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DB12/T 1058-2021.pdf
ICS 93.160 CCS P 58 12 天津市地方标准 DB12/T 1058 2021 河湖健康 评估技术 导则 Guidelines for River and Lake Health Assessment 2021-04-30 发布 2021-08-01 实施 天津市市 场监督 管 理委员会 发 布 DB12/T 1058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天津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羽成、鲁刚、张振、齐勇、吴涛、李金中、王松庆、李悦、任必穷、刘战友、常素云、秦继辉、杨洁、罗莎、刘波、齐伟、袁春波、柳玥。DB12/T 10582021 II 引 言 河湖是地球表面水循环、碳循环、营养物循环和泥沙循环的载体,也是哺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在大规模社会经济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河湖水系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水质污染、形态结构破坏、水文条件恶化、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以及重要或敏感水生生物消失等问题。保护好、治理好、利用好河湖水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健康的河湖,对流域及区域整体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河湖健康评价工作,以维持河湖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天津市河流、湖库的特点与实际,构建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法,对河湖健康评价提供科学技术支撑。根据评价结果,能够厘清河湖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状况,对探索河湖健康恢复与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DB12/T 10582021 1 河 湖健康 评估技术 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市河湖健康评估的评估原则、工作流程、评估指标体系、健康等级、河流、湖泊和水库(简称“湖库”)的评估区域划分、调查监测方法、评估和赋分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辖区范围内的内陆水域中的河流(不包括河口)和湖库(不包括湿地型湖库)的健康评估。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5173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GB/T 31174 国民休闲满意度调查与评价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201 防洪标准 HJ 710.8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SC/T 9102.3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3部分:淡水 SL 532 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 SL 167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SL 196 水文调查规范 SL 219 水环境监测规范 SL/T 238 水资源评价导则 SL 278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 395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Z 679 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 SL/Z 712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河湖健 康 river and lake health 河湖自然生态状况良好,同时具有可持续的社会服务功能。自然生态状况包括河湖的水文、物理、水质和生物四个方面,用完整性来表述其良好状况;社会服务功能是指河湖具有可以持续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3.2 河湖健 康评 估 river and lake health assessment DB12/T 10582021 2 对河湖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服务功能以及他们的相互协调性的综合评估。