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华为汽车产业链.pdf
看好华为汽车产业链目录2华为智能汽车 E/E架构华为汽车产业链合作伙伴华为五大智能系统详解报告核心结论汽车智能电动化催生万亿市场,华为入局汽车领域。ICT技术积累,通信能力 +硬件 +算法 &软件助推入局汽车领域。 华为在通信领域丰富经验,助力搭建以太网为骨干网络的 CCA电子电气架构,并实现 面向服务 VehicleStack框架搭建。传感器 +MDC+OS+算法,打造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自研高算力 MDC计算平台 +AOS /VOS操作系统 +感知铁三角 +人工智能算法,共同实现 ADS全栈式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麒麟芯片助力 Harmony OS智能座舱平台。 自研麒麟芯片 +鸿蒙 HOS操作系统 +AR-HUD+车载智慧屏,实现智能座舱的计算平台、软件平台、显示平台三大功能,并形成软硬件生态系统。VDC智能电动平台 使能车企电动汽车差异化体验创新。 分层搭建 VDC平台,包括 mPower多形态电驱 +VDC计算平台 +VOS操作系统 +上层应用软件 &云服务。兼容不同芯片,带来差异化体验。智能网联 +智能车云助推汽车新四化进程。 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服务共同助力车 +路 +云端协同合作,协助提升智能化研发及应用效率。3投资建议:继续看好华为汽车产业链。 智能电动车是未来 5-10年汽车行业黄金赛道,电动化先行,智能化紧随,将重塑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和价值分配,也将培养中国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带动中国汽车产业链全球崛起。华为凭借 30年 ICT技术积累赋能汽车产业链,将是本轮智能电动变革浪潮的核心推动者,也将带来产业链巨大投资机会。 1)整车层面:已经公布与华为合作造车相关计划且新车已上市 /将上市,关注 【 长安汽车 /小康股份 /北汽蓝谷 】 。 2)零部件层面:智能座舱 /智能驾驶领域合作伙伴,推荐 【 华阳集团 】 ,行业标准 /自动驾驶仿真 /V2X合作伙伴,推荐 【 中国汽研 】 等。智能化赛道:大赛道、高增速ADAS功能不断升级,到 2025年市场规模超 2千亿,未来五年 CAGR达 21.3% 。 2015年以前辅助驾驶功能主要为 L1/L0级,整体单车配套价值约 7千元; 2016年进入 L2级时代,目前 L2及以下整体单车配套价值在 1.5万元左右。到 2020年将正式进入 L3级时代, L3及以下整体单车配套价值约为 2.5万元。根据我们测算, 2020年国内 ADAS市场达 844亿元, 2025年达 2250亿元, CAGR达 21.3%。智能座舱升级,到 2025年市场规模超 1千亿,未来五年 CAGR达 15.2% 。 由于中控、仪表产品升级,单车价值由 5年前的 1000元提升至现阶段的 4000元,随着在原基础上继续增加 HUD、流媒体后视镜等产品,单车价值或将提升到未来的 8000元。根据我们测算, 2020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超 560亿元, 2025年达 1030亿元, CAGR达 15.2%。图:自动驾驶升级路径4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壁垒5芯片 操作系统 中间件层应用层的算法ADAS智能座舱车联网数 据寡头垄断寡头垄断格局分散格局分散芯片系统算法数据闭环模型图:智能汽车核心技术壁垒解析组织架构变革,正式进军汽车产业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正式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2019年, ICT下设六个部门:运营商BG、企业 BG、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 Cloud & AI BG、 ICT区域组织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汽车 BU隶属于华为的 ICT,由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统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划归消费者 BG,余承东担任车 BU CEO。 2020年底,汽车 BU划归消费者BG,汽车业务负责人由徐直军向消费者 BG CEO余承东交接。 2021年 5月,余承东免去云 CEO,保留原消费者 BG CEO的前提下,新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一职。图:华为车 BU组织架构变化组织架构变革,正式进军汽车产业华为车 BU核心骨干携带硬科技 +汽车产业基因。