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脱毒种薯检验规程DB5206/T81—2018.pdf
I C S 6 5.0 2 0B 3 0DB5206铜 仁 市 地 方 标 准D B 5 2 0 6/T 8 1 2 0 1 8代 替 D B 5 2 2 2 0 0/T 6 2-2 0 0 9红 薯 脱 毒 种 薯 检 验 规 程2 0 1 8-1 2-0 6 发 布 2 0 1 8-1 2-0 6 实 施铜 仁 市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 布D B 5 2 0 6/T 8 1 2 0 1 8I目 次前 言.1 适 用 范 围.1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13 术 语 和 定 义.14 控 制 和 汰 除 的 病 害.25 质 量 要 求.26 检 验 方 法.27 判 定 规 则.5D B 5 2 0 6/T 8 1 2 0 1 8I I前 言本 标 准 按 照 G B/T 1.1-2 0 0 9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的 结 构 和 编 写 给 出 的 规则 起 草。请 注 意:本 文 件 的 某 些 内 容 可 能 涉 及 专 利,本 文 件 的 发 布 机 构 不 承 担 识 别 这 些 专 利 的 责任。本 标 准 代 替 D B 5 2 2 2 0 0/T 6 2-2 0 0 9 红 薯 脱 毒 种 薯 检 验 规 程。主 要 变 化 是 进 行 编 辑 性 修改。本 规 程 由 铜 仁 市 农 业 委 员 会 提 出 并 归 口。本 规 程 起 草 单 位:铜 仁 市 种 子 管 理 站。本 规 程 参 加 单 位:思 南 县 农 牧 科 局、松 桃 县 种 子 管 理 站、沿 河 县 种 子 管 理 站、石 阡 县 种子 管 理 站、印 江 县 种 子 管 理 站、万 山 区 种 子 管 理 站、玉 屏 县 种 子 管 理 站、德 江 县 种 子 管 理 站江 口 县 种 子 管 理 站、本 规 程 主 要 起 草 人:李 朝 霞、李 永 凤、甘 坤 俊、罗 会 群、邓 娅、代 洪 江、冉 小 芳、安兴 智、张 羽 军、王 显 权、廖 雪 红、石 俊、陈 正 福、陈 忠本 标 准 的 历 次 版 本 发 布 情 况 为:D B 5 2 2 2 0 0/T 6 2-2 0 0 9。D B 5 2 0 6/T 8 1 2 0 1 81红 薯 脱 毒 种 薯 检 验 规 程1 适 用 范 围本 规 程 规 定 了 各 级 红 薯 脱 毒 种 薯(苗)的 质 量 标 准、检 验 方 法、判 定 规 则。本 规 程 适 用 于 红 薯 脱 毒 种 薯(苗)繁 育、生 产、销 售 过 程 中 的 质 量 鉴 定。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对 于 本 文 件 的 应 用 是 必 不 可 少 的。凡 是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所 注 日 期 的 版 本适 用 于 本 文 件。凡 是 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 文 件。N Y/T 1 2 0 0 甘 薯 脱 毒 种 薯3 术 语 和 定 义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规 程。