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新能源运行消纳现状及相关政策机制.pdf
新能源运行消纳现状及相关政策机制 国网能源研究院 2017.1 一 我国新能源发展和消纳现状 二 2 三 四 我国新能源消纳困局分析 我国新能源消纳最新政策趋势和市场环境 五 国外新能源消纳政策与市场机制经验 我国新能源消纳政策机制探索 主要内容 六 “十三五” 新能源发展展望 “ 十二五 ” 中国新能源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 风电 、 光伏发电应用规模均居世界首位 。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 , 截至 2015年年底 , 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 1.31亿 kW, 约占全球总装机的 34%,“ 十二五 ” 年均增长 35%;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 4218万 kW, 约占全球的 18%, “ 十二五 ” 年均增长 178%。 中国新能源开始进入全面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 3 地区 风电 光伏 其中: 光伏电站 分布式 华北 30.6 22.8 23.3 19.7 东北 18.9 0.6 0.4 1.8 西北 30.0 48.5 56.7 2.7 华东 6.8 15.3 10.4 42.8 华中 4.1 6.8 4.3 20.9 南方 9.6 6.0 4.9 12.1 “三北 ”地区 79.5 71.9 80.4 24.2 中东部及南方 地区 20.5 28.1 19.6 75.8 截至 2015年底全国风电、光伏装机分布情况( %)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 , 2015年全国因弃风限电造成的损失电量为 339亿 kWh, 弃风比例 15.5%。 8个省级电网弃风比例超过 10%, 甘肃 、 新疆 、 吉林弃风比例超过 30%, 分别达39%、 33%、 31%。 “ 十二五 ” 期间 , 弃风限电虽然在 2013-2014年有所下降 , 但整体呈上升趋势 。 从地域分布看 , 弃风电量主要集中在 “ 三北 ” 地区 。 全国 99%的弃风集中在 “ 三北 ” 地区 , 其中 , 西北地区弃风电量约占全国总弃风电量的一半 ( 占全国总弃风电量的 49%) ;华北 、 东北弃风电量分别占全国总弃风电量的 28%、 22%。 2011-2015年全国弃风情况 2015年全国弃风情况 123 208 162 149 339 16.2%17.1%10.7%7.9%15 .5%0%2%4%6%8%10 %12 %14 %16 %18 %05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20 11 20 12 20 13 20 14 20 15弃风率(%)弃风电量(亿千瓦时)弃风电量 弃风率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上海陕西山西四川天津新疆西藏云南浙江台湾香港澳门0 % 1 %1 % 5 %5 % 1 0 %1 0 % 3 0 %30% 以上5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 , 2015年全国因弃光限电造成的损失电量约为 48亿 kWh,弃光比例 10.3%。 有 5个省级电网发生弃光 , 其中 , 甘肃 、 新疆弃光比例超过 20%, 分别达 31%、 20%。 从地域分布看 , 弃光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 全国共 5个省 ( 区 ) 发生弃光 , 97%的弃光集中在西北地区 , 其中 , 近九成集中在甘肃和新疆 , 分别占全国总弃光电量的 54%和 31%。 2011-2015年全国弃光情况 2015年全国弃风情况 1 25 48 1.1%10.5%10 .3%- 1%1%3%5%7%9%11 %13 %15 %010203040506020 11 20 12 20 13 20 14 20 15弃光率(%)弃光电量(亿千瓦时)弃光电量 弃光率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上海陕西山西四川天津新疆西藏云南浙江台湾香港澳门0 % 1 %1 % 5 %5 % 1 0 %1 0 % 3 0 %30% 以上6 一 我国新能源发展和消纳现状 二 7 三 四 我国新能源消纳困局分析 我国新能源消纳最新政策趋势和市场环境 五 国外新能源消纳政策与市场机制经验 我国新能源消纳政策机制探索 主要内容 六 “十三五” 新能源发展展望 新能源消纳困局的主要原因包括新能源高速发展超出了市场承载能力 , 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能力不足 , 电网调峰能力不足 , 政策和机制不健全等 。 ( 一 ) 新能源超常规发展 , 局部占比过大 , 超过市场承载能力 ( 二 ) 装机整体过剩 , 负荷增长趋缓 , 加剧新能源消纳矛盾 ( 三 ) 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能力不足 , 新能源跨省跨区消纳受限 ( 四 ) 电源结构不适应新能源发展 , 电源调节能力不足 ( 五 ) 配套政策和机制不完善 , 制度保障能力不足 8 各类电源装机占比 1.新能源装机主要集中在 “ 三北 ” 地区 整体看 , 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不高 , 但受资源地域限制 , 我国新能源呈集中式大规模开发特点 , 致使 “ 三北 ” 地区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 , 达 82% 。 水电20782 18%风电10276 9%太阳能3598 3%核电1702 1%火电79708 69%“三北”新能源装机1289182%华东华中新能源装机274618%“三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占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比例情况 ( 一 ) 新能源超常规发展 , 局部占比过大 , 超过市场承载能力 9 由于资源和负荷逆向分布特点 , 新能源集中发展的 “ 三北 ” 地区整体市场空间较小 , 发受电量仅占国家电网的 47%。 