势,如铝挤压材模具成本低、截面形状灵活调节以满足不同刚度需求、有较强的密闭性和隔音效果等,目前在前后保险杠、前后纵梁、防撞梁、吸能盒、仪表盘支架、控制臂、 ABS阀体、座椅导轨、行李架、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等均有应用。图 13:铝挤压材在车身上的应用(蓝色部分)资料来源:敏实集团、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 : 汽车底盘悬架关键部件轻量化探讨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表 3:常见铝合金加工工艺及性能对比 -铝挤压材性能均衡成型工艺 屈服强度 /MPa 抗拉强度 /MPa 延伸率 /(%) 典型应用型砂铸造 120-150 180-200 3 副车架重力铸造 200-220 270 -290 8 摆臂、支架锻造成型 260-345 380-420 10 摆臂、转向节挤压成型 210-245 220 -270 10 副车架、摆臂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热交换系统管路 -公司传统优势产品用于热交换系统管路。 在传统燃油汽车中,汽车热管理系统一般包括空调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汽车空调系统一般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干燥器及管路等组成,由于铝管的质量轻、热导率高、抗腐蚀性能好、易弯曲成形、回收价值高,在空调管路、动力操纵管路、燃油管路、柴油回油管路、热交换器管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热交换铝管是公司拳头产品,在国内具备绝对领先优势。 公司生产的各类铝管主要应用于汽车热交换系统。公司拥有汽车铝管领域核心技术,并主要源于自主研发,包括汽车用钎焊复合 B型管精密成型技术、连续挤压铝合金长管盘状结构技术、汽车用钎焊复合圆管技术、汽车专用铝合金水箱管技术等。 2021年,公司产品在乘用车通用的热交换系统领域销量达 11万吨,占公司产品总销量 48.9%。钎焊薄板29%挤压管材23%压铸件23%散热翅片箔21%其他4%图 14:铝材在汽车热交换器中的应用资料来源: 汽车热交换铝材概览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 15:公司管材产品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公司产品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公司产品用于水冷板及电芯间冷却管路。公司生产的铝挤压水冷板材料以及电芯间微通道扁管均已批量供货。水冷板: 放置在动力电池下方的水冷板有两种加工工艺,即钎焊复合铝板带和铝挤压。挤压材的优势是产品强度更高,可以折弯、内成型,可控性强,产出的材料形态更接近终端产品,公司的挤压水冷板一体成型,中间形成流槽,再焊接两端的端板。劣势是价格高,材料加工费比钎焊复合材料高 5000元 /吨左右。微通道扁管 :公司生产的微通道扁管用于动力电池间散热,如圆柱电池的蛇形管,另外也广泛用于汽车空调。公司原有部分微通道扁管产能,抢占新能源汽车相关市场,于 2020年 11月公告收购日本三菱铝业株式会社持有的苏州菱富铝业有限公司 100%股权。通过本次收购,充分利用苏州菱富铝业有限公司在热管理系统用高性能微通道扁管领域的产能、装备、经验等优势,与公司在该产品领域的渠道、技术等优势形成协同互补、资源整合,有力抢占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细分市场。图 16:用于圆柱电池间散热的微通道扁管资料来源: Munro Live、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0510152025302017 2018 2019 2020 2021管材类 综合毛利率图 17:公司管材毛利率高于其他产品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新能源汽车车身、底盘铝挤压材用量激增铝挤压材在车身、底盘、三电系统应用空间最大。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成为汽车发展的“新四化”。无论智能化、网联化,还是电动化,增加新功能均导致整车整备质量增加。整车质量的增加对续航里程、操控稳定等有不利影响,因此汽车轻量化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北汽研究院统计的多个新能源车型各系统质量占比,其中车身、三电和底盘系统质量占整车 75-85%,最具备轻量化提升空间。铝挤压材以其强度和延伸率优势,比铝压铸和铝板带在车身、底盘、三电系统一些部件中更加适用。铝挤压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碰撞吸能性能 。 挤压材的优势是同一模具可改变挤出件长度来调整轴距、轮距,降低了开发成本。同时挤压铝合金型材二维截面设计的自由度较高,可基于零件的性能要求制备复杂的截面结构。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满足相同碰撞和性能要求的条件下,铝合金防撞梁比钢防撞梁减重 35%-60%;发生碰撞时,铝比钢多吸收 50%-70%的能量,在实现车身轻量化的同时提高了汽车安全性。当前综合考虑轻量化与整车碰撞性能、成本等因素,钢铝混合车身成为汽车车身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受到较大应力的零件选用高强钢,而下车体平台的横梁、纵梁、门槛梁等一般采用铝合金挤压材,减轻重量的同时,还能吸收碰撞能量,提高乘员舱的安全性。图 18:车身材料轻量化技术路线资料来源: 轻质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表 4:新能源汽车车身铝挤压材用量激增福特电动野马 马自达 MX-30 BEV 捷豹 I-PACE 蔚来 ES6 特斯拉 Model 3 宝马 ix3普通钢 22.20% 36.10% 1.30% 0.60% 27% 21.90%高强钢 26.30% 26.10% 0.20% 4% 24% 38.70%先进高强钢 11.60% 9.30% 0.20% 11% 8.70%超高强钢 7.70% 19.50% 3% 6.80% 0.20%热成型钢 24.90% 9% 8.70% 14.80%铝合金 4.80% 84% 88% 19% 9.70%其他 2.50% 11.30% 7.40% 3.50% 6%资料来源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路径及开发策略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公司产品用于车身底盘底盘、车身系统 。