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DB11/T 1653-2019.pdf
ICS 27.010 F 1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653 2019 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 The index system of energy consumption for heating system 2019-09-26发布 2020-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653 2019 I 目 次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3 5 供热量指标.3 6 燃料消耗量指标.6 7 耗电量指标.7 8 耗水量指标.8 9 综合能耗指标.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表.11 附录 B(规范性附录)供暖系统能耗指标统计表.13 附录 C(规范性附录)供热过程能耗预测方法.17 附录 D(资料性附录)部分能源及耗能工质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19 DB11/T 1653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热力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北京 华 热 科技发展 有 限公司、北京市热力工程 设计 公司、北京 金房 暖 通节 能 技 术 股份 有 限公司。本标准 主 要起草 人:严波、王与娟、张瑞娟、周宇涵、刘荣、张立申、董乐意、李仲博、黄维、程 伟佳、邓晓祺、宋盛华、丁琦、张迪、张玥、贾萌、王占海。DB11/T 1653 2019 1 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 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供热量指标、燃料消耗量指标、耗电量指标、耗水量指标和综合能耗指标。本标准 适 用 于以锅炉房、热力 站为 热源的热水集 中 供暖系统,其他形式 热源供暖系统能耗指标的 确 定 可 参照 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文件 对于 本文件的 应 用 是必不可少 的。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 有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件。DB 11/T 1535 2018供热管 网 节 能 监 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 适 用 于 本文件。3.1 供暖系统 heating system 由热源 通 过供热管 网经 热力 站(或直接)向采 暖用 户 供 应 热能的 设 施 总称,不包括 楼内 供暖系统。3.2 供热面积 heating area 供暖 建筑物 的 建筑面积。3.3 供暖期 heating period 供暖 开始至 供暖 结束 的 时间区间。GB/T 34617 2017,定义 2.1.1 3.4 统计周期 statistical cycle 能耗统计的 时间段,可以是 一天、一 周、一月或一个 供暖 期。3.5 供热量 heat consumption 某一段时间内 供暖系统 输 出 或 热用 户(用热 设 备)输入 的热量。3.6 DB11/T 1653 2019 2 显示热量 displaying energy 读 表 时刻在 热量表 上直接读取到 的 累积 热量 值。JG/T 448 2014,定义 3.4 3.7 管网热损失率 pipe heat dissipation ratio 管 网 的热 损失 与 供热量的 比值,无 量 纲。