3.1脱 毒 试 管 苗应 用 茎 尖 分 生 组 织 培 养 技 术 获 得,经 检 测 确 认 不 带 红 薯 羽 毛 状 斑 驳 病 毒、红 薯 潜 隐 病 毒、红 薯 褪 绿 斑 病 毒 的 试 管 苗。3.2脱 毒 种 薯(苗)从 育 种 家 种 子 繁 殖 试 管 苗 开 始,经 逐 代 繁 殖 增 加 脱 毒 种 薯(苗)数 量 的 种 薯 生 产 体 系 生产 出 来 的 种 薯(苗)。分 为 育 种 家 种 子、原 原 种、原 种、生 产 用 种 四 个 级 别。3.2.1育 种 家 种 子由 育 种 家 直 接 生 产 和 掌 握 的 原 始 种 子,具 有 该 品 种 的 典 型 性 和 遗 传 稳 定 性,纯 度 1 0 0%,不 带 病 毒 和 其 它 病 虫 害,产 量 及 其 它 主 要 性 状 符 合 推 广 时 的 原 有 水 平。3.2.2 原 原 种:用 育 种 家 种 子 或 典 型 品 种 的 脱 毒 试 管 苗 在 防 虫 网 室、温 室 条 件 下 生 产 的 符合 质 量 标 准 的 种 薯 苗。3.2.3 原 种:用 原 原 种 作 种 薯,在 良 好 隔 离 条 件 下 生 产 的 符 合 质 量 标 准 的 种 薯(苗)。3.2.4 生 产 用 种:用 原 种 作 种 薯,在 良 好 隔 离 条 件 下 生 产 的 符 合 质 量 标 准 的 种 薯(苗)。3.3病 虫 害 允 许 率指 脱 毒 种 薯(苗)繁 殖 田 中 病 害 株 比 率 和 虫 害 株 比 率。3.3.1 病 害 株:主 指 脱 毒 种 薯(苗)病 毒 病 株、真 菌 病 株、细 菌 病 株 的 比 率。D B 5 2 0 6/T 8 1 2 0 1 823.3.2 虫 害 株:主 指 脱 毒 种 薯(苗)虫 害 株 比 率。3.4混 杂 株 允 许 率主 指 脱 毒 种 薯(苗)繁 殖 田 中 混 杂 其 它 红 薯 品 种 植 株 比 率。3.5薯 块 整 齐 度单 块 质 量 在 1 0 0 g 5 0 0 g 的 块 根 质 量 占 块 根 总 质 量 的 比 率。3.6有 缺 陷 薯指 机 械 损 伤、虫 鼠 伤、畸 形 块 根 质 量 占 块 根 总 质 量 的 比 率。3.7杂 质指 浮 土、块 根 上 所 沾 的 泥 土、无 种 用 价 值 的 块 根,以 及 其 他 有 机、无 机 质 量。4 控 制 和 汰 除 的 病 害4.1 控 制 的 病 害指 通 过 控 制 病 害 的 发 生 程 度 以 达 到 脱 毒 种 薯(苗)质 量 要 求 的 病 害。主 指 红 薯 的 病 毒 病(即 红 薯 羽 状 斑 驳 病 毒、红 薯 潜 陷 病 毒、红 薯 褪 绿 病 毒)、黑 斑 病、疮 痂 病、蔓 割 病、茎 线 虫 病。4.2 汰 除 的 病 虫 害指 不 能 在 达 到 质 量 要 求 的 脱 毒 种 薯(苗)上 发 生 的 病 虫 害。包 括:根 结 线 虫 病、细 菌 性萎 蔫 病(红 薯 瘟)、根 腐 病、红 薯 蚁 象。5 质 量 要 求5.1 各 级 别 脱 毒 种 薯(苗)繁 殖 田 中 带 病 植 株 允 许 率 应 符 合 附 录 A 表 A.1 要 求。5.2 各 级 别 脱 毒 种 薯 块 根 质 量 指 标 应 符 合 附 录 A 表 A.2 要 求。6 检 验 方 法6.1 脱 毒 苗 的 检 验某 一 品 种 经 茎 尖 分 生 组 织 获 得 一 批 组 培 再 生 苗 后,要 逐 株 鉴 定 带 病 毒 状 况,经 检 测 确认 不 带 红 薯 羽 毛 状 斑 驳 病 毒、红 薯 潜 隐 病 毒、红 薯 褪 绿 斑 病 毒 的 组 培 苗 才 能 确 认 是 脱 毒 苗。