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规程DB42/T 1075-2015.pdf
ICS 65.020.20 B22 备案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0752015 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rice leaf-roll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2015-06-23发布2015-09-01实施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0752015 目 次 前言.引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3.1 稻纵卷叶螟 rice leaf roller.1 3.2 迁飞性害虫migratory pests.1 3.3 束叶小苞 pests packaged bud.2 3.4 主害代generations of major hazards.2 3.5 发生期occurrence period.2 3.6 卷叶 leaf folding.2 3.7 防治指标 economic injury level(EIL).2 3.8 防治适期 suitable period for control.2 3.9 安全间隔期 preharvest interval.2 3.10 最高残留限量 maximum residue limits.2 3.11 每日允许摄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2 3.12 急性经口毒性 acute oral toxicity.3 3.13 急性经皮毒性 acute dermal toxicity.3 3.14 半数致死剂量 median lethal dose.3 4 为害特点及发生期.3 4.1 为害特点.3 4.2 发生期.3 5 技术措施.3 5.1 防治原则.3 5.2 防治适期.3 5.3 防治方法.3 6 安全用药.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稻纵卷叶螟世代划分.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我国已登记稻纵卷叶螟防控药剂(单剂)用量用法.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稻纵卷叶螟防控药剂合理使用要求.7 附录 D(资料性附录)稻纵卷叶螟防控药剂 ADI及毒性级别.8 DB42/T 1075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张舒、罗汉钢、游艾青、吕亮、张求东、常向前、袁斌、杨小林、刘华林、郭茂胜、邹游、邹春华。DB42/T 10752015 V引 言 水稻稻纵卷叶螟是湖北稻区水稻上多发、暴发的迁飞性害虫,极易落地成灾。田间世代重叠严重,危害时间长,对水稻产量损失和品质影响较大。为提高广大农民科学防控水稻稻纵卷叶螟水平,为湖北省水稻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特制订本标准。DB42/T 10752015 1 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为害特点及发生期、技术措施和安全用药等。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水稻产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GB 8371 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T 15793 稻纵卷叶螟调查测报规范 GB/T 19378 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667.4 农药登记管理术语 第4部分:农药毒理 NY/T 1667.6 农药登记管理术语 第6部分:农药残留 3 术语和定义 NY/T 1667.4和 NY/T 1667.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NY/T 1667.4和NY/T 1667.6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 稻纵卷叶螟 rice leaf roller 稻纵卷叶螟俗称稻纵卷叶虫、刮青虫、青虫、白叶虫,是一种卷叶为害水稻的害虫,学名: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属昆虫纲 Insecta,鳞翅目 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3.2 迁飞性害虫 migratory pests 指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的一类害虫。DB42/T 10752015 2 3.3 束叶小苞 pests packaged bud 三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3.4 主害代 generations of major hazards 世代发生的昆虫一般一年发生多代,对寄主产生严重危害的世代称为主害代。3.5 发生期 occurrence period 指害虫发生的时期,可划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终见期。害虫种群量出现20%时为始盛期,50%为高峰期,80%为盛末期。3.6 卷叶 leaf folding 为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形成的叶片包卷形态,低龄幼虫为害形成的叶尖包卷形态又称叶片束尖。3.7 防治指标 economic injury level(EIL)指害虫种群达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时的虫口密度。3.8 防治适期 suitable period for control 田间害虫种群发展过程中,为控制其为害最适合进行防治的时期。3.9 安全间隔期 preharvest interval 经残留试验确证的试验农药实际使用时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时允许的间隔天数。