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自动监测数据传输规约DB41/T 1920-2019.pdf
ICS 07.060 N 93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920 2019 水文自动 监 测数据 传输 规约 2019-11-21 发布 2020-02-21 实施 河 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41/T 1920 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定义、符 号和 代 号.1 4 总则.2 5 数 据采 集传 输规 约.2 6 报 文传 输规 约.2 附录A(规 范性 附录)中心站 地址 编码.11 附录B(规 范性 附录)自动监 测站 分类 码.12 附录C(规 范性 附录)自动监 测站 信息 编码 要素 及标识 符.13 附录D(规 范性 附录)CRC 校 验计 算方 法.15 DB41/T 1920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 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共 6 章和 4 个 附录,主要 技术 内容 有:数据 采集传输 规约、报文 传输 规约。本标准 由河 南省 水利 厅提 出并 归 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河 南省 水文水 资源 局。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何 俊 霞、赵彦 增、王一 匡、陈磊、刘 冠华、崔 亚军、闫家 珲、赵 慧军、李 四海、孟春丽、徐琼、郭广 涛、翟延龙、张 志松、罗 晓丹、李莹。DB41/T 1920 2019 1 水 文自动 监测数据 传输规约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水 文自动 监 测系统 中 数 据传 输的 符号、术语 和定 义、总则、数 据 采集传 输规 约、报文传输规 约。本标准 适用 于江 河、湖泊、水库、水 电站、灌 区及 输 引 水 工程 等各 类水 文 自 动监测 数据 传输。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 注 日期 的 版本适 用于 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T 19677 2005 水文 仪器术 语及 符号 GB/T 19705 2017 水文 仪器信 号与 接口 GB/T 50095 2014 水文 基本术 语和 符号 标准 SL 26 2012 水利 水电 工 程技术 术语 SL 61 2015 水文 自动 测 报系统 技术 规范 SL 651 2014 水文 监测 数据通 信规 约 3 术语、定义、符 号和 代号 3.1 术语 和 定义 GB/T 19677 2005、GB/T 19705 2017、GB/T 50095 2014、SL 26 2015、SL 61 2015、SL 6512014 界定 的以 及下 列术 语和定 义适 用于 本文件。3.1.1 自动监 测站 对水文 要素 采取 无人 值守 自动监 测的 水文 测站。根 据 水文测 站对 监测 要素 所采 取的自 动化 观测 程度分为全 自动 监测 站或 某要 素自动 监测 站。SL 651 2014,定义3.6.5 3.1.2 遥测终 端机 能自动 完成 水文 数据 的采 集、暂存、编码 及传 输控 制,并 通过 传输 信道 自动 完成数 据传 输的 仪 器。GB/T 50095 2014,定义11.12.6 3.1.3 智能传 感器 DB41/T 1920 2019 2 特指配 备数 据通 信接 口并 具有数 据处 理与 通信 功能 的传感 器。