总裁王军 此前任职于华为日本运营商业务部,曾任华为无线网络业务部 FDD产品线总裁。 副总裁郑刚 曾任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北京新能源总经理、党委书记,曾获“中国十大首席品牌官”。 副总裁何利扬 曾任华为西欧企业业务部部长、华为全球解决方案总裁、华为业务 BG解决方案总裁。图:华为车 BU核心人员华为智能汽车 E/E架构特点8以“计算 +通信”为核心 CCA架构 +Vehicle Stack跨域集成软件框架以 ICT技术为基础,建立以一个架构( CCA)、五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 /智能座舱 /智能电动 /智能车云 /智能网联)、全套智能化部件(智慧屏 +AR-HUD+集成式热管理 +感知铁三角等)组成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图:华为电动智能车全栈式解决方案华为智能汽车 E/E架构特点华为赋能汽车 E/E架构升级 1) 通信 架构升级 ; 2) 计算硬件 架构升级 ; 3) 软件 架构升级以太环网 +VIU区域控制器构建车内通信架构 。整车网络架构设置 3-5个 VIU,相应的传感器、执行器甚至部分 ECU就近接入,实现电源供给、电子保险丝、 I/O口隔离等功能。 VIU之间通过高速以太网的环形网络进行连接,确保整车网络高效率和高可靠。基础通信架构 +三大域控制器,构建 CCA架构。 在整车通信架构之上,设置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CDC、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MDC和整车控制器 VDC,共同完成娱乐、自动驾驶、整车及底盘域的控制。整车软件框架 VehicleStack,跨操作系统实现面向服务 SOA架构 。在 CCA架构基础之上,定义VehicleStack(整车级软件框架),采用面向服务的 SOA架构,能够实现不同的域控制器之间交互。图: 传统分布式 E/E架构向“计算 +通信”架构升级30年 ICT技术积累,助推 CCA+VehicleStack架构30年 ICT技术积累,通信能力 +硬件 +算法 &软件助推入局汽车领域通信领域丰富经验,构建车内通信方案 。以太网速率远超传统汽车总线网络,华为在以太网应用领域有丰富的经验, 2019年以 39%的市场份额稳居国内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第一,能够实现网络 0丢包及数据 s级延时,易于实现整车以太网络搭建及 VIU区域控制器功能。自研芯片 +传感器奠定坚实硬件基础。 自研晟腾 /麒麟 /鲲鹏 /巴龙芯片,分别面向自动驾驶域控 /智能座舱域控 /云端服务 /5G通信。自研激光雷达 +毫米波雷达 +摄像头三大传感器,构建感知铁三角。OS+AI算法 +ICT领域软件经验,助力软件架构实现 。 1)自研鸿蒙操作系统,转化为座舱操作系统 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 A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VOS。 2)依托晟腾 AI芯片 +AI机器学习算法实现ADS高阶自动驾驶算法。 3)丰富 ICT领域软件开发经验,助力面向服务 VehicleStack框架搭建。图: 以太网传输速率远超传统汽车网络以太网交换机 晟腾 /麒麟 /鲲鹏 /巴龙芯片云端服务器 鸿蒙操作系统图: 华为 ICT领域部分产品激光 /毫米波雷达 /摄像头CCA+VehicleStack架构有何优势?成本优化,提升开发效率,适配不同级别,便于实现整车 OTA功能节点就近接入,整车线束成本优化 。 CCA架构通过 VIU区域控制器,功能节点就近接入能够减少 ECU数量,有效节省线束,并减少装配成本。根据华为测算, 30万左右车型采用 CCA架构能够减少 26%的 ECU数量, 17%的线束长度, 19%的线束成本,并降低 7公斤左右的重量。通信 +计算架构灵活,硬件可扩展 /可更换,适用不同级别配置变化。 不同速率以太网络 +不同数量的 VIU+不同算力级别的域控制器搭配 +传感器,可以快速适配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标准化架构,软件可升级和复用,降低新车型开发时间 。标准化架构,通过 3-5个 VIU快速完成架构的设立,硬件通过标准 I/O接口实现可扩展和可更换,软件能够升级和复用,降低开发时间。面向服务跨域软件架构,便于实现整车 OTA。 VehicleStack面向服务的跨域软件架构,实现不同域控制器之间互通,在整个架构上提供全车 API接口,能够更加快捷的实现整车 OTA升级。图: 传统分布式架构难以实现软硬件快速迭代 图: 区域控制器实现标准 I/O接口扩展其它车企做的如何?特斯拉率先进行 E/E架构变革,逐步推进区域控制器演变主流量产车型延续博世 E/E架构路线,推进“功能域”控制器集成。 主流车企量产车型正在从分布式架构向“功能域”集中架构演进,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车身域控制器分别集成。