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子田田间检验规程DB22/T 1211-2011.pdf
ICS 65.020.01 B 05 备案号:36345-2013 DB22 吉林省 地方标准 DB 22/T 1211 2011 农作物种子田田间检验规程 The rules of crop seed field inspection 2011-11-15发布 2011-12-15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1211 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班秀丽、丁万志、黄庭君、孔德巍、于铁、朱岭俊、王煜。DB22/T 1211 2011 1 农作物种子田田间检验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作物种子田田间检验术语、总则、主要农作物种子田质量要求、检验项目、田间检 验时期和次数、田间检验程序和田间检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农作物种子繁殖、制种生产田的田间检验。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品种 variety 经 过 人 工选育或者发现 并经 过改良,形态特征 和生物 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 定的 植 物 群体。2.2 品种真实性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variety 供 检 品 种 与 文件 记录(如品 种 描述、标 签等)是否相符。2.3 品种纯度 the purity of the variety 品 种 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 的程 度,用本 品 种的 株(穗)数 占供 检本作物 株(穗)数的 百分 数 表示。2.4 特征特性 characteristic 品 种 植 物 学形态特征 和生物 学特性。2.5 杂株率 weed rate 检验 样区中所有杂株(穗)数 占 检验 样区 本作物总 株(穗)数的 百分率。2.6 散粉株率 pollen-shedding rate 散粉株占 总 株 数的 百分率。2.7 淘汰值 critical limit value 在充分考虑 种子生产 者利益 和 较少可能判 定 失误 的 基础上,把样区内观察到 的 杂株与 标准 值进行比DB22/T 1211 2011 2 较,做 出 有风险接受或淘汰 种子田 决 定的数 值。2.8 田间检验员 field inspector 指 持 有 种子田间检验员 证 的人员。3 总则 3.1 建立 品 种间 相 互 区 别 的 特征特性描述 档案(即 品 种 描述)。3.2 依据不同 作物和 有 关信息,制定 计划 并 实施 能 覆盖 种子田的、有 代 表性 的、符 合 标准要求的 取 样程序和 方 法。3.3 根据 作物生 长季 和 特征特性 确 定检 查 时间和次数,如 果 检验时 某些 植株 难以从 特征特性 加以确认,在 得 出 结论之前需 要 进行 更多 次的检验。4 主要农作物种子田质量要求 4.1 前作 玉米、水稻、高粱、大豆 种子田 前 作 没 有 要求。小麦、大麦 和 燕麦 种子田 前 作 没 有 本作物。4.2 隔离条件 空 间 隔离 或 时间 隔离见 表 1。表 1 粮食作物种子繁殖和生产田的隔离要求 作物 及类别 空 间 隔离 m 时间 隔离 d 高秆隔离 m 水稻 常 规 稻 20 10-自交系 500 20-玉米 制种田 300 20 150 小麦、大麦 和 燕麦 常 规种 25-常规种 300-不育系、恢复系 和 保持系 500-高粱 制种田 300-大豆 常 规种 25-DB22/T 1211 2011 3 4.3 品种杂株(穗)率和散粉株率 田间 杂株(穗)率 和 散粉株率 见 表 2。