3.3 评估指 标体 系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采用监测仪器对堤防安全信息采集并对其安全状况分析的过程。3.4 指标赋 分值 Indicator value 根据河湖健康评估赋分标准计算得到的分值。3.5 参考状 态或 预期 目标 Reference status or expected goal 指河湖在未受人类活动干扰情况下的状态或河湖在自然环境下应达到的目标。3.6 评估基 准年 Base year of assessment 指需要评估的年份,以该年份取得的各项数据为基准进行评估。4 评估原 则 4.1 科学性 原则 所选择的评估指标应清晰的指示河湖健康-环境压力的响应关系,能识别河湖健康状况并揭示受损成因。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与有代表性水域及其断面进行评估,能完整描述河湖健康状况。评估应采用统一、标准化方法开展取样监测,准确反映河湖健康状况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趋势 4.2 适应性 原则 应密切结合河湖综合治理的任务需求开展评估,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支持与建议。应体现普适性与区域差异性特点,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河湖健康评估互相参考比较提供支持。应形成兼顾专业与公众需求的评估成果表述体系,可为奖惩机制、考核问责与社会监督提供支持。4.3 可操作 性原 则 在评估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成果。应根据河湖环境条件以及评估指标特点,选择效率高、成本低的调查监测方法。5 评估工 作流 程 评估工作流程分为:前期准备、调查监测和报告编制,流程详见图1。5.1 前期准 备 开展资料收集与踏勘,根据本技术导则确定健康指标,提出评估指标专项调查监测方案与技术细则,形成健康评估工作大纲。5.2 调查监 测 组织开展健康评估调查与专项监测。5.3 报告编 制 DB12/T 10582021 3 系统整理分析各评估指标调查监测数据,根据本技术导则计算健康评估指标赋分,评估健康状况,编制健康评估报告。图1 河湖健 康评 估工 作流 程 6 评估指 标体 系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详见表1。DB12/T 10582021 4 目标层为河湖的健康,是其生态系统状况与社会服务功能状况的综合反映。准则层包括水文水资源完整性、物理结构完整性、水质水环境完整性、生物完整性和社会服务功能完整性。指标层为具体评估项目,分为必选指标与备选指标,其中备选指标可根据河流或湖库的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是否选择。表1 河湖健 康评 估体 系表 目 标 层 准 则 层 指 标 层 指标类型 河 流 湖泊、水库 河 湖 健 康 水 文 水 资 源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必选指标 生态水位(水量)满足程度 生态水位(水量)满足程度 必选指标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入湖库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备选指标 物 理 结 构 河岸带稳定性 湖库岸带稳定性 必选指标 河岸带植被覆盖度 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 必选指标 河岸带人工干扰程度 湖库岸带人工干扰程度 必选指标 河流连通性 湖库连通性 备选指标 河道面积萎缩率 湖库面积萎缩率 备选指标 水 质 水 环 境 水环境整洁程度 水环境整洁程度 必选指标 河流水质状况 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必选指标 水功能区达标率 水功能区达标率 备选指标 入河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 入湖库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 备选指标 生 物 鱼类保有指数 鱼类保有指数 必选指标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 备选指标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 备选指标 浮游植物密度 浮游植物密度 备选指标 水体盐度稳定程度 水体盐度稳定程度 备选指标 社 会 服 务 功 能 公众满意度 公众满意度 必选指标 防洪达标率 防洪达标率 必选指标 通航保证率 通航保证率 备选指标 商业开发程度 商业开发程度 备选指标 7 健康等 级标 准 河湖健康评估采取分级指标评分法,逐级加权赋分,综合赋分采取百分制,河湖健康等级分为5级:理想状态、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病态,详见表2。