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研究报告.pdf
2021-2022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概述. 11.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概念与分类.11.2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1第二章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融资情况分析.32.1投资情况分析.42.2重点行业投资情况分析.52.2.1网络安全.52.2.2人工智能.62.2.3云计算.72.2.4集成电路.82.3投资轮次分析.92.4投资地域分析.11第三章 全国重点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分析.133.1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分析.133.1.1创投环境分析.133.1.2投融资情况分析.153.2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分析.183.2.1创投环境分析.183.2.2投融资情况分析.203.3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分析.243.3.1创投环境分析.243.3.2投融资情况分析.253.4成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分析.293.4.1创投环境分析.293.4.2投融资情况分析.313.5西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分析.353.5.1创投环境分析.353.5.2投融资情况分析.373.6重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分析.403.6.1创投环境分析.403.6.2投融资情况分析.42第四章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特点与发展建议.474.1投资特点.474.1.1资本市场逐渐回暖,优质项目“吸金”能力不断增强.474.1.2资本聚焦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云计算、集成电路等行业,助力创新发展.474.1.3种子期、初创期投资较为活跃,中后期成熟项目更受大额资本青睐.484.1.4投资地域集中在北上深,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势头正劲.484.2发展建议.494.2.1加快股权投资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494.2.2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机制,实现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504.2.3聚焦重点领域,深化资本赋能科技创新. 501第一章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概述1.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概念与分类新一代信息技术又称新兴信息产业,是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各地政府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中小企业发展,更加突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和民生保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包含内容较多,涉及范围较广,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相关统计分类标准为基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随着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为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有效肃清网络不良风气、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和网络市场秩序,网络空间安全产业(以下简称“网络安全”)被提到新高度,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技术驱动、场景牵引、社会发展等因素促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内涵进一步丰富,形成以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云计算、集成电路、区块链、量子信息等为典型代表的涵盖领域更广泛的新产业体系。1.2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努力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Doing business 2020)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各类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至现在的1.44亿户;我国营商环境排名由2012年的第91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足以证明我国“放管服”改革有效破解了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2位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此外,习总书记指出要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激发了数字领域创新创业活力。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20万家和18万家,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支出的76.2%;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向好。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数据,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此外,数字经济已逐步渗透到衣食住行医娱等领域,促使出行、消费和医疗服务形式更加丰富多元,驱动人们生活方式发生转变,新兴业务市场得到不断拓展。为了给数字经济提供良好市场环境,国家持续加码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政策,打造完善的产品体系并持续推进生态建设。股权投资机构成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的强有力推手,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良好的创投生态环境。股权投资市场1正在以资本为纽带,充当创新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推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创新相关领域的投资助力,推动了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的高速发展。如股权投资机构为青云、科大讯飞、柔宇科技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内的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技术研发经费和确保技术成功商业化的各项资源,最终帮助其发展成为各行业内首屈一指的企业。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规模为12.02万亿元,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共计14,962家,充足的可投资本,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1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指的是,由创业投资机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构成的市场。这些机构管理的基金统称为股权投资基金,包括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3第二章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融资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数据,目前我国5G已建成基站91.6万个,占全球70%;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718.7亿元,同比增长16.0%,增幅领跑全球大数据市场;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同比增长15%;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2020年我国云计算市场保持高速发展,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781亿元,增速超过33%。根据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白皮书(2020年)数据,2019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1,563.59亿元,较2018年增长17.1%。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能否持续获得资金支持成为相关企业较为关切的问题,也是摆在相关政府部门面前最紧迫的问题。我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在以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云计算、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有效拓宽了经济发展新空间。为支持相关企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股权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金额比例从2013年的16.1%波动上涨至2021年上半年的38.8%。