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音视频设备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DB35/T 1207-2011.pdf
ICS 43.040.10 T 35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2072011 车载音视频设备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011-12-31发布 2012-03-15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2072011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技术要求.2 4.1 通用要求.2 4.2 外观和结构要求.3 4.3 功能要求.3 4.4 性能要求.3 4.5 电磁兼容性要求.7 4.6 环境适应性要求.7 4.7 可靠性要求.10 4.8 电源适应性要求.11 5 试验方法.11 5.1 通用试验条件.11 5.2 外观的结构检查.11 5.3 功能检查.11 5.4 性能测量.11 5.5 电磁兼容性试验.21 5.6 环境适应性试验.22 5.7 可靠性试验.24 5.8 电源适应性试验.24 参考文献.25 DB35/T 12072011 II 前 言 针对车载音视频设备目前尚无国家和行业标准,为规范福建省车载音视频设备的生产、检验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根据车载音视频设备的技术特点,参照国标GB/T 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中各部分的标准、GB/T 22630-2008车载音视频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汽车行业标准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ISO 16750-2:2010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2部分 电气负荷等标准进行编制。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本标准由福建省信息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文真、阮星、陈子彪、方卫东、才辉、沈宏、林琼雅。DB35/T 12072011 1 车载音视频设备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载音视频设备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各类汽车设计规定位置内的车载音视频设备,包括带或不带小尺寸(10.2英寸)机载TFT液晶显示器两种型式,是产品设计、生产定型和质量检验的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IEC 60068-2-1:2007,IDT)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IEC 60068-2-2:2007,IDT)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 碰撞(EQV IEC 60068-2-29:1987,IDT)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C 振动(正弦)(IEC 60068-2-6:1995,IDT)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IEC 60068-2-11:1981,IDT)GB/T 2423.22-200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方法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N 温度变化(IEC 60068-2-14:1984,IDT)GB/T 2423.34-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IEC 60068-2-38:1974,IDT)GB/T 2423.37-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L 沙尘试验(IEC 60068-2-68:1994,IDT)GB/T 3785.1-2010 电声学 声级计 第1部分:规范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2001,IDT)GB/T 4857.5-1992 包装 运输包装件 跌落试验方法(ISO 2248-1985,IDT)GB/T 