GB/T 51161 2016,定义 2.0.10 3.8 一级管网供水沿程温降 temperature drop per kilometer of primary network 热源出口 至 热力 站 入 口 一级 管 网每千米 供水 温度 下 降值。3.9 二级管网供水温降 temperature drop of secondary network 热力 站 出口 至各建筑入 口 二级 管 网 供水 温度 下 降值。注:对于 未 设 置 热力 站 的 直接 供暖系统,供水 温降 为 热源出口 至各建筑入 口管 网 供水 温度 下 降值。3.10 燃料消耗量 fuel consumption 供热 锅炉对 外 供暖 所 消耗的燃料数量。3.11 耗电量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供暖系统 对 外 供暖 全 过程有 关 的 动 力 设 备、仪器仪 表和照 明等 所 消耗的电量。包括 区域 供热 锅炉 耗 电量、热力 站 耗电量 等。3.12 耗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保障 供暖系统 正常运 行所 消耗的水量,不包括 供暖系统 初始上 水量。3.13 供暖度日数 heating degree-days of statistical cycle 供暖 期 室内平均温度 与 室外平均温度之间 的 温差,乘 以 进 行 能耗统计的供暖 天 数,单位 为 d。DB11/T 1653 2019 3 4 基本要求 4.1 开 展 能耗统计的供暖系统 应 已竣 工 验收,且正常运 行。4.2 供暖系统能耗统计范围 应为 供暖过程 中 消耗的 各种 能源,包括 供暖系统 生产、运 行 过程 中 消耗的 天然气、油、电力 等 能源 以 及 保障 供暖系统 正常运 行 消耗的水资源。4.3 按照能耗指标数 据 的 来 源,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 宜 分 为 基 础 能耗指标体系和计 算 能耗指标体系,分 别见 附录 A中 表 A.1和表 A.2。4.4 应 结 合能耗管理工 作 要求按照本标准的方法并 选择 适 宜 统计 周期 进 行 能耗指标统计,供暖系统能 耗指标统计表 格见 附录 B。4.5 供暖 期 间 应 按照附录 C进 行 过程能耗预测,及 时 掌握 用能 趋势,调整 用能 尺 度,积 极 采取 节 能 措 施,实 现 节 能 目 标。4.6 不 同年 度、不 同 供暖 时间 的 同 一 指标 应 结 合 室外平均温度、建筑物平均室内温度 及供暖 天 数 等 因 素 按附录 C的规定折 算 到 北京 地 区 基准供暖 度 日 数 进 行 比 较。4.7 宜根 据 计量 器 具配 备 状况选择 单位供热量 相 关 指标 或 单位 面积 相 关 指标,联 网运 行 的热源 或 单 独热源供热 面积 不确 定的 情 形 宜 采 用单位供热量的 相 关 指标。4.8 所 用能源折 算 标准煤 时,能源 平均 低 位 发 热量 以 实测 值 为 准,无 实测 值时,可 参照附录 D对应 的折标准煤系数 取值。5 供热量指标 5.1 热源供热量指标 5.1.1 热源总供热量 热源 总 供热量 宜 为 热源热量计量 总 表计量的供热量,当 热源 无 热量计量 总 表 时,可为所 有分 支 管 路 热量表计量的供热量 之 和;热量表计量的供热量 应 等 于 热量表统计 周期 终点显示 热量 值 与 始 点显示 热量值之差。热源 总 供热量 应 按 式(1)计 算:mss,1iiQQ=.(1)式中:Q s热源出口 总 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GJ);m 热源热量计量 支路 数量,当 热源 安装 热量计量 总 表 时,m=1;Q s,i热源 各 热量计量 支路 的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GJ)。5.1.2 热源单位面积供热量 热源单位 面积 供热量 应 按 式(2)计 算:ss,AQqA=.