检 测 方 法:有 目 测 法、指 示 植 物 确 认 法、血 清 法(酶 联 免 疫 检 测)。6.1.1 目 测 法目 测 法 是 根 据 红 薯 叶 片 和 薯 块 上 出 现 的 典 型 症 状 判 断 红 薯 是 否 感 染 病 毒。红 薯 病 毒 病的 症 状 主 要 包 括:(1)叶 斑 型:主 要 有 紫 色 羽 状 斑、紫 斑、紫 环 斑、黄 色 斑 或 者 枯 斑。(2)花 叶 型:苗 期 感 病 后,初 期 叶 脉 呈 网 状 透 明,然 后 沿 叶 脉 出 现 不 规 则 黄 绿 相 间 的 花 叶 斑 纹。D B 5 2 0 6/T 8 1 2 0 1 83(3)卷 叶 型:叶 片 边 缘 上 卷,严 重 者 可 形 成 杯 状。(4)叶 片 皱 缩 型:病 苗 叶 片 较 小,皱 缩,叶 缘 不 整 齐,甚 至 扭 曲 畸 形。(5)叶 片 黄 化 型:包 括 叶 片 黄 化 及 网 状 黄 脉。薯 块 上 的 症 状主 要 是 产 生 黑 褐 色 或 黄 褐 色 龟 裂 纹。病 毒 病 的 症 状 可 因 病 毒 种 类、红 薯 品 种 以 及 环 境 条 件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而 改 变,根 据 症 状 只能 作 初 步 判 断。另 外,目 测 法 应 注 意 区 分 红 薯 品 种 特 性 以 及 由 于 土 壤 水 份 多、营 养 失 调 等 原因 造 成 的 生 理 病 害 与 病 毒 病 症 状 的 差 异。6.1.2 指 示 植 物 法常 用 巴 西 牵 牛(I p o m o e a s e t o s a)作 指 示 植 物,几 乎 所 有 侵 染 红 薯 的 病 毒 都 能 感 染 巴 西 牵牛,因 此,将 薯 苗 嫁 接 在 巴 西 牵 牛 上,从 巴 西 牵 牛 的 显 症 情 况 可 判 断 薯 苗 是 否 带 毒。具 体 嫁接 方 法 如 下:以 薯 苗 芽 尖 作 接 穗,将 芽 尖 削 成 楔 形,将 具 3-4 片 真 叶 的 巴 西 牵 牛 作 砧 木,在其 茎 中 部 切 一 斜 口 把 楔 形 接 穗 插 入,用 封 口 膜 扎 住,置 防 虫 网 室 内 遮 阴 保 湿 3-4 d,然 后 在 自然 光 照 下 观 察 记 载 牵 牛 的 显 症 情 况,一 般 嫁 接 后 2 5 3 0 d 左 右 开 始 出 现 症 状,显 症 初 期 新 生叶 出 现 系 统 性 明 脉,以 后 发 展 为 花 叶 或 皱 缩 等 症 状。6.1.3 血 清 学 检 测常 用 的 血 清 学 检 测 方 法 为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它 具 有 快 速 和 能 检 测 大 量 样 品 的 特 点,在 大量 检 测 样 品 时 较 常 应 用。具 体 检 测 方 法 如 下:(1)样 品 处 理:取 直 径 约 为 1 c m 的 样 品 叶 片(约 0.1 g),加 入 1 m l 抽 提 缓 冲 液,迅 速 研 磨,置 于 离 心 管 中,取 上 清 液 供 检 测 用。(2)点 样:将 N C 膜 在 T B S(2 0 m M T r i s-H C l,p H 7.5,1 5 0 m M N a C l,)中 充 分 湿 润,然 后 放在 一 张 干 燥 滤 纸 上,让 其 稍 事 干 燥,用 铅 笔 作 好 记 号,用 微 量 取 样 器 进 行 点 样,点 样 后让 N C 膜 自 然 干 燥。(3)反 应:(a)封 闭:将 点 样 后 的 N C 膜 转 入 封 闭 液(T B S T+5%脱 脂 奶 粉)中 封 闭 1 小 时 或 4 封 闭 过夜。