5465.2-2008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图形符号(IEC 60417 DB:2007,IDT)GB/T 6163-1985 调频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 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ISO 10289:1999,IDT)GB/T 9384-1997 广播收音机、广播电视接收机、磁带录音机、声频功率放大器(扩音机)的环境试验要求和方法 GB/T 15860-1995 激光唱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22630-2008 车载音视频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DB35/T 12072011 2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SJ/T 10447-1993 汽车收、放、扩音机分类与基本参数 SJ/T 10448-1993 汽车收、放、扩音机测量方法 SJ/T 10730-1997 VCD视盘机通用规范 SJ/T 11217-2000 家庭影院用环绕声放大器通用规范 SJ/T 11348-2006 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 ISO 16750-2:2010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2部分 电气负荷(Road vehicles-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2:Electrical loads)3 术语和定义 GB/T 15860-1995、SJ/T 10448-1993、SJ/T 10730-1997、SJ/T 11217-2000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3.1 车载音视频设备 以下简称“设备”,指安装在汽车设计规定位置内,包含AM/FM接收、DVD/CD视盘播放、音频功率放大、机载TFT液晶显示及其它音视频接收、播放、处理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装置。3.2 机载 TFT液晶显示器 安装在车载音视频设备上,与之构成一体化的,非外接的TFT液晶显示器,简称机载液晶显示器或机载显示器。3.3 静态消耗电流(暗电流)汽车电源钥匙开关置于ACC OFF位置,除ACC信号检测电路和有关记忆电路外,设备的其余各部分电源全部切断状态下的整机消耗电流。4 技术要求 4.1 通用要求 4.1.1 使用环境条件 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如下:a)环境温度:-2065;b)相对湿度:0%90%;c)大气压:86kPa106kPa。注:一般情况下,使用环境温度由设备的极限温度范围限定。若设备安装在受日光照射位置,其使用环境温度上限值规定为70,也可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DB35/T 12072011 3 4.1.2 极限温度范围 设备的极限温度范围见表1。表1 极限温度范围 设备安装部位 下限工作温度()下限贮存温度()上限工作温度()上限贮存温度()不受日光照射-20-30 65 75 受日光照射-30-40 70 85 注:设备的极限温度范围也可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或参照QC/T 413-2002表1规定。对于QC/T 413-2002表1中说到的装在发动机上或装在发动机罩下,车载音视频设备一般不会有此两种安装情况。4.1.3 工作电压范围 设备的额定电压为直流12V、24V,其工作电压范围见表2。表2 工作电压范围 标称电压(V)最低工作电压(V)最高工作电压(V)常态试验电压(V)12 10 16 140.1 24 22 32 280.2 4.2 外观和结构要求 设备的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痕、划伤、裂缝、变形、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金属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应外溢。设备的开关、按键、旋钮等零部件与整件的操作应灵活可靠;零部件与整件应紧固无松动;指示应正确。说明设备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图形应符合GB/T 5465.2-2008的规定。4.3 功能要求 设备应具有安全警示功能。