但整车之间通信仍然通过 CAN/LIN等传统总线进行。如大众 MEB平台以及长安 CIIA电子电气架构等。特斯拉率先实现 E/E架构变革,实现区域控制器集成。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集成的基础上,率先进行区域控制器集成,将车身控制器划分为左、前、右三部分,节点就近接入,并集成部分 ECU功能,但控制器之间仍然采用传统汽车 CAN/LIN总线进行连接。图: 博世 E/E架构演进路线图 图: 特斯拉 Model 3率先实现区域控制器集成其它车企做的如何?下一代架构主流方案均采用 Zonal架构目前沃尔沃、丰田、安波福、伟世通、博世等主流车企及 Tier1的下一代电子电气机构,均按照Zone区域集成架构进行设计,通过 VIU(区域控制器)提供电源供给,电子保险丝等功能,实现就近接入, I/O口隔离,实现硬件接入与软件进行解耦,便于硬件插拔和升级。13图: 丰田下一代 ZONE架构图: 沃尔沃 Zonal E/E架构目录14华为智能汽车 E/E架构华为汽车产业链合作伙伴风险提示华为五大智能系统详解MDC平台,智能驾驶计算核心产业需求驱动 +华为能力积累,造就高性能计算平台自动驾驶功能推动算力需求,华为 AI芯片 +CPU芯片算力融合。 自动驾驶需求推动对于感知、融合和控制能力需求,华为晟腾 AI芯片 +鲲鹏 CPU芯片满足摄像头图像 +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需要的高性能的异构算力。软硬件能力积累,带来软件设计 +系统工程解决能力 。华为在 IT基础领域软件能力的长期积累,能够应对软件定义汽车时代频繁升级、软硬件解耦等软件架构设计需求。在电信领域和手机领域的长期积累,带来高可靠和高安全性的工程能力。量产最大算力智能驾驶平台,实现 L2-L4/5级别自动驾驶及场景全覆盖。 华为已经发布 MDC 300F/MDC 210/MDC 610/ MDC 810多个高性能计算平台,提供 48400+TOPS算力,实现L2-L4/5级别自动驾驶以及多场景覆盖。图:产业需求 +华为关键能力 图: MDC平台系列产品MDC平台,智能驾驶计算核心16硬件 +软件自研,打造高性能异构计算平台基于 AI+CPU的全套自研芯片,打造异构计算平台。 智能驾驶涉及到感知、融合、定位、决策、规划、控制等多个环节所需算力类型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多种芯片来共同完成异构算力搭建。MDC计算平台中的 AI芯片(晟腾 310)、 CPU芯片(鲲鹏 920s)、图像处理( ISP)芯片以及内存芯片全套自研。外形尺寸统一便于硬件升级,网络接口丰富。 MDC系列产品,物理尺寸保持一致,在智能汽车的生命周期里,可支持计算平台的平滑替代升级。提供丰富的网络接口,以 MDC 300F为例,提供 12路摄像头接口, 12路 CAN总线接口,以及 8路以太网接口,满足各类连接需求。图: MDC平台架构 图: MDC 300F 网络接口分布资料来源: MDC白皮书,东吴证券研究所MDC平台,智能驾驶计算核心17硬件 +软件自研,打造高性能异构计算平台覆盖从 OS到云服务的全栈软件平台。 在 MDC硬件层之上,运行最新研发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以及车控操作系统 VOS,通过自适应软件服务层以及标准 API库,与上层的应用层和云服务层进行通信和交互,构建一整套从操作系统到云服务层的全栈软件平台。MDC Core提供标准 API开发接口,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流程 。对外开放提供 Classic AUTOSAR与 Adaptive AUTOSAR、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及 OTA升级等 100多个 API服务,覆盖了上层智能驾驶应用的开发、调测、部署、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流程。开发工具链兼容 AUTOSAR,功能完善简单易用。 1)多元化,具有丰富的工具链,降低平台的使用门槛。 2)标准化,接口与框架标准化,构建良好生态。 3)个性化,面向全生命周期,简单易用。图: MDC计算平台软件架构昇腾 AI芯片,智能驾驶算力支持图 自动驾驶芯片 -昇腾芯片及其竞品昇腾芯片 用于自动驾驶域 汽车 AI推理芯片格局清晰,寡头垄断。1)特斯拉 FSD自研自用,处于独立一级2)英伟达 Xavier主要面向 L2+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对外提供芯片 +基础软件平台(不提供应用软件算法),下一代 Orin/Altan3) Mobileye主要面向 L0-L3级的 ADAS领域,对外提供摄像头 +芯片+基础软件 +应用算法的一体式解决方案。4)华为晟腾 310属于迷你系列,最大功耗仅为 8W,算力达到16TOPS,晟腾 910是全球单芯片算力最大 AI芯片。