(b)第 一 抗 体 反 应:封 闭 后 的 N C 膜 用 T B S T(2 0 m M T r i s-H C l,p H 7.5,1 5 0 m M N a C l,0.0 5%T w e e n-2 0)漂 洗 2-3 次,每 次 5-1 0 m i n,加 入 用 T B S T 稀 释 的 病 毒 专 化 抗 血 清(1:2 0 0 0)3 7 保 温 1 h,再 用 T B S T 洗 膜 3 次,每 次 5-1 0 m i n。(c)第 二 抗 体 反 应:加 入 T B S T 稀 释 的 碱 性 磷 酸 酯 酶 标 记 的 羊 抗 兔 I g G(1:5 0 0 0),3 7 保温 1 h,再 用 T B S T 洗 膜 3 次,每 次 5-1 0 m i n。(d)显 色:避 光 条 件 下,将 N C 膜 置 于 含 3 3 0 g/m l N B T 和 1 6 5 g/m l B C I P 的 碱 性 磷 酸酯 酶 缓 冲 液(1 0 0 m M T r i s-H C l,p H 9.5,1 0 0 m M N a C l,5 m M M g C L2)中 显 色 至 样 点 清 晰,将 膜 放入 蒸 馏 水 中 漂 洗,终 止 显 色 反 应。取 出 晾 干,拍 照。6.2 脱 毒 试 管 苗 种 性 鉴 定 法:将 脱 毒 试 管 苗 种 植 在 防 虫 网 室 内,每 株 系 种 植 3 株,对 照 原品 种 特 征 特 性,剔 除 变 异 株 系 和 混 杂 株 系,收 获 时 检 验 块 根 质 量,与 原 品 种 一 致 的 株 系 进 行扩 大 繁 殖。6.3 扩 繁 苗 的 检 验随 机 抽 取 1%2%脱 毒 试 管 苗 经 目 测 法 淘 汰 弱 苗 和 显 症 苗 后,再 进 行 指 示 植 物 确 认,经指 示 植 物 检 测 为 不 显 症 或 为 阴 性 后,方 可 用 于 扩 繁,若 指 示 植 物 检 测 中 有 一 株 为 阳 性,都 不能 进 行 扩 繁,还 要 再 进 行 血 清 法(酶 联 免 疫 检 测)不 显 症 后,方 可 用 于 扩 繁。D B 5 2 0 6/T 8 1 2 0 1 846.4 不 同 级 别 脱 毒 苗 的 检 测 方 法6.4.1 茎 尖 苗 的 检 测茎 尖 苗 的 检 测:首 先 采 取 目 测 法 淘 汰 弱 苗 和 显 症 苗(因 为 脱 毒 茎 尖 苗 和 带 毒 茎 尖 苗 在形 态、长 势 上 有 明 显 差 异,前 者 生 长 快、叶 片 平 展、植 株 较 健 壮;后 者 长 势 弱,叶 片 上 常 出现 花 叶、明 脉 和 褪 绿 斑 等 症 状)。然 后 再 用 血 清 学(酶 联 免 疫 检 测)方 法 进 行 筛 选,呈 阴 性的 样 品 再 进 行 嫁 接。每 个 茎 尖 苗 一 般 嫁 接 3-5 株,有 1 株 发 病 即 认 为 该 样 品 带 病 毒,待 筛 选出 都 不 发 病 的 样 品 才 可 重 复 嫁 接。6.4.2 原 原 种 田 的 检 测原 原 种 田 的 检 测:首 先 在 防 虫 网 室 内 种 植 原 原 种 和 若 干 株 巴 西 牵 牛,定 期 观 察 巴 西 牵 牛是 否 显 症、以 判 断 是 否 有 蚜 虫 传 毒;对 原 原 种 田 还 要 进 行 定 期 普 查,及 时 淘 汰 显 症 株 和 变 异株;另 外 对 原 原 种 田 要 定 期 取 样,用 嫁 接 指 示 植 物 法 或 酶 联 免 疫 检 测 法 进 行 检 测,以 判 断 原 原 种 田 病 毒 的 感 染 情 况,对 于 病 毒 感 染 率 超 标 的 繁 种 田 要 降 级 使 用。