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对苜蓿夜蛾抗性鉴定技术规程DB22/T 1761-2013.pdf
ICS 65.020 B 05 备案号:37817-2013 DB22 吉林省 地方标准 DB 22/T 1761 2013 大豆对苜蓿夜蛾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rule of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of soybean to heliothis viriplaca hufnagel 2013-02-06发布 2013-06-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1761 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伟、付晓霞、史树森、袁海滨、姚瑞、任珊、田径、毕锐、卢爱军。DB22/T 1761 2013 1 大豆对苜蓿夜蛾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对苜蓿夜蛾抗虫性的田间与室内鉴定的取样、接虫和评价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大豆抗苜蓿夜蛾品种的筛选与鉴定。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件 2.1 抗虫性 insect resistance 某些植物或 品种 具有抵御害 虫 危害 的 可遗传特 性,在同一生长环境 下,相同 虫口 密度 下 比其他植物 或 品种对 害 虫 危害表现为受害轻,损失小 的 能力。2.2 抗虫鉴定圃 nursery for evalution of resistance to insect 在 田间 设置 的用于 自然或 人 工控制条件 下鉴定 植物或 品种抗虫性的 试验区圃。鉴定 圃 内 不施 用 杀 虫 剂或 对鉴定 结果可能有影响 的 其他化 学 制剂。2.3 孵化 hatch 幼 虫 从卵中脱壳而 出的 过程。2.4 叶面积损失率 leaf area loss rate 食叶昆 虫取 食寄 主 植物叶片 的 面积占完整叶片 的 百分率(%)。2.5 抗性指数 resistance index 表示植物 对 昆 虫的抗性 程度,以昆 虫取 食 的 植物量或其存活率及发育速率等指 标 表示。3 田间抗虫性鉴定 3.1 抗虫鉴定圃选择 DB22/T 1761 2013 2 抗虫鉴定 圃一 般 设置在 苜蓿夜蛾 常年 发生 重,光 照 良好,地势平坦、土壤肥 力 较均匀 一 致 的 地块。3.2 抗虫鉴定圃的管理 抗虫鉴定 圃 应做到水肥 和 耕作管理水平 一 致,一 般 在 苜蓿夜蛾 发生 期 不施 用任 何 农 药。对 其他害 虫干扰 可 采 取 防 虫 网隔离 或 人 工 清除 其他 虫 源 等 方法排除。3.3 鉴定品种(材料)的种植 在 鉴定 圃 内,大豆品种(材料)小区 采 取 随机 区 组排 列种 植,小区一 般 为 4行 区,行 长 3 m 5 m,行距 0.65 m,穴距 6 cm 7 cm,人 工 精 量 点播,小区 间 距 0.5 m。4 次重复。种 植区 边缘 种 植 3 行 6 行感 虫品种 作 为 保护行。3.4 鉴定时间 6月 中 下 旬,苜蓿夜蛾 幼 虫 发生 期进行(幼 虫 形态描述参见附录 A),此时 在 东北 大豆 为 3节 6节期(大 豆 生育 期划 分 标准 参见附录 B)。3.5 鉴定虫源 3.5.1 自然虫源 鉴定虫 源来 自 农田 自然发生 的苜蓿夜蛾。利 用 自然 虫 源进行 抗虫性鉴定 更 接 近 生 产实际,且简便易 行。3.5.2 接种虫源 3.5.2.1 接虫条件 当 受 到气候 及 农田 生 态 条件 差异 的 影响,苜蓿夜蛾 发生量小,自然 虫 源少 于 50 头/百 株,应采 取人 工 接虫 补足 虫 源。3.5.2.2 接虫饲养 野外 采 集 苜蓿夜蛾 末龄 幼 虫(形态 特 征 见附录 A),(饲养 方法见附录 C)。