25%10%12%31%22%47%53%21%18%43%13%5%82%18%25%23%35%12%5%83%17%0%10%20%30%40%50%60%70%80%90%华北 东北 西北 华东 华中 三北合计 华东华中合计发受电量占国网发受电量比例新能源装机占国网新能源装机比例新能源发电量占国网新能源发电量比例2.“三北”地区整体市场空间不足 10 各省区 2015年风电装机及占电源装机比例情况 3.局部省区风电占比过大超出市场承载能力 “三北”地区的新能源装机又主要集中在几个省份,近 90%的风电装机集中在新疆、甘肃、宁夏等 11个省区。其中,冀北、蒙东风电装机占电源总装机的比例高达 35%,而甘肃、新疆、宁夏风电装机占最大负荷的比例已达 96%、 77%、 74%。 各省区 2015年风电装机及占最大负荷比例情况 1691 1252 993 880 822 721 669 639 503 444 412 1248 77%96%47%161%74%12%28% 26%42% 45%5%0%20%40%60%80%100%120%140%160%18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15 风电装机风电占最大负荷比例1691 1252 993 880 822 721 669 639 503 444 412 1248 26%27%35% 35%26%8%10%15%19%17%4% 0%5%10%15%20%25%30%35%4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15 风电装机风电占总装机比例11 各省区 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及占电源装机比例情况 4.光伏主要集中在西北四省区 75%以上的太阳能发电装机集中在甘肃、新疆、青海和宁夏 4个省区。其中,青海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总装机比例高达 27%,而青海、甘肃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最大负荷比例达到 67%和 47%。 各省区 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及占最大负荷比例情况 610 564 529 422 309 164 133 121 113 111 111 412 13%27%8%4%10%2% 2% 2% 2%4% 4%0%5%10%15%20%25%3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15 太阳能发电装机太阳能发电占总装机比例610 564 529 422 309 164 133 121 113 111 111 412 47%67%24%5%28%3% 2% 4%5% 3% 5%0%10%20%30%40%50%60%70%8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15 太阳能发电装机太阳能发电占最大负荷比例12 5.新能源整体占比过高超过市场承载能力 从整个新能源装机规模来看, 甘肃、新疆、宁夏、冀北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30%,且甘肃、宁夏、新疆新能源装机均超过了最大负荷,甘肃最高达到 1.4倍。理论上讲,仅风电和光伏的发电能力就与最大负荷基本相当,新能源规模与本地消纳市场严重不匹配。 从新能源运行来看, 宁夏、青海、甘肃新能源发电出力占负荷最大比例都在 50%左右。 甘肃电网总装机、火电装机、新能源装机、最大用电负荷逐年变化情况 21512734291634894191464313891524 1551 160118501930157555 63511331525 186210551082123914541383 1303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 火电装机容量 新能源装机容量 最大用电负荷13 ( 二 ) 装机整体过剩 , 负荷增长趋缓 , 加剧新能源消纳矛盾 1.电源快速发展 , 装机整体过剩 以新疆为例 , “ 十二五 ” 期间 , 电源建设呈加速增长态势 , 2015年新疆用电量和最大负荷较 2010年仅增长 2倍 , 而总装机容量增长 4倍 。 装机整体过剩 , 加之新能源超常规发展 ( 新能源装机增长 20倍 ) , 弃风弃光电量快速增加 。 新疆电网装机、用电量及弃风、弃光逐年变化情况 0102030405060708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新疆 弃风光电量新疆 用电量较 2010 增长(含直流外送)新疆 最大负荷较 2010 增长新疆 装机容量较 2010 增长14 “三北”地区“十二五”期间用电量增长情况 2.负荷增长趋缓 , 机组利用率整体下滑 “ 十二五 ” 期间 , 华北 、 东北 、 西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特别是 2015年 , 华北 、 东北用电量同比首次出现负增长 。 15 “十二五”用电量增速与装机增速对比 “十二五”期间,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低于电源总装机增速 ,且差距呈逐年加大趋势。 华北 东北 西北 16 “十二五”各类电源利用小时数变化情况 用电市场无法支撑新增电源发电需求,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电源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 华北 东北 西北 2063 2088 2085 1856 17381397 948948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华北 水电 华北 火电华北 风电 华北 太阳能发电1792 1643 1911 1713 16471035 14981551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东北 水电 东北 火电东北 风电 东北 太阳能发电东北 核电1807 1923 2036 186314451415 1296 1279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西北 水电 西北 火电西北 风电 西北 太阳能发电17 0%20%40%60%80%100%华北 东北 西北 美国 西班牙抽蓄常规水电新能源其他燃油燃气燃煤“三北”(四)电源结构不适应新能源发展,电源调节力不足 目前 , 火电仍是我国装机占比最大的电源 。 “ 三北 ” 地区火电占比达到 71.1%,华北 、 东北 、 西北地区抽蓄和常规水电比重只有新能源装机的 20%、 30%、 50%。 而美国和西班牙的灵活调节电源 ( 水电 、 燃油燃气 、 抽蓄 ) 则达到 新能源的 8.5倍和 1.5倍 。 “三北”地区及部分发达国家电源结构 18 2011 2015年东北三省供热中期供热机组总最小技术出力与平均最小负荷 供热机组快速发展,挤占了新能源消纳空间,降低了系统调节能力。 新疆电网自备电厂装机容量逐年变化情况 部分地区自备电厂占比高 , 严重影响系统调峰 。 “ 十二五 ” 期间 , 西北电网自备电厂装机增长近 4倍 , 其中新疆自备电厂装机增长近 8倍 。 截止 2015年底 , 新疆自备电厂装机容量达 1627万千瓦 , 占总装机容量的 25%, 占火电装机的 44%。 743 967 1270 1440 1776 2041 188 358 559 971 1435 1627 20%27%31%40%45% 44%0%5%10%15%20%25%30%35%40%45%5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新疆 自备火电装机新疆 公网火电装机自备占火电比例新疆电网公用火电小时数和自备电厂小时数逐年变化情况 5857551951544806417862456919649157825372- 15%- 10%- 5%0%5%10%15%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公网火电小时数 自备火电小时数公网火电小时数同比 自备火电小时数同比20 我国电力长期以来按省域平衡 , 若无特殊政策规定 , 发电量就以本省消纳为主 。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 、 产能过剩的情况下 , 出于对本省发电企业利益保护的需要 , 各省消纳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外省电力意愿普遍不强 ,省间壁垒日益突显 。 受限于省间壁垒 , 调度只能采取有限的行政手段 , 通过跨省互济支援等措施来最大限度消纳新能源 。 1.新能源跨省跨区消纳机制不完善 (五)配套政策和机制不完善,制度保障能力不足 21 2.发 、 输 、 用电价政策不健全 发电侧普遍没有峰谷电价 , 无法反映发电侧供求关系 , 不利于发挥新能源低边际成本优势 。 自备电厂缺乏价格疏导政策 , 调峰积极性不足 。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用电侧灵活价格机制基本空白 , 不利于提高负荷侧调峰能力 。 22 3.电力市场改革初期市场机制和配套政策不健全 在电力改革初期 , 保障新能源消纳的配套政策和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 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政策机制和新能源消纳不协调的情况 。 2015年宁夏弃风、弃光逐月变化情况(单位:亿千瓦时) 0 . 0 0 . 3 0 . 1 0 . 1 0 . 4 0 . 4 0 . 1 0 . 0 0 . 6 2 . 4 3 . 3 4 . 8 0 . 1 0 . 7 1 . 1 1 . 0 0 1 2 3 4 5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风电限电量太阳能限电量23 一 我国新能源发展和消纳现状 二 24 三 四 我国新能源消纳困局分析 我国新能源消纳最新政策趋势和市场环境 五 国外新能源消纳政策与市场机制经验 我国新能源消纳政策机制探索 主要内容 六 “十三五” 新能源发展展望 2015年 3月 15日 , 中共中央 、 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 后简称中发 9号文 ) , 标志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启 。 中发 9号文件通过建立市场化的机制 , 解决电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 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 , 改革的目标是还原电力商品属性 , 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 。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 单独核定输配电价 、 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 、 有序放开配售电业务 、 建立相对独立的交易机构 、 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等 。 (一) 我国 新一轮电改总体情况 25 2015年 3月 电改 9号文发布 2015年 12月 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 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 2015年 12月至今 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多地成立电力交易中心 售电侧改革加快推进 新能源消纳政策频出 指导性文件 配套文件 实施细则及试点方案 26 “ 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 ” 是本次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 。 促进新能源并网消纳将是本次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试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 为通过更好的顶层设计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提供契机 。 (二)电改文件关于新能源消纳的要求 目前,国家出台了 6份改革配套文件,与新能源消纳关系最密切的配套文件主要有 2份 : 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 计划放开意见 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 市场建设意见 市场建设意见 提出 , 选择具备条件地区开展试点 , 建成包括中长期和现货市场等较为完整的电力市场 , 在非试点地区按照 计划放开意见 开展市场化交易 。 27 对试点地区 , 市场建设意见 提出: 逐步建立以 中长期交易为主 、 现货交易为补充的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 ,并逐步建立以中长期交易规避风险 , 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 , 交易品种齐全 、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 。 电力市场模式主要分为 分散式和集中式 两种 。 分散式市场 主要以 中长期实物合同为基础 , 发用双方在日前自行确定日发用电曲线 , 偏差电量通过日前 、 实时平衡交易进行调节 。 集中式市场 , 主要以 中长期差价 合同 管理市场风险 , 配合现货交易采用全电量集中竞价 。 不同电力市场模式下 , 在保证安全 、 高效 、 环保的基础上 , 按成本最小原则建立现货交易机制 。 28 按照 “ 谁受益 , 谁承担 ” 的原则 , 建立电力用户参与的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 。 在现货市场开展备用 、 调频等辅助服务交易 , 中长期市场开展可中断负荷 、 调压 、 黑启动等辅助服务交易 。 保障公益性 、 调节性发电优先发电 , 坚持清洁能源优先上网 。 优先发电视为年度电能量交易签订合同 。 规划内的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 , 优先发电合同可转让 , 鼓励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 , 鼓励跨省跨区消纳可再生能源 。 29 对非试点地区 , 计划放开意见 提出: 通过 建立优先发电制度保障清洁能源发电 、 调节性电源发电优先上网 , 通过直接交易 、 电力市场等市场化交易方式 , 逐步放开其他的发用电计划 , 实现电力电量平衡从以计划手段为主平稳过渡到以市场手段为主 。 优先发电是指按照政府定价或同等优先原则 , 优先出售电力电量 。 优先发电容量通过充分安排发电量计划并严格执行予以保障 。 纳入规划的风能 、 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 调峰调频电量 、 采暖期热电联产机组 “ 以热定电 ” 等优先发电 。 通过留足计划空间 、 加强电力外送和消纳 、 统一预测出力 、 组织实施替代等措施保障优先发电 。 预留计划空间时 , 风电 、 太阳能发电等 , 按照资源条件全额安排发电 。 鼓励风电 、 太阳能发电尝试参与直接交易 , 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 。 30 计划电量和直接交易电量均可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替代发电 。 所有统调发电机组均承担电力平衡和调峰调频任务 , 对应的电量为调峰调频电量 , 计入计划电量 , 原调度方式不变 。 目前保留各类优先发电 , 鼓励优先发电的企业和用户自愿进入市场 。具备条件时 , 调峰调频电量 、 供热发电 、 核电 、 余热余压余气发电等优先发电尽可能进入电力市场 。 31 对改革文件中关于新能源消纳的提法进行归纳,可以看出,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运行消纳存在两种方式 : 一是在非试点地区 , 新能源不直接参与电力市场 , 以优先发电的形式 ,继续保留在发用电计划中 , 同时也鼓励其参与直接交易 , 进入市场 。 二是在试点地区 , 新能源作为优先发电签订年度电能量交易合同 , 根据分散式市场或集中式市场等不同市场类型 , 按实物合同或差价合同执行 。 32 (三)我国电改进程中的新能源消纳政策 2015.3 2016.2 2016.3 中共中央文件 中发 2015 9号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 发改运行 2015 518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 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 2015.12 2016.4 配额制和绿证交易 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 发改能源 2016625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甘、蒙、吉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方案的复函 发改办运行 2016863号 就近消纳试点 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 多发满腹 6个配套文件 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改能源 20161150号 33 1.确定新能源优先发电原则 我国 可再生能源法 确定了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地位 。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 改善能源结构 , 2006年我国制定了 可再生能源法 。 该法作为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基石和法律保障 , 从宏观方面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 、 推广应用 、 价格管理等做出了规定 , 并且 首次提出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 , 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 。 