(2)式中:q s,A热源单位 面积 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 每平 方 米(GJ/m2);A 热源 所 供 建筑物 的 总建筑面积,单位 为 平 方 米(m2)。DB11/T 1653 2019 4 注:供暖 房 间 高 度 超 过 4米 的 建筑物 不 宜 直接 使 用本 式。5.1.3 热源单位供暖度日数单位面积供热量 热源单位供暖 度 日 数单位 面积 供热量 应 按 式(3)计 算:6s,As,A,HDD10 qHDD=q.(3)式中:q s,A,HDD 热源单位供暖 度 日 数单位 面积 供热量,单位 为 千 焦 每平 方 米 供暖 度 日 数(kJ/(m2d);HDD供暖 度 日 数,单位 为 摄氏 度 天(d)。5.2 热力站供热量指标 5.2.1 热力站总供热量 热力 站 总 供热量 宜 为 热力 站 热量计量 总 表计量的供热量,当 热力 站 无 热量计量 总 表 时,可为所 有分支 管 路 热量表计量的供热量 之 和;热量表计量的供热量 应 等 于 热量表统计 周期 终点显示 热量 值 与 始 点显示 热量 值之差。热力 站 总 供热量 应 按 式(4)计 算:rsubsub,1QjjQ=.(4)式中:Q sub 热力 站 总 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GJ);r热力 站 热量计量 支路 数量,当 热力 站 安装 热量计量 总 表 时,r=1;Q sub,j热力 站 各 热量计量 支路 的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GJ)。5.2.2 热力站单位面积供热量 热力 站 单位 面积 供热量 应 按 式(5)计 算:subsub,AsubQqA=.(5)式中:q sub,A热力 站 单位 面积 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 每平 方 米(GJ/m2);A sub 热力 站所 供 建筑物 的 建筑面积,单位 为 平 方 米(m2)。注:供暖 房 间 高 度 超 过 4米 的 建筑物 不 宜 直接 使 用本 式。5.3 建筑物供热量指标 5.3.1 建筑物总供热量 建筑物总 供热量 宜 为 楼 栋 热量计量 总 表计量的供热量,当 楼 栋 有 多 个 热力 入 口 时,可为 各 热力 入 口热量表计量的供热量 之 和;热量表计量的供热量 应 等 于 热量表统计 周期 终点显示 热量 值 与 始 点显示 热量值之差。建筑物总 供热量 应 按 式(6)计 算:DB11/T 1653 2019 5 nbb,1kkQQ=.(6)式中:Q b 楼 栋 热力 入 口 总 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GJ);n 楼 栋 热力 入 口数量,当 楼 栋安装 热量计量 总 表 时,n=1;Q b,k 楼 栋 各 热力 入 口的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GJ)。5.3.2 建筑物单位面积供热量 建筑物 单位 面积 供热量 应 按 式(7)计 算:bb,AbQqA=.(7)式中:q b,A 建筑物 单位 面积 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 每平 方 米(GJ/m2);A b 楼 栋 建筑面积,单位 为 平 方 米(m2)。注:供暖 房 间 高 度 超 过 4米 的 建筑物 不 宜 直接 使 用本 式。5.4 管网热损失率指标 5.4.1 一级管网热损失率 一级 管 网 热 损失 率 应 按 式(8)确 定:pl,11s100%Q Q=.(8)spl,1ssubQQQ=-csssubsub,1jjQQ=式中:1a 一级 供热管 网 热 损失 率,%;Q pl,1 一级 供热管 网 热 损失 量,单位 为 吉焦(GJ);ssubQ 热源供 至 热力 站 的供热量 之 和,单位 为 吉焦(GJ);ssub,jQ 热源供 至各 热力 站 的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GJ);c 热源 所 供热力 站 的数量。