表 2 粮食作物种子繁殖田和生产田的田间杂株率和散粉株率 作物 名称 类别 田间 杂株(穗)率 不高 于%散粉株率 不超 过%原 种 0.08-水 稻 常 规种 大 田用种 0.1-原 种 0.02-自交系 大 田用种 0.2 任何 一 次 花 期检 查 0.2%或 三 次 花 期检 查 累计 0.5%父 本 0.2 玉 米 杂 交 种 母 本 0.2 任何 一 次 花 期检 查 0.5%或 三 次 花 期检 查 累计 1.0%原 种 0.01-小麦、大麦 和 燕麦 大 田用种 1-原 种 0.05-常 规种 大 田用种 0.5-不 育 系 原 种 0.03 0.02 保持系-恢复系 大 田用种 0.2-高 粱 杂 交 种 父 本 0.3 0.1 高粱 杂 交 种 母 本 0.3 0.1 原 种 0.1-大豆 良 种 2-DB22/T 1211 2011 4 5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见 表 3。表 3 常规种和杂交种种子生产田检验项目 名 称 常 规种种子生产田 杂 交 种种子生产田 内 容 前 作、隔离条 件 品 种 真实 性 杂株百分率 其它 植 物 植株百分率 种子田的总 体状 况(倒伏、健康 等 情况)隔离距离 父母 本的 品 种 纯 度 雄 性 不 育 程 度 串 粉或散粉 父 本的 砍除 情况 适时 收获 母 本 6 田间检验时期和次数 生产 常 规种种子田的检验时期和次数 见 表 4。表 4 生产常规种的种子田检验时期和次数 作物 玉米(包括 常 规种、自交 系)水稻 和 高粱(包括 常 规种、不 育 系、恢复系、保持系)小麦、大麦 和 燕麦 大豆 检 查 次数 两 次 两 次 两 次 两 次 第 一 次 开 花前 检 查隔离条 件和 杂 株 开 花前 检 查隔离条 件和 杂株 开 花前 检 查隔离条 件和 杂株 开 花前 生 长 期(约 10厘 米高)第二 次 开 花 期检 查 杂株 和 杂株散粉株 开 花 期检 查 杂株 开 花 期检 查 杂株 开 花 期,果 荚 形 成 前 生产 杂 交 种的种子田检验时期和次数 见 表 5 DB22/T 1211 2011 5 表 5 生产杂交种的种子田检验时期和次数 作物 玉米 高粱 检 查 次数 五 次 三 次 第 一 次 苗 期检 查隔离条 件和 杂株 苗 期 至始 穗 期 前 检 查隔离条 件和 杂株 第二 次 开 花 期间 在 母 本 有 5%花 丝抽 出 后 到 萎缩 前 检 查三 次 花 期 初 期 第 三 次 成熟 期检 查 一 次 开 花 盛 期检 查 去 杂 和 雄 性 不 育 情况 7 田间检验程序 7.1 了解情况确认信息 田间检验员 通 过面 谈 和检 查,全 面 了 解 和 证实以 下 内 容:繁种单位、作物、品 种、类别、农 户姓 名和 电话、种子田(包括 生产田)位 置、田 块编号、面 积、前 作 档案、种子 批号 等。检 查 标 签,了 解 种子 来源 与 真实 性。7.2 检查隔离情况 依据 生产 者 提 供 的种子田和 周边 田 块 的 分 布图,田间检验员 应围绕 种子田 外围 行 走,检 查隔离情况。隔离距离 检 查 应涉 及 与 周围 田 块 的 其它 作物(特 别 是 异 花 授 粉 作物)、自 生 苗 或杂 草的 污染 距离、收获 期 间 机械混 杂 以及 已 受 种 传 病害感染 的 其它 田 块 的 隔离距离。如 果隔离距离 达 不 到 标准规定的要求,田间检验员 必须 要求生产 者在 开 花前 进行 整 改,全部 或 部 分 铲除污染 花 粉 源使该 田 块 符 合 要求,或淘汰 达 不 到 隔离条 件的 部 分 田 块。7.3 鉴定品种真实性 田间检验员要 对 整个 田 块 进行 鉴 定,要检 查不 少 于 100个 穗或植株,确信其真实 性与品 种 描述中所 给定的 品 种 特征特性一致(参 照 附 录 A)。