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烤房技术规范DB5206/T67-2018.pdf
DB5206铜 仁 市 地 方 标 准DB 5 2 0 6/T 6 7-2 0 1 8代替 DB 522200/T 51-2010密 集 烤 房 技 术 规 范2 0 1 8-1 2-0 6 发 布 2 0 1 8-1 2-0 6 实 施铜 仁 市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 布I C S 6 5.1 6 0X 8 7D B 5 2 0 6/T 6 7-2 0 1 8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 注 意:本 文 件 的 某 些 内 容 可 能 涉 及 专 利,本 文 件 的 发 布 机 构 不 承 担 识 别 这 些 专 利 的 责 任。本标准代替DB 522200/T 51-2010密集烤房技术规范。本标准与DB 522200/T 51-2010相比,主要进行了编辑性修改。本标准由贵州省烟草公司铜仁市公司提出,铜仁市烟草专卖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烟草公司铜仁市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勇华、刘其镜、罗会斌、艾永峰、鲁廷军、刘杨舟。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 522200/T 51-2010。D B 5 2 0 6/T 6 7-2 0 1 81密 集 烤 房 技 术 规 范1 范 围本规范基于并排连体集群建设方式,规定了密集烤房的基本结构、主要设备和技术参数。所列图示尺寸单位均为 mm。本规范适用于铜仁市密集烤房建造及配套设备的加工和安装。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烤房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和密集烤房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版的通知(国烟办综2009418号)3 术 语 和 定 义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烤房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和密集烤房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版的通知规定的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密 集 烤 房密集烘烤加工烟叶的专用设备,由装烟室和加热室构成,主要设备包括供热设备、通风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基本特征是装烟密度为普通烤房的 2 倍以上,强制通风,热风循环,温湿度自动控制。烤房结构类型按气流方向分为气流上升式和气流下降式。3.2装 烟 室挂(放)置烟叶的空间,设有装烟架等装置。与加热室相连接的墙体称为隔热墙,开设装烟室门的墙体称为端墙,在隔热墙上部和下部开设通风口与加热室连通。3.3加 热 室安装供热设备、产生热空气的空间,在适当的位置安装循环风机。循环风机运行时,通过装烟室隔热墙上开设的通风口,向装烟室输送热空气。与装烟室隔热墙平行的加热室墙体称为前墙;面向前墙时,左手边的墙体称为左侧墙,右手边的墙体称为右侧墙。3.4气 流 上 升 式装烟室内空气由下向上运动与烟叶进行湿热交换。D B 5 2 0 6/T 6 7-2 0 1 823.5气 流 下 降 式装烟室内空气由上向下运动与烟叶进行湿热交换。3.6供 热 设 备热空气发生装置,包括炉体和换热器,按烟叶烘烤工艺要求加热空气。3.7通 风 排 湿 设 备保持空气在加热室和装烟室循环流动和实现烤房内外空气交换、维持装烟室内烘烤工艺要求湿度的装置。包括循环风机、冷风进风门、百叶窗等排湿执行器。气流上升式和气流下降式循环风机安装位置相同,风叶安装角度不同,电机旋转方向相反。3.8温 湿 度 控 制 设 备用于监测、显示和调控烟叶烘烤过程工艺条件的专用设备,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控制主机和执行器。