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证券-电子行业_行业景气分化_创新中寻增量机会_43页_2mb.pdf
1 Table_First Table_First|Table_ReportType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 Tabl e_First|Tabl e_Summar y 电子行业 行业景气分化,创新中 寻增量机会 投资要点: 电子行业 22Q1业绩出现分化,估值已至历史底部 2022年 Q1电子行业业绩出现分化, 部分细分行业收入和利润同增,比如 半导体设备 /分立器件 /电子化学品 ,也有行业收入和利润同比下滑,比如 其他电子 /光学元件 /LED等。 而随着今年以来的较大幅度回撤,电子行业的估值水平已跌落至历史底部, 申万电子行业 整体 PE(TTM)十年分位数约为0.16%。 行业呈现 结构性缺芯 ,部分板块景气度不减 受疫情及乌俄局势影响,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下滑 , 根据 Canalys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3.112亿台,相比去年同期下滑 11%。 包括手机、笔电等行业在内的消费电子板块需求下滑压力较大,但包括汽车电子、AIoT、高端工控等领域仍然强劲增长 ,同时半导体制造商扩产动力 意愿较强,半导体设备材料仍可维持高景气度 。 万物互联、双碳 战略 时代开启,半导体结构性机遇长存 作为半导体行业下游最大的 子 行业之一, 智能手机渗透率趋于饱和,销量增长动力不足。 而 AIoT步入黄金成长期,万物互联加速 , 根据 GSMA数据,2019年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量达到 120亿台,预计 2025年设备总连接数将会达到 246亿台, 6年 CAGR为 12.71%。 MCU/存储 /模拟芯片 /传感器等半导体细分板块将持续受益。而在全球节能减排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新能源 发电等行业成为实现双碳的中流砥柱,功 率器件作为核心零部件也将快速 成长。 半导体固定投资持续增长,设备材料国产替代进行时 半导体厂商维持了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 根据 IC Insights, 13家公司计划在 2022年将资本支出比 2021年增加 40%以上。 2022年最大的资本支出将来自台积电,达到 420亿美元,增长 40%,英特尔为 270亿美元,增长 44%。 受此拉 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将维持较高的景气度。同时,由于美国科技封锁影响,国产设备材料厂商迎来发展机遇,经过长期的验证和打磨后,国产设备材料和国际先进产品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投资建议 展望 2022年下半年,我们认为 AIOT/新能源汽车 /双碳等下游市场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带动上游数字模拟设计公司和功率半导体业绩增长,设备材料国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看好三 个方向 。 1)数字模拟设计:推荐韦尔股份 /晶晨股份 /艾为电子 /力芯微等; 2)功率半导体:推荐时代电气 /新洁能 等 ; 3)设备材料:推荐中微公司 /盛美上海 /雅克科技 /神工股份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滑 的 系统性风险 、 5G手机和 IoT产品出货量低于预期 风险、疫情影响产业链风险等。 Tabl e_First|Tabl e_R eportD ate 2022 年 05 月 09 日 Tabl e_First|Tabl e_Rati ng 强于大市 上次建议: 强于大市 Tabl e_First|Tabl e_C hart 一年内行业相对大盘走势 Tabl e_First|Tabl e_Author 分析师 熊军 执业证书编号: S0590522040001 邮箱: 分析师 王晔 执业证书编号: S0590521070004 邮箱: Tabl e_First|Tabl e_Contacter Tabl e_First|Tabl e_Rel ateRepor t 相关报告 1、射频滤波器国产 SAW 迎发展机遇一2021.10.06 2、高景气延续,把握国产替代 +顺周期机会一2021.05.08 请务必阅读 报告 末页的 重要 声明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2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投资聚焦 研究背景 当前的世界局势波诡云谲,俄乌冲突、中美贸易争端加剧了全球工业生产、流通和贸易的不确定性,我国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持续时间长,且始终面临较大的境外输入压力。因此 2022 年的生产制造和消费均 充满 变数,但是长期来看, 确定的是 ,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行业带动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需求增长,产业链自主可控是长期逻辑,国产替代仍将 是 国产厂商 的 时代机遇 。