在对 可再生能源法 进行部分修正的基础上 , 2009年颁布了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 该修正案提出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 突出了 “ 保障性 ” 原则 。 同时提出了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 以保障可再生能源发展 。 34 2015年以来 , 随着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启动 , 为保障可再生能源充分消纳和参与市场 , 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方面政策法规 , 进一步强调清洁能源优先发电 。 2015年 3月 20日 , 国家发改委运行局发布了 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 ( 发改运行 2015518号 ) , 强调在编制年度发电计划时 , 优先预留水电 、 风电 、 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机组发电空间 。 风电 、 光伏发电 、 生物质发电按照本地区资源条件 全额安排发电 。 制定年度跨省区送受电计划时 , 优先安排清洁能源送出并明确送电比例 。 2016年 3月 8日 , 国家发改委运行局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 2016年电力运行调节工作的通知 ( 发改运行 2016413号 ) , 重点强调了要 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 、 优先购电制度 。 文件要求优先预留规划内可再生能源的年度发电空间 , 统筹考虑优先购电电量与发电量计划的关系 。 35 2016年 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 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 , 将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分为保障性收购电量和市场交易电量 , 其中保障性收购电量通过优先安排年度发电计划 、 与电网公司签订优先发电合同 ( 实物合同或差价合同 )保障全额按标杆上网电价收购 。 2016年 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 、 国家能源局印发 关于做好风电 、 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 , 综合考虑电力系统消纳能力 , 按照各类标杆电价覆盖区域 , 参考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 , 核定了部分存在弃风 、 弃光问题地区规划内的风电 、 光伏发电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 。 并提出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将根据新能源并网运行 、 成本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 。 36 37 2.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机制创新 为了保障清洁能源充分消纳和参与市场 , 现行清洁能源发电调度政策 , 在跨省跨区电力交易 、 辅助服务机制 、 发电权置换 、 需求侧管理方面 , 探索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新机制 。 推动可再生能源参与跨省跨区交易 2016年 3月 10日 , 国家发改委运行局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放开银东直流跨区部分送受电计划的复函 ( 发改运行2016441号 ) 。 该文件同意放开部分银东直流跨区送受电计划 , 幵指出要坚持“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 的原则 。 在交易电量方面 , 文件明确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外送电量占市场交易电量比例应不低于 30%,交易方式以平台集中竞价为主 。 38 完善调峰辅助服务机制 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 (发改运行 2015518号)中指出,建立完善调峰补偿机制,要加大调峰补偿力度。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调峰承担方,鼓励清洁能源直接购买辅劣服务;对于深度调峰煤电机组,通过增加发电量等方式进行奖励。 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工作的通知 (国能监管 201639号)中,明确提到要通过深化辅劣服务补偿机制,挖掘“三北”地区电力系统调峰潜力。 39 探索可再生能源与自备电厂电力电量置换机制 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 (发改运行 2015518号)指出,各省(区、市)政府主管部门在确定年度发电计划和跨省区送受电计划后,电力企业应据此协商签订购售电合同, 幵通过替代发电(发电权交易)等市场机制,实现不同类型电源的利益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 。 国家能源局 关于做好“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工作的通知 (国能监管 201639号)中, 指出了自备电厂的运营模式。