通过对供热和通风排湿设备的调控,实现烘烤自动控制。3.9变 频 器用于循环风机变频调速控制、单相电源与三相电源转换、循环风机软启动及系统保护的专用设备、实现密集烘烤过程中循环风机的自动变频调速。3.1 0余 热 共 享将烘烤过程中排出的湿热空气通过特定通道输入温度或湿度较低的邻近烤房,用于烤后烟叶回潮或烤房增温,实现余热综合利用。主要用于连体烤房。3.1 1连 体 烤 房指具有共有墙体的一种密集烤房集群建设方式,包括并排连体和田字型连体两种结构形式。3.1 2烘 烤 工 场指配套有分级和收购设施,具有分级和收购功能的密集烤房群。4 连 体 集 群 建 设 与 基 本 结 构D B 5 2 0 6/T 6 7-2 0 1 831 6 4 08 5 4 0 8 0 0 0 8 5 4 01 6 4 0循环风机台板(通体浇筑)1 4 0 08 0 0 01 4 0 02 7 0 01 5 1 2 0百叶窗控制器观察窗冷风进风口观察窗观察窗观察窗观察窗冷风进风口控制器冷风进风口控制器冷风进风口控制器冷风进风口控制器4.1 集 群 建 设新建密集烤房要求多座连体集群建设。烤房群数量山区 10 座以上、坝区与平原区 20座以上。烘烤工场原则上 50 座以上。4.2 连 体 布 局烤房群要求 2 座以上连体建设,规划编烟操作区等辅助设施,优化布局,节约用地。以 5 座并排连体建设为一组,建设 10 座烤房为例,布局规划如图 41 所示。图 41并排连体集群密集烤房布局平面和立体示意图4.3 基 本 结 构适应连体集群建设,优化装烟室、加热室结构及通风排湿系统设置,统一土建结构、统一供热设备、统一风机电机、统一温湿度控制设备,整体浇筑循环风机台板,固定风机安装位置。以并排五连体烤房为例,加热室正面结构及单座烤房剖面结构如图 42、43 所示。图 42并排五连体密集烤房加热室正面结构示意图(气流上升式)D B 5 2 0 6/T 6 7-2 0 1 84热风回风口800 600中间担烟支架300800 1300400 200 200辅助排湿窗170085408540305026001002600100260080400外移80mm用以支撑喇叭口盖板800 600中间担烟支架300800 130040014002500 10029003500冷风进风口400460200热风回风口200150 1207402601201020240820100370辅助排湿窗170030038085401144010940150050305010401204602600100260010026005150240440110200图 43并排连体建设单座密集烤房剖面结构示意图(气流上升式)4.4 集 中 供 热 与 集 中 控 制鼓励在 30 座以上的烤房群配备集中供热和中央集群控制系统。中央集群控制系统网络拓扑采用终端匹配的总线型结构,用一条数据总线实现全部设备通讯,其监视器显示内容与温湿度控制设备液晶显示器显示的信息内容一致,显示方式可在记录式显示、曲线式显示、图表式显示 3 种方式间切换。显示界面可在单个温湿度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显示和多个温湿度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显示间切换。具备远程监控功能,在具备互联网通讯条件的地方,可随时察看每个温湿度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并可对运行状态参数进行读取、记录和修改。5 土 建 结 构 与 技 术 参 数5.1 装 烟 室内室长 8000mm、宽 2700mm、高 3500mm,满足鲜烟装烟量 4500kg以上,烘烤干烟 500kg以上。主要包含地面、墙体、屋顶、挂(装)烟架、导流板、装烟室门、观察窗、热风进(回)风口、排湿口及排湿窗、辅助排湿口及辅助排湿门等结构。装烟室剖面结构如图 51 所示。图 51装烟室剖面结构示意图(气流上升式)D B 5 2 0 6/T 6 7-2 0 1 855.1.1 地 面先找水平,用水平尺或水准仪测量,再在地面加设防水塑料布或其他防水措施,地面以砖铺设或用三七土夯实,地面要求平整。5.1.2 墙 体密集烤房的墙体材料普遍采用砖混结构形式,墙体厚度 24cm。可砌筑成实体砖墙,也可砌筑成空心砖墙。空心砖墙既可以降低烤房的建造成本,也因墙体中间充满了导热系数小的空气,隔热效果比较显著,保温保湿性能好。砌筑过程中灰缝都要灌满砂浆,墙体砌筑完工后要进行内外墙粉刷。外墙粉刷时,先用水泥砂浆打底,再用水泥或白灰罩面;内墙粉刷一般用细白土或水泥砂浆粉刷两遍。墙体砌筑和粉刷对烤房的密封和保温性能影响很大,也直接影响烤房的烘烤效果与使用寿命。