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9).pdf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9)2019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全球经济经历两年的反弹复苏,即将进入新的平台期,中国面临外部经贸环境、产业转移等新格局重建,加强内生经济发展驱动力是新的关注点。 数字经济在政府关注点不断提升,从2017年的“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到2019年的“壮大数字经济”。 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促使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加速融合,“智能+”开始逐步落地。经济增长新周期 数字经济新目标 技术融合新应用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9)更加突出数据运营与产业数字化的带动价值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 信息基础设施 30% 数据基础50% 运营基础 20%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20% 城市服务35% 城市治理20% 产业融合25%政策规划 15% 建设运营65% 运营成效20% 政策规划 15% 建设运营65% 运营成效20%智慧交通 精准扶贫 民政服务 生活环境智慧医疗 智慧教育 人社服务 营商环境 服务均衡性 社会信用 市政管理 资源管理 治理均衡性智慧公安 生态环境 应急管理数字产业化10% 产业数字化70% 运营成效20%1.上海2.北京3.深圳4.成都5.杭州 89.889.489.287.086.9 6.广州7.武汉8.宁波9.无锡10.重庆 86.278.076.776.475.42019中国城市数字经济百城排名十强城市中部城市群西北部“新高地”以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榆林为代表的呼榆城市群 凭借产业和资源优势,在数字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优势,加强数字经济的推进发展,并将成为继西南贵州之后,又一中西部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整体上数字经济依然沿着传统经济由东南向西北区域渗透的模式发展,但较2018年的“3中心5热点”而言,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力,并逐步衍生成长为中国数字经济的“第四极”。“第四极”诞生 全国数字经济展现出突出的经济增长活力,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33.16万亿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36.83%。今年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平均分为58.7分,比去年增长了1.1分,其中郑州、合肥、呼和浩特、连云港等城市进步显著。21.75 25.77 33.16201820172016数字经济规模(万亿元) GDP占比29.24% 31.40% 36.83%研究发现之一: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全国“遍地开花”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GDP占比数据来源:新华三数字经济研究院研究发现之二:数字经济在部分领域重点突破 87%的城市明确提出“让数据跑路,一趟不用跑”等数字化改造发展方向,改善营商环境。一线、新一线城市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方面更为均衡,但在二线及以下城市中,数字产业化基础相对薄弱,但发展产业数字化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基础,未来潜力巨大。“信息基础-数据基础-运营基础”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快速提升,82%的城市已明确挂牌大数据管理局。以信用为核心的城市治理正快速推广,信用数据已成为“城市新名片”。此外,雪亮工程、环保监测等数字化应用在全国范围内的建设也如火如荼。 城市服务产业融合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城市治理 营商环境数字化改革创新力度大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主要驱动力数字经济三大基础设施增速显著以信用、环保为抓手的治理能力提升直接成效数字经济规模数字经济的综合水平数字经济的优势标杆间接成效城市生活品质发展营商环境产业发展质量4路径 2成效3定位 打造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民生服务能力提升城市治理管理能力加速产业数字化推进融合发展6个城市,平均88.1分自主引领均衡发展领先阶段33个城市,平均67.3分兼容并重领域创新发展阶段74个城市,平均50.8分借助外力筑巢引凤起步阶段研究发现之三:“3+4+2”模式雏形初成县市数字经济更为强调本地化特色发展,其中工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是最为关注的领域,50个县域对象均提出了产业数字化的相关需求 县市发展数字经济存在诸多短板,其中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短板尤为突出,仅有不到20%的县市建有公共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 数字经济均衡发展问题突出,县市提出的多是单一领域性的产业数字化,但受制于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短板,难以形成协同带动效应84%的县市均已明确提出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未来转型的主要方向,部分县市出台专题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强调本地特色 基础设施能力不强 产业数字化建设不均衡内生需求突出01 02 03 04研究发现之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下沉,县域内生需求突出重庆:“智能政府中枢” 发展典范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围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重庆市区域特色经济的产业数字化将是重庆市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产业融合 提升3.7分突出建设在公安、警务、法治、信用等领域的数字化治理能力。城市治理 提升5.5分 是进步最为突出的领域,在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方面均保持领先水平,在扶贫、教育等方面具有突出亮点,整体表现均衡,无明显短板。城市服务 提升8分2018年整合经信委和发改委两部门核心资源,组建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完成数据融合驱动的关键一环,继续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是进一步发展的要点。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 提升2.4分 43 21城市服务和治理领域表现突出,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产业融合能力是方向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建议对数据这一数字经济源动力的关注点,要从“数据汇聚”提升到“数据治理”。在数据管理体制加速创新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提升城市数据治理能力的新数据基础设施,探索有效的长效运营机制。数据驱动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重点打造数据、技术、业务三融合的数字经济新应用。以“智能+”等领先模式,借助物联网、大数据、AI、5G等前沿技术,持续为城市服务治理与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融合应用 围绕城市特色合理选择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以“3大定位、4大路径”为大方向,分城施策,实现城市数字经济科学发展。 起步阶段城市建议沿着“城市治理+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有助于较快提升数字经济发展。 领先阶段城市建议重视均衡发展,并着力加强城市治理能力; 发展阶段城市建议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能力的结合;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