如:带有DVD等视频节目播放功能的设备,开机时应插播“驾驶时请勿看节目”之类的安全警示画面;手动刹车松开时,机载显示器应自动禁播前座显示屏中除导航地图外的视频图像;如带有后视影像显示功能,倒车时机载显示器应自动切换到后视影像画面等。设备各部分的具体功能要求由设备的企业标准规定。4.4 性能要求 4.4.1 视盘机的性能 4.4.1.1 音频性能 设备的音频性能应符合表3要求。表3 音频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a 1 音频输出电压 V 20.1 按GB/T 15860-1995条款5.2.5.1 2 1kHz通道不平衡度 dB 1.5 按GB/T 15860-1995条款5.2.5.2 DB35/T 12072011 4 表3(续)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a 3 串音(基波)dB 70 按GB/T 15860-1995条款5.2.5.3 4 音频幅频响应 dB 3(20HZ20kHZ)按GB/T 15860-1995条款5.2.5.4 5 音频信噪比 dB 80 按GB/T 15860-1995条款5.2.5.6 6 音频失真加噪声 dB-65(1kHZ)按GB/T 15860-1995条款5.2.5.8 7 动态范围 dB 70(1kHZ)按GB/T 15860-1995条款5.2.5.7 8 互调失真 dB-50 按GB/T 15860-1995条款5.2.5.9 9 频率误差%-0.02+0.02 按GB/T 15860-1995条款5.2.5.10 10 电平非线性 dB-1+1(0dB-60dB)按GB/T 15860-1995条款5.2.5.13 a 测试时要求在喇叭输出口测试,测试碟采用CD碟。4.4.1.2 视频特性 若设备带有视频输出接口,应符合表4要求。表4 视频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a 1 AV端子水平清晰度 TV线 450 按SJ/T 10730-1997条款6.3.2 2 亮度通道带宽 MHz 4.8(-3dB)按SJ/T 10730-1997条款6.3.3 3 亮度信噪比 dB 50(不计权)按SJ/T 10730-1997条款6.3.6 4 色度信噪比 dB AM60 PM50 按SJ/T 10730-1997条款6.3.8 5 亮度与色度信号时延差 ns-5050 按SJ/T 10730-1997条款6.3.9 6 微分增益DG%-55 按SJ/T 10730-1997条款6.3.10 7 微分相位DP()-55 按SJ/T 10730-1997条款6.3.11 a 测试时要求在复合视频输出端测试,测试碟采用相应的视盘机测试碟(DVD/VCD测试碟)。4.4.2 数字调谐 AM/FM接收机性能要求 4.4.2.1 AM性能要求 AM性能应符合表5要求。表5 AM性能要求 序号 参数名称 测试点 单位 性能指标 频段低端 kHz 522 1 频率范围a 频段高端 kHz 1602 2 中频 kHz 4505 603kHz dBV 40 999kHz dBV 40 3 噪限灵敏度(S/N:20dB)1404kHz dBV 40 4 锁台灵敏度 603kHz 999kHz 1404kHz dBV 388 388 388 DB35/T 12072011 5 表5(续)序号 参数名称 测试点 单位 性能指标 5 信噪比(5mV 输入)999kHz dB 40 6 中频抑制 603kHz dB 45 7 镜像抑制 1404kHz dB 45 8 9KHz选择性 999kHz dB 40 9-10dB自动增益控制(5mV输入)999kHz dB 40 10 失真(5mV 输入)999kHz%2.0 11 过载失真(80%调制,100mV输入)999kHz%5 步进频率应设计成9kHz。a 特殊情况下,设备的频率范围指标可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4.4.2.2 FM性能要求 FM性能应符合表6要求。表6 FM性能要求 序号 参数名称 测试点 单位 性能指标 频段低端 MHz 87.5 1 频率范围(1 mV输入)频段高端 MHz 108.0 2 中频 MHz 10.70.3 90.1MHz dBV 26 98.1MHz dBV 26 3 噪限灵敏度(S/N:30dB)106.1MHz dBV 26 90.1MHz dBV 256 98.1MHz dBV 256 4 锁台灵敏度 106.1MHz dBV 256 5 俘获比 98.1MHz dB 8 6 信噪比(1mV输入)98.1MHz dB 45 7 双信号选择性(400kHz、100V输入)98.1MHz dB 70 8 中频抑制 90.1MHz dB 50 9 镜像抑制 106.1MHz dB 45 10 AM抑制比 98.1MHz dB 40 11 失真(1mV输入)98.1MHz%2 12 过载失真(100mV输入,75KHz频偏)98.1MHz%5 100Hz dB 06 1KHz dB 0 13 频响(98.1MHz,50S,预加重)10KHz dB 06 100Hz L/R 98.1MHz dB 15 1KHz L/R 98.1MHz dB 20 14 立体声分离度(1mV输入)10KHz L/R 98.1MHz dB 15 DB35/T 12072011 6 表6(续)序号 参数名称 测试点 单位 性能指标 15 ST点灯灵敏度 98.1MHz dBV 20 16 立体声信噪比(1mV输入)98.1MHz dB 40 17 立体声失真(1mV输入)98.1MHz%4 注1:步进频率应设计成100kHz。