SL 651 2014,定 义3.1.2 3.1.4 中心站 在水 文 自动 监测 系统 中,负责实 时数 据收 集、处理 和发布,并 根据 需要 能对 监测站(监 控站)进 行遥控/遥调 的总 控制 中心。GB/T 50095 2014,定义11.12.1.3 3.1.5 召测 中心站 向自动 监 测站 发出 监测数 据采 集并 上报 指令,自动 监 测站 在收 到指 令后 完成监 测数 据采 集并上报。3.1.6 遥调 中心站 通过 命令 设定 及调 整监测 站设 备的 相关 参数 及配置。3.2 符号和 代号 GB/T 19677 2005、GB/T 19705 2017、GB/T 50095 2014、SL 26 2015、SL 61 2015、SL 6512014 界定 的以 及下 列 符 号和代 号 适 用于 本文 件。符合和 代号 见表1。表1 符号和 代号 序号 符号和代号 内容 1 ASCII 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规定了常用符号的二进制数表示方法 2 GSM-SMS 移动通信中的短消息业务 3 GSM-GPRS 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通用无线分组交换技术 4 CRC 循环冗余校验码 5 VSAT 甚小口径卫星终端站,也称卫星小数据站 4 总则 4.1 各类水 文 自 动监 测 系 统的 设计与 建设 以及 采用 相关 设备应 符合 本标 准的 规定。4.2 自动监 测站 所用 终端 设备 与 智能 传感 器 之 间的 接口 及数据 传输 协议 应符 合数 据采集 传输 规约;中心站 与 自动 监测 站 之 间的 数据传 输协 议应 符合 报文 传输规 约。5 数据采 集传输 规约 数据采 集传 输规 约 按SL 651 规定 的数 据采 集通 信规 约 执行。6 报文传 输规 约 DB41/T 1920 2019 3 6.1 一般规 定 6.1.1 本标选用 ASCII 字符 报 文 编码结 构;其传输 协 议基 于面向 字符 异步 通信 方式。6.1.2 水文自动 监 测系 统设 计与 建设时,应 根据 采用 的数 据传输 信道 类型 及其 特性 和项目 需求,使 用相应帧 结构,从本 标准 规 定的报 文结 构中 选择 适宜 的报文 正文、要素 编码 组 合,确定 适合 于信 道传 输 的单帧报 文长 度。短信 报文 单帧长 度不 宜超 过140 个ASCII 字符,北 斗卫 星短 报文单 帧长 度不 宜超 过 70个 ASCII 字符。6.1.3 中心站 地址 编码 见附 录 A,自动 监测 站分 类码 编码 见附 录 B,信息 编码 要素 及标识 符见 附 录 C。对于未 做规 定的 中心 站地 址编码、自动 监测 站分 类 码、信息 编码 要素 及标 识 符,可在 预留 的自 定义 区 间内加以 扩展 定义。在 编码 帧结构 中,中心 站地 址编 码、自 动监 测站 分类 码、信息编 码要 素及 标识 符、自动监测 站参 数配 置应 采用 相应的 编码 方式。6.1.4 不同信 道传 输波 特率 的选 择应符合 SL 61 的规 定。6.2 报文帧 结构 框架 6.2.1 帧基本 单元 帧基本 单元为 字节,每字 节包含8 个数 据位、1 个起 始位“0”和1 个停 止位“1”,无 校验。帧基 本单元结 构见 表2。表2 帧基本 单元 结构 起始位 8 个数据位 停止位“0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1 6.2.2 报文帧 控制 字符 定义 报文帧 控制 字符 定义 见表3。