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相比于市场对半导体发展前景存疑,对短期不确定性过于担忧,我们认为电子行业仍将是 科技 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而对于国内的半导体公司,短期不确定性不改长期发展趋势。 核心结论 下游市场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国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的板块和公司, 核心标的 包括 数字芯片中的韦尔股份 /晶晨股份等,模拟芯片中的艾为 电子 等,功率半导体中的 时代电气 /新洁能等,半导体设备行业中的 中 微公司 /盛美上海 等,半导体材料中的雅克科技 /神工股份等 。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3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正文目录 1. 一季度行业景气分化,基金持仓略有下降 . 6 1.1. 电子行业景气出现分化,估值位于十年低位 . 6 1.2. 电子板块一季度持仓略有下降 . 6 1.3. 展望 2022 年下半年,从创新中寻找增量机会 . 10 2. 2022 年行业呈现结构性缺芯 . 11 2.1. 疫 情引起需求端变化 . 11 2.2. 从资本开支看景气度变化 . 12 2.3. 需求增量来自汽 车、 AIOT 和工控 . 14 3. 从手机到 AIOT 带来的增量机会 . 16 3.1. 智能手机增速放缓, AIoT 时代开启 . 16 3.2. 数字芯片: “缺芯 ”背景下,关注 MCU+存储芯片 . 20 3.3. 模拟芯片:穿越周期,新兴领域助力市场扩容 . 22 3.4. 传感器: CIS 注入增长新动能 . 25 3.5. 中美芯片设计企业对比 . 26 4. “双碳 ”带来的功率器件结构机会 . 28 4.1.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场景功率器件增量显著 . 28 4.2. 功率器件海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厂商有待提升 . 32 4.3. 海内外功率厂商规模差距大,国产厂商享受国产替代溢价 . 33 5. 设备材料国产替代加速 . 34 5.1. 政策、资本、市场加速国产替代 . 34 5.2. 替代空间广阔,国内企业差距不断缩小 . 36 5.3. 国 产替代路径清晰 . 38 6. 投资建议 . 41 7. 风险提示 . 42 图表目录 图表 1: 22Q1 电子行业细分板块业绩及估值情况 . 6 图表 2: 2015Q1-2022Q1 电子行业基金重仓行业配比 . 7 图表 3: 2022Q1 基金重仓行业配比 . 7 图表 4:电子板块行业标准配置比例 . 8 图表 5: 2015 年 3 月 -2022 年 3 月剔除新增上市公司后市值情况(单位:亿元) . 8 图表 6:电子板块行业超配比例 . 8 图表 7:电子行业基金持股市值 前十个股 . 9 图表 8:电子行业持有基金数前十个股 . 9 图表 9:电子行业持股占流通股前十个股 . 10 图表 10:电子行业基 金加仓排名前十个股 . 10 图表 11: 2022 年 Q1 申万电子行业业绩增速公司 Top10 . 11 图表 12: 2022 Q1 全球 智能手机 出货量(按供应商) . 11 图表 13: 2020/21 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占有率 . 11 图表 14: 2021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按供应商) . 12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4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图表 15: 2022 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延续增长 . 12 图表 16: 全球半导体厂商资本支出(十亿美元) . 13 图表 17: 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十亿美元) . 13 图表 18: 本土晶圆厂当前产能及扩产规划( 12 寸) . 13 图表 19: 本土晶圆厂当前产能及扩产规划( 8 寸) . 13 图表 20: 芯片交付周期变化折线图 . 14 图表 21: 疫情之前设备零件交付周期在三个月内 . 14 图表 22: 2017-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 . 14 图表 23: 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比例 . 14 图表 24: 2022-203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 GW) . 15 图表 25: 2021-2025 年全球及我国逆变器新增市场规模(亿元) . 15 图表 26: 中国工控自动化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 15 图表 27: 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预测 . 