注2:SJ/T 10447-1993和SJ/T 10448-1993中规定的汽车收音机的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仅适用于模拟调谐收音机,不适用于目前车载音视频设备中采用的数字调谐AM/FM接收机。4.4.3 音频功率放大器性能要求 若带有独立音频功率放大器,其性能要求应符合表7要求。表7 音频功率放大器性能要求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a 1 10%失真加噪声输出功率(1kHz、0dB)W 按企业产品标准规定 按5.4.8.3 2 标准输出失真度(1kHz、0dB)dB-46 按5.4.8.4 3 信噪比(1kHz、0dB)dB 40 按5.4.8.5 4 通道分离度(1kHz、0dB)(各通道)dB 40 按5.4.8.6 20Hz 0dB 6 100Hz 0dB 3 1kHz 0dB 0 10kHz 0dB 3 5 频响(各通道)20kHz 0dB dB 6 按5.4.8.7 a 测试时要求在功放输出端测试。4.4.4 机载 TFT液晶显示器性能 机载TFT液晶显示器性能应符合表8要求。表8 机载 TFT液晶显示器性能要求 性能要求 序号 参数 单位 有触摸屏 无触摸屏 1 亮度 cd/m2 按企业产品标准规定 2 对比度 按企业产品标准规定 左视角(0)35 45 右视角(180)35 45 上视角(90)25 30 3 可 视 角 下视角(270)()25 30 DB35/T 12072011 7 表8(续)4.5 电磁兼容性要求 按GB/T 22630-2008规定。4.6 环境适应性要求 4.6.1 高温负荷 设备在条款4.1.2表1中的上限工作温度下,应能持续工作24h。恢复后,其外观、机械结构、功能应分别符合4.2、4.3条的规定。4.6.2 高温贮存 设备在条款4.1.2表1中的上限贮存温度下,不通电搁置24h。恢复后,其外观、机械结构、功能及其主要性能应分别符合4.2、4.3和4.4条的规定。4.6.3 低温负荷 设备在条款4.1.2表1中的下限工作温度下,应能持续工作24h。恢复后,其外观、机械结构、功能应分别符合4.2、4.3条的规定。4.6.4 低温贮存 设备在条款4.1.2表1中的下限贮存温度下,不通电搁置24h。恢复后,其机械结构和功能检查及主要性能应分别符合4.2、4.3和4.4条的规定。4.6.5 温度湿度组合循环 设备应在(+60-10)范围内,按图1曲线要求进行5个周期循环,每个周期24小时,其中18个小时在AM/FM功能状态下通电工作,6小时不通电,试验结束,样品从试验箱中取出放置室温中2小时后,其外观、机械结构、功能及其主要性能,应分别符合4.2、4.3和4.4条的规定。性能要求 序号 参数 单位 有触摸屏 无触摸屏 显示屏尺寸 7英寸 黑点总数3 连续黑点数2 黑点总数3 连续黑点数2 不发光缺陷(黑点)7英寸显示屏尺寸10.2英寸 黑点总数5 连续黑点数2 黑点总数5 连续黑点数2 显示屏尺寸 7英寸 1 1 4 像 素 缺 陷 不熄灭缺陷(亮点)7英寸显示屏尺寸10.2英寸 个 2 2 5 固有分辨率 像素数 由产品规格书规定 DB35/T 12072011 8 注:由于在视盘机功能状下做该试验容易因结露影响设备的试验,因此该试验在通电工作过程应在AM/FM功能状态下工作,若在视盘机功能状态下则应先做好防结露工作以避免影响试验的正常进行。图1 温度、湿度组合变化曲线 4.6.6 温度骤变(两箱法)设备在无包装、不通电状态下应能承受图2规定的、在(85-40)范围内的温度骤变试验,共5个周期。试验恢复后,其外观、机械结构、功能及其主要性能,应分别符合4.2、4.3和4.4条条的规定。注:温度转换时间为2min3min。图2 温度骤变曲线 4.6.7 温度变化(一箱法)DB35/T 12072011 9 设备应能承受图3规定的、在(70-20)范围内的温度变化试验,共5个周期,其中5个小时在AM/FM功能状态下通电工作,3个小时不通电。试验结束,样品从试验箱中取出放置室温中2小时后,做最后检测,其外观、机械结构、功能及其主要性能应能符合4.2、4.3和4.4条的规定。注1:温度变化速率为0.75/min。注2:由于在视盘机功能状下做该试验容易因结露影响设备的试验,因此该试验在通电工作过程调整在AM/FM功能状态下工作,若在视盘机功能状态下则应先做好防结露工作以避免影响试验的正常进行。图3 温度变化曲线 4.6.8 振动耐久性 设备在不通电状态下应能承受表9规定的正弦扫频振动试验,试验后,其外观、机械结构、功能及其主要性能,应分别符合4.2、4.3和4.4条的规定。表9 扫频振动试验条件 频率范围(Hz)位移幅值(mm)加速度幅值(m/s2)交越频率(Hz)扫描速率(oct/min)持续时间(h)Z方向 4 X方向 2 5200 5(5Hz25Hz)24.5(25Hz200Hz)12 1 Y方向 2 4.6.9 抗振动性能 设备通电状态下在表10规定的振动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声音输出应无失真,断音或跳音等不良现象,显示输出应无图像或字符晃动、变形等不良现象。