5.1.3 屋 顶与地面平行,不设坡度。预制板覆盖,厚度180mm;或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厚度100mm。房顶建筑成后,在上面铺设厚度 5cm 左右的膨化珍珠岩或炉渣作保温层,再在保温层上硬化厚度 5cm 的混凝土,并用水泥罩面。5.1.4 挂(装)烟 架采用直木(100mm 方木)、矩管(50mm30 mm,壁厚 3mm)或角铁材料(50mm50mm5mm),能承受装烟重量。采用直木或其他易燃材料时,严禁伸入加热室,防止引起火灾。挂(装)烟架底棚高 1300mm(散叶装烟方式底棚高 500mm),顶棚距离屋顶高度 600mm,其他棚距依据棚数平均分配。采用挂杆、烟夹、编烟机、散叶等编烟装烟方式,鼓励使用烟夹、编烟机、散叶、叠层等编烟、装烟方式。5.1.5 导 流 板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地面(气流上升式)或屋顶(气流下降式)适当位置设置导流板。5.1.6 装 烟 室 门在端墙上装设装烟室门,门的厚度50mm,采用彩钢复合保温板门,彩钢板厚度0.375mm,聚苯乙烯内衬密度13kg/m3。采用两扇对开大门,保证装烟室全开,适应各种装烟方式(如装烟车方便推进推出)。门框及门板要安装得严密无缝。,规格如图 52 所示。图 52两扇对开大门平面结构示意图3 2 4 02503500 1004 0 0 1 0 0 0 4 0 0 7 2 0辅 助2 7 0 030502 7 0 2 7 0900观察窗排 湿 口8003 0 03 0 0 7 2 03600D B 5 2 0 6/T 6 7-2 0 1 865.1.7 观 察 窗在装烟室门和隔热墙上各设置一个竖向观察窗。门上的观察窗设置在左门、距下沿 900mm 中间位置,规格 800 mm300mm,如图 52所示。隔热墙上的观察窗设置在左侧距边墙 320mm、距地面 700mm 位置,规格 1800mm300mm,如图 53位置 A所示。观察窗采用中空保温玻璃或内层玻璃外层保温板结构。5.1.8 热 风 进(回)风 口热风进风口开设在隔热墙底端(气流上升式)或顶端(气流下降式),规格 2700mm400mm,如图53 位置 B 所示。热风回风口开设在隔热墙顶端(气流上升式)或底端(气流下降式),规格1400mm400mm,如图 53 位置 C 所示。气流下降式回风口应加设铁丝网(网孔小于 30mm30mm),防止掉落在地面上的烟叶吸入加热室后被引燃,引起火灾。气流上升式 气流下降式(A观察窗,B 热风进风口,C热风回风口,D排湿口,E温湿度控制设备)图 53装烟室隔热墙开口示意图5.1.9 排 湿 口 及 排 湿 窗在隔热墙顶端(气流上升式)或底端(气流下降式)两侧对称位置紧贴装烟室边墙各开设一个排湿口,规格 400mm400mm,如图 53 位置 D所示。在排湿口安装排湿窗,排湿窗采用铝合金百叶窗结构,规格如图 54 所示。气流下降式的排湿口可以根据需要向上引出屋顶,以防排出的湿热空气对现场人员造成伤害。图 54铝合金百叶排湿窗结构示意图D DCBAED DCB7003203001800A7003203001800E4004462525446396400450555D B 5 2 0 6/T 6 7-2 0 1 875.1.1 0 辅 助 排 湿 口 及 辅 助 排 湿 门气流上升式在装烟室端墙上方对称位置开设两个辅助排湿口,规格 400mm250mm,如图 52 所示。在辅助排湿口安装辅助排湿门,以备人为调控。5.1.1 1 余 热 共 享 通 道在传统烟叶烘烤和当前烟叶密集烘烤中,无论是单体烤房还是烤房群,烟叶烘烤后期烤烟室内的高温空气和排湿期烤烟室形成的湿热水汽都是直排形式,直接排出烤烟室外,造成了能源的较大浪费。将烤房设计建造为连体结构后,在各装烟室之间用余热共通道相连,通过热风循环风机产生的动能,将原本排出烤烟室外的湿、热空气输送到相应的装烟室内,实现热能的部分循环再利用。将高温烤房排湿余热通过余热共享通道送入低温烤房或者需要回潮的烤房,对排湿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气流下降式余热共享通道在距离隔热墙 2800mm3000mm 处的装烟室中线上,预留 400mm300mm 开口为余热共享通风口,在该开口位置横向下挖深 500mm、宽 400mm 砖砌沟槽与隔壁烤房相同位置的开口连通,作为余热共享通道。气流上升式余热共享通道设置在屋顶,规格位置与气流下降式对应。