NY/T 1667.6-2008,术语3.2 3.10 最高残留限量 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 在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饮料和环境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高允许浓度。用 mg/Kg 单位表示。NY/T 1667.6-2008,术语2.6 3.11 每日允许摄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 是指终人或动物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如农药),对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以相当人或动物公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单位是 mg/Kg。NY/T 1667.4-2008,术语4.10 DB42/T 10752015 3 3.12 急性经口毒性 acute oral toxicity 实验动物在 24 h 内一次或多次经口染毒农药后,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NY/T 1667.4-2008,术语3.1.1 3.13 急性经皮毒性 acute dermal toxicity 实验动物在 24 h 内一次或多次经皮染毒农药后,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NY/T 1667.4-2008,术语3.1.2 3.14 半数致死剂量 median lethal dose,LD50 在标准实验条件下,经统计处理求得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概率剂量,一般用mg/kg bw,mg/kg bw表示。NY/T 1667.4-2008,术语4.3 4 为害特点及发生期 4.1 为害特点 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嫩绿性。主要以幼虫在水稻分蘖期至灌浆结实期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易造成千粒重降低,秕粒率增加。4.2 发生期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害虫,具有多发、暴发的特点。在湖北省一般一年发生 4-5 代。以第二、三、四代为主害代,第二代发生期在 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主要危害双季早稻;第三代发生期在 7月下旬至 8月中旬,主要危害中稻或一季晚稻;第四代发生期在 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主要危害双季晚稻。稻纵卷叶螟世代划分详见附录 A。5 技术措施 5.1 防治原则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粮食安全为出发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规律,以保护水稻 3片功能叶为重点,合理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措施,创造有利于天敌繁衍而不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保持农田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把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5.2 防治适期 根据湖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按照 GB/T 15793 预测防治适期,达到防治指标时进行防治。5.3 防治方法 5.3.1 农业防治 DB42/T 10752015 4 品种选择 依据当地自然条件,选用优质高产、抗虫性强、叶片厚硬、主脉紧实、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平衡施肥 按照平衡施肥要求,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做到氮、磷、钾肥及微肥合理配施,避免偏施、重施氮肥。肥料使用遵守 NY/T 496 规定。科学管水 根据水稻需水规律,科学管水,使植株健壮提高抗虫害的能力。5.3.2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在田间设置杀虫灯,利用稻纵卷叶螟对灯光的趋性诱杀成虫。杀虫灯应连片安装,灯放置高度距地面 1.2m1.5m为宜。成虫发生期每晚日落后开灯,天亮后关灯。采用水盆或布袋接虫时,应每 3 d5 d 清理 1 次死虫。水盆应及时加水,保持水面高度距盆上沿 2 cm3 cm,可在水中加入少量洗衣粉提高灭虫效果。5.3.3 生物防治 性诱剂诱杀 宜大面积连片防治时使用。在成虫盛期,每公顷放置 15 个-30 个专用诱捕器,诱杀成虫,诱芯每30 d 更换一次。生物杀虫剂 利用 Bt 等生物制剂防治稻纵卷叶螟。5.3.4 化学防治 防治时期与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为幼虫初孵期(即田间出现新卷叶尖时)。防治指标:水稻分蘖期以每百丛束叶小苞数40个-50个,孕穗至抽穗期以每百丛束叶小苞数30个-40个。药剂选择 优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的农药,禁止使用禁用除醚菊酯以外的菊酯类农药,蚕桑区不得推荐使用杀虫双等沙蚕毒素类农药,注意交替和轮换用药。药剂使用应符合 GB 4285、GB/T 8321(1、2、4、9 部分)、GB/T 17980.4 要求,详见附录 B、附录 C 和附录 D。施药方法 选择在无雨、微风的天气施药,夏季高温季节在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4点半以后施药,中午不能施药,避免中毒。施药期后田间保持3 cm5 cm浅水层3 d4 d。施药次数 施药次数视田间虫情而定原则,在安全间隔期内施药,每种单剂在一季作物上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中等毒性以上的药剂每季只能用1次。