由此可见,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股权投资机构偏爱投资科技领域企业,对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股权投资机构能够为科技领域初创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可为其提供资源对接、技术引进、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增值服务,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造良好的创投生态环境。4图2.1 2013-2021上半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股权投资占比情况(投资金额,亿元)2.1投资情况分析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股权投资案例数虽不及2020年一半,但投资金额却远超去年同期,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85亿元,是2020年的1.42倍。从投资案例数看,2016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股权投资处于波动下滑态势。2016至2018年,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股权投资案例数下滑速度较慢,仅从5,948起下滑至4,720起,年均下滑比例为10.4%;2018至2020年,全国产业股权投资案例数下滑速度较快,从4,720起直接下滑至2,590起,年下滑比例高达25.0%。从投资规模看,2013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股权投资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13-2018)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吸金”能力持续走强,投资规模从最初的526.42亿元(2013)逐步攀升至5,183.84亿元(201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8.0%;第二阶段(2018-2021H1)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股权投资降温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受资本寒冬影响,但2021年上半年单笔5投资金额的上涨,表明优质项目对资本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图2.1.1 2013-2021上半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股权投资情况2.2重点行业投资情况分析2.2.1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该领域的企业备受国家和资本的关注。而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健全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划,加强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培育壮大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进一步为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在监管政策健全、发展方向明确、社会需求扩张背景下,国内网络安全相关企业将进一步获得资本青睐。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自2016年起持续获得资本关注,投资金额从2016年的171.9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16.07亿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网络安全产业股权投资金6额不及2019年一半,但2021年上半年投资金额已超2020年一半,说明疫情影响正在消退,网络安全领域的股权投资积极性逐渐恢复。在投资案例数下滑的情况下,单笔投资金额的走高表明资本倾向通过重金布局的方式来支持发展潜力足的企业完成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并成长为该领域的头部或独角兽企业。图2.2.1.1 2016-2021上半年中国网络安全领域股权投资情况2.2.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通过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重构了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和新模式,促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对于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等起到关键决定作用。为进一步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需充分利用已有资金,统筹政府和市场多渠道资金投入,尤其要利用好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及资本市场融资等多种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支7持人工智能发展。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人工智能凭借融合性、颠覆性等特征备受资本追捧,投资金额和投资案例数在2018年达到近年来的顶峰后,呈现波动向下趋势,主要受股权投资市场发展趋严影响。2018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股权投资市场提高专业度,股权投资市场处于调整阶段,投资机构出手更为谨慎。图2.2.2.1 2016-2021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股权投资情况2.2.3云计算云计算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新业态。大力发展云计算有利于信息知识和创新资源分享,培育形成新产业和新模式,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建设数字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促使众多企业将业务转至线上,上云成为企业顺利开展业务的重要前提之一,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被进一步打开。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数据,82020年云计算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产业规模高达209亿元,增速为56.6%。云计算产业规模不断走高情况下,相关企业也受到资本追捧。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18年后我国云计算领域股权投资金额和投资案例数呈现双降趋势,但该领域的大额融资频现。如2021年5月,海马云获得2.8亿元战略投资;同年6月,青藤云安全获得6亿元C轮融资。部分云计算企业获得高额融资,说明股权投资机构较为看好该领域发展,愿意通过资金和资源的方式来支持部分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图2.2.3.1 2016-2021上半年中国云计算领域股权投资情况2.2.4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解决芯片行业“卡脖子”难题的重要一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为支持集成电路行业创新发展,实现核心技术的攻关,国家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9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208号),从人才保障、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真金白银”支持行业快速发展。此外,国家也通过设立政府投资基金的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领域股权投资案例数呈小幅波动,投资金额则持续上涨,从2016年的461.95亿元上涨至2020年的742.21亿元,并未受2018年资管新规和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在相关政策引导下,集成电路领域股权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将保持稳定增长。图2.2.4.1 2016-2021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领域股权投资情况2.3投资轮次分析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从投资轮次数量来看,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和A轮投资数量分别为902起,5,917起、1,832起和5,288起,占比为62.6%。股权投资机构广泛布局发10展早期技术企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早期技术企业因无成熟产品、稳定客源、市场占有率等原因,发展初期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广布局方式来降低企业前期发展不稳定的风险;另一方面,早期技术企业估值较低,投资机构可用相同体量资金获得更多股权,通过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和对接优质资源的方式陪伴企业从初期发展为明星企业,获得高额投资回报。从投资轮次注资金额来看,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C轮、D轮、E轮及以后、Pre-IPO的单笔投资金额分别为3.97亿元、5.00亿元、16.56亿元和19.90亿元,金额远高于其他阶段。由此可见,股权投资机构通过重金布局发展成熟期企业的方式,获得稳定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总体来看,股权投资机构通过广布撒网和重金布局相结合的投资策略,收获初创期企业更多股权和成熟期企业稳定发展空间,既降低了投资风险也获得了更高投资收益。图2.3.1 2016-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轮次情况(投资案例数,起)11图2.3.2 2016-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轮次情况(投资金额,亿元)2.4投资地域分析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北京、广东和上海获投案例数分别为5,757起、3,860起和3,619起,投资金额排名前三的省市依旧为北京、上海和广东,分别为5,589.86亿元、2,587.47亿元和2,311.09亿元。