表10 振动试验条件 频率范围(Hz)振动加速度(m/s2)扫描速率(oct/min)扫描方式 振动方向 播放时间(min)10 100 11.76 1 对数 上下 30 注:试验时应排除100Hz附近的光盘谐振频率。4.6.10 机械碰撞 DB35/T 12072011 10 设备在经受了脉冲峰值加速度为40m/s2,持续时间为11ms,每个轴向上为连续3次的半正弦碰撞试验后,其外观、机械结构和功能应符合4.2、4.3的要求。4.6.11 自由跌落 带包装的设备按表11的规定进行跌落试验后,其外观、机械结构、功能及其主要性能,应分别符合4.2、4.3和4.4条条的规定。表11 自由跌落试验要求 面跌落 棱、角跌落 样品重量(kg)跌落高度(mm)跌落面a 跌落高度(mm)跌落棱 跌落角 跌落 次数 10 1025 2550 5075 75100 800 600 450 350 300 6 4 3 2 5 600 450 350 300 250 跌落角的三条棱 样品正面下方的任一角 各一次 跌落地面应为水泥地。a 跌落面按3-2-5-4-6面次序向下跌落(2为正面、3为底面、4、5、6面为侧面,顶面不跌)4.6.12 粉尘 设备在试验柜中100mg/m3粉尘(用约200目/cm2网筛过滤的滑石粉)浓度下,每 15min 扬尘 5s,共进行20个循环。试验后,擦去样品表面多余粉尘,其外观、机械结构、功能及其主要性能,应分别符合4.2、4.3和4.4条的规定。注:尘埃一般采用滑石粉,用金属方孔筛过滤,金属丝线径50m,网孔宽度75m,(相当于200目/cm2)。具体可参见GB 4208-2008条款13.4。4.6.13 耐盐雾性能 设备在不工作状态下按表12要求进行盐雾试验,试验后恢复后,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外观评定等级按GB/T 6461-2002条款6.1中表1评定,评定等级要求由企业标准规定;覆盖层破坏分类按GB/T 6461-2002条款6.2中表2评定,分类分级要求由企业标准规定。表12 盐雾试验要求 试验条件 试验持续时间 试验要求a 试验箱温度 试验箱湿度 器皿面积 352 95%R.H 80cm2 48h 以(21)ml/h 的盐水沉降量连续喷雾 8h,停止加热、加温、喷雾,在箱内再搁置16h,每24h为1个周期。连续循环2个周期共48h。a 试验结束后,用干净清洁、温度低于 38的水进行漂洗,或用热水冲洗,然后用大约是 250kPa 压力的空气吹干后再进行试验结果确认。4.7 可靠性要求 4.7.1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1应大于或等于5 000h。DB35/T 12072011 11 4.7.2 寿命要求 设备应能在(552)的环境下连续正常工作1 000h。注:使用环境受日光照射到的设备,其寿命试验环境温度规定为(602)。4.8 电源适应性要求 设备的电源适应性要求应符合ISO 16750-2:2010第4章规定。整机静态消耗电流(暗电流)指标由企业产品标准或说明书规定。5 试验方法 5.1 通用试验条件 5.1.1 试验环境 除非另有要求,设备的试验应在以下规定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1828;b)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86kPa106kPa。5.1.2 试验用的样品供电电源 试验用的样品供电电源,应采用汽车蓄电池或波纹系数不大于0.1%的整流稳压电源。无特别规定时,试验应在4.1.3条规定的常态试验电压(140.1)V/(280.2)V下进行。5.2 外观的结构检查 设备的外观和结构检查可采用通用或专用量具,用目测法和手感法进行检测。5.3 功能检查 采用实机操作法和目测法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逐一检查。5.4 性能测量 5.4.1 测量环境条件 设备的测量环境按5.1.1规定。在开启电源后,设备应在测量环境下至少稳定30min后再进行测量。5.4.2 视盘机的性能测量 5.4.2.1 视盘机的音频性能测量 音频输出电平应调节到20.1V,测试盘采用CD盘。测试方法按条款4.4.1.1表3的“试验方法”栏规定。5.4.2.2 视盘机的视频性能测量 在复合视频输出端测试。测试方法按条款4.4.1.2表4的“试验方法”栏规定。5.4.3 数字调谐 AM/FM的性能测量 DB35/T 12072011 12 5.4.3.1 测量条件 5.4.3.1.1 测试端子 AM/FM数字调谐器性能测试应在功放输出端进行,功放输出端应接测试专用的额定负载阻抗。5.4.3.1.2 测试电路 AM/FM与音频功率放大器性能测试电路连接见图4。图4 AM/FM接收机电性能测试连结图 5.4.3.1.3 测量仪器 按SJ/T 10448-1993第4条的有关规定。