3.5.2.3 接虫方法 在 苜蓿夜蛾 卵 孵 化 盛 期 调查 大豆品种 上 的 初孵 幼 虫 数,当 自然 虫 源少 于 50 头/百 株 时,人 工 接 初孵 1龄 幼 虫,接虫 不 考虑 植 株 现有 虫 数,采 取 均匀 接虫,接虫 后 密度 达 50 头/百 株。3.6 鉴定方法 在 田间苜蓿夜蛾 1 龄 幼 虫 盛 期 开始调查 大豆 叶面积损失率,每 5d 调查 一 次,共调查 5 次,以 品种(材料)小区为 观察 单位,按 表 1 目测 标准 记 录 鉴定 材料 的抗性 指 数,数据载入 表 2鉴定 材料 抗性 指 数 调查 表。表 1 田间抗性指数目测标准 抗性 指 数 目测 标准 0 小区 50%以 上 的 叶片叶面积损失率在 0 5%1 小区 50%以 上 的 叶片叶面积损失率在 6%25%DB22/T 1761 2013 3 表 1(续)2 小区 50%以 上 的 叶片叶面积损失率在 26%50%3 小区 50%以 上 的 叶片叶面积损失率在 51%75%4 小区 50%以 上 的 叶片叶面积损失率在 76%100%表 2 鉴定材料抗性指数调查表 调查 人:品种(材料)代码 调查 时 间 大豆 生育 期 区 组 A 区 组 B 区 组 C 区 组 D 注:区 组 A、区 组 B、区 组 C、区 组 D:代 表 4个 重复 小区 3.7 抗性等级评估 根据公式(1)-(5)计算 不同 抗性鉴定 材料 调查 期 间的抗性 指 数加权 平均 数 和标准 差,按 着 表 3标准 进行 鉴定 材料 的抗性 类型 评 估。iiPMMM=.(1)式 中:M 鉴定品种抗性 指 数加权 平均 数 的 总 平均 数 PMi 第 i个 品种 各 次 调查 抗性 指 数 的 加权 平均 数 Mi 第 i个 品种 各 次 调查 的抗性 指 数 平均 数()PMiPiMi=.(2)式 中:Pi 第 i个 品种 各 次 调查 的 权 重 Mi 第 i个 品种 各 次 调查 的的抗性 指 数 平均 数 DB22/T 1761 2013 4 CViPiCVi=.(3)式 中:CVi 第 i个 品种 各 次 调查 区 组平均 数 的 变 异 系数 5 sCVimi=.(4)式 中:5 调查 5次 S 标准 差 Mi 第 i个 品种 第 j次 调查 区 组 间的抗性 指 数 平均 数()251ijiMMs-=-.(5)式 中:S 标准 差 Mij 每个 品种 每 次 记 录 每个 区 组 的抗性 指 数 表 3 抗性分级标准 抗性 等 级 标准 抗性 类型 1 M M+1.5S 高 感 HS 注 1:M:鉴定品种 调查 期 间抗性 指 数 的 平均 数;注 2:M:不同 鉴定品种 调查 期 间抗性 指 数 的 加权 平均 数 的 总 平均 数 注 3:标准 差 4 室内抗性鉴定 4.1 试验虫源 4.5 饲养 的 2d龄 幼 虫。4.2 供试豆叶 鉴定品种大豆 植 株顶部展开 的 第 3片叶。4.3 幼虫处理 将 2 d龄 苜蓿夜蛾 幼 虫 放入培养皿(直 径 6 cm 9 cm)中,每皿 5 头,皿底放 一 张 保 湿滤纸。用 湿脱 脂棉球包裹 大豆 叶 柄,外包封 口 膜 防 止 叶片失 水,之后放入培养皿 内,再 用 保 鲜膜将培养皿 的 上 口 封DB22/T 1761 2013 5 上,防 治 幼 虫 逃逸,同 时 在 膜上刺若 干 微孔 以 保 持通 气良好。将培养皿放入 昆 虫 培养箱 中 饲养,温 度 和 光 照 等条件 参见附录 C。每个 品种 设置 4 个 重复。4.4 鉴定方法和抗性等级评估 4.4.1 标准品种分级法 4.4.1.1 叶面积损失率 统计 在 接虫 后 3 d利 用 叶面积 仪测 定 幼 虫取 食 大豆品种的 叶面积,并 计算 叶面积损失率。以 最 抗和 最 感各 5个 品种的 叶面积损失率为 对照,分 5个 等 级,分 级 标准 见 表 4。表 4 标准品种分级法 抗性 等 级 标准 抗性 类型 1 a+7d 高 感 HS 注 1:a、b 分 别 为 5份 高 抗标准品种和 份 高 感 标准品种的 叶面积损失率 的 平均 值(或 取 食 高 抗和 高 感 品种 幼 虫 重 量的 平均 值)注 2:d=(b a)/8。4.4.1.2 幼虫 重 量 统计 在 没 有叶面积 仪 时,可以 采 用 幼 虫 重 量 法。