7.4 鉴定品种纯度 7.4.1 取样 7.4.1.1 样 区 的 频 率 取 样 应 充分考虑样区 频 率,样区 数目和 样区分 布。一 般来说,样区 数目和 大小 必须 与 种子田作物种和生产的 类别 要求 达 到 的标准 联 系 起 来。如 果 规定的标准 为 1 N,样 本的 大小 至 少 应为 4N。DB22/T 1211 2011 6 表 6 种子田样 区计 数 最低频 率 样区 最低频 率(点 次)生产 杂 交 种 面 积 ha 生产 常 规种 母 本 父 本 少 于 2 5 5 3 3 7 7 4 4 10 10 5 5 12 12 6 6 14 14 7 7 16 16 8 8 18 18 9 9-10 20 20 10 大 于 10 在 20点 次 基础上,每 公顷递增 2点 次 在 20点 次 基础上,每公顷递增 2点 次 在 10点 次 基础上,每公顷递增 1点 次 7.4.1.2 样 区大小 样区 的 大小 和 模 式 取 决 于 被 检作物、田 块 大小、行 播 或 撒播,自交 或 异 交、以及 种子生产的 地 理位 置 等 因素。如 大 于 10 ha的 禾谷 类 生产 常 规种子的种子田,采 用 大小 为 1 m宽,20 m长,面 积为 20 m2与 播 种方 向 成 直角 的 样区;对 于生产 杂 交 种子的种子田检验,可 将 父母 本 行 视 为 不同 的“田 块”,由于 父母 本要求的 品 种 纯 度 不同,应 分 别 检 查 每 一“田 块”,并 分 别 报告 父母 本的 结果。对 于 宽 行 距 种 植 的种子田如 玉米,通 过行或 条 的 样区 来 检 查。面 积 较 小 的 常 规种 如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常 规种,每 样区 至 少 含 500穗(株);面 积 较 大 的 宜为 20 m2;对 于 宽 行 种 植 的 如 玉米,样区可 为 行内 500株。玉米 杂 交 制种田,其父母 本 可 视 为 不同 的“田 块”,父母 本 分 别 检 查 和 计 数;玉米 和 高粱 杂 交 制种 田的 样区 为 行内 100株或相 邻 两 行 各 50株。7.4.1.3 样 区分 布 取 样样区 的位 置应 覆盖 整个 种子田,参 考 附 录 B的 建 议 检验 行 走 路线。7.4.2 分析 检查 DB22/T 1211 2011 7 7.4.2.1 田间检验员 应沿着 样 区 的 行向行走,采用 主要性 状来评 定品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当仅采用主要性 状难以得出结论 时,可使用 次要性 状。田间检验员 记录样区中杂株:明显 特征特性杂株,如株 高、颜色、育性、形态、成熟 度等;不 明显特征特性杂株如 叶 形、叶茸 等。利 用 雄 性 不 育 系 进行杂 交 种子生产的田 块,还 需 记录 检 查 的 母 本 雄 性 不 育 的质量。7.4.2.2 在 田间检验的 分析 检查 中如遇下列 情况,可采 取 一些 特 殊 的 处理:7.4.2.2.1 种子田 处于难以 检查的 状态 已 经 严重 倒伏、长 满 杂 草、由于 病 虫 或 其它原 因导 致 生 长 受 阻 或 生 长不 良 的种子田 应该 淘汰,不 能 进行品 种 纯 度 的 评 定。然而 田间 状 况 处 于 难以 判 别 的 中 间 状态 时,检验员 应该使 用 小 区 种 植 鉴 定 前 控 得出的 证据 作 为 田间检验的 补 充 信息 来 进行 评 定。7.4.2.2.2 严重 的品种 混 杂 如 果 发现 种子田 有 严重 的 品 种 混 杂,检验员 只 要检 查 两个 样区,求 其 平均 值,推算 群体,查 出 淘汰 值。如 果 检出的 混 杂株 超 过淘汰值,应 淘汰 该 种子田并 停止 检 查。如 果 检 测 值 没 有 超 过淘汰值,继续 检 验,直 至 所有 的 样区。