余热共享通道口上设盖板,当高温烤房需要排湿时,打开位于其装烟室门上方的减压孔,关闭排湿口,打开高温烤房余热共享通道盖板的同时,将需要输入热量的低温烤房的余热共享通道盖板打开(其他操作同正常排湿),此时高温烤房内的热气就会自动送入低温烤房,实现余热共享。余热共享时,通道开口类似于排湿口,在控制时可以把盖板当成排湿窗进行控制,减压口与其联动。5.2 加 热 室主要包含墙体、房顶、循环风机台板、循环风机维修口、清灰口、加煤口、灰坑口、助燃风口、烟囱出口、冷风进风口和热风风道等结构。内室长 1400mm、宽 1400mm、高 3500mm,屋顶用预制板覆盖,厚度180mm;或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厚度100mm,加设防水薄膜或采取其它防水措施。墙体为砖混或其它保温材料结构。砖混结构墙体厚度 240mm,砖缝要满浆砌筑。如图 55、56、57、58、59所示。图 55气流上升式加热室地面及喇叭状热风风道俯视图240三角盖板2760 24014007002401608024017903703704501400 240120500 1202700鼓风机座三角盖板D B 5 2 0 6/T 6 7-2 0 1 88图 56气流上升式加热室立体结构示意图图 5 7气流下降式加热室地面俯视图图 58气流下降式加热室立体结构示意图50014007002401400270 1760370370450120450164041012060120410 410排湿通道排湿通道盖板支撑排湿通道2700240 2760 240鼓风机座D B 5 2 0 6/T 6 7-2 0 1 89循环风机维修口冷风进风口炉门口灰坑口300循环风机台板炉门口灰坑口助燃风口26002600901040900104090018801880排湿口观察窗观察窗排湿口循环风机台板700 1800助燃风口5.2.1 喇 叭 状 热 风 风 道为了促进均匀分风,在加热室底部(气流上升式)或顶部(气流下降式)设置热风风道,风道截面为梯形,上底是长度为 1400mm的加热室前墙,下底是与装烟室等宽的 2700mm400mm 的循环风通道,形似喇叭状。气流上升式地面向上至 400mm处两边侧墙向外扩展与装烟室边墙连接,上面覆盖厚 100mm 预制板或混凝土浇筑结构盖板,形成梯形柱体结构,与热风进风口构成喇叭形风道;距离地面 500mm 向上至屋顶为 1400mm1400mm3000mm 的立方柱形。气流下降式循环风机台板向上(2600mm处)至屋顶部分,两边侧墙从距离加热室前墙内墙 870mm处向外对折与装烟室边墙连接,形成梯形柱体结构,与热风进风口构成喇叭形风道。循环风机台板以下为 1400mm1400mm2500mm 的立方柱形。5.2.2 墙 体 开 口 及 冷 风 进 风 门、循 环 风 机 维 修 门 和 清 灰 门在加热室三面墙体上开设冷风进风口、循环风机维修口、炉门口、灰坑口、助燃风口、清灰口及烟囱出口,并在冷风进风口、循环风机维修口及清灰口安装不同要求的门。如图 59 所示。气流上升式前墙 气流下降式前墙左侧墙 上升式右侧墙 下降式右侧墙图 59加热室墙体开口设置平面示意图5.2.2.1 冷 风 进 风 口 及 冷 风 进 风 门左清灰口烟囱出口1640装烟室装烟室循环风机维修口820右清灰口13008201640冷风进风口650400164013007209205209201975右清灰口1300820720920装烟室左侧墙 上升式右侧墙 下降式右侧墙D B 5 2 0 6/T 6 7-2 0 1 81014001880885330 102050220500浇筑风机台板时伸入隔热墙内100mm2700104010701001400820700穿线管预留孔回风口30003240820700穿线管预留孔进风口3000324014001880102050220500100270010708701400990浇筑风机台板时伸入隔热墙内100mm气流上升式在加热室前墙、风机台板上方 300mm 墙体居中位置开设,气流下降式在加热室右侧墙、距离地面 650mm 墙体居中位置开设,冷风进风口规格 885mm385mm。采用 40mm60mm方木制作木框(木框内尺寸 805mm305mm),内嵌在冷风进风口内,在木框上安装冷风进风门。冷风进风门达到下列技术指标要求:.冷风进风门内尺寸 800mm300mm;边框使用 25mm70mm1.5mm方管,不得使用负差板;长方形框架的四边为直线,四个角均为 90,框架两个内对角线相差2mm;转动风叶采用厚度 1.5mm冷轧钢标准板并设冲压加强筋。.风门关闭严密。所有的面为平面,风叶能够在 090开启,并在任意角度保持稳定。