公司在汽车底盘系统主要产品有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阀体、减震系统组件、悬挂臂、转向机构部件;在汽车车身系统主要产品有保险杠组件、仪表盘横梁、门槛梁、车身结构件等。 2021年,公司在底盘、车身系统铝挤压材销量 8.83万吨,占公司产品总销量 39.1%。公司底盘产品多为悬挂系统零部件,不必担心被一体化压铸替代。其中底盘控制臂是公司重点培育产品,自 2015年开始生产, 至 2021年已经成为公司车身底盘材料的主要产品之一。控制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重要零部件,主要发挥导向和传力的作用,通过球铰和衬套,将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照一定的轨迹运动因此,控制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良好的耐冲击性、可靠性,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和乘员的安全,铝合金锻件以其良好的减重效果在汽车领 域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目前市面上的控制臂按用材方式基本分为钢材质和铝材质 2种,钢材质一般采用钢板冲压加焊接的方式,铝材质一般采用铸造或锻压的方式。控制臂的轻量化不仅能提升整车轻量化水平,同时明显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2014年 8月,公司子公司亚通科技“汽车控制臂用可锻 6X82合金及纳米颗粒复合强化挤压材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江苏省 2014年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扶持。随后公司公告建设汽车控制臂用可锻 6X82合金及纳米颗粒复合强化挤压材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项目建成后新增年产能 1.5万吨。目前控制臂材料已经成为公司优势产品之一。图 19:公司底盘、车身系统部分产品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 20:底盘车身和三电系统铝型材用量远大于热交换管路( KG)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公司拥有 先发优势 和客户壁垒汽车铝挤压材龙头,市占率领先。公司源于 1988年,创始人团队行业经验超过 30年,公司业务一直专注于车用高端铝挤压材、零部件半成品,是国内汽车铝挤压材龙头企业。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 2018-2021年公司在国内汽车铝挤压材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22%、 24%、 28%、 30%,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并且远高于行业第二位。公司通过了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产品认可,客户涵盖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截至 2020年末,公司累计取得超过 500家客户的认证,包括法雷奥、德国博世、德国大陆集团、德国贝洱、上海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多家传统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优秀零部件供应商,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公司获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多家飞机整机客户认证及优秀质量奖等荣誉,获得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风雨同舟奖”、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弗迪科技“杰出质量奖”、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优秀供应商”等奖项客户认证壁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17 2018 2019 2020 2021亚太科技 和胜股份 豪美新材图 21:公司部分客户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 22:公司在汽车领域营收领先同行业(亿元)资料来源: 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技术优势公司创始人团队经历了中国汽车零部件本土化发展进程,多年来专注于车用铝挤压材市场、技术,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公司及多家子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中心,有能力运用自身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各类高规格产品、非标准化产品的技术开发和生产服务,在“以销定产”的行业经营模式中,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保证了企业满足客户需求、扩大市场容量。公司对研发持续投入, 2021年研发费用 2.04亿元,占营业收入 3.4%。截至 2021年末,亚太科技已形成有效专利 429项,特别是公司主要产品“汽车控制臂用可锻造高强度铝合金挤压材”、“高精度超细薄壁内螺纹铝合金管”经中国有色工业协会鉴定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设备优势。 