表3 控制字 符定 义 控制字符代码 功能 使用说明*(帧起始 ASCII 字符编码报文帧起始)帧结束 ASCII 字符编码报文帧结束 STX 传输正文起始 SYN 多包传输正文起始 多包发送,一次确认的传输模式中使用 ETB 报文结束,后续有报文 在报文分包传输时作为报文结束符,表示传输未完成,不可退出通信 ENQ 询问 作为下行查询及控制命令帧的 报文结束符 EOT 传输结束,退出 作为传输结束确认帧报文结束符,表示可以退出通信 ETX 报文结束,后续无报文 作为报文结束符,表示传输完成,等待退出通信 ACK 肯定确认,继续发送 作为有后续报文帧的“确认帧”报文结束符 NAK 否定应答,反馈重发 用于要求对方重发某数据包的报文结束符 ESC 传输结束,终端保持在线 在下行确认帧代替 EOT 作为报 文结束符,要求终端在线。保持在线 10 min内若没有接收到中心站命令,终端退回原先设定的工作状态 6.2.3 报文帧 结构 DB41/T 1920 2019 4 6.2.3.1 帧 结构 框架 规定 水文自动 监 测数 据传 输时 应采用 表4 规定 的上 行报 文 帧结构 框架,表5规 定的 下 行报文 帧结 构框 架。传 输数据 帧 应满 足此 帧结 构框架 规定,传 输顺 序为 高位字 节在 前,低位 字节 在后。表4 上行报 文帧 结构 框架 序号 名称 编码说明 1 报头 帧起始符*(2 中心站地址码 范围为 1 255(两字 节 16 进 制)3 自动监测站编码 8 位自动监测站编码 4 帧长度 为该值以后所有数据的字节数,为 2 字节ASCII 码 5 系统数据帧功能代码 4 字节 ASCII 6 电池电压 2 字节 ASCII 码 7 故障属性 2 字节 ASCII 码 8 报文正文 9 流水号 2 字节 ASCII 码 10 CRC 校验码 校验码前所有字节的 CRC 校验,生成多项式:X16+X14+1,4 字节 ASCII 码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11 控制字符 ETB/ETX 12 帧结束符)表5 下行报 文帧 结构 框架 序号 名称 说明 1 报头 帧起始符*(2 自动监测站地址 8 位自动监测站编码 3 中心站地址 范围为 1 255(两字 节 16 进 制)4 密码 5 功能码 6 帧长度 7 报文起始符 STX/SYN 8 包总数及序列号 报文起始符为 SYN 时编入该组,其他情况下省略 9 报文正文 10 控制符 ENQ/ACK/NAK/EOT/ESC 11 CRC 校验码 校验码前所有字节的 CRC 校验,生成多项式:X16+X14+1,4 字节 ASCII 码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12 帧结束符)6.2.3.2 中 心站 地址 编码 中心站 地址 编码 为2 字节ASCII码,中 心站 地址 编码 见 附录A 中心 站地 址编 码。6.2.3.3 系 统数 据帧 功能 代码 DB41/T 1920 2019 5 系统数 据帧 功能 代码 为4 字节ASCII 码。报 文类 型占 用 前两个 字节,其 内容 规定 如下:a)正点发 报和 遥测 站按 照规 定段次 发布 的报 文:“AA”;b)人工置 数:“BB”;c)加报或 召测 信息:“CC”;d)测试信 息:“TT”。系统数 据帧 功能 代码 部分 预留后 两个 字节 的内 容,不再规 定具 体内 容,可根 据设备 情况 由设 备提 供商自行 规定 内容,若 不利 用这两 个字 节充0。6.2.3.4 电 池电 压 电池电 压信 息 为 两字 节ASCII 码,16进制,为 自动 监测 站蓄电 池 电 压的 伏特 值,前一字 节表 示电 压整数值,后一 字节 表示 电压 小数值。6.2.3.5 故 障属 性 故障属 性代码 为两字 节ASCII 码,16 进制,表示 自动 监 测站 设备和 传 感 器的故 障类型,用于 中心 站监控、判 断自 动监 测站 故 障 类型,管理 维护 人员 据 此信息 处理 自动 监测 站相 应设备 故障,故障 属性 代 码见表6。表6 中未 列出 的自动监 测站 设备 和传 感器 的故 障类型 可在 预留 故障 属性 代码中 自行 选择 故障 属性代码。