6.4.3 原 种 田 的 检 测脱 毒 原 种 的 繁 殖 要 在 有 一 定 隔 离 区 的 地 方 进 行,即 周 围 5 0 0 m 内 不 能 种 植 非 脱 毒 薯。原种 田 的 病 毒 检 测 以 目 测 法 和 田 间 种 植 巴 西 牵 牛 为 主,必 要 时 田 间 取 样 用 酶 联 免 疫 检 测 病 毒 的感 染 率。6.4.4 生 产 种 田 的 检 测生 产 种 田 的 病 毒 检 测 以 目 测 法 为 主,定 期 对 生 产 种 田 的 发 病 率 进 行 调 查,必 要 时 也 可抽 样 用 酶 联 免 疫 检 测,当 发 病 率 超 过 一 定 标 准 时 就 不 能 再 作 为 种 薯 使 用。6.5 不 同 级 别 脱 毒 苗 的 判 定 标 准根 据 不 同 级 别 脱 毒 苗 对 病 毒 感 染 率 的 不 同 要 求,初 步 制 定 以 下 判 断 标 准,病 毒 感 染 率 超过 一 定 标 准 的 应 降 级 使 用(见 附 录 A 表 A.3)。6.6 田 间 检 验 要 求6.6.1 详 细 了 解 受 检 单 位 脱 毒 红 薯 种 薯 扩 繁 基 地 的 基 本 情 况,包 括 基 地 繁 殖 面 积、隔 离 情 况、海 拔 高 度、种 薯 来 源(有 无 质 量 报 告 单)、田 间 生 长 情 况、品 种 纯 度,是 否 建 立 生 产 档 案 以及 影 响 种 薯 质 量 的 主 要 病 害 类 型 和 发 病 率。6.6.2 检 验 时 间:原 原 种 和 原 种 整 个 生 育 期 间 进 行 三 次 检 验,分 别 于 分 枝 期、封 垄 前、收 获 前 2 周。生 产用 种 检 验 二 次,分 别 于 封 垄 前、收 获 前 2 周。检 验 鉴 定 标 准 见 表 1。由 繁 种 单 位 检 验,并 做 好 记 录 报 检 验 部 门 备 案,确 需 复 查 时,由 检 验 部 门 派 合 格 检 验 员复 核 检 验。6.6.3 抽 样 方 法 和 数 量检 测 人 员 对 田 间 生 长 的 植 株 作 整 体 观 察 后,依 据 随 机 抽 样 法 确 定 抽 样 点,其 抽 样 方 法 和数 量 按 附 录 A 表 A.4 和 表 A.5 方 法 随 机 抽 样 检 验 并 记 录 于 附 录 A 表 A.6 中。6.6.4 检 验 内 容红 薯 植 株 的 主 要 病 害 与 纯 度。6.6.4.1 植 株 的 主 要 病 害:检 查 典 型 的 病 毒 病、细 菌 与 真 菌 发 病 症 状。其 主 要 发 病 症 状 目测 鉴 别(见 附 录 A 表 A.9)。6.6.4.2 纯 度:检 查 品 种 的 植 物 学 形 态 特 征:茎 的 颜 色、叶 的 形 态,薯 皮、薯 肉 颜 色,薯D B 5 2 0 6/T 8 1 2 0 1 85块 形 状 等 品 质,找 出 杂 株。6.6.4.3 计 算 结 果分 检 验 项 目 按 以 下 公 式 计 算病 株 或 混 杂 株 率=%100100 样点数株株数 取定样点内病株或混杂6.7 脱 毒 种 薯(苗)块 根 质 量 检 验经 过 植 株 检 验 的 种 薯(苗)必 须 进 行 块 根 质 量 检 验,检 测 方 法 应 符 合 块 根 抽 样 数 量 标 准表 7 要 求。块 根 质 量 检 验 抽 样 方 法:根 据 块 根 抽 样 数 量 标 准 要 求,重 点 检 测 块 根 杂 质、薯 块 整 齐 度、有 无 缺 陷 薯、有 无 细 菌 性 萎 蔫 病(红 薯 瘟)、有 无 黑 斑 病、有 无 蔓 割 病、有 无 根 腐 病、有 无软 腐 病、有 无 镰 刀 菌 干 腐 病 和 腐 烂、有 无 茎 线 虫 病、有 无 根 结 线 虫 病、有 无 红 薯 蚁 象 以 及 能表 现 该 品 种 特 征 特 性 的 种 薯 纯 度,并 将 各 种 测 定 结 果 换 算 成 百 分 率。