摄像头 /激光雷达 /毫米波雷达,智能驾驶感知铁三角19摄像头 +激光雷达 +4D毫米波雷达构成感知铁三角从辅助驾驶 -自动驾驶,传感器全面升级 。 1)摄像头像素 从 200万 -800万,单车搭载量从 5个-12个; 2)激光雷达 从无 -3个高线数; 3)毫米波雷达 从传统 -高分辨率的 4D成像雷达。4D毫米波雷达突破性进展,三大突破性能力带来六大价值 。三大突破性能力: 1)高分辨,水平分辨率 1,垂直分辨率 2; 2)大视场无模糊,水平视场整幅 60,垂直视场 15,纵向探测距离 300米; 3)输出 4D点云 (速度、距离、水平角度、垂直高度 )。并由此为智能驾驶带来六大价值,超前感知、安全、适配城区巡航、前前车检测、环境刻画、其它雷达协同应用。华为的 MEMS激光雷达技术能有效增加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和视场角,华为将于 2021年底量产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可以做到等效 100线。到 2024年左右,下一代华为全固态激光雷达将量产。竞争对手包括: Velodyne、 Quanergy、 Ibeo和国内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大疆。图:华为 传感器进化 图:华为 感知铁三角传感器 +MDC+OS+算法,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华为推出 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传感器 +MDC+OS+算法全套自研感知铁三角 +高算力计算平台,高效感知和决策。 硬件层面,华为拥有自研的感知铁三角,能够获取第一手的底层感知数据。计算平台选用专门定制的超级中央超算 ADCSC,最低起步算力为400TOPS,高阶能够达到 800TOPS算力。AOS操作系统满足生态、车规、数据驱动核心诉求,让智能驾驶系统开发更高效。 华为自研智能驾驶操作系统 AOS同时满足生态、车规、数据驱动开发等核心要求。已通过 ASIL-D & EAL5+功能安全认证,支持丰富的 AI原生开发库,让智能驾驶系统开发更高效。人工智能经验积累,不断迭代复杂场景。 算法层面,华为深入人工智能领域近 10年,主要进行自动驾驶算法的研究与开发,使得 ADS解决方案得以突破。通过不断迭代优化其它城市复杂场景,已经具备将高阶自动驾驶功能应用于乘用车的解决方案。图: 华为 ADS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传感器 +MDC+OS+算法,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华为推出 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传感器 +MDC+OS+算法全套自研多种模式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1) NCA模式,车内预制高精度地图,提供 Robo-Taxi体验。 2)ICA+模式,无预制高精地图,通过自学习绘制整个交通环境和自构图,完成自学习后达到类似Robo-Taxi的体验。 3) ICA( Intelligent Cruise Assist )模式,无预制高精地图,无自学习能力,带有辅助驾驶能力,类似特斯拉 AutoPilot。自动驾驶持续投入,多车企多车型全面合作 。目前 ADS自动驾驶团队有 2000人左右的规模,研发费用约 10亿美元,未来保持 30%左右的年增速。北汽蓝谷、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均有多车型采用该方案,目前北汽极狐 S已经落地量产。图: 搭载 ADS系统的阿尔法 S图: 华为 NCA模式自动驾驶CDC智能座舱平台,可插拔模组易于系统升级Harmony OS智能座舱 计算平台、软件平台、显示平台、生态系统基于麒麟芯片模组搭建可插拔的计算平台。 1)采用麒麟 9610车机模组,具有标准化,可插拔接口,能够轻松的对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升级,优化生命周期管理。 2)采用高性能 SOC,独立 NPU,端侧 AI处理以及端侧自学习 /自训练,支撑多模交互等复杂场景。 3)具备新一代存储,内存读写性能提升 31%,功耗下降 47%,闪存读写能力提升 100%,更加靠经消费电子的性能,减少 Tier1重复的工作。图: Harmony OS智能座舱生态 图: 麒麟车机模组CDC智能座舱平台,面向“车”的鸿蒙车机系统Harmony OS智能座舱 计算平台、软件平台、显示平台、生态系统鸿蒙操作系统,面向车的操作系统。 Harmony OS与手机共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模块化组合设计,在不同的智能涉笔之间快速形成运行态的鸿蒙系统,能够实现一芯多屏,完全由用户对多设备进行自定义,避免用户的重复操作。融合多项感知进行决策,交由主机厂和 Tier1进行功能定义 。