表6 故障属 性代 码 序号 故障属性代码 故障信息 1 01 蓄电池电压过低报警 2 02 GSM/GPRS 通信模块故障 3 03 卫星通信设备故障 4 04 主站短传电台故障 5 05 从站短传电台无应答 6 06 RTU 设备存储设备异常 7 07 雨量计设备异常 8 08 浮子水位计设备异常 9 09 压力水位计设备异常 10 0A 雷达水位计设备异常 11 0B 电子水尺设备异常 12 0C 气泡水位计设备异常 13 0D 10CM 处墒情传感器异常 14 0E 20CM 处墒情传感器异常 15 0F 40CM 处墒情传感器异常 16 10 蒸发设备异常 17 11 充电系统故障 18 12 SIM 卡故障 19 13 卫星通信卡 故障 20 14 流量计设备故障 21 15 图像、视频采集设备故障 22 16-FF 预留故障属性代码 DB41/T 1920 2019 6 6.2.3.6 流 水号 流水号 为发送 报文编 号,为两字节ASCII 码,采用 两 位十六 进制计 数,在00FF 范围内 循环记 数,每发送 一次 记一 次。6.3 链路传 输规 约 6.3.1 链路传 输模 式及 其应 用规 定 6.3.1.1 链路 传输 模式 种 类 链路传 输模 式种 类按照SL 651 2014 中6.3.1.1 的规 定执行。6.3.1.2 链路 传输 模式 应 用规定 链路传 输模 式应 用应 符合 下列规 定:a)M1,自动监测 站为通信发 起端。自动监测站发出报 文后,中心站不需响应。可用于发送自报报文或响 应中 心站 召测 指令 上报数 据,包括 测试 报、定时报、加 报、人工 置数 报;无 下行 帧。b)M2,自动 监测站 为 通信 发 起端。自 动监 测 站 发出 报 文后,中 心站 接收 报文 正 确,应响 应发 送“确认”报文;中心站接收报 文无效,则不响应。自动 监测 站收不到响应报文应 启动重发机制,最多重 发 2 次。可用 于发 送 自报报 文 或 响应 中心 站 召 测指令 上报 数据,包 括测 试报、定时 报、加报、小时报、人工置数报;其上行帧 控制字符为 ETB/ETX;下行帧为“确认”帧,控制字符为 EOT/ESC。c)M3,自动监测 站为通信发 起端。自动监测站连续发 出多包报文后,中心站 在 正确接收全部数据包 后 仅 应回 答 1 次 确认 报 文;若 有错 误 或 丢失 数据 包,中 心站 应发 送包 括错 误 或丢 失 数 据包 序列 号(包 序列 号,每 包单 独 重发)的 响应 包,自 动监 测 站重发 相应 序列 号包 数据,最多重 发 2 次。可用于 发送 多帧 自报 报文 或响应 中心 站召 测指 令上 报数据。其上 行帧 报文控制 符为 ETB/ETX(收到 NAK 的 重发 包用 ETX);下行 帧为“确 认/否认”帧,报 文控制 符为 EOT/NAK/ESC。d)M4,中心站为通信发起端。中心站发出 召测或遥调 报文后,自动监测站接收 召测或遥调 报文正确,应发送响应帧;如 自 动监测 站接收召测或遥调 报文无效,则不响应。用 于查询 自动监测站数据,设 置(修 改)运行 状态参 数、控 制 自 动监 测 站运行。下行 帧为“查 询/确认”帧,报文 控制 符为 ENQ/ACK/EOT;上 行帧为 响应 帧,报文 控制 符为 ETB/ETX。6.3.2 链路传 输基 本规 则 6.3.2.1 数据 帧的 字符 之 间无线 路空 闲间 隔;帧之 间的线 路空 闲间 隔应 考虑 信道网 络延 时、中间 环节延时、终端 响应 时间、波 特率等 因素;在 两个 数据 包之间 应至 少等 待一 个线 路空闲 间隔。6.3.2.2 对于 自报 式工 作 制式,通 信发 起端 是 自 动 监测 站,接收 端是 中心 站;对 于查 询应 答工 作制 式,通信发 起端 是中 心站,接 收端是 自动 监测 站。发 起 端在规 定时 间内 没有 正确 收到响 应报 文,应 作为 超 时出错处 理,超时 等待 时间 应根据 不 同 的信 道类 型来 确定;超时 出错 后发 起端 应启动 重发 机制。6.3.2.3 数据 重发 由通 信 发起端 控制,应 重 发2 次;若连 续三 次超 时,应退 出通信,等 待下 次重 新建立链路。6.3.2.4 对于GSM-SMS 短 信信道 或北 斗卫 星 短 报文 信道,自动 监测 站发 完报 文即退 出 传 输链 路。