7 判 定 规 则7.1 脱 毒 种 薯(苗)分 级以 繁 殖 田 播 种 的 种 薯 级 别、带 病 植 株 比 率、混 杂 植 株 比 率 为 定 级 标 准。7.2 病 毒 病、蔓 割 病、黑 斑 病、茎 线 虫 病、疮 痂 病 以 及 混 杂 植 株 比 率 六 项 质 量 指 标,任 何一 项 不 符 合 原 来 级 别 质 量 标 准 但 又 高 于 下 一 级 别 质 量 指 标 者,判 定 结 果 均 按 降 低 一 级 定 级别,只 要 检 出 根 腐 病、根 结 线 虫 病、红 薯 瘟、红 薯 蚁 象,皆 不 能 作 种 用。注:各 种 病 害 症 状具 体 见 附 录 A 表 A.9。7.3 经 田 间 植 株 检 验 和 块 根 质 量 检 验 合 格 后,签 发 红 薯 脱 毒 种 薯 质 量 合 格 证 书 见 附 录 A 表A.8。D B 5 2 0 6/T 8 1 2 0 1 86附 录 A(资 料 性 附 录)标 准 中 的 记 录 表表 A.1 各 级 别 脱 毒 种 薯(苗)繁 殖 田 中 带 病 植 株 允 许 率表 A.1 各 级 别 脱 毒 种 薯(苗)繁 殖 田 中 带 病 植 株 允 许 率检验时期种薯级别病害及混杂株率(%)病毒病 红薯瘟 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红薯蚁象黑斑病 疮痂病 蔓割病茎线虫病混杂株率分枝期检验育种家种子0 0 0 0 0 0 0 0 0 0原原种 0 0 0 0 0 0 0 0 0 0原种 5.0 0 0 0 0 5.0 0 1.0 0 1.0生产用种 1 0.0 0 0 0 0 8.0 5.0 2.0 1.0 4.0封垄前检验育种家种子0 0 0 0 0 0 0 0 0 0原原种 0 0 0 0 0 0 0 0 0 0原种 3.0 0 0 0 0 3.0 0 1.0 0 0.5生产用种 1 0.0 0 0 0 0 5.0 3.0 2.0 1.0 2.0收获前 2周检验育种家种子0 0 0 0 0 0 0 0 0 0原原种 0 0 0 0 0 0 0 0 0 0原种 2.0 0 0 0 0 1.0 0 1.0 0 0.5生产用种 1 0.0 0 0 0 0 2.0 1.0 2.0 1.0 2.0注:种苗质量应符合分枝期检验质量指标。D B 5 2 0 6/T 8 1 2 0 1 87表 A.2 各 级 别 脱 毒 种 薯 块 根 质 量 指 标表 A.2 各 级 别 脱 毒 种 薯 块 根 质 量 指 标项目允许率(%)育种家种子 原原种 原种 生产用种纯度 1 0 0.0 1 0 0.0 9 9.5 9 8.0薯块整齐度 9 0.0 9 0.0 8 5.0 8 5.0有缺陷薯 1.0 1.0 3.0 5.0杂质 1.0 2.0 2.0 2.0软腐病 0 0 0 1.0黑斑病 0 0 1.0 2.0茎线虫病 0 0 0 1.0根结线虫病 0 0 0 0红薯蚁象 0 0 0 0根腐病 0 0 0 0红薯瘟 0 0 0 0表 A.3 红 薯 脱 毒 苗 病 毒 检 测 方 法 及 判 定 标 准(试 行)表 A.3 红 薯 脱 毒 苗 病 毒 检 测 方 法 及 判 定 标 准(试 行)种苗级别检测方法 取样方法检样数量重复次数判断依据 检测标准 备注试管苗a.血清法(酶联免疫检测)b.指示植物法试管苗 3 株/株系 2a.血清学检测阴性b.嫁接所有重复均不显症显症率为 0原原种苗a.目测法b.血清法c.