融合语音、视觉、声音、音响音效、触控等感知进行决策,并通过 API方式开放给主机厂和 Tier1来定义、开发对客户有价值的服务和应用。图: Harmony 车机操作系统CDC智能座舱平台, HUD+智慧屏全新显示平台Harmony OS智能座舱 计算平台、软件平台、显示平台、生态系统AR-HUD,智能汽车第一屏。 华为 AR-HUD技术,能够在 7.5m的距离实现 70寸电视清晰度,高清画质(分辨率: 1920X640),适应各种场景(烈日反光),并覆盖 3个车道提供 AR导航,并且无需更换挡风玻璃来消除重影,降低制造成本。目前已经搭载在红旗轿车上。车载智慧屏,采用 HDR技术实现广色域 。华为智慧屏采用 HDR(High-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图像技术以及更多的软件处理算法,实现广色域性能,并且通过自学习和自我调节亮度功能,大幅降低蓝光,保护眼睛,做到无屏闪。24图: 华为 AR-HUD 图: 华为车载智慧屏CDC智能座舱平台,互联互通,全场景协同Harmony OS智能座舱 计算平台、软件平台、显示平台、生态系统硬件系统即插即用,互联互通。 在苏州设立 OpenLAB,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标准化外接硬件,实现即插即用,硬件持续可更新,提升用户体验。开放鸿蒙系统生态,实现全场景协同 。开放鸿蒙车机操作系统及核心能力给生态合作伙伴,包括语音交互能力等。使得所有的应用合作伙伴在华为提供的软件系统和 CDC计算平台之上,共同加快实现座舱智能化。25图: 华为智能座舱硬件合作伙伴 图: 华为智能座舱应用生态麒麟芯片,助力 CDC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图:座舱芯片 -麒麟芯片及其竞品麒麟芯片 经历寒武纪 IP授权到自研崛起,主要应用于手机/车机等终端。华为发布麒麟 710A进军汽车座舱域。麒麟 710A在麒麟710的基础上进行了 CPU降频处理,从原先的 2.2GHz降到了 2.0GHz,由中芯国际代工,采用 14nm工艺。最新推出的麒麟 990芯片,采用 7nm工艺。鸿蒙座舱操作系统 HOS,实现软硬件解耦2020年 8月华为公布鸿蒙座舱操作系统 HOS座舱软硬件解耦,构建繁荣应用生态 。鸿蒙操作系统针对座舱的适用场景、上层应用软件和底层硬件对接的需求,做了车机版定制开发,打造了鸿蒙座舱操作系统 HOS,实现座舱软硬件解耦,南北向开放。对语音交互、视觉识别、音频优化等核心能力开发了基础服务,开放给上层应用,并支持与车企联合定义开放接口,使能合作伙伴快速开发,构建繁荣的应用生态。表:鸿蒙系统技术发展路线VDC智能电动: VOS操作系统 +mPower+云服务VDC智能电动平台 使能车企电动汽车差异化体验创新分层构建整车智能电动平台,创造差异化用户体验。 VDC智能电动平台最低层由 mPower多形态电驱、车载充电以及转向 /制动等底盘硬件构成。第二层为 VDC计算平台,第三层为整车控制 OS,最上层为应用软件 +云服务。其中转向 /制动硬件 +ECU+应用软件由不同供应商提供,带来差异化体验。整车控制操作系统,适配多家芯片供应商。 2020年 8月,华为发布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VOS,不同于智能驾驶 AOS以及鸿蒙座舱 HOS, VOS原生支持异构多核,模型化工具链,兼容 AUTOSAR。使得原来多 ECU的集中开发变得简单高效,可以适配包括恩智浦、英飞凌在内的多家芯片供应商。28图:华为 VDC智能电动平台VDC智能电动: VOS操作系统 +mPower+云服务mPower多形态电驱。 包括车载充电系统、电机控制器( MCU)、电池管理系统( BMS)、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多合一电驱动系统以及高效车载充电产品。多合一电驱动系统 DriveONE,业界首款超融合的动力域解决方案。 华为多合一电驱动系统集成了 MCU、电机、减速器、 DCDC、 OBC、 PDU、 BCU七大部件。体积减小 20%,重量减轻 15%。89% NEDC效率,优于业界 4%,提升整车续航里程,实现充电十分钟,续航 200km。高可靠性车载充电系统 。华为车载充电系统集成了 OBC和电压变换器 (DC/DC),电源分配单元(PDU)可选集成,功率密度可实现 2.4KW/L, 230+异常电网模型,适配全球电网。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 。支持 200V-1000V宽电压输出范围,年失效率低于 0.2%,支持预测性运维, OTA远程升级,降低运维费用。端云电池管理系统,监测电动部件健康 。通过三电云服务,对电机 /电池 /电控健康进行监测,可以提前 1天识别电池安全风险并预警,实现电池安全预警与寿命精准管理。