5.4.2 二级管网热损失率 二级 管 网 热 损失 率 应 按 式(9)计 算:pl,22s100%subQQ=.(9)DB11/T 1653 2019 6 ssubpl,2subb-QQQ=usubsubbb,1kkQQ=式中:2a 二级 供热管 网 热 损失 率,%;Q pl,2 二级 供热管 网 热 损失 量,单位 为 吉焦(GJ);subbQ热力 站 供 至建筑物 的供热量 之 和,单位 为 吉焦(GJ);,subbkQ热力 站 供 至各建筑物 的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GJ);u 热力 站所 供 建筑物 的数量。5.5 管网温降指标 5.5.1 一级管网供水沿程温降 一级 管 网 供水 沿 程 温降 应 按 DB11/T 1535 2018中 6.1的方法 确 定。5.5.2 二级管网供水温降 二级 管 网 供水 温降 应 按 DB11/T 1535 2018 中 6.2的方法 确 定。6 燃料消耗量指标 6.1 热源总燃料消耗量 热源 总 燃料消耗量 宜 为 热源燃料计量 总 表计量的消耗量,当 热源燃料计量 无总 表 时,可为所 有分 支 管 路 燃料计量表计量的消耗量 之 和;燃料计量表计量的消耗量 应 等 于 燃料计量表统计 周期 终点显示 值 与 始 点显示 值之差。热源 总 燃料消耗量 应 按 式(10)计 算:hff,iiBB=.(10)式中:B f热源 总 燃料消耗量,单位 为 标准 立 方 米或千 克(Nm3或 kg);h 热源燃料计量 支路 数量,当 热源 安装 燃料计量 总 表 时,h=1;B f,i热源 各 支路 燃料消耗量,单位 为 标准 立 方 米或千 克(Nm3或 kg)。注:电 锅炉 的 总 燃料消耗量,用电量 可 按照 0.2Nm3/kWh供电耗 气 量折 算 为 燃 气 消耗量。6.2 热源单位面积燃料消耗量 热源单位 面积 燃料消耗量 应 按 式(11)计 算:ff,ABbA=.(11)式中:b f,A热源单位 面积 燃料消耗量,单位 为 标准 立 方 米每平 方 米或千 克 每平 方 米(Nm3/m2或 kg/m2)。6.3 热源单位供热量燃料消耗量 DB11/T 1653 2019 7 热源单位供热量燃料消耗量 应 按 式(12)计 算:ff,QsBbQ=.(12)式中:b f,Q热源单位供热量燃料消耗量,单位 为 标准 立 方 米每 吉焦 或千 克 每 吉焦(Nm3/GJ或 kg/GJ)。6.4 热源燃料平均利用效率 热源燃料 平均 利 用 效率 应 按 式(13)计 算:3sfycf10 Q qB=.(13)式中:f 热源燃料 平均 利 用 效率,%;q yc燃料 低 位 发 热量,单位 为 兆焦 每 标准 立 方 米或 兆焦 每千 克(MJ/Nm3或 MJ/kg)。7 耗电量指标 7.1 供暖系统耗电量指标 7.1.1 供暖系统总耗电量 供暖系统 总 耗电量 宜 为 供暖系统电量计量 总 表计量的耗电量,当 供暖系统有 多块 电表 时,可为所 有 分 支 管 路 电表计量的耗电量 之 和;电表计量的耗电量 应 等 于 各 电表统计 周期 终点显示 电量 值 与 始 点显示电量 值之差。供暖系统 总 耗电量 应包括 供暖 生产 和 输 送 中 热源、热力 站 的耗电量 之 和,不包括 电 锅炉、电 动 热 泵 等产 热 装 置 的耗电量,不包括人 员 办 公、生 活 等 非 供暖 生产 电量。供暖系统 总 耗电量 应 按 式(14)计 算:pe,hse,hs,iiBB=.(14)式中:B e,hs供暖系统 总 耗电量,单位 为 千 瓦 时(kWh);p供暖系统电量计量 支路 数量,当 供暖系统 安装 电量计量 总 表 时,p=1;B e,hs,i供暖系统 各 电量计量 支路 的耗电量,单位 为 千 瓦 时(kWh)。7.1.2 供暖系统单位面积耗电量 供暖系统单位 面积 耗电量 应 按 式(15)计 算:e,hse,hs,ABbA=.(15)式中:b e,hs,A供暖系统单位 面积 耗电量,单位 为 千 瓦 时每平 方 米(kWh/m2)。