对于GPRS、3G、4G、5G 等数 据 信道,中心 站负 责控 制是 否退出 传输 链路。中 心站“确认”帧 报文 结束 符为ESC 时,自动 监测 站应 保 持通信 设备 带电 值守,以 随时响 应中 心站 召测 或遥 调 命令;“确 认”帧 报文 结束符 是 EOT 时,自动 监测 站退出 传输 链路。DB41/T 1920 2019 7 6.3.2.5 自动 监测 站上 行 报文结 束 符 ETB 时,表示 后 续有报 文,不可 退出 传输 链 路;报 文结 束符 是 ETX 时,表 示后 续无 报文,可 退出传 输链 路。6.3.3 报文传 输链 路 6.3.3.1 水文 自动 监测 系 统数据 流向 为自 动监 测站 直接将 监测采 集 的数 据上 传至省 中心 站,省中 心 站统一对 数据 进行 处理 并分 发至各 地市 中心 站。6.3.3.2 根据 水文 自动 监 测系统 数据 流向 及信 道特 点,使 用 GSM-SMS 短 信信 道,北 斗卫 星 短 报文 信道的自动 监测 站点 上行 报文 使用 M1 链 路传 输模 式,发 出报文 后,不需 要中 心站 响应;召测、遥 调自 动监测 站运 行状 态参 数、控 制 自动监 测 站 运行 等下 行报 文使 用 M4 链路 传输 模式。使用GPRS、3G/4G/5G 移动数据信 道 或VSAT(甚小 口 径卫星 终端)卫 星数 据信 道的站 点发 送定 时报、加 报等上 行报 文时 应选 择 M2模式,在上 传历 史数 据等 需要大 量发 送数 据时 使 用M3 模 式,召测、遥 调自 动 监测 站 运行 状态 参数、控制 自动 监测 站运 行等 下行 报文使 用 M4 链 路传 输模 式。6.4 传输报 文帧 结构 6.4.1 传输报 文帧 数据 编码 应采 用 ASCII 字符。6.4.2 对于使 用GSM-SMS 短 信信 道、北 斗卫 星短 报文 信道 的 M1 模式 帧,自动 监测 站向中 心站 发送 信息应采 用表 7 上行 帧结 构,无控 制字 符。M2/M4 模 式采用表 8 上行 帧结 构,加入控 制字 符。M1/M2/M4模式下 行报 文用 于对 遥测 站发送 信息 响应、传 输链 路控制、数 据召 测、设备 遥调,采用 表 9 下行 帧 帧 结构。表7 M1 模 式短 信信 道、北斗 卫 星短报 文信 道上 行帧 结构 序号 名称 编码说明 1 报头 帧起始符*(2 中心站地址码 范围为 1 255(两字节16 进制)3 自动监测站地址码 8 位自动监测站编码 4 帧长度 为该值以后所有数据的字节数,为2 字节ASCII 码 5 系统数据帧功能代码 4 字节ASCII 6 电池电压 2 字节ASCII 码 7 故障属性 2 字节ASCII 码 8 报文正文 9 流水号 2 字节 ASCII 码 10 CRC 校验码 校验码前所有字节的 CRC 校验,生成多项式:X16+X14+1,4 字节 ASCII 码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11 帧结束符)表8 M2/M4 模式 上行 帧结 构 序号 名称 编码说明 1 报头 帧起始符*(2 中心站地址码 范围为 1 255(两字节16 进制)3 自动监测站地址码 8 位自动监测站编码 4 帧长度 为该值以后所有数据的字节数,为2 字节ASCII 码 5 系统数据帧功能代码 4 字节ASCII DB41/T 1920 2019 8 表8 M2/M4 模 式上 行帧 结 构(续)序号 名称 编码说明 6 报头 电池电压 2 字节ASCII 码 7 故障属性 2 字节ASCII 码 8 报文正文 9 流水号 2 字节 ASCII 码 10 CRC 校验码 校验码前所有字节的 CRC 校验,生成多项式:X16+X14+1,4 字节 ASCII码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11 控制符 ETB/ETX 12 帧结束符)表9 M1/M2/M4 下行 报文 帧结 构 序号 名称 说明 1 报头 帧起始符*(2 自动监测站地址 8 位自动监测站编码 3 