图: DriveONE多合一电驱系统 /车载充电系统 /直流快充模块 /端云电池管理系统智能网联: 5G车载模组 +T-Box+以太网关 +RSU华为打造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实现车内、车外高速连接: 1)打造开放的端、云智能网联解决方案,让每一辆车永远在线,服务直达; 2)全球首款 2G/3G/4G/5G全制式的 V2X开放车载模组,使能伙伴开发专业产品; 3) OceanConnect 车联网联接管理云服务,全球接入,支持千万级车辆同时在线; 4)基于领先网络技术,打造车内 1Gpbs10Gpbs以太网络华为核心产品包括: 5G车载通信模组 MH5000( 采用 5G基带芯片 Balong5000) 、 T-Box、车载以太网关、路端设备 RSU6201等30图:华为智能网联平台 图: 巴龙 5G基带芯片竞品对比智能车云:车联万物,云伴智行华为智能车云 四大服务加速汽车新四化进程共有云服务进入发展快车道,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据 Canalys 发布的 2020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华为市场占有率第一季度 14.1%、第二季度 15.5%、第三季度 16.2%、第四季度提升至 17.4%,连续四个季度持续增长。鲲鹏芯片助力华为云服务 。华为 2019年推出业界最高性能 ARM-based处理器 -鲲鹏 920, 0基于ARMv8指令集,是行业内首款 7nm数据中心 ARM处理器,面向数据中心,性能超出业界标杆25%,能效优于业界标杆 30%。基于其搭建的 TaiShan服务器,目前已经率先运用在华为云上。四大服务助力汽车新四化 。华为发布智能车云服务 2.0,包括四大自服务方案: 1)自动驾驶云服务; 2)高精地图云服务; 3)车联网云服务; 4) V2X云服务;31图: 2020年 Q4 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 图: 鲲鹏 920芯片及竞品对比智能车云:车联万物,云伴智行华为智能车云 四大服务加速汽车新四化进程自动驾驶云服务,构建数据驱动改进的闭环方案。 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云服务,提供数据标注服务、训练服务、仿真服务,三大服务贯穿自动驾驶开发、测试及商用优化全生命周期。数据标注服务,帮助开发者快速发掘难例场景 。数据服务可提供强大的自动化数据标注、场景挖掘和难例挖掘能力,针对海量原始数据,基于融合标注能力,多模型并行等平台能力,自动化形成数据集,极大提升标注效率。训练服务,实现自动驾驶算法快速迭代 。基于测试数据集,进行模型的训练和优化,大幅提升训练效率,让开发人员有更多精力投入算法本身,实现自动驾驶算法的快速迭代。仿真服务,有效加快仿真测试进程 。大规模并行仿真技术可极大加快仿真测试的进程, 1年的实车路测历程,可以在仿真系统中 1天半跑完。并提供高质量仿真库快速构建能力,为自动驾驶提供覆盖面更全、真实度更高的仿真测试场景32图: 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 图: 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架构智能车云:车联万物,云伴智行华为智能车云 四大服务加速汽车新四化进程高精地图云服务,打造全国高精度动态地图聚合平台。 为客户提供 存储与应用合规、自动驾驶应用支撑、高精地图分发、动态地图数据分发 和 高精地图数据安全 5大服务能力,服务于车联网位置应用、智能网联产业园区、自动驾驶仿真 /运营和自动驾驶服务等四大场景。借力地图制作资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华为在 2019年获得中国自然资源部颁发的“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该资质是对基于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算法进行道路测试的必要条件。通过开放合作接入多图商伙伴数据,形成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覆盖更广、质量更优、动态鲜活的地图数据服务能力。33图: 高精地图云服务 行业痛点 图: 华为高精地图云服务智能车云:车联万物,云伴智行华为智能车云 四大服务加速汽车新四化进程车联网云服务,创新用户服务模式。 构建人、车、路、云端“数字孪生”资产,确保车辆实时在线;通过对车联状态进行智能化分析,实现故障提前预测、预警,保障车辆行驶安全;通过 OTA为消费者带来常用常新业务体验。深挖数据价值,实现数据资产货币化。 通过亿级连接、百万级并发接入能力,实现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数字化部件的状态数据和故障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形成统一的智能车辆数据资源池,再基于云端强大的 AI和大数据能力,深挖数据价值,实现数据资产货币化。三电云服务: 融合电池机理和数据模型, 实现电池安全预警与寿命精准管理 。可以实现车辆状态云端可视、电池故障预警、热失控防控、电池健康状态精准评估、电池剩余寿命精准预测以及电池控制策略优化。高效 OTA服务,支持车辆全生命周期升级。 