接虫 后 6 d测 定 幼 虫 重 量,以 取 食 最 抗和 最 感 各 5个 品种 的 幼 虫 重 量为 对照,分 5个 等 级,划 分 标准 见 表 4.4.4.1.3 叶面积损失分级法 当 没 有 最 抗和 最 感材料 或 对照 材料 不 全 时,可 采 取 叶面积损失分 级 法。在 接虫 后 3d 利 用 叶面积 仪 测 定 幼 虫取 食 大豆品种的 叶面积,并 计算 叶面积损失率。分 级 标准 见 表 5。表 5 叶面积损失分级法 抗性 等 级 叶面积损失率 抗性 类型 1 10%以 下(少 量 针状 取 食 孔)高 抗 HR 2 10%30%(针状 取 食 孔 不 连 片)抗 R 3 30%60%(受害面积 部 分 成 小片 状 分 布)中 间 M 4 60%90%(受害面积有 连 片叶 肉 组 织 存在)感 S 5 90%以 上(受害面积 无连 片叶 肉 组 织 存在)高 感 HS DB22/T 1761 2013 6 A A 附 录 A(资 料性 附录)苜蓿夜蛾种 类描述与识别 A.1 形态特征描述 A.1.1 成 虫 体 长 14mm 17mm,翅 展 28mm 36mm。头、胸灰褐色,下 唇须 和 足 灰白色。前翅黄褐色带青绿 色,内 横线棕褐色隐约 不 清,中 横线 较 宽、棕色,外 横线棕褐色但浓淡 不 匀。环 纹 由 中 央 1棕色 点 与 外 围 3个 棕色 小 点组 成;肾纹棕色,不 十 分 清 楚,位于 中 横线 上,上 有 许多 不 规则的 小 黑 点。后 翅淡黄褐色,中 部 有 1大 型 弯曲黑斑,外 缘 有 黑色宽带,带 的 中 央 有 1白色至淡褐色斑。雌 蛾 翅正 面 斑纹颜色 较 深,后 翅反 面 斑纹 为 红褐色;腹 部 粗 大,腹 面 灰白色散 生一些小 黑 点,腹 末具一 圈橙黄色毛。雄 蛾 翅正 面 斑纹颜色 较 浅,后 翅反 面 斑纹 为 枯黄色;腹 部 细 长,腹 面 灰白色,腹 末 尖 具 枯黄色 长 毛,抱握器明显。A.1.2 卵 半 球 形,直 径 0.54 mm,高 约 1 mm,底部 较平,卵壳表面有 33 36条 纵棱。初 产时 白色,后变 黄绿色。A.1.3 幼虫 末龄 幼 虫 体 长 31mm 37mm。体色 变 化 较 大,黄绿色至棕绿色。头部 淡黄褐色,上 有 许多明显 的黑褐色 小 斑 点。背线 及 亚背线黑褐色,气 门线 和 足 黄绿色。A.1.4 蛹 体 长 15mm 20mm,宽 4mm 5mm,黄褐色,体 末 端 生有 尖 而 略弯 的 刺 1对。A.2 发 育历期 在 25-28,光 照 16h:8h条件 下,卵 期 4 7d;1龄 期 3 4d;2龄 期 3 4d;3龄 期 4 5d;4龄 期 45d;5龄 期 7 8d;蛹 期 16 17d;成 虫 期 8 11d;产 卵 前 期 2d。A.3 生活习 性 与 发 生 规 律 A.3.1 生活习 性 A.3.1.1 幼虫 幼 虫 有 假死 性,当 受 谅 后 可 卷成筒 形,落 地 假死,有 时 幼 虫 也 有 退 行 习 性。幼 龄 幼 虫 吐丝把 大豆 顶叶 卷 起,在其中 蚕 食。被 害叶 张开 时,叶面 附 着 有 细丝 和虫 粪。幼 虫 长 大 后 不 再 卷 叶,而 是沿 叶 的主 脉DB22/T 1761 2013 7 暴 食叶 内,形 成 长 大的 缺刻 与 孔 洞。在 华 北 第 二 代 幼 虫,为害 豆 荚 比为害叶片 更重,在 荚 上 咬 成 圆 孔 食害 荚 中 乳熟 的豆 粒,被 害 粒缺 口 平 滑 而 大。A.3.1.2 成 虫 成 虫夜 伏昼 出,白 天 出 来 后 能 作 远 距离 飞翔,尤 以中 午 最 为活 跃,在植 株 间 飞翔,吸 食 花蜜,夜间 也 有 较 强 的 趋 光 性。成 虫 产 卵 于大豆 叶 背,散 产。A.3.2 发 生 规 律 苜蓿夜蛾 以 蛹 在 土 中 做 茧越冬,在 东北 5月 上、中 旬 越冬 蛹 开始 羽 化,5月 下 旬 至 6月 上、中 旬 为成 虫 盛 期。6月 上、中 旬 开始 产 卵。6月 中、下 旬 第 一 代 幼 虫 为害 最 重,6月 下 旬 至 7月 上 旬 幼 虫 老熟 入 土 化 蛹。7月 中、下 旬 至 8月 上 旬 第 二 代 成 虫出 现。8月 中、下 旬 第 二 代 幼 虫 开始入 土 化 蛹 越冬。