北京凭借优惠政策、资本集聚、人才多样等优势成为引领全国创新式发展的策源地。诸多优势叠加的北京也培育了众多科技企业,在资本集聚、企业扎堆的情况下,北京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获投数量和金额均位列第一。广东和上海无论是投资案例数还是投资金额均不相伯仲,但发展优势各有侧重。上海凭借资本优势扶持了众多企业发展,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上海市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4.28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一。以深圳为代表的广东则凭借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优势,带动当地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出一批技术过硬、产品符合市场预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除北上广外,重庆凭借综合科技12创新能力链接更多企业和资本,成为西南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军者。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继2018年之后,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保持全国第7位。13第三章 全国重点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分析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股权投资市场历年来重点布局区域。而随着中西部各地政府对股权投资行业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地,中西部地区股权投资市场热度渐升。与此同时,近年来陆续成立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一带一路”概念主题基金等也为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注入强大动力。2016-2021年上半年,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股权投资地域分布来看,湖北、四川、陕西、湖南、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较受股权投资机构关注。股权投资机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为这些地区引进优质资本、搭建创投生态、缔造产业优势等方面贡献着不小力量。3.1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分析3.1.1创投环境分析作为全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为集聚的城市之一,北京拥有较多的两院院士和顶尖学科资源,配备较为完善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根据施普林格自然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数据,北京位列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第五。在众多科技创新资源加持下,北京培育出大量高成长性技术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投环境成为北京市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发展、打造产业创新高地的关键一环。北京市政府以政策为主要驱动力,从通过税收减免方式支持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人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等科技型企业,到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孵化期、初创期、成长期创新型企业发展,再到拓宽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退出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在京设立S基金,彰显出政府从税收减免、基金募集和畅通退出等方面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营造良好创投环境的决心。14表3.1.1.1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法规概览时间 政策文件 发文机关 主要内容2017.05 北京市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京发改2017695号) 北京发改委 按照国家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的统一部署,研究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人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等科技型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配合国家完善天使投资人个人所得税政策。2017.12 关于进一步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措施(京政发201733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 健全创新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小微创业者创收致富。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孵化期、初创期、成长期创新型企业发展。2018.02 2018 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京政发20181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 推进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创业投资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工作。2018.03 关于进一步提升纳税等便利度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措施(京财税2018567号) 北京财政局 减税降费,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实施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税收政策试点。2019.04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京科发20195号) 北京科技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 在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框架下,研究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子基金,发挥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本的作用,促进科技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参与国家落地转化,支持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2021.06 关于推进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北京金融监管局等7部门 拓宽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退出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在京设立S基金,并进入份额转让试点参与相关业务。鼓励现有母基金引入S策略,参与受让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份额转让试点转让的优质基金份额或已投项目股权。资料来源:36氪研究院根据公开市场信息整理153.1.2投融资情况分析北京市创投政策完善、创投机构集聚、拥有众多科技创新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获投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均遥遥领先全国各省市。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获投案例数为5,757起,占全国获投项目总数的25.9%;投资金额为5,589.86亿元,占全国投资总额的25.0%,是第二名上海市投资金额的2.16倍。与全国发展趋势一致,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规模在2018年达到近年来峰值。2019年至2020年,资本寒冬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北京市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连续两年“双降”。2021年上半年,优质项目“吸金”能力逐步回暖,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案例数约为2020年一半,而投资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单笔平均投资金额高达1.78亿元,远超往年数据。图3.1.2.1 2016-2021上半年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股权投资情况16从投资轮次来看,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事件集中在早期项目,投资金额则集中在中后期成熟项目。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和A轮分别有218起,1,521起、526起和1,331起项目获投,投资金额分别为6.57亿元、144.05亿元、121.28亿元和588.07亿元,种子轮至A轮的早期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占比分别为62.5%和15.4%。C轮、D轮、E轮及以后、Pre-IPO分别有253起、89起、48起和7起项目获投,投资金额分别为825.31亿元、618.60亿元、1,494.51亿元和291.26亿元。