指示植物法5 点样方取样目测普查5 0 株/亩1 0 0 株/亩2嫁接不显症或血清反应阴性目测显症率为0;血清及指示植物阳性率小于 0.1%.目测显症率大于 0.1%者可降级为原种使用。原种苗a.目测法b.血清法c.指示植物法5 点样方取样多点普查1 0 0 株/亩5 0 株/亩2 同上目测显症率小于 0.1%;血清及指示植物阳性率小于 1%.显症率大于1.0%者可降级为生产种使用。生产种苗a.目测法b.血清法随机多点取样1 0 0 株/点 3-5 依症状判断目测显症率小于 1.0%.D B 5 2 0 6/T 8 1 2 0 1 88表 A.4 育 种 家 种 子、原 原 种 和 原 种 不 同 面 积 田 块 的 检 验 点 数 和 植 株 数表 A.4 育 种 家 种 子、原 原 种 和 原 种 不 同 面 积 田 块 的 检 验 点 数 和 植 株 数面积,h m2检验点数和每点检验植株数0.1 随机抽样检验 3 个点,每个点 1 0 0 株0.1 1 1 随机抽样检验 5 个点,每个点 1 0 0 株1随机抽样检验 5 个点,每个点 1 0 0 株,超过 1 h m2划出另一检验区,按本检验标准规定的不同面积的检验点取样。表 A.5 生 产 用 种 不 同 面 积 田 块 的 检 验 点 数 和 植 株 数表 5 生 产 用 种 不 同 面 积 田 块 的 检 验 点 数 和 植 株 数面积,h m2检验点数和每点检验植株数0.1 随机抽样检验 2 个点,每个点 1 0 0 株0.1 1 1 随机抽样检验 5 个点,每个点 1 0 0 株1.1 5 随机抽样检验 1 0 个点,每个点 1 0 0 株。5随机抽样检验 1 0 个点,每个点 1 0 0 株,超过 5 h m2划出另一检验区,按本检验标准规定的不同面积的检验点取样。表 A.6 检 验 记 录表 A.6 检 验 记 录扩繁单位:地 点:种薯来源:种薯级别:前 作:品 种:海 拔:隔离情况:抽检面积:亩扩繁面积:亩检验日期:年 月 日观察记载项目物候期每点株数混杂株数各类病株数检验员(签字)备注 细菌性萎蔫病黑斑病疮痂病蔓割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茎线虫病软腐病镰刀菌干腐病红薯蚁象12345合计%D B 5 2 0 6/T 8 1 2 0 1 89表 A.7 脱 毒 种 薯 块 根 抽 样 数 量 标 准 表表 A.7 脱 毒 种 薯 块 根 抽 样 数 量 标 准 表种类 总量 抽样百分率%抽样最低数量种薯1 0 0 0 0 k g1 0 0 0 0 k g6 1 03 51 0 0 k g注:不足抽样最低数量的全部作为混合样品。表 A.8 红 薯 脱 毒 种 薯 质 量 检 验 合 格 证 书表 A.8 红 薯 脱 毒 种 薯 质 量 检 验 合 格 证 书红薯脱毒种薯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年 月 日 编号:种薯生产单位:种薯级别:品种名称:重量:k g上述种薯经按铜仁市地方标准(D B 5 2 2 2/T 8 3-2 0 1 8 红薯脱毒种薯检验规程)检验合格,特发此证。检 验 人:(签字)检验机关:(印章)表 A.9 红 薯 种 薯(苗)田 间 带 病 植 株 症 状表 A.9 红 薯 种 薯(苗)田 间 带 病 植 株 症 状病害名称 植 株 块 根细菌性萎蔫病(红薯瘟)从育苗至结薯均能发病。晴天中午,病苗顶部叶片萎蔫,茎基黑褐色水烂症状,维管束从下而上黄褐色条纹症状,严重时茎内全部腐烂,成株发病,叶色暗淡无光泽,蔓出现水渍症状斑点且呈黑褐色,剖视维管束,褐色条纹用手拉易脱皮,留下纤维。