文件指出,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应当在当地负荷低谷期降低自备电厂发电出力,使用可再生能源电量,在负荷高峰期组织等量自备电厂电量上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 2016年电力运行调节工作的通知 (发改运行 2016413号)明确指出,发电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协商、集中撮合等方式实施替代发电,促进节能减排。 40 积极推动需求侧管理,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 2016年电力运行调节工作的通知 ( 发改运行 2016413号 ) , 提出要完善尖峰电价或季节电价 ,为实施需求响应建立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 甘肃省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方案 , 提出探索建立发电侧峰谷分时电价 、 集中式电采暖等电价政策 , 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 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 ( 发改能源2016625号 ) , 提出建立供需互劢的需求侧响应机制 , 形成用户参与 -辅劣服务分担共享机制 。 41 3.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 2015年 10月 ,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 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的通知 , 首次提出在可再生能源富集的甘肃省 、 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 , 为其他地区规划内的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积累经验 。 试点内容:包括四大方面 可再生能源在局域电网就近消纳 (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 传统能源调峰配合形成局域电网 ) 可再生能源直接交易 ( 可再生能源供热 、 电能替代 ) 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权 ( 优先发电权交易 、 利益补偿机制 ) 其他鼓励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运行机制 ( 如燃煤机组技术改造 、 需求侧响应 ) 42 2016年 4月 ,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 关于同意甘肃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吉林省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方案的复函 , 同意甘肃省 、 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省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 , 并要求试点地区按照修改后的试点方案执行 。 各地区方案有共性 , 也体现了不同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特点 。 试点地区 方案要求 甘肃 一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 。 二是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市场机制 。 包括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机制;建立有偿调峰机制;建立可再生能源优先交易机制 。 三是促进省内电能替代 。 包括推进新能源与火电发电权交易置换 , 发挥电解铝 、 铁合金 、 电石 、碳化硅等高载能产业优势 , 加强需求侧管理 。 四是运用价格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包括探索建立发电侧峰谷分时电价 、 集中式电采暖等电价政策 , 支持可再生能源储能产业发展 。 五是大力提高用电需求 。 六是加强电网建设 。 吉林 一是优化电源结构和改善运行方式;二是加强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电力外送能力;三是建设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配电网;四是继续推广电采暖试点项目建设;五是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六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建设电锅炉;七是推进替代发电试点;八是试点建设风电制氢项目 。 内蒙 一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 。 二是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制度 。 三是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市场机制 。 包括扩大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规模;继续深入推进网内有偿调峰辅助服务管理;探索深化可再生能源替代火电机组发电机制 。 四是促进开展电能替代 。 包括出台蒙西地区峰谷电价政策 , 适时开展电采暖替代燃煤锅炉工作;继续深入推行风电供热项目试点 。 五是加强电网建设 。 43 总体而言 , 新一轮电改为促进新能源消纳提供契机 , 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机遇 , 从统筹年度电力电量平衡 , 积极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 加强日常运行调节 , 充分运用利益补偿机制为清洁能源开拓市场空间 ,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 通过移峰填谷为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创造有利条件等方面对促进新能源消纳 。 