DB12/T 10582021 5 表2 河湖健 康评 估分 级表 等级 健康状况 赋分范围 状态说明 治理原则 1 理想(80,100 接近参考状况或预期目标,处于理想的状态 主要以维持、预防、管理和保护等相关措施为主 2 健康(60,80 与参考状况或预期目标有较小差异,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状况 采用一定的修复、调控以及管理与保护相结合等措施 3 亚健康(40,60 与参考状况或预期目标有中度差异,需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 采用保护为主、修复为辅、分段治理的措施 4 不健康(20,40 与参考状况或预期目标有较大差异,亟需治理保护 采用生态补水、水质净化、生境改善等综合治理措施 5 病态 0,20)与参考状况或预期目标有显著差异,已不具备生态支持功能 采用替代退化生态系统、水质强化净化等全面治理措施 8 河湖评 估区 域划 分 8.1 河流区 域划 分 8.1.1 评估河 段 应根据河流水文特征、河床及河滨带形态、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特征以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将评估河流划分为若干评估河段,具体可按照以下方式划分:河道地貌形态变异点,根据河流地貌形态差异性进行分段:按照平面形态分段,即按河型分类分段,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游荡型河段;按照按地区分类,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两类河段;河流流域水文分区点,如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等;水文及水力学状况变异点,如闸坝、支流入汇断面、支流分叉点;河岸邻近陆域土地利用状况差异分区点,如城市河段、乡村河段等。除上述参考方法外,评估河段长度不宜超过 20km,且不高于评估河流总长度的 1/5,即每个评估河流划分的评估河段数量不应少于 5 个。8.1.2 监测河 段 根据各个评估指标特点确定监测河段与采样监测方案,监测河段范围采用固定长度方法或河道水面宽度倍数法确定:深弘水深小于 5m的河流采用河道水面宽度倍数法确定监测河段长度,其长度为 40 倍水面宽度;深弘水深大于等于 5 m的河流采用固定长度法,规定长度为 1 km。8.1.3 监测断 面 每个监测河段可设置若干监测断面,水质、河岸带及水生生物评估指标等基于监测断面设置水质监测点、样方区及生物取样点。监测断面按照以下要求确定:深弘水深小于 5m 的河流可根据深弘线设置监测断面;以4倍河宽为间隔在监测河段范围设置11个监测断面;深弘水深大于等于 5m 的河流,可根据河岸线设置监测断面。沿河岸线按照50m等宽将监测河段等分为10 个单元,其断面作为监测断面;DB12/T 10582021 6 根据现场考察,分析断面设置的合理性,可以根据取样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适当调整断面位置。8.1.4 监测点 位 每个评估河段内可根据评估指标与监测断面设置 1个或多个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可按照以下要求确定:综合考虑代表性、监测便利性和取样监测安全保障等确定多个备选点位,结合现场勘察,最终确定合适的监测点位;不同指标的监测点位可根据河段特点分别选取,一般情况下,各评估指标的监测点位位置应尽可能保持一致。8.1.5 河流评 估区 域划 分示 意图 河流纵向分段:评估河段、监测点位与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见图 2。图2 河流评 估区 域划 分示 意 图 8.2 湖库区 域划 分 8.2.1 评估区 域 湖库区域划分应考察湖库水域的具体情况,根据其整体形态特征、水文分区、水力学差异、水质生物特征、水功能区划及相邻陆域差异等划分,具体可按照以下方式划分:将湖库按照地理位置,分为东、西、南、北 4个区域作为评估区域;根据湖库水力学状况变异点,将主要的入湖库和出湖库河流或闸坝及其周边影响范围单独划分为若干个评估区域;考察与湖库接壤的陆域,如有较大的聚居区或旅游区,则其影响范围内的湖库区域应单独划分为一个评估区域;考察湖库区域内的水生动植物的分布特征,如某区域内水生动植物与其它区域有较大差异,则该区域应单独划分为一个评估区域。8.2.2 监测点 位 DB12/T 10582021 7 监测点位应设置在各个湖库评估区域的中心位置和评估区域内其它代表性点位,各评估指标的监测点位位置应尽可能保持一致。8.2.3 湖库评 估区 域划 分示 意图 评估区域与监测点位设置示意图见图 3。图3 湖库评 估区 域划 分示 意 图 8.3 岸带分 区 8.3.1 河流岸 带分 区 将河流横向划分为河道水面及左、右河岸带三部分,其中河岸带指河流水域与陆地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河岸带一般根据植被变化差异进行界定。当河岸带辨认存在一定困难时,可采用观察地形、土壤结构、沉积物、植被、洪水痕迹和土地利用方式来确定。