中心站地址 范围为 1 255(两字节16进制)4 密码 5 功能码 6 系统数据帧功能代码 7 报文起始符 STX 9 报文正文 10 CRC 校验码 校验码前所有字节的 CRC 校验,生成多项式:X16+X14+1,4 字节 ASCII码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11 控制字符 EOT/ESC 12 帧结束符)6.4.3 对于 M3 模 式,自动 监测 站向中 心站 发送 信息 应采 用表 10 上 行帧 结构,中心 站向 自 动监 测站发送信息 应采 用 表 11 下行 帧 结构。表10 M3 模 式上 行帧 结构 序号 名称 编码说明 1 报头 帧起始符*(2 中心站地址码 范围为 1 255(两字 节 16 进 制)3 自动监测站地址码 8 位自动监测站编码 4 帧长度 为该值以后所有数据的字节数,为 2 字节ASCII 码 5 系统数据帧功能代码 4 字节 ASCII 6 电池电压 2 字节 ASCII 码 7 故障属性 2 字节 ASCII 码 8 报文正文 9 包总数及系列号 6 字节 ASCII 码,前三个 ASCII 字符表示包总数,后三个 ASCII 字符表示本次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范围 1 4095 DB41/T 1920 2019 9 表10 M3 模式 上行 帧结 构(续)序号 名称 编码说明 10 CRC 校验码 校验码前所有字节的 CRC 校验,生成多项式:X16+X14+1,4 字节 ASCII码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11 控制符 ETX、ETB 12 帧结束符)10 CRC 校验码 校验码前所有字节的 CRC 校验,生成多项式:X16+X14+1,4 字节 ASCII码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11 控制符 ETX、ETB 注:当报文正文较长时,需要对报文正文进行分包传输。发送端对完整的报文正文进行分割,分成若干个数据 包,再按照传输规则进行传输。接收端对分割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组合,恢复成完整报文正文 表11 M3 模 式下 行帧 结构 序号 名称 编码说明 1 报头 帧起始符*(2 自动监测 站地址码 8 位自动监测站编码 3 中心站地址码 范围为 1 255(两字 节 16 进 制)4 密码 5 功能码 6 系统数据帧功能代码 7 报文起始符 SYN。8 包总数及系列号 6 字节 ASCII 码,前三个 ASCII 字符表示包总数,后三个 ASCII 字符表示本次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范围 1 4095 9 报文正文 11 CRC 校验码 校验码前所有字节的 CRC 校验,生成多项式:X16+X14+1,4 字节 ASCII码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12 报文结束符 ENQ/ACK/NAK/EOT/ESC 13 帧结束符)注:在应答帧中,包总数取自上行帧。响应NAK时包序列号是对应 错误帧的序列号(1 个错误包序列号,每包单独重发);响应 EOT/ESC 时,序 列号是最后一帧的序列号,即包总数。6.5 报文正 文结 构 6.5.1 上行报 文正 文用 于编 报所 需上报 的自动 监 测数 据,下行报 文用 于传 输遥 调、召测等 控制 命令。报文正 文上 行报 文 基 本结 构见 表 12,下行 报文 基本 结构不 做硬 性规 定。