7.2 热力站耗电量指标 7.2.1 热力站总耗电量 DB11/T 1653 2019 8 热力 站 总 耗电量 宜 为 热力 站 供暖系统电量计量 总 表计量的耗电量,当 热力 站 供暖系统有 多块 电表时,可为所 有分 支 管 路 电表计量的耗电量 之 和;电表计量的耗电量 应 等 于 电表统计 周期 终点显示 电量 值与 始 点显示 电量 值之差。热力 站 总 耗电量 应 按 式(16)计 算:ve,sube,sub,jjBB=.(16)式中:B e,sub热力 站 供暖系统 总 耗电量,单位 为 千 瓦 时(kWh);v热力 站 电量计量 支路 数量,当 热力 站 安装 电量计量 总 表 时,v=1;B e,sub,j热力 站 各 电量计量 支路 的耗电量,单位 为 千 瓦 时(kWh)。7.2.2 热力站单位面积耗电量 热力 站 单位 面积 耗电量 应 按 式(17)计 算:e,sube,sub,AsubBbA=.(17)式中:b e,sub,A热力 站 单位 面积 耗电量,单位 为 千 瓦 时每平 方 米(kWh/m2)。8 耗水量指标 8.1 供暖系统耗水量指标 8.1.1 供暖系统总耗水量 供暖系统 总 耗水量 应为 统计 周期 供暖系统水表 终点显示 值 与 始 点显示 值之差。8.1.2 供暖系统单位面积耗水量 供暖系统单位 面积 耗水量 应 按 式(18)计 算:3w,hsw,hs,A10 BbA=.(18)式中:b w,hs,A供暖系统单位 面积 耗水量,单位 为 千 克 每平 方 米(kg/m2);B w,hs 供暖系统耗水量,单位 为 吨(t)。8.2 热力站耗水量指标 8.2.1 热力站总耗水量 热力 站 总 耗水量 应为 热力 站 水表 终点显示 值 与 始 点显示 值之差。8.2.2 热力站单位面积耗水量 热力 站 单位 面积 耗水量 应 按 式(19)计 算:DB11/T 1653 2019 9 3w,subw,sub,AB10bA=.(19)式中:b w,sub,A热力 站 单位 面积 耗水量,单位 为 千 克 每平 方 米(kg/m2);B w,sub热力 站 耗水量,单位 为 吨(t)。9 综合能耗指标 9.1 热源单位供热量能耗 热源单位供热量能耗 应 按 式(20)计 算:ffe,sew,sws,QsBCBCBCbQ+=.(20)式中:b s,Q 热源单位供热量能耗,单位 为 千 克 标准煤 每 吉焦(kgce/GJ);B f热源 总 燃料消耗量,单位 为 标准 立 方 米或千 克(Nm3或 kg);C f燃料折 算 标准煤系数,单位 为 千 克 标准煤 每 标准 立 方 米或千 克 标准煤 每千 克(kgce/Nm3或kgce/kg),可 按附录 D确 定;B e,s热源 锅炉 系统、辅助 系统 等总 耗电量,单位 为 千 瓦 时(kWh);C e电力折 算 标准煤系数,单位 为 千 克 标准煤 每千 瓦 时(kgce/kWh),可 按附录 D取值;B w,s 热源耗水量,单位 为 吨(t)。C w水折 算 标准煤系数,单位 为 千 克 标准煤 每 吨(kgce/t),可 按附录 D取值。9.2 供暖系统综合能耗 供暖系统综合能耗 应 按 式(21)计 算:ffe,hsew,hswhs 3+B10BCBCCB+=.(21)式中:B hs供暖系统综合能耗,单位 为 吨 标准煤(tce)。9.3 供暖系统单位面积综合能耗 供暖系统单位 面积 综合能耗 应 按 式(22)计 算:3hshs,A10 BbA=.(22)式中:b hs,A 供暖系统单位 面积 综合能耗,单位 为 千 克 标准煤 每平 方 米(kgce/m2)。9.4 供暖系统单位供热量综合能耗 供暖系统单位供热量综合能耗 应 按 式(23)计 算:DB11/T 1653 2019 10 3hshs,Qs10 BbQ=.(23)式中:b hs,Q 供暖系统单位供热量综合能耗,单位 为 千 克 标准煤 每 吉焦(kgce/GJ)。9.5 供暖系统单位供暖度日数单位面积综合能耗 供暖系统单位供暖 度 日 数单位 面积 综合能耗 应 按 式(24)计 算:3hs,Ahs,A,HDD10 bbHDD=.(24)式中:b hs,A,HDD供暖系统单位供暖 度 日 数单位 面积 综合能耗,单位 为 克 标准煤 每平 方 米 供暖 度 日 数(gce/(m2d);HDD供暖 度 日 数,单位 为 摄氏 度 天(d)。