轻 病薯 块乳 汁明 显减 少,有苦 臭味,煮 不烂,外 表症 状常 不明 显,仅薯 蒂附 近呈 黑褐 色或 尾根 呈不 同程 度病 变,剖开 横切 面为 分散 的小 斑点 或黄 褐色 至深 褐色 斑块,重 症薯 块,整块 呈黑 褐色 腐烂 或一 端腐 烂,有脓 液状 或淡 黄色 菌液,臭味很重。黑斑病茎基部形成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初期有灰色霉层,后变成黑色粉状物,病斑逐渐扩大,重者基部全部变黑至枯死。薯 块上 形成 黑色 圆形 病斑,病 部轮 廓清 晰,组织 坚实,薯 肉呈 青褐 色或 黑褐 色,有苦 味和 强烈 的臭 味,病部 木栓 化,坚硬、干 腐,在适 当条件下病斑中央会长出黑色子囊壳。疮痂病叶片卷皱、嫩芽僵缩,茎蔓和叶柄生出无数凹凸不平的粗糙病斑,顶芽受害病斑初为透明深红色,扩大 后 逐 渐 变 黑 呈 褐 色 而 枯 死,新 梢 和 幼 叶 不 能 长大,整个顶梢收缩僵硬而直立,表现粗糙。不表现症状D B 5 2 0 6/T 8 1 2 0 1 81 0表 A.9 红 薯 种 薯(苗)田 间 带 病 植 株 症 状(续)病害名称植 株 块 根茎线虫病苗期:发病重的出苗少、矮小、发黄,剖视茎基部,内有褐色空隙,剪断后不流或流出的白浆狠少,后期侵入部位表皮形成小口,剪断后无白浆。茎蔓症状:主蔓基部先白色干腐,后渐变褐色,严重时基部蔓短、叶黄,甚至主蔓枯死。根部症状:根部表皮坏裂。糠 心型:薯 苗、种 薯 带病,先块 根 纵 剖面 内 部 呈稀 絮状 白 色 糠道,后 期由 于 伴随 其 他 杂菌 形 成 褐色 相间 的 褐 色糠 道,有时 内 部虽 坏 死,但 表 皮 接近健康。裂 皮型:轻 病者 肉 眼 不易 看 出,开 始 外皮 褐 色,不 久变 青 色,有 的 稍 凹陷,有的 有 小 裂口,皮 下组 织变 褐 色,最 后 皮 色呈 暗 紫色,并 多龟 裂,内部呈褐白相间的干腐。蔓割病幼叶、叶脉间叶肉变黄,潮湿叶病部产生白色至淡红色的霉层,轻者表皮似裂呈丝状,重者病发生全株枯萎、死亡,地上部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脱落,最后茎开裂。维 管束 变 褐 色,横 切 薯块 可 见褐 色 圆 环形 斑 点,严重时,上部茎蔓枯死,而薯块并不腐烂。根腐病根系腐烂,从不定根的尖端或中部开始变黑,逐渐向上蔓延至根茎部位 1-2 个叶节,形成黑褐色病斑,病斑表皮纵裂,重病株地下根茎变黑,地上部茎蔓缩短,分枝少,形成独干苗,叶片发黄、反卷、变小,组织硬化,一 般不 结 薯,轻 者 结 薯畸 形,呈 大 肠 症状 或 葫 芦症状,表皮松软,表面小病斑,用手一拉就下来。根结线虫病根系形成绳结症状,毛根纵生,细根上有米粒大小的根结,有的成串,剥开根结,可见一至数个瞧虫。龟裂形:块根畸形,褐色纵裂口。棒根形:粗 1-2 c m,棒状块根。线根形:只有线状牛蒡根,不膨大成薯块。软腐病 地上部植株无症状表现开 始时 仅 薯 块变 软,小渍 症 状,发 黏,以 后 薯 块表 现长 出 茂 盛的 菌 丝 和孢 子 囊,用 手 指一 触,即流 出草 黄 色 法液,具 芳香 酒 味,如 被 次生 寄 生 生物 入侵 则 变 成霉 酸 或 臭味,以后 干 缩 成硬 块,病菌侵入时由一点或多点横向发展。镰刀菌干腐病地上部植株无症状表现薯 块上 先 产 生黑 褐 色 凹陷 小 斑点,后 扩展 成 圆 形凹 陷斑,表 面有 粉 红 色或 白 色霉 状 物,最 后 薯 块干腐成褐色僵块。红薯蚁象外露的块根和茎叶被啃食,常使植株变黄,重者死亡,造成田间缺苗。块 根变 褐、黑褐 色,木质 化,钻 成 伤 口和 孔 道,伴有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