6 安全用药 应符合GB 12475和NY/T 1276及相关农药安全使用公告要求。DB42/T 10752015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稻纵卷叶螟世代划分 A.1 给出了稻纵卷叶螟世代划分方法。稻纵卷叶螟以成虫划代。世代划分起止日期如下:第三(1)代:6 月中旬以前;第四(2)代:6 月下旬7 月中旬;第五(3)代:7 月下旬8 月中旬;第六(4)代:8 月下旬9 月中旬;第七(5)代:9 月下旬10 月下旬。其中中文数字为全国统一划分世代,括弧内阿拉伯数字为湖北统一划分世代。DB42/T 10752015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我国已登记稻纵卷叶螟防控药剂(单剂)用量用法 表 B.1 给出了我国已登记的稻纵卷叶螟防控药剂(单剂)用量和使用方法的内容。表B.1 防控药剂(单剂)用量用法 农药名称 英文通用名称 剂型含量 有效成份用量g/ha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ensis 8000/16000(IU/毫克)WP;4000/6000/8000(IU/毫克)SC 1000-4500(制剂)氯虫苯甲酰胺 chlorantraniliprole 200g/L SC、0.4%GR 36-42 氟苯虫酰胺 flubendiamide 20%WG 28.8-36 多杀霉素 spinosad 20%SC、48%SC 45-60 茚虫威 indoxacarb 45%、50%EC 27-36 苦皮藤素 celastrus angulatus 1%EW 4.5-6 乙酰甲胺磷 acephate 40%/45%/48%EC,48%SC,15%/21%ME,25%/30%/40%EW 765-990 氰氟虫腙 metaflumizone 22%SC 108-180 仲丁威 fenobucarb 10%/25%EC 450-540 四氯虫酰胺 暂无 10%SC 15-30 杀螟硫磷 fenitrothion 45%/50%EC 375-562.5 杀虫双 bisultap 18%AS、3%GR 607.5-900 甲维盐 emamectin benxoate 1%/2%/5%EC,2%/3%EW,2%ME,5%SC 7.5-15 喹硫磷 quinalphos 10%/25%EC 180-225 稻丰散 phenthoate 4%GR、5%SP 750-900 辛硫磷 phoxim 40%/50%EC 720-900 杀虫环 thiocyclam-hydrogenoxalate50%SP 375-750 毒死蜱 chlorpyrifos 40%/45%/65%/480g/L EC、25%/30%ME、30%EW、20%/30%CS 450-600 杀虫单 monosultap 80%SP 480-600 丙溴磷 profenofos 500g/L/40%EC、50%EW 480-600 杀螟丹 cartap 50%/95%SP、4%GR 900-1350 杀虫安 profurite-aminium 18%AS,50%SP 450-600 抑食肼 暂无 20%WP 150-300 阿维菌素 abamectin 1.8%/3.2%/5%/10%EC,1.5%UL,2%CS,1.8%/3%EW,3%WP 6-9 DB42/T 10752015 7 附录C(资料性附录)稻纵卷叶螟防控药剂合理使用要求 表 C.1 给出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中有关稻纵卷叶螟防控药剂合理使用要求。表 C.1 防控药剂合理使用要求 序号 中文通用名称 英文通用 名称 剂型 含量 每亩每次制剂施用量g或mL施用方法每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数 安全间隔期d 最高残留限量(MRL)mg/mg1 喹硫磷 quinalophos 25%EC 150-200 喷雾 3 14 糙米 0.2 2 杀螟丹 cartap 50%SP 40-100 喷雾 3 21 糙米 0.1 3 杀虫环 thiocyclam-hydrogenoxalate 5%SP 50-100 喷雾 3 15 糙米 0.1 4 杀螟硫磷 fenitrothion 50%EC 50-100 喷雾 3 21 糙米 0.1 5 稻丰散 Phenthoate 50%EC 66-132 喷雾 3 7 糙米 0.5 6 仲丁威 BPMC 50%EC 80-160 喷雾 3 21 糙米 0.3 7 多噻烷 30%EC 120-170 喷雾 3 14 糙米 0.1 5%WP 80-120 喷雾 3 14 糙米 0.5 8 醚菊酯 ethofenprox 10%SC 40-60 喷雾 3 7 糙米 0.5 10 杀虫单 monosultap 80%SP 35-50 喷雾 2 30 糙米 0.2 DB42/T 10752015 8 附录D(资料性附录)稻纵卷叶螟防控药剂ADI及毒性级别 表 D.1 给出了稻纵卷叶螟防控药剂 ADI 及毒性级别。表D.1 防控药剂ADI及毒性级别 大鼠急性毒性 农药名称 经口 LD50(mg/kg)经皮 LD50(mg/kg)ADI(mg/kg)毒性级别苏云金杆菌 21022活孢子/kg 体重无毒 无 低毒 氯虫苯甲酰胺 5000 5000 2 低毒 氟苯虫酰胺 2000 2000 0.02 低毒 多杀霉素 5000 5000(兔)0.002 低毒 茚虫威 1867(雄,制剂);867(雌,制剂)5000 0.01 低毒 苦皮藤素 680(制剂)2000(制剂)低毒 乙酰甲胺磷 945(雄);866(雌)0.03 低毒 氰氟虫腙 5000 5000 低毒 仲丁威 410-635 500 0.006 低毒 四氯虫酰胺 5000 2000 低毒 醚菊酯 21440(雄);42880(雌)1072(雄);2140(雌)0.0 3 低毒 杀螟硫磷 530 810 0.005 低毒 杀虫双 1021(雄);995.9(雌)0.025 低毒 甲维盐 500(制剂)5000(制剂)0.0025 中等毒 喹硫磷 71 1750 0.0005 中等毒 稻丰散 300-400 2100 0.003 中等毒 辛硫磷 2170 1000 0.004 中等毒 杀虫环 399(雄);377(雌)1000(雄);880(雌)0.008 中等毒 毒死蜱 135-163 2000 0.01 中等毒 杀虫单 68 1000 0.01 中等毒 丙溴磷 358 3300 0.03 中等毒 杀螟丹 325-345 819(制剂)0.1 中等毒 杀虫安 408(制剂)1000 中等毒 抑食肼 435 5000 中等毒 阿维菌素 10 380 0.002 高毒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