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DB13/T 1607-2012.pdf
ICS 65.020.20 B 05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16072012 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2012-09-05 发布 2012-09-15 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3/T 1607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张家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籍立杰、马恢、张瑞玖、冯琰、任德志、张明远、田国联、张耀辉、高永龙、左庆华。DB13/T 16072012 1 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名词术语、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设施回收及收获。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马铃薯膜下滴灌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马铃薯 potato 俗称土豆,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3.2 滴灌 drip irrigation 用专门的管道系统和设备将低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缓慢地滴到作物根部土壤中的一种灌溉方法。3.3 滴灌系统 drip irrigation system 由水源工程、首部系统、输配水管网和滴水设备等所组成的灌水设施。3.4 地膜 plastic film 采用高压聚乙烯树脂吹制而成,具有透明、增温、保墒性能好的特点,用于地面覆盖栽培作物,厚度为0.0080.020的薄膜。DB13/T 16072012 2 4 播前准备 4.1 选地 选择土质疏松、平坦、通透性好的轻质壤土或砂壤土,土壤pH5.67.8。不宜与茄科或块根作物轮作。4.2 整地 深耕要在前作收获后及早进行,耕深30左右,旱地要随耕随耙耱、精细整地,以利保墒。4.3 施肥 肥料符合NY/T 496的规定,结合深耕整地,施入优质有机肥每公顷3000060000、硫酸钾型复合肥(N:P2O5:K2O=15:15:15)525做基肥。4.4 水源 选择符合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水源。4.5 滴灌系统 4.5.1 滴灌首部系统配置 滴灌首部系统配置包括水泵、动力机、过滤器、施肥罐、调节装置。应坚持操作简化、运行安全高效和管理成本降低的原则。肥料罐用于灌水、施肥、施药,安装在过滤器之前,以防造成堵塞。4.5.2 管道 包括干管、分干管和支管,干管与分干管梳式连接,分干管与支管鱼骨式连接。管指附管,为厚壁PE 管,平行与支管铺设,地埋支管在横向穿过农田、排渠时设灌水阀门与地面附管连接,毛管通过调压三通直接与附管连接,附管从中间截断。灌水时沿农、排渠纵向打开灌水阀门。4.5.3 灌水带 采用壁厚为0.2mm的单翼迷宫式一次性滴灌带,灌水时滴灌带压力保持在0.05 Mpa0.1 Mpa,严禁低压运行。4.6 地膜 选择使用幅宽80cm90cm地膜,质量应符合GB 13735规定。4.7 种薯 4.7.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当地种植且质量好的脱毒马铃薯种薯,河北中南部选择费乌瑞特、中薯三号等早熟品种,其他地区可按需求选择所有国、省审定品种。4.7.2 种薯选择 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的规定。DB13/T 16072012 3 4.8 种薯处理 4.8.1 晒种催芽 将精选好的种薯摊放在温暖向阳的室内,温度保持在15左右,每隔3d5d翻动1次,一般10d左右即可萌芽,再精选1次,待芽变紫即可播种。4.8.2 切种 播前2d3d进行,切块大小以30g35g为宜,切刀用75%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切好后的薯块用草木灰加农药拌种,草木灰甲基托布津种薯混合比例为40kg0.5kg1000kg。5 播种 5.1 种植方式 5.1.1 一带双行 采用一带两行、膜下铺设滴灌带的栽培方式种植。密植品种的行距配置,按大小行种植,膜内两行的行距(地膜内、滴灌带两侧)为40cm,相邻两膜之间的行距为70cm,株距视不同熟期品种自行调节。亩株数40004500株。5.1.2 一带单行 采用一带单行、膜下铺设滴灌带的栽培方式种植。行距为90cm,株距视不同熟期品种自行调节。亩株数4000株左右。5.2 播种方法 采用机械播种,铺膜、铺滴灌带、播种一次性作业完成。要求地膜、滴灌带不破损,滴灌带迷宫面朝上。5.3 适时播种 10cm地温稳定在5以上进行播种。河北北部在4月底到5月初,河北中南部地区在3月初。5.4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为10cm15cm。6 田间管理 6.1 苗前管理 播后经常检查,发现地膜破裂要及时用湿土封压严实,滴灌带如有破损及时修补。6.2 查苗放苗 检查出苗情况,及时放苗。6.3 中耕除草 DB13/T 16072012 4 结合松土进行中耕锄草,拔除感病植株。6.4 滴灌追肥 滴灌用水选择符合GB 5084规定的水源,根据降雨情况,在幼苗期、现蕾期、盛花期、膨大期滴灌34次,第一次浇透水需滴灌4h5h,以后每次滴灌时间控制在3h左右。现蕾期结合灌溉每公顷追施硫酸钾150kg、尿素150kg。根据块茎膨大期长势,每公顷可追施尿素75kg,现蕾期和开花初期喷施多元微肥每公顷3kg,开花盛期喷施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追肥要先浇2h清水,待土壤湿润后开始追肥,不超过2h,施肥结束后再浇1.5h2h清水,可将管道内的有化肥的溶液带入土壤,使施入肥料输送到根系的发达部位,提高化肥的利用率。7 病虫害防治 使用农药应符合GB 4285的规定。7.1 病害 主要预防早疫病和晚疫病。在现蕾期开始用药,可以选择大生80%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53%金雷多米尔、50%稀冼马啉可湿性粉剂、75%银法利等药剂交替使用,生育期共用药35次。7.2 虫害 7.2.1 地下害虫 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可用乐斯本、辛硫磷等药剂结合播种进行防治。7.2.2 地上害虫 主要有蚜虫、二十八星瓢虫、斑蝥等。可用40%乐果乳油、10%吡虫啉、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视虫情进行防治。8 设施回收及收获 8.1 收获前10天,把管道等设施拆卸、放水并妥善保存、处理。8.2 当大田70%的植株茎叶枯黄后,及时收获。8.3 收获结束后及时耙除地膜,减少土地污染。_