转动风叶的面与边框的面搭接5mm,不能有缝隙,在不通电条件下转动风叶自由转动3;轴向与边框缝隙12mm,轴向旷动1mm,两轴同轴度偏差1.5mm。.转动风叶和边框表面采用镀锌或喷塑处理,颜色纯正,不得有气泡、麻点、划痕和皱褶,所有边角都光滑,无毛刺,焊缝平整,无虚焊。镀锌或喷塑厚度不小于 20m,能满足长期户外使用。5.2.2.2 循环风机维修口及维修门气流上升式在加热室右侧墙、循环风机台板上方墙体居中位置,气流下降式在加热室前墙、循环风机台板上方墙体居中位置开设,循环风机维修口规格 1020mm720mm。在循环风机维修口安装维修门,维修门采用钢制门或木制门,门框内尺寸不小于 900mm600mm,门板加设耐高温400保温材料。5.2.2.3 炉门口、灰坑口和助燃风口在距离地平面高度为 240mm 和 680mm 的前墙居中位置开设灰坑口和炉门口,规格均为400mm280mm。在灰坑口右侧开设60mm的助燃风口,中心点距灰坑口竖向中线 260mm、距地面 450mm。在开设灰坑口和炉门口的前墙下部 1040mm900mm 空间内,砌 120mm 墙,保证炉门和灰坑门开关顺畅。5.2.2.4 清灰口、烟囱出口及清灰门在加热室左右侧墙上各开设一个清灰口,左清灰口下沿距离地面 1300mm、规格 920mm520mm,右清灰口下沿距离地面 1300mm、规格 920mm720mm。在清灰口安装清灰门,清灰门采用钢制门或木制门,门板加设耐高温400保温材料,密闭严密。在左侧墙上开设 200mm150mm 的烟囱出口,中心距隔热墙 820mm、距地面 1975mm。5.2.3 循 环 风 机 台 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厚度 100mm,顶面距地面高 2600mm。前端延伸出加热室前墙 1260mm,前端边角设置 240mm240mm支撑柱形成加煤烧火操作间;两边延伸出加热室,与装烟室等宽,形成风机检修平台;连体烤房循环风机台板进行通体浇筑,遮雨防晒。浇筑时,在台板上预留700mm的循环风机安装口和220mm的烟囱出口,设置参数如图 510所示。气流上升式 气流下降式图 510循环风机台板剖面俯视图D B 5 2 0 6/T 6 7-2 0 1 811横向烟囱 法兰烟气隔板烟气隔板耐火砖炉底炉顶炉壁炉顶翅片烟囱清灰门竖向烟囱炉栅炉门灰坑门左清灰门大螺栓左火箱销轴连接大合页支撑架右清灰门大螺栓右火箱直径133mm散热管正压助燃风机负压助燃风机负压燃烧时烟气管道法兰二次进风口烟气管道炉体 换热器翅片5.2.4 土 建 烟 囱烟囱由与换热器焊接的金属烟囱和土建烟囱组成。在循环风机台板的烟囱出口位置向上砌筑高2500mm 的砖墙结构或者水泥或其他耐火材料预制结构,内径 260mm260mm。砖墙时墙体厚度 120mm,预制时,预制材料厚度不小于 30mm。其中一面侧墙与加热室左侧墙共墙(共墙部分内外粉刷,密封严密,严防窜烟),烟囱顶部加设烟囱帽,防止雨水从烟囱流入换热器。6 金 属 供 热 设 备 与 技 术 参 数用耐腐蚀性强的特定金属制作,由分体设计加工的换热器和炉体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对接的烟气管道与支撑架均采用螺栓紧固连接。换热器采用334自上而下三层10根换热管横列结构,其中下部7根翅片管,上部3根光管。炉体由椭圆形(或圆形)炉顶、圆柱形炉壁和圆形炉底焊接而成。炉顶和炉壁采用对接或套接方式满焊,炉壁和炉底采用对接方式满焊。炉顶和烟气管道加散热片。在炉门口两侧的炉壁对称位置各设置一根二次进风管。采用正压或负压燃烧方式。炉底至火箱上沿总高度1856mm,其中炉体高度1165mm(不含炉顶翅片),底层翅片管翅片外缘距炉顶86mm。基本结构与技术参数如图61、图62所示。金属外表面均采用耐 500以上高温、抗氧化、附着力强的环保材料进行防腐处理。所有焊接部位选用与母材一致的焊材进行焊接,保证所有焊缝严密、平整,无气孔无夹渣不漏气,机械性能达到母材性能。当高等级母材与低等级母材焊接时,须选用与高等级母材一致的焊材。设备使用寿命10年以上。图 61供热设备各部位名称示意图D B 5 2 0 6/T 6 7-2 0 1 812主视图880636636360 360280 28028011381165885右视图 左视图11658858801030730 664 150400121572276018561810121586860920230图 62供热设备结构示意图6.1 换 热 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火箱和金属烟囱,配置清灰耙。