如上述方法仍然无法明确界定,则可根据河道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认定“河道管理范围以内除枯水位水域的区域、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向两侧延伸 10m 的陆向区域”为河岸带。河岸带区域划分示意图见图 4。图4 河岸带 区域 划分 示意 图 8.3.2 湖库岸 带分 区 可将湖库岸带分为陆向辐射带、岸坡带和水向辐射带三部分,其中:陆向辐射带:范围为湖库岸堤陆向区(包括岸堤)区域,调查范围外延 15 m;岸坡带:现状水位线至岸堤的范围;DB12/T 10582021 8 水向辐射带:现状水边线水向区域,自水边线向水域延伸至有根植物存活的最大水深处,调查 范围为10 m 或可涉水水深区域。湖库岸带区域划分示意图见图 5。图5 湖库岸 带区 域划 分示 意 图 9 健康评 估调 查监 测 9.1 健康评 估指 标调 查监 测范 围 9.1.1 河流评 估指 标调 查监 测范 围 河流健康评估各项指标的调查范围与取样监测位置见表 3。表3 河流健 康评 估指 标调 查范 围与取 样监 测位 置 表 目标层 准则层 河流评估指标 调查范围与取样监测位置 河 流 健 康 水文 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河流所在流域 生态水位(水量)满足程度 评估河流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评估河流 物 理 结 构 河岸带稳定性 监测断面左右岸坡样方 河岸带植被覆盖度 监测断面左右岸坡样方 河岸带人工干扰程度 监测断面左右岸坡样方 河流连通性 评估河流 河道面积萎缩率 评估河流 水质 水环境 水环境整洁程度 监测点位 河流水质状况 监测点位 水功能区达标率 评估河流 入河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 评估河段 生 物 鱼类保有指数 监测断面生物监测样方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 监测断面生物监测样方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 监测断面生物监测样方 浮游植物密度 监测点位 水体盐度稳定程度 监测点位 社会 服务 功能 公众满意度 评估河流 防洪达标率 评估河段 通航保证率 评估河流 商业开发程度 评估河段 9.1.2 湖库评 估指 标调 查监 测范 围 湖库健康评估各项指标的调查范围与取样监测位置见表 4。DB12/T 10582021 9 表4 湖库健 康评 估指 标调 查范 围与取 样监 测位 置 表 目标层 准则层 河流评估指标 调查范围与取样监测位置 湖 库 健 康 水文 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湖库所在流域 生态水位(水量)满足程度 评估湖库 入湖库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评估湖库 物 理 结 构 湖库岸带稳定性 湖库岸带监测样方 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 湖库岸带监测样方 湖库岸带人工干扰程度 湖库岸带监测样方 湖库连通性 入湖库河流河口附近断面 湖库面积萎缩率 评估湖库 水质 水环境 水环境整洁程度 监测点位 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监测点位 水功能区达标率 评估湖库 入湖库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 评估湖库区域 生 物 鱼类保有指数 监测样方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 监测样方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 监测样方 浮游植物密度 监测点位 水体盐度稳定程度 监测点位 社会 服务 功能 公众满意度 评估湖库 防洪达标率 评估湖库区域 通航保证率 评估湖库 商业开发程度 评估湖库区域 9.2 健康评 估指 标调 查监 测时 期及频 率 9.2.1 水文水 资源 水文水资源各项评估指标的调查监测时期及频率应遵循下列原则: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应根据河湖所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计算确定评估代表值,评估时期为基准年全年;生态水位(水量)满足程度应根据评估河湖评估基准年月均水位(下泄水量)数据计算,数据应按照水文站监测的数据确定,评估时期为评估基准年全年;河流流量变异程度统计评估统计基准年月均径流量数据,入湖库流量变异程度统计评估基准年入湖库月均径流量数据。数据均应按照水文站监测的径流数据及天然径流还原数据确定,没有水文站的应根据有关水文分析计算方法进行估算。评估时期为评估基准年全年。9.2.2 物理结 构 物理结构各项评估指标的调查监测时期及频率应遵循下列原则:河湖岸带稳定性,宜在基准年冬季地表植物枯萎期间进行调查;河湖岸带植被覆盖度,宜在基准年夏季植物生长旺盛期间进行调查;河湖岸带人工干扰程度,宜在基准年春秋季气候适宜人类户外活动期间进行调查;河湖面积减少状况,可根据评估基准年或近年的水面数据计算确定。