采用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方式 , 一方面通过保障性收购电量 , 保障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合理收益;另一方面 , 充分发挥新能源边际成本低的优势 , 通过市场竞争方式获得发电合同 。 44 一 我国新能源发展及消纳现状 二 45 三 四 我国新能源消纳困局分析 我国新能源消纳最新政策趋势和市场环境 五 国外新能源消纳政策与市场机制经验 我国新能源消纳政策机制探索 主要内容 六 “十三五” 新能源发展展望 模式一:可再生能源不参与竞价交易的模式 可再生能源发电以政府规定的固定电价上网 , 不参与竞价交易 , 电网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可再生能源优先收购政策 , 以固定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 。 可再生能源发电商无需承担调峰 、 备用容量费用支付等责任 。 以德国为例 , 为激励新能源发电投资 ,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 在 2012年之前 , 主要采用基于固定上网电价的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模式 。 是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激励机制之一 , 操作简单 、 实施效果好 ,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期 ,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 但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增加 , 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的压力将大大增加 。 46 模式二:有溢价补贴的可再生能源直接参与电力市场模式 新能源发电直接参与电力市场 , 在市场价格基础上获得一部分额外的补贴 , 且承担类似于常规电源的电力系统平衡义务 。 以德国为例 , 为控制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成本上升及由此带来的居民电价大幅上涨 , 缓解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条件下的电网运行压力 , 自 2012年引入有溢价补贴的可再生能源直接参与电力市场模式 。 以西班牙为例 , 按照该国 1997年的 电力法 规定 , 风电场上网电价可以在固定电价和溢价两种方式中选择其一 , 每年有一次选择权 。 有溢价补贴的可再生能源直接参与电力市场模式 , 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从全额收购逐步转为完全竞价上网的一种过渡方式 , 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已达较大规模 ,发电成本已经显著下降 , 但在市场中仍相对弱势阶段 。 47 模式三:无补贴的可再生能源直接参与电力市场模式 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参与电力市场 , 且承担类似于常规电源的电力系统平衡义务 , 没有额外的补贴 。 该模式直接将可再生能源和常规电源一样看待 , 作为商品在市场中买卖 , 承担类似于常规电源的电力系统平衡义务 , 没有任何额外的补贴和优待 。 以美国为例 , 美国大部分州在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激励下 , 采用可再生能源完全自由参与市场模式 。 消除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 “ 特殊性 ” , 回归其作为能源商品的 “ 普遍性 ” ,有利于激励可再生能源发电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调整自身出力 , 减轻系统运行压力 ,同时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 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代表未来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发展方向 。 48 一 我国新能源发展及消纳现状 二 49 三 四 我国新能源消纳困局分析 我国新能源消纳最新政策趋势和市场环境 五 国外新能源消纳政策与市场机制经验 我国新能源消纳政策机制探索 主要内容 六 “十三五” 新能源发展展望 ( 1)东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 基本思路: 引入了市场价格机制,根据火电机组调峰深度的不同,引入 “阶梯式”浮动报价及分摊机制,火电企业可在不同档内自由报价,依照报价由低到高依次调用,最终按照各档实际出清价格进行结算。按照“多减多得、少减多摊”的原则,进一步提高了奖罚力度,以更高的补偿价格激励火电企业增加调峰深度。改变了只在火电机组内部进行补偿和分摊的模式,将风电、核电作为重要市场主体纳入调峰机制,实现风火、核火之间的互补互济。 50 有偿调峰辅助服务按照补偿方式分为运行调峰有偿辅助服务、启停调峰有偿辅助服务、跨省调峰有偿辅助服务。 2015年全网风电新增电量达到 51.7亿千瓦时,占东北新能源总发电量的 13.3%。 火电厂调峰率 报价下限(元 /kWh) 报价上限(元 /kWh) 48%调峰率 55% 0 0.4 55%调峰率 60% 0.4 0.6 调峰率 60% 0.6 0.8 机组额定容量级别(万千瓦) 日前报价上限(万元 /次) 10 50 20 80 30 120 50 6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