5.4.3.1.4 模拟天线 AM/FM测试用的模拟天线应符合SJ/T 10448-1993第3.1条有关规定。注:图5为推荐的FM模拟天线,图6为推荐的AM模拟天线,图7是推荐天线同轴电缆长度要求。a)FM单信号标准模拟天线(0dB衰减)b)FM双信号标准模拟天线(-6dB衰减)图5 FM模拟天线 DB35/T 12072011 13 a)AM单信号标准模拟天线(0dB衰减)b)AM双信号标准模拟天线(-6dB衰减)图6 AM标准模拟天线 图7 天线同轴电缆长度 5.4.3.1.5 测试场地 测试应在专业屏蔽房内进行,且屏蔽房对外界电磁场的衰减应大于60dB。5.4.3.1.6 测试时的标准测试状态 AM/FM性能测试应在以下标准状态下进行(各通道):a)标准输出状态: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0.5W。b)准测试频率点:FM 测试频率点:90.1MHz、98.1MHz、106.1MHz;AM 测试频率点:603kHz、999kHz、1404kHz。5.4.3.2 AM性能测量 5.4.3.2.1 频率范围 测量步骤如下:DB35/T 12072011 14 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将被测机调至 AM 状态,把选台钮调至最低端,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在本标准规定的频率低端 531kHz,调制度30%,调制频率 1kHz,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暂设 34dBV;b)将被测机音量开至最大,均衡器调到中间位置,调节 AM 信号发生器频率微调使被测机输出功率最大,此时 AM 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被测机低端频率;c)把选台钮再调至最高端,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在本标准规定的频率高端 1602kHz,调制度、调制频率、输入电平不变,调整 AM信号发生器频率微调设置使被测机输出功率最大,此时 AM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被测机的高端频率。5.4.3.2.2 中频 测量步骤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把 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在 450kHz,调制度 30%,调制频率 1kHz,被测机输入电平设置为 74dBV;b)将被测机调至最低端频率,然后旋转 AM 信号发生器频率微调至输出功率最大,此时信号发生器上的频率即为被测机的中频频率。5.4.3.2.3 噪限灵敏度(20dB S/N)测量步骤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在 603kHz,调制频率 1kHz,被测机输入电平暂设 40 dBV;b)将被测机频率调至 603kHz 处,调节音量控制器至标准输出功率;c)除去信号发生器的调制信号,测试此时的信噪比 S/N,若 S/N20dB 时,则降低输入信号电平,若 S/N20dB,则增加输入信号电平;d)重复上述 c)的步骤,直至信噪比 S/N20dB,则此时的输入信号电平即为该点所测的噪限灵敏度;e)同理,在 999kHz、1404kHz 频率点的测试,重复上述各步骤的测试方法即可。5.4.3.2.4 锁台灵敏度 测量步骤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将 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于 999kHz,调制度 30%,调制频率 1kHz,被测机输入信号电平暂设为 30 dBV;b)将被测机进行信号搜台,观察被测机是否可以停在 999kHz频率点上;c)调节 AM 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重新进行步骤 b),找出被测机能停在 999kHz 频率点时的信号发生器最低输出电平;d)此时 AM 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即为被测机在 999kHz 频率点的锁台灵敏度;e)同理,重复上述步骤,在 603kHz,1404kHz 频率点的测试方法相同。5.4.3.2.5 信噪比 测量步骤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将 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于 603kHz,调制度 30%,调制频率 1kHz,被测机输入信号电平设为 74dBV;b)然后将被测机频率调至 603kHz,调节其音量控制器使其达到标准输出功率;DB35/T 12072011 15 c)除去 AM 信号发生器的调制信号,调节毫伏表的 dB档,使其指示不超过标准输出功率所对应的电压,则此时毫伏表的 dB 读数,即为 603kHz 频率点的信噪比;d)同理,重复上述步骤,在 999kHz、1404kHz 频率点的信噪比测试方法相同。