9.2.3 水质水 环境 水质水环境各项评估指标的调查监测时期及频率应遵循下列原则:DB12/T 10582021 10 水体整洁程度应根据汛期和非汛期分别进行调查;河流水体水质优劣程度应根据评估河段在评估基准年按月监测,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应根据评估湖库区在评估基准年按月监测,监测时期为评估基准年;水功能区达标率应根据评估河湖评估基准年水功能区全年水质达标状况确定;入河湖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应根据非汛期或枯水期调查数据确定。9.2.4 生物 生物各项评估指标的调查监测时期及频率应遵循下列原则:鱼类保有指数、大型底栖生物完整性和浮游植物密度的监测时期应在评估基准年的春夏季,监测次数应不少于 2次;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应在评估基准年夏季植物生长旺盛期间进行调查;水体盐度稳定程度应根据评估区段在评估基准年按月监测,监测时期为评估基准年。9.2.5 社会服 务功 能 社会服务功能各项评估指标的调查监测时期及频率应遵循下列原则:公众满意度应根据评估基准年公众调查数据确定,总调查人数不应少于 100 人;如果评估区域属于偏远地区,人迹罕见,则可在调查区域附近的人口聚集区向知晓该评估区域的人员进行调查;防洪达标率应根据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发布的评估基准年的统计数据确定,如无相关数据可自行在评估基准年内进行调查统计;通航保证率应根据评估河湖评估基准年日均水位数据计算,数据应按照水文站监测的水位数据确定,评估时期为评估基准年全年;商业开发程度应在基准年春秋季气候适宜人类户外活动期间进行调查。9.3 健康 评 估专 项调 查监 测 在健康评估的技术准备阶段应开展前期勘察,并开展基本资料的初步调查收集与分析,必要时还需要开展评估水域所在水生态分区的背景状况调查与监测;在调查监测阶段,应根据河湖评估的工作大纲与技术细则要求,开展专项调查与监测。9.3.1 健康评 估前 期勘 察 根据健康评估工作方案制定要求,开展目标水域的前期勘察工作,重点勘察河湖及流域地形地貌特征、水工程建设及管理状况、常规监测站位监测状况、水系连通特征、岸带状况、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状况等。9.3.2 健康评 估专 项调 查 根据健康评估各项指标评估要求,系统的调查收集以下方面的历史及现状统计数据:图片数据:评估目标水域的流域水系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水资源分区图、水功能区划图、植被类型图和土地利用图等基础信息图片;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收集整理流域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包括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粮食产量、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废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方面的统计数据;水文及水资源数据:收集水文特征数据,流域历史水文监测系列数据,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数据,水工程设计及管理运行、流域水资源规划、流域防洪规划、流域综合规划等方面的资料;DB12/T 10582021 11 水质历史监测数据:收集流域水质监测历史数据(上世纪 50-80年代的水质监测数据),包括 水化学特征监测评估数据、水污染监测与评估数据、营养状况监测评估数据等;水生生物历史调查监测数据:收集流域生物监测评估数据(历史监测评估数据),包括河湖岸带陆向范围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等方面的数据;遥感数据:收集流域遥感数据,包括上世纪 80年代卫片数据和评估基准年卫片数据,遥感数据收集重点收集河湖岸带带状况方面及流域植被状况的卫片分析数据。9.3.3 健康评 估专 项监 测 根据健康评估各项指标评估要求,开展水质、岸带状况及水生生物专项监测。要求水质、岸带状况及水生生物专项监测宜同步开展;专项监测周期不小于一个水文年(或自然年)。9.3.3.1 水质 专项 监测 河流水质评估、湖库富营养化评估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估应遵循 SL 395相关规定;水质监测项目、频次及取样监测分析应遵循 SL 219相关规定。9.3.3.2 岸带 状况 专项 监 测 对于深弘水深小于 5m的河流在监测点 11 个调查断面上下游各延伸 5m,在横向从河岸带外延 10m,形成左右岸各一个10m10m 的评估样方区。对于深弘水深大于 5m 的河流选择监测点断面、上游10 个调查断面中选择3-5个,断面沿河上下游各延伸5m,在横向河岸带向陆向外延 30 m,形成 10 m30 m的监测评估样方区。