15 图表 28: 2012-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 16 图表 29: 2021-2022 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月度) . 16 图表 30: 2019-2021 全球 5G 手机出货量 . 17 图表 31: 2011-2020 年全球射频前端市场规模 . 17 图表 32: iPhone 更新换代后零部件相比前代的价格变化 . 17 图表 33: 2015-2020 年智能手机单机镜头搭载量 . 18 图表 34: 2017-2024 全球智能手机镜头出货量 . 18 图表 35: 2015-2023 年全球手机光学镜头市场规模 . 18 图表 36: 2018-2020 年全球手机摄像模组市场规模 . 18 图表 37: 2015-2024 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 . 19 图表 38: 2015-2021 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 . 19 图表 39: 2019-2022 年全球 AIoT 市场规模 . 19 图表 40: 2019-2022 年中国 AIoT 市场规模 . 19 图表 41: 2019-2022 年全球 AIoT 半导体价值量 . 20 图表 42: 2020-2025 年中国物联网芯片市场规模 . 20 图表 43: 2019 年全球车载 MCU 市场格局 . 20 图表 44: 2019-2025 全球 MCU 市场规模 . 20 图表 45: 2016-2021 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 . 21 图表 46: 2021 年全球存储芯片分布 . 21 图表 47: 2019-2023 年全球汽车存储芯片市场规模 . 22 图表 48: 2019-2022 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 . 23 图表 49: 2020 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分布 . 23 图表 50: 电源类芯片细分种类及功能 . 23 图表 51: 2015-2026 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 . 24 图表 52: 2012-2025 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 . 24 图表 53:信号链细分种类及功能 . 24 图表 54: 2016-2023 年全球信号链芯片市场规模 . 25 图表 55: CMOS 图像传感器在摄像头中的应用 . 25 图表 56: 2016-2025 年全球 CIS 市场规模及出货量 . 26 图表 57: 2016-2025 年安防 CIS 市场规模及出货量 . 26 图表 58: 2018-2025 年机器视觉 CIS 出货量 . 26 图表 59:中美数字芯片设计企业对比 . 27 图表 60:中美模拟芯片设计企业对比 . 27 图表 61:全球各国关于碳排放的长期规划及承诺 . 28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5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图表 62:功率半导体器件发展历史沿革 . 29 图表 63:全球 MOSFET 器件市场规模(亿美元) . 29 图表 64:中国 MOSFET 器件市场规模(亿美元) . 29 图表 65:全球 IGBT 市场规模(亿美元) . 30 图表 66:中国 IGBT 市场规模(亿美元) . 30 图表 67:公司营业收入(亿元) &同比 . 30 图表 68:公司各项业务毛利率 . 30 图表 69:全球 SiC 器件市场 规模(亿美元) . 31 图表 70:新能源汽车功率器件主要使用场景示意图 . 31 图表 71: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万辆) . 32 图表 72: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 GW) . 32 图表 73: 2019 年全球功率半导体竞争格局 . 32 图表 74: 2019 年中国功率半导体竞争格局 . 32 图表 75: 2019 年全球 IGBT 分立器件竞争格局 . 33 图表 76: 2019 年中国 IGBT 分立器件竞争格局 . 33 图表 77:国产功率器件头部企业业绩及估值情况 . 33 图表 78:海外功率器件头部企业业绩及估值情况 . 34 图表 79:集成电路行业持续获得政策支持 . 34 图表 80:国家大基金二期对外投资项目统计 . 35 图表 81: 2021 年以后全球晶圆厂扩产情况 . 36 图表 82: 2020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细分市场规模(十亿美元) . 37 图表 83: 2020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 37 图表 84: 2019 年全球晶圆制造材料细分市场规模(亿美元) . 