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睡前历史小故事.doc
12 岁睡前历史小故事 一说历史大家就会觉得我们中国历史很厚重,其实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还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的。 梨园三怪 清末民初,梨园有 “三怪 ”。 跛子孟鸿寿,自幼患了软骨病,身长腿短,头特别大,脚小而纤弱,行走不便。他暗下决心,苦学三年,扬长避短,成为独树一帜的名丑,戏园争相邀请。 瞎子双阔亭,自幼学戏,后因病双目失明,但并未灰心丧气,更加勤学苦练。在台下行走要人搀扶,但上了台却泰然自若,寸步不乱,成为功深艺湛的名须生。 哑巴王益芬,先天性不会说话,平日看父亲演戏,一一默记于心。虽无人教授,但每天起早贪黑练功。艺成后一鸣惊人,成为有名的武花脸,后被戏班奉为导师。 世界上许多珍贵的东西,往往要等失却了它,或渴求而终不可得时,才会越发体会其珍贵。而拥有珍宝者,却常常容易忽视它的存在 ;他们讳于短,失于志,惰于身,欲进而畏难,爱誉而怕苦。而 “三怪 ”的成功,就在于他们在不幸面前,处逆境而不馁,痛己短但不甘于短。在心血和汗水的考验中,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终于取得了成功。 皇帝贤让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黄帝已经老了,他决 定公开选拔品德好又有能力的人继位。 消息一传出来,许多人都来参加测试。经过层层筛选,最后选出两个既能文又能武的人,他们都是黄帝的儿子,一个叫玄嚣,是哥哥 ;一个叫昌意,是弟弟。 这两个人都本领高强,不相上下。没有办法,黄帝只好亲自出面来测试他们。 黄帝交给他们每人一只葫芦。可不要小看这葫芦,它外面闪光耀眼,里面浩瀚如海,是稀世珍宝。黄帝嘱咐兄弟俩: “每个葫芦里都蓄有河水,打开葫芦口,里面的河水可以流过二百里。从嵩山到颍水是三百里的路程,你们二人从嵩山放水,谁的水流到颍水,谁就能继承王位。如果流不到 ,可以收起水再倒。 ” 等父亲一说完,兄弟俩便凌空飞行,来到嵩 山。 “哗,哗,哗 ” 玄嚣打开葫芦,清水滔滔流出,飞速奔流,穿过平川,绕过山岭,可是刚刚流了二百里,葫芦里的水干了。玄嚣只好将水收了回来。 昌意打开葫芦也试了一次,结果和哥哥一样。 一次,两次,三次 每次清水都只能流二百里。 第二天,昌意刚起床,兄长就拎着葫芦进来了,他高兴得合不上嘴,连连说: “有办法了,有办法了 !” 昌意问: “哥哥有什么好办法 ?” 玄嚣说: “父亲说,一个葫芦的水能流二百里,如果把两个葫芦的水汇成一 股,就能流四百里,何愁流不到三百里呢 ?” 昌意听了,果然是好办法,他俩急忙奔上嵩山,打开葫芦,只见两股水流汇成了一股,水流浩浩荡荡,一鼓作气,流到了三百里外的颍水。 兄弟两人在山巅看得清楚,高兴地击掌庆祝。好一会儿,才想起应该回去向父亲报喜 ! 就在这时,只听天空有人说: “我们都看见了。 ”大家抬头看,只见一朵红彤彤的云彩上站着黄帝和各位神仙。大家交口称赞: “手足同心,兄弟情长。 ” 父亲问兄弟俩: “葫芦放水对你们有什么启示 ?” 昌意连忙答: “一个葫芦的水流很有限。 ” 玄嚣接着答: “两个葫 芦的水汇为一股,能流得更远。治理天下也要汇聚大家的力量。 ” 黄帝高兴地点点头: “对 !你们兄弟无论谁继位,只要能 同心协力,就能保证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 那到底谁继位呢 ? 昌意说: “是哥哥想出了好办法,请哥哥继位。 ” 玄嚣谦让说: “弟弟年轻有为,继位最好。 ” 黄帝见他们都诚心诚意,就让玄嚣继位,昌意辅佐当助手。在兄弟俩同心协力治理下,人间一片太平的景象。 苇渡江传说 传说,达摩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业之后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 “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 ?”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 (即中国 )”。 又说: “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架起一业扁舟,乘风破浪。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主批自我解脱。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总是不投机。这时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 中国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荥阳系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 地群众讲, “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 ”。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 “你为什么摇头 ?”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 “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 ?他就是印 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 ”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槁,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 ?达摩十分焦虑。谁知 “天无绝人之路 ”。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草,看样子好象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老人偌大年幻,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 ?也罢 !向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 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 “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卢苇给我,以便代步。 ”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庄,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便顺手抽出一根卢苇与达摩。达摩双手接过卢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卢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杂灵苇花,昂首高扬,五片卢苇卢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卢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神光不顾疲劳,尾追达摩,及到江边,看到达摩一苇渡江,就气急败坏地跑到老人面前不问青红皂白, 抱起老人身边一捆卢苇,扑通一志,扔到水中,双脚中学上卢苇捆子,匆忙过江。谁知说也奇怪,这捆卢苇不但不向前行进,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见势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险些溺入水中。神光带着浑身泥水,冲向老人,轻起责问: “你给他一根卢苇就渡过江,我拿你一捆卢苇为什么还过不去呢 ?”老人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答道: “他是化我的卢苇,助人有份 ;你是抢我的卢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弃能相助 ?”老人说吧,转瞬间悠然不见,浩荡的江面上空无一人。这时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呼天不灵,呼地不应,悲凄非常,懊悔而归。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 禅杖,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从禅。北魏孝昌三年 (公元527 年 )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丛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片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像碑。古人有诗赞曰: 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玉兔捣药的传说 传说之一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 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 “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究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 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于诸多旧小说,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传说之二 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后来兔子告诉老人: “你们吃我吧 ”,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传说之三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 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 ?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 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 !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 “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 ?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 情她吗 ?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