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监测湖滨带陆向区域 10 m15 m 的样方;湖库岸带稳定性监测范围为湖岸区,监测宽度为10 m,长度根据岸带特征确定。9.3.3.3 河流 水生 生物 专 项监测 对于深弘水深小于 5m 的河流在监测点位的 11个调查断面设置深弘、深弘与左右水边中间位置设置3个取样点,随机选择其中的 1个取样点进行取样。对于深弘水深大于 5m 的河流选择监测点断面、上游10 个监测断面中选择3-5个断面设置深弘、深弘与左右水边中间位置设置 3个取样点,随机选择其中的1 个取样点进行取样。大型底栖生物取样监测区域应设置在近岸浅水区(水深小于 2m)。为降低偶发性人为活动对监测区的影响,所选断面应当在公路或桥墩上游至少 100m处。9.3.3.4 湖库 水生 生物 专 项监测 监测样方长度为岸带水向区向湖库区中心延伸 10m 或至最大可涉水深度(水深 2m)水域,取样宽度为10m。鱼类、浮游植物和水体盐度监测位置应与水质监测点位保持一致,鱼类监测方法应遵循 SL 167 和SC/T 9102.3的相关规定。10 评估方 法与 赋分 标准 10.1 水文水 资源 准则 层(HD)10.1.1 水资源 开发 利用 率(WRU)DB12/T 10582021 12 评估河湖流域地表水供水量占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按公式(1)计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赋分标准见表5,中间赋分值分段线性内插 WRU=WU/WR.(1)式中:WRU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WU 流域地表水取水量;WR 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表5 水资源 开发 利用 率评 估赋 分标准 表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50 60 70 80 90 赋分 100 75 50 25 0 10.1.2 生 态水 位(水量)满足 程度(ED)评估年评估河湖段每个月的水位(下泄水量)变化,与规划或管理文件确定的限值,或历史同期水平相比所处的状况,评估方法与规范参考SL196和SL/Z712,按公式(2)计算。.(2)式中:ED 生态水位(水量)满足程度;dm评估河湖段评估年所评估月的水位(下泄水量);评估河湖段对应评估月的限值或历史同期平均值。评估河湖段在评估时段的水位(下泄水量)高于或等于限值或历史平均值的定为100分,河干(无下泄水量)定为0分,中间赋分值线性内插;每个评估河湖段评估年的取值为全年12个月中的最小值。10.1.3 流 量过 程变 异程 度(FD)10.1.3.1 河流 流量 过程 变异程 度 评估现状开发状态下评估基准年实测月径流过程与天然月径流过程的差异,水文调查与计算参照SL196和SL278。由基准年逐月实测径流量与天然月径流量的平均偏离程度表达,按公式(3)和公式(4)计算;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指标的赋分标准见表6。.(3).(4)式中:FD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qm评估年实测月径流量;Qm评估年天然月径流量;评估年天然月径流量年均值。10.1.3.2 入湖 库流 量过 程变异 程度 评估环湖库河流入湖库实测月径流量与天然月径流过程的差异,水文调查与计算参照SL196和SL278。由基准年环湖库主要入湖库河流逐月实测径流量之和与天然月径流量的平均偏离程度表达,按公式(5)、(6)、(7)和(8)计算;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指标的赋分标准见表6,中间赋分值分段线性内插。.(5)DB12/T 10582021 13.(6).(7).(8)式中:FD 入湖库流量变异程度指标值;qn 每条入湖库河流的实测月径流量;qm所有入湖库河流实测月径流量;N 环湖库主要入湖库河流数量;Qn每条入湖库河流的天然月径流量;Qm所有入湖河库流天然月径流量;天然月径流量年均值。表6 流量过 程变 异程 度指 标评 估赋分 标准 表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0.05 0.1 0.3 1.5 3.5 5 赋分 100 75 50 25 10 0 10.1.4 水 文水 资源 准则 层赋分 水文水资源准则层赋分(HDr)按公式(9)计算,式中各变量如表7所示。HDr=WRUr WRUw+EDr EDw+FDr FDw.(9)表7 水文水 资源 准则 层赋 分公 式变量 表 指标层 赋分 赋分范围 权重 指标种类 权重赋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WRUr 0-100 WRUw 必选指标 2 生态水位(水量)满足程度 EDr 0-100 EDw 必选指标 2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FDr 0-100 FDw 备选指标 1 上表中各项指标的具体权重可在选定所需评估的指标后,按照表中权重赋值代入11.1章节中公式(28)计算得出。