这 种 情况 只 适用于检验 品 种 纯 度,不 适用于 其它情况。7.4.2.2.3 在某一 样 区 发 现 杂株 而其它 样 区并未 发 现 杂株 如 果 在 某 一样区内发现 了 多 株杂株,而 在 其它 样区中 很 少发现 同 样 的 杂株,这 表 明正 常 的检 查 程序 不 是 很 适 宜。这 种 情况 通 常 发 生 在杂株与 被 检 品 种 非 常 相 似 的 情况 下,只 能 通 过 非 常 接 近 的 仔细 检 查 穗部 才 行。7.4.3 结果计算与 表 示 7.4.3.1 品种纯度 7.4.3.1.1 淘汰值 对 于 品 种 纯 度 高 于 99.0 或 每公顷低 于 l,000,000株(穗)的种子田,采 用 淘汰值。表 7 总样 区面积为 200 m2在不同 品种纯度标准 下 的淘汰值 品 种 纯 度 标准 99.9%99.8%99.7%99.5%99.0%估 计 群体 株(穗)/ha 200 m2样区 的 淘汰值 60,000 4 6 8 11 19 80,000 5 7 10 14 24 600,000 19 33 47 74 138 DB22/T 1211 2011 8 表 7 总样 区面积为 200 m2在不同 品种纯度标准 下 的淘汰值(续)900,000 26 47 67 107 204 1,200,000 33 60 87 138-1,500,000 40 73 107 171-1,800,000 47 87 126 204-2,100,000 54 100 144 235-2,400,000 61 113 164 268-2,700,000 67 126 183 298-3,000,000 74 139 203 330-3,300,000 81 152 223 361-3,600,000 87 165 243 393-3,900,000 94 178 261 424-要 查 出 淘汰值,应 计 算 群体株(穗)数。对 于 行 播 作物(禾谷 类 等 作物,通 常 数 穗 而 不 数 株),可 应 用下列 公 式 计 算 每公顷 株(穗)数:=PWM 1000000.(1)式 中:P 每公顷 植株(穗)总数;M 每 一样区内 1 m行 长 的 株(穗)数的 平均 值;W 行 宽,单位 为厘 米(cm)。对 于 撒播 作物,则 计 数 0.5 m2面 积 中 的 株 数。撒播 每公顷 群体可 以 应 用下列 公 式 计 算:N P=20000.(2)式 中:P 每公顷 植株(穗)总数;N 每 样区内 0.5 m2面 积 的 株(穗)数的 平均 值。根据 群体 数,从 表 7查 出 相 应 的 淘汰值。将各 个 样区观察到 的 杂株相 加,与淘汰值比较,做 出 接受或淘汰 种子田的 决 定。如 果 200 m2样区内发现 的 杂株 总数 等 于 或 超 过表 7估 计 群体 和 品 种 纯 度 的给 定数目,就 可淘汰 种子田。DB22/T 1211 2011 9 7.4.3.1.2 杂株(穗)率 100=CBA.(3)式 中:A 杂株(穗)率,单位 为 百分率();B 样区内 的 杂株(穗)数;C 样区内供 检的本作物 株(穗)数。7.4.3.1.3 其他指 标 10011+=D CDD.(4)式 中:D 异 作物,单位 为 百分率();1 D 异 作物 株(穗)数;C 样区内供 检的本作物 株(穗)数。10011+=E CEE.(5)式 中:E 杂 草,单位 为 百分率();1 E 杂 草 株(穗)数;C 样区内供 检的本作物 株(穗)数。1001=CFF.(6)式 中:F 病(虫)感染,单位 为 百分率();1 F 感染病(虫)株(穗)数;C 样区内供 检的本作物 株(穗)数。杂 交 制种田,应 计 算 父母 本 杂株散粉株 及母 本 散粉株。1001=HGG.(7)式 中:G 母 本 散粉株率,单位 为 百分率();1 G 母 本 散粉株 数;H 供 检 母 本总 株 数。DB22/T 1211 2011 10 1001=JII.