5.4.3.2.6 中频抑制 测量步骤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先测试 603kHz 频率点的噪限灵敏度;b)将 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于 450kHz,调制度与调制频率不变,增加其输出电平使被测机的输出电平为标准输出电压;c)此时输入电平 dB 数减去噪限灵敏度时的输入电平 dB 数,即为被测机的中频抑制。5.4.3.2.7 镜像抑制 测量步骤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先测试 1404kHz 频率点的噪限灵敏度;b)调整 AM 信号发生器的输入频率加两个中频(即:1404kHz+2中频),再增加输入信号电平使被测机的输出电平为标准输出电压;c)此时输入电平 dB 数减去噪限灵敏度时的输入电平 dB 数,即为被测机的镜像抑制。5.4.3.2.8 9kHz选择性 测量步骤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先测试 999kHz 频率点的噪限灵敏度;b)将 AM 信号发生器频率上调 9kHz,再增加输入信号电平至被测机输出电平为标准输出电压,将此时的被测机输入电平 dB 数减去噪限灵敏度时的输入电平 dB数,即为 999kHz+9kHz 处的选择性;c)同理,将 AM信号发生器频率下调 9kHz,测出结果为 999kHz-9kHz 处的选择性。5.4.3.2.9-10dB自动增益控制 测量步骤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将 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于 999kHz,调制度 30%,调制频率 1kHz;b)被测机亦调至 999kHz,其输入信号电平设为 74dBV,调节其音量控制器至输出电平为标准输出电压;c)再减小其输入电平至使输出电平降低 10dB,用 74dB 数减去此时降低输出后的输入电平 dB 数即为-10dB 自动增益控制。5.4.3.2.10 失真 测量步骤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将 A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在 999kHz处,调制度 30%,调制频率 1kHz,被测机输入电平设为 74 dBV;b)将被测机亦调至 999kHz 频率点,调节其音量控制器使其达到标准输出功率,此时失真仪的读数即为 999kHz 频率点的失真度。5.4.3.2.11 过载失真 测量步骤如下:DB35/T 12072011 16 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先测试 999kHz 频率点的最大灵敏度;b)将 AM 信号发生器调制度改为 80%,被测机输入电平增加至 100 dBV;c)调节被测机音量控制器至输出电平为标准输出 1.4V,此时失真仪上的读数即为被测机的过载失真。5.4.3.3 FM性能测量 5.4.3.3.1 频率范围 测试方法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被测机调至 FM 状态,将其台钮调至最低端;b)将 F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在 87.5MHz,频偏22.5kHz,调制频率 1kHz,输入电平暂设为 20dBV;c)将被测机音量控制调到最大,均衡器调到中间位置,调节信号发生器频率微调使被测机输出功率最大,则此时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被测机的低端频率;d)将台钮调至最高端,FM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 108.0MHz,频偏、调制频率不变,输入电平 20dBV;e)调节信号发生器频率微调使被测机输出功率最大,则此时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被测机的高端频率;f)此时被测机的低端与高端之间频率即被测机的 FM 频率范围。5.4.3.3.2 中频 测试方法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将 F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于 10.7MHz,频偏22.5kHz,调制频率 1kHz,输入电平暂设80dBV;b)将被测机台钮调至最低端,然后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微调使被测机的输出功率最大,此时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被测机的中频频率。