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机器人企业资本规划分析报.pptx
2019-2020机器人企业资本规划分析报告,2019年9月6日,Contents,目录,机器人行业公司的估值定价分析,2,机器人企业资本市场的选择,3,资本寒冬下机器人企业的资本规划之道,1,资本寒冬下机器人企业的资本规划之路,4,1.1.1 资本寒冬,资金聚焦头部企业,GGII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共4702家,同比增长3.3%,其中集成商数量 超3100家,本体企业数量超600家。但融资事件则不超过百起,高度集中。2019年上半年服务机器人融资额 仅完成2018年的34%,工业机器人融资额为2018年的41% 。,原因分析:1、2019年整体募资大幅下降(下降19.4%),投资机构风险偏好降低,偏好确定性强的企业,资金集中头部 企业; 2、行业增长趋缓,集中度提升。,12.43,28.82,67.91,71.19,29.36,47,68,105,74,42,120100806040200,0,20,40,60,80,20152016,2017,2018,2019,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融资事件数,2019年服务机器人领域融资下降32%,36.66,59.52,25.03,55,81,108,8073.71,37,120100806040200,0,20,40,60,80,13.362015,2016,2017,2018,2019,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融资事件数,2019年工业机器人领域融资下降20%,5,1.1.2 工业机器人融资多为A轮以后,部分工业机器人企业2018年至今融资情况,6,部分智能机器人领域企业融资事件,1.1.3 服务机器人融资多为大额融资,7,路径选择,融资方式,并购 要点,跨市场规划,证券化路径选择对于中小成长型企业,如何选择中 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作为最适合 自身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融资问题对于中小成长型企业,有什么样的 融资渠道?如何完成融资 ?,并购注意事项对于成熟期企业,在进行并购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跨市场资本规划对于成熟期企业,是否可以进行海 外并购?其注意事项有哪些?A+H 模式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1.2 什么是资本规划,8,坚持与产业结合,以产业 链研究为基础,坚持顺应资本市场周期规划,事半功倍,前提:企业家充分认识到资本规划的重要性,提前规划,1.3. 资本规划的原则面对竞争加剧的资本市场以及其周期规律,有效的企业资本规划需要做到的四个核心点:(1)企业家充分认识到资本规划的重要性,提前规划(2)与产业结合,以产业链研究为基础(3)顺应资本市场周期进行规划( 4)规划因应市场变化动态调整,9,机器人行业发展 趋势及竞争图谱 分析,资本市场环境及趋势分析,对标企业的成 长路径,企业资本规划方案,产业:机器人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竞争将愈加 激烈,1.4 机器人企业的资本规划框架,持续融资方案,企业估值定价分析资本市场选择方案,资本市场价值传递资本市场资源支持,企业现状分 析及产业发 展规划,同行资本 运作动态,资本:资本具有周期律,企业规划结合自身产业的同时,也需顺应资本周期。,难 点,机器人行业公司的估值定价分析,11,2.1 机器人企业的估值水平应综合考虑其商业模式、议价能力,商业模式,机器人企业的商业模式可分为单一 本体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核心零 部件、本体生产+系统集成、全产业 链体系五种模式。核心零部件商业模式的企业估值更 高。,议价能力,一般说来,议价能力越高的企业估 值越高。产品议价能力与企业的净 利率、应收账款指标有关。净利率越高、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 比重越低的企业议价能力越强,相,对估值更高。,估值水平,核心:成长性,2.1.1 核心零部件模式的机器人企业平均估值水平最高,2013-2017年核心零部件模式企业平均估值59.91倍, 2013-2017年全产业链商业模式PE 的平均中位数为,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全产业链模式企业平均估值58.59倍,本体+集成模式 企业平均估值56.91倍,本体模式企业平均估值39.92 倍,集成模式企业平均估值32.37倍。从过去五年数据可以看出,国内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提 供商以及本体制造商估值高于系统集成模式的企业。平均PE(TTM),全产业链,本体+集成,核心零部件,本体,集成,上证综指,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58.59倍,本体+集成PE的平均中位数为50.28倍,核 心零部件PE的平均中位数为40.83倍,本体PE的平均 中位数为39.92倍,集成PE的平均中位数为36.28倍从中位数来看,国内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提供商以及本 体制造商估值同样高于系统集成模式的企业。PE(TTM)中位数,全产业链本体+集成,核心零部件本体集成,13,2.1.2 议价能力越强的机器人企业估值水平越高,高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中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 低、低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高净利率+应收账款 占比高、中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高、低净利率+应收 账款占比高6组别的平均PE(TTM)分别为49.42、46.11、44.74、46.38、43.07、42.23倍。“高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这一组合的议价能力最 强,企业估值水平相应最高,而“低净利率+应收账款 占比高”这一组合的议价能力最低,除2016年外这一 组合企业估值水平处于最低位。,高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中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 低、低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高净利率+应收账款 占比高、中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高、低净利率+应收 账款占比高6组别的PE(TTM)中位数分别为49.86、48.47、49.26、42.71、41.32、42.11倍。议价能力最高的“高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组别的市盈率平均中位数为49.86倍,位于估值最高水平。