37 图表 85: 2019/2020 年全球半导体材料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 37 图表 86: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 . 38 图表 87: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度 . 38 图表 88:国内外半导体设 备代表企业分布 . 39 图表 89:国内外半导体材料代表企业分布 . 39 图表 90:中国、海外半导体设备头部企业对比 . 40 图表 91:中国、海外半导体材料头部企业对比 . 40 图表 92: 重 点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表 . 42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6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1. 一季度行业 景气分化, 基金 持仓略有下降 1.1. 电子行业 景气 出现 分化 ,估值位于十年低位 细分板块业绩分化,估值整体位居历史低位 。 半导体设备 /分立器件 /电子化学品3 个细分行业 22Q1 收入同比位列三甲 ,分别为 65%/34%/33%,并且利润同步快速增长 ,同比分别为 45%/46%/76%。其他电子 /光学元件 /LED/模拟芯片设计 4 个细分行业 22Q1 收入和利润均为负增长。 电子整体估值处于十年低位,半导体设备 /分立器件 /电子化学品不仅业绩增长块,估值也处于历史 30%分位数以下 ,十年分位数分别为 24%/12%/25%;而封测 /消费电子 /半导体材料 /PCB/数字芯片设计 /面板等行业几乎位于历史估值底部 , 市盈率分位数 均 位于过去十年的 1%以内 。 图表 1: 22Q1 电子行业细分板块业绩及估值情况 电子行业细分板块 (申万三级) 22Q1 营业收入 同比 22Q1 归母净利润 同比 市盈率PE(TTM) 市盈率 PE (TTM,剔除负值 ) 市盈率分位数 ( 10 年) 半导体设备 65.45% 45.41% 81 81 23.67% 分立器件 33.71% 45.91% 42 45 11.51% 电子化学品 33.43% 75.81% 39 36 25.03% 集成电路封测 31.47% 39.38% 15 15 0.04% 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 18.61% -14.18% 26 20 0.74% 半导体材料 16.57% 20.32% 47 48 0.00% 印制电路板 11.24% 6.46% 20 19 0.16% 被动元件 9.90% 2.89% 27 27 7.81% 数字芯片设计 9.85% 38.95% 36 36 0.00% 品牌消费电子 9.56% -28.33% 29 25 20.45% 面板 4.86% -51.96% 8 8 0.51% 模拟芯片设计 -0.13% -6.73% 34 36 0.16% LED -0.25% -25.58% 38 36 36.58% 光学元件 -26.76% -86.18% 55 35 47.37% 其他电子 -85.33% 127.30% 16 16 0.00%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 所 , 股价为 2022 年 5 月 6 日收盘价 1.2. 电子 板块一季度持仓略有 下降 电子行业的基金重仓配比持续在高位震荡 。电子板块优秀公司的不断涌现造就电子细分领域的蓬勃发展,如立讯精密等苹果产业链企业,海康威视、小米等安防消费类企业,京东方 A、 TCL 等面板产业链企业,韦尔股份、兆易创新等半导体产业链企业,以及模拟、功率、射频等特色工艺领域内的各类专精特新企业。基金对电子行业的重仓比例也在不断提升中, 2021Q4 创历史新高达到 14.18%,虽然短期看基金重仓股中电子行业配比在 22Q1 有所回调,但根据过去几年的数据,基金对电子行业的配置在短期回调后都会向上突破再创新高。短期内受国际政治、国内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原材料供给和供应链流转都出现不利局面,导致整体制造业承压显著,但我们认为电子工业尤其是半导体产业链仍然是整个工业生产体系最重要的参与者之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7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一,长期 看好电子行业板块 。 图表 2: 2015Q1-2022Q1 电子行业基金重仓行业配比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2022Q1 电子 持仓市值占比 11.26%, 排名 下降至 第 4 名( 上季度排名第 2 名,占比 14.18%) 。排名 电子 行业前面的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 、电气设备 、医药生物 ,分别占比 13.50%、 13.18%、 11.62%。 图表 3: 2022Q1 基金重仓行业配比 来源: 公司官网, 国联证券研究所 电子行业标准配比为 4.95%,连续 3 个季度出现下降 。 截至 2022Q1,电子行业标准配置比例为 4.95%,环比下降了 0.95 个百分点。