9.6 供暖系统综合能效 供暖系统综合能 效 应 按 式(25)计 算:bhshsQB=.(25)式中:hs供暖系统综合能 效,%;标准煤 低 位 发 热量,单位 为 兆焦 每千 克 标准煤(MJ/kgce),可 取 29.3076。DB11/T 1653 2019 11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 表 A.1 供暖系统基 础 能耗指标体系 表 供暖系统基 础 能耗指标体系表 见 表 A.1。表 A.1 供暖系统基 础 能耗指标体系 表 耗能 场 所 指标 名 称 单位 热源 总 供热 面积 m2 总 供热量 GJ 总 燃料消耗量 Nm3或 kg 总 耗电量 kWh 总 耗水量 t 热力 站 供热 面积 m2 总 供热量 GJ 总 耗电量 kWh 总 耗水量 t 建筑物 供热 面积 m2 总 供热量 GJ 供暖系统 总 燃料消耗量 Nm3或 kg 总 耗电量 kWh 总 耗水量 t 综合能耗 tce DB11/T 1653 2019 12 A.2 供暖系统计 算 能耗指标体系 表 供暖系统计 算 能耗指标体系表 见 表 A.2。表 A.2 供暖系统计 算 能耗指标体系 表 耗能 场 所 指标 名 称 单位 热源 供热量指标 单位 面积 供热量 GJ/m2 单位供暖 度 日 数单位 面积 供热量 kJ/(m2d)单位供热量能耗 kgce/GJ 燃料消耗量指标 单位 面积 燃料消耗量 Nm3/m2或 kg/m2 单位供热量燃料消耗量 Nm3/GJ或 kg/GJ 燃料 平均 利 用 效率%热力 站 供热量指标 单位 面积 供热量 GJ/m2 耗电量指标 单位 面积 耗电量 kWh/m2 耗水量指标 单位 面积 耗水量 kg/m2 管 网 热 损失 率 指标 一级 管 网 热 损失 率%二级 管 网 热 损失 率%管 网温降 指标 一级 管 网 供水 沿 程 温降/km 二级 管 网 供水 温降 建筑物 供热量指标 单位 面积 供热量 GJ/m2 供暖系统 耗电量指标 单位 面积 耗电量 kWh/m2 耗水量指标 单位 面积 耗水量 kg/m2 综合能耗指标 单位 面积 综合能耗 kgce/m2 单位供热量综合能耗 kgce/GJ 单位供暖 度 日 数单位 面积 综合能耗 gce/(m2d)综合能 效%DB11/T 1653 2019 13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供暖系统能耗指标统计 表 B.1 热源数 据 B.1.1 热源基 础信息 热源基 础信息见 表 B.1。表 B.1 热源基 础信息表 锅 炉 房 编 号 锅炉 房 名 称 供 热 面 积(m2)热量计量 燃料计量 电量计量 水计量 总 表 编号 总 表 编 号 分 表 1 编号 分表 2 编号 分表 编号 总表编号 分表 1 编号 分表 2 编号 分表 编号 总表编号 分表 1 编号 分表 2 编号 分表 编号 B.1.2 热源能耗数 据采集 热源能耗数 据采 集 内 容见 表 B.2。表 B.2 热源能耗数 据采集表 统计 时 间 标 签 热量计量 总 表/分表 1/分表 2/分表 燃料计量 总 表/分表 1/分表 2/分表 电量计量 总 表/分表 1/分表 2/分表 水计量 总 表 热量表 显 示 热量 值(GJ)热量表 流 量(m/h)供水 温 度()回 水 温 度()燃料计量表 显示 值(Nm3或 kg)电表 显示 值(kwh)水表 显示 值(m3)注 1:热源能耗 采 集数 据 应为 读 表 时刻 瞬 时值,并 与 统计 时间 标 签 对应;注 2:统计 时间 标 签格 式应为 年/月/日/时/分,如 17年 01月 20日 23时 03分;注 3:统计 周期 的 始 点 和 终点宜选择同 一时刻,统计 周期可为 每 日、每 周、每月或每 供暖 期。B.1.3 热源能耗指标统计 热源能耗指标统计 内 容见 表 B.3。