表12 上行报 文正 文基 本结 构 序号 编码名称 编码结构 1 自动监测站分类码 自动监测站分类码标识符 2 自动监测站站码 自动监测站站码 3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 4 要素(或参数)信息组 要素(或参数)标识符 DB41/T 1920 2019 10 表12 上行 报文 正文 基本 结 构(续)序号 编码名称 编码结构 5 数据 数据 1 6.5.2 报文正 文信 息组 编码 由要 素(参 数)标识 符与 相应 数据构 成,标识 符编 列在 前,数 据编 列在 后。各要素(参 数)标 识符、数据之 间均 用“空格”作 为分隔 符,“编码 结构”表示为“要 素(参 数)标 识符 空格 数据 空格”。报 文正文 最后 用 1 个空 格将 结束 符NN 隔开。6.5.3 自动监 测站 分类 码标 识自 动监测 站类 型,采用 附录 B 规定 的“自动 监测 站分 类码”。6.5.4 要素标 识符 采用 附录 C 规 定的“标识 符”。6.5.5 观测时 间表 示发 送数 据观 测的时 间,在观 测时 取于 实时时 钟,由月、日、时、分组 成,编码 格式为 MMDDHHmm。其 中:a)MM 表 示月 份,2 位 数字,取值 01 12;b)DD 表 示日 期,2 位 数字,取值 01 31;c)HH 表 示小 时,2 位 数字,取值 00 23;d)mm 表 示分 钟,2 位 数字,取值 00 59。6.5.6 数据 监 测发 送段 次要 求如 下:a)每日 早8 时 必发 仪器 检测 信息;b)有雨量 监测 任务 站点 每 日8 时必 发日 雨量 数据;10 分钟有 雨即 报;c)有水位 监测 任务 站点 每 日8 时必 发水 位数 据;水位 数据一 小 时1 上 报 1 次;水位变 幅超 过 1 cm即时加 报;d)其它要 素 监 测任 务站 点根 据实际 需要 确定。DB41/T 1920 2019 11 A A 附 录 A(规范 性附 录)中心站 地址 编码 中心站 地址 编 码 见表A.1。表A.1 中心站 地址 编码 表 中心站名称 地址分配(16 进制)省中心站 01 信阳中心站 02 南阳中心站 03 漯河中心站 04 周口中心站 05 许昌中心站 06 平顶山中心站 07 郑州中心站 08 开封中心站 09 洛阳中心站 0A 新乡中心站 0B 安阳中心站 0C 濮阳中心站 0D 驻马店中心站 0E 商丘中心站 10 三门峡中心 站 13 焦作中心站 14 鹤壁中心站 17 济源中心站 18 DB41/T 1920 2019 12 B B 附 录 B(规范 性附 录)自动监 测 站 分类 码 自动监 测 站 分类 码见 表B.1。表B.1 自动监 测 站 分类 码 表 序号 自动监测站类别 自动监测站分类码 可编报信息 1 降水 P 降水;蒸发 2 河道 H 降水;蒸发;河道水情 3 水库(湖泊)K 降水;蒸发;水库 水情 4 闸坝 Z 降水;蒸发;闸坝水情 5 泵站 D 降水;蒸发;泵站水情 6 潮汐 T 降水;蒸发;潮汐水情 7 墒情 M 降水;蒸发;墒情 8 地下水 G 埋深;水质;开采量 9 水质 Q 水质;流量;水位 10 取水口 I 水位;水质;水量水压 等 11 排水口 O 水位;水质;水量水压 等 12 其他 DB41/T 1920 2019 13 C C 附 录 C(规范 性附 录)自动监 测站 信息 编码 要素 及标识 符 自动监 测站 信息 编码 要素 及标识 符见表C.1 编 码要 素 及标识 符汇 总表。表C.1 编码要 素及 标识 符汇 总表 序号 标识符 编码要素 量和单位 数据定义 1 P1 1 小时时段降水量 毫米 N(5,1)2 P2 2 小时时段降水量 毫米 N(5,1)3 P3 3 小时时段降水量 毫米 N(5,1)4 P6 6 小时时段降水量 毫米 N(5,1)5 P12 12 小时时段降水量 毫米 N(5,1)6 PD 日降水量 毫米 N(5,1)7 PN01 1 分钟时段降水量 毫米 N(5,1)8 PN05 5 分钟时段降水量 毫米 N(5,1)9 PN10 10 分钟时段降水量 毫米 N(5,1)10 PN30 30 分钟时段降水量 毫米 N(5,1)11 WS 天气状况 12 ED 日蒸发量 毫米 N(5,1)13 EX 旬蒸发 毫米 N(5,1)14 EM 月蒸发 毫米 N(5,1)15 EY 年蒸发 毫米 