(标配比例计算方法:申万电子总市值 /万得全 A 总市值) 由于近两年新上市公司中电子板块比例较高,新上市电子板块公司的市值占比达到 11.62%,剔除新上市公司影响后电子标配比例为 5.36%,此比例相比于 2015 年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8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Q1 提升 1.79 个百分点。 图表 4: 电子板块行业标准配置比例 来源: 公司官网, 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 5: 2015 年 3 月 -2022 年 3 月剔除新增上市公司后市值情况(单位:亿元) 日期 全部 A 股 SW 电子 电子市值占比 2015 年 3 月 31 日 518869 18547 3.57% 2015Q2-2022Q1 新增上市公司 272123 31628 11.62% 未剔除新增上市公司前 2022 年 3 月 31 日 888987 64695 7.28% 剔除新增上市公司后 2022 年 3 月 31 日 616864 33067 5.36%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基金重仓股超配比例为 6.30%,冲高回落 。 截至 2022Q1, 电子 板块超配比例为6.30%,环比 下降 1.98 个百分点,继 2021Q4 创历史新高之后出现回落 。 图表 6: 电子板块行业 超配 比例 来源: 公司官网, 国联证券研究所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9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从 2022Q1 与 2021Q4 的变动情况来看,电子行业 头部持仓市值普遍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 2021Q3-2022Q1持股市值前 10个股的持股市值总和分别为 2316、 2868、2132 亿元, 2022Q1 环比下降 26%。 持股市值排名。 与 2021Q4 相比,具体有如下变化: 2022Q1,仅有 1 只个股 振华科技 新 进入基金持有市值的前 10 名; 1 只个股 歌尔股份 退出基金持有市值的前 10 名。 2022Q1,海康威视尽管持股市值环比下降 30%,但仍然重回基金持有市值第 1名。立讯精密的持股总市值则环比下降 46%,跌落至第 3 名。前 10 名中仅有紫光国微( 3%)、圣邦股份( 17%)、振华科技( 3%)环比有所增长,其余均出现环比下降的情况。 图表 7: 电子行业基金持股市值前十个股 21Q3 21Q4 22Q1 名称 持股总市值 (万元) 名称 持股总市值 (万元) 名称 持股总市值 (万元) 环比变动 海康威视 6411590 立讯精密 5088294 海康威视 3443617 -30% 北方华创 2360350 海康威视 4895734 紫光国微 3256103 3% 紫光国微 2344884 紫光国微 3148870 立讯精密 2758678 -46% 立讯精密 2188879 韦尔股份 3063709 圣邦股份 2232528 17% 圣邦股份 2114502 歌尔股份 2321634 北方华创 1866321 -13% 韦尔股份 1906549 三安光电 2196680 兆易创新 1863410 -1% 三安光电 1858986 北方华创 2139471 振华科技 1806899 3% 振华科技 1410527 闻泰科技 2045975 韦尔股份 1713603 -44% 歌尔股份 1285804 圣邦股份 1908001 三安光电 1205804 -45% 卓胜微 1278877 兆易创新 1874841 闻泰科技 1168776 -43%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持有基金数排名。 所有基金持有基金数排名前十中,与 2021Q4 相比,具体有如下变化: 2022Q1 持有基金数排名前十的股票中, 1 只个股 圣邦股份 进入前十, 1只个股 三安光电 退出前十。 图表 8: 电子行业 持有基金数前十个股 21Q3 21Q4 22Q1 名称 持有基金数 名称 持有基金数 名称 持有基金数 海康威视 718 立讯精密 659 立讯精密 497 北方华创 363 海康威视 567 海康威视 473 紫光国微 363 歌尔股份 449 紫光国微 463 立讯精密 302 韦尔股份 414 北方华创 361 歌尔股份 236 紫光国微 383 韦尔股份 272 韦尔股份 232 北方华创 311 兆易创新 251 天华超净 155 兆易创新 236 振华科技 248 圣邦股份 140 闻泰科技 211 歌尔股份 243 振华科技 135 振华科技 187 圣邦股份 191 卓胜微 133 三安光电 148 闻泰科技 136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10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排名。 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排名中,与 2020Q4 相比,具体有如下变化: 2022Q1, 1 只个股 瑞可达 进入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排名的前十名; 1 只个股 三利谱 退出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排名前十名。 