烟气通过换热管两端的火箱从下至上呈“S”形在层间流通,换热器结构与技术参数如图 63 所示。图 63换热器主视图6.1.1 换 热 管采用厚度 4mm耐硫酸露点腐蚀钢板(厚度 4mm指实际厚度不低于 4mm,下同)卷制焊接而成。管径133mm,管长 745mm,与火箱焊接后管长 730mm,上部 3 根为光管,下部 7 根为翅片管。翅片采用 Q195标准翅片带,推荐选用耐候钢或耐酸钢翅片带,翅片高度 20mm,厚度 1.5mm,翅片间距 15mm,带翅片部分管长645mm(图 64),钢材符合GB/T700、GB699、GB/T221、GB/T15575 和 GB/T711 规定。翅片带与光管采用高频电阻焊技术焊接,符合 HG/T3181和 JB/T6512标准。耐硫酸露点腐蚀钢(以下简称耐酸钢)采用少量多元合金化原理设计,主要技术指标控制符合下10301337304150200方管664 150118100换热器主视图157D B 5 2 0 6/T 6 7-2 0 1 813列要求:6.1.1.1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分析误差符合 GB/T 223规定)元素(wt.%)C Si Mn P Ni范 围 0.10 0.40 0.401.0 0.025 0.100.30元素(wt.%)Cu Ti Sb S Cr范 围 0.250.50 0.010.04 0.040.15 0.015 0.501.06.1.1.2 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项目拉伸试验 180弯曲试验(试验宽度b35mm)ReL,MPa Rm,MPa 延伸率 A,%要求 300 410 22 合格注:1.拉伸和弯曲试验取横向试样;2.冷弯 d=2a(d弯心直径,a钢板厚度)6.1.1.3 腐蚀速率依据 JB/T7901-1999 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在温度20、硫酸浓度 20%、全浸24h条件下,相对于 Q235B 腐蚀速率小于 30%;在温度 70、硫酸浓度 50%、全浸 24h条件下,相对于Q235B腐蚀速率小于 40%。6.1.2 火 箱火箱是换热管层间烟气的流通通道,左火箱上侧与烟囱连通,右火箱下侧与炉顶烟气管道连通。火箱由内壁、外壁、清灰门、烟气隔板构成,在左右火箱的下侧分别焊接一段换热器支撑架和烟气管道,均采用 4mm厚耐酸钢制作。6.1.2.1 火箱内壁采用冲压拉伸成型加工。左右两个大小相同,结构相似,均开有从上至下为 334 排列的 3 层共10个135mm 圆形开口,纵向中心距 200mm,横向中心距 215mm。换热管端部与两侧火箱内壁通过嵌入式焊接连接。右内壁下部居中开设 432mm42mm烟气通道开口。内壁焊接 M14200mm 螺栓,左内壁 1根,右内壁 2根,配置有与螺栓相配套的镀铬手轮,手轮外径100mm,符合 JB/T7273.3标准。技术参数如图 65 所示。图 64翅片管结构参数示意图6.1.2.2 火箱外壁采用冲压拉伸成型加工。左右两个大小相同,在结构上有区别,尺寸略小于火箱内壁,方便焊接。左右外壁焊接在左右火箱内壁上。在左外壁上侧居中位置开设 195mm145mm 的烟囱出口,下侧居中位置开设的 690mm270mm 左清灰口;在右外壁居中位置开设 690mm446mm 的右清灰口,下部居中开设7455050201.5 15133645D B 5 2 0 6/T 6 7-2 0 1 814432mm42mm 烟气通道开口;左右清灰口四周冲压成环状封闭高 12mm 的外翻边,外翻边与清灰门上的凹陷槽闭合。技术参数如图 66 所示。图 65火箱内壁示意图左火箱外壁 右火箱外壁图 66火箱外壁示意图6.1.2.3 清灰门在左右外壁开设的清灰口安装清灰门。在左右清灰门内侧四周焊有 4mm13mm的扁铁,形成一圈凹陷槽,槽内填充耐高温材料密封烟气。右清灰门设计X 型冲压对角加强筋防止变形(图 67)。左右清灰门外壁各焊接两个用10mm钢筋制作的清灰门把手(图 68)。左 清 灰 门 右清灰门图 67左右清灰门外观示意图880636880636432215 215215 215 215右 火 箱 内 壁42200 200215 215 135左 火 箱 内 壁 左 右 内 壁 剖 面 图75553636200 200 135305 3058087062687062644669027069087432右火箱外壁 左火箱外壁751951456261275626124287062687062644669027069087432右火箱外壁 左火箱外壁7519514562612756261242右清灰门 左清灰门耐高温密封材料D B 5 2 0 6/T 6 7-2 0 1 815R15R530501003015033100160200火箱烟气管道 换热器支撑架200480178229 22943060图 68清灰门把手结构参数示意图6.1.2.4 烟气隔板在左右内壁的层间中心线上焊接烟气隔板。