高效云端版本管理,覆盖不同车型与部件,支持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版本升级,支撑客户快速部署和应用,安全可靠的车辆升级,部件级和系统级监控,动态调整升级过程,远程升级和近端升级 85%能力复用。34图: 车联网云服务平台架构 图 :三电云服务智能车云:车联万物,云伴智行华为智能车云 四大服务加速汽车新四化进程V2X云服务,解决行业痛点。 网联化主要的挑战是缺乏数据变现能力和生态使能导致商业正循环难以构建,因此华为 V2X云服务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服务化平台,结合 AI和大数据能力,解决数据共享难,数据价值挖掘不深以及行业间协同困难等问题。全域感知 +全局策略控制,为智能网联和智慧交通构建云端大脑 。 V2X云服务除了提供基础的 V2X能力之外,还为为无人驾驶车队提供车队协同、路径规划、统筹调度等能力,实现了全域感知和全局策略控制。通过构建开放的服务化平台能力,能有效帮助企业构建智能网联场景生态,加速V2X在不同场景的应用,推动智能网联商业化正循环。35图: V2X行业痛点集成式热管理系统:解决热泵空调三大痛点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1体化设计 2个集成 3大提升现有热泵空调三个痛点: 1)管路过多且复杂; 2)环境适应力差,零下 10 以下就无法工作; 3)智能化程度低,标定工作靠人工,缺乏个性化体验。1体化设计: 1)有效的搬运电池、电驱、乘员舱及外部环境四类热源,做到合理分配; 2)精细化的实现乘员舱的精准温控; 3)精细化 cfd仿真涉及提升前舱进气效率,及乘员舱的精准送风;2个集成: 1)部件集成:将 12+部件合为一体,用基板代替管路; 2)控制集成:压缩机、泵、阀控制器集成进入 EDU驱动单元; 3)管路数量 -40%,可靠性 +50%,装配工作量 -60%。3大提升: 1)能效提升, -18 超低温热泵 +极致部件设计 +EDU集成设计; 2)标定效率提升,通过自动化算法标定,提升 60%的标定效率,由四个月降低到 1.5月左右; 3)智能化体验提升36图: 华为新能源管理系统 图: 华为智能化、集成化热管理系统目录37华为智能汽车 E/E架构华为汽车产业链合作伙伴风险提示华为五大智能系统详解北汽蓝谷:首款搭载华为智能解决方案的汽车华为与北汽蓝谷合作,发布极狐阿尔法 S车型双方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联合设立“ 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从技术、设计制造、销售多层面深度合作 : 1)技术层面,极狐阿尔法 S华为 Hi版搭载 3颗华为激光雷达,同时搭载算力高达352TOPS的华为芯片,使用华为 ADS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座舱平台使用华为智能座舱(麒麟 990A座舱芯片),并搭载鸿蒙 OS车载系统。 2)设计制造层面,北汽负责车辆动力系统(含第三代电池系统)。 3)销售层面,目前主要为极狐自有销售网络,并与广汇汽车合作共建渠道,后续车型量产后进一步考虑落实进入华为旗舰店。华为深度介入与北汽新能源合作造车项目 。华为在该项目投入 4年时间及 3000多名研发人员,以极狐阿尔法 S华为 Hi版为例,华为长期协调办公,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电池管理、高压车载电源、动力总成等方面都是华为按照极狐的需求进行定制开发。图: 双方深度合作时间表合作企业 时间 内容北汽新能源2017年 9月 27日 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 11月 5日 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9年 1月 28日 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联合设立“ 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2020年 10月 24日 北汽首款高端量产车 SUV ARCFOX极狐 T正式上市,搭载华为新一代 MH5000 5G芯片 T-BOX。2021年 4月 17日 北汽首款搭载全套华为 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型ARCFOX极狐 S华为 HI版正式上市。北汽蓝谷:首款搭载华为智能解决方案的汽车华为与北汽蓝谷合作,发布极狐阿尔法 S车型 先进电子电气架构,满足全场景快速升级服务。 搭载千兆以太网,兼容 5G网联架构,数字签名、3QC接入认证等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使得智能车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整车全域全场景无忧且快速的升级服务。良好操控表现,优异充放电指标 。