(8)式 中:I 父(母)本 散粉杂株,单位 为 百分率();1 I 父(母)本 散粉杂株 数;J 供 检 父(母)本总 株 数。8 田间检验 报告 田间检验报告 应包括 以 下 三 方面内 容。8.1 基本 情况 申请 者 姓 名、作物、品 种、类别(等 级)、农 户姓 名 和 电话、种子田位 置、田 块编号、面 积、前 茬详 情(档案)、种子 批号。8.2 检验 结果 依据 作物的 不同 可选 择填 报 相 关 的检验 结果:前 作、隔离条 件、品 种 真实 性 和 品 种 纯 度、母 本 雄 性 不 育 质量(如散粉株率)、异 作物和 杂 草 以及 总 体状 况。8.3 田间检验员 签署意见 如 果 田间检验的 所有 要求 符 合 标准,建 议被 检种子田 符 合 要求。如 果 田间检验的 所有 条 件 中如 隔离条 件、品 种 纯 度等一 部 分 未 符 合 标准规定的要求,而且 通 过 整 改措 施(如 去 杂)可 以 达 到 标准要求,田间检验员 签 署 整 改 建 议。整 改 后,通 过 复查,确认 符 合 要求 后 才 可建 议被 检种子田 符 合 要求。如 果 田间检验的 所有 要求 如 隔离条 件、品 种 纯 度等有一 部 分或 全部 不 符 合 标准的要求,而且 通 过 整 改 措 施 仍 不 能 达 到 标准规定的要求,田间检验员 应 建 议 淘汰 被 检种子田。DB22/T 1211 2011 11 附 录 A(资料 性 附录)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的主要特征特性 A.1 水稻 A.1.1 主要性 状 检验时期 在 营养 期 有:第二 叶 的 叶耳颜色。检验时期 在 开 花 期 有:抽 穗 时间(50 抽 穗):小 穗 柱头颜色:除 花 序 外 的 茎 长 度。A.1.2 次要性 状 检验时期 在 营养 期 有:叶颜色;叶颜色 的 分 布;第二 片叶 的 叶片茸毛;旗叶 的 叶片弯曲。检验时期 在 开 花 期 有:外 稃龙骨瓣颜色;外 稃顶颜色;茎厚 度;茎 上 节 颜色;花 序 长 度;花 序主 轴的 弯曲;小 穗 外 稃 上 的 茸毛;穗 外 稃茸毛;小 穗 外 稃顶 部 的 颜色;花 序 最 长 芒 的 长 度:花 序 芒 的 分 布。检验时期 在 成熟 期的 有:成熟 时间;谷 粒千粒 重;谷 粒 长 度;谷 粒 宽 度:变 色谷 粒 长 度;变 色谷 粒宽 度:变 色谷 粒 形状;变 色谷 粒 颜色;精 米 心白 大小;胚乳 类 型。A.2 玉米 A.2.1 主要性 状 检验时期 在 抽雄 和 抽 穗 期 有:雄 穗 的 50 植株 出 现 的时间;雄 穗 的 开 花 时间;雄 穗 的 花 药 颜色;抽 穗 期的 50 植株 吐 丝 时间;抽 穗 期的 花 丝 颜色;茎 上 节 颜色;茎 上 节 间 颜色:叶 鞘 颜色:植株 的 高度(包括雄 穗);抽 穗 期的 穗 位(相对 于 株 高)。A.2.2 次要性 状 检验时期 在 营养 期的 有:第 一 叶 的 叶 鞘 颜色;第 一 叶 的 叶 长 和 叶宽:第 一 叶 的 叶 长 与 叶宽 比;第 一叶 的 叶 间 形状;叶 中 部(植株 1 3处)姿 态。检验时期 在 抽雄 和 抽 穗 期的 有:雄 穗 的 颖 片颜色:雄 穗 颖 片 基 部 颜色;叶 鞘 边 缘 的 茸毛;雄 穗 主 轴和 侧枝 角 度(雄 穗 下 1 3部)雄 穗 侧枝姿 态;雄 穗 原 始 侧枝 数:雄 穗 最低 侧枝 的主 轴 长;雄 穗 最 高 侧枝 的主 轴 长;果 穗 的 穗 柄 长 度;果 穗 长 度:果 穗 直 径(穗中 部);果 穗形状;果 穗穗行 数;果 穗 粒 型;果 穗顶 部 粒 颜色;果 穗 远轴粒 颜色:果 穗 苞 叶 颖 片 轴 颜色;果 穗 苞 叶颜色 密 度。A.3 小麦 A.3.1 主要性 状 检验时期 在 抽 穗 期 有:旗叶 姿 态;抽 穗 时间(50%穗 出 现 小 穗 时):旗叶 鞘变绿;旗叶 背变绿;穗 变 绿;秆 茎 变绿;植株 高 度(茎 和 穗);穗形状;长 芒 或 短芒 有 无;穗 顶 部 的 短芒 的 长 度。