5.4.3.3.3 噪限灵敏度(30dB S/N)测试方法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将 FM 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于 90.1MHz,频偏22.5KHz,调制频率 1kHz,输入电平暂设 20dBV;b)将被测机频率调至 90.1MHz 处,调节音量控制器至被测机的输出为标准输出电压 1.4V;c)除去信号发生器的调制信号,测试此时的信噪比 S/N,若 S/N30dB 时,则降低输入信号电平;若 S/N30dB 时,则增加输入信号电平;d)重复上述 c)的步骤,直至信噪比 S/N=30dB,,则此时的输入信号电平即为该点所测的噪限灵敏度;e)同理,在 98.1MHz、106.1MHz 频率点的测试方法相同。5.4.3.3.4 锁台灵敏度 测试方法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4所示,将FM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于98.1MHz,频偏22.5kHz、调制频率为1kHz,输入电平暂设20dBV;b)将被测机进行信号搜台,观察被测机是否可以停在 98.1MHz 频率点上;DB35/T 12072011 17 c)调节 FM 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重新进行步骤 2),找出被测机可以停在 98.1MHz 点的信号发生器最低输出电平;d)则此时 FM 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即被测机的锁台灵敏度;e)同理,在 90.1MHz、106.1MHz 频率点的测试方法相同。5.4.3.3.5 俘获比 测方法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将被测机置于标准测试状态,输入信号源 SG1:频率 98.1MHz、频偏 22.5kHz、调制频率为 1kHz,输入 60dBV、使接收机为标准输出 1.4V;b)给被测机加上干扰信号源 SG2:频率调至 98.1MHz,频偏22.5kHz、输入 0dBV、使被测机的输出为标准输出;c)将干扰信号源 SG2 去掉调制信号,增大其输出电平使被测机的输出降低 1.0dB、此时干扰信号源 SG2 的电平 dB 数作为A;d)继续增大干扰信号源 SG2 的输出电平使被测机的输出电平降低 30dB、此时 SG2 的输出电平 dB数作为 B;e)将(B-A)/2即为被测机的俘获比。注:测试方法可参见GB/T 6163-1985。5.4.3.3.6 信噪比 测试方法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将 FM 信号发生器设置于 98.1MHz 点,频偏22.5kHz,调制频率 1kHz,输入信号电平设为 60 dBV;b)然后将被测机频率调至 98.1MHz,调节其音量控制器使其达到标准输出功率;c)除去 FM 信号发生器的调制信号,调节毫伏表的 dB档,使其指示不超过标准输出功率所对应的电压,则此时毫伏表的 dB 读数即为98.1MHz 频率点的信噪比;d)同理,重复上述步骤,在 90.1MHz、106.1MHz 频率点的信噪比测试方法相同。5.4.3.3.7 双信号选择性 测试方法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4所示,将干扰信号源输出电平调到零,输入有用信号源SG1信号:频率98.1MHz、频偏22.5kHz、调制频率为 1kHz,被测机输入电平 40dBV、调节音量控制器,使接收机为标准输出 1.4V;b)关闭有用信号源 SG1 的调制信号;c)再给被测机加干扰信号源 SG2,调制频率为 1kHz、频偏22.5kHz、分别将频率调至98.1MHz+400kHz、98.1MHz-400kHz,逐渐增加被测机输入信号电平、使被测机的输出电平比标准输出电平低 30dB;d)此时被测机干扰信号输入电平 dB 数减去噪限灵敏度时的输入电平 dB 数,即为被测机的 400kHz 时的双信号选择性。5.4.3.3.8 中频抑制(90.1MHz)测试方法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先测试在 90.1MHz 点的噪限灵敏度;DB35/T 12072011 18 b)然后将 FM 信号发生器频率调至 10.7MHz,调制频率和频偏不变,增加其输出电平使被测机达到标准输出功率;c)此时被测机输入电平 dB数减去噪限灵敏度时的输入电平 dB数,即为被测机的中频抑制。5.4.3.3.9 镜像抑制(106.1MHz)测试方法如下:a)测试电路如图 4 所示,先在 106.1MHz 点测试被测机的噪限灵敏度;b)将 FM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