DB22/T 1761 2013 8 B B 附 录 B(资 料性 附录)大豆发 育期划 分标准 B.1 营 养时 期(V)营 养 时期 如 下:出 苗 期(VE):子 叶在 地 面以 上;子 叶 期(VC):单 叶 半 展开,叶片 的 叶 缘 已 分 离;一 节期(V1):单 叶 充 分生长,第 一 复 叶小叶片 的 叶 缘 分 离;二 节期(V2):单 叶以 上第 一片 复 叶 充 分生长;三 节期(V3):从 单 叶 着 生 的 叶 算 起,主 茎 上 有 三 个 节 的 叶片 充 分生长;n节期(Vn):从 单 叶 着 生 的 叶 算 起,主 茎 上 有 n个 节 的 叶片 充 分生长;B.2 生殖 时 期(R)生 殖 时期 如 下:始 花 期(R1):主 茎 的任 何节 位 上 有一 朵花 开放;盛 花 期(R2):主 茎 最上部 具有 充 分生长叶片 的 2个 节 之 中 任 何 一 个 节 位 上开 花;始 荚 期(R3):主 茎 最上部 4个 具有 充 分生长叶片 着 生 的 节 中,任 何 一 个 节 位 有 5mm长 的 幼 荚;盛 荚 期(R4):主 茎 最上部 4个 具有 充 分生长叶片 着 生 的 节 中,任 何 一 个 节 位 上 有 2cm长 的 荚;始 粒 期(R5):主 茎 最上部 4个 具有 充 分生长叶片 着 生 的 节 中,任 何 一 个 节 位 上 豆 荚 内种 子 长 度 达 3mm;鼓粒 期(R6):主 茎 最上部 4个 具有 充 分生长叶片 着 生 的 节 中,任 何 一 个 节 位 上 豆 荚 内 绿色 种子充满荚皮 的种 穴 成 熟 初 期(R7):主 茎 上 有一 个 荚 达 到 成 熟 时 的 正 常 色 泽;完 熟 期(R8):25%豆 荚 达 到 正 常 的 成 熟 色 泽。种 子含 水 量 低 于 15%。完 熟 期 后 尚需 5-10天 进行 种 子 脱 水。DB22/T 1761 2013 9 C C 附 录 C(资 料性 附录)苜蓿夜蛾饲养 C.1 饲养条件 温 度(26 1),光 周 期 14 10(光 照 黑 暗),相 对 湿 度 50%75%。C.2 饲养方法 C.2.1 幼虫的饲养 幼 虫 放 置在 塑 料 养 虫 盒 内,以 感 虫大豆 叶片 饲养 至 化 蛹。C.2.2 蛹 的处理 在 田间取 腐殖 土,高温 灭菌,向 土 中 加 少 量 蒸馏 水,并 搅拌 均匀,倒 入养 虫 盒 内。将 蛹 放 在 装 有 腐殖 土 的 盒 内,其 上 覆盖 1cm厚 的 腐殖 土。C.2.3 成 虫饲养 成 虫 羽 化 后,雌、雄成 虫按 1:1混合 放入养 虫 笼 中,饲 喂 5%的 蜂蜜 水,由 其自 由 交配,在 养 虫 笼 上 覆盖蜡 纸,使 雌 蛾 产 卵 于 蜡 纸上。C.2.4 卵 的处理 将 同 日 产 下的 卵 放 在同一 培养皿 中,皿 内 放 置 加湿 的 脱 脂棉球,放入 昆 虫 培养箱 中 待 孵 化。C.2.5 幼虫饲养 幼 虫 孵 化 后 仍 以同一 品种 感 虫大豆 叶片 饲 喂 2d,用于田间和室内抗性鉴定 试验。DB22/T 1761 2013 10 参 考 文 献 1 崔章 林,盖钧镒,吉 东 风,任 珍静.1996.大豆种 质资 源 对 食叶 性 害 虫抗性的鉴定.大豆科学,16(2):93-102 2 盖钧镒,崔章 林.1997.大豆抗 食叶 性 害 虫 育 种的鉴定 方法 与标准.作 物 学 报,23(4):400-407 3 彭 玉 华,梅德圣,李卫.1997.大豆对 叶食 性 害 虫抗性的 自然 鉴定.中 国油 料,19(2):51-53 4 孙祖 东,盖钧镒.1999.大豆对 食叶 性 害 虫抗性的研究.中 国 农业科学,(增):81-88 5 吴巧娟,吴娟娟,吴 业 春,等.2006.大豆 资 源 对 斜 纹 夜蛾的抗性鉴定.大豆科学,25(4):409-413 6 徐 冉,王彩洁,李 伟,等.2007.大豆抗虫性鉴定研究 进 展.大豆科学,26(5):771-774 7 杨 向 东,郭 东 全,包 绍君,等.2007.双 价抗虫 转基因 大豆抗苜蓿夜蛾 分 析.大豆科学,26(6):969-971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