技术参数如图 69 所示。图 69烟气隔板结构示意图6.1.2.5 火箱烟气管道与换热器支撑架在右火箱底部开设的烟气通道口焊接烟气管道,在左火箱底部居中位置焊接换热器支撑架。均设计有上卡槽和螺栓连接孔,烟气管道和支撑架分别为 6 个孔和 2 个孔,配置 M825mm六角螺栓、螺母,技术参数如图 610所示。图 610火箱烟气管道与换热器支撑架结构139136159850684850D B 5 2 0 6/T 6 7-2 0 1 8166.1.3 金 属 烟 囱采用 4mm 厚耐酸钢制作,由横向段和竖向段两段组成。横向段为 150mm200mm、长度 664mm 的矩形管,焊接在左火箱外壁的烟囱开口处;另一端伸出加热室左侧墙外,外端口装有冲压成型的烟囱清灰门,在上平面开设165mm 开口(中心点距外端口 118mm),开口四周等距开设 4 个10mm 孔,与竖向段通过法兰用M825mm 六角螺栓、螺母连接。竖向段是垂直高度 640mm、165mm的圆形钢管,下端焊接法兰,配置耐高温密封垫。采用负压燃烧方式时,在横向段下平面开设助燃鼓风机开口。产区根据实际需要可在竖向段设置烟囱插板。技术参数如图 611 所示。图611金属烟囱结构与技术参数示意图6.1.4 清 灰 耙耙头为 R50mm 的半圆,用火箱内壁开口时产生的圆形钢板料片制作,结构与技术参数如图 612所示。图612清灰耙结构参数示意图换热器各部件材质除以上指定材质外,可以整体采用实际厚度不小于 1.5mm 的 304 不锈钢。采用304不锈钢制作时,换热管(含翅片带)、火箱(包括内壁、外壁、清灰门、烟气隔板以及焊接的换热器支撑架和烟气管道)和横向段金属烟囱须均采用 304 不锈钢。6.2 炉 体左火箱竖向烟囱横向烟囱把手挂钩150645合页664烟囱法兰165负压助燃口法兰烟囱门烟囱门D B 5 2 0 6/T 6 7-2 0 1 817翅片翅片67180烟气通道支撑架开口42014040200 760440510 25452152005160翅片360432280280280400360380230左视图1165885360432280 280400885200右视图4001215722760主视图炉体包括炉顶、炉壁(含二次进风管)、炉栅、耐火砖内衬、炉门(含炉门框)和炉底。炉顶与炉壁、炉栅构成的空间为炉膛,炉栅和炉底之间的空间为灰坑。结构与技术参数如图 613所示。图 613炉体结构示意图6.2.1 炉 顶炉顶。炉顶由封头、烟气管道、换热器支撑架、表面散热片构成。1 66封头表面焊接散热片。封头采用厚度不小于 5mm 的耐候钢(09CuPCrNi)冲压或铸钢铸造成型,成型封头顶部中心的厚度不小于5mm,其他拉伸部位厚度减薄量应小于 0.5mm。面对炉门时,炉顶右侧开设烟气通道开口,焊接烟气管道,左侧焊接换热器支撑架。烟气管道、换热器支撑架和表面散热片应采用厚度不小于 4mm 的耐酸钢制作。6.2.1.1 封头圆形或椭圆形,内径 750mm,内高 240mm(不含焊接部分)。在封头右侧适当位置冲出 420mm140mm烟气通道开口。结构与技术参数如图 614所示。图614炉顶结构与参数示意图D B 5 2 0 6/T 6 7-2 0 1 818498150301362184162445817813666翅片4161501366.2.1.2 烟气管道在封头右侧烟气通道开口处焊接烟气管道。设计有凹槽和螺栓连接孔,与火箱烟气管道连接闭合(图615)。烟气管道的右侧外壁等距 66mm 均匀焊接 6 个高 30mm、长 150mm、厚 4mm的耐酸钢表面散热片。图 6 1 5炉顶烟气管道结构及与火箱对接示意图6.2.1.3 换热器支撑架在封头左侧焊接换热器支撑架。设计有螺栓连接孔(图 616)。图 616换热器支撑架示意图6.2.1.4 封头表面散热片在封头表面均匀焊接弧型表面散热片,高度 30mm,厚度 4mm,长度 350mm的长片 14个,长度 200mm的短片 16 个,长短交错。铸造时封头表面散热片高度 25mm,底部厚度 5mm,顶部厚度 3mm,数量及长度同上。如图 614所示。6.2.2 炉 壁采用金属钢板卷制焊接,形成高 920mm、外径 760mm的圆柱形炉体,底部焊接金属炉底,高度圆度误差不超过 5mm,焊缝严密、平整,无气孔无夹渣不漏气。