历时两年与麦格纳联合调试整车机械性能,百公里加速 3.5秒,且连续 20次连续加速无衰减的动力输出,百公里制动距离 36.7m , 708km续航,麋鹿测试达到80公里。 800V高压电动平台 2.2C充电倍率: 10分钟充电 195公里、 15分钟完成 30% 80%充电。4K超清大屏,配套舒适性配置。 安装 21.69英寸 4K超清大屏,零重力座椅、全景天窗,增强版HUD、 64色氛围灯、哈曼 INFINITY音响等舒适配置图: 整车舒适性配置图: 极狐阿尔法 S车型北汽蓝谷:首款搭载华为智能解决方案的汽车华为与北汽蓝谷合作,发布极狐阿尔法 S车型搭载三颗高线数激光雷达,满足高阶智能驾驶计算 。全车配备 3个激光雷达、 9个 ADAS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 6个毫米波雷达、 4个环视摄像头、 400/800TOPS中央超算、超级全栈算法、首款 5G天线,满足自动驾驶所需硬件条件。搭载高阶自动驾驶系统,覆盖多场景条件 。普通版标配华为辅助驾驶功能, HI版搭载 ADS高阶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包括车辆召唤,红绿灯博弈让行, APA全场景自动泊车, AVP代客泊车等功能。搭载鸿蒙车机系统,实现不同场景下互联互通 。阿尔法 S是第一辆搭载鸿蒙车机、麒麟 990芯片以及智慧大屏的车型。采用了分布式的架构设计,以及模块化的组合思路,通过整个软总线进行数据传输交互,使得多个不同的终端之间能够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互联、互通、互控。图: 华为 96线激光雷达产品 图: 极狐阿尔法 S高阶自动驾驶北汽蓝谷:首款搭载华为智能解决方案的汽车41华为与北汽蓝谷合作,发布极狐阿尔法 S车型价格覆盖 25-40万元区间,提供多种选择 。共发布 6款车型,其中普通版价格区间 25.19万 -34.49万元,华为 HI版均提供全套华为 Hi硬件,其中基础版 38.89万元,高阶版 42.99万元。基础版仅具备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功能,高阶版增加城市自动驾驶、代客泊车等功能Hi版本订单超千台,今年四季度开始交付 。在上海车展新车亮相后两天内,各车型累计订单已经超过 1000台;其中华为 HI版预定订单占比将近三分之一。截止 5月 19日,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车型订单已超千辆,将在今年四季度小批量交付。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图: 极狐阿尔法 S各车型定价 图: 极狐阿尔法 S华为 HI版车型将在今年四季度小批量交付小康股份:发布华为智选 -金康赛力斯 SF5华为与小康合作,发布赛力斯 SF5车型双方签署全面战略协议,从技术、制造、销售多环节深度合作 。赛力斯是东风小康旗下新能源品牌, 2019年与华为签订全面战略协议,双方从多个环节深度合作: 1)技术层面, SF5搭载华为DriveONE 三合一电驱系统、 HUAWEI Hi-Car互联解决方案、 HUAWEI SOUND智能音响系统。2)制造层面,借助赛力斯两江 4.0智能工厂的先进制造能力。 3)品控层面,借助华为质量标准体系,实现供应链全流程、体系化管控。 4)销售层面,双方渠道联合销售的方式。华为提供销售渠道 +设计 +研发 +品控,小康提供制造 +增程式技术 。合作中华为的优势包括: 1)丰富的销售渠道,全国 5000+高端体验店, 60000+零售与服务网点。 2)全景智慧生态系统, 7.3亿 +智能手机, 2.2亿 +非手机智能链接设备。 3)全栈式智能电动车解决方案。小康的优势包括:1) 20余年整车制造经验,工业 4.0智能化工厂。 2)发动机增程技术领导者, 1.5T发动机性能优秀。图: SF5与华为合作系统 图: SF5进驻华为专卖店小康股份:发布华为智选 -金康赛力斯 SF543华为与小康合作,发布赛力斯 SF5车型采用增程式发动机,解决里程焦虑 。据调查,电动车主关心的 TOP5问题均和里程焦虑相关, SF5采用“驼峰智能增程系统”, 1.5T增程式发动机额定发电功率 /额定转速 /发动机静音等指标全面领先竞品,满油满电状态下 NEDC续航里程超过 1000公里,解决里程焦虑。支持反向充电功能,能为其他车辆或电气设备充 /供电。双电机系统 +全铝合金底盘,操控性能超越竞品 。搭载 SEP200异步交流电机和华为 DriveOne三合一驱动系统,最大功率 405KW,最大扭矩 820Nm,百公里加速仅需 4.68s。全铝合金底盘 +双叉臂独立悬架,带来极致操控体验。 0-100加速时间 /制动距离 /麋鹿测试等多项指标领先竞争对手图: 赛力斯 SF5 图: 赛力斯操控性能与竞品对比小康股份:发布华为智选 -金康赛力斯 SF544华为与小康合作,发布赛力斯 SF5车型搭载 L2+级别驾驶辅助, Hi-Car车机系统语音交互。 高级别自动驾驶带来很大的功耗增加,搭配多项 L2+级别自动驾驶功能,成本与功耗性价比达到最优。搭载华为 HI-Car车机解决方案,实现车内外应用无缝衔接,高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