10.2 物理 结构 准则 层(PF)10.2.1 河 湖岸 带稳 定性(BKS)根据河湖岸坡侵蚀现状(包括已经发生的或潜在发生的岸坡侵蚀)进行评估,具体调查方法参照SL/Z 679。评估要素包括:岸坡倾角、基质特征、岸坡植被覆盖度和坡脚冲刷强度,采用公式(10)计算;河湖岸带稳定性指标的赋分标准见表8。.(10)式中:BKSr 岸坡稳定性指标赋分;SAr岸坡倾角分值;SCr岸坡覆盖度分值;SMr 河岸基质分值;STr 坡脚冲刷强度分值。表8 河湖岸 稳定 性评 估分 指标 评估赋 分标 准 表 DB12/T 10582021 14 岸坡特征 稳定 基本稳定 次不稳定 不稳定 赋分值 100 75 25 0 斜坡倾角(度)()15 30 45 60 植被覆盖率(%)()75 50 25 0 基质(类别)基岩 岩土河岸 黏土河岸 非黏土河岸 河岸冲刷状况 无冲刷迹象 轻度冲刷 中度冲刷 重度冲刷 总体特征描述 近期内河湖岸不会发生变形破坏,无水土流失现象。河湖岸结构有松动发育迹象,有水土流失迹象,但近期不会发生变形和破坏。河湖岸松动裂痕发育趋势明显,一定条件下可导致河岸变形和破坏,中度水土流失。河湖岸水土流失严重,随时可能发生大的变形和破坏,或已经发生破坏。10.2.2 河 湖岸 带植 被覆 盖度(RVS)评估河湖岸带植被(包括自然和人工)垂直投影面积占河湖岸带面积比例。重点评估河湖岸带陆向范围乔木(6m以上)、灌木(6m以下)和草本植物的覆盖状况。河湖岸带植被覆盖度采用公式(11)计算;河湖岸带植被覆盖度指标的赋分标准见表9。.(11)式中:RVSr植被覆盖度赋分;TCr 乔木层植被覆盖度赋分;SCr灌木层植被覆盖度赋分;HCr草本层植被覆盖度赋分。表9 河湖岸 带植 被覆 盖度 指标 评估赋 分标 准 表 河湖岸带植被覆盖度(%)说明 赋分 0 无植被 0(0,10 植被稀疏 25(10,40 中度覆盖 50(40,75 重度覆盖 75(75,100 极重度覆盖 100 10.2.3 河 湖岸 带人 工干 扰程度(RD)评估河湖岸带及其邻近陆域是否存在以下15类人类活动:硬质性砌护、采砂、沿岸建筑物(房屋)、公路(铁路)、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堆放、管道、农业耕种、畜牧养殖、打井、挖窖、葬坟、晒粮、存放物料、开采地下资源、考古发掘及集市贸易。评估范围内无上述15类活动的赋分为100分,每出现一项人类活动扣除其对应分值,扣完为止,15类人类活动赋分标准见表10。表10 河湖岸 带人 工干 扰程 度评 估赋分 标准 表 序号 人类活动类型 所在位置 河道内 岸带 河岸带向陆域延伸(一级河道30m以内,二级河道以下 10m 以内)湖库岸带向陆域延伸(50m 以内)1 河岸硬质性砌护-5 2 采砂-30-40 3 沿岸建筑物(房屋)-15-10-5 4 公路(铁路)-5-10-5 DB12/T 10582021 15 序号 人类活动类型 所在位置 河道内 岸带 河岸带向陆域延伸(一级河道30m以内,二级河道以下 10m 以内)湖库岸带向陆域延伸(50m 以内)5 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堆放-60-40 6 管道-5-5-2 7 农业耕种-15-5 8 畜牧养殖-10-5 9 打井-10-5 10 挖窖-5-2 11 葬坟-10-5 12 晒粮、存放物料-5-2 13 开采地下资源-10-5 14 考古发掘-10-5 15 集市贸易-10-5 10.2.4 河 湖连 通性 10.2.4.1 河流 纵向 连通 性(RC)评估单位河长内影响河流纵向连通性的建筑物或设施(拦河闸、坝和网)数量,其中有过鱼设施的不在统计范围之列。赋分标准见表 11。表11 河流纵 向连 通性 指数 评估 赋分标 准表 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单位:个/100km)1.2 1 0.5 0.25 0.2 0 赋分值 0 20 40 60 80 100 10.2.4.2 湖库 连通 性(RFC)评估环湖库主要入境河流和出境河流与湖泊之间的水流畅通程度。湖库连通指标赋分按照公式(12)计算:.(12)式中:RFC 湖库连通指数赋分;Ns 环湖库主要河流数量;Rn 第 n 条河流的出(入)湖库水量(万方/年),入境河流的水量为评估年该条河流的地表水资源量,出境河流的水量为评估年的实测水量;Wn 环湖库河流连通性赋分。其中,环湖库河流连通性(Wn)的确定应考虑如下情况:主要环湖库河流的闸坝建设及调控状况(按断流阻隔月数计)、主要环湖库河流年入境水量与入境河流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的比例,根据上述2个条件分别确定顺畅状况,取其中的最差状况确定每条环湖库河流连通性状况赋分。环湖库河流连通状况赋分见表12。表12 环湖库 河流 连通 性指 标评 估赋分 标准 表 顺畅状况 阻隔时间(月)年入境水量占入境河流多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比例(%)赋分值 完全阻隔 12 0 0 严重阻隔 6(0,10 20 阻隔 3(10,40 40 较顺畅 2(40,60 70 顺畅 0(60,100 100 DB12/T 10582021 16 10.2.5 河 湖面 积萎 缩率(ASR)评估河湖面积的萎缩比例,以评估年丰水期河湖水面面积对比历史参考年份(上世纪50-80年代水文状况相近年份)丰水期的水面面积,具体调查方法参照SL/T 238,河湖面积萎缩率按公式(13)计算,赋分标准见表13-15,中间赋分值分段线性内插。.