DB11/T 1653 2019 14 表 B.3 热源能耗指标统计 表 锅炉房编号 统 计 周 期 基 础 指标 计 算 指标 总 供 热量(GJ)总 燃 料消 耗量(Nm3或 kg)总 耗 电量(kWh)总 耗 水量(m3)单位 面 积 供热 量(GJ/m2)单位 面积 燃料消耗 量(Nm3/m2或 kg/m2)单位供热量 燃料消耗量(Nm3/GJ或kg/GJ)单位 面积 耗 电量(kWh/m2)单位 面 积 耗水 量(kg/m2)单位供热量 能耗(kgce/GJ)B.2 热力站数 据 B.2.1 热力站基 础信息 热力 站 基 础信息见 表 B.4。表 B.4 热力站基 础信息表 热力 站 编号 热力 站 名 称 供热 面积(m2)热量计量 电量计量 水计量 总 表 编号 总 表 编号 分表 1 编号 分表 2 编号 分表 编号 总 表 编号 分表 1 编号 分表 2 编号 分表 编号 B.2.2 热力站能耗数 据采集 热力 站 能耗数 据采 集 内 容见 表 B.5。表 B.5 热力站能耗数 据采集表 统计 时 间 标 签 热量计量 总 表/分表 1/分表 2/分表 燃料计量 总 表/分表 1/分表 2/分表 水计量 总 表 热量表 显示 热量 值(GJ)热量表 流 量(m/h)供水 温度()回 水 温度()电表 显示 值(kwh)水表 显示 值(m3)注 1:热力 站 能耗 采 集数 据 应为 读 表 时刻 瞬 时值,并 与 统计 时间 标 签 对应;注 2:统计 时间 标 签格 式应为 年/月/日/时/分,如 17年 11月 20日 23时 03分;注 3:统计 时间 标 签宜选择 统计 周期 同 一时刻,统计 周期可为 每 日、每 周、每月或每 供暖 期。B.2.3 热力站能耗指标统计 热力 站 能耗指标统计 内 容见 表 B.6。DB11/T 1653 2019 15 表 B.6 热力站能耗统计 表 热力 站 编号 统计 周期 基 础 指标 计 算 指标 总 供热量(GJ)总 耗电量(kWh)总 耗水量(m3)单位 面积 供热量(GJ/m2)单位 面积 耗电量(kWh/m2)单位 面积 耗水量(kg/m2)B.3 楼栋 数 据 B.3.1 楼栋 基 础信息 楼 栋 基 础信息见 表 B.7。表 B.7 楼栋 基 础信息表 小 区 名 称 楼 栋 编号 楼 栋 名 称 建筑 年 份 楼 栋 供热 面积(m2)建筑 类型 a 使 用 类型 b 建筑 节 能 类型 c 热量计量 总 表 编号 分表 1编号 分表 2编号 分表 编号 a 建筑 类型填写居住 建筑、公 共 建筑或 其他;b 使 用 类型填写住宅、别墅、商 用 或 其他;c 建筑 节 能 类型填写非 节 能 建筑、一 步 节 能 建筑、二 步 节 能 建筑、三步 节 能 建筑或 四步 节 能 建筑。B.3.2 楼栋 能耗数 据采集 楼 栋 能耗数 据采 集 内 容见 表 B.8。表 B.8 楼栋 能耗数 据采集表 统计 时间 标 签 热量计量 总 表/分表 1/分表 2/分表 热量表 显示 热量 值(GJ)热量表 流 量(m/h)供水 温度()回 水 温度()注 1:楼 栋 能耗 采 集数 据 应为 读 表 时刻 瞬 时值,并 与 统计 时间 标 签 对应;注 2:统计 时间 标 签格 式应为 年/月/日/时/分,如 17年 11月 20日 23时 03分;注 3:统计 时间 标 签宜选择 统计 周期 同 一时刻,统计 周期可为 每 日、每 周、每月或每 供暖 期。B.3.3 楼栋 能耗指标统计 楼 栋 能耗指标统计 内 容见 表 B.9。表 B.9 楼栋 能耗统计 表 楼 栋编号 统计 周期 总 供热量(GJ)单位 面积 供热量(GJ/m2)B.4 供暖系统数 据 DB11/T 1653 2019 16 供暖系统能耗指标统计 内 容见 表 B.10。表 B.10 供暖系统能耗统计 表 统计 周期 综合能耗(tce)单位 面积 综合能耗(kgce/m2)单位供热量综合能耗(kgce/GJ)单位供暖 度 日 数单位 面积 综合能耗(gce/(m2d)综合能 效(%)DB11/T 1653 2019 17 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供热 过 程能耗 预测 方 法 C.1 热源单位面积供热量 预测 热源单位 面积 供热量预测 应 按 式(C.1)计 算:s,As,Aqqb=.