图表 9: 电子行业 持股占流通股 前十个股 21Q3 21Q4 22Q1 名称 持股占流通股比 (%) 名称 持股占流通股比 (%) 名称 持股占流通股比 (%) 圣邦股份 29.19 晶晨股份 30.47 晶晨股份 39.41 晶晨股份 28.69 圣邦股份 28.07 圣邦股份 31.08 振华科技 27.34 振华科技 27.31 振华科技 30.78 天华超净 21.48 紫光国微 23.06 紫光国微 26.23 思瑞浦 20.18 思瑞浦 21.85 思瑞浦 22.69 艾为电子 19.11 三利谱 19.56 法拉电子 22.03 紫光国微 18.69 法拉电子 18.79 兆易创新 21.40 卓胜微 18.11 兆易创新 17.27 澜起科技 16.87 诺德股份 17.52 闻泰科技 16.92 瑞可达 16.57 视源股份 17.24 澜起科技 16.40 闻泰科技 15.35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基金加仓排名。 基金加仓排名中, 9 只个股,分别为 沪硅产业、中芯国际、聚飞光电、扬杰科技、胜宏科技、兆易创新、 TCL 科技、紫光国微、晶晨股份 新进入加仓的前十名中 ,仅有 沪电股份 一只股票连续两个季度位居加仓排名前十 。 图表 10: 电子行业 基金加仓排名 前十个股 21Q3 21Q4 22Q1 名称 季报持仓变动 (万股 ) 名称 季报持仓变动 (万股 ) 名称 季报持仓变动 (万股 ) 诺德股份 15,832 立讯精密 42,125 沪硅产业 -U 7,802 三安光电 10,941 歌尔股份 13,081 沪电股份 5,729 大华股份 10,823 东山精密 12,389 中芯国际 3,598 杉杉股份 9,221 长信科技 12,027 聚飞光电 3,517 联创电子 6,772 闻泰科技 8,165 扬杰科技 3,290 欣旺达 5,758 沪电股份 5,868 胜宏科技 2,584 木林森 4,105 铜峰电子 5,557 兆易创新 2,551 天华超净 3,846 鹏鼎控股 5,162 TCL 科技 2,128 江海股份 3,775 兴森科技 4,351 紫光国微 1,924 闻泰科技 3,678 江海股份 3,886 晶晨股份 1,904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1.3. 展望 2022 年 下半年, 从 创新 中 寻找增量机会 22Q1 业绩 高 同比增速 企业细分行业较为分散 。 安集科技、创耀科技 、天华超净位居 2022 年 Q1 净利润 同比增速 前三 名 , 同比增速 分别为 1830%、 1275%、 1040%,净利润 增速较高 的公司既包括消费电子类,也包括面板、被动元器件、芯片制造等细分行业的上市公司。 创耀科技、天华超净、国民技术 位居 2022 年 Q1 营业总收入 同比 增速 前三 名 ,同比分别 增长 422%、 407%、 249%。 创耀科技、 天华超净 、国民技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11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术 、力合微 2022 年 Q1 收入和利润 同比 增速均位居行业头部 。 展望 2022 年下半年, 我们认为供应链管理能力强、产能有保障的电子行业公司将在业绩方面有更高的确定性 。 建议关注 业绩出色且 估值位于合理位置的板块 及 公司 。 图表 11: 2022 年 Q1 申万电子行业业绩增速公司 Top10 名称 2022Q1 净利润同比 名称 2022Q1 收入同比 安集科技 1830.27% 创耀科技 422.25% 创耀科技 1274.56% 天华超净 407.15% 天华超净 1040.25% 国民技术 249.35% 力合微 950.61% 澜起科技 200.61% 深天马 A 761.28% 思瑞浦 164.70% 东芯股份 284.27% 瑞可达 144.34% 雅创电子 267.61% 富瀚微 142.88% 国民技术 248.37% 力合微 138.30% 圣邦股份 248.09% 光弘科技 107.36% 聚辰股份 247.78% 立讯精密 97.91%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2. 2022 年 行业 呈现 结构 性 缺芯 2.1. 疫 情引起需求端变化 受疫情及乌俄局势影响, 全球 智能手机销量下滑。 由于俄乌局势和全球疫情,消费电子品牌的备货动力下降,半导体企业将面临库存修正甚至砍单。 根据 Canalys数据 , 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3.112 亿台,相比去年同期下滑 11%。 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受疫情影响较大 , 各大品牌均有大幅下滑 。 分供应商看 , 全球 前五大品牌中唯一销量增长的是苹果, iPhone 在第一季度售出了 5650 万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8%。 国内智能手机品牌受到疫情影响,销量呈现大幅下滑。小米以 3920万台销量排名第三,下滑幅度为 20%。 OPPO 销量为 2900 万台,下滑 27%, 排第四;vivo 销量为 2510 万台,下滑 30%, 排第五。 2021 全球平板电脑销量延续增长 , Q4 销量下滑较大 。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IDC 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 2021 年全球共计出货平板电脑 1.69 亿台,较上年增长 3.2%。 