在炉壁上开设炉门口、灰坑口和助燃鼓风口,在其两侧炉壁的对称位置各开设两个二次进风口(中心点分别距炉底 230mm、860mm)各焊接 1根二次进风管,管内径 30mm30mm,长 650mm;在助燃鼓风口斜向焊接60mm长 526mm助燃鼓风管,与灰坑口边框夹角为 80,形成切向供风。炉壁和炉底采用 4mm厚耐酸钢板制作;二次进风管和助燃鼓风管采用 Q235钢制作,钢材符合 GB/T221和 GB/T15575 规定。技术参数图 617 所示。160 30 12100 2004D B 5 2 0 6/T 6 7-2 0 1 819200280灰坑门框 炉底板助燃鼓风管炉栅灰坑助燃鼓风管5268灰坑门框636图617灰坑结构及正压助燃示意图6.2.3 炉栅在距离炉底 280mm 的炉体内壁先焊接 6 个炉栅金属支撑架,再安装炉栅。炉栅采用 RT 耐热铸铁材料铸造,圆形,等分两块,炉条断面为三角或梯形,有足够的高温抗弯强度。炉条上部宽度为 28mm30mm,炉栅间隙为 18mm20mm,结构与技术参数如图 618所示。图 618炉栅结构参数示意图6.2.4 耐火砖内衬在炉壁内紧贴炉栅金属支撑架上方焊接耐火砖法兰支撑圈,在其上方沿炉体内壁安装 8 块耐火砖作内衬。耐火砖法兰支撑圈采用 50mm50mm4mm符合 GB/T706规定的热轧等边角钢制作。耐火砖采用耐火温度 900以上符合 YB/T5106规定的耐火材料制作,高度 400mm,厚度 40mm,弧形。结构与技术参数如图 619 所示。D B 5 2 0 6/T 6 7-2 0 1 82030444381262保温内衬炉门内衬扣板把手密封石棉绳R15304301.5172042317204423 图 6 1 9 耐火砖内衬结构与技术参数及安装示意图6.2.5 炉门、灰坑门、炉门框、灰坑框在炉壁上炉门口和灰坑口的开口位置焊接金属门框,安装炉门和灰坑门,炉门和灰坑门采用冲压成型加工方式,灰坑门为单层钢板结构,炉门为双层结构,外层钢板,内层扣板,层间内嵌厚度 30mm隔热保温耐火材料。炉门边缘内翻与内层扣板形成宽 17mm 的凹槽,凹槽内填充耐高温密封材料。炉门框下底面焊接 30mm4mm 扁铁、其他三面焊接 30mm30mm4mm角铁,形成封闭的法兰。门与门框均采用 4mm厚耐酸钢制作,采用轴插销锁式连接,销套外径 16mm,销轴直径 10mm。门扣采用手柄式。门与门框结构与技术参数如图 620 所示。炉门框和灰坑框结构 炉门各部件规格炉门俯视 炉门挂钩及把手图 6 2 0炉门(含框)结构示意图3301751137153843053.51520R8R818R280保温内衬 把手挂钩炉门合页门框内衬扣板密封石棉绳法兰D B 5 2 0 6/T 6 7-2 0 1 82140014002500 10029003500冷风进风门460200回风口1400400200150 12074026012010208201003701700300150050515080外移80mm用以支撑喇叭口三角盖板40024038010401204602404406.3 设 备 安 装6.3.1 原则上先进行连体密集烤房的装烟室砌筑,并完成循环风机台板整体浇筑及其上方土建部分砌筑,再安装供热设备,最后完成循环风机台板下方加热室墙体砌筑。气流上升式烤房加热室底部的喇叭形热风风道在设备安装前也要先砌好,做好盖板。6.3.2 在加热室地面砌筑两个长 120mm、宽 240mm、高 240mm 的底座,两个底座应水平,把炉体固定在加热室地面底座上。炉体中心应与循环风机台板上的风机安装预留口中心对齐。具体如图 621 所示。图621气流上升式设备安装示意图6.3.3 在炉顶烟气管道与火箱底部开口连接处加垫耐热密封垫后,将换热器火箱底部开口和支撑架分别与炉顶的烟气通道和支撑座对接,找水平后先锁紧换热器支撑架上的 1 76螺丝,再按对角方向交叉依次锁紧接口法兰和支撑架螺丝,然后进行墙体砌筑,并完成烟囱竖向段与横向段连接。炉顶支撑座与换热器火箱底部支撑架应紧密对接,接触面平整无缝隙。D B 5 2 0 6/T 6 7-2 0 1 822再把密封垫压平按图示方向把密封垫先贴到法兰里面31 42 65按数字序号依次拧紧螺丝,螺丝要按序号拧紧3次。把换热器座到连接法兰上,用力按螺丝使螺丝穿透密封垫。步骤2步骤3密封垫上层密封垫下层密封垫出烟口法兰密封垫安装步骤把密封垫按图所示放到法兰中,步骤1密封垫接头处不准有间隙,上层和下层密封垫按图示安装。上层密封垫不准有缝隙不准有缝隙下层密封垫图 622换热器与炉膛连接步骤示意图7 通 风 排 湿 设 备 与 技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