(C.1)HDDHDDb=,w,n,)(d t t HDD-=d t t HDD-=)(w n 式中:q s,A 热源单位 面积 供热量预测 值,单位 为 吉焦 每平 方 米(GJ/m2);q s,A统计 周期 热源单位 面积 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 每平 方 米(GJ/m2);供暖 修 正 系数;HDD预测 周期 供暖 度 日 数,单位 为 摄氏 度 天(d);,nt 预测 周期 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单位 为 摄氏 度();,wt 预测 周期 室外平均温度,单位 为 摄氏 度();d预测 周期 供暖 天 数,单位 为 天(d);HDD统计 周期 供暖 度 日 数,单位 为 摄氏 度 天(d);t n统计 周期 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单位 摄氏 度();t w统计 周期 室外平均温度,单位 为 摄氏 度();d统计 周期 供暖 天 数,单位 为 天(d)。注:预测 周期 供暖 度 日 数 可 取 供热 企业往 年 供暖 期 供暖 度 日 数 平均值;当 预测 周期 d取 121天、室内平均温度,nt 取 18、室外平均温度,wt 取-0.7 时,计 算 的供暖 度 日 数 为 北京 地 区 基准供暖 度 日 数。C.2 热力站单位面积供热量 预测 热力 站 单位 面积 供热量预测 应 按 式(C.2)计 算:sub,A,sub,Aqqb=.(C.2)式中:q sub,A 热力 站 单位 面积 供热量预测 值,单位 为 吉焦 每平 方 米(GJ/m2);q sub,A统计 周期 热力 站 单位 面积 供热量,单位 为 吉焦 每平 方 米(GJ/m2);C.3 单位面积燃料消耗量 预测 DB11/T 1653 2019 18 热源单位 面积 燃料消耗量预测 应 按 式(C.3)计 算:f,A,f,Abbb=.(C.3)式中:b f,A 热源单位 面积 燃料消耗量预测 值,单位 为 标准 立 方 米每平 方 米或千 克 每平 方 米(Nm3/m2或 kg/m2);b f,A 统计 周期 热源单位 面积 燃料消耗量,单位 为 标准 立 方 米每平 方 米或千 克 每平 方 米(Nm3/m2或 kg/m2)。D DB11/T 1653 2019 19 D E 附 录 D(资 料性附录)部分 能源 及 耗能 工质 能源 折 标准 煤参考 系数 部分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见 表 D.1。表 D.1部分 能源 折 标准 煤参考 系数 能源 名 称 平均 低 位 发 热量 折标准煤系数 燃料 油 41816kJ/kg(10000kcal/kg)1.4286 kgce/kg 液化石 油气 50179kJ/kg(12000kcal/kg)1.7143 kgce/kg 气 田 天然气 35544kJ/m3(8500kcal/m3)1.2143 kgce/m3 天然气 36000kJ/(8600kcal)/m3 1.229kgce/m3 电力(当 量 值)3600kJ/(k Wh)/(860kcal/(k Wh)0.1229 kgce/(k Wh)部分耗能工质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见 表 D.2。表 D.2 部分 耗能 工质 能源 折 标准 煤参考 系数 能源 名 称 平均 低 位 发 热量 折标准煤系数 新 水 2510kJ/t(600kcal/t)0.0857kgce/t 软化 水 14230kJ/t(3400kcal/t)0.4857kgce/t 除氧 水 28450kJ/t(6800kcal/t)0.9714kgce/t DB11/T 1653 2019 20 参 考 文 献 1GB/T 34617 2017 城 镇 供热系统能耗计 算 方法 2GB/T 51161 2016 民 用 建筑 能耗标准 3JG/T 448 既 有 采 暖 居住 建筑 节 能 改 造 能 效 测 评 方法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