其图表 12: 2022 Q1 全球 智能手机 出货量(按供应商) 图表 13: 2020/21 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占有率 来源: Canalys,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 Conterpoint,国联证券研究所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12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中 Q4 有大幅度下滑 , 市场出货量为 4600 万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11.9%。 分供应商看 , 苹果稳坐第一名宝座, 2021 年共卖出了 5780 万台 iPad,相当于第二第三名总和,同比增长 8.4%,市场份额增至 34.2%;三星排名第二, 2021 年共卖出了 3090 万台,同比增长 3.8%,份额 18.3%;联想排名第三,市占率 10.5%,华为排名第五,市占率为 5.7%。 疫情拉动需求 ,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将延续增长趋势 。 疫 情 以来 , 国内消费者对于 使用平板电脑娱乐、教育和办公的需求 激增 , “双减” 政策 下 学生群体对于平板电脑的需求 加大 。 除此之外 , 国内 新进入平板电脑市场的厂商越来越多,原有 厂商 也会保持投入,行业参与者的增长同样也会推动整体市场的增长。因此,未来几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依然具有增长空间。 根据 IDC 预测 ,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 2022 年出货 量将达到 3064 万台 , 同比增长 7.1%。消费者对于大屏终端在娱乐、教育和办公等场景的使用习惯逐渐养成,使用频次明显提高,推动 2022 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延续增长的趋势。 2.2. 从资本开支看景气度变化 全球半导体厂商资本支出不断加大。 根据 IC Insights 的数据, 13 家公司计划在 2022年将资本支出比 2021年增加 40%以上。 2022年最大的资本支出将来自台积电,达到 420 亿美元,增长 40%,英特尔为 270 亿美元,增长 44%。 IC Insights 预测,半导体行业资本支出将在 2022 年增加 24%,达到 1904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也是自1993 年 1995 年以来,半导体行业首次出现连续三年的两位数支出增长。 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不断提高,设备厂商有望持续受益。 根据 SEMI 数据, 2022年全球前端晶圆厂所需的半导体设备支出总金额较前一年增长 18%, 达到了 1070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继 2021 年增长 42%后连续三年大涨。另外,据 SEMI 预测, 2023年可 望持续稳健成长,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将保有千亿美元以上 ,相关设备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图表 14: 2021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 按供应商 ) 图表 15: 2022 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延续增长 来源: IDC,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 IDC,国联证券研究所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13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国内本土晶圆厂产能占比持续提高。 根据 SEMI 的统计,目前 12 寸晶圆厂的建设以中国台湾、韩国和中国为主。从全球来讲,从 2020 年至 2024 年将持续提高 8 寸晶圆厂产能,预计增加 95 万片 /月,增幅达 17%,达到 660 万片 /月的历史记录 。 2021年 8 寸晶圆产能中国占比为 18%,全球第一。今后 5 年 中国产能将会持续上升。 本土晶圆厂密集投产,国内设备、材料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面对 2019 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半导体产能持续紧张,国内晶圆厂纷纷加快扩产进度。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新兴晶圆厂和以中芯国际、华虹为代表的晶圆厂正处于产能扩张期,未来 3年将迎来密集投产,同时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加快,有望持续带动国内设备材料厂商业绩快速增长。 上游设备零部件供应紧张,半导体设备交期拉长。 