(13)式中:ASR 河湖水库面积萎缩比例;Ac评估年河湖水库水面面积;Ar历史参考年河湖水库水面面积。表13 河道面 积萎 缩比 例评 估赋 分标准 表 河道面积萎缩比例(%)0(0,5(5,10(10,15 15 赋分 100 80 60 30 0 表14 湖泊面 积萎 缩比 例评 估赋 分标准 表 湖泊面积萎缩比例(%)0(0,10(10,20(20,30 30 赋分 100 75 50 25 0 表15 水库面 积萎 缩比 例评 估赋 分标准 表 水库面积萎缩比例(%)0,10(10,20(20,30(30,40 40 赋分 100 80 60 30 0 10.2.6 物 理结 构准 则层 赋分 物理结构准则层赋分(PFr)按公式(14)计算,式中各变量如表16所示。PFr=BKSrBKSw+RVSrRVSw+RDrRDw+RC(RFC)rRC(RFC)w+ASRrASRw.(14)表16 物理结 构准 则层 赋分 公式 变量表 指标层 赋分 赋分范围 权重 指标种类 权重赋值 河湖岸带稳定性 BKSr 0-100 BKSw 必选指标 2 河湖岸带植被覆盖度 RVSr 0-100 RVSw 必选指标 2 河湖岸带人工干扰程度 RDr 0-100 RDw 必选指标 2 河湖流连通性 RC(RFC)r 0-100 RC(RFC)w 备选指标 1 河湖面积萎缩率 ASRr 0-100 ASRw 备选指标 1 上表中各项指标的具体权重可在选定所需评估的指标后,按照表中权重赋值代入11.1章节中公式(28)计算得出。10.3 水质 水环 境准 则层(WQ)10.3.1 水 环境 整洁 程度(WC)评估河湖水域的水体环境感官状况,根据水体嗅味、颜色和漂浮物指标中最差状况确定最终赋分,具体调查方法参照SL 219,赋分标准见表17。表17 水环境 整洁 程度 评估 赋分 标准表 DB12/T 10582021 17 感官指标 优 良 中 差 劣 嗅味 无任何异味 有轻微水腥味 有轻微腥臭味 有明显臭味 有恶臭味 颜色 无异常颜色 有轻微浑浊 有明显浑浊 明显异常颜色 黑色 漂浮物 无漂浮物 有极少量漂浮物 有少量漂浮物 有较多漂浮物 有成片漂浮物 赋分值 100 90 60 30 0 10.3.2 河 湖水 质指 标 10.3.2.1 河流 水质 状况(WQC)评估河流水体水质状况,选取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或高锰酸钾指数(CODCr/CODMn)、氨氮(NH3-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和总氮(TN)进行评估,各项水质指标采用评估年的平均数值进行赋分,取各项指标的最低赋分值作为水质指标的总体赋分值,赋分时按河流有无稳定的上游水源选取水质赋分标准,上游有稳定水源水质标准参照GB3838,上游无稳定水源水质标准参照GB18918,具体赋分标准见表18,中间赋分值分段线性内插。表18 河流水 质评 估赋 分标 准表 水质指标 上游水源情况 水质赋分标准 DO(mg/L)有稳定水源 7.5 6 5 3 2 无稳定水源 7.5 6 5 3 2 CODCr/CODMn(mg/L)有稳定水源 15/2 17.5/4 20/6 30/10 40/15 无稳定水源 20/6 30/10 40/15 50/20 60/25 NH3-N(mg/L)有稳定水源 0.15 0.5 1.0 1.5 2.0 无稳定水源 1.0 2.0 3.0 5.0 8.0 BOD5(mg/L)有稳定水源 3 3.5 4 6 10 无稳定水源 4 6 8 10 20 TP(mg/L)有稳定水源 0.02 0.1 0.2 0.3 0.4 无稳定水源 0.2 0.3 0.4 0.5 1.0 TN(mg/L)有稳定水源 0.2 0.5 1.0 1.5 2.0 无稳定水源 1.0 3.0 10.0 15.0 20.0 赋分值 100 80 60 30 0 10.3.2.2 湖库 水体 富营 养化状 况(EI)评估湖库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采用SL395中的相关规定,选取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a)、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透明度(T),评估采取指数法,按式(15)计算,富营养化状况分级及赋分标准见表19-20,中间赋分值分段线性内插。.(15)式中:EI富营养化状态指数;Ei评估项目的赋分值;N评估项目的个数。表19 湖库营 养状 态分 级赋 分表 营养状态分级 EI 赋分值 En TP(mg/L)TN(mg/L)Cha(mg/L)CODMn(mg/L)T(m)营养贫瘠 0EI20 10 0.001 0.020 0.0005 0.15 10 20 0.004 0.050 0.0010 0.4 5.0 中等营养 20EI50 30 0.010 0.10 0.0020 1.0 3.0 40 0.025 0.30 0.0040 2.0 1.5 DB12/T 10582021 18 50 0.050 0.50 0.010 4.0 1.0 富 营 养 轻度富营养 50EI60 60 0.10 1.0 0.026 8.0 0.5 中度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