相比全国整体情况,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金额更为集中在中后期项目,C轮至Pre-IPO的成熟项目投资金额占比为57.8%,较全国的43.9%高出13.9个百分点。图3.1.2.2 2016-2021年上半年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轮次情况(投资案例数,起)17图3.1.2.3 2016-2021年上半年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轮次情况(投资金额,亿元)大额融资方面,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融资额超过1亿元的案例数有592起,融资金额共计1,572.80亿元,占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融资总额的28.1%。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网络安全、VR/AR、集成电路等是备受大额资本关注的热点领域,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融资额超过1亿元的案例数分别为102起、95起、41起、15起和13起。例如,2020-2021年,边缘人工智能芯片的全球领导者地平线获得总额超过12亿美元的C轮投资;2017-2019年,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旷视科技先后获得4.6亿美元C轮投资和7.5亿美元D轮投资;2019年9月,企业级网络安全领军者奇安信获得15亿元Pre-IPO投资;云计算上市公司青云于2017年6月获得10.8亿元D轮投资。18表3.1.2.1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点投融资案例序号 被投企业 轮次 金额 投资时间 领域 投资方1 地平线 C1 1.5亿美元 2020.12 人工智能芯片 五源资本、高瓴创投、今日资本等C2 4亿美元 2021.01 Baillie Gifford、云锋基金、CPE 源峰、宁德时代等C3 3.5亿美元 2021.02 国投招商、中金资本、众为资本等C6 3亿美元 2021.05 黄浦江资本、君联资本等2 旷视科技 C 4.6亿美元 2017.10 人工智能 国风投基金、富士康、蚂蚁金服等D 7.5亿美元 2019.05 BOCGI、麦格理集团、工银资管等3 奇安信 Pre-IPO 15亿元人民币 2019.09 网络安全 熙诚金睿等4 青云科技 D 10.8亿元人民币 2017.06 云计算 招商证券国际等5 万里红科技 战略投资 9.5亿元人民币 2019.09 信息安全保密、大数据及区块链等 金泰富资本、精确资本、格力创投等数据来源:36氪研究院3.2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分析3.2.1创投环境分析上海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上半年GDP规模达到20,102.53亿元,位列全国榜首,同比高增12.7%。根据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8),上海首次进入全球前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上海市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经济、金融中心优势,从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引培创投管理团队、健全园区投融资体系、19支持企业上市等方面综合发力,助推重点产业、优质企业高质量发展。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方面,加大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的财政投入,扩大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科创企业的投资,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致力于形成千亿级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加强创投管理团队建设方面,积极吸引和集聚海内外优秀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团队来沪发展,大力培养本土创业投资管理团队。聚焦园区投融资体系建设方面,鼓励创业园区对接创业资本、融资担保的种子资金和担保资金等资金资源,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融资和上市难题。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方面,发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在培育企业上市和融资中的积极作用。表3.2.1.1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法规概览时间 政策文件 发文机关 主要内容2017.10 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沪府发201781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 积极吸引和集聚海内外优秀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团队来沪发展,大力培养本土创业投资管理团队。鼓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适当时候通过适当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2018.06 上海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2年)沪府办发201824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上海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运作和管理,丰富参股投资、跟进投资、融资担保等相结合的运作模式。鼓励创业园区对接创业资本、融资担保的种子资金和担保资金等资金资源,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融资和上市难题。2019.07 关于着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规201911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持续加大对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的财政投入,建立适应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特点的管理机制,鼓励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分别形成千亿级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2020.07 上海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实施细则沪发改规范202015号 上海发改革委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引导作用,鼓励天使投资企业对初创期企业实施股权投资,助推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天使投资母基金,促进机构化天使投资企业20时间 政策文件 发文机关 主要内容发展。2020.11 关于推动提高上海上市公司质量的若干措施沪府规202026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 支持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国有资本投资布局科技创新产业,扩大国有创投企业市场化运作试点范围。资料来源:36氪研究院根据公开市场信息整理3.2.2投融资情况分析上海市经济发达、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及处于种子期、成长期等创业早中期的创业企业。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上海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获投案例数为3,619起,占全国获投项目总数的16.3%;投资金额为2,587.47亿元,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1.6%,获投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均位列全国第二。从发展形势来看,2016年至2019年,上海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热度呈现波动下降态势,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均在2019年达到近年来最低值。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投资案例数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而投资金额则实现高增长,同比上升84.9%。2021年上半年投资案例数已超2020年一半,投资金额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上海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股权投资逐步恢复。21图3.2.2.1 2016-2021上半年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股权投资情况从投资轮次来看,上海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集中在早中期项目,股权投资成为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上海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种子轮至A轮的早期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分别为2,360起和625.90亿元,占比分别为65.2%和24.2%;B轮至C轮的成长期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分别为554起和1,204.08亿元,占比分别为15.3%和46.5%。相比全国整体情况,上海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融资更为集中在早中期项目,种子轮至C轮的获投项目融资总额为1,829.98亿元,占比为70.7%,较全国的50.8%高出19.9个百分点。