汽车铝挤压材在原辅料质量、铝合金化学成份配比、铝熔体变质处理术、铝熔体净化处理术、合金棒材的均质化处理、挤压模具的可靠性、成品表面质量、性能及尺寸公差等方面相较于其它工业铝挤压材差异明显,进入门槛较高。公司从原材料端严格把控质量。熔铸环节决定了产品后续质量,公司坚持自主生产合金棒,严控合金化学成分配比,并拥有进口低压真空铸造系统( LPC)、除气除渣精练系统、全方位探伤系统等国内外先进熔铸系统来确保原材料的高端品质。 2020年公司获得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证书 。军工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公司全资子公司亚太航空科技于 2020年 3月获得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具备武器装备可研生产单位三级保密资格等认证。公司产品陆续获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多家飞机整机客户认证并进入批量供货交付,满足该领域关键部件材料进口替代、持续升级需求。 2021年亚通科技收到 Bureau Veritas Certification颁发的 BS EN ISO 9001:2015 / EN 9100:2018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标志着亚通科技在民用航空铝合金挤压材生产业务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国际航空工业供应链要求。3.6%2.8%4.1%4.0%3.3%3.8%3.3%3.2%3.7%3.4% 3.4%0.0%0.5%1.0%1.5%2.0%2.5%3.0%3.5%4.0%4.5%000001112019Q3 2019Q4 2020Q1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1Q1 2021Q2 2021Q3 2021Q4 2022Q1研发费用(亿元) 研发费用率图 23:公司研发投入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向下游零部件业务延伸公司于 2022年 4月 29日公告了公司发行可转债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不超过 13.3亿元,用于下表中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及航空、家用空调铝管项目建设。项目 1:年产 200 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 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包含防撞梁系统组件、门槛梁系统组件、下车身型材组件、三电系统部件等。即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不止于提供铝材,而是延伸到机加工、折弯、冲压、铆接、焊接、清洗、装配等深加工环节,产品将 直接配套整车厂,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及盈利能力。项目 2:年产 1200 万件汽车用轻量化高性能铝型材零部件项目 。本项目产品为应用于汽车领域特种铝型材零部件,产品包括副车架零件、防撞梁、门槛梁、吸能盒及其他零部件。项目 3: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 公司开发的航空用管材已经通过下游客户的性能评价,相关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已批量应用于航空飞机, 产品解决了困扰主机厂多年的飞机跑冒滴漏问题 ,得到了下游主机厂的高度评价。项目 4:年产 14000 吨高效高耐腐家用空调铝管项目。 本项目产品为高效高耐腐家用空调铝管,产品包括直管、盘管、内齿管等,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14,000吨产品产能。铝合金材料在防腐蚀、防渗漏、抗压、可塑性、热交换性等方面以可达到或接近铜的特性。技术层面,铝具有轻量化、制冷剂充注量小、可回收性好、可燃制冷剂应用范围加大等优势,对空调制冷技术升级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产业层面,由于铝价仅为铜价 1/3,“铝代铜”可有效抵消铜价上涨影响,对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有积极作用。表 5: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项目名称 项目主体 项目建设地 投资总额(亿元) 募集资金拟投资额(亿元)年产 2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 江苏亚太菱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锡市新吴区 5.8 5.8年产 1200万件汽车用轻量化高性能铝型材零部件项目 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 南通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4 4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 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 南通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3 1.5年产 14000吨高效高耐腐家用空调铝管项目 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 南通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2 2合计 - - 14.8 13.3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公司发展零部件业务的优势拥有优质稳定的客户基础: 公司零部件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 2022年 2月份公司获得理想汽车某两款新能源车型的铝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