全球晶圆厂的持续扩产拉动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需求,上游设备零部件供应出现紧张。截至目前,科磊集团、泛林集团、阿斯麦等半导体设备大厂都已通知客户,由于镜头、微控制器、工程塑料和电子模块等零件全都面临短缺现象,部分关键机台必须等待最多 18 个月交付,而用于制造基板的设备甚至需要长达 30 个月的交付期。 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本土厂商迎来发展机遇。 为了防止关键零部件供应出现卡脖子问题,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和半导体制造厂更倾向于使用本土零部件,也有意愿图表 16: 全球半导体厂商资本支出(十亿美元) 图表 17: 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十亿美元) 来源: IC insights,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 SEMI,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 18: 本土晶圆厂当前产能及扩产规划( 12 寸) 图表 19: 本土晶圆厂当前产能及扩产规划( 8 寸) 来源:各公司公告,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各公司公告,国联证券研究所 0 10 20 30 40 50中芯国际 长江存储 上海华力 积塔半导体 晶合集成 当前产能(万片 /月) 总规划产能(万片 /月) 0 20 40 60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 华润微 赛微电子 芯恩 积塔半导体 士兰微 燕东微 当前产能(万片 /月) 总规划产能(万片 /月)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14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半年投资 培养、扶植国内相关零部件企业,甚至国内部分设备公司要求做到零部件国产化。目前国产半导体设备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能力、工艺水平、产品精度和可靠性与海外差距较大,整体国产化率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叠加行业高景气度,相关本土设备零部件厂商将迎来发展历史性机遇。 2.3. 需求 增量来自 汽车 、 AIOT 和工控 汽车电动化: 跟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 ),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即渗透率将达到 20%,到 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新能源汽车功率器件用量数倍于传统燃油车,汽车电动化趋势带动功率半导体市场需求高速增长。到 2023 年,汽车应用将继续受到组件供应限制,尤其是在微控制器 (MCU)、电源管理集成电路 (PMIC)和稳压器方面。 汽车智能化: 随着未来电动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不断落地与渗透,汽车 HPC、 EV/HEV 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将引领汽车电子的增长。根据 Statista, 2020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 2200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规模将增涨至 4000 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 8%。在互联网、娱乐、节能、安全四大趋势的驱动下,汽车电子化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电子在整车制造成本中的占比不断提高,预计 2030年接近 50%。 图表 20: 芯片交付周期变化折线图 图表 21: 疫情之前设备零件交付周期在三个月内 来源: Susquehanna,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 Nikkei,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 22: 2017-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 图表 23: 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比例 来源:中商情报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国联证券研究所 2.40% 4.50% 5% 6.30% 16% 22.60% 0.00%5.00%10.00%15.00%20.00%25.00%0100200300400500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销量(万辆) 渗透率( %) 0.91% 3.18% 3.6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