检验时期 在 成熟 期 有:穗 颜色。DB22/T 1211 2011 12 A.3.2 次要性 状 检验时期 在分 蘖 前 有:胚芽鞘 颜色。检验时期 在分 蘖 期 有:旗叶 的 叶耳颜色;秆 上 位 节 的 茸毛;麦秆 的 节截 面(穗 和 茎 节);花 约 颜色;长芒 或 短芒 的 描述:穗 顶 长 芒 的 长 度;穗 轴节 片 的 突 面或 茸毛;护颖 的 肩 宽:护颖 的 肩 形;护颖 的 喙 长;护颖 的 喙 形;护颖 的 内 部 茸毛 的 延伸;护颖 的 内 侧纹迹;冬春 性。检验时期 在 成熟 期的 有:粒 型;粒 色;籽粒刷 毛 长;籽粒 的 苯酚反 应。A.4 大麦 A.4.1 主要性 状 检验时期 为抽 穗 期 有:旗叶 姿 态;旗叶 的 叶耳颜色;旗叶 的 叶耳色素 密 度;旗叶 的 叶 鞘变绿;穗 出现 时间(50 穗 出 现 第 一 小 穗):芒 的 顶 部 颜色;芒 顶颜色 分 布;穗 变绿;穗 姿 态;植株 高 度:穗 梭 数:穗 密 度;芒 与穗 的 长 度比。A.4.2 次要性 状 检验时期 为 分 蘖 期 有:植株 生 长 习 性;低 位 叶 的 叶 鞘 茸毛。检验时期 为抽 穗 期 有:穗形状;芒 边 缘 的 刺:小 穗 辅 的 第 一穗 轴节 长 度;小 穗 轴 的 第 一穗 轴 弯曲;小 穗 轴 的 第 一穗 轴 的 肩峰;小 穗 轴 的 第 一穗 轴 形状;不 育 小 穗 的 姿 态;不 育 小 穗 的 外 稃 长 度;不 育 小 穗 的 顶 部 形状:中 位 小 穗与 籽粒 有 关 的 颖 和 芒 长 度;籽粒 的 小 穗 轴 茸毛 长 度;籽粒 外 壳;籽粒 外 稃 构造 颜色;籽粒 内 稃 侧背脉纹;籽粒腹沟 的 茸毛:籽粒鳞 被 形状;果 穗 淀 粉 层 颜色;冬春 性。A.5 高粱 A.5.1 主要性 状 检验时期 为 花 期 有:50%植株 出 现 花 序时间;植株中 心 营养叶 高 度;叶片颜色;颖 片颜色。检验时期 为成熟 期 有:植株 高 度;无柄 花 序的 长 度;花 序 形状。A.5.2 次要性 状 检验时期 为 生 长 期 有:幼 苗 芽鞘 颜色;幼 苗第 一 叶 侧 面 颜色:幼 苗第 一 叶叶 鞘 颜色;叶片颜色;旗叶叶 脉绿 色 强 度;花 序出 现 时 旗叶叶 脉 颜色。检验时期 为 花 期 有:颖壳 颜色;外 稃 芒 形 成;柱头颜色;柱头 长 度;包括 花 柄 的 花长 度。检验时期 为 末 花 期 有:花 序 密 度;干 雄 蕊 颜色。检验时期 为成熟 期 有:茎直 径(植株 高 度 1 3处);叶片 长 度(离 顶 部 l 3处);叶片宽 度(离 顶 部1 3处);花 序 分 枝 长 度(中 间 1 3花 序):花 序 密 度:花 序 柄;颖壳 颜色;颖壳 长 度;颖 果 颜色;千粒重;籽粒背 面形状;籽粒侧 面形状;籽粒萌芽 标 记;种 皮 表面;籽粒 单 宁 含 量;胚乳 质 地;透 明 蛋白 颜色。A.6 大豆 A.6.1 主要性 状 检验时期 为 营养 期 有:下 胚轴 颜色。检验时期 为开 花 期 有:植株 生 长 习 性;植株 茸毛颜色;侧 小 叶 的 形状;叶片颜色;花 的 颜色;开 花 时 间(10 植株 已开 一 朵 花)。DB22/T 1211 2011 13 检验时期 为成熟 期 有:植株 高 度;成熟 时间。A.6.2 次要性 状 检验时期 为 营养 时期 有:植株 生 长类 型。检验时期 为 花 期 有:植株 生 长 习 性;小 叶 大小。检验时期 为 果 荚成熟 时 有:果 荚 颜色。检验时期 为成熟 期 有:种子 大小;种子 形状;种 皮 颜色;种 脐 颜色。DB22/T 1211 2011 14 A A 附 录 B(资料 性 附录)种子田检验 行走路线 观察 75%的田 块 观察 60-70%的田 块 随 机 观察 顺 时 针 路线 观察 85%的田 块 观察 60%的田 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