22图3.2.2.2 2016-2021年上半年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轮次情况(投资案例数,起)图3.2.2.3 2016-2021年上半年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轮次情况(投资金额,亿元)23大额融资方面,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上海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融资额超过1亿元的案例数有395起,融资金额共计1,002.83亿元,占上海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融资总额的38.8%,大额融资金额占比高出北京市10.7个百分点。得益于上海市政府对于股权投资助推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是大额融资最密集的两个行业,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融资额超过1亿元的案例数分别为64起和49起。其中,2017-2018年,人工智能头部厂商依图先后获得3.8亿元C轮投资、2亿美元C+轮投资和1亿美元战略投资;2018-2020年,芯片制造商翱捷科技先后获得1亿美元B轮投资和1.19亿美元D轮投资。另外,大数据与云计算、网络安全等热点领域也备受大额资本青睐。2017年3月,中国第一家公有云科创板上市公司UCloud获得9.6亿元D轮投资;2019-2021年,网络安全数据智能与安全运营提供商斗象科技获得总额超过6亿元的B轮至D轮投资。表3.2.2.1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点投融资案例序号 被投企业 轮次 金额 投资时间 领域 投资方1 依图 C 3.8亿元人民币 2017.05 人工智能 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高榕资本等C+ 2亿美元 2018.06 高成资本、工银国际、浦银国际战略投资 1亿美元 2018.08 兴业国信资管2 翱捷科技 B 1亿美元 2018.07 芯片 IDG资本、深创投等D+ 1.19亿美元 2020.04 中网投、浦东科创、高瓴创投、张江科投等3 UCloud D 9.6亿元人民币 2017.03 云计算 元禾重元、中金甲子等4 斗象科技 B+ 亿元级人民币 2019.03 网络安全 同创伟业、国发创投等C 数亿元人民币 2020.02 钟鼎资本、同创伟业、惠友资本、云24序号 被投企业 轮次 金额 投资时间 领域 投资方栖创投等D 2亿元人民币 2021.06 智慧互联产业基金、钟鼎资本等D+ 近2亿元人民币 2021.08 电科投资数据来源:36氪研究院3.3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投生态分析3.3.1创投环境分析深圳市充分发挥作为中国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性金融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创新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加快打造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和国际风投创投中心。2020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189.6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GDP的15.1%;实现税收1,472.71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2%,居各行业首位。立足自身金融和创新优势,深圳市政府实施吸引股权投资基金落户、丰富退出渠道、推动对外创新开放等特色举措,加强股权投资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发挥风投创投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作用。具体来看,丰富退出渠道方面,支持市场化S基金母基金设立,推进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开展私募股权二级转让平台试点;推动对外创新开放方面,扩大QFLP试点,深化QDIE试点,推进WFOE试点。1不含海关代征和证券交易印花税。25表3.3.1.1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法规概览时间 政策文件 发文机关 主要内容2017.04 关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利用外资质量若干措 施 深 府 函201774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 利用基金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各类外资、合资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落户深圳,夯实股权投资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允许在前海设立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2018.06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和并购重组若干措施深府办201811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加大股权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政府性基金和民间资本,尤其是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深圳子基金、深圳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和深圳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我市改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股权投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实现快速发展。2018.12 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府规201827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引导培育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并购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母基金等专业化创业投资机构在深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投资募集资金方式。支持天使投资蓬勃发展。2021.01 关于促进深圳股权投资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完善创新生态链,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投资力度。丰富退出渠道,推进市场化S基金母基金设立,推进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开展私募股权二级转让平台试点。有序推动创新开放,扩大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深化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IE)试点,推进WFOE试点。2021.03 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深府办20214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鼓励支持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国有资本投资布局科技创新产业,促进金融资本和科创要素深度融合。资料来源:36氪研究院根据公开市场信息整理3.3.2投融资情况分析深圳市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的投资力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获投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均位26列全国第三、广东省第一。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获投案例数为2,707起,占广东省获投项目总数的70.13%;投资金额为1,687.82亿元,占广东省投资总额的73.03%。具体来看,2016年至2019年,投资案例数持续下滑,而投资金额则快速上涨,在2019年达到近年来峰值459.01亿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分别同比下降6.0%和65.0%;2021年上半年投资金额已接近2020年全年,市场热度逐渐回暖。单笔投资金额方面,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项目“吸金”能力持续走强,从2016年的0.27亿元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1.57亿元,资本对优质项目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图3.3.2.1 2016-2021上半年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股权投资情况深圳市引导股权投资“投早投小投科技”,从投资轮次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集中在早期项目。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和A轮27分别有99起、784起、240起和621起项目获投,投资金额分别为2.87亿元、51.61亿元、46.71亿元和600.86亿元,种子轮至A轮的早期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占比分别为64.4%和41.6%,较全国的62.6%和22.5%分别高出1.8和19.1个百分点。相比全国整体情况,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股权投资更为集中在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图3.3.2.2 2016-2021年上半年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轮次情况(投资案例数,起)28图3.3.2.3 2016-2021年上半年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轮次情况(投资金额,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