,80706050403020,2013年,平均PE(TTM),2014年2015年高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2016年2017年中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低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高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高,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PE(TTM)中位数,高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中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低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高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高,中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高低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高中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高低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高,14,2.1.3 机器人企业的平均盈利增速与其估值水平成正相关,-10.00%-20.00%,80.00%70.00%60.0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估值水平最高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平均盈利增速水平近 30%,处于五大类中最高增速,全产业链覆盖企业的 增速次之,系统集成企业平均盈利增速最低。全产业链及核心零部件企业2017年净利润同比上升较 快,而本体加集成、本体、集成企业2017年净利润增 速相较于2016年下降较多。2013-2017年5类商业模式公司的平均盈利增速 与估值水平成正相关,全产业链,本体加集成,核心零部件,本体,集成,0.00%-10.00%-20.00%-30.0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3-2017年议价能力最强、估值水平最高的“高净 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组别其平均盈利增速水平最高, 为30.36%,议价能力最低、估值水平最低的“低净利率+应收账款 占比高”组别其盈利增速为-6.49%,处于最低增速水 平。2013-2017年议价能力最强组别平均净利润增速 处于六者最高位50.00%40.00%30.00%20.00%10.00%,高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 低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 中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高,中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低 高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高 低净利率+应收账款占比高,机器人企业的资本市场选择,16,选择思路,上市前,上市成本,板块定位及上市要求审核与监管,上市后,流动性资本运作的便捷性,3.1 资本市场的选择原则,坚持以终为始的市场选择原则,首先关注上市后企业资本市场情况。上市是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起点,而不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选择资本市场,先应关注 上市后是否能获得投资者认可,得到相对较高的估值以及流动性,资本运作是否更为便捷等。在以上对比的基础上,企业再综合上市的紧迫程度、上市要求、上市成本、上市审核与监管的严格程度等维度作出选择。投资者偏好与同类企业估值,17,从上市审批来看,科创板采取注册制,而创业板和中小板采取核准制;从核心上市条件及财务要求来看, 创业板和中小板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要求较高,亏损企业无法上市,而科创板对企业盈利性要求较低,更看重 企业的市值及发展潜力。,3.2 三大资本市场板块的定位及上市要求各不相同,18,3.2.1 科创板上市用时远短于创业板和中小板,科创板审核时间短,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审核流程复杂,用时长科创板: 平均审核周期约7个月,目前最快上市时间是4个月创业板、中小板:2018年以后IPO审核趋严,平均审核周期17个月,19,3.2.2 预计科创板发行成本较高, 预期科创板发行成本将高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应酌情考虑发行成本问题。2018年A股平均发行费率11%(包括入市费用和年费)市场化发行机制下,券商为补偿“卖不出去”的风险,发行费率一般较高。企业市值较小或定价相仿时,应慎重考虑。,20,元),(亿元) 数(亿(亿元)元)数(万股 ( %) 数(倍数,2018年 2018年 日成交首发募,总市值 主营收净利润 额中位 日成交 换手率 市盈率 市销率集资金,中位数 入中位中位数 数(亿 量中位 中位数 PE中位 PS中位中位数,(亿元),我们选取三大资本板块的机器人企业进行分析(剔除了2018年净利润为负的机器人企业)。三大资本板块的机器人企业中科创板募集金额最多,中小板次之,创业板最少。科创板估值水平遥遥领先,创业板比中小板稍高。科创板流动性同样大幅领先,中小板比创业板稍好。截至2019年8月22日的最近20个交易日,三大板块机器人企业 首发募资金额、估值水平、流动性及相关财务指标,各板块中 机器人企 业对比,同类企业募资规模: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同类企业估值: 科创板创业板中小板,3.3 三大资本板块对比:科创板整体远胜于中小板、创业板,21,3.3.1 机器人企业在科创板中占比较多,盈利能力较强,17.24%,82.76%,3.39%,96.61%,机器人企业其他企业,截止至2019年8月22日,在科创板注册上市的公司共有29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 备制造等领域。其中,机器人公司有5家,占全部科创板上市企业的17.24%;处于受理状态的118家企业中,机器 人公司有4家,占比为3.39%已在科创板注册上市的5家机器人企业18年营收的平均值为7.03亿元 ,中位值为5.08亿元;18年净利润的平均值为1.71亿元,中位值为 1.58亿元,分布较为均衡。处于受理状态的4家机器人企业18年营收的平均值为9.84亿元 ,中 位值为5.47亿元;18年净利润的平均值为1.41亿元,中位值为0.98亿元。机器人企业在科创板中占比较高2018年科创板机器人企业均实现盈利2018年科创板机器人企业营收分布较均衡,2,22,0-5亿,5-10亿,10-15亿,15亿以上,222,22,2.52.5,1.51.5110.50.5000-1亿1-2亿2-10亿10亿以上,已上市企业个数受理企业个数已上市企业个数受理企业个数,22,截至2019年8月26日,在科创板注册上市的5家机器人企业2018年的营收规模分布在4-10亿元之间,且均实现盈利, 经营情况良好。5家已上市科创板机器人相关企业18年静态平均市盈率达到101倍。,3.3.2 科创板机器人企业平均市盈率达到101倍,23,3.4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建议相关机器人企业根据自身的融资需求以及资本市场对行业的认可度,选择适合自身、估值及流动性较好的资本市场。,从发行条件来看,中小板、创业板的发行要求相对较高,大多数指标要求初创期机器人企业短期难以达到;科创板发行要求适中,但目前申报企业规模及成长性较好。,从估值水平方面来看,科创板的估值水平及平均募资额远高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市盈率中位 数为108倍,平均募资额为11.25亿;从流动性水平方面来看,科创板也远胜于中小板和创 业板。,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