N(5,1)16 ES 蒸发器型号 17 Z 瞬时河道水位、潮位 米 N(7,3)18 ZB 库(闸、站)下水位 米 N(7,3)19 ZU 库(闸、站)上水位 米 N(7,3)20 Z1 取(排)水口水位 1 米 N(7,3)21 Z2 取(排)水口水位 2 米 N(7,3)22 Z3 取(排)水口水位 3 米 N(7,3)23 Z4 取(排)水口水位 4 米 N(7,3)24 Z5 取(排)水口水位 5 米 N(7,3)25 Z6 取(排)水口水位 6 米 N(7,3)26 Z7 取(排)水口水位 7 米 N(7,3)27 Z8 取(排)水口水位 8 米 N(7,3)28 Q 瞬时流量、抽水流量 立方米/秒 N(9,3)29 Q1 取(排)水口流量 1 立方米/秒 N(9,3)30 Q2 取(排)水口流量 2 立方米/秒 N(9,3)DB41/T 1920 2019 14 表C.1 编码要 素及 标识 符汇 总表(续)序号 标识符 编码要素 量和单位 数据定义 31 Q3 取(排)水口流量 3 立方米/秒 N(9,3)32 Q4 取(排)水口流量 4 立方米/秒 N(9,3)33 Q5 取(排)水口流量 5 立方米/秒 N(9,3)34 Q6 取(排)水口流量 6 立方米/秒 N(9,3)35 Q7 取(排)水口流量 7 立方米/秒 N(9,3)36 Q8 取(排)水口流量 8 立方米/秒 N(9,3)37 QA 总出库流量、过闸总流量 立方米/秒 N(9,3)38 QZ 输水设备流量、过闸(组)流量 立方米/秒 N(9,3)39 GN 输水设备、闸门(组)编号 N(3)40 GS 输水设备类别 N(1)41 GT 水库、闸坝闸门开启孔数 孔 N(3)42 H 地下水瞬时埋深 米 N(6,2)43 M10 10 厘米处土壤含水量 百分比 N(4,1)44 M20 20 厘米处土壤含水量 百分比 N(4,1)45 M30 30 厘米处土壤含水量 百分比 N(4,1)46 M40 40 厘米处土壤含水量 百分比 N(4,1)47 M50 50 厘米处土壤含水量 百分比 N(4,1)48 M60 60 厘米处土壤含水量 百分比 N(4,1)49 M80 80 厘米处土壤含水量 百分比 N(4,1)50 M100 100 厘米处土壤含水量 百分比 N(4,1)DB41/T 1920 2019 15 D D 附 录 D(规范 性附 录)CRC 校 验计 算方 法 D.1 CRC 码 计算 方法 计算CRC 码 的方 法为:a)预置 16 位 寄存 器为16 进制 FFFF(即全 为1),称 此寄存 器 为 CRC 寄存 器;e)把第一 个8 位数 据 与 16 位 CRC 寄存 器的 低 位 相异 或,把 结果 放 于 CRC 寄存 器;f)检查最 低位:1)如果最 低位 为0,把 寄存 器内容 右移 一位(朝 低位),用 0 填 补最 高位;2)如果最 低位 为1,把 寄存 器 内容右 移一 位(朝低 位),CRC 寄 存器 与多 项式A001(1010 0000 0000 0001)进行 异或。g)重复步 骤3,直 到右 移 8 次,这 样整 个8 位数 据全 部 进行 处理;h)重复步 骤2 到步 骤4,进 行下一 个 8 位数 据的 处理;i)最后得 到 的CRC 寄存 器即 为 CRC 码;j)将CRC 结果 放入 信息 帧时 候,将 高低 位交 换,低位 在前,并转 换 成 4 个 字节 的ASCII 码。D.2 示例程 序 unsigned short crc(unsigned char*crc_pointer,unsigned short data_length)unsigned short k,k0,bit_flag;unsigned short int_crc=